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6-30 15:01

杂谈为什么|莎士比亚越来越红?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Shakespeare)今年逝世满400周年。他的作品不但没有随着年代久远被世人遗忘,反而越来越被广为流传。不禁令人玩味,莎士比亚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在辞世四百年后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影响力更甚生前?
  莎士比亚的作品并未被网络世代遗忘,网络轻易可查到他的所有作品,此外还有莎士比亚手机app,甚至有莎士比亚专属的搜寻引擎。你甚至还可以在非洲的书店翻阅他的书,可以在极地人使用的手提电脑内发现他的作品,甚至在丛林舞台中欣赏他的戏剧。
  为何莎士比亚能在同时代作家都被世人遗忘时,却能在死后化身为国际级的超级巨星?知名莎翁演员毕尔(Simon Russel Beale)表示,这是因为莎翁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可塑性,经得起时空的考验。
  毕尔说:“莎士比亚没有规则。他引用一位伟大导演对年轻演员说的话:你可以用一千种方法演哈姆雷特,而这还不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重点在于,你可以用一千种方法演《哈姆雷特》主角哈姆雷特王子,却不能用一千种方法诠释美国剧作家《推销员之死》的主角威力罗曼(Willy Loman)。任何女演员如果想要诠释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海达盖柏乐》(Hedda Gabler),并没有太多的左右空间,任何演员想要饰演作家契科夫(Chekhov)《海鸥》的康斯坦丁,也必须有特定风格。
  专研莎翁的英国作家狄克森(Andrew Dickson)表示,莎翁的作品独具开放性,人们可以毫无限制重新诠释。
  狄克森表示,莎翁的原意就是可以改写。这部分是因为创作之初,莎翁的作品必须取悦不同阶级的人们。他的创作有时今天被皇室搬上舞台,隔天,同一作品就变成市井小民解闷的娱乐脚本。而且,很多作品,他并不是原创者。
  英国国王学院莎士比亚伦敦中心负责人麦克穆伦(Gordon McMullan)教授表示,“莎士比亚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改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几百年前的作品,莎士比亚只是改写者。麦克穆伦说:“我并不是说他(莎士比亚)是剽窃者,但他的确有很例是依据前人的作品”。
  即兴也是莎翁作品的特色之一。他的作品充满多元性,一个故事常会有好几个版本,可以随意增减任何一个台词或桥段。
  莎翁也不受限于教条。他如果苦思不出一个适合的字或词汇来描写某个动作,他干脆就自创一个新字。他如果不知道如何收尾,不会彻夜苦思,反而会写下各种可能性,把问题交给演员解决。
  他创下先例,允许自己的戏剧创作被“量身定制”。他欣然邀请所有未来的作家、演员和导演,采用他的创作,欢迎删减、添加、改写或重新诠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改编成音乐剧《西城故事》,印度电影导演巴拉德瓦(Visha Bhardwaj)还拍了印度版的《马克白》。
  莎翁作品被重新演绎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只是其中两例。但令人惊讶的是,莎翁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而且都大受欢迎。这又是为什么?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创作当时,大英帝国把他的作品带到殖民地,例如印度。他的作品被视为教化殖民地的重要工具。这就是一种征服,“印度孩童必须学习莎士比亚,这等于对他们灌输英国的文化与价值观”。所谓殖民的概念就变成,“教导他们莎士比亚,他们就会变成跟你一样”。
  不过,殖民地的人们不见得这么容易被驯服。人们最后是真心喜欢莎翁的故事,再用本土的语言改写他的故事。
  莎翁的作品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地点抽象,情节容易与各种文化融合。就如《哈姆雷特》是一个报复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与继父不合的故事。《奥赛罗》显然就是一个忌妒的故事,《第十二夜》则是一出因为身份弄错的喜闹剧。莎翁的作品带有举世皆然的通俗性,所以能如此隽永,历久弥新。
  就如卢安达人把《哈姆雷特》视为复仇的故事,有些纽约人则会在看《李尔王》时,感叹美国的势力不如从前。中国人则可能因为与日本的战争历史,会对《威尼斯商人》特别有感触。
  无论如何,最后还是要回到莎翁的写作。虽然他的作品被一再地改编,也可能因为翻译失去原意,不过还是难掩他过人的文采。即使换了用字或语言,但其中的意涵和韵味仍会被保留下来。无庸置疑的,莎士比亚是才华洋溢的人性观察者,具有绝佳的书写能力,将其所见化为文字,这让他能先是掳获了伊莉莎白时代英国人的心,后来让全世界产生共鸣。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