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录 - xp1024.com
《重生三国录》


外族资料!除了收拾小日本还有谁?

我贴这个主要是因为早晚也得收拾小日本子,不过其他的小狂族也不少。想问问各位大大的意见,怎么收拾他们?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

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 一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

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 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匈奴】—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中国北方(现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异族。其强大势力曾凌驾大汉帝国,分裂为南北二支后就势微了。

公元前两世纪,匈奴曾经以压倒西汉国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后来却因为内部纷争而 相继衰微。

公元四十八年,匈奴曾经以南北两大分支,南匈奴后来降服于东汉,并被移居至并州、凉州等地,负责防御北方。及至一八八年,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南奴于扶罗单于与白波贼等寇扰河东与河内,并从此定居于司隶部河东郡的平阳,日后消灭 西晋的就是其后代。

不过在魏国时期,南匈奴还是被剥夺了自治权,隶属于汉人的管辖下。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氐】—隶属藏族,压迫蜀国成都的异族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属于藏系,以勇猛善战 闻名。

东汉时代的异族,氐族居住于凉州与益州,风俗虽然与羌族相似,不过较善于农耕。

公元二二一年,马超举兵叛乱对抗曹操之际,氐族中的兴国氐与百顷氐等部族, 也加入了马超的行列。

三国时代后,由于氐族居住地介于魏蜀两国边界,因此时常被卷入两国之间的战火。到了公元三○四年时,氐族的酋长李雄便趁着西晋内乱之际,发兵攻打成都进而称帝,建立了所谓成汉。李雄并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

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 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 加了叛乱的行动。

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三国斩将擒敌榜(转贴)

1,本排名以演义为据。

2,本排名以武将个人擒杀敌为准,如魏延和张翼、王平共擒鄂焕之类不算。

3,马岱斩魏延不算(理由:莫需有)

4,本排名只算数目,并不是以武艺排名。

第一名:赵云26人

杀:麴义,裴元绍,高览,张武,吕旷,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邢道荣,刘晙、马汉,慕容烈,焦炳,朱然,金环三结,韩瑛,韩琪,韩德,朱赞,苏顒。

擒:陈应,吴懿,韩瑶。

射:韩琼。

第二名:关羽17人

杀:程远志,华雄,管亥,荀正,车胄,颜良,文丑,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蔡阳,杨龄,夏侯存。

擒:王忠。

第三名:张飞12人

杀:邓茂,高升,曹豹,纪灵,陈孙,吕翔,夏侯兰,夏侯杰(喝死),周善。

擒:郝萌,刘岱,严颜。

第四名:许褚,甘宁

许褚7人

杀:李封,李暹,李别,张先,尹楷,张卫。

擒:何仪。

甘宁7人

杀:邓龙,马延,张顗,朱光

射:凌操,黄祖,蔡曛

第五名:孙策,关兴,徐晃

孙策6人

杀:于糜(挟死),樊能(喝死),严舆(飞剑),周昕。

射:陈生,于糜。

关兴6人

杀:李异,潘璋,董禧,杨陵,越吉。

擒:谭雄。

徐晃6人

杀:崔勇,李乐,汪昭,彭安。

擒:陈宫,审配。

第六名:马超,黄忠,魏延,夏侯敦

马超5人

杀:王方,李通,梁兴,马玩。

擒:李蒙

黄忠5人

杀:韩浩,夏侯渊,史迹。

擒:夏侯尚。

射:邓贤。

魏延5人

杀:韩玄,曹遵,王双。

擒:泠苞,孟获。

夏侯敦:5人

杀:徐荣,桥蕤,曹性。

擒:耿纪,韦晃。

第七名:张苞,夏侯渊,华雄,马岱。

张苞4人

杀:谢旌,薛则,崔谅,

擒:崔禹

夏侯渊4人

杀:龚都,昌奇,杨任。

擒:陈式。

华雄4人

杀:鲍忠,祖茂,俞涉,潘凤。

马岱4人(几乎全不是汉民族!)

杀:忙牙长,陈造。

擒:孟获,雅丹。

第八名:张辽,曹洪,庞德,丁奉。

张辽3人

杀:蒋奇,蹋顿。

射:沮鹄。

曹洪3人

杀:何曼,袁谭,任夔。

庞德3人

杀:钟进,曹永,陈武。

丁奉3人

杀:韩综,桓嘉,

射:张辽

第九名:吕布,姜维等一大堆

吕布2人

杀:方悦,穆顺

颜良2人

杀:宋宪,魏续

王平2人

杀:岑威

擒:夏侯懋

姜维2人

杀:徐质

射:郭淮

傅佥2人

杀:李鹏

擒:王真

廖化2人

杀:秦良,郑伦

李典2人

擒:黄劭

射:宋谦

乐进2人(想不到箭法这么好!)

射:成廉,郭图

张颌2人

杀:杨昂,雷铜

王双2人

杀:谢雄,龚起

周旨2人

杀:孙歆,沈莹

程普2人

杀:胡轸,吕公

韩当2人

杀:张虎,焦触

周泰2人

杀:张南,沙摩柯

朱桓2人

三国人物齐名表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

二张:张昭、张纮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卫烈

曹魏三征:王、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x畴

四大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

魏五子: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转载一下三国官职表

为了大家多了解一下三国,特转载一下三国的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长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少府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中领军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军师魏置,为丞相属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事。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秦置,汉沿之,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中庶子周代始置,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沿置,为太子属官,职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治中从事史汉置,是州刺史的助理,主州府文书案卷,居中治事,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

主记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簿书的主记室,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简称为主记,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魏沿置。

著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州牧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长。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搞笑三国之亡将无厘头颁奖(转载)

最佳战争奖:典韦.被曹操视为“我之樊郐”,“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死的勇猛。奖项当之无愧。

最佳搞笑奖:祢衡。被孔融赞“其才十倍于我”自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出场两页,才智没感觉到,人头已落地。堪称搞笑经典。

最佳表演奖:王郎。此公位居司徒,被诸葛一通辩驳,竟然坠马而死“兵马出西奉,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死了还做反面教材,惨 。

最佳悲剧奖:董妃。已有五个月身孕,却因董承事败,被曹操缢死——说句题 外话,曹操这事做的也太……

牐犠持疚闯杲保号油场#犓谓卧龙凤雏,与诸葛齐名,可惜大事未成即殒命落凤坡;周瑜。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惜气量太小,被诸葛三气而死。

牐犞腋我宓ń保撼嗤谩j橹性啤叭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比人都有骨气的多。呵呵 。

牐犠罴严簿缃保呵冂.此人面对关羽,口出大言“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 结果被一刀两段,喜剧效果极佳。

牐犠钗耷巴拘氯私保夯雄,颜良,文丑。此三人出场时似乎天下无敌,结果砍砍砍,一刀一个,真正的最无前途。

牐犠罴芽植澜保郝烂伞4巳苏豆赜鹩泄γ却被关羽附身“忽掷杯于地,一手揪祝猴 权,厉声大骂……七窍流血而死”,死的不明不白,恐怖异常。

牐犞丈沓删徒保赫栽啤u飧鼋闭栽普娴氖抵拭归。一身经历大小战役数百起,几乎 未尝败绩,位列五虎上将,死时八十有余,得高寿而善终,三国无人能出其右

三国美女榜(转)

三国美女榜

作者:brotherpig

看到有人评三国十大领袖英雄,小弟也来谈谈三国十大美女。

先不论排名,小弟认为十大美女如下(按历史出场序):

1.蔡琰:蔡文姬,大儒蔡邕之女,给抓了去匈奴,是我国最早尉安妇之一。

2.貂蝉:吕布老婆,董卓姘头,历史四大美人之一。

3.甄宓:曹丕老婆,曹植姘头,袁绍次子袁熙的寡妇竟可成为曹家的正室皇后,又称洛神。

4-5.大乔、小乔:小霸王和短命种的老婆们,不知孙权有没有拿这两个寡妇来个一箭双雕,嫂子又如何?那可是色鬼曹贼和天下男人的梦想啊!

6.孙尚香:碧眼小儿妹妹,大儿贼老婆,又称弓腰姬,是指床上弓腰技术?

7.祝融:孟蛮子老婆,风情万种的,牛粪上的一朵鲜花。

8.黄月英:猪哥的老婆,可称做猪嫂吧!秀外慧中贤内助典范;谣传是个丑女,不过我相信咱猪哥的眼光。

9.马云騄:超哥妹妹,子龙老婆,又称马文鹭、马云露,总之读音差不多,汉胡混血健美女郎,个子应该是很高大的模特身材。

10.吕玲绮:有说是吕布妹妹,有说是他跟貂蝉的女儿,后者比较有意思,英雄美人的结晶,又没有婆家,有幻想空间啊!

其他候选佳丽:

11.邹氏:张绣叔张济的寡妇,倾国美人,让色鬼曹操给操了,弄的张绣愤而宰了他大儿子曹昂和典韦,但后来再降曹操竟没事,大概色鬼阿瞒心中有愧,杀子之仇也可放下,奸雄本色。

12.樊氏:樊娟?赵范的美人寡嫂,想献给子龙小哥,同性三分亲嘛,不过咱子龙哥可没兴趣穿旧鞋,还是挑了大西北长腿姑娘的大号鞋子。

13-14.糜氏、甘氏:大儿贼早期的两个老婆,据说和二叔在曹贼处避难时同睡一室,羞得咱美髯公变了红脸关公,有点暧昧啊#旱来大儿贼不是性无能就是不育,否则怎会只有阿斗一个弱能儿,很可能是甘氏在什么时候给他盖了顶绿帽子,所以子龙哥七进七出后大儿贼才肆无忌惮假惺惺地把婴孩阿斗摔到地上成了白痴一个;便宜老子也不能虐儿啊,小心社工来找你算账!

15.夏侯氏:夏侯渊女儿,跟大哥夏侯霸降蜀后嫁了给飞哥,还做了阿斗的丈母娘;定是有几分姿色,否则咱张三哥怎会认了曹贼的头号手下为岳父?

16.张皇后:飞哥和夏侯mm的女儿,嫁了个白痴是很惨,但好歹也是个第一夫人啊!

17-18.阿斗的两个公主:一个嫁给猪哥猪嫂的宝贝儿子诸葛瞻,一个嫁给关二哥的孙子、关兴的儿子关统;一文一武,不错啊!

其他就是游戏创造的人物了:

三国志九:

19.倭女王:古代刑马台国的成熟人妻,史传中记载是很淫乱的一族人,小日本的淫风就是那时开始的。

20.倭巫女:倭女王的女儿,稚乱幼齿呢!两母女一箭双雕倒也不错,是咱横渡北海攻她倭国的动力啊!

三国志八:

21-26.云玲、林芝、蒋容、翠兰、胡姬、小玉:没有玩,只知有这些人物,好像都有特别身份,如水镜先生和蔡文姬的女儿。

来源: 三国在线

三国时期常用的武器介绍(转)

矛:一种直而尖的刺杀兵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在三国时期已经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它的缺点是刃部较长,刺杀不如枪那么灵便,到晋代枪兴起,矛逐渐衰落。

戟:在戈和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它的优点是具有勾、啄、撞、刺四种效能,杀伤力很高,在三国时期盛行一时。典韦,吕布,张辽都是持戟的名将。值得一提的是,戟的大面积使用,导致了另一种防御武器的诞生,它就是“钩镶”。所谓钩镶就是上面带铁钩子的盾牌,它的出现彻底终结了戟的使用。由于戟上也带有钩挂,所以一旦被钩镶锁拿后,使戟的将领就会因无法脱身而被小兵斩杀。钩镶在结束戟的命运后,由于过于沉重、不实用,作为防护器材,它也终结了自己的命运,

枪: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三国时期大量使用枪,但当时枪刃锐长,还没有脱离矛的形式,直到晋代,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锋利,逐渐取代了矛的地位。

长刀:安有长柄的大刀,是一种砍杀兵器,从配刀和专用与劈砍的短柄长刀发展而来。最早有关长刀纪录时期是在三国时代,据三国志记载,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又传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但是,现在考据认为,关羽的大刀其实就是加长刀柄的斩马剑,是一种窄体刃刀,类似盛唐时代流传到日本的杖刀。由于有着弯曲的刃部,它也被称为掩月刀。(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因三国志记载关羽“刺”颜良与马下,“斩”其首。只有杖刀或称掩月刀,可以做到又刺又斩——加长刀柄的斩马剑嘛)。

近身兵器:

主要是刀和剑,当时最流行的就是斩马剑:斩马剑其实是一种刀身长而阔的双刃长刀,它出现在西汉时期,是当时西汉政府在同匈奴之间的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战争中,为了对抗匈奴骑兵优势而生产的一种专供步兵用来砍杀骑兵战马的兵器,故有斩马”之称。斩马剑作为汉武帝对抗匈奴的先进武器而名声大噪,成为汉代的神兵利器。《汉书》有载:“王莽使武贲以斩马剑挫董忠”以及“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的记载。而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尚方宝剑”,其实就是指斩马剑,它的全称是“尚方斩马剑”,是汉代天子赐予臣下,代表皇帝出巡者的佩饰,佩带者即为皇帝的代言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所有臣民见剑如见皇帝,要行觐见叩拜之大礼,而佩带者对不法者有先斩后奏的特权。

汉以后斩马剑作为一种成功的兵器一直流传下来,三国时期斩马剑尤其甚行,据说刘备所持的雌雄双剑,也是斩马剑。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兀朮“拐子马”的兵器就是由汉代斩马剑发展而成的斩马刀。

刀:刀身单刃,主要用于砍杀,剑身双刃,主要用于刺杀,也兼有砍的功能。由于剑在砍杀的效能和坚韧度上不如刀,在三国时期已经不再作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只是作为辅助兵器和防身武器。而刀,则在这个时期了军队的主要武器。三国的军队佩刀主要是环手刀。另外,匕首在当时也是一种重要兵器,地位与长剑相当。一般官吏除佩剑外,有的还怀带匕首,有的军队也配备匕首,如诸葛亮曾在百步(今四川成都)造匕首五百把发给骑士。

弓:众所周知的弹射武器,三国时期大量装备部队,有角端弓、雕弓、路弓、疆弓等形制。弓的优点在于轻便灵巧,能远距离杀伤敌军,缺点是必须一手张弓,一手拉弦,影响准确度。

弩:安有臂的弓,弓臂上设有弩机。据说在战国时期发明,在三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蜀汉在在制弩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优势,诸葛亮曾发明一种新式连弩,称为“元戎”,可一次装十支箭,提高了发射的速度,当然攻击距离和威力不免有所下降。弩的优点是比弓射得远,命中率高,但没有弓轻便,发射速度慢。

铁蒺藜:又名铁制,形如蒺藜,因此得名。它有三个锐利的尖,中央有孔,以便用绳索穿起来。把它大量布设在敌人行军道路上可阻碍敌人行动,布设在战场前沿可破坏敌军战斗队行。也可以算是古代的地雷了。

鹿砦:用来防御的障碍物,上有竹尖、铁刺。可阻挡敌步骑兵冲击,有时也安置在陷坑内用以杀伤敌人。

抛车(投石车):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左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另一端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火球等物。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机会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叫做“霹雳车”。

云梯:一种爬城用的工具。它用转轴把两个长两丈以上的梯子连接在一起,并固定在车架上而制成。车架上有一个木棚,外用生牛皮加固,人员在棚内推车向城墙接近时,以此抵御敌人弓矢的伤害。

望楼:这种车子安有轮子,可以推动。在一个八轮车上树立两根长柱,柱的上端设一轱辘轴,上有木屋,人在木屋内居高临下观察敌人行动。也可以安排弓箭手射击。

木驴:是古代重要的攻城工具之一,用以掩蔽攻城人员在掘城墙,挖地道时免遭敌人矢石、纵火、木擂等的伤害。这种车下面有四轮,车上设一屋顶形木架,上面用生牛皮蒙上,并涂以泥浆,以防御敌人的矢石和火攻。车内可容纳十人,工程时将车推到城墙下,掩护人员作业。

火车:一种专门焚烧城门的工具,车上装有炉灶,炉内盛满油脂,用碳火烧沸,在车的四周堆积干柴,将车推至城门下,纵火后离去。如城上敌人倒水灭火,由于油比水轻,火焰反而更高,更易将城门烧毁。

撞车:一种撞击城门的工具,形如木驴以防御矢石(可不象游戏中那样毫无防备地挨打)。在守城时也可以用来撞击敌军攻城云梯。

火箭:《三国志》中记载:陈仓,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亮以数万人攻昭千余人,以云梯冲车地道逼射昭,昭以火射连石拒之,亮不利而还。”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223年。“火射连石”,据《资治通鉴》记载,就是火箭,这是火箭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史书记载,“火射连石”是魏明帝宫中的巧匠、大匠师郑浑的首徒马钧所设计制造的。马钧曾复制了指南车,发明了灌溉翻车,还曾改造了诸葛亮的连弩,设计制造了离心发石车等等,是一位高超的兵器设计师。曹氏父子曾招致大批方士,包括炼丹家左慈等,马钧是从炼丹家处得到火药的秘方而用来设计制造“火射连石”的。但后来,五胡乱华导致中国大批典籍失踪,火药配方这种高度军事机密的文件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宋代,才被重新提起。

华容道上无关羽(转)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校旱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校旱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国演义》的上述描写,并非全是凭空之笔。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没有关羽;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但已无惊无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

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

三国时期的各大战役地图(转)

孙策渡江前江东扬州地区郡守割据形势略图

孙策袭皖城破黄祖

孙策开拓江东之战经过示意图

官渡决战前曹操击破刘备之战示意图

火烧博望坡,功在何人?(转)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惇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诸葛亮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个吩咐如此如此。

由于三往隆中,才请得诸葛亮出山,此后刘备与诸葛亮请好日密,自然冷落了关、张二弟,早就引起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现在大敌当前,眼看着一个年轻人发号施令,指东挥西,关羽忍不住问:“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张飞等人十分气愤,要看看这个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本事。诸葛亮在城里也没闲着,督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刘备亦疑惑不定。读者自然也拭目以待。

结果,诸葛亮略施小计,在博望坡用火攻败曹军,终令关、张等人折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书中还有赞诸葛亮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没有出山。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使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原来火烧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三国志-李典传》亦记载了博望坡之战。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拒《先主传》与《李典传》的记载来看,刘备虽此战获胜,但曹兵损失并不多。而且,《三国志》的《武帝纪》、《夏侯惇传》、《于禁传》及《资治通鉴》等均未记载这次战斗。说明博望坡之战的规模并不算大。由于刘备与曹兵交战胜绩较少,所以火烧博望坡之战才被《三国演义》大肆渲染。

另外,据《三国志》,博望坡之火系刘备为引曹兵入伏,伪遁前自烧屯营而起,非如《三国演义》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后用火攻。

历史上的刘备多给人以政治家的印象似少军事才能,博望坡之战表明他还是一个军事家。而《三国演义》为表诸葛亮出手不凡,却将此战之功记于孔明名下,实为刘备不平

论三国英雄与时世(转)

看了论坛那么多帖子。感觉自己不写点什么实在不好意思了。

其实无论‘吕党’‘赵党’争论什么。引经据典也罢,口沫横飞也罢,大家好象都忘了几点重要的事。

(三国的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划分)在那个混乱的封建年代,忠义?说实话,我真的没看见有几个。那个年代完全是以实力来说话的,讲仁义只怕别人用刀来回答你了。三国是东汉末,所以无论魏蜀吴都是叛逆而已,跟随主子的无论后世怎么褒奖都是逆臣,所以偶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关羽塑造成忠义的典型。其实仔细想想就很容易明白了。后来的所有君主恐怕没谁喜欢树立一个叛逆的典型吧(岳飞的忠义与关羽差不多,都是后来的封建君主塑造出来让人民遵守的一种形象而已,死也不背叛。呵呵,偶是君主也会喜欢这样的人)赵云同志先后跟公孙,袁,刘事实上赵同志从头到尾也没想忠于东汉政府吧,谈忠义偶觉得有点过。

吕布同志是蛮人出身,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的蛮人都是以武力来说话的,所以要吕布同志信守什么忠义难度大了点吧,何况他来到中原之地,在那个年代还没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吧,他不中雨东汉政府也就非常正常了。

谈到他们二人的武力,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单条基本是不存在的,吕布之所以被称为勇猛,这和他统帅的西凉骑兵分不开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诸侯反董卓那么困难的原因,当时的西凉铁骑的勇猛的确是中原正规军队名存实亡后,那些诸侯建立起来的散兵无法比拟的,所以说吕布个人多么厉害不如说是吕布所统帅的军队厉害。赵云曾在白马公孙帐下从事,如果赵云是个有头脑的军事统帅,我想当他在刘备那里的时候,没理由不建议成立同样的骑兵组织吧,除非刘备不信任他,或者赵云只想得过且过。后者很可能存在,因为当时刘备最信任的毕竟是他那2个兄弟,而关羽的盾牌步兵在战争中也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三,刘备太穷,根本没钱建议白马那样的骑兵,这也有很大可能,刘备同志在进入巴蜀,稳固根基之钱好象从没富过。

再来看看三国时代的军事装备。西凉骑兵可不是大家在游戏里,在书里可以的那种一人骑匹马的军队,而是驾战车作战的,在汉末这样老式但作用非常大且训练有素的军队战斗力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董卓为啥能横行霸道的原因。而公孙白马就是来自乌丸蛮族的构思了,这种轻骑兵虽然在战国时代被赵武灵王拿来征战天下,但中原之地,地势平坦,轻骑兵与重装车骑对战下场只有一个字。后来的诸侯建立的军队,以曹操的虎豹骑来说,也是鉴于轻骑兵与重骑兵之间的军队,而这只军队的后盾是曹操强大的经济。而当刘备入川,大家都知道蜀地地势险峻,骑兵基本是可以忽略掉,这也是为什么蜀国多步兵的原因,以强大的步兵出川在一马平原上与魏强横的骑兵打,只要双方统帅的智商起伏不大,谁胜谁负就不用我说了吧,这也是为什么魏也难以攻进蜀的原因。

扯远了,嘿嘿。再来说说吕布的局势,他一外族人,想在中原立足,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民族主义与地域阀门的局限,吕布的败亡是注定的,何况那个年代出了曹操。袁邵,刘备这样的枭雄。就以民族的原因,吕布想在中原称霸都是不太可能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打人口,打金钱,打关系。吕布一样都没,不败才奇怪,所以在三国时代吕布注定是个悲剧性的过客,虽然他的西凉车骑勇猛无匹。叹。

赵云同志的一生其实也不怎么风光,大家都把赵云当帅哥,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帅不帅的问题。我只知道一个中年人,沙场杀戮,用饱经风霜来形容还差不多,要知道赵云投刘备的时候他已经四十来岁了,用帅来形容恐怕不忒切吧。呵呵。

说到帅,三国在历史上留名的恐怕只有周渝,我在论坛看见有人说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中‘伦冠羽扇’是指诸葛亮。我无言了。请把前后句子看清楚: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伦冠羽扇,弹指间,强虏灰飞湮灭。这才是一段完整的词。火烧赤壁不关诸葛亮啥事。三国演义不过是古代的yy校旱而已,当不得真。

又扯远了,嘿嘿。所以各位争论赵云与吕布谁强谁厉害,这个和一个笑话中‘论楚霸王与那破伦’差不多。没可比性,他们无论民族。出身,机遇完全不一样。这样2个人怎么比?

稍稍提一下,吕布是以称霸天下为目标,赵云是以征战沙场为出发点。连他们的人生目标都不对路。做对比?又不是时装秀,个人觉得他们都是三国时代的英雄(比和我说啥吕布残忍好杀)中的一员。与三国时代的人物来比,中国历史上更多更杰出的古人默默无名。三国的人物实在幸运太多了。

在说说残忍,杀戮。那个封建年代,百姓的性命如草芥,没有那个统治者会把百姓放在眼里。就算那些所谓英明的主也只不过是利用老百姓夺取霸业而已。这个也不能怪他们。他们的出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就是那样,除了门阀贵族,百姓连牛马都不如。很多人说董卓残暴,火烧洛阳。说曹操残暴。屠杀徐州百姓。各位不妨翻翻历史书。中国历史上屠城这事完全就是一传统。可悲可怕的传统。

刘备出荆洲带百姓逃亡?我看只怕是让百姓给他做挡箭牌去阻挡曹操的大军罢了。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普通老百姓鬼才知道谁要打起来。除非有人故意泄露出去。再用谣言夸大曹操军队的残暴。要知道当时曹操的后方可说是三国年代最富足的。荆洲百姓会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后代(是不是也无从考究)就跟他跑?而且刘备同志在荆洲呆的时间没几天吧。荆洲百姓傻的啊,跟着一个不认识的家伙去跑?我想很大可能是被军队拿刀赶着跑的吧。呵呵。胡言乱语了。不过这个很有可能的。要知道刘备同志只是个有野心的枭雄,他还没高尚到共产主义党员的觉悟。百姓的死活和他有啥关系。在三国年代谈人权,谈自由。也太可笑了。

说到这里顺便提提那些写回到三国称王称霸的校旱。说实话,你写利用知识当帝王我都懒得说啥多的话了。可想在三国年代就实施什么人权自由平等。稍微用1%的脑子来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啊。还有走别的渠道的,用振兴商业啦发明尖端武器啦什么的。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就算你有那本事,这那个愚昧封建,专制且资源贫乏(不是没有,而是要得到现代化的资源是根本不可能的,历史是一点点累积的,想用10年来完成1000年的文明进程实在有点,呵呵)当然。这是校旱,怎么写都没什么。大家当看着消遣好了,我只是对本来只是本yy校旱,却要扳着脸严肃地说是严谨的历史题材而感冒不已。

我也知道这篇文章一帖出来,只怕要得罪万多人。各位,骂归骂,大家都是文明人,别用脏话骂,更别骂人亲戚。呵呵都是华夏民族。都是同胞。骂我家人和骂你家人是一样的。

长坂坡之战的胡乱猜想(转,暴笑)

长坂坡血战可谓惊心动魄,赵子龙借此役一战成名。假如这个刘备的家属护送员由关羽、张飞或诸葛亮来担任的话,长坂之战的结果老徽给各位推理一下,让诸公轻松轻松。

一,牐犝栽拼笳匠ほ嗥率率到峁

救出阿斗(但造成脑内伤),糜夫人死亡;

夺名剑一把;

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有牛皮成分);

主角赵云成功逃脱。

二,牐牴赜鸫笳匠ほ嗥虏孪

首先假设关羽的任务和赵云相同,是保护刘备一家老小,另外冲杀长坂时的路线、任务运气及所碰到的曹营怪兽boss几率和赵云差不多。下面列出他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试分析如下:

1,牐犝欧啥源耸碌奶度

张飞一贯对关羽的忠诚度保持怀疑,其中原因不明待查。这一次张飞肯定还是先表达出想和关羽的女性亲戚有亲密关系的愿望,然后去长坂桥上守着,准备随时给这个背信弃义的人捅一家伙。

2,牐犃醣付源耸碌奶度

对桃园结义的兄弟深信不疑,劝张飞想想颜良文丑的故事。

3,杀淳于导,救糜竺

关羽对此任务完成得很轻松。

4,牐犐毕暮疃鳎夺青釭剑

关羽在曹操手下这么久,对这把剑仰慕已久,肯定速夺,任务完成。

5,牐犝业矫臃蛉

请糜夫人上马这件事,关羽经过短暂考虑,虽然有点舍不得。在糜夫人跳井之后,关羽把阿斗同样放胸前绑住,但防盗尸这种事,肯定没想。

6,牐犛稣培a

张郃会考虑到赤兔的因素,挖了一个超级大坑等着,这个小狡猾同时又考虑到文丑因素,离关羽很远就开始往回跑,云长眯着眼睛想了想,没上当。张郃看了看,也没追。

7,牐犛鼋勾サ冉

由于关羽的名气,部分武将根本不上去送死,遇到牛皮轰轰的性格武将,关羽杀红了眼,估计没问题,但在杀将的总体数量上会少很多。

8,牐牨徊懿僭诰吧蕉ド峡醇

曹操此时心情很复杂,心绪此起彼伏,最后决定抓住再说。先派徐晃和张辽去劝降,说了半天废话后,关羽不吭气了。这一次张辽的积极性明显不是很高,至于徐晃嘛,还算年轻,思想还没进化到不敢因私废公的程度。两人不打架回来汇报。曹操派了许胖曹洪等领大队兵马围住,外面下拌马索,设置关羽逃亡通道。引关羽中招后,活捉了关羽。刘阿斗在关羽摔下来时,重压之下不幸阵亡。

结果:

阿斗阵亡,糜夫人死亡;

夺名剑一把;

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十余员;

关羽再次做了俘虏。(以后的情况比较复杂,推理不出来)

三,牐犝欧纱笳匠ほ嗥虏孪

同上假设,分析如下:

1,牐牴赜鸲源耸碌奶度

准备马上去找回张飞。刘备不同意,让他断后,先保自己,等等再说。

3,牐犃醣付源耸碌奶度

对桃园结义的兄弟深信不疑。

3,杀淳于导,救糜竺

张飞此任务也完成得很轻松。

2,牐犐毕暮疃鳎夺青釭剑

杀人对暴怒的张飞不是问题,但老三的鉴宝能力不行,一把名剑看了一眼给扔了。

3,牐犝业矫臃蛉

请夫人上马这件事,张飞经过短暂考虑也做了。糜夫人跳井之后,本来张飞想在胸前绑住阿斗,但张老三的胸肌实在是太过雄壮,放不下,只好放后面背着。

4,牐犛稣培a

张郃挖了一个一般的坑,张飞的马也不错,发威跳出来,张郃疯狂逃跑。

5,牐犛鼋勾サ冉

速杀,全部k掉。由于张飞在曹营的名气还不响,前来送死的不会少。

6,牐牪懿僭诰吧蕉ド峡醇

曹操非常重视张飞,听张飞自报姓名后,翻了翻衣服里子,想起了关羽的话。亲领各位大将前来招降张飞。最后决定车轮战取胜。战斗过程中,老三大喝一声,吓死在一旁观战心脏不好的夏侯杰,曹操的耳膜在巨大的打击之下,临时改变主意,命令全体放箭,可怜张飞被射成了刺猬,不幸阵亡。阿斗同时阵亡。

结果:

阿斗阵亡,糜夫人死亡;

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含吓死,有牛皮成分)

主角张飞战死。(刘备开始不理智了,发疯了,刘备头脑一热……)

四,牐犞罡鹆链笳匠ほ嗥虏孪

诸葛亮和糜夫人一直在一起,根本没有失散。诸葛亮化妆成一个老农民,让糜夫人暂时叫他爸爸,背了把锄头,一方面有迷惑敌人的功效,一方面可以自卫一下。

凭借高超的智力和口才,后来成功潜逃回到刘备身边,阿斗也没事。糜夫人也有30%的营救成功率。

结果:

阿斗营救成功(没有脑伤),糜夫人30%营救机会;

蒙混曹营关卡十个,争取百姓赞助铜钱243个;

前后锄砍及袖箭暗杀曹营普通士兵三人;

主角诸葛亮成功逃脱。(但是这个逃亡过程比较耗时,时局结果也比较复杂。)

五,牐牻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长坂的最佳冲阵人眩撼序是:

第一名:赵云

任务基本完成,而且没有影响其他人的各自任务。

第二名:诸葛亮

任务完成,但是没有发挥到自身的最大长处,刘备如果这样安排,那他的大局观有问题,把重要棋子放错地方了。

第三名:关羽

任务未完成,但刘备还有翻盘的机会。

第四名:张飞

任务未完成,刘备集团崩溃。

心情郁闷闷书就别急着传!

我发现当心情郁闷时写的书也带了这种色彩,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我靠!也太差了,重写的干活#葫以大家写书时如果郁闷先别急着传。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