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伎俩 女人的道行 - xp1024.com
《男人的伎俩 女人的道行》


序言 序1 爱情是一种能力

弗洛伊德说过,精神病从本质上说,就是爱的能力的某种缺陷。所以,在一个缺乏“爱的能力”的社会,我们会觉得“大家都有病”。

的确,爱情是一种能力、一门学问。

爱情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和拥有的。可惜这门学问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从未有一所学校会开设一门必修课讲解这门学问。我们关于爱情的知识,大多数来源于自己的经验和道听途说。共浴爱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但如何在爱河中游泳,又不得不靠我们自己摸索。在河里呛了水,我们会向旁边游泳的,或是向岸上休息的家人朋友请教,他们会告诉我们一些游泳的技巧。其实这些技巧也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可能泳姿不正规,动作“不给力”,搞得我们继续呛水!这时候,我们多么需要一名专业的游泳教练,教教我们正确的泳姿和换气技巧啊!

翻翻世界家庭史,会发现只是在近百年来,爱情才和婚姻密切联系起来。在此之前,婚姻更多的是以经济利益、家族联姻为主导。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生理学中独立出来,也是近百年来的事情。弗洛伊德从性和潜意识解释爱的本质,弗洛姆从人的本质阐述爱的艺术,斯坦伯格由爱的要素画出爱的三角形……爱的内涵被我们挖掘得越来越深入,爱的理论也越来越深刻,但我们多数人毕竟不是学者,在理论面前往往手足无措。而且,即使是心理学家,依然会在爱的冲突中遭遇困惑和痛苦。

我们需要深刻的理论,更需要实用的方法。

赵永久是我以前百合网的同事。那时,他先是负责内部培训,包括“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培训业务管理,业余时间就喜欢研究各种情感问题。后来我们尝试举办国内首届“恋爱培训班”,他自告奋勇地来做部分课程的讲师,没想到试讲之后学员反映很好,永久也从此踏上了“情感教练”的职业道路。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

永久的这本《男人的伎俩,女人的道行》就是一本实用的“爱手册”。翻开书页,你看到的不是艰涩的学术语言,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实实在在的鲜活案例和应对方法:“情绪管理”就不能自己编故事气自己,“述情”就要用好六个句型,四个步骤做个“共情”高手,如何修炼“允许”的包容态度,用“影响”的力量巧妙地改变对方,等等。

我相信这本书的大实话和小技巧,一定会让你读起来很轻松、用起来很顺手。

更进一步,如果耶稣说的“爱人如己”是对的,你对自己的爱,也具备这五种能力了吗?

慕岩

序言 序2

认识F先生有一段时间了。

最初他来寻求帮助是有关职场的问题。后来,有关事业层面的讨论好像慢慢陷入僵局,他的困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了。

后来我们又进入有关他生活、家庭和夫妻关系问题的讨论。

F先生在说到自己家庭时总是充满感情地赞赏自己的父亲,虽家境贫寒,父亲却对生活和自己的老伴深负热情。家里孩子众多,多亏父亲斗志昂扬地不断付出,竭尽全力才使家人得到温饱的庇佑。F先生是家中六子之末,他承认他自己得到了最多关爱,无论是父母还是兄姐都给予他很多关照。父亲和母亲同在一家单位,两人从事的多是体力劳动,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但在F先生的记忆中,家里总是一团和气,家人做事从来有商有量。为了安抚体弱的母亲,父亲总是在她做饭的时候在一边打下手,天热的时候还会替母亲扇扇子。这样温馨的场景常在叙述时令他潸然泪下。

有这样美好的婚姻蓝本,本可以期待在F先生的婚姻生活中听到类似令人欣慰的互动和良好的夫妻关系。但实际上,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婚姻的模式却惊人相似地让他无法认同。

他在25岁就进入了婚姻。在描述第一段婚姻时,他的措辞大多比较负面。他坦言,当初太年轻,对婚姻抱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结婚后他发现前妻脾气非常暴躁,这令性格温和的F先生十分头疼。最令他无法接受的还是前妻对待他父母的态度。当他终于从家乡进入了省城大机关工作,单位分了住房,心中充满欣喜地接来了年迈的父母与自己同住时,妻子通宵达旦地哭闹、两人不分场合地争吵,很快就让父母亲决定回家了。后来,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争吵变成家常便饭,婚姻生活变为一种折磨,离婚成了唯一的出路。

尽管过程十分艰难,F先生还是离婚了。

一年多后他走入了第二次婚姻。

第二任妻子是家中的独生女,婚后不久妻子把岳父母接来同住。F先生性格随和,跟岳家也算相安无事。等婚姻到了第三个年头,F先生得到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妻子也作为伴读同行,为了迅速积累财富,妻子打了一年的黑工,受了不少苦。学习结束后,进入婚姻的第四个年头,他们生育了一个儿子。孩子降生后,妻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到了孩子身上,性情也开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甚至妻子与岳丈之间,也常常爆发让人窒息的剧烈争吵。年幼的孩子被吓得大声哭叫,“这种生活让我越来越难以忍受”。

心中烦闷的F先生逐渐养成了在虚拟的网络上发泄苦闷的习惯,去年因申请参加上级机关的项目建设,到异地工作,还发展了一段婚外恋。在这段被F先生称为“最投入的恋爱经历”中,双方尽管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但对家庭的责任使F先生颇感内心折磨,最终俩人以黯然分离收场。

这样的情感婚姻经历让F先生非常困惑。到这里,F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像当初判断的那样,仅限于职场范围了。

F先生是位天资非常聪明并善于思考的咨询者,随着咨询的进行,刚开始防范心比较重的他开始跟我一起深入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我们追踪到了他童年经历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

作为六子之末,兄姐比他年长不少。他尚在幼年时,兄姐们已纷纷外出工作或学习,家里只剩下他与父母。而节假日团圆之时,虽然家中气氛热闹,F先生却时常会有圈外人的感受。父母和兄姐之间有关时事、生活、情感问题的探讨让他既羡慕又沮丧。尤其让他感到痛苦的是,每当这样的时候,父母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归家人身上,往日那种唾手可得的亲密感没有了,被夺走了,他的内心充满了被抛弃的恐惧和伤痛。

尽管兄姐们从生活上个个都很照顾他,但他们与父母一样,没人真正把F先生当个平等的对象来交流,每个人都好像是“应付他”、“把他当小孩对待”,久而久之,“没人真正需要我”、“没人真正把我当回事”的想法植根到了他幼小的内心。

成年后,无论是在工作中、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婚姻关系中,F先生养成了相对封闭、不善于交流深层思想、不愿与人分享和相对比较独占的人际交往模式。

对于男性,他存有戒心,因为美好的友爱之情或许会像父亲的宠爱“随时转移”,随时被其他人夺走。

对于女性,他信奉只要有性关系,人际交往的距离就无条件会被拉近,因为当年父母就因为是夫妻,才使得他无法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哥哥是被嫂子“夺走”的,姐姐们也是被姐夫们这样——“抢走”的。于是他沉迷于网络上很便利就能得到的彼此注视,寄希望于仅借助袒露私秘便能得到彼此的眷恋……

然而,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一再的失望变为一种绝望的恶性循环,同时也使他迷失在丧失交流耐心的浮躁之中。

于是,在工作关系里他变成了一个一心只关注个人所得,缺乏团队荣誉感、斤斤计较的人,与同事的关系流于疏离;跟朋友们的交往越来越多地局限于吃吃喝喝,可以交心的朋友十分稀少;与家人尽管他反复强调爱意浓厚实则长期忽视,竟有四年的春节没有回家探望八旬的老父母了;与妻子,长时间的缺乏沟通、交流的勇气,不愿面对矛盾,使得问题囤积到了无法下手的程度,自己对于修复婚姻已不抱任何希望;与情人,患得患失的左顾右盼使对方十分伤感,F先生坦言反复权衡后他依然不愿面对与妻子最后解决问题的局面。

……

也许,这一切都源于成长的经历,使得他缺乏爱的能力。

毕金仪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向内找,发现幸福之路

为了找到属于我的幸福爱情,参加完那个课程一段时间后,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有一次,我发现了我和我太太之间的一个小模式:

我太太经常忘东西,比如忘了关水、忘了关火、忘了关门,有时出门还会忘带手机、忘带钥匙,甚至买菜时会把钱包忘在摊位上,生活中的东西用过了就随手放下,很少归位,所以,她经常找不到东西。

我却是一个很少忘东西的人,也认为忘东西是不对的,所以,也不允许她忘,一遇到她忘东西,我就会指责她、批评她。在我批评和指责后,她的情绪越来越差,忘东西的次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经常吵架,都是因为类似忘东西这些小事。

在她忘东西这件事情上,我的指责和批评并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反而有反作用,使她更加焦虑,我决定从这里开始尝试一下,作些改变试试效果。

随后的日子里,当我发现她再忘东西时,不再指责和批评,而是装作不知道。有时我看到她出门时没有把放在电视机旁边的手机拿走,我也不说话,就这样,等她发现自己没有带手机时,匆匆忙忙地从外面返回来取手机,而这一切被我看到,我却故意装作好像不知情一样。

记得有一次,冬季的某一天,她上班时忘了带钥匙,到了下班回到家里开门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就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间到家,我告诉她还需要一个多小时,她就在门口冻了一个多小时,一直等我到家她才进屋,北京的冬天很冷,那一次把她冻得浑身冰凉。

在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她忘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之前指责、批评了多年她没有改善反而更加厉害的忘东西的特点,当我不再指责和批评,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她忘东西的次数反而少了。

同时,由于我不再指责和抱怨她,她的情绪也更加稳定,我们吵架的次数大大减少,乌云密布的生活里开始照进了些许幸福的阳光。

这真是令我太惊讶了,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找她的原因,希望改变她,结果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我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指责和批评的模式,不再改变她时,我们之间反而变好了。

我一直以为婚姻不幸福是她的原因,之前我也只关注她有什么错,事实已经摆在了我面前,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是一个不会爱的人,我不懂得给她成长的空间,也不能允许她有缺点,我只知道批评和指责她,而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

我又自责,又有些兴奋,我意识到,我可能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那就是向内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爱的能力,而不是改变对方。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你必须先允许对方不够完美,再慢慢地影响对方,当你变得更好时,对方看到你的变化,会更加珍惜你,会更加渴望维持这段情感,他也会作出努力。

同时,你不再挑剔时,也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两人的关系会变得好些,他也会在这个空间里慢慢地成长,变得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来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成长自己后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它就在你心里,向内找,你就能找到它。

爱情的可贵之处,除了浪漫、美好之外,也还有其更加珍贵的功能,就是在爱情的关系里,你拥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所有你在儿时没有成长好的人格缺陷,在爱情里,都能够再次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只有在爱情的关系里,你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你越是向内找,你就越能成长,你越是成长,也就越能享受到爱情的美好。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有爱的能力,离婚没有必要

我有两位学员,他们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结婚也就刚刚两年左右,但来上课之前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他们也是经过谨慎选择、认真了解和恋爱的过程才进入婚姻的,郎才女貌,大家都感觉很般配,结婚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但婚姻和恋爱的确是不同,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问题就出现了。

老公觉得老婆太爱赚钱,在投资和理财上花了很多精力,他认为两人工资又不低,钱够花就行了,没有必要非得把所有的钱都拿去做投资理财,或在赚钱上面花太多心思。

老婆觉得老公对老家的兄弟姐妹太好了,关系太紧密了,结婚后跟结婚前没有区别,她总觉得自己融入不到这个家庭,大家不像一家人。

加上在其他事情上存在的分歧,两人都对觉得对方做得不对,也不理解自己,心里都很委屈。

可相同的是,两人都是不善于沟通的人,心中有对对方的不满情绪也不轻易说出来,结果都是在怨气积累了一肚子,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才爆发,于是,每一次吵架,都是一场战争,有时吵架吵到激烈的时候,两人甚至会动手。

这样的日子两人都很痛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斗争,两人决定离婚。

这对夫妻的婚姻,跟我的婚姻以及很多人的婚姻一样,都是在结婚两年内就遇到了问题,并且非常痛苦,他们想到了离婚。我当时是因为有孩子,所以,虽然想过很多次离婚,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他们没有这个顾虑。于是,他们去了民政局。

他们来到民政局离婚登记处,领取了离婚登记表,填好后正要上交时,有一对年龄大的夫妻排到了他们前面办理离婚,就在等待的这个时间,他们犹豫了一下,两人决定回来再认真考虑一下,再给彼此最后一次机会。

在考虑期间,他们通过朋友的介绍先后来到了我的课堂,当他们来到课堂时,心境都非常低落,老婆基本是一说话就哭,老公黑着脸,几乎从来不笑,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内心都极度的压抑和痛苦。

在课堂上,通过听课和做练习,老公明白了人都是有心理需求的,老婆频频去投资理财并非她天生贪财爱钱,而是源自于她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如果她内心对未来有足够的安全感,或许她就不会太热衷于赚太多钱。

在这一点上,老婆正是需要他支持的,等两人关系好了,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了,她内心对未来充满信心时,她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喜欢赚钱了,反而可能更加喜欢照顾孩子和享受生活。

并非老婆错了,而是老公不会爱,没有去理解和支持到她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而老婆也明白了,老公跟家里兄弟姐妹的关系好,是很多农村家庭出来的人共有的特性,因为儿时一起吃过苦,相互支持过,他们的关系就是比一般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更紧密些,这是由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老公跟家里人关系好,并不会因此而不爱她。

她需要理解并尊重老公家庭的这个特点,并且主动地去融入这个家庭,而不是抱怨他们不接纳自己,从这一点来讲,她也是不会爱的人。

在课程上,两人感触颇多,他们发现:原来婚姻的经营还有这么多学问,爱原来是需要能力的,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坚持的一些观点,其实也不一定正确,自己原来一直误以为是对方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缺少爱的能力。

离开课堂后,两人努力做课堂上留的练习作业,寻找自己身上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不断地调整自我,培养自己爱的能力,把原来对对方的不满和指责变为对自己的反思和完善,都有了不小进步。几个月后,两人决定不离婚了。

爱情关系里,当两人都向外挑剔对方的不足,注意力都放在对方如何不好的时候,心中就只有怨气甚至是恨。有了怨恨后,要么相互抱怨和指责,要么隐忍,实在承受不了时,就想到了分手。

但人一旦开始向内寻找,就会发现问题不只是对方的,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当自己开始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对方就会看到希望,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也会开始反思自己,进而成长,两人的关系就从相互挑剔的恶性循环,开始向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转变。

在这里,我就要告诉你一个让爱情永远幸福的秘密:幸福不属于指责对方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愿意向自己内在寻找问题、不断成长自己爱的能力的人。离婚也不是所有遇到问题的夫妻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成长自己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离婚有时是没有必要的。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有爱的能力,剩女“不愁嫁”

向内寻找、成长自己爱的能力,不只面向已婚的夫妻,未婚人士也是一样,因为恋爱也是需要爱的能力的。

我曾经收到过一封学员的邮件,她是一位未婚大龄美女,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人。

十几年来,她一直为找个男朋友而奋斗,各种各样的男士见了不少,有亲戚朋友介绍的,也有社交场合认识的,还有些是交友网站上开始联系的,却没有一个成功的。

在她看来,自己找不到对象的原因挺简单的,要么是自己看不上人家,要么是人家看不上自己,抑或是缘分没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家里父母也催得厉害,这缘分什么时间才能到呢?她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与众多单身学员一样,她来到课堂上时,也是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她对于我这个情感教练以及课程,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但一个人只要愿意成长自己,上天就不会亏待她,课程结束后,转机出现了。

之前她在找对象时,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她只要一发现对方有缺点就放弃,让她错过了一些原本还不错的男士。

现在,她懂得了人都有缺陷,不可能找到完美的人。如果你以为你找到了,那你以后一定会发现,你当时是“瞎了眼”了。

只要自己有爱的能力,能够允许别人像自己一样有一些缺点,其实很多人都是可以一起生活的。

自己淘汰别人,逃避跟他们生活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自己不愿意面对问题,看人时也就总盯着别人的缺点看,眼里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其实,生活中难免有问题,生活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时,问题有时就不是问题了。

她深深懂得,爱人一定是有缺陷的,在得到他拥有的所有优点的同时,必须接受他的不完美。有爱的能力,足够相信自己,才能敢于去接受这些并不完美的爱人。

课程结束后不久,她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她接受了对方一个以前想都不会想的“缺点”,那就是他有一个孩子。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并不长,我把其中的一部分摘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她所领悟到的,关于寻找爱的真谛:

作为剩女的我,过去总是在不断地换恋爱对象,总是希望别人是完美的,不肯自我改变;不愿深入发展,稍有不顺心就放弃;总是在挑剔对方,而不是欣赏对方;总是对对方期望值过高;总想坐享其成,把人生的幸福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我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幸福。

现在我明白,人没有完美的,接受对方优点的同时,我也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缺点。快乐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要对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这些都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成长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的。

幸福是要向内求的,而不是向外求。

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收到了她的结婚请帖,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人得不到幸福,抱怨社会如何出了问题、男人如何不靠谱、女人如何不像话的时候,幸福反而离他们越来越远了,一旦开始了向内求,开始反思和成长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时,幸福就开始悄悄地向他们走来。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有爱的能力,幸福不是神话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男人和女人本来是一体的,他们力大无比,十分强大,这威胁到了神界。众神之神宙斯命阿波罗把人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人,另一半是女人,并且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从此,人们生下来后就有个愿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且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有时称呼自己的爱人也称为另一半)。

按照这个神话,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找到他你才完整,找到他你才幸福,真是这样的话,那麻烦就大了,全世界这么多人,到哪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呢?人类再长寿也就上百年的有限生命,用来寻找,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还好,神话就是神话,不是真的!

真实的情况是,只要你自己内心足够强大、人格完整、内心充满着爱、拥有爱的能力,跟谁生活都是可以幸福的。(当然对方要是一个健康的人,最起码是心理层面的健康人。)

从我发现自己的婚姻不幸福,是跟我没有爱的能力有关时,我开始不断参加各种培训课程、看书、学习心理学,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成长,从那时起,我们之间吵架越来越少,她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我们的婚姻也越来越幸福了。

当我品尝了幸福婚姻的美味后,我经常思考,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方法?为什么没有人教我们怎么经营爱情?为什么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提升爱的能力?

既然我的发现可以让我和我的家人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不把这些发现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在爱情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幸福?

抱着这个想法,我进行了更多关于情感经营方面和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后来,利用我在百合网工作的机会,我开始把我的发现分享给更多人,教大家如何提升爱的能力,也开始了我的情感教练职业生涯,再后来,我创办了自己的婚恋培训机构,开办了一期又一期的婚恋培训班。

这些年来,通过我的课堂,我已把我的发现和体验分享给众人。很多人因此开始了向内心寻找自己的幸福,进而改变了生活,学员们从课堂里离开后陆续介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们来到课堂学习,参加课程的学员越来越多,但因为培训是有人数限制的,能够走到这个课堂的人数还非常有限。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这些学问,我把我这些年在婚恋经营上的发现和感悟,有关如何提升自己的爱的能力的方法,全部写在了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中,看到这本书的人,是和我一样幸运的人,因为你拿到了通往幸福爱情宝藏的钥匙。

在本书里,你将明白幸福不是神话,幸福就在你心里。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痛苦往往来自爱的能力缺失

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遇到有学员无奈地跟我讲他们在爱情中的痛苦,其实,其中的原因都是跟爱的能力的缺失有关。

有一个女学员,她的痛苦来自她老公的妹妹,也就是她的婆妹。

婆妹已经三十多岁了,未婚,亲戚朋友给她介绍了很多次对象,一直没有成功的。至今还是跟哥哥、嫂子住在一起。

妹妹住在家里,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却并不给家里分担生活费,挣的钱全部供自己享用。

最大的痛苦还不是钱的问题,妹妹和哥哥关系非常好,经常是吃饭时哥哥给妹妹夹菜,妹妹给哥哥盛饭,闲暇之余,哥哥、妹妹经常坐在沙发上聊天聊得很开心,把嫂子晾在一边,所以,嫂子经常感觉哥哥、妹妹像“夫妻”,自己像个局外人。

为此,他们夫妻总是吵架,她感觉自己很不幸福,她考虑要不要就此分开。

她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她向往的家庭是自己和老公能有独立的空间,希望老公和妹妹不要这么亲密,老公应该和自己更加亲密些,妹妹应该自己出去租房子住。

这个学员的婚姻不幸福,在她看来,是因为她的老公和妹妹关系太亲密导致的,如果他们没有这么亲密,自己会更幸福些,如果改变不了老公和妹妹的亲密,她认为也许分开会更好些,因为这不是她要的生活。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哥哥和妹妹的亲密上,也许我们会支持这个女同学,我们会说明显就是她老公和婆妹的不对嘛!哥哥都结婚了,兄妹就不能这么亲密了,他们需要照顾到嫂子的感受,看这一切多么顺理成章,嫂子多么有理。

但是,如果说哥哥妹妹太亲密,真是嫂子不幸福的原因,那可就冤枉他们了,因为嫂子的不幸福,还是自己爱的能力缺失导致的。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没有爱的能力,换个人也不会幸福

如果说是哥哥、妹妹太亲密让这位同学不幸福,那么,假如这位同学离开这个老公,换一个老公,换一个家里没有一个未出嫁而又跟哥哥很亲密的妹妹的老公,就一定会幸福吗?

假设她真的找到了一个没有未出嫁妹妹的老公,那家里就没有别的问题了吗?

我的经验是,那可不一定,也许他有在农村的父母和一群兄弟姐妹。

好了,假设她说不找农村出来的,只找城市里长大的男人,也许他有一群好哥们,他每周跟哥们在一起的时间都快赶上陪老婆孩子了。

如果他没有那么多哥们,那他也可能是个工作狂,经常有一群重要的客户需要应酬。

如果他没有客户,他可能每天都在写程序,没空理你。

或者他不是程序员,他可能是个整天满世界飞的“空中飞人”。

也许他都没有前面的这些问题,但他可能脾气不太好。

不要觉得我在拿少有的现象来普遍化,让我来告诉你真相,前面说的这些人都是我生活中的人。

脾气不好的是我曾经的楼上邻居,住在他家楼下时,经常隔着地板我们都能领略到他老人家的火暴脾气。

“空中飞人”是隔壁的一个企业主,一年四季到处出差,很少有时间陪家人。

程序员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总是把工作带回家,到家就进书房,对着电脑开始编程,很少跟家人沟通。

整天应酬客户的是我的一个多年的哥们儿,车后备厢里永远装着半箱茅台酒,经常我给他打电话时,他都在喝酒。

有一群哥们儿的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此人人缘比较好,谁有困难他都乐意帮忙,大家都很喜欢他,就是很少见他在家,在哪儿都能遇到他,他乐于助人,喜欢热闹,就是不喜欢待在家里。

至于那个有着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有一群兄弟姐妹的,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本人,赵永久。

我的老家在农村,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很多年都一直生活在农村,最近几年才搬到城市跟我弟弟生活,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在农村,一个弟弟也才在城市定居不久,所以,总想帮帮他们,难免要把我的爱分给他们一些。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跟不同的人结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那位嫂子,也就是我的那位学员,她如果换了一个老公,虽然没有了妹妹的烦恼,但生活总是有烦恼的,她会遇到其他的烦恼,只是嫁给不同的老公,遇到的烦恼不同而已。

其实,她需要的不是换一个老公,也不是一直这样不幸福地生活下去,而是成长自己内在爱的能力,幸福的生活就会到来。

如果她没有成长自己爱的能力,还是那么不允许别人,即便换了一个爱人,还是会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不会幸福。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爱的五种能力是什么

爱是一种能力,但又不只一种,严格来讲,爱的能力包含五种具体的能力,有了这五种能力,无论你跟谁生活,你一定会比原来更加幸福。这五种能力分别为:

爱的能力之一 “情绪管理”:

每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常常让与自己相爱的人非常痛苦,容易错失爱的机会,甚至会伤害人。

爱的能力之二 “述情”:

是指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感受。人们在表达和沟通上常犯的错误是要么有了情绪或需求不说,闷在心里,隐忍,等到忍不住了就爆发了,要么就是常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和沟通。隐忍伤自己,指责和抱怨伤害对方。

爱的能力之三 “共情”:

理解并支持对方、善解人意。这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爱人能有的能力,但很多人都没有,很多人都是习惯了讲道理,教育对方,而不知道对方需要的其实是共情。

爱的能力之四 “允许”:

尊重差异、允许成长。爱人之间吵架,发生分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允许所导致的,不允许对方跟自己不一样,不允许对方有些缺点,想要控制对方或改变对方。

爱的能力之五 “影响”:

做好自己,对方也会变得更好。每个人都会变,在爱情关系里的人更是会因为对方而变,可以说一个人找了不同的爱人就会变成不同的人,人有可能越变越好,也有可能越变越不好,那么,自己怎么做,对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呢?这就是影响的能力。

爱的五种能力中,每种能力都很重要,五种能力相互影响。而且越是前面的能力越是基础,基础不好,后边的能力就会更差。

比如:

一个人做不好情绪管理,经常发脾气,那他就做不到述情、共情了。

一个人不会述情,就不能把对方影响到越来越好的状态上去,因为影响有时是需要述情来达成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允许,就做不到共情了,他常常会想改变对方,所以,也做不到积极地影响对方了。

在本书第二到第六部分,我将分别介绍爱的五种能力的具体内容,以及练习的方法,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和练习,一定会让你的爱的能力快速提升,也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有个数据是可以说明这一点的,参加过“爱的能力”之后再结婚的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离婚的,他们的离婚率目前是零。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允许”轻松解决婆媳关系问题

举例子说我的那位学员面对她的老公和妹妹过于亲密这个情况,如果能提升自己“允许”的能力,她马上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幸福。

哥哥和妹妹,本来从小就是亲密无比的一对兄妹,长大了要保持多少的亲密和距离,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只要没有做出“过分”之事,在道德和法律上就都是允许的。

这对兄妹有这样的亲密,是他们从小发展过来的模式,是他们从小一起的经历导致的,也许是一起经历过苦难导致的。

这也是他们特有的家庭模式,是由他们的原生家庭决定的,就像是有些兄妹较为疏远一样,都是一种独特的关系。

如果嫂子能允许他们这样保持亲密,能够有共情的能力去理解到老公和妹妹的内心,哥哥和妹妹独特的亲密关系就不会成为嫂子心里的一个障碍。

很多时候,家庭里的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就像世间的生老病死一样,是自然规律,如果内心不允许,痛苦的就是自己了。

比如:

在中国的个别家庭里,婆媳关系一直都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也是个千古难题,关于婆媳大战的情景也经常被搬上荧幕,有人说:“谁要能想出办法解决了婆媳问题,应该颁给他诺贝尔和平奖。”婆媳关系的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可想而知。

婆媳关系为什么就那么难处理呢?

媳妇和婆婆两人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又没有深厚的感情,有的只是因为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对接而应该遵守的道德约束,还有因为争夺来自同一个男人的爱而产生的矛盾,所以,婆婆和媳妇两人关系不好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婆媳关系不好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中间的那个男人:媳妇的老公、婆婆的儿子,他允许不允许这个问题的存在,问题本来很难解决,如果他又不允许这个问题的存在,那婆媳关系不好这个问题就真的成问题了。

如果一个男人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面对媳妇时,他就可能会责怪媳妇不够尊重母亲,也可能会要求她爱屋及乌,要求她爱他就要爱他的家人,可她心里明明就是不爱,非要要求她去好脸相待,这跟她心里的真实感受是不同的,她会很委屈和痛苦。

面对母亲时,有些男人还可能会责怪母亲,认为她老人家那么大年龄了应该让着晚辈,现在的媳妇在当女孩儿时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要让着她。这样一来,母亲可能会骂他娶了媳妇忘了娘。

看,一个男人夹在媳妇和母亲之间,是不是很为难?向着媳妇或向着婆婆都不行,也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甚至,当婆婆和媳妇发生矛盾时,夹在中间的这个男人,他根本就看不出来媳妇和母亲哪个更有理一些?哪个更对一些?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事有时很难分出对错的。

婆媳关系是非常难相处的,如果夹在中间的男人能够允许她们关系不好,只要她们都跟他关系好、都爱他就行了,她们相互不喜欢不影响各自独立的生活,就是一个“允许”,使问题变得很不同了。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会使这个家庭更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消极心理,也不是阿Q精神那么简单,这是接纳,这是“允许”,这是心的境界,这是智慧,这是爱的能力。

就是这样,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世间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有些事情不如我们的心意时,如果我们能允许、能接纳也就不影响我们了。

同样的道理,这位嫂子会因为老公和妹妹的关系好而不幸福,也是自己不允许、不接纳。允许了、接纳了,她就会感觉到幸福了。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述情”慢慢“影响”对方变好

当然,允许不是永无止境地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妥协,嫂子希望老公跟自己更亲密也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也是需要满足的一个需求。

只是,这时又需要嫂子具备另一个爱的能力了,那就是“述情”,通过“述情”来慢慢“影响”他们,但“影响”是建立在“允许”的基础上的,没有“允许”,就无法积极“影响”。

做嫂子的那位学员希望老公跟自己亲密些,之前她做的是指责,她告诉老公说,他跟妹妹这么亲密是不对的,应该跟自己更亲密些,她否定了老公,好像他那样做是错的,不跟妹妹那么亲密才是对的,这是老公接受不了的。

因为哥哥跟妹妹关系好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那只是他们两个特有的感情而已,否定必然会引起老公的反击,所以,夫妻之间的吵架就发生了,她的初衷是希望老公跟自己更亲密,结果是两人因此更疏远了。

嫂子如果有“述情”的能力,情况可能就会不同,嫂子可以经常跟老公说:“看到你给妹妹夹菜而不给我夹的时候,我有些失望和委屈,我希望你在给她夹菜时,也能给我夹。”

“你跟妹妹在一起聊天时,我有时坐在一旁很失落,妹妹在场时,希望你也能多陪我聊聊天。”

以前她采取的是指责,说老公和妹妹不对,现在她不说他们不对,只说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老公的感受就会有很大不同。

当然,要述情,还需要嫂子能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跟老公沟通,而不是去吵架。

这样,老公可能一下子就感受到老婆内心的感受了,下次他再给妹妹夹菜时,可能会想到旁边还有老婆,妹妹和老婆同时在场时,他可能也会更多关注一下老婆了。

可是如果老婆没有给老公“述情”过这件事情,老公就可能不知道老婆内心的感觉。

这样还避免了因指责老公而引起的争吵,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被破坏,所以,当我们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需要的是述情而不是指责。

当这位嫂子有了爱的能力,虽然她的老公和妹妹的关系还是那么亲密,但她能“允许”他们亲密,能有“共情”的能力去理解到老公和他妹妹的内心,也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后去“述情”,反而能慢慢地“影响”到老公来理解自己,慢慢改善他们夫妻的关系,他们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人人都想要生活幸福,但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的生活往往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源自于你的内心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外在的世界只是你内心投射和创造的结果,幸福先是在你心里的。

就像成功的人先是有一个成功的内心,然后,再慢慢地把它展现在外在一样,幸福的人先是内心幸福起来后,再慢慢地把它展现在你的生活中。

所以,当自己有了爱的能力,哪怕跟对方生活在一起会遇到一些问题,哪怕是对方有一些缺点,你都有能力去和对方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也有能力允许对方有一些缺点,慢慢地影响对方使他变得更好,无论跟谁一起生活,你们都可能会幸福,而不是一定要找到神话中被阿波罗劈开的另一半才能幸福。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也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那就是爱情从来就不讲“理”,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有爱的能力的人在爱情里是不讲“理”的。

在爱情里不讲理?

那要讲什么?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当一对吵架的夫妻坐在你面前让你为他们评理的时候,你很难说出谁更有道理,真是应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老话。

我在为一些夫妻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两个人都在向我控诉对方的不是,听起来两人说的都有道理。

一对夫妻在我面前争吵。

老公:“她总是乱花钱!”

老婆:“我怎么乱花钱了?”

老公:“你买了很多衣服都放在那里不穿,却还要买,有穿的不就行了吗?”

老婆:“虽然我的衣柜里有很多衣服,但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啊!女人的衣服流行潮流过得很快的,你总不至于让我穿着过时的衣服出去丢人吧?”

老公:“哪里过时了,有几件分明还挺新、挺时尚的,我前几天还在大街上看见有人穿!”

老婆:“有的人是会穿着过时的衣服上街,但我不会!”

老公:“你啊!就是爱乱花钱……”

老婆:“我哪里有乱花钱,是你不舍得给我花,说我乱花钱,你抽烟、喝酒花的钱也不比我少啊……”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是再听上几小时,也判断不出谁更有理,而我也深深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他们之所以坐到我的面前,就是因为他们太讲“理”了,而这也是他们在一起不幸福的原因,这也是很多夫妻不能很好相处的原因。

因为,家里从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爱情也从来就不能讲“理”,想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你要开始学会不讲“理”。

家里不讲“理”,爱情也不讲“理”,那要讲什么呢?当然是讲“情”、讲“爱”。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爱”和“理”哪个更重要

爱情里要讲“爱”讲“情”,家里要讲“爱”讲“情”,难道“理”就不重要了吗?

想搞清爱和理哪个更重要,我们还是要看看心理学上对人类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认为人做事情都是有动机的,但归根结底人类做事的基本动机只有两个:

做正确的事;

做愉快的事。

所有人类做的事情都在这个范围内,不是正确的事,就是愉快的事,或是既正确又愉快的事,包括人在梦游时做的事情。

比如:

上班打卡,是正确的事情,不做是错的,会受到惩罚;

晚上你想去唱歌,是愉快的事情,唱了你心情会好!

其实,正确的事情和愉快的事情是分别对应我们的理性和感性的。

正确的事情往往是受理性支配的事情,是社会化的结果,是属于超我部分,它们是一些社会标准,它们是我们大脑里的价值观系统,包含是非对错等。

我们常常会用“应该”放在这些事情前面,这类的事情往往是属于道德、法律的范畴,是为了约束人们在这个社会上的行为,创造这些标准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与其他人友好共处,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所有不正确的事情都是对别人可能有伤害的。

人一生下来,头脑中是没有正确的事的,只有愉快的事,孩子想吃、想玩、想睡觉、想让妈妈抱、想让爸爸背着,统统都是愉快的事。

正确的事是经由家庭及社会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后产生的,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爸爸妈妈不断地告诉我们,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是个好孩子,洗脸、刷牙是个好孩子,见人打招呼是个好孩子,他们通过奖励或惩罚,不断地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事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事是不正确的。

到了学校,学校更是重要的学习正确的事的场合,比如学习雷锋做好事是正确的,打架骂人是不正确的,慢慢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也就慢慢地在我们脑子里形成了。

比如:

我们应该爱护环境,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长久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每对夫妻都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家庭才会更加美好;

员工应该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公司才能持续发展。

与正确的事不同,愉快的事是受感性支配的,是我们的欲望,是属于我们的一些本能,是进化导致的,属于本我部分,它们是我们的需求,它们多数在我们的心里。

不做愉快的事情会让我们自己不舒服,会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常常用“想”放在这些事情前面,它们是感受、是情感、是欲望,我们受这些事情的驱动,做这些事情让我们愉快!

比如:

我想吃饭。

我想睡觉。

我想去看电影。

我想跟爱人在一起。

总给别人讲“理”,就是要求对方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要对方做令自己“愉快的事”。

比如:对方洗碗、打扫卫生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求别人做这些家务事,其实是可以换来自己不用做的,自己就愉快了。

爱情本来就是“愉快的事”,家是承载爱情的地方,在家里,如果有太多的规律、标准,就会让对方不愉快,家里的氛围也会不太好,家是用来放松的地方,家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地方,家是用来做愉快的事情的地方,成家是为了人生更加幸福,但如果在爱情的关系里,在家里有太多的标准,反而让人不快乐、让人压抑。

那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别人是否愉快!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是难有幸福可言的。

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学派,家庭治疗学派的观点就认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封闭的。

的确也是这样,那些有着太多规则,只关注是否正确,较少地关注愉快的家庭,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带着一种沉重感,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很正式,缺少活力,更是缺少情商,他们要么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做正确事,但不开心,要么对别人要求很高,总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不正确。

《吸引力法则》的作者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夫妇,在他们的另一本书《情绪的惊人力量》中写道:

所有的规则条例、惩罚条文都无法改变人的内心,它们只能从外部作用于人类,迫使人类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隐藏起来。可是有很多东西的力量实在是太大,是无法隐藏的,比如天性。所以,当被迫隐藏起来的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寻求爆发的时候,就是灾难产生的时候。

他们所说的规则、条例和条文就是人们创造出来用来约束人们本能的“正确的事”,被约束的就是“愉快的事”,人类需要这些“正确的事”来约束自己的本能,但人对这些约束的承受是有极限的,约束不是越大就越好的,约束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时可以使人道德高尚、人品优秀,约束太过于严格和苛刻时,人就可能会出现心理或精神疾病了。

社会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本来就有太多的压力了,所以,在家里,这个承载爱情的地方,这个生活的地方,我们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

也给爱情这个本来属于“愉快的事”更多愉快的空间,幸福就一定属于你了。

现在,你可以试试问自己:

你想吃饭和你应该吃饭有什么区别?

你想对一个人好和应该对一个人好有什么区别?

你想工作和应该工作有什么区别?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一个讲爱,一个讲理,鸡同鸭讲

想要爱情幸福,家庭和睦,就要两人都经常强调“爱”和“情”。一个人在强调“爱”,另一个人在强调“理”,两人不在一个频道沟通,是爱人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吵架的主要原因,分析两人吵架的内容,很多吵架都是这个原因。

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给我留言,告诉我她的烦恼:

情人节的时候,我对我老公说,让他给我买束玫瑰花,可他居然不买,我很失望,也很生气,我感觉他不在乎我、不爱我,真的爱我的话,为什么就不给我买呢?

我老公认为这是乱花钱,他爱不爱我不是通过这个来体现的,老夫老妻了就不要再老买花了,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不要买这些没用的,其实我家并不缺钱,我感觉他不爱我。

看看这两人出现的问题,老婆把玫瑰花和“爱”建立联系,在从“爱”的角度来看待买不买玫瑰花的问题,老公不买,她认为老公不爱他。

而老公则从“应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买玫瑰花是不应该的,是乱花钱,爱可以有很多表示方式,不送玫瑰花并不代表不爱。

一个人从“爱”的角度沟通,属于“愉快的事”,另一个人从“应该”的角度沟通,属于“正确的事”,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可能会有较好的沟通效果呢?

再来看一个案例:

一位学员给我讲发生在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他老婆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希望他搂着她,就像妈妈哄孩子一样哄着她睡,他如果不去睡觉,比如在看电视或上网,老婆就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叫他,直到他去搂着她睡为止。

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老婆这样做是不对的,又不是小孩子,睡觉还要哄,不哄自己就睡不着,他不想长期这样惯着她。

因此他经常不去这样做,结果老婆就感觉他不爱她,很委屈,两人还经常因为这个事情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还是一样的问题,这位学员的老婆从“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公不哄自己睡觉,就是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为此她心里很难过,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跟老公闹。

而这位学员,他在从“应该”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婆这样是不对的,不对的事情他就是不愿意去做,因此,即便是老婆要闹,他也不愿意去哄老婆睡觉。

一个要做“愉快的事”,另一个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根本不是在一个频道进行沟通,就好比是鸡同鸭讲,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真的要有较好的沟通效果,双方都要从“爱”的角度来看待和沟通,在上面举的这两个案例里边,如果两位老公能从“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

老婆要玫瑰花的案例中,老公能看到这是老婆希望自己爱她的意思,并且知道在家里“爱”有时比“理”更重要,可能就心甘情愿地为老婆买来大束的玫瑰花了。

在老婆希望老公哄睡觉的案例中,老公能明白老婆这是在向他索取“爱”,这是老婆希望的“爱”的方式,也明白在爱情里“愉快”比“正确”有时更重要,两人在一个频道里,也可能就愿意天天用哄老婆睡觉的方式来爱老婆了。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爱的能力高低的分水岭是什么

人要想生活得幸福,要想享受幸福的爱情,光靠讲道理和论对错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当高的爱的能力,而一个人爱的能力高低的分水岭,就看他主要是关注正确的事还是愉快的事。

这同时也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情商高的人与人在一起更多关注愉快的事,情商低的人更多关注正确的事。

从一个人是关注做正确的事还是关注做愉快的事,按照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可以把人分为四种人:

B类型的人对自己要求过高,自己内心不开心,所以,不是情商高的人,因为情商高的人自己是很容易快乐起来的。

C类型的人对己、对人都看重正确与否,不关注愉快,是典型的低情商,这样的人自己少有快乐,别人跟他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很大压力,不过他们却是人们常说的“好人”。

D类型的人对别人讲正确,要求高,对自己虽然讲愉快,但对人、对己标准不一致,给人感觉很自我,也属于低情商。

只有A类型的人,对人对己都比较关注愉快,能让自己开心快乐,也比较关注别人的开心快乐!这样的人有较高的情商。

很多人都知道“情商”这个词,却不是很清楚“情商”的具体内涵,也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情商”。

简单的区别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办法,就是看他是过于关注正确还是愉快,以及对人、对己的要求是否是一致的。

爱的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内涵,有爱的能力的人就是高情商的人,提高自己爱的能力,就是在提高自己的情商。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爱情里既要愉快又要正确

一个人只管自己做愉快的事,而不管正确与否,肯定是不可以的,那等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管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个道德缺失的人,甚至会触犯法律。

只做正确的事不行,只做愉快的事,也不行,那要怎样?

答案是既正确又愉快!具体讲起来有两条:

一、正确要有度,在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愉快的事

在爱情关系里,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少一些正确,给爱人及家人留些愉快的空间。因为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事情,就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如果爱人或家人要偷要抢,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事情,这是大是大非,必须要坚决反对。

但如果家人只是忘了钥匙,想多睡会儿懒觉,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今天的碗放到明天再洗,等等,做些令自己愉快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就尽量允许吧,因为这样他们会更愉快些,因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就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

我们要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法律道德允许的事,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尽量就不要拿正确来限制了,也就是说,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些愉快的事情。

所以,以后你可以试试:

当你的爱人开车走错了路!

当你的爱人早上多睡了会儿懒觉!

当你的爱人刷完牙又想吃东西!

当你的爱人偶尔想去奢侈一回!

你是否可以忘掉正确,让他愉快一下呢?

二、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我们也不能光做愉快的事,有时还要做些正确的事,那么,是否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也可以用愉快的方法来做呢?这样不就既愉快又正确了吗?

当然可以,比如:

你的爱人生病了,需要吃药,但他不想吃,这时吃药是正确的,不吃药是错误的,如果你只强调正确,就可能会这样说:“来,吃药了,不管你想不想吃,你必须吃!”这感觉像命令、像强迫,对方会感觉很不舒服。

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的时候照顾到对方的愉快:“我知道你不想吃药,但不吃药怎么能好呢?为了健康,来,吃了吧!”

这样,你既强调了正确,又照顾了对方的心情,这叫既愉快又正确,不只是在爱情里,也不只是在家里,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都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比如:

你在餐厅用餐,你点完菜,发现过了半小时了,服务员还是没有给你上一道菜,你想让服务员帮你催一下菜,否则万一服务员忘了给你下单了,你可就白等了。

这时,你叫服务员来,让他帮你催菜,你这样做是正确的,你没有错,你可以这样说:“服务员,怎么搞的?我都等了半小时了,菜还没有上来,你们的服务也太差了吧!”

你强调了正确,但是服务员听到你否定他们,心情可能就不好了,你可能会说,他们高不高兴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如果把他换成你的家人呢?他们也是别人的家人啊!强调“正确”的时候就不需要照顾到他们的“愉快”吗?

当然不是,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心情,你可以这样对服务员讲:“服务员!我刚才点了菜,到现在已经半小时了,还没有上菜,麻烦帮我看一下怎么回事?谢谢!”

就是这样,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那在你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大家都这么做了,整个社会也就更幸福了。

既愉快又正确,其实就是你愉快的同时也照顾到别人的愉快,你就是属于前面讲的A类型的人了,就是爱的能力高的人了。

本书的目的在于告诉你具体如何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第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在爱情当中,有些人会迷茫,觉得自己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

我有一个学员,夫妻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孩子也在北京上学,后来他单位有一个到国外出差的机会,需要去两年,收入可以比国内高出不少,就是工作比较艰辛。

他想自己儿子以后出国留学需要花很多钱,不如趁这个机会多挣点钱,于是,就跟老婆商量,老婆不同意,他就死缠烂打做老婆的工作,最后老婆没办法,只好同意。

他出差的地方在非洲,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人也很辛苦,他心想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再苦也要忍,两年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终于熬满了两年后,心想老婆孩子见到他都会很高兴,可是当他回来后,没想到由于两年不在家,虽然带回来一些钱,孩子却跟他生疏了,老婆也对他有很大的情绪,两人总是吵架。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打拼,都是为了这个家,而家人却不领情呢?

长期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心中充满怨气,也容易心灰意懒,时间久了,要么慢慢地变得不再愿意付出,要么就变得不再相信爱情,感情也越来越冷漠。

心中充满爱,一心一意付出,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一些人迷茫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不只是一味地付出。

那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这要先从爱的三个层次说起: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众多人理解的爱中,有的人会把自己的需求理解为对他人的爱,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上了另一个人时,也常常拿以下情况来作依据。

比如:

我想你,看不见你时满脑子都是你。

见到你就很开心,见不到就很痛苦。

我离不开你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整天都是对方,吃饭的时候是他,睡觉的时候是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兴趣,一心只想着他,甚至梦里都是他的影子,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爱,这只是对对方的心理需要,有对方就开心,没有对方就痛苦,这说明你需要对方才能开心快乐起来,只能说明对方是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不能证明你是爱对方的,因为爱不仅仅是需要这么简单。

这说明我是你的止痛药,我是你的开心果!

没我,你就痛苦,有我,你就开心!

你不是爱我,你是需要我!

可这就是很多人证明自己爱上对方的依据啊,如果我一定说这不是爱的话,很多人就找不到自己到底爱谁了。

好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那么,这也仅仅只是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或是低级的层次。

因为这本质上是爱自己,是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是希望跟对方在一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更开心快乐一些。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的付出。

还有一种爱,看起来像是很爱对方,本质上却是“自以为是”地在付出,这种爱是这样的:

自己认为西餐好吃,就很努力地学习西餐的做法,天天给自己的爱人做西餐吃,结果爱人从来不领情,因为爱人最爱吃红烧肉。

自己认为话剧好看,就经常带对方去看话剧,结果对方也从来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喜欢看电影。

自己认为钱多很重要,就拼命挣钱,但家人并不领情,因为家人更希望陪伴。

这样的人比前一种好些,前一种人是只爱自己,这样的人内心有爱对方的意愿,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而不只是让对方来满足自己,但因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从来都不会被对方领情,对方也根本收不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对方不领情,把自己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可是,根本不考虑对方需求地去付出,在对方看来,那不就是“驴肝肺”吗?甚至对方会感觉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因为西餐是自己喜欢吃的,话剧是自己喜欢看的,赚钱多了好也是自己认为的,到底是为对方付出呢,还是满足自己?这样做事,当然值得对方怀疑了。

前面讲的那位到非洲出差的男学员,他对家人的付出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挣更多的钱,家人会更喜欢,其实老婆孩子内心想要的是他陪着他们一起生活,而非挣更多的钱,他所付出的,并不是家人想要的,家人当然也不会领情。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在做,有一次我发现自己也做了一些这样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夏天,我如果买水果回家,就是喜欢买西瓜,因为我感觉西瓜好吃,皮薄肉多,消暑解渴,价格又便宜,实在是最棒的水果了。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从外面回来,路上接到老婆的电话,要我买点水果回家,我就在小区的大门口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没想到,一进家门,我太太看到是西瓜,马上就不高兴了:“西瓜、西瓜,一买水果就是西瓜,你这个自私的家伙,就你喜欢吃西瓜,你知不知道我喜欢吃草莓?”

这时,我儿子在旁边插言道:“爸爸,我喜欢吃樱桃!”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在干什么!

我喜欢吃西瓜,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也喜欢吃西瓜,所以,经常给他们买西瓜,我认为我在付出爱,但他们感受到的是我的自私,这一次,我太太和儿子给我上了一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经常是这样爱对方的。

这样的人还会经常说一句话:“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你好?”

看看这句话,你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常说的话。很多做父母的,有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认为正确,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在学业上,在工作上,一切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意愿,本质上,这是以爱的名义在控制孩子。

这样的人,他们的注意力还是在自己身上,就像我买西瓜一样,我关注的是我买了西瓜这个行为,我认为付出了,我爱了,却忽略了家人是否喜欢,其实,这还不是爱对方,这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本身,只关注自己有没有付出,却没有关注对方是否喜欢。

这也不是爱,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的话,这顶多算是爱的中级形式,比前面讲的满足自己的需求高级些,但这是不够的,也是不能够获得幸福的。

爱的第三个层次:满足对方的需求。

满足自己不算是爱,“自以为是”的付出也不是真正的爱,那么,什么样的爱才能算是真正的爱呢?有爱的能力的人是如何爱的呢?

他们是这样爱的,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里:

静秋上体育课没有运动衣,老三就悄悄地买来了运动衣。

静秋没有胶鞋,老三就悄悄买来了胶鞋。

静秋的妈妈治病需要用冰糖、核桃,老三就托人捎去了冰糖、核桃……

看完这部电影,我从影院里出来了很久,我的内心还深深地被感动着,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也跟我一样被深深地感动,那是什么感动我们的呢?不就是老三对静秋那种恰到好处的付出吗?

这才是真正的爱,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

这样的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是用心去观察对方需要什么、有什么需求,然后去满足他,有时并不需要非常昂贵,却能深深地打动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深深的爱意。

有一次,有一个在校的学生问我:“我省吃俭用了很长时间,为我女朋友买了一条项链,可是她好像并不是很感动,我该怎么对她呢?”

我知道她女朋友正在考研,于是问他:“你女朋友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他说:“她正在考研,最需要时间和考研复习资料!”

我说:“那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他笑了笑说:“我明白了!”

就是这样,真正的爱,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这位学生,她女朋友最需要的是时间和考研的资料,他送项链只是他认为对方会喜欢,这不一定是对方最需要的,他应该思考着自己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到对方节约些时间,或者主动去为她提供些考研资料。

我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如果有机会为家人买水果,就会买些草莓或樱桃等家人喜欢吃的水果,而家人也因此感觉到了更多的幸福。

这样的爱,其本质才是爱对方,才是真正的爱,才是爱的高级形式,爱的能力高的人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对方的,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深深地感受到爱的存在,才能因为这样的爱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想要成为爱的能力高的人吗?那就不要一味地付出了,用心地去观察爱人都需要什么,然后去满足吧!

爱的三个层次

真正的爱是以满足对方需求为前提的,不像最低级的爱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也不像中级的爱自以为是,表面上是爱对方,本质上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

当两人都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时,双方都感觉不到来自对方的爱,都感受到对方是自私的,这样的爱情怎么可能会幸福?

当两人都“自以为是”地爱对方时,双方感受到的都是对方的“自以为是”,内心是感受不到对方的爱的,这样的爱情也不会幸福。

当两人都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去爱对方时,浓浓的爱意就产生了,这样的爱意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如:

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就经常买什么!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就经常买来送给他!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称呼,就经常这样称呼他!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爱抚,就经常这样做!

只要把握住满足对方需求这个原则,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金婚风雨情》里,就有这种相互满足对方需求的爱,耿直(胡军饰演)不为自己老家来的人安排工作,却为舒曼(周韵饰演)的姐姐和姐夫,忙来忙去,解决工作落实问题。舒曼也悄悄地帮助耿直的家人在医院里安排了工作,相互都为对方着想和考虑。

这样的夫妻,相互为对方付出,而且又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付出,付出就很容易被对方收到,久而久之,双方的内心就会储存很多对彼此的感恩,在这对夫妻的爱情当中,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恩情,这样的感情就会越来越牢固,也越来越幸福。

所以,想要真爱吗?想成为爱的能力高的人吗?那就经常观察对方需要什么并满足对方吧,同时也不要忘了,经常告诉对方:你希望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为对方爱你指明方向。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管理不了情绪,挽救不了婚姻

做情感培训和咨询的这些年,我已经记不清遇到多少次这样的情景:

一位已婚的女人经人介绍来到我的咨询室,求我一定要帮帮她,因为她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老公有了“小三”。

听她介绍完情况后,我通常会问她一个问题:“你老公知道你知道他有‘小三’吗?”

她会说:“当然知道,我都跟他因为这个事情吵了好几场架了,现在他也不愿意进家了,整天跟那个女人在一起。”

我还会问她一个问题:“除了你老公,还有谁知道你知道了?”

“都知道了,我父母,他父母,他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还有那个‘小三’,我打电话把她骂了一顿。”

我会继续问:“事已至此,你希望怎么样?”

“我当然希望挽回我的婚姻,让我老公离开她!”

我最后问她:“那么,你觉得你闹完之后,他回到你身边的概率是被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可能是降低了……您觉得呢?我不闹不行,我受不了啊!”

通常这时,我的心情也会很沉重,为又一桩出现危机的婚姻惋惜,也为她惋惜!她几乎已经把自己能够战胜“小三”的机会白白浪费完了,而仅仅是因为她没有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情绪管理的方法,所以,我就不花篇幅来声讨男人和“小三”了,我们还是看怎么样能够帮助更多老公有“小三”的女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战胜“小三”,让老公回归。

我们都知道,男人是很爱面子的,女人一旦知道老公有“小三”,最好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被管理好了,人才能作出理智的选择),不要扩大知道这件事情的人的范围,更不要到单位去闹。

因为知道的人越多,男人面子上越过不去,当他颜面扫地的时候,也可能就切断了你们最后的亲情,更有可能的是,他为了继续在社会上和单位里有脸面,也为了能够获得众多亲戚朋友的支持,他会告诉大家你是如何不够善解人意、无理取闹,而你到处闹的行为,是他言论最好的证据,结果,你闹完之后,舆论可能会同情他。他的离开,就合情又合理了。

即便是你闹完后,他处于各种压力下,离开“小三”、回归家庭了,你们可能也消耗掉了最后的感情,回来的可能是一个感情上已经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男人,后边的路走起来也是很难的。

所以,当女人知道老公有了“小三”,最智慧的做法是不去闹,最好都不让老公知道你知道,然后,好好思考一下你们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男人有“小三”,很多时候,是夫妻之间出现了问题,在这个时候女人最好去寻求婚姻专家的帮助,在专家的帮助下,先是疏导自己心中的情绪,然后快速地找出夫妻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作出调整,老公回来的概率一定会更高些。

在我辅导过的外遇的案例中,一些是因为两人的性生活出现了问题,另一方在外面寻求弥补,还有一些是因为另一方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心理需求无法满足,就到家外去寻求满足。

虽然我们可以谴责有外遇一方没有用道德来约束好自己,但这对于当前遇到老公有“小三”的女人而言,是没有任何实质帮助的。

一个人有外遇,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没有约束好自己,但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需求未得到满足,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在看问题,作为一个女人,在老公有了“小三”时,如果希望挽回的话,就不要忙着去做道德谴责,最好是去思考自己可以作些什么调整,会使这个家更温馨。

还有一个问题,老公和“小三”,也是一对“爱人”,他们也会像夫妻一样,待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出现问题,当两人出现了问题,而老婆把家里营造得更加温馨的时候,男人回来的概率就更高。

即便女人想给老公挑明这件事情,也最好就把范围控制在两人之间,可以给老公一段时间,让他在你和“小三”之间作出选择,而这段时间,女人照样过好自己的日子,让老公感觉到自己离开他还是可以过得很好,通常这样处理,让男人在结发妻子和“小三”之间作出选择,老婆胜算的概率还是较高的。

会输给“小三”的,恰恰就是那些到处去闹,把老公赶出家门的女人,她们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只能把老公一步步地推向“小三”,在与“小三”的战争中彻底输掉。

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女人难以战胜“小三”,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人也很难爱别人,他们常常心中有爱,却因需要发泄情绪而伤害他人,或者因为他们容易产生情绪,会使别人在付出爱时,自己收不到,这样的人很难获得幸福。

容易起情绪明显是不利于经营感情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但不是控制情绪,这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控制情绪是当有了情绪后把它强压在心里,不去表达,也不释放,这样久了人的内心会更加难受,要么积累久了伤害自己,身体生病,或心理出问题,要么,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受不了,爆发。

管理情绪是使自己少起情绪,整个人更加地平和,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这样人就会能更多感受幸福,也会能更好与人相处。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失恋了伤心,是潜意识在提示你

情绪对于我们的作用,就像红绿灯对于司机的作用,它是我们的信号灯、提示器,所有的情绪都在提示我们、暗示我们,它们都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恐惧是提示我们可能有危险!

伤心是提示我们失去了宝贵的东西!

后悔是提示我们在过去的那个事情中我们有过错!

担心是提示我们未来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strike>rike>

所有的情绪,它们都是有用的,人能感知到的情绪,估计有两百多种,每一种都是有其相应的作用,都是为了提示我们。

在众多能引起我们有情绪的情况当中,有一些情绪反应是我们从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是进化的结果,比如我们天生就对蛇、蝙蝠、蜈蚣等毒物有所恐惧,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情绪反应。

但还有些过于敏感的情绪反应,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是个别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的。

比如:小时候,如果你被狗咬过,哪怕那个时候的你记忆能力还很低,你长大了都不记得这个事情了,你还可能怕狗,这是学习来的。

这就是潜意识了不起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学习,潜意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你,让你以后看见狗就害怕,避免再次发生被狗咬的事件。

同样的事件还会发生在情感关系里,如果一个人曾经深深地爱上另一个人,对其百分百地信任和无条件地付出,结果,有一天他所爱的人离他而去,他失恋了,他可能会非常地伤心和绝望,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从这种极度痛苦的情绪中走不出来。

有过这样的经历后,他可能会学会一件事情,就是以后不能再百分百地信任另一个人,在感情关系里也不会再轻易地无条件付出了,这就是潜意识的提示。

情绪就是这样工作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情绪,我们是无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因为我们就像很多没有信号灯指挥的车辆一样,会乱七八糟地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那样的话,车就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了,而是一个个冷血的马路杀手,而没有情绪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一个个冷血的行尸走肉。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不买房女友不结婚,“焦虑”会提示你

情绪是潜意识对我们的提示,不同的情绪就像不同的信号,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以及接下来该做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情绪在提示我们什么,并遵循情绪的指引,情绪的作用就完成了。

我们拿“焦虑”这个情绪来举个例子。

“焦虑”是潜意识在提示你,如果你现在不做一些准备和努力,未来可能会有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或者无法突破眼前的现状,焦虑的存在是提示我们作些努力,来突破现状的。

比如:你是一个未婚男人,还没有买房子,当下的房价也无力承受,而女朋友又不愿意跟你“裸婚”,你就可能会有“焦虑”这个情绪!

这是你的潜意识在提示你,以你的经济能力和赚钱能力,如果你现在不想些别的办法,你在未来可能是买不起房的,如果你买不起房,女朋友可能就“飞”了,因为你不能给她安全感。

此时,“焦虑”提示你现在要想一些办法,比如再多挣一份工资,挣点外快,向亲戚朋友借点,或者赶快趁房价有一些下调时,出手买一套,或者在别的地方给女朋友安全感,也就是说,“焦虑”这个情绪提示你现在要针对女朋友不愿意“裸婚”采取一些行动。

如果你不明白“焦虑”在提示你什么。你会一直“焦虑”,越来越严重,总是摆脱不了这种情绪,因为你没有明白潜意识在提示你什么。

意识到焦虑在提示什么的人,可能就会积极去想办法,或多挣点钱,或想办法提升女朋友对未来的安全感,等这些事情做完了,焦虑就会消失。

情绪是潜意识给我们的提示,如果我们能懂得潜意识在提示什么,它们就会完成任务,然后消失。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明白情绪在提示我们什么,情绪就会一直提示我们,因为我们没有让它们完成任务。

这好比站在马路上检查酒驾司机的交警手中拿的“停”字牌,这个牌子的作用就是提示你停车,当交警远远地看到你的车开来时,他会举起这个牌,示意你靠边停车,你看到这个牌后,就会减慢车速,慢慢地靠边停下,在这个过程中,“停”字牌的作用就是提示你停车。

所以,当你减速靠边停车后,它的任务就完成了,交警会把它放下来,你什么时间见过你停下车后,交警还冲你举着牌子的?

情绪提示你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它就会不断地加大提示你的力度,这就是它的工作机制,就像提示你靠边停车的交警手里的“停”字牌,如果你不停车,交警就会把它挥得更厉害,甚至会把它横在你的车前。

如果你在一份刚刚失去的情感关系中感觉很受伤,这伤心的感觉也是在提示你,一方面它在提示你,你失去了宝贵的人,另一方面也在警告你爱情是会伤人的,如果你能懂得它的提示,下决心以后再遇到相爱的人好好珍惜,同时,也下决心不要轻易开始一份感情,你的伤痛就会慢慢减弱,因为它的任务已经就要完成了。

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情商的高低,甚至幸福指数的高低,都跟自己能不能够懂得情绪的提示是有关系的,越是能够懂得情绪在提示自己什么的,越是那些情绪管理能力高的人、越是情商高的人,他们也更加容易获得幸福。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做不了情绪的主人,享受不到爱的美好

情绪是潜意识对我们的提示,如果你能懂得它的提示,它会很好地保护你,如果你不能懂得它的提示,你就有可能被它控制,从情绪的主人沦落为情绪的奴隶。

当情绪提示你时,你不懂得它在提示什么,它的任务就没有完成。它不但会一直提示,还可能会不断地加大提示力度,当情绪的提示力度足够大、时间足够长,给你带来的感觉足够难受时,你就可能陷入到了这种情绪里,进而被情绪控制。

比如,前面举的买房子的例子,如果你没有现在下手去做一些准备,以便使你更有能力买得起房子,也没有能够提升女朋友对未来的安全感,你的焦虑短期内就不会消失,你就会长久地感受着这种焦虑,你的整个人都会被这种情绪控制着,你感受不到快乐和轻松,也享受不到爱情的美好!

时间久了,你整个人可能会变得很焦躁,做事没有耐心,整天心情不好,这时“焦虑”这个情绪就笑了,因为它把你战胜了,完全控制了你,你成为了它的奴隶。

当然,如果你在意识到潜意识的提示后,你只是对自己说,买不起房就买不起了,女朋友不愿意结婚就不结了,等买得起再说吧,或者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甚至为什么一定要娶她呢?

焦虑也会消失,因为,你等于对潜意识说,我知道你的提示了,你不用焦虑了,不结婚我也能过得很好,跟别人结婚我也能接受,潜意识知道你可以接受未来这个状况了,也会让焦虑消失,这意味着你不再需要它的提示。

一个人能够通过情绪懂得潜意识在提示自己什么,还是长期被情绪控制着,成为情绪的奴隶,是一个人心理功能是否良好的标准,这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能够懂得潜意识提示的人,是懂得心的指引的人,会按照心的指引去做事,进而让自己越来越幸福。

比如:

通过恐惧,让自己远离危险,或提升自己战胜危险的能力。

通过担心,知道自己当下做什么未来就会更好。

通过后悔,向过去学习,知道可以怎么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因而更加智慧。

通过失落,开始反思,在下一次知道如何做会更好。

通过害羞,知道自己并不完美,进而完善自己。

这样,跟随心的指引,懂得潜意识提示的人不断地让自己成长得更好,也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幸福也就越来越多。

而不懂得情绪提示的人,会陷在情绪当中,被情绪俘虏,饱受负面情绪的煎熬,成为情绪的奴隶。

不知道恐惧在提示什么,所以长期生活在恐惧当中。

不知道担心在提示什么,所以一直被担心困扰。

不知道后悔在提示什么,所以一直被后悔折磨。

不知道失落在提示什么,所以沉浸在失落当中。

不知道害羞在提示什么,所以恼羞成怒。

不懂得情绪在提示什么的人,不能成长,反而长期陷入到情绪当中,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时间久了可能会患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样就彻底被情绪打败了。

如果我们能明白潜意识在提示什么,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些事情,来让情绪完成任务,情绪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

但有的人潜意识太麻木,他们的情绪在该提示的时候不进行提示,这个人就无法更好地适应生活,他会遇到一大堆的麻烦,比如:

一个人没有恐惧,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不会恐惧,他就总是处于危险场景下,他更容易失去生命。

一个人不会后悔,他就不会从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学习,就不能从自己的生命经验里得到智慧。

一个人不会担心,他就不会提前对未来作出安排,做事就没有前瞻性,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问题,总是事到临头了才开始去处理。

潜意识不提示我们不行,但是,情绪又是原始的,也是非理性的,我们人类的进化程度已经很高级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智商已经能够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来保护我们了,情绪还是在用原始的方法保护我们,因此,情绪如果过多地提示我们,或者提示的力度过大,反而也会影响我们享受幸福生活。

拿“担心”来做例子,一个人的潜意识,如果总是在提示一些实际概率很小的事情,这个人也就会长期处于情绪当中,比如:

总是担心食物是不是不卫生,

总是担心别人是不是会看不起自己,

总是担心爱人是不是会喜欢上别人。

我们可能会说这样的人疑心太重,整天疑神疑鬼的,这就是因为潜意识的提示太过于细致和频繁了,也就是说相对于那些潜意识提示太少的人而言,这样的人他们的潜意识提示得太多了。

这会给这个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一些心理疾病,本质上都是潜意识的提示太多了。这样的人长期在各种痛苦的情绪当中,也是被情绪控制着,感受不到幸福的。

所以,我们要对情绪进行管理,也要调整自己,让潜意识处于一种不太麻木也不太敏感的状态,更要通过情绪懂得潜意识在提示我们什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跟随心的指引来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而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在本部分后边的章节里,我们开始来探讨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跟随书中介绍的方法,你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我的很多学员的经历已经证实这点,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以后,自己更加幸福了。也希望你能通过对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真正做情绪的主人,享受到爱情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完美。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我们很容易自己编故事气自己

前面讲过,情绪是原始的,也是非理性的,因此,它有时是不够精细的,有时也是会搞错的,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先要学会在众多起情绪的事情里边,先把这样的情绪找出来,并学会管理它们,不要让它们总是出来打扰到你平静的心情,也不要让它们总是来影响到你的生活。

有的情绪是这样产生的:

一个周末的下午,你约一个新认识的异性朋友两点钟见面,你提议到一个你常去的咖啡馆见面,定好地点后,你把地址通过短信发到他手机上了。

你在一点五十分之前就到了,提前了足足十分钟。

看到咖啡馆里没有你约的朋友,你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随后,你顺手拿起了一本杂志漫不经心地翻起来。

时间很快到了,他还没有到,你心里有了一个对他的看法:原来这是一个不太守时的人,居然迟到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分钟了,他还没有到,你心想,他居然迟到了五分钟,看来他不怎么把你放在眼里,你有一点点小生气了。

十分钟后,他还没有到,你压住心中的一些气愤,拿起手机,准备给他打个电话,拨完号码,你深呼吸了一下,并把手机放在耳边听着拨号音。

“对不起,您拨打的号码已关机!”手机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你更加生气了,你觉得这个人简直不把你放在眼里。

二十分钟后,他还是没有到,电话依然是打不通,你已经很生气了,心想:做人怎么可以这样呢?既然是遇到了事情需要晚来,也要打个电话说一声啊!

你越想越生气,觉得这样的人简直不可交,于是,你拿起手机,放下杂志,走出了咖啡馆。

你生气了,这是潜意识在对你进行提示,那么,潜意识在提示你什么呢?

很明显,潜意识在提示你,有人居然不尊重你,你需要给这样的人一点教训,或远离这样的人。

但是,潜意识的工作方法是纯粹感性的,是很原始的,潜意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个人不尊重你只是你的一个假设,不一定是事实,事实有很多种可能,到目前为止,你还不知道什么是事实呢!

可你已经很生气了,这就是潜意识原始和非理性的地方。

这个人不尊重你,只是你编的一个故事而已,只不过你很相信你编的这个故事,所以,你才会很生气,甚至决定马上离开这个地方,再也不想见到这个人。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多数人在和“假想敌”作战

在这个例子中,你之所以会越来越生气,是因为你的潜意识认为他是不尊重你的,你的潜意识只看到了其中一种可能,就坚定不移地认为这就是事实,其实这只是你的一个假设,事实是什么,你并不知道,他不尊重你而故意不来,或忘记了这次约会,只是众多可能的一种。

这是人们常常会起情绪的一个原因,这证明了潜意识用情绪提示我们这个方法的原始性和非理性,其实,这样的提示是没有必要的,至少在没有搞清事实之前是没有必要的。

实际的可能有很多种,你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比如:

他的手机在路上被盗了,小偷把手机关机了,而你的号码和咖啡馆的地址又都存在他的手机里,所以,他找不到地点,但又联系不上你。

他临时有事赶过来晚了,恰巧手机又没电自动关机了,所以,找不到地点时也联系不上你。

他的手机上午坏了,他需要把手机送去修并让维修人员尝试把里边的信息导出来,才能联系上你,或者找到咖啡馆。

当然,还有很多种可能。

在众多的可能里,你只看到了一种,你作了一个假设,假设你想到的这种可能就是事实,于是你会起情绪,此时这个情绪可能是气愤,如果你跟随气愤的指引,你可能会做出想要教训这个人的想法,或者你会以牙还牙,以后也不尊重他,因为你想,你不尊重我,我为什么要尊重你呢?

看,很快,在你的假设之下,他成了你的假想敌。

这时,你也许会忽略其他可能,关注点都在他不尊重你这个可能上,你所作出的决定有可能并不是正确的,生活中的很多误会、误解基本都是这样产生的。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

某女孩儿给男朋友打电话,男朋友没有接,她就很生气,认为男朋友不够在乎她。

某男孩儿看见自己的女朋友跟另一个男人有说有笑,关系很亲密,就非常生气,认为他两个关系不一般。

某女人在夜间跟出差在外的老公通电话时,听到旁边有女人的声音,就非常气愤,认为老公外边有女人了。

某员工看到领导总是往自己的工位上看,就很紧张,认为领导在监视自己工作……

这样的例子可以有无数个。

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就凭自己的一个假设,坚定地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情绪也就随之而起,如果后来证实事实并非你想的那样,你会发现你被你的情绪欺骗了,你只是自然而然作出了一个非理性的假设。

当然,人们分析事物时,总是先假设,然后再验证假设,进而得到事物的真相的,这里的问题是,人们很多时候并没有验证自己的假设,就认为自己的假设是事实,进而会起情绪,把事情搞砸。

人们都会作假设,但往往一个人作出什么样的假设,是和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关系的。

把男友是否在乎自己看得特别重的女孩儿,会容易在男友没有接电话时,假设男友不在乎自己。

对女友不相信,或对自己没有自信的男人,看到女友跟其他男人在一起时,会容易假设女友喜欢上别的男人了。

对老公不信任,对自己也没有自信的女人,会容易假设老公电话那边的女人声音,是来自于老公的情人。

对自己不自信,特别在乎领导看法的员工,会容易假设领导总是在监视自己。

同样的事实,发生在不同人的生活中,人们作出的假设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想法也不相同。

很多心理测试都是运用这个原理进行的,比如墨迹测试,摆在被试者面前的就是一摊随意弄成的墨迹,不同的人却看到不同的东西。

有的人看到蝴蝶、有的人看到蝙蝠、有的人看到人的内脏、有的人看到魔鬼,其实,那什么也不是,就是一团墨迹,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假设,由于人们的假设往往和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关,所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被试者的假设了解这个人的心理特点。

罗夏墨迹测试

这些因假设而起的情绪,只要没有得到验证,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就是原始的、非理性的,可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一个人越是客观,就越是能够摆脱这样的假设,一个人越是主观,就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假设,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也会越多,俗话说:“世间本无烦恼,庸人自扰之。”那些容易因假设而产生大量情绪的人,大概就是属于这里说的“庸人”吧。

多数人的多数情绪,都是这样产生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假设引起的,心中所谓的敌人,只不过都是自己假设出来的“假想敌”而已,看到这里,也请你想一想,你最近一次生气,会不会就是这个原因呢?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朋友请客不带钱包,你会编什么故事

人们都会作假设,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假设,而不同的假设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

最终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并不直接是由发生什么事情而引起的,更直接的是这个人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也就是编了一个什么版本的故事而引起的。

比如:一个朋友跟你吃饭,本来是他请客,结果埋单时他说自己忘带钱包了。

这时,你可以编的故事、作的假设有很多,而不同的假设、不同版本的故事将导致你对他有不同情绪:

当然,上面这个表格里写的“情绪”,也是我的假设,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实际上我如果假设别人在考验我,我可能会很平静,因为这是我允许的事情,我想你的反应可能也会有不同,这就是前面讲的,不同的人因为心理特点不同,所以情绪反应可能也不一样。

既然在面临同样一件事情时,你的情绪会和别人一样,你有情绪就不能直接说是对方的直接责任,而是通过你自己的假设最终导致的。

我们回到前面和新认识的朋友在咖啡馆约会的事情上,你假设他不尊重你,你会生气;如果你假设他的手机坏了,你可能就不生气了,反而能理解他;如果你假设他的手机被小偷偷了,你也不会生他的气,你可能会生小偷的气了。

所以,在你不知道真相之前,你是不能生他的气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假设是否是符合事实的。

我们接着说上面的那个故事:

你和你的朋友约会在咖啡馆,你等了他二十分钟,他还没有来,你认为他是不够尊重你,你很生气地准备离开咖啡馆,当你推开咖啡馆的门,准备离开时,恰巧碰到他要进门,这时,你正被你的情绪控制着,既生气又尴尬地对他说声:“来了?”

说完还用眼睛白了他一眼,同时你也停住了脚步,等待他解释。

他告诉你,他中午在一个餐厅吃饭时,把手机放在了餐厅的桌子上,当他快要赶到你们约会的咖啡馆时,才发现手机丢了,看到还有多余的时间,他就赶快回去找手机了。

等他回到吃饭的餐厅,餐厅工作人员说没有见到他的手机,通过调餐厅的录像发现,原来是被另一桌用餐的客人拿走了,并且已经把手机关机了,而你的电话号码就存在他的手机里,他一时也联系不到你,所以,他才会晚到了也没办法提前通知你一声。

听完他的这番话,你可能会为你前面对他误解而后悔,甚至会觉得不好意思。

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话,看看你前面起的情绪是不是很多余?

如果在爱情的关系中,一个人总是会把自己的假设当成事实,想想他会有多少的情绪要起,对于整天起情绪的人而言,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况且男女之间的事情,假设起来是非常容易的。

生活中很多人际之间的误会,是因为这样的假设而引起的,这些情绪,真的是很原始和不理性,甚至多余。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种因假设而起的情绪,让自己可以更加平静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经常编个故事气自己。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如何才能不再编故事气自己

对于因假设而起的情绪,我们知道那是自己编的故事,是假设,有时可能是事实,有时可能不是事实。我们要管理这类情绪,而不是不作假设。不作假设,人们可能就没有创新和推理的能力了,也就不能很好地分析事物了。

管理这类情绪,有两个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发生的事情的类型和重要程度,结合使用。

一个方法是:无为。

所谓无为,就是知道自己暂时了解不到真相,而真相又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来的,并且知不知道真相关系也不是特别大,或者不知道真相也不会引起太大的不良后果,这时,选择什么也不做。

简单说,就是知道自己针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每个想法都是假设,不是事实,索性不再作任何假设,等待事情自然呈现真相。

在前面的例子中,你在咖啡馆等朋友,他迟到了没有来时,你管理情绪的方法是:

如果他不来也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不良后果,你之后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如就坐在那里,看看杂志,喝喝咖啡,不再作任何假设,因为你知道,你所想的种种可能,都不一定是事实,你没有必要再用各种假设来引起自己的种种情绪,进而折磨自己,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享受这个下午。

这样你的情绪马上就平复下来了,而且你会很享受这个时光,不会因为他的迟到而影响到你的心情,等他到时,或者他主动联系你时,你自然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这样,你就使用“无为”的方法,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情绪管理。

通常情况下,对方迟到了,都是事出有因,等你知道了原因,你可能就不会有生气这个情绪了。即便是对方迟到的原因真的是不尊重你,你知道了真相再生气也不迟,这样在十次同样的情况里边可能有八九次,你其实是不用生气的。(即便是对方不尊重你,也不要生气,因为你要允许有人不喜欢你。)

我在平时等人时,尤其是有人跟我约了咨询时,我通常会在等待时看会儿书,如果到了时间我等的人还没有到,我不会立即打电话问对方,而是采取“无为”的方式,静静地等待,一般过不了多长时间对方就到了。

另一个方法是:验证。

当你有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让你感觉事情可能很严重,你不一定要无为,你可以采取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方法,跟随情绪的提示,去验证你的假设,更早地让事实的真相呈现出来。

但切记,在你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你要牢牢记住,这只是你的假设,这样,你的情绪就会好得多。

很多情况下,事实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当你发现这一点,也就是事实并不是你假设的情况时,你的情绪就完全消失了。

这样,你就有效地避免了因为潜意识这个原始的、非理想的提示方式而额外产生的情绪,那些“庸人自扰之”类的情绪就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你也就不会误会别人了。

这个方法,不只是可以管理你的一些情绪,还可以让你和他人之间少产生误会和误解,但也请你务必记得,这个方法,不是不让你作假设,而是在假设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你必须清醒地知道,这只是个假设,还不是事实,单单就这一点,就可以让你的很多没必要的情绪消失。

这两个情绪管理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要结合的,当你无法“验证”时,你只能采取无为,就像你在咖啡馆等朋友,你打电话他关机了,你无法及时验证了,这时“无为”、好好享受下午的好时光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管理好这种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让自己不要再编个故事气自己,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加平静,也就能有心情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了。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管住控制欲,你会更幸福

在我们能够起情绪的情况当中,前一节介绍过了如何管理因假设而引起的情绪,还有一些多余的情绪,需要我们管理,它们可能并不是因假设引起的,甚至它们就是事实,但也会影响我们享受幸福的生活,在爱情里,它们还常常是障碍。

比如:

有一个女学员,她有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她和她老公几乎每天早上都有一场小的战争发生。

事情的起因倒是非常简单,她认为人在早上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会对身体有益,于是她每天早上都喝,并要求老公在醒来后也喝一杯白开水。

但她老公很不配合,不愿意喝,宁愿多睡几分钟,结果,每天早上围绕着她老公的问题是喝这杯白开水还是多睡几分钟,两人总是争吵,为此,还经常导致两人上班迟到。

在早上起床后还没有进食的时候,先喝上一杯白开水,可以清理胃肠当中的毒素,然后再吃早餐,这样可能会对身体有好处。

我为什么要说“可能对身体有好处”,因为这位女同学的老公不愿意喝,最后如果在违背他的意愿下,让他因为不想跟老婆争吵,带着委屈和气愤而喝下去的白开水,我可以肯定这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他喝下去水的同时,也把很多负面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去了,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一杯白开水所排掉的肠道中的毒素对身体的伤害。

在这里,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养生保健,而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位女学员的做法,最终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有负面的效果。

她认为喝水对身体有益,就一定要老公喝下去,老公不喝,她就跟他吵,甚至不顾这样做会影响到两人的准时上班,她怎么了?

答案非常清晰,她想控制她老公,希望她老公完全按照她认为对的标准去做事情,是她的控制欲在作怪,当她有了这个控制老公的欲望后,如果老公不按她的意愿去做,她会马上起情绪,非常生气,紧接着,她被自己的生气这个情绪控制着,与老公发生了争吵。

很明显,这样的情绪是非常影响他们夫妻关系的,原本是为了老公身体好的一个举动,最后因为被情绪控制着,可能会伤害到感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老公想努力地摆脱这种控制。

所以,像这样的情绪,也是非常多余的,是对夫妻关系有负面影响的,需要进行管理。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控制别人的人是“自我”的

什么是控制?控制就是希望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存在,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一切由自己掌控,但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控制,它属于全人类,爱人也不能被你控制,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你发现你不能控制世界、不能控制别人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起来。

就像孩子饿了,妈妈没有及时来喂,他会有情绪,进而哭声越来越大一样,其实,控制别人是因为不够成熟,性格上还有很多自我的倾向,因此,这个控制的欲望是需要管理的,这些因控制而引起的情绪也是需要管理的。

但控制别人的人都会为自己的控制行为穿上华丽的外衣,名其美曰:“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就像那位女学员对她老公的控制一样,表面上看是为了她老公的身体好,本质上是在控制对方。

控制的本质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是自私的,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但我们知道,这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不被接受的,人们会说你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强加于人。

所以,我们还需要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控制找到一些对的理由,让别人看起来你这样做是对的,是没有错的。

为此,我们会自动引用一些标准,一些对错的价值标准,来达到自己控制的目的,就像那位女学员控制自己的老公,她找到的理由是早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可以排毒,多么华丽的外衣。

可能看到这里,还是会有人说,她就是为他好啊!

是的,是为他好,但这只是她认为的,他并不喜欢这样,再让他喝就是强加于人了。

按照这个逻辑,她可以让他吃他不喜欢吃的菜,说是有营养,让他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说是为了他有成就,让他结交他不喜欢的人,说对他有用,让他过他不喜欢的生活,说是这样才有意义,等等。

关键是,这是谁的人生?是他的!他有权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奴役!

不同的人,由于成长过程中经历不一样,所形成控制欲程度也不同。每个人都多少有些控制欲,只是程度不同,但本质上,控制别人是自我的表现,是自己没有安全感、不成熟的表现,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这样的欲望过多,一定对情感关系有伤害。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而非控制

在爱情的关系里,我们都是成人,所以,想控制人时,我们一定不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只是无理取闹,我们一定会拿一些对错的标准来帮助自己,以使自己能够完成控制别人的目的,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自己在这样做,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里运作的。

我们的控制欲都会被我们穿上合理的外衣,这些外衣就是那些对和错的标准,我们有一个自己认为对的世界,有一套自己认为对的标准,这套标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社会内化进来的,就是我们在第一章讲的“正确的事”。

每个人都有一套正确的标准,有些人会要求自己按这个正确的标准做事,控制欲强的人还会要求别人按照这个正确的标准来做事,当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他们的正确标准时,控制欲强的人就会容易起情绪。

这时,这些人被这个情绪控制着,去要求别人,当别人继续不按他们的正确标准做事时,他们会发脾气,这样就可能伤害到了两人的关系。

就像那位女学员,她认为早上喝一杯白开水是正确的,不喝是错误的,当她老公不喝时,她就开始强迫他,两人的争吵也就开始了。

她一味地强调正确的事,而忽略了对方是否高兴,用一套正确的标准来控制老公做他并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是她的控制欲太强,没有照顾到老公的愉快,只顾强调正确。

人们在控制别人时,总是觉得自己强调的正确就是正确的,别人不按这个正确做就是错的,也不愿意作出妥协,其实他们忽略了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爱情里也不能讲对错。

就在今天早上,我看到网络上有一篇来自《扬子晚报》的新闻报道,题目里的关键词是《“在哪过年”成夫妻离婚导火索》。

这是一对80后小夫妻,老公叫陈军,老婆叫朱晓敏,离婚诉状是老婆朱晓敏提交的。诉状上写两人感情不和,但立案法官与朱晓敏交谈后了解到,小两口感情其实还可以,最大的矛盾在于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过年都想回自己家,谁也不愿意让步,所以就“不和”了。

朱晓敏说,她是江苏泰州人,老公陈军是山东烟台人,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谈恋爱并不觉得将来去谁家过年会是大问题,还打算“商量着办”,可现在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009年春节,也是结婚后第一个春节,按照习俗,朱晓敏陪陈军回山东婆家过年。路上,朱晓敏跟陈军说,第一年在婆家过,第二年一定要回自己家过,这样最公平,因为自己的父母没人陪也会感到孤单。当时陈军并没有反对,可到了2010年春节,他却说“男人去老婆家过年不像话”,坚决要求回山东过年。最后朱晓敏妥协,同意除夕在山东过,大年初一一大早回泰州。她万万没有想到,今年春节,陈军竟然还是不同意陪她回娘家过年。在发生多次争吵过后,她认为陈军并不爱自己,更不爱她的家人,所以决定离婚。

对此,陈军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也是整个家族的长房长孙,山东这个地方极重“父权男权”,他如果跟老婆去丈母娘家过年,不仅父母心里不舒服,亲戚朋友也会说闲话。考虑到老婆也没有兄弟姐妹,他跟父母商量后作了让步,希望两家老人都到南京过年,可丈母娘坚决不同意。冷战数日后,老婆递交了离婚诉状,并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这对小夫妻,为了要去谁家过年离了婚,老公认为不能在丈母娘家过年,老婆就是要回娘家过年,他们强调的理由中到底谁对谁错?恐怕连法官都说不清楚,因为家里的很多事情根本就没办法说出谁更对,谁更错。

对和错,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的,是人们发明了对和错,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是人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道德和法律是大是大非,很容易判断对错,人们一般也不会去争辩这些问题,但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对和错,却是极其容易引起分歧的,就像这小两口都想回自己老家过年一样。

对和错,又都是有前提目标的,抛开目标就没有了对和错,每个人想要的目标不一定完全一样,所以,实际生活中,除了大是大非,每个人的一些对错会有很大区别,包括爱人之间,比如:

如果你要去南方,往南走是对的,往其他方向几乎都是错了,尽管往北走绕过南北极以后,你也能到南方,但那明显是个最笨的选择。

如果你要去北方,往南走就是错的了,往北走才是对的。

生活中为什么大家的对错标准很多时候不一样,就是因为每个人想要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前面新闻中报道的那对离婚的夫妻,为什么争不出谁对谁错?因为两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老婆的目标是公平解决婆家和娘家父母的孤独,第一年回婆婆家过年了,第二年就得回丈母娘家;而老公的目标是遵守山东当地的习俗,让亲戚朋友不会说闲话。两人都是在从自己的目标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愿意再作出妥协,所以才会相互觉得对方是错的。

人们在控制别人时,通常是忽略了别人想要的目标的,以为自己在乎的目标也是对方在乎的,当自己的目标和对方不一样时,就会觉得别人是错的。

就好像每个人手里都拿有一把测量对错的尺子,可大家的尺寸的测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就都认为自己的尺子量出来的是正确的。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听到有人这样来评价另一个人:“这个人不求上进,每个月就挣单位那点工资,也不想办法多挣点钱。”

乍一听,我们不觉得这样的评价有什么问题,可套用我们上面讲的对和错是有目标的,我们就能发现问题了。

这句评价的话,目标是要多挣点钱,忽略了有的人想追求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并不想挣太多钱。难道只有多挣钱才是对的?平平淡淡、安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对的?

当然不是,有人的幸福是建立在更多的金钱上的,而有人即便没有更多的金钱,他们也能幸福地生活着,他们难道没有平平淡淡、幸福生活的权利吗?当然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拿我们自己的对错来控制别人,一旦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对错标准了,或者别人不愿意被我们控制了,我们就会起情绪,这时我们犯的错是把自己的目标当成对方想要的,或者把自己的目标强加于人了。

其实,这样的话,你也被别人控制了,因为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标准你就起情绪,你情绪的开关,甚至幸福的开关,也掌握在了别人的手里,你会不会起情绪、能不能幸福是由别人来决定的,只要别人不按照你认为对的方式做事,你的幸福就消失了。

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夫妻之间是要经常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的,真正的爱也是需要经常考虑对方的需求的,夫妻二人想要幸福一生,是一定要学会放弃一些自己的标准和目标,向对方靠拢,帮助对方实现一些目标的,时间久了,二人都妥协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两人就站到了同样的位置,有了共同的目标,凡事也就少有争执了,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婚姻的状态,可这样的状态是二人不断相互妥协的结果。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爱他就允许他把脚放在茶几上看电视

当我们控制别人时,别人也控制着我们,就好像妈妈和婴儿,他们是相互控制着的,他们相互制约,妈妈不高兴时,会影响到婴儿,婴儿不高兴时也会影响到妈妈,这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既不要控制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控制,不要让你的情绪受到别人的影响,你要确保你是独立的,你一个人可以生活得很开心,而不是被他人控制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我们才能经营好爱情。

那么,我们如何管理这种因控制欲而起的情绪呢?

方法是:

我们不要去控制别人,包括我们的爱人,他想做一些自己愉快的事情时,如果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我们尽量给他宽松的空间,让他去做,因为这样做了他会开心快乐。

他的开心快乐,有时比你的正确可能还要重要,因为家是讲爱的地方,要少讲一些理和正确。

比如:

你是一个已婚女士的话,你一回到家,就看到你老公在客厅里看电视,但是他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整个人半躺在沙发上,双脚放在茶几上的。

看到这个场景,如果你讲正确,他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茶几是用来放食物和茶水的,不是用来放脚的,再说他这样坐没坐相,多不好看啊!

瞧吧,你一旦开始觉得他是不对的,你的情绪就开始起来了,你会感觉到气愤,你的控制欲开始起作用了,而你也被他控制了,因为他只要把脚放到茶几上,就可以让你起情绪,你完全没有了一天的好心情,你的情绪开关在他的脚上。

你完全忘记了,家是讲爱的地方,家是放松的地方,我们在单位要好好坐着,在社交场合要注意形象,如果在家里还要像外面一样,家又和外面有什么区别呢?

在家里,爱是排在前面的,正确是排在后面的,放松和开心是最重要的,有些社交的礼仪,那些人们发明出来用来约束人的礼节,有时要靠边儿站,这一点,本书已经强调了很多遍,愉快有时比正确还要重要,真的爱他的话,就允许他把脚放在茶几上看电视,虽然要再擦茶几,但他愉快了,感觉你爱他,也是值得的。

所以,要想管理好自己的这种因控制欲而起的情绪,就是在你意识到你又想拿你的标准要求别人时,又想控制别人时,又想用你的正确来压别人的愉快时,请你放下你的标准,允许别人开心快乐吧。

不管是生活中你遇到的人,还是你的爱人,你没有控制他的权力,你也没有教育他正确做人的义务(除了你的孩子),你可以做的,就是允许他以他喜欢的方式生活,只要他没有伤害你和他人。

这样,你对他放了手,也是对自己放了手,他不再受你控制,你也不再受他控制,你们就都自由了,你们的情绪都会更加稳定,你们的幸福快乐也就更多了。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消除“情绪按钮”,摆脱被人控制

我们的潜意识会通过学习,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提示我们,但是,也就是这样的心理学习机制,有时也往往给我们制造麻烦。

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经历:

有一天,我在外面和一个朋友聊了些事情,回到家里,我太太很关心这件事情,在她闲下来的时候,她走到我写字台旁问了我一句话:“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

她刚说完这句话,我忽然就感觉到,有一种无明之火从我心里蹿了出来,我大声地对她说:“关你什么事?”

她听到后非常生气,大声反问道:“我关心你不可以吗?”

此时,我忽然意识到她问我并没有问题,她是关心我,而我会对她的关心起情绪,一定是我的问题。

并且就在我们对话的这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儿时的经历,可能是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缘故,我马上意识到,当下我的这个情绪,可能是和这个儿时的经历有关。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住的地方离外婆家有四公里左右的路,由于我母亲腿脚不方便,她很长时间都不回一趟娘家,而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后,就经常可以去外婆家。

那时也没有电话、手机,所以母亲对我外婆家情况和信息的了解,需要经过我以及姐姐、弟弟传递。

在我印象中,我从外婆家回来以后,母亲由于想了解到外婆家的情况,会经常很仔细地问我:“大姥爷给你说了什么?”(我的外公排行老大,他有两个弟弟)

我会重复一下外公跟我说的话,有时我说外公没有给我说什么,她会问:“什么话都没有说吗?”当然不是,至少会给我说“来了”这样的话,所以,我就需要把外公说过“来了”这样的话,也给母亲重复一遍。

问完大外公跟我说了什么,母亲还会问:“二姥爷跟你说了什么?”

接着是:“三姥爷跟你说了什么?”

然后是每个外婆跟我说什么,姨、舅舅,包括姨父都跟我说了什么,都要跟她汇报一遍。

这样全部汇报下来,通常是十几口子外公家的亲戚每个人跟我说什么,都要跟母亲汇报一遍。

有时,刚跟母亲汇报完毕,正想着出去跟小朋友们玩,父亲又回来了,他就再把刚才的话问我一遍,格式也是:“姥爷跟你说什么了?”

那时的我,还是小孩子,是没有什么耐心的,所以,我很不愿意每次从外公家回来后,回答父母轮流对我问的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一段有些痛苦的经历,但由于是父母在问,我又不能不回答或者发脾气,只好回答,而把自己的心烦压抑起来。

久而久之,我形成了一个模式:一旦有人问了“谁跟你说了什么”,我马上就会心烦,就有一种无明火蹿上来。

实际上,我对我太太的无明火,是由于儿时的这个经历导致的,儿时回答父母问的“谁谁跟你说了什么”,给我留下了心烦的情绪,久而久之,成为了我的一个条件反射,一旦听到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就会有心烦的情绪被唤起。

而这样的条件反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按钮,通过这些情绪按钮,别人就像可以控制我们一样,只要一触碰情绪按钮,我们就会有固定的情绪反应。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亲热

情绪按钮就像我们身上的情绪开关,一旦被触碰到,就会立即有相应的情绪被唤醒,我们会立即体验到相应的情绪,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这样的开关。

有一个女孩儿,曾经在年幼时期受到过性侵犯,现在谈恋爱时,只要对方一想跟她有亲热的动作,她就会特别地紧张害怕,然后快速地想办法逃离对方,并且再也不想见到这个人。

这就是她的一个情绪按钮,导致她害怕跟人亲热,已经影响到她正常地寻找对象了。

还有一个曾经参加过我课程的女孩儿,她在上学的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有一次上自习课时,老师离开教室不久,大家都开始说话了,教室里一片乱哄哄的,当老师回来时,唯独点名批评了她,她觉得很不公平,为此她非常委屈。

结果现在她特别受不了别人对待她稍有不公平,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她会立即感觉到强烈的委屈。

她的这个情绪按钮也对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挺大的。

在上一节里讲的那位每天早上被老婆逼着喝白开水的男人,为什么他会特别不愿意喝?换成我,会觉得这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我也愿意相信很多男人会和我感觉一样。

可能因为在他小时候,每天早上都要被妈妈逼着喝牛奶,久而久之形成了他的一个情绪按钮,当他老婆逼着他喝白开水时,恰恰是触碰到了他的这个情绪按钮,所以,他的反应会特别大。

情绪按钮都是和过去的经历有关的,是过去的一些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当时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情绪体验,于是我们的潜意识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场景,以后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潜意识就会立即用情绪来提示我们。

这样的情绪按钮种类可能会有很多,比如有的人怕受到委屈、有的人怕被贬低、有的人怕被批评、有的人怕被冷落、有的人怕被抛弃,总之,在过去的生命里,受到过什么样的伤害,人就可能会特别对类似的事情敏感。

其实,人性格当中的很多特点,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性格,与我们过去经历过什么是直接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过去造就了今天的我们,我们是由我们的过去创造的。

比如:有的人遇到别人忽然大声跟他说话就会害怕,原因是小时候他妈妈经常忽然间提高嗓门冲他发脾气。

有的人给女朋友发了短信只要对方没有及时回,他就会担心,原因是以前他的一个女朋友曾经也是经常不回短信,后来他知道她是跟别的男人在一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可能会导致我们不同的情绪按钮,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尽相同,所以,虽然人人都有情绪按钮,但每个人的情绪按钮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恐惧家庭暴力

情绪按钮的作用,就是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潜意识会通过和以前的记忆中的场景进行对比,如果现在的场景是接近曾经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场景,潜意识就会通过情绪来提示我们。

在一次上课时,有个女生向我提问:“老师,如何才能鉴别出什么样的男人有暴力倾向?”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她:“你这么希望规避有暴力倾向的男人,你的爸爸有暴力倾向吗?”

“就是因为爸爸经常动手打妈妈,我才希望自己不要步妈妈的后尘!”

在她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她身上可能存在着比她问出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她尤其害怕家庭暴力,因为人们刻意想规避的事情,一般都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

实际上,想在刚认识一个人时,就鉴别出这个人有没有暴力倾向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同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即便从小都有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也不见得都会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反而可能会想,父母总是打我,我感觉童年很不幸福,等我教育子女时,一定不打孩子,以免孩子的童年像我一样,有的则可能会延续父母的模式。

尤其害怕家庭暴力,这是她的一个情绪按钮,一旦她遇到有人看起来想对她凶,就可能马上会害怕,这个害怕很多时候并不是当前这个人给她带来的,而是儿时对父亲施展暴力时的恐惧记忆被唤醒了。

因为害怕,她可能会马上离开这个男人,这可能会使她错过很多只是有点脾气,但不一定会动手打人的好男人。

还是因为这个特点,也会使她跟男人交往时特别关注对方是否有暴力倾向,只要对方言行略微有点“像”有暴力倾向的人,她就会逃之夭夭,进而错过更多的人。

所以,她的这个情绪按钮可能会给她的择偶过程带来不小的影响,需要进行管理。

情绪按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词语,也是来解释这个意思的,这个词叫“移情”,指的是人们把原来对生活中的人,如父母等人的感情转移到现在的人身上。

比如:我的那位女学员让她老公喝白开水,她老公之所以极其排斥,是因为在她老公的潜意识里,是把原来对妈妈逼他喝牛奶时的不良感觉“移情”到了老婆身上。

情绪按钮也被称为“心理情结”,都是过去的经历导致的,在爱情关系里容易被触碰到的情绪按钮,基本都是在原生家庭里的关系里导致的,如果没有得到医治,在人们有了伴侣以后,这些情绪按钮都被带到了爱情关系里,成为一个个爱情中的“地雷”,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方可能就踩到了对方的地雷,对方的情绪就忽然被引爆了。

人的各种心理障碍,通常就是通过这样的原因形成的,比如有人对开车的恐惧,某人对某个形状的食物的恐惧、某人对唱歌的恐惧、某人对当众跳舞的恐惧,等等。

在很小的时候,潜意识记住了一个曾经对我们有威胁的场景,然后,在以后再遇到类似场景时,就用当时的情绪来提示我们,不管我们现在是否已经有能力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当我们长大时,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潜意识用当年的经验来提示,但潜意识还会提示,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就像那位受到过性侵犯的女孩儿。

而像我对“谁谁跟你说了什么”这句话的心烦,虽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却会偶尔给我带来情绪,至少在当时,影响了我跟我太太的正常交流。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告诉爱人你有哪些情绪按钮

说起管理情绪按钮,其实,情绪按钮在很多时候又都是存在着假设的。

比如:给女朋友发短信,女朋友没有及时回就起情绪的男人,他是假设了女朋友跟别的男人在一起。

很多时候,假设和情绪按钮两者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情绪按钮是从心理的学习机制、条件反射的角度来描述的,而假设是从理性逻辑和认知的角度来描述的,所以,针对情绪按钮的管理,首先是可以使用对假设引起的情绪的管理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按钮,以免总是因其引起情绪,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着手进行管理:

一个是告诉别人你的按钮是什么,让别人不要总是来按。

你像是一个机器人,身上有很多按钮,这些按钮都是你情绪的开关,有些是你积极情绪的开关,别人一碰你就会很开心、高兴,因为这可能打开了你一个过往开心经历的记忆,而有些记忆可能是你负面情绪的开关,它们可能是伤心的情绪按钮,还可能是生气的情绪按钮,只要被触碰到,就会唤醒这些负面情绪。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你能够记得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特别是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有必要让他了解你的这些按钮,以免他总是触碰你的负面情绪的按钮。

更多的按钮,你可能并不记得那是什么事情导致的,它们都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一旦有人触碰,你就会有相应的情绪,这需要你认真地觉察你自己的情绪,找到这些经常让你有负面情绪的按钮,然后告诉你的爱人,让他也不要总是来触碰。

比如:自从我跟我爱人说:“当我听到‘谁谁跟你说了什么’时,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心烦,我想是因为我小时候的那段经历导致的,可不可以以后不要问我这句话?”

从此她就非常注意了,几乎都不再问我这句话,有两次她忘记了我的交代,又问起来,但话到一半,刚刚说了“谁谁跟你……”就停掉了。

但这需要我先觉察到我的这个情绪按钮,才能完成告诉她的过程,所以,觉察自己的情绪按钮非常重要。

通过觉察知道了哪些是自己的情绪按钮之后,告诉他哪里是你的负面情绪的按钮,对方就会特别小心,不会轻易来触碰这些开关,以免引起你的负面情绪,这样,你在生活中就不会因为情绪按钮总是被触碰而常起情绪了。

那位逼着老公喝白开水的女学员,在听了我说这是她老公的情绪按钮后,就再也不逼着老公喝白开水了。

如果她老公懂得这个方法,及早告诉老婆这是他的情绪按钮,也许在很早之前,他们就不会因为这个争吵了。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怕恋爱偏要去恋爱

另一个管理情绪的按钮的方法,其实不能算是管理了,因为是要消除这些情绪按钮,但这也是最彻底的方法了。

比如:有些人有害怕被否定的情绪按钮,结婚后他的爱人想控制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稍微否定他,他就会火冒三丈。

这样的人还容易把别人本没有否定意思的话,理解成否定他的意思,导致自己很生气。

很多心理治疗中的技术,多数都是来应对这些问题的,只不过心理治疗的技术主要是针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如果你的情绪按钮并没有严重到需要去做心理治疗的程度,你可能并不需要去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但如果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你就非常有必要去见见心理专业人士了。

比如:会经常引起夫妻吵架的!

影响夫妻性生活的!

影响正常工作的!

影响正常社交的!

对于那些我们没有必要去寻找专业帮助的情绪按钮,你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去挑战你自己,而不是去回避。

什么叫挑战?

你怕什么偏偏要去做什么,这就是挑战,也是消除情绪按钮的一个基本的原理,工作中我们都知道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做,这样你就可以把工作和爱好结合了,可在生活中,你平时应该做些什么,就可以参考你有些什么短板。你所有的短板,如果你去努力地克服了,就不再有这个短板了,你就成长了,同时你能体验到很大的成长的喜悦。

负面情绪的按钮基本上都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我们要面对它们。挑战它们。

像那位对老婆逼着他喝白开水会起情绪的老公,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因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情绪按钮,就可以刻意地去克服当时的情绪,故意把水喝下去,经过几次这样的努力后,这个情绪按钮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你特别害怕别人贬低你,你意识到这个特点后,在遇到有人贬低你时,你就觉察着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说,这是我的情绪按钮,并不是对方的错,我要克服自己这个特点,慢慢地,你就会对别人的贬低不再那么敏感。

如果看别人的眼睛能引起你的恐惧心理,你就很有必要在别人看你时,也看着他的眼睛,这样你的恐惧也会慢慢地消失,进而成长。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对谈恋爱有恐惧,你就很有必要刻意去谈一场恋爱,来消除自己对恋爱的恐惧。

按照这个方法,一旦你发现你有些什么样的情绪按钮,你就可以制订一个练习的计划,也是一个成长的计划,然后去执行。

当你克服了你的一个情绪按钮,也就消除了自己的一个短板,同时也就成长出了一个新的特点,在克服自己短板的同时,你又可以享受到成长的喜悦,这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在意识到有人问我“谁跟你说了什么”是我的一个情绪按钮后,除了告诉我太太这是我的情绪按钮,让她尽量少触碰外,在有人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到后,我会努力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这是我原来的情绪,不是当前这个人带给我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有人这样问我时,我已经没有了情绪。

遗憾的是,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没有重视这些情绪按钮,很多人平时做事是被这些情绪按钮控制着,自动逃避这些事情,而丧失挑战自己的机会。就像怕被人逼着喝东西的人不会去喝,就无法获得克服自己情绪的机会;怕被贬低的人会逃避贬低自己的人或者反击,也获得不了成长的机会;怕看他人眼睛的人就会逃避别人的眼光,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也克服不了对别人的眼睛感到恐惧的心理。

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一些怕唱歌的人,一遇到别人请他们高歌一曲时,他们就会推辞,结果就获得不了突破当众唱不了歌这个障碍的机会,也就一直怕唱歌。

情绪按钮是能让别人控制我们情绪的开关,告诉别人这是你的情绪按钮,只是一个暂时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你获得一个成长的时间,最重要的还是挑战自己,让这样的情绪按钮在我们身上逐渐消失,这样你就会越来越强大,情绪越来越平稳,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节约心理资源,才有耐心去爱

我小的时候,父亲脾气经常很暴躁,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我们姐弟几人都挨过不少他的打,但他动手打人也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基本是农忙的季节,收种庄稼的时候我们挨打多些,农闲的时候,农民都闲在家里的时候挨打少些,到了过年的时候,基本就不怎么会挨打了,那也是我们姐弟几个最无忧无虑的时间。

这是因为人的精力、体力是有限的,心理资源也是有限的,心理资源由精力、体力来决定,当我们的精力、体力好时,心理资源就充足,我们就可以思考和做更多的事情,当我们处理的事情过多时,精力和体力跟不上时,也就是心理资源不足时,人就容易起情绪。

所以,我们挨打多少主要是和父亲的劳动量有关系的。

儿时我们家人多地多,有二十多亩地,全靠父亲一个人劳动,我母亲腿脚有疾病,农活上基本处于帮忙的角色,父亲有太多的农活要做,基本都是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天黑了很久才沐着月色归来。

过大劳动量,消耗了父亲几乎所有的精力和体力,父亲夜里回到家时,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酸痛的,这使得原本脾气就不好的父亲脾气更差,所以,我们在农忙的季节更容易令他有情绪。

而到了农闲的季节,农民基本都处于休息的状态了,父亲也经常是晚睡晚起,白天也只是到处串门聊天、打发时间,体力、精力都得到了修复,自然不容易起情绪,所以我们挨打的时候会少些。

至于春节,农村人是会刻意地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开心起来的,结婚的,串亲戚的,基本也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大家的心情都很好,父亲这时不但体力、精力好,而且心情也好,基本起情绪发脾气的次数也就很少了。

人在体力、精力不足,心理资源匮乏的时候,容易起情绪,而带着情绪做事情或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与家人相处,我们就容易起情绪,这样,这些事和人就会暂时离开我们,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这是潜意识用情绪来保护我们的方式。

这好比是电脑的运算速度,当你打开太多的程序同时运行时,电脑运行的速度就会下降。超过了电脑能够承受的极限时,电脑就会死机,为此,有时你需要关闭一些程序或重启电脑,电脑的运行速度才能得以恢复。

电脑是可以关掉一些程序或重新启动的,而有些被我们搞砸的事情、伤害的情感关系,却不一定可以重来。

因此,我们需要确保自己经常有足够的心理资源,来应付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事情,特别是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资源来面对爱人。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疼老婆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心理资源不足呢?当然是事情太多,太繁忙,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时,这时,你的心情也容易变得糟糕,容易起情绪,这时你也会更没有耐心对待你的爱人。

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场景:

某男人在外面八面玲珑,如鱼得水,对谁都笑呵呵的,很有耐心,就是回到家里,对老婆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导致两人关系很紧张,自己也感觉家里不幸福。

很多时候,这就是一种迁怒,人们在外面由于工作或社交的问题,需要对别人表现出自己很有修养、很有素质,所以,即便有些不满,也不会轻易发飙,待回到家里时,已经积累了很多情绪,也累得筋疲力尽了,家成了自己休息的地方,老婆也成了自己宣泄不满情绪的垃圾桶。

当你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心理资源不够用时,也是你容易起情绪的时候,如果还有一些人或事来找到你,你需要学会拒绝,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眼前的事情,尤其是要让自己有精力跟爱人耐心地相处。

首先,你要学会的是拒绝别人的求助,当然,这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不相符的,从小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乐于助人,做个热心的好人。

但这并不矛盾,人的精力、体力都有限,心理资源也有限,如果你有太多事情在同时做,而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的话,不要说帮助别人,就连自己的事情有时也会搞砸,这时也是你最容易起情绪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对于别人的求助照单全收,你可能就是一个不会保护自己的人了。

我曾经遇到一位女士,她平时非常繁忙,忙于处理工作上的、家庭上的、学习上的,还有情感上的种种事情。

几乎每个周末和工作日晚上她都安排了事情,要么是要参加社交活动、要么是要去见朋友、要么需要加班,整天都处于一种极度疲惫的状态。

她这时,最需要的是休息,可她还是对于别人的求助有求必应,一些外地的朋友请她帮助在北京考察市场,她还是碍于面子,应允下来了。

结果,近一个月的时间,她除了要忙自己的事情,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朋友考察市场,在这一个月里,她的睡眠严重不足,情绪也变得非常差,经常跟同事和家人发生冲突,甚至影响到了跟领导的关系。

我遇到的这位女士,就是由于不会保护自己,对于别人拜托她的事情一概答应,不管双方的交情深浅,也不管自己是否已经焦头烂额,结果,帮助了别人,最后却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样的人是不会爱自己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别人也不怎么爱她,所以,她时常在感情上遇到挫折,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别人是不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就像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一样。

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要知道,社会中充满了经常越界的人,他们的自我边界不清晰,不断入侵别人的边界,从别人那里获得所需,常常把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他们以为和别人关系很好,其实,也许大家只是吃过几次饭而已,他们却会把你当成和他交情很深的人一样,经常让你帮助他们做很多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尤其是男人,要学会拒绝这些事情,才能有时间去陪老婆、心疼老婆。

有些人还会觉得别人都欠他的,你为他做事情是应该做的,因此,你为他做了些事情的话,他并不会感激你,而觉得这是你应该的。

我的同事曾经接到过一个咨询电话,是一个女孩儿打来的,她想找我们的咨询师做情感咨询,我的同事告诉她这是收费的服务,她对我同事说:“我都这么痛苦了,你们怎么不帮助我一下,却还要收费呢?”

她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这就好比对饭店老板说:“我都这么饿了,你们怎么还要收我的饭钱呢?”

她是我们遇到的极端案例,想必也是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说出了这样的话,但这代表了一类人,就是常常让别人为自己负责任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你需要学会拒绝他们,来保护好自己的界限没有受到入侵。

我强调你要保护自己,不是教你如何做个自私的人,而是让你能够做一个对自己生活负责的人,既不要经常越界去入侵别人,也不要让别人经常入侵你的边界。

保护好自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能够经常处于一种平静当中,你才会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让自己幸福起来,世界上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了,大家就都幸福了。

但对于帮助别人,我们还是要做的,前提是在你有这样的精力和能力时,因为这样就不会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

就像做慈善事业,我们是一定要做的,但我们又不能把自己的钱都捐出去,搞得自己没地方住,没有饭吃。那些慈善家,他们在帮助别人时,一定不会让自己的老婆孩子饿肚子,如果他让自己的老婆孩子饿肚子而去做慈善,他反而成了需要帮助的对象,也不是个合格的老公和父亲了,他也不会是个幸福的人。

我们帮助别人,一定是在你的心理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去做的,如果你工作不繁忙,生活也很轻松,有大把的时间,那么,不要说是朋友的求助,就算是陌生人的求助,你也可以去帮助他们,甚至你可以主动去做些义工一类的事情,来让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多个“朋友”少点爱

其次,你还需要学会拒绝某些人成为你的好朋友。

什么?

拒绝朋友?

不会看错吧?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知道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不相符,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观念,但这却是必要的。

什么叫好朋友?好朋友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来维护的,好朋友是要经常见面的,好朋友也是要经常相互关心的,他们是你人际圈子里的核心成员。

为了维护你和好朋友的关系,你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的好朋友无数,你就无法分配你的时间,来满足好朋友对你的需求,这样久了,你可能会失去真正的好朋友。

这也是一种“破”和“立”的关系,为了建立和保护与好朋友的关系,你就必须学会破坏你和某人的关系,你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好朋友。

这和你一旦成立了家庭,有了爱人和孩子,你就要和你的朋友、同学渐渐有些疏远是一样的道理,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经营家庭,让家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你就必须在家里投入更多的时间,当然没有原来单身时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朋友了。

每个人能付出的爱都是有限的资源,给朋友了,有时难免冷落家人,给家人了,难免疏远朋友,我们既要家人又要朋友,就要合理分配,过多分配给朋友,或者有过多的朋友,给家人的爱,就要少一些了,所以,有了家庭后,为了经营家庭,把爱给家人,要允许老朋友间有些适当的疏远,这是为了保护你的家庭。

我记得在刚结婚不久,有一段时间里,我接手管理一个上百人的团队,为了搞好与大家的关系,我经常不是跟上级领导吃饭,就是跟团队骨干聚餐,有时还要应酬客户,偶尔还要跟朋友聚会,很少在家吃饭。

有好几次,我太太做好一桌我喜欢吃的饭菜等我回家,结果,下班后我一个电话,告诉她今晚不回家吃饭,留她在家独守空房。

同事、朋友、家人的确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关系,你的爱有限,对爱人,对朋友,对同事,对父母,未来对孩子,你要很合理地分配你的爱,确保每个关系都健康良好。

这就好像一个个同心圆式的人际圈,你是你自己人际关系的核心,家人是最贴近你的人,除了你自己,你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分给他们最多,好朋友和一些亲戚次之,你分给他们的精力和时间也要比家人少些,一般朋友在更外层,你分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更少,最外层是陌生人,是你花时间和精力最少的人,你除了要让一些人进入离你更近的人际圈以外,还要保护好每个圈的边界,避免过多的人进入更贴近你的人际圈。

人际关系层次

为了要维护好你的核心的人际关系,也确保你有足够的心理资源来应对生活中的事情,就必须学会拒绝有些人成为你的好朋友,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心理资源与你的好朋友和家人相处。

学会拒绝一些事情,也学会拒绝一些人,你会更加有心理资源来应对生活中的事情,这样你的情绪也会相会平静些,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些。

第二章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同一段时间只谈一场恋爱

想让自己经常心情良好、情绪稳定,有足够的心理资源来应对生活和工作,你还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尽量只做一件事情,包括谈恋爱。

在同一时间段里,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忙着这件事情的同时,又在想着另一些事情,心理资源被同时过多占用,这会容易让你的心情烦躁,长时间这样,你的情绪就不容易平静。

想象一下,如果你同时有两个男朋友,你正在跟其中一个看电影,另一个给你打电话,你能让自己平和下来不紧张吗?

或者你正在打网游,闯关过瘾,你的爱人却经常打断你,问你东西放在哪里,你是不是更容易冲她发火?当你的心理资源应付不过来时,就用这样的方式来拒绝一些事情。

我见到过很多人不管在上班时,还是下班后,一坐到电脑旁时,就开着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一边工作或写博客,一边不停地回复网友的聊天,这样你就无法专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就会被人打断思路,做事效率大大降低,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你手头的事情,这会使你更加繁忙。

这也会消耗掉你更多的心理资源,使你容易心情烦躁,所以,为了提高你的效率,也为了使你经常能够有平静的情绪,你尽量在手头有事时,关掉这些即时聊天工具。

对于你的邮箱,不管是工作邮箱还是私人邮箱,你也没有必要想起来就打开看看,你最好能在固定的时间去看邮件,私人邮箱一天顶多早晚各看一遍,工作邮箱也最好设置固定的时间去看,而不让它成为你的另一个即时通信工具,因为这会随时打断你的工作思路,降低你的效率,同时还影响你的情绪,让你心神不宁。

你不用担心这样做会错过重大事情,如果有重大事情需要联系你,对方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和邮箱联系不上你的时候,自然会拨打你的手机或电话,你不停地登录即时聊天工具和邮箱,只是因为你过于担心而已,所以,你要挑战你自己的担心,慢慢地你会发现,这样会令你更加高效和平静。

如果你没有养成这个习惯,随着通信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想象,你会忙成什么样。你在工作时要不停地回复那些即时通信工具,还要经常地登录邮箱,还要时不时地看一下你的博客和微博,还要偶尔去上网偷一下菜或钓一下别人池里的鱼,这还不包括回短信和接电话。

这些工具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你也是慢慢跟着潮流拥有这些工具的,当你拥有手机、QQ、MSN、飞信、邮箱、开心网、博客、微博时,你获得了很多的便捷和实惠,同时如果你过于频繁地忙碌于这些工具之间,不加以管理的话,你的时间也都可能被这些工具切成了碎片,通过这些工具,别人可以随时打扰到你,不管你是否同意。

这样你就很难专注于做一些事情,心情也很容易被影响和打扰,情绪就容易不稳定,所以,你需要管理这些工具,比如:

睡觉时关掉手机,除非工作需要,工作时最好关掉即时聊天工具,固定时间上邮箱,定时维护你的博客和微博。

同时,如果你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如果都记在你脑子里的话,不但容易忘记掉,也会因为你需要不停地记住这些事情,而占用你大量的心理资源,消耗你过多的精力,进而影响到你的情绪。

为了节约心理资源,你最好养成一个做时间计划的习惯,把你未来已经定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或记录在电脑、手机里,每天出门前看看你的记录就可以了,这样你不需要把每件事情都记在脑子里,既避免了忘记而耽误事,又可以节约心理资源,让你的情绪更加平静。

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是希望能帮助你在每段时间里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还可以帮助你节约心理资源,使你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情,使你的情绪更加稳定,帮助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能够更加有耐心地对待你的爱人,与他共同创造出更幸福的美好生活。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喜怒不形于色”是爱情的天敌

我也咨询了一些身边的人,发现大家都不知道这应该叫一种什么能力。那段时间,刚好是我在思考爱情中人们需要具备一些什么能力的时候,也就是爱的五种能力诞生的时候。

他说:“这样成熟啊!”

他把不被人看出自己内心想法当成成熟的标志,然后努力去追求,这一定是受某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的,要知道在爱情中,喜怒不形于色可是爱情的天敌,这跟实际的爱情关系中我们需要的能力恰好是相反的。

“述情障碍”一词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或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无法表达出来,这和我对“述情”的理解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后来,我在培训课中开始使用“述情”一词,并教大家怎么样提升这种能力。

我发现这种能力在爱情的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是爱的能力中的一种,我本人也需要提升这种能力,我一边在不断地探索这种能力具体应该包括什么,成长自己的这种能力,一边在思考这种能力应该叫什么。

我紧接着又思考一个问题,这既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叫什么名字呢?我发现在我的知识体系中,我找不到一个名字来给这种能力命名。

受“共情”一词的启发,我想出了好几个词来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命名,比如“诉情”、“抒情”、“述情”等,经过仔细的推敲,我还是感觉“述情”二字最能表达这种能力,于是决定使用“述情”一词,来命名这种能力。

前些年,我还在百合网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有时咨询师跟一个情感上遇到困惑的人做咨询,了解了这个人在情感中遇到的事情后,在给出的辅导意见里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你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意思是这个人在情感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多数的原因是跟这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关,甚至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当时,我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有些人不会呢?后来的答案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决定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不同。

我讲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我上网搜了一下“述情”这个词,忽然发现,网上有个专业名词叫“述情障碍”,对“述情”一词的定义跟我的想法是很类似的,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大家想到一起了。

本章将向大家讲述“述情”的原理,以及“述情”的具体方法和句型。

连续思考了好多天,我还是没有在我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后来我想,干脆,我来给这种能力命个名字吧!

爱情关系中我们反而是要刻意地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爱人明白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故意隐藏在心里不被看出来,然后爱人才知道如何能够更好地与我们相处,这个男孩儿对所谓“成熟”的追求,可能会使他离幸福更加遥远。

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知道他的内在感受,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心理特点,也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人开心,又如何做这个人就会生气,别人就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这样的人,是不易爱的人,也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述情能力

要想拥有述情的能力,也就是没有“述情障碍”,一个人先要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感觉命名。

比如:一个小女孩儿在商场里跟爸爸妈妈走散了,这是她第一次跟爸妈走散,她会很害怕,也很伤心,在到处惊慌失措地找爸爸妈妈的同时,她甚至会放声大哭,并大声地哭喊。

这个年龄的她,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是害怕,什么是伤心,这个时候,如果她的父母在找到她后去关心地问她:“你是不是很害怕啊?”或“你是不是很伤心啊?”她很快就会明白,原来刚才的那些感觉叫害怕和伤心,这样她就慢慢学会了为自己的感觉命名。

反之,爸妈不关心她内心的感受,而是批评她为什么不听话到处乱跑,她就错失一次为自己的感觉命名的机会,如果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为自己的感觉命名的机会,那她长大了就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感觉叫什么,这就形成了述情障碍,有述情障碍的人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还有,爸爸妈妈如果经常向自己的孩子“述情”,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把自己内心已经命名的感觉讲出来,真正地学会“述情”。

有一段时间,我的课程很多,经常回家时都已经累得精疲力竭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而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儿子看到我回来了,就总想让我陪他玩会儿,我也很想跟儿子玩,但实在太累,想先休息会儿,然后再陪他玩儿。

我对他说:“儿子,爸爸很想陪你玩儿,可爸爸讲了一天的课了,实在是太累了,浑身都是疼的,可不可以让爸爸先休息会儿,然后再陪你玩儿?”

儿子很懂得心疼我,就让我去先休息,然后再陪他玩儿。

没过几天,我从外面回来后又躺在了沙发上,儿子看到后马上跑到厨房跟他妈妈说:“妈妈,妈妈,你不要打搅爸爸休息。”

他妈妈问他:“为什么啊?”

他说:“因为爸爸太累了!”

看,他已经学会替我“述情”了,孩子的述情就是这样学会的,大人经常给他述情,告诉他自己的内心的感觉,他就会模仿。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冬天,有一次我们步行去附近的商场,路上看到一对老夫妻在人行道上乞讨,在给他们一些零钱后,我们刚要离开,我儿子问我:“爸爸,能不能把咱家的房子给他们一套?”

我说:“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我看到他们挨冻我心里很难过啊!”

我当然没有答应儿子把房子给老人们一套,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儿子已经会“述情”了,他告诉我他“心里很难过”,已经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了,虽然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词,但他学会了这种方式。

会述情的人,就是这样学会述情的,是爸爸妈妈等身边的人经常给他们述情,他们受到周边语言环境的影响,慢慢学习会的,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家庭几代人情商都低了,因为在一个情商低的环境中,很难成长出一个情商高的人来,除非后天刻意地学习和练习。而我们也很有必要在后天来学习和练习自己的这些能力,因为这些能力都会通过语言环境遗传给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

这种能力,是以后在生活中,特别是爱情的关系里需要的重要能力,因为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爱人,你较难了解到他真实的感受,就不知道如何对待他。而他一旦告诉你了他的感受,你便知道如何对待他,他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相同地,他也会感觉到身边的人很好相处。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为对方画出了如何爱你的线路图

通过述情,我们告诉了对方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希望如何,不希望如何,这等于给自己的爱人指了一条关爱自己的线路,清晰得就像一张线路图一样,遵照这张线路图,他就可以知道如何爱我们。

我在前面第二章里讲的,我听到“谁跟你说了什么”这句话后我会心烦,然后我告诉了我太太我内心的感受,以及这个情绪按钮的来源,她在以后就不再问这个问题了,我所做的就是“述情”,给她指明了对待我的方式。

而她的述情,也能告诉我该如何对待她。

有一天早餐时间,我从外面买了一些早点回家,其中有一份馅饼是我特别喜欢吃的,但我不知道她喜不喜欢,我开始吃这个馅饼时,她刚好去厨房,我在吃时给她留了一半,等她从厨房里出来时,看到我给她留了一半馅饼,就说:“看到你给我留了一半馅饼,感觉你心里是有我的,我感觉很幸福!”

那一刻,我感觉到原来让她幸福是如此简单,只需要这样做就可以了,而其实,这就是她通过“述情”,给我指明了爱她的方向。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心理特点也不同,因此,你喜欢的未必就是别人喜欢的,别人喜欢的也未必是你喜欢的,“述情”可以快速地让爱人了解到你的心理特点,进而掌握与你相处的窍门,因为有了这个爱你的线路图,按照这个线路图,他就可以到达你内心的最深处,让你感觉到他对你的深深爱意。

这跟很多人的特点的确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女性,常常不把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告诉对方,反而让对方去猜,当对方猜不对时还会生气。

“爱我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啊!”

这是一次上课时一个女孩儿说出的话!

可这怎么可能?爱人是被你吸引才会跟你在一起的,但被你吸引并不代表了解你,真正能做到知道你经常在想什么,一定是你经常告诉他你的想法,时间久了,他对你多数的想法和性格特点都了解后,他才能做到你想要的这种境界,这需要你经常“述情”的。

还有些夫妻,虽然在一起生活很多年,但彼此并不真正懂对方,也不主动打开自己去与对方述情,结果相互都会抱怨对方不懂自己,但如果不去告诉对方你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他怎么会懂呢?不要以为两人一相爱就会彼此很懂对方,这完全是两码事儿,相爱很多时候是荷尔蒙在起作用,而两人彼此都很懂对方的爱情关系是通过彼此不断述情来达到的。

曾经有一个年近四十依然单身的男士告诉我说:“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心有灵犀的伴侣。”

人人都想追求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爱情,殊不知这样的爱情是要经过长期的磨合和经营才能达到的,当两人都长期地向对方述情,并与对方共情,经历一定的时间后,两人感知对方的感觉就像自己的一样容易,对方的心情和自己的心情就像是一个人的一样时,心有灵犀就产生了,两人也就真正地“合二为一”了,而不是通过不断地寻找和频繁地换恋人来找到的。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让家庭和谐

述情原本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很多人都不会,因此,也在生活中制造出来很多问题,要知道在各种感情关系中,述情都是很管用的,并且效果非常好。

经常会有人给我写信,告诉我关于他们练习爱的能力后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大家告诉我,爱的能力不但影响到了他们的爱情,还影响到了跟朋友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跟父母的关系,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好多了,这当中跟大家学会了述情的关系密不可分。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可以让父母不再急着催结婚

曾经有一个外地来北京工作的男学员,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事业已有起色,年近三十,未婚且没有女朋友。

他的年龄,放在北京来看,三十岁左右没有结婚,算是正常,但在他的老家就不行了,在老家跟他同龄的男人基本上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身在老家的父母为此非常着急。

特别是母亲,几乎是每周一个电话,催儿子早点找对象结婚,但发现催了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效果,母亲的电话就更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发现还是没有效果,就更加着急了,干脆买张火车票来了北京,专门监督儿子找对象,但找对象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搞定的事情,来了几周发现儿子还是“不听话”,母亲很着急,这一着急不要紧,胸口开始有些疼痛,心脏出了问题。

儿子来上我的课的时候,正赶上母亲心脏出问题,他学习了述情以后,回家对着母亲一顿述情,母亲的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转,并决定回老家,等儿子的消息,不再天天待在北京催着儿子结婚了。

儿子到底跟老母亲说了什么?这么快就扭转了老人的想法。

这要先从母亲在老家打电话时开始讲,母亲天天在老家打电话催儿子结婚,儿子的答复是:“我都这么大了,不用你们操心了!”这等于对老人说:“你打电话是没有用的,我是成人了,不会听你们的了。”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打电话给儿子,是希望儿子能够重视这个事情,并且加快步伐,早点结婚,儿子的一句话,让母亲感觉,自己催儿子结婚用打电话这个行为是无效的,儿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电话而开始加快步伐,所以母亲要加大行为的力度,也就是来北京监督。

来北京后,天天催儿子,儿子还是那句话,母亲发现自己的行为还是无效的,所以就开始着急起来,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

其实,母亲打电话对儿子是有用的,接到母亲的电话,儿子的心情是非常着急的,并且已经开始加快了步伐,除了每天上婚恋网站外,还经常参加交友活动,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做法告诉母亲,这就导致母亲以为自己的电话是无效的,进而来北京。

当母亲来北京后,儿子还是没有告诉母亲自己内心的感觉以及自己做了什么,让母亲继续以为自己的行为还是无效的,最终使母亲着急犯病。

后来,这位学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回家就告诉母亲:“妈,我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好,我知道你很着急,我也非常着急,天天都在上网找对象,还参加交友活动,甚至都报了培训班学习怎么谈恋爱,你放心,我一定抓紧时间给你找一个满意的儿媳妇。”

儿子告诉了母亲自己的感受,就是“也非常着急”,并且告诉了母亲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对未来的决心,母亲一下子就发现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的了,母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不再着急催儿子了,心里放心了,病也好多了,本来到北京来就是催儿子找对象结婚的,现在看到效果已经出来了,继续留在北京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母亲就回家了。

这就是述情的作用,看似很简单的几句话,却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妈妈知道儿子的心情,进而不再替儿子着急,也让妈妈的身体恢复了健康!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让她多分一间房

这些年,我听到大家给我讲的有关练习述情后,产生了意想不到效果的故事很多,甚至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我的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跟房子有关的事情。

有一个女学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她所在的单位可以分房子。

她接到的通知是给她分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但她了解到一起分房的其他同事分到的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其中的原因是别人都是已婚,她是未婚,毕竟在她所在的单位同样工作年限的人中,基本都已经结婚了。

她感觉到有些不公平,认为单身又不是自己愿意的,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对象,却在分房时影响这么大,那是不是等自己结了婚就给调两室一厅的呢?如果不调,那真的很不公平了,如果调,那现在自己的装修不就浪费了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找到主管领导去述情,结果很出乎她的意料,领导答应给她调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

看到这个故事,想想如果你是这个学员,你找到领导时,会怎么说?

为了能帮助你很好地练习述情,你最好自己先想一个答案再往下看:

你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猜如果对述情没有一定的了解,有的人可能会这样说:

“领导,都是一样的工作年限,别人分的都是两室一厅,我的却是一室一厅,我感觉这太不公平了!”

要知道,这句话是很好答复的:

“什么公平不公平?领导班子研究后就是这样决定的!”

往下你可能就要问,以后结了婚还给调不调了?要知道调不调都不是她理想的答案。

那么,这位同学她是如何说的呢?

她使用的是标准的述情句型:

“领导,都是一样的工作年限,别人分的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我分的却是一室一厅,我感觉很委屈!”

对比一下前后的句型,看看有什么不同?

对了,区别就是“不公平”和“很委屈”,说“不公平”是在指责领导,说“很委屈”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没有指责领导,这就是述情和指责最重要的区别。

单位领导,虽说是同事关系,但一起工作多年也是有感情的,当你跟领导说“不公平”时,就没有讲感情,是在讲理,很明显,领导是有理的,这位学员毕竟是未婚嘛!

但给领导说“很委屈”,是在讲情,很多时候,会做领导的人还是很讲情的,所以就有了调房子的事情。

述情就是这样,在爱人、亲人、朋友、同事关系中都是可以用的,并且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述情是和第一章里的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讲“情”是一致的,是的,“述情”是讲“情”的具体操作和体现。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述情的两个基本功

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里,李小龙拜叶问为师,向叶问学习咏春拳,但叶问每天给李小龙布置的练习任务,却是扎马步,也称站桩,李小龙很有情绪,叶问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述情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关系中的沟通能力,跟练习武术一样,也是有重要的基本功的,没有练好这些基本功,是很难做到正确述情的。

什么叫基本功?基本功就是功夫的基础,练习武术的人,都要从马步开始练起,马步都扎不好的人,就是学习了再多的套路,轮到实战时,也是难以赢对方的。

我儿时曾经跟随一位少林寺还俗的僧人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其中有两个月天天都是在扎马步,等马步可以连续扎一两小时后,师父才开始教一些武术的套路。

述情有两项重要的基本功,和马步对于练武术作用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练好这两项基本功,要么该述情的时候原来的语言风格又出来作怪,要么述情出来的语言并不准确,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要想成为一个述情高手,必须从这项基本功开始练起。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分清是不是事实

在我的课堂上,会有大量的现场练习,学员们练习述情的时候,我会把大家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练习中我会告诉大家,如果你的搭档向你述情时,你发现你听了对方的述情感觉很不舒服,请你举手叫我,因为那多数是因为搭档的述情不准确,主要原因是你的搭档说的并不是事实,或者不够客观。

在夫妻的对话当中,很多内容不是事实,是夫妻们常犯的毛病,这直接就会导致对方的反对,因为对方感觉你夸大了事实,或扭曲了事实,会激起对方反驳你的欲望。

一对夫妻在对话,老婆说:“结婚这么多年,我们总是过年的时候回你家!”

老公马上反驳:“刚结婚时不是有几年在你们家过的年吗?怎么能说是‘总是’?”

老婆说:“反正去你们家多!”

老公说:“那你也不能说‘总是’啊!”

老婆的话马上引起了老公的不满,因为老公感觉老婆在夸大事实,两人讨论的焦点已经从回谁家过年更多,变成了老婆说话的方式上,本来老婆很有主动权的一个话题,却因为自己说的不是事实,变成了老公对自己语言不准确的一个攻击。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这都源自于我们有时说话不够客观,所以才引起一些对方的反驳。

有一年春节,我去朋友家里做客,夫妻俩见到我之后,想跟我探讨一下夫妻经营之道,其间说了很多内容,有一段时间我们聊到了关于夫妻在家谁做饭的事情。

老婆说:“他从来都不进厨房!”

老公马上反驳:“是从来吗?你这个没良心的!”

看,又是因为老婆说话中用了一个“从来”,老公就发起了反击,因为说老公从来没有进过厨房明显是不客观的,所以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也是引起了老公对她说话严谨程度上的反驳。

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说话要客观,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要是事实,而不是用“从来、总是”等词来以偏赅全,这样容易引起双方的分歧,或引起对方的不满,进而使矛盾升级。

可什么是事实呢?

这是一个很多人看似明白,其实并不一定明白的问题。

事实往往是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场景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是可以具体衡量的,比如经过的时间,钱的数量等,或者是经过验证的别人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在课堂上,我经常举起右手做招手状,请大家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我听到的答案经常是这些:

“叫人。”

“叫出租车。”

“打招呼。”

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都是大家对“我的右手举起来在动”这个动作的自我演绎,都是大家脑子里演绎出来的,不是事实。

当然,作为上课,我举起手来的用意是做例子,而当时的事实是“我的右手举起来,手指在上下摆动”,是一个动作。

事实往往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想象,那些“招手,叫出租车,打招呼”都是大家的主观想象,不是事实,当然,如果我站在马路边做招手状,来了一辆出租车,我坐上去走了,那“叫出租车”就是事实了,虽然开始时只是你的想法,但我上了出租车这个事实已经验证了你的想法是准确的。

现在你可以做一个练习,来感受一下事实和想象的区别。

假设你现在坐在屋里看书,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你只是听到响声,并没有看到具体是什么在响。如果你马上认为是放炮的声音,或者车胎爆了,或者是打枪的声音,其实都只是你的想象。

事实就是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这就是述情的基本功,能够在分清事实是什么,然后在述情的时候,说出的话里用事实,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想象。

我们再来看个案例:

有一个女孩儿告诉我:“我知道我的老师喜欢我,每次他上课时总是刻意从我身边过,上课时也总是偷偷看我,看到我他就脸红,他就是喜欢我,但是我打他电话他又不接,发短信也不回。”

很明显,在这个女孩的描述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她自己的主观想象而已,并不一定是事实,也许老师只是偶尔从她身边过,她却认为是刻意,也许老师是偶尔无意看看她,她却认为是偷看,也许老师是别的原因脸红,她却认为是因为她。

其实,她的这个情况已经有点接近妄想,是一种病态的倾向,要注意,在病态和健康的人中间,并没有一条特别清晰的界限,只是人为地划了一些标准,如果标准划得严些,这很可能已经是病态的了。

在这里探讨关于病态不病态的问题,目的是希望告诉大家,我们不但要因为述情需要保持客观,还因为精神健康需要客观,因为你越客观,就离病态的方向越远。

能保持客观,清楚地知道事实和假设之间的区别既然是述情的基本功,也是需要经常练习的,练习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当你尝试对一件事情作出描述时,就问自己,我说的是事实吗?

比如:回想一下上一次跟你的爱人拥抱距离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用“天”为单位来形容,比如七天,这是一个事实。

用“小时”为单位来形容,比如十二小时,这是一个事实。

但用含糊的词,比如“很久”就不够客观了,容易引起分歧,所以在述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词,而不是“很久、总是”类的含糊的词,这样才不容易引起对方反驳,因为你说的是客观事实,无法反驳。

说话时尽量使用清晰的描述,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事实来说,尽量说出具体的衡量单位,这些都是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说事实,有了这个基础,你在述情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对方反驳的机会,也就提升了述情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述情高手。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自我情绪的觉察

述情作为一种沟通上的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经常要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在述情时,你必须能优先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可能想到运用述情,如果你没有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感受,可能就想不起来述情,或者并没有把内在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所以,能够时刻觉察到自己内在的感受,也就是能够时刻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是述情的第二个基本功。

情绪作为我们人类心理的重要功能,是时刻都存在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情绪是平静的,这时我们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心里是静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

就像水的温度,零度也是温度,那些负面的情绪像是零下的温度,正面的情绪像是零上的温度,平静像是零度,零度的水不是没有温度,平静也不是没有感觉,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并且是我们多数时间的感觉,说明你整个人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当中,潜意识不需要提示你什么。

情绪会随着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有起有伏,可是有的人能够时刻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有的人觉察不到,觉察不到的人就容易被情绪控制着做些情绪化的事情,也就是受情绪的支配做些事情,人在被情绪支配的时候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为了快速地宣泄情绪而做事情,当然也就想不起来要做述情了。

比如:如果因为爱人跟你约了晚上七点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你去了电影院门口,他却忘了,你生气了。

你可能会冲他大发脾气,指责他:“你这个人说话怎么从来不算数?说好的看电影,你却不来,你什么意思啊?”

这样说可能心里是比较爽,但这些都可能对关系有伤害,都是你在气消了之后可能不会说的话,在气头上却说出来了。

说这样的话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发泄不满情绪,二是想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这些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可能会除了宣泄情绪,对方还觉得你得理不饶人,小肚鸡肠,进而引起对方对你也有不满,时间久了对情感关系的伤害会越来越大。

但如果你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跟对方述情了。

述情是告诉对方你的情绪,你可以说:“说好了晚上七点一起看电影,我已经到了电影院了,你却忘了,我感觉很失望,也很生气!”

也许你会觉得述情原来这么简单啊,但其实能够说出这句话来,一点都不简单,因为能够这样说话首先是要觉察到自己已经生气了,并且在觉察到自己已经生气后,还要思考这个事情我要述情的话,该如何表达?怎么述情才会比较合适?(当然,这个事情带给你的情绪也许不只是生气,还可能会有失望,甚至委屈)

说出这句话,需要具备的前提就是觉察,如果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生气了,那自己就可能会被生气这个情绪支配着,做出一些情绪化的事情,伤害到两人的关系。

而述情不会伤害情感关系,但一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大声地跟对方陈述事实“说好了晚上七点一起看电影,我已经到了电影院,而你却忘了”,然后告诉对方你的“我感觉很生气”甚至可以借助带着情绪的声音,大声地喊出这样的话,宣泄情绪。

你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可以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情绪,意识到他的做法引起了你的不满,但没有伤害关系,述情的确要比随便的发泄更适合情感关系中使用。

但能够很好地述情的前提,是你觉察到了自己已经起情绪了,否则就可能会被情绪控制,使用原来自己习惯了的语言。

在很多学员课后的练习期间,经常出现一个奇怪的“失语期”,说是“失语期”,当然不是得了失语症一样说不出话来了,而是当大家想要说一句话时,会思考一下这句话用述情应该怎么说,由于和平时的说话习惯不一样,所以,需要思考几秒钟才能说出来,就好像是不会说话了一样,但这个情况一般也就持续两三周而已,过了这一期间,述情就变得非常自然了,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就说出来。

所以,练习述情,要先练习自我情绪的觉察。

这个练习方法是这样的:

找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随身带在身上,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一旦觉察到内心有了情绪,情绪上不再是平静时,就记录下来,格式是这样的:

例如:

时间: 早上8:30

地点: 地铁上

事情: 去公司上班

情绪: 有点着急,原因是怕迟到

练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简单的练习,却有着很大的效果,坚持记录自己的情绪两到三周,你就能成为一个自我觉察的高手,而一旦你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你不但为述情打下了基础,还为自己的情绪管理提供了可能,因为情绪的觉察也是情绪管理的基本功。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六句话练成述情高手

述情是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关系里只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就不会轻易伤害到两人的关系,却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练习述情,在练习好前面说的两项基本功后,可以从下面的六种句型开始模仿,在练习的过程中,刚开始可能感觉像是鹦鹉学舌,说话有点自己都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一下,慢慢就熟练了,并且熟能生巧,时间久了你自己就可以组织句型来随意述情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刻意地述情时的场景。

当我意识到述情的重要性后,我决定先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当天,我下班回到家里,看到我太太做了我最喜欢吃的凉拌面,我组织了一下语言(我还在述情“失语期”),对她说:“回到家里就可以吃到我喜欢吃的面条,我感觉太幸福了。”

她说:“哦,原来让你幸福是这么简单啊,那以后没事就让你幸福幸福!”

所以,我以后的日子里吃到我喜欢吃的饭菜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我们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生活也感觉越来越幸福。

说出这样的话,往往能在两人的关系中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你需要有第一次的突破,当你一次、两次地突破自己,并看到自己述情后的效果,慢慢地就会愿意更多地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时间久了,你就成为一个述情高手。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把述情的六种句型一一分解开来介绍一遍,方便大家练习,但你一定不要觉得只有这些句型才是述情,只要你使用的语言是不伤害关系的方式,又表达出来了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就是述情。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你得到更多爱的一个句型

句型一: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

我知道很多人在生活中的习惯和这个句型是相反的,比如我们常说“报喜不报忧”。这是很多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导致的,很多人的信条就是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就算自己在外面再痛苦,也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

可如果自己内心很痛苦,又刻意隐藏的话,爱人怎么能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当人的内心痛苦时,是极其需要人来安慰和理解的,就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欺负回家找妈妈述说一样,情感关系中有痛苦的一方是需要对方像妈妈般地呵护的,当爱人感觉不到你内心的痛苦时,也就不知道你是需要呵护的。

我们很容易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来:

老公在单位受了委屈,内心很痛苦,但回到家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到爱人,他进门后看到老婆的一刹那,还是把自己的委屈压抑到了内心,然后装作很高兴的样子跟正在看电视的老婆打招呼。

全部注意力都在电视剧里的老婆当然对老公心里的委屈全然不知,所以,她还像平时一样对待老公,自己坐在沙发上抱着绒布玩偶看电视,指挥老公给自己在冰箱里拿完水果,又让老公去厨房烧自己喜欢吃的菜,一点也没有照顾到老公的心情。

老公在厨房里烧菜,心里的委屈更加严重,心想在单位里领导不理解自己,回来老婆也没有能够注意到自己,还对自己使来唤去的,心情更加不好,感觉到老婆好像不爱自己,她只爱她自己。

就是这样,当老公心情不好时,不告诉老婆,注意力不在老公身上的老婆就可能照顾不到老公的心情,还会向老公继续索取关怀,这样就可能会使老公的心情更加不好,既不利于老公从坏心情里走出来,进而还可能影响到两人的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老公把自己心情不好的事情告诉了老婆,老婆可能马上会从沙发上站起来,给老公倒一杯水,然后耐心地去询问老公发生了什么,更不会使唤老公为自己洗水果、烧菜。

在职场中,职业的素养要求我们不要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带到工作中,也就是说你心情再不好,也要好好工作,面对客户时也还是要面带笑容,这是要我们压抑着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已经让人很累了。

如果回到家里,我们还是保持着这样的职业素养,不把单位里的负面情绪带回家,那就是说让我们回到家里也不要放松自己,也要很累地生活在家里,那要家还有什么意义呢?家不就是让我们放松、休息、调整自己的地方吗?

所以,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在见到你的爱人时,一定要告诉他,他就会照顾到你的心情,更加呵护你,这样可能让你更快地从负面情绪里出来,也会让你的爱人更加理解你,更会给你他的关怀,不要怕影响到他,作为你的爱人这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所以,当你心情或状态不好的时候,请告诉你的爱人:

比如:

我今天工作太累了!

我今天心情不是很好!

我今天感觉很失落!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对方越来越懂你的一个句型

句型二:当对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时,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在前一章情绪管理的内容里,我们介绍过,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一些情绪按钮,当对方触碰这些情绪按钮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很不舒服,如果对方知道了这一点,可能就会很注意地保护你,不会轻易触碰到你的情绪按钮。

因此,你需要通过这个句型来告诉对方,你对他的某些行为或语言有不好的感受,让对方以后多注意,不再重复这些行为或语言。

或者说,对方的一些行为或语言之所以给你带来了不好的感受,是因为你的特殊性,就是受不了这些行为或语言,你需要告诉他你的这个特点。

比如:

我对我爱人讲“当我听到‘谁谁跟你说了什么’时,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心烦……”这段话,从此以后她就很注意了,很少再问我这个问题。

但在生活中,爱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或说了一句话,自己感觉到很不舒服,人们一般有两种做法:

一些人是忍着,把不舒服的感觉压抑到内心深处,委曲求全。

比如:爱人吃了有异味的食物,还来吻你!你承受不了那气味,很不舒服,但你选择了忍着。

看起来你是个能忍的人,但这样做对方可能就不知道你对这些味道是接受不了的,下一次他可能还会这样做,所以,你要很多次地承受这种很难闻的气味。

等有一天你实在承受不了时,你可能对他大发雷霆,这时他就蒙了,他会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你都能接受,而这次你就接受不了了呢?他甚至会联想到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再喜欢他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你们的关系影响就大了。

还有一些人常用的方法就是发飙,指责或抱怨对方,甚至攻击对方,这样的人可能会这样说:

“滚!臭嘴,熏死我了,别碰我!”

这样说完你内心是很爽的,但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让对方感觉你不接纳他,对你们的关系可能会有伤害。

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法是告诉对方你的感受,使用述情的两个基本功:事实+感受。

事实:你吃了大蒜后来吻我!

感受:我感觉到了很大的蒜臭味,受不了!

既把事实讲清楚了,又不会伤害到对方,因为你只是告诉对方你对大蒜的感觉,而不是对他,他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来看我对我太太讲的那句话中的事实和感受是什么。

事实:我听到“谁谁跟你说了什么”!

感受: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心烦。

也是讲出了自己对这句话敏感,而不是对她反感,所以,她会调整自己的做法,以后不再问这样的话。

再来看前面提到那位分到两室一厅房子的学员,她给领导述情时的事实和感受分别是什么。

事实:别人分的是两室一厅,而我分的是一室一厅!

感受:我感觉到很委屈!

只是描述事实加感受,并没有指责领导这样做不公平,所以领导才会照顾她,给她调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述情就是这样:只说事实+感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既让对方明白了你的感受,又不会伤害两人的关系,是在情感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的最佳沟通方式。

现在你可以找人做做练习:

回想一下,找三件有人做了令你感受不好的事情,使用事实+感受的方式,告诉他。

1.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的爱人做了一件令你很开心的事情时,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是你很希望他做的,你也需要使用这个句型,来告诉他你很喜欢他这样做,他就会受到你的影响,他的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地越来越多,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幸福和开心的时刻,同时你也就改变了他,他变得越来越像你所希望的那样。

就在昨天傍晚,我回到家时,我太太正在做饭,我赶忙到厨房跟她一起做,她洗菜,我切菜、炒菜,我们一边做饭,一边交流儿子的学习情况,饭做好之后,她跟我说:“我们两人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聊天,我感觉非常开心!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而其实,你知道我为什么到家就会进厨房跟她一起做饭吗?就是因为我以前这样做时她说过这样的话,我知道我这样做她会很喜欢,所以才到家就刻意进厨房的。

也就是说,当你的爱人做了一件你很喜欢的事情时,如果你不及时说出你的感受,强化一下,他就不知道你是很喜欢他这样做的,以后这样的行为就可能不会太多出现,而你说过之后,这样的行为可能就会越来越多。

当然,这时的句型也是一样的,事实+感受。

现在,马上在你身边的人身上练习一下这个句型吧,当他们做了令你高兴的事时,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1.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你由强势变温柔的一个句型

句型三:告诉对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决方案。

几年前,我家有一台我以前工作中淘汰下来的台式电脑,显示器是那种笨笨大大的老式显示器,这台电脑放在家里没什么实际用处,慢慢地就成了我儿子的玩具,用来看动画片或上网打游戏。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儿子又在用这台电脑玩游戏,眼睛几乎都要贴到电脑显示器上去了,我很担心这样对他的眼睛健康有危害,矫正完儿子的坐姿后,我走到客厅跟老婆说了一句话:“我明天要去买个液晶显示器!”

她马上大声反驳:“买什么液晶显示器,我们都有笔记本电脑,你是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

看,她开始攻击我了,好像是她不够有耐心,没错,她的耐心是差了点儿,但我说的这句话是很容易让她不理解我的,因为我只是说出了我的解决方案,而没有说出我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平时说话时存在的问题,总是把自己的决定,或者是解决方案说出来,而不说出自己的需求,这样对方就很容易理解错我们的意图,进而产生误解。

我意识到我没有把需求说出来后,我告诉我太太,之所以想再买个液晶显示器,是因为担心现在的显示器对儿子眼睛有伤害。

当她明白了我的需求是对儿子的眼睛健康有所担心时,她说:“那还不简单,把这台电脑收起来,不给他玩了不就是了。”

听完她的话,我发现其实她的解决方案比我的更好,换个液晶显示器可能辐射会小些,对眼睛视力的影响也小些,但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对儿子眼睛健康影响小了,反而他在玩电脑时不去管了,这样一来,他玩电脑的时间可能更多,对眼睛的伤害可能并没有降低,反而会更大,所以,后来我们采取的解决方案是把那台旧电脑收起来,不再摆在写字台上,从此以后,儿子就很少再玩电脑了。

当我们把解决方案说出来后,它不一定是最优的,对方就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选择,当对方的选择是不同意时,我们就容易感觉对方不理解自己,其实,这个不理解我们也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没有把需求讲出来。

所以,跟爱人的沟通中,我们要经常把自己的需求讲出来,对方就会跟你一起来探讨解决方案,比如,我儿子玩电脑的事情,我如果对我太太说:“儿子经常玩游戏时,眼睛离屏幕很近,我担心对他的眼睛有伤害!”我太太就会跟我一起探讨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我直接给她说出了我的解决方案后,她就只有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的方案。

一个人是强势的,还是温柔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在说话上,就是看这个人是经常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还是经常说出自己的需求,那些说出解决方案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强势的,显得不可协商,而那些说出需求的人,总是给了对方商量的机会,甚至是对方来主动满足自己的机会。

感受一下这两句话,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给我倒杯水!

我渴了!

前一句是解决方案,感觉像是在命令对方,而后一句只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对方可能会说:“我给你倒杯水去!”当然,如果对方很忙,他也可能会说:“自己倒水喝去!”这时你也要体谅对方的情况。

说出需求还是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述情句型,我们可以再来感受一些语句:

我们出去玩儿吧!

我有些闷了!

前一句是解决方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理解,对方很容易说:“有什么好玩的?”但如果你是说了后一句“我有些闷了”,对方反而可能会说:“要不我陪你出去走走!”

还可以把需求和解决方案同时说出来,前面说需求,后边说解决方案,这样也很容易被对方理解,比如,“我有些闷了,我想出去走走!”

一个人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句型说话,对方是很容易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也就是说,有时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可能是自己导致的,所以,在情感关系的沟通中,我们要使用这样的句型,减少别人误解我们的概率,也减少两人争吵的概率。

女人如果使用这样的句型沟通,会显得女人更加温柔,并且说出自己的需求后,男人会想着如何满足女人,这样的女人就会是那些很容易爱的女人,当然,男人也是一样,经常使用这样句型的男人,也会让女人感觉你很好相处。

试试把下面的句型转换成述情的句型:

例:

解决方案:我们回家吧!

需求:我要收一封重要邮件!

需求+解决方案:我要收一封重要邮件!我们回家吧!

练习:

解决方案:陪我去买衣服吧!

需求:          (买衣服的原因)

需求+解决方案:  亲爱的,陪我去买衣服吧!

解决方案:今天你做饭吧!

需求:       (为什么需要对方做饭)

需求+解决方案:   亲爱的,今天你做饭吧!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你瞬间增强个人魅力的一个句型

句型四:说出你喜欢的,而不是你不喜欢的。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说话时说出来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就是不说自己喜欢的,这样的人让人感觉很难相处。

比如:约会时去饭店吃饭,上来几个菜,对方指着其中的一个菜说,“这个菜我不喜欢吃”,一会儿又上来几个菜,他又指着其中的一个菜说,“这个我也不喜欢吃”。

可能这时已经上来四五个菜了,他不喜欢吃的只有两个,但你会对这个人有一种反感,这是由于他说话的句型导致的。

在桌子上的菜中,可能两人都会有几个自己特别喜欢吃的菜,有几个特别不喜欢吃的菜,但当对方说出他不喜欢吃的菜时,我们听到后会有一种指向这个人的反感,而同样的情况,他如果指着其中一个自己喜欢的菜说:“我很喜欢吃这个菜!”就是不提那个自己不喜欢的菜,我们对这个人的感觉会很不一样。

总是说自己不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很消极,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排斥那些消极词的,比如“不喜欢、讨厌”等,说这些话的人也会被我们的潜意识排斥,而总是说自己喜欢什么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很热爱生活的,我们会感觉这样的人很好相处。

特别是对方说的那些消极的词是指向我们时,我们会更加不舒服。

比如:你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的恋人看到后说你这件衣服不好看,你可能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这样说话,这样的人要想变得有魅力和好相处,只需把自己说话的句型改过来,说出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自己不喜欢的。

比如:他可以说:“你穿那件衣服更好看!”

说的还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句型变化一些,你的感觉会很不同,这就是述情的魅力!

同时,当一个人总是说自己不喜欢什么时,他并没有告诉你他喜欢什么,你就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这样的人,所以,跟这样的人相处会有些累。

而那些经常告诉别人自己喜欢什么的人,就很容易相处,比如你知道一个人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请他吃饭时就很容易安排饭店,你知道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礼物,给他送礼物你就很容易送到他心里去,你知道一个人喜欢玩什么,陪他玩时你就很容易安排项目。

那些不经常说出自己喜欢什么的人,讨好他你都不知道如何做到,更不要说爱他了。

所以,在情感关系里,我们需要通过经常说这个句型,让爱人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向往什么,这样不但他感觉舒服,而且知道如何做就能令我们开心!

想请你吃饭时知道去哪里,想送礼物给你时知道买什么,想一起娱乐时知道安排什么项目。

这样你就是一个有魅力而又很容易爱的人,跟你相爱的人就会很轻松,你们的关系就很容易经营和维护。

现在回想一下,你平时都是怎么说话的,是说自己不喜欢什么的多,还是说自己喜欢的多?

下面的练习,可以帮助你养成说出自己喜欢什么的好习惯,试着把下面的句型转换一下:

例:

原句型:我不喜欢吃咸的食物!

述情:我喜欢吃清淡的食物!

练习:

原句型:我不喜欢嘈杂的环境!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我不喜欢看肥皂剧!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我不喜欢在大城市过春节!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老公甘愿洗碗的一个句型

句型五:使用“可以”替代命令。

在情感关系里,我们还会经常有希望对方为自己帮忙的情况,这个时候,自己说的话是使用什么样的句型,将影响到对方是否愿意帮忙。

比如:你是女人,你对你的老公说:“老公,今天你洗碗!”

他可能马上会说:“为什么啊?”或者“不洗。”

这个结果不是你想要的,因为你用的是命令的语气!对方感觉夫妻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你不洗碗,而要命令他洗呢?

但如果你这样说话,效果可能会很不同:

你对他说:“老公,今天可以是你洗碗吗?”

一般这样说时,对方内在的声音是“可以”,因为你给了他选择的权利,他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他会感觉他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是男人最需要的,因此,他去洗碗的概率会很高,即便他不去洗,也会告诉你他的理由。

所以,在你希望爱人做些事情的时候,尽量使用请求的语气,句型里边加上“可以”二字,并且以问号结束。

前面提到的那对我的朋友夫妻二人,我春节去他们家时,当老婆抱怨完老公从来都不进厨房后,我问她老公:“如果你老婆说‘老公,可以来一起做饭吗’,你会陪她吗?”

老公立即说:“那当然可以了,关键是她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就是这样,当你是请求而不是命令时,对方反而更愿意去做,因为他内心感觉是舒服的。

有人感觉夫妻之间有必要这么客气吗?当然是有的,夫妻是两个人,对方需要这份尊重,双方都需要尊重对方,而不是那么不客气。

同样意思的词还有一个“能”,看起来意思是一样的,但没有“可以”的效果更好,因为“能”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意愿,即愿不愿意帮忙,第二层是能力,即有没有这个能力。使用这个词,很容易让对方听出质疑他能力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害怕否定的人。

比如:你能洗碗吗?

意愿:你愿意洗碗吗?

能力:你有能力洗碗吗?

对方可以回答:“能,不洗!”

“能”是指有能力洗,“不洗”是指不愿意洗。

所以,在请求对方帮忙时尽量使用“可以”,而不是“能”,以免引起理解上的分歧。

那么,如果把“可以”二字放在句子的最后呢?

“今天你洗碗可以吗?”

感觉会比命令好得多,但没有把“可以”放在前面好,因为人的潜意识反应是很快的,可能对方在听到“今天你洗碗……”还没有听到“可以吗”时,已经有情绪了,所以,最好把“可以”放在前面来使用。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想让爱人做家务、接孩子,为自己辛苦一下做点事情,最好能够使用这个句型,感觉会很不一样,因为对方需要你的尊重。

现在你可以试着练习一下,把下列句型转换成述情的这个句型:

原句型:买点水果!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扫一下地!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陪我出去逛街!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你可以在晚上上床休息的时候,试试这个句型的威力,你可以刻意对你的爱人说:“亲爱的,可以给我按摩吗?”看看有什么反应?结果可能会让你感觉这个句型很好玩儿。

第三章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让沟通效果迅速提升的一个句型

句型六: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

近期,某卫视推出一档为夫妻婚姻加油的电视栏目,栏目请来的嘉宾都是已婚的夫妻,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双方互相给对方说:“我希望你……”

要知道这是个很棒的环节,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述情句型,通过这样的述情可以让夫妻彼此更加了解对方想要什么,进而就知道自己如何做对方会满意,其达到的沟通效果是非常好的。

但生活中,人们一般喜欢说出的不是“我希望”,而是“你应该”“你应该知道我喜欢什么”“你应该早点回来”“你应该多挣点钱”等。

“你应该”和“我希望”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说的可能是同一件事情,但效果有着本质的不同,“你应该”是从“正确的事”的角度在讲,是讲“理”的,意思是对方应该这样做,这样做是对的,不这样做是错的,上升到了对和错的高度,我们前面介绍过,对错本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对方很容易跟你争论。

但“我希望”则不一样,“我希望”没有说对方不这样做是错的,没有评价对方,只是告诉对方我很希望你这样做,意思是这是我需要的你爱我的方式,是从“愉快的事”的角度在讲,是讲“情”讲“爱”的。

做“你应该”的事情,对方的感觉是屈服,而做“我希望”的事情,对方的感觉是因为他爱你。

比如:你应该早点回来!

对方听到这样的话内在的声音可能是“谁规定的我就应该早点回来”或者“我晚点回来,难道就错了”。

但如果你说“我希望你早点回来”!

对方的感觉是你的情感需求上想要他早点回来,如果他早点回来,那就是来满足你的需求,是爱你的体现,所以,就很愿意早点回来,来让你感受到他的爱。

述情的魅力就在于此,同样的话,用不用述情,在情感关系里达到的效果非常不同,这是因为情感关系里讲“爱”要比讲“理”好。

除了使用我“我希望”,你还可以使用“我喜欢”,效果也是一样的。

比如:你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

听到这样的话对方内在的声音可能是“凭什么我就应该知道啊”“你不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等为自己辩解的语句,这是因为你这句“你应该”否定了对方,他要反击。

而如果你告诉他:我喜欢你能知道我想什么。

对方可能就会经常注意你在想什么了,慢慢地随着他对你的了解,他就真的能经常知道你在想什么了。

“你应该”是在评价对方,潜台词是对方应该做到而没做到,听起来还有点像指责,“我希望”和“我喜欢”则暗示对方如果他那样做了你会感觉他很爱你,所以前面是接受你的指责(也有点屈服的感觉),后一个是为了证明爱你。

总是说别人“应该”如何的人,头脑中有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只要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他的这个世界,就觉得别人不对,这其实是自我的体现,也是情感关系里的大障碍。

很多夫妻的关系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当自己不明白述情这个句型时,很多人会认为都是对方的问题,当真正理解了述情的各种句型后,其实会发现很多时候,两人之间的问题也是跟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系的。

能够很好述情的人,对方很容易理解你,很容易知道如何做你就高兴,如何做是你不希望的,就会感觉你很好相处,你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爱的人。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了述情的六个句型,最终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可能这么教条地运用,而是把几种句型合到一起用,会显得更加自然和流畅。

也不只是这六种句型才是述情,只要你使用的是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了你的需求、想法和感受,这样的语句就都可以说是述情。

第四章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 会共情,才能避免爱人有“婚外恋”

在很多次课堂练习中,我都能遇到一些特殊的人,看到他们的表现,几乎可以预测出他们在以后的婚姻里,爱人出现婚外恋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人的很多倍。

在练习情绪宣泄的环节中,经常会有同学因为内心压抑太多的负面情绪,而在课堂上放声痛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释放出这些情绪可以让他们彻底从过去走出来,疗愈内心的创伤。

但常常会有一些这样的人,在其他同学还非常痛苦地哭泣的时候,他们在旁边谈笑风生,讲些与这个同学毫无关系的事情,或者自由自在地吃东西,仿佛那些在他们对面痛苦地哭泣的同学不存在一样,他们一点也感觉不到那些同学的痛苦,或者对同学的痛苦,他们一点也没有理解的感觉。

这些人对于别人的感受不能感受到,不能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是极度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在以后他们跟爱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爱人的内心世界,得不到理解的爱人内心痛苦时,就很容易去寻求别人的理解,婚外恋产生的概率就会非常高。

当然,其中还有些人不只是极度缺乏共情能力的人,甚至已经达到了情感冷漠的程度了,我们当中很多人可能没有到达这个程度,但依然是有一定程度的缺乏共情能力,或者不会共情的,这对于情感关系的经营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在情感关系里,共情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能力,犹如核武器在武器中的重要性一样。

第四章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 人人都想要个会共情的爱人

我曾经多次地问过一些未婚男性,你们想要找的女朋友最重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年轻漂亮,温柔贤惠,善解人意。”

在人们找对象的过程时,择偶条件的要求中,特别是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中,一般都少不了一条“善解人意”,而女性也会要求男人能够懂自己,懂自己也就是要求男人能够理解自己,这和男人要求女人要“善解人意”基本上是一回事。

那么什么是善解人意呢?善解人意又有什么用呢?

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就是经常可以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当对方内心有不好的感受时,善解人意的人会让爱人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这等于在内心给了对方接纳和认可,使其感受到来自爱人的支持,基本上大家都愿意找这样的人做爱人,说明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人。

其实,共情能力强的人,不但会是一个好的爱人,更会是一个好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非常强的共情能力的。

婴儿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跟父母的沟通基本都是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进行的,共情能力强的父母能够通过孩子的这些表情、动作和声音感受到孩子的需要,进而去满足孩子内心和生理的各种需要。

比如:刚睡醒的婴儿躺在摇篮里乱动,可能是他感觉到了独自躺在摇篮里的不安全,渴望到妈妈的怀抱里寻求保护,如果妈妈能够意识到婴儿的这个需求,把他从摇篮里抱到怀里来,婴儿就立即感觉到了安全。

而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有安全感,相反,成长环境不安全的孩子,长大后安全感可能就会低,因此,妈妈是否能够敏锐觉察到孩子各种需求并满足,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安全感和心理特点的形成,而妈妈的这种敏感地觉察孩子需求并满足的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共情。

相对而言,那些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妈妈养育出来的孩子,和那些共情能力低的妈妈养大的孩子,成人后安全感会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也难怪男人都要找善解人意的老婆了,因为这同时也是在为孩子找个好妈妈。

男人由于天生没有女人敏感,所以,对孩子的需求觉察的能力也没有女人强,也就给不了女人能够给予孩子的细心呵护,这也决定了女人更适合带孩子。

当然,女人和男人这种不同的特质虽然是天生的,但很可能是在进化的过程中,男女分工的不同而导致的,因为女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都是照顾孩子的角色,分工需要女人具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因此女人的这种能力得到了发展,而男人没有,他们发展出的更多的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和判断方位的能力。

不只是女人,男人也要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因为女人需要男人懂自己,懂自己的男人才能给女人很强的安全感,让女人甘愿放下所有顾虑,心甘情愿地跟他一起生活。

可是很多男人不但不懂自己的女人,他们甚至都不懂女人这一类人,总是把女人当成和自己一类的人看待,其实男人和女人,本不是一类人,在男人的世界里,有着太多的对和错,原则和标准,而在女人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永远是情感上的认同和归属,女人需要一个在情感上懂自己的人。

我的一个好朋友快要当爸爸了,当他刚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和开心,对老婆也更加关心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快就遇到新问题了。

他说,自从老婆怀孕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对她太好的缘故,她慢慢变得更加任性和不讲道理,想吃什么就得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得喝什么,并且得马上去买,晚买一天都不行,否则就哭哭啼啼地闹。

有一次是在冬天的夜晚,都快凌晨一点了,老婆忽然就想吃草莓,两人已经睡了,但她非得要老公起床去给她买,老公觉得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营养品,明天吃不一样吗?干吗半夜去买,又困又冷不说,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但老婆坚持要让他去买,他就觉得她太任性了,简直不讲道理,两人为此吵了一架,老婆怀孕给他带来的快乐荡然无存,有的是不解和无奈的痛苦。

其实,这个男人哪里知道,女人在怀孕乃至生完孩子的一个阶段里,一方面由于自己要辛苦十个月为家庭带来一个孩子,另一方面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内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希望自己的老公能够宠爱自己,这样她们才觉得心理平衡,才觉得老公是真的爱自己的,所以,她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在男人看来极其过分的要求,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哪里有什么对和不对?

但在有些男人看来,这是不讲道理,是任性和瞎胡闹,要知道遇到这样的老公,女人是极其容易伤心的,感觉这个男人不理解自己,甚至感觉这个男人不爱自己,这样的状况对肚子里的胎儿也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生完孩子,如果两人之间还是这样的状态,女人产后抑郁的概率也被大大提高。

有个会共情的爱人,自己可以经常得到理解,而被理解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本需求,因此,大家都想拥有一个共情能力高的爱人。

第四章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 共情:你不做,会有人替你做

共情,是情感关系中双方都需要对方做的事情,共情的能力,也是双方都需要具有的能力,一旦自己没有共情的能力,爱人没有得到来自你的共情,放心,他并不会就此打住,通常会有人自动来替你为他共情。

这是一个不断在现实中重复的老套的故事:一个男人怀才不遇,在单位里得不到领导赏识,感觉自己浑身的才华无法得到展示,内心非常的苦闷,这时他很需要老婆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需要老婆的共情。

但他偏偏遇到了这样一个女人,当他抱怨自己在单位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老婆说:“抱怨什么?哪个领导不想用有本事的员工,你在单位得不到重用,还是你自己没本事。”

不管这个男人有没有本事,老婆的这番话会让他更加痛苦,就像他被人追赶着欺负,终于跑到了一个自己认为可以保护自己的人面前时,他向她求助,结果这个人继续欺负他,他会怎么办?

他要么放弃努力,反正跑哪里都是被欺负,就坐在地上等着被人欺负吧,他选择自暴自弃;要么他会离开这个人,继续寻找可以保护自己的人。

如果他选择了后者,这个故事的续集是这样的:

他在某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另一个女人,也许这个女人没有家里的老婆漂亮,也许这个女人没有家里的女人优秀,但这个女人对他说:“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现在领导没有发现你的才华是他的损失,等有一天,你遇到真正欣赏你的领导时,你会得到重用的。”

……

再后来的故事就是这个男人开始不愿意回家了,他感觉自己爱上了这个女人,一场婚外恋拉开了序幕。

我们几乎可以预测这个故事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不是我们很神,而是人的内心就是这样的机制,当我们有些感受和想法,得不到家里人的理解的时候,除非我们走向抑郁或麻木自己的方向,否则我们就会走出家门去寻找可以理解我们的人,因为我们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

特别是男人,他们不像女人,能找个闺密好友来倾诉,他们也不太愿意通过哭等方式来索取,更不会去找另一个男人来倾诉内心的苦闷,所以,当他们不被女人理解时,他们找到的通常是另一个女人,这也是我在工作中反复验证过的一个现象。

因此,不会共情的女人要警醒,会有人主动来替你给老公共情的,但那一天的到来,也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男人也是一样,老婆内心如果有不被你理解的情感,她会觉得你不懂她,有些女人会选择跟同性好朋友倾诉,这可以起到一个补充作用,但没有可以倾诉的同性好友呢?她们要怎么办?

我的咨询室里,曾经来过一个足以吸引任何一个男人的漂亮女人,她有着明星般的长相和气质,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后来又从欧洲留学归来,无论言谈举止还是内在修养,几乎都无可挑剔。

她嫁的老公是一个成功的私营企业主,家里有名车豪宅,配有保姆和专职司机,买东西可以从来不用考虑价格,过着普通人一辈子也难以达到的富足生活。

但她不幸福,她毕业于著名的音乐学院,从小有着自己的音乐梦想,想成为一个音乐艺术家,但婚后老公却要她做全职太太,不再让她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老公觉得他们不缺钱,不需要老婆再出去辛苦,在家享受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时间久了,她开始发现自己内心越来越不幸福,她希望老公能懂她、理解她,支持她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但老公明显不理解这一切。

整天在家无聊上网打发时间的过程中,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同样是搞音乐的男性网友,对方是一个音乐学院的老师,非常理解她对于音乐的热爱,鼓励和支持她继续往这个方面发展,她觉得内心很温暖。

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爱上这个人了,但又觉得这样会对不起老公,所以,她才来寻求专业的帮助。

人的内心里,不管是某种感受,还是某种愿望,都需要得到理解和接纳,如果这些内心的力量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反而得到的是无情的压制,那么,这些力量就一定要找个出口出去,从而来应对那些原本的压制。

这个女人的音乐梦想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在她感觉就是老公不懂她的内心,即便有再好的生活条件,她也不会开心,并且她一定会去寻找一些能够得到理解的机会,网络是一个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的世界。

当老公不能理解她时,很简单,她一定会看似无意地“刻意”去寻找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当老公不能满足她被共情的需求时,她一定会找个人替代他,这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人内心的需要。

因此,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需要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经常与我们共情,如果我们的爱人不能,我们也会“无意”地遇到这些可以共情的人。

我们的爱人也一样,如果他们内心的感受不能被理解,我们不能与他们共情,他们也一定会“无意”间遇到可以跟他们共情的人,来替代无能的我们理解和支持他们,所以,想避免你的爱人有“婚外恋”,先成长你自己共情的能力吧。

第四章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 共情的两个基本功

<h3>时刻关注对方感受是否良好</h3>

共情和述情一样,也是有基本功的,缺少这些基本功,就是缺少共情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做得不到位,或该运用的时候忘记用。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是对情绪的关注,也就是对感受是否良好的关注。

在我的课堂中,我还经常发现有这样的人,别人有时心情难过在哭泣,他们会说,哭有什么用?难过有什么用?生活是不相信眼泪的,你现在不应该难过,应该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唉!教育的失败啊!这些人都已经快成机器般的“铁人”了,只想着解决问题,不关注对方的心情。

要知道,人在内在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也通常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提“事”和“情”,我们往往只学习了解决“事”,而忽略了关注“情”,但“情”的问题解决不了,人是没有能力解决“事”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先解决“情”再解决“事”,而不是不考虑“情”,只解决“事”。

一个离婚的妈妈,老公很早就离开了自己跟别的女人跑了,唯一的女儿长大后也不听自己的话,本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又长得很漂亮,非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又没有学历没有钱的男人。

妈妈非常生气,下决心不理女儿,也不接受这个女婿,女儿很痛苦,来到专业机构求助,希望能帮助自己,让妈妈接受自己的婚姻。

为什么妈妈始终不接受女儿的婚姻,因为妈妈的“情”没有得到解决,妈妈的“情”到底是什么?

妈妈的脸色发白,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可以想象她的内心有多痛苦,那么她的痛苦都是哪些?

老公的离开,儿女不听自己的话,这都意味着亲人的背叛,妈妈的心已经被两个亲人伤透了,如果妈妈内心的痛苦得不到理解、得不到释放,她就一直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而一旦得到理解,情绪得到宣泄,接受女儿的婚姻才能成为可能。

同时,也要引导妈妈理解女儿的“情”,女儿的“情”是什么?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为什么要找一个比自己大很多,没有学历没有钱的男人?

爸爸的离开让她对父爱有一种向往,所以,她会喜欢比她大的男人,弥补缺失的父爱。

父母婚姻的失败,让她对婚姻和男人没有了安全感,找那些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优秀男人她会没有安全感,又渴望父爱般的爱,因此她要找一个跟自己的年龄、地位、学识悬殊很大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找到她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所以,会倍加珍惜她,她才会觉得安全,这就是她这个奇怪行为背后的“情”。

如果妈妈能够理解女儿的这个“情”,就可能会接受女儿,甚至会更加心疼女儿,因为女儿是她婚姻失败的受害者啊!

妈妈和女儿都有“情”的需求,但都在关注“事”,所以,彼此不能理解,一旦彼此理解了对方的“情”,这个“事”也就不难解决了。

咨询师在做咨询时,是一定要共情的,而且共情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决定了咨询的效果,所以,咨询师在做咨询的过程中,都很关注来访者的心情。

过去的工作中,我经常能清晰地看到,如果我不能帮助来访者释放掉负面的情绪,就无法引导他们清晰地来看清问题的本质,无法引导他们去关注未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在咨询中,我常常会问来访者一个问题:“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这是因为我必须确定他们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了,我才能往下进行引导,让他们关注如何解决这个事情。

共情的这个基本功,就是要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去关注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去刻意地觉察对方的感受,这和述情的基本功中时刻觉察自己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是那是觉察自己的感受,这是觉察对方的感受。

因为,只有时刻关注对方的心情,我们才能知道对方的心情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当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能及时地把握住机会,与对方共情。

有一个离婚后来到我课程上课的女学员,她离婚的原因是老公有了外遇,她内心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自己那么善良,自己的婚姻却会有这样的一个结局。对前夫也一直心怀仇恨。

当听到课程中的这段内容时,她忽然发现自己也有责任,就是在她前夫事业最低潮的一段时间里,她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没有关注老公的心情,结果老公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网友,那个女网友非常关注她老公的心情,并且经常开导他,等自己的工作忙完后,老公却跟她提出了离婚。

不是她不够善良,而是她没有关注老公的心情,她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工作上,也就忽略了老公的心情,在老公需要她的共情和理解的时候,她没有做,那么,有人就替她做了。

所以,我们要刻意地练习这个基本功,使自己的共情能力能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这个练习的方式是这样的:

找一个小笔记本,带在身边,时刻观察和记录爱人的情绪,并向他求证,如果你还没有爱人,你可以记录你父母的情绪,或是兄弟姐妹的,或是同事、朋友的。

例:

人物:老婆

时间:晚上七点

地点:客厅

情绪:焦躁、心烦

求证:你现在是不是有些心烦?

练习: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练习三周后,你的共情能力会得到大幅的提高,你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会跟原来不一样,对方的感觉当然会更好。

在这个练习中需要注意,有些人会否定自己的负面情绪,你明明观察到他有负面情绪了,但向他求证时,他可能会否定,尤其对方是男性时。

比如,你问一个男性:“你好像不开心哦!”

他可能会说:“没有啊!”

这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有些人的信念就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他们不愿意被人看出自己的不好心情,所以,会自然地否定。

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关系,因为虽然对方否定,但他依然会感觉到来自你的温暖关怀,所以,你所做的还是很有用的。

当然,遇到对方否定的情况时,你最好不要追问到底或一定要揭穿他,对方不想说时,你就不问了,这也是共情。

<h3>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h3>

“深呼吸,再深呼吸……”

“现在开始放松你的身体……”

“当你的身体完全放松后,我请你开始回忆一件曾经给你带来很大负面情绪的事情,当你回忆起那件事情后,请努力地去找那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感觉,当你感觉到那件事情给你带来的感觉后,你就点点头,我们就开始。”

我的学员看到这段话会觉得非常的熟悉,因为这是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个练习时我的引导语,这个练习不是在练习别的,就是在练习共情的另一个基本功: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然后同学们就开始不断地说出各种情绪词:“生气、绝望、担心、委屈、失望、伤心、尴尬、挫败、失落、自责、害羞、后悔、沮丧、愤怒”等,同学们每说出一个词,练习者就要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作对比,然后告诉同学们,大家说得对不对。

这是一个每个参加课程的学员都要做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被大家说中的情绪马上就会减弱或消失。

2.同学们说得越准,相应的负面情绪消失得越快。

3.当所有的情绪都被说对后,自己的情绪就完全消失了,以后再想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情绪了。

4.对说对自己情绪的学员有一种亲切感,感觉他理解自己,对于说错的同学有一种距离感,感觉他不理解自己。

这就是情绪的规律,从中就可以看出共情的必要性,你的爱人内心有了情绪,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会立即减少,并感觉你很理解他,跟你的心与心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你说出的情绪词越准确,他就会感觉越良好,效果也就越好,他的情绪也就消失得越快,同时也越感觉你理解他。

情绪好像一层层物质叠摞在他的身体里一样,说对一个减少一层,且每一层的情绪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发生一件事情,一个人内心的情绪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一个,是很多情绪叠加在一起的,那些被说对的情绪释放掉了,而那些没有被说对的情绪还存在。

比如:

在一次练习中,一个男人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

有一次,他参加单位的职位竞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写了竞选的演讲稿,还让一个自己信任的上级领导帮忙看看演讲稿的内容。

结果在竞选演讲时,他发现自己稿子里的内容都出现在另一位竞争对手的演讲中,最后的结果是对方当选了,而自己没有。

他内心的感觉可能是气愤、失望、委屈、伤心、挫败等几种情绪的叠加。

练习时,当大家说出失望后,他失望的情绪就会减少,再说出气愤后,他的气愤也会减少,直至把他所有的情绪都说出来,他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说出他内心的感觉,他会感觉你不理解他,进而会上升到你不爱他的层面,而如果你能准确说出他的感受,他就会感觉自己的心和你的心很近。

也就是说,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这是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的训练,基本上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能力都是低的,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地提升自己的这个能力。

练习这个基本功的方法和前一个是相似的,当你看到你爱人的情绪处于非平静状态时,你可以使用相对精准的情绪词,去问他:“你是不是有些生气?”

注意,这里有个细节,你说的词越准确,效果越好,所以,尽量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比如伤心、尴尬、委屈、失望、自责、无助、失落等,而不是永远使用“你是不是有些难过”这样的很笼统的词。

还要提醒的是,越是跟你关系近的人,越有这样去关注对方内在感受的必要性,并且使用的情绪词要越精准,相反,越是跟你关系远的人,这种必要性就越小,使用的情绪词就越笼统。

第四章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 四步练成“共情高手”

共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要说不应该有步骤,只要你能去理解别人,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并照顾到对方的心情,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共情,但我这样说完,你可能知道什么叫共情了,在遇到实际的事情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共情。

所以,为了能让你详细地了解并掌握共情这个能力,我在本章介绍四个步骤,按照这四个步骤,在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遵照这个步骤就可以顺利地通过共情支持到对方。

共情有四个步骤,做的时候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做,一旦步骤的顺序颠倒,可能就会做出相反的效果来,因为这四个步骤就是按照先关注“情”,再关注“事”的顺序进行的,所以,在做的时候,要遵循这个原则来做,这样可以保证效果,对方会有明显的被理解的感觉,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做事都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比如:

老婆很失落地下班回到家里,老公看到老婆心情不好,会上去关心一下:“老婆怎么了?心情好像不好!”

“还能是什么?还不是工作上的事情!”老婆向老公叙述道。

老公继续关心:“工作上怎么了?”

“我今天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发飙了,我感觉虽然我做错了,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至于吗?”

老公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不至于?你做错了领导批评你,这很正常嘛!要是我是你们领导,我也会批评你!”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婆,听了老公的话你是什么感受?

我想很多人都是更加生气了,在单位不被领导认可,回来还被老公否定,心情当然更加糟糕了,可是好像老公说得也没有错,做错事情了领导批评你也没错啊!

问题就出在这个“没错”上,老公是在关注“事情”的对错,关注的是“事”,是“对错”,是关注“正确的事”,没有从“情”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关注老婆的“愉快”!这违背了共情的步骤和原则。

当然,关注“情”也不是让老公“拿着不是当理说”,不是去批评领导不对,或者说“我去把领导给你揍一顿”,而是去按照共情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先关注“情”,理解到老婆的心情,再关注“事”,按照这个步骤用愉快的方法帮助老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知道以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h3>太太在单位有了委屈,怎么办?</h3>

在我家里,发生过一个真实的事情,很像上面举的这个例子。

几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坐在卧室的写字台旁备课,到了我太太该下班到家的时间,我先是听到她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听到家里的房门处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紧接着听到防盗门“哐”的一声撞到墙上,但并没有关门的声音。

接下来是包“嗖”地丢到沙发上的声音,然后听到她整个人“噗”坐到沙发上的声音,我感觉到她今天的心情跟往常很不一样,就赶快起身到客厅,先是把门关上,然后,再去沙发那里关心她。

“你好像很不开心?怎么了?”我扶着她的肩膀问她。

“生气!”说这句话时,她明显地带着生气的情绪。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想赶快搞清楚状况。

“没什么,就是生气!”她好像还是很生气。

“那是为什么生气啊?”我继续追问。

“工作上的事情,这次我们部门竞选经理,我做得这么好,竟然没有选我!”

到这里,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单位竞选失败了。

我太太刚进这家单位,由于个人比较努力,很快就在业务上成了这家公司最好的员工了,刚好遇到这个部门缺负责人,于是单位搞了一个部门负责人的竞选,本来她挺抱希望的,结果竞选下来没有她,所以,她有些失落和生气。

这个时候,她心情不好,非常需要我的共情和理解,我要如何做呢?

按照上面的那个例子的逻辑,我可以说“没有选你,肯定是因为大家觉得你不够优秀了”!那结果可想而知了,她可能会更加生气,甚至会对我有情绪,因为她觉得连我也不认可她。

我还可以说:“这是他们没有眼光,你其实很有管理能力,不是你的原因!”这样她听着肯定舒服,但问题是,她很有能力为什么大家不选她?万一是因为她有些能力暂时不足导致的,我这样说会不会让她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好像我这样说也不是,那样说也不是,那我要说些什么呢?肯定不能什么都不说吧!

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我这么为难,你建议我如何说呢?这就当做一个练习吧!你可以尝试把你的答案写到下面,最好不要先去看我后边写的答案,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请注意原则,你先关注的是“情”吗?还是直接关注“事”,这将决定到你共情的效果。

那么,她的“情”是什么?

当然是她落选后的失落、挫败和生气,甚至还有些委屈。

怎么关注她的“情”呢?

关注“情”就是认可她这些情绪,而不是评论她这样想对不对,那要怎么认可她的这个情绪呢?

我们在下面的共情的四个步骤里详细地描述这个内容。

<h3>第一步:接受</h3>

第一步:当一个人有了情绪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的情绪。

简单说,就是当你注意到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心情不好了,你就开始去关注他的心情,并且关注的时候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进行的,什么叫接纳的态度,就是你允许他心情不好。

在那些只关注“事”的人的世界,有时候是不接纳人有负面情绪的,所以,当有人有负面情绪,这些人会躲避有负面情绪的人,或者去指责有负面情绪的人,要求他们把负面情绪压抑起来。

比如:当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时,有的人会说:“年纪轻轻的,叹什么气啊!”

在对方听来,这就是不接纳,也就会感觉到不被理解,这也就是没有共情。

要知道,每个起情绪的人,都有他起情绪的逻辑和理由,接纳这个人的情绪在这个人看来就是接纳他本人,而不接纳他的情绪,也是对他本人的不接纳。

共情的做法是开始关注,并接纳这种情绪:“我听到你刚才叹气,心情不好吗?”

这等于允许这个人叹气,并开始关注他,马上对方就感觉到了被关注,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

在我前面举的我跟太太的例子中,我从她开门的声音、丢包的声音以及坐到沙发上的声音里,听出了她的情绪后,马上走到客厅,关上门,坐到她身边问她:“你好像很不开心?怎么了?”就是对她有情绪这个事实的接纳和关注。

做这一步,我内在的逻辑是,“我感受到了你内在的感受,允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并且很关心你的感受”。

在她内心里,她的逻辑可能是“你关注我的感受,在意我的感受,你心中有我”!

说起“心中有我”,让我想起曾经热映的电影《阿凡达》,在这部电影里,潘多拉星的那威人杀死动物后,以及与人见面后的问候都会说一句话“I see you”!

我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时,我看到字幕上译的是“我看见你”!这仅仅是字面的翻译,我理解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心中有你”或“你在我心中”,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接纳。

詹姆斯·卡梅隆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导演和编剧,十年磨一剑,他在这部电影里隐藏了很多的寓意,除了他通过“I see you”让我们心中有人以外,潘多拉星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灵树代表精神财富,矿藏代表物质财富,影片暗示人们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会破坏那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阿凡达本身就代表人在精神世界里,现实世界里残疾的杰克在精神世界里依然是健全的,而最终他也在精神世界里永生了。

那么这部电影是关注“事”还是关注“情”?很明显,这部电影是关注“情”的,并且上升到精神的高度,鼓励人们去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不是陷在物质的世界里。

所以,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像那威人一样,让对方感觉到“我心中有你”!感觉到我们接受并关注他。

这个环节要注意,使用的语句一定是问号结束的——“你好像不开心?”“你好像挺生气的?”这样做是因为你是在向对方求证,而不是肯定的语气,因为你不是对方,只是在猜,语气太肯定给对方的感觉是你关注的是你有没有猜对,而不是他的情绪,你在炫耀你能看透他的心思这种本领,而不是关注他的情绪。

<h3>第二步:分享</h3>

在第一步接受并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后,紧接着就是要引导对方分享他内在的感受和外在发生的事情。

一个人会有负面的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哪怕这个原因不是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是他想起了一些以往的事情,或者对眼前自己的境况的一种伤感,或是对未来的焦虑,这都是属于心中的情绪,都是需要有人理解和共情的。

比如:

前面的例子中,我太太是因为当天单位竞选部门负责人失败而心情不好,这是属于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

有的人可能因为看到妈妈喜欢吃的食物,而想起了已经不在人世的妈妈而伤心,这是属于想起了以往的人。

我还遇到很多单身的学员伤感,是因为自己当前的处境,年纪不小了,却还孤单一人,感觉自己人生中情感上的失败而发出的感慨!

同样会伤感过去的,可能还会是有些人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引起的,内在的声音就像前段时间网络流行的短片《老男孩》里唱的那样:“……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而对于未来,人们一般都是焦虑、害怕、紧张、担心等,比如有些人对未来的生活的焦虑。

这些内在的情感,都是由于发生了或想起了一些事情和人而引起的,在这个时候,从共情的角度,就是要去聆听对方内在的声音,听他去诉说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搞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有情绪。

并且仅仅是聆听,就会让对方有种释放的感觉,因为有些想法憋在心里无处述说时,人是非常难受的,一旦述说出来,就会感觉轻松。

还记得冯小刚的里,秦奋在日本的一个教堂里忏悔自己的“罪过”吗?那本身就能对他带来很大的释放感,只不过他的“罪过”太多了,神甫实在是聆听不下去了。

尤其是女性,就更是有述说的需要,我经常能听到有人跟我说:“跟你说说,我心情就好多了!”这说明人们有被聆听的需要。

所以,在共情过程中,必须先认真地聆听对方讲述他有负面感受的原因,也就是他所经历的或想到的事情,满足对方述说的需求,这样的话,愿意听对方说话,就会让对方感觉到被接受和关注。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知道太太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有情绪,我去引导她分享出来,不断地问她:“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什么生气啊?”就是希望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好在下一步支持到她。

这一步需要注意,聆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听完,认认真真地听,中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到完全被关注和接纳。

还有就是如果对方实在不愿意现在说,不要勉强,很多时候,对方心中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后,就会更愿意说了,特别是男人,这个时候给对方点空间,等待对方想述说的时候再继续聆听。

<h3>第三步:肯定</h3>

第三步,是整个共情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基本是前功尽弃,甚至还有更不好的感觉。

这一步的内容是肯定,肯定的是什么呢?

不是去肯定对方有理,也不是去肯定对方对了,就像我太太没有当选,我不是去说“没有选你就是单位的人没有眼光”,而是去肯定她起情绪的那个逻辑,基本等于告诉她“你是有资格起情绪的”。

什么叫起情绪的逻辑?每个人起情绪内在都是有个思维过程的,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很多时候,人起情绪很多时候是由于大脑里的一些思维引起的,这个思维是一个逻辑过程,就是要肯定这个逻辑过程,并不是说他做得或想得对。

我太太在单位竞选失败的案例,她内心的逻辑是什么?也就是她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在她给我说的话里,有一句话就是她的逻辑“我做得这么好,竟然没有选我”!

对了,就是要去肯定这个逻辑,注意只是去肯定这个逻辑,而不是去肯定她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那么,这句肯定的话就是:“你那么努力,却没有当选!也难怪你会生气和失落了!”

这就是我当时对她说的话,认可和肯定她起情绪的原因,完全都是她的逻辑,没有评论她是对还是错,也没有说单位的人是对还是错。

再来看本章开始时的一个案例,老婆从单位回家,因为挨领导批评而心情不好,老公说的话就是没有肯定她的逻辑,老公说:“怎么不至于?你做错了领导批评你,这很正常嘛!要是我是你们领导,我也会批评你!”

这么说,老公就等于说你是错的,领导是对的,老公否定了老婆,所以,老婆内心的痛苦没有得到老公的理解,心情更加糟糕。

那么,老婆起情绪的逻辑是什么呢?

“虽然我做错了,但也没有错到领导要向我发飙的份吧!况且我也付出了劳动,我也不是故意的!”

所以,如果老公能对老婆这样说,效果会很不一样:“你感觉自己只是偶尔做错了一件事情,领导就冲你发飙,完全忽略了你的苦劳,也忽略了你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这么难过,是吧?”最后一句话用问号,等待对方来确认,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换成你是老婆,来感受一下你听到老公这样说时,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就是肯定,肯定的是起情绪的原因,而不是这件事情中的对和错。

用这个带问号的句型,给我太太的肯定也可以这么说:“你感觉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选你!所以你很生气和失落,是吗?”一般对方都会肯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找到的逻辑不是她本来的意思,她就会说出她真正的逻辑是什么。当不确定对方的逻辑时,用这个句型就会比较安全。

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前面关于我太太落选一事所做的共情练习中,是不是使用“肯定”了呢?如果你用了,那说明你真的对共情有了很深的理解了。

实际运用中,这个步骤里找到对方内在的逻辑是个难点,因为你一边要听对方讲述事情,一边要找其中会引起他情绪的逻辑,注意力需要非常的集中,也需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总结归纳的水平,这个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一个女学员跟我讲:“有一次,我出去旅游,一不小心,钱包丢了,我就赶快给我老公打电话,结果我打了几十分钟他都没有接电话,我心里是既失望又生气,最后我还是给我妈打了电话,让她给我汇钱才解的围,你说这个男人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啊?”

她起情绪的逻辑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3>第四步:启发</h3>

在共情的过程中,做完第三步,肯定了对方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基本上对方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因为他既被接纳和关注了,又满足了述说的需求,也被认可了起情绪的原因和理由,心情已经好了很多,也感觉到了被理解和关注,按说到这里共情就可以结束了,或者说共情做到这里也基本可以结束了。

但我们最好不要就此打住,因为我们还需要引导对方去看,在这件事情里自己有没有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让他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时,可以做得更好;同时也要引导他更多地去理解别人,减少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起情绪的概率。

同时,更要引导他去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面对未来。

所以,我们需要做第四步:启发。

启发,很像是苏格拉底的“诘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对方,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帮助人们变得更加智慧的,他说:“我妈妈是接生婆,我也是个接生婆,我妈妈接生的是生命,我接生的是人的智慧,帮助人们生出他们的思想。”

实际上,苏格拉底就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人们,使人们能够变得更加智慧,启发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对方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到对方,也实现了“影响”对方的目的。

启发又分为两步:

第一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或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

特别是一些指向他人的情绪,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对方做了一些事情使自己有情绪的,这个环节有时是用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的,有时是用来启发对方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基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对方能够不再有情绪,更加平静地去看待事情。

比如:

那位被老板批评的老婆,如果老公去启发她,可以这样问:“以前你做错事情时,领导也这样发飙吗?”

很有可能老婆说:“不是!”

老公可以继续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今天他就发飙了呢?”

老婆可能就会说:“最近部门业务不好,可能领导压力也挺大的!”

这样,老婆已经说出了领导今天会发飙的原因可能是最近压力大,她就可能会更加理解领导,心里的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并且也使她学会了去考虑他人行为背后的需求,使她更加能够理解他人。

在我太太竞选失败的事情上,我是这么发问的:“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不选你?”

她说:“可能我只是业务好,精力都用在了做业务上了!平时跟大家并不怎么交流,人际关系不好!”

我继续启发:“你觉得部门负责人是需要一个业务好的,还是需要一个人际关系好的?”

她看着我说:“都需要吧!”

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她深深地出了一口气,并且嘴边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来。

基本上回答完我这两个问题,她已经能理解大家为什么没有选她了,所以,她的情绪就慢慢消失了,这就是启发的第一步,目的就是让对方去理解他人,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一步的启发,基本的问题都是“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让对方去思考他人的出发点和需求,或者看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逻辑上,或者是一些例外的问句,向对方求证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这些问句基本是:

“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为什么他不这样对其他人?”

“他每次都这样对你吗?”

“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目的都是让对方去作更多的思考,彻底瓦解其起情绪的逻辑,使其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再起情绪。

启发的第二步:是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案。

发生一件事情,起了情绪也已经平复了,也能够更多地理解他人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不太会起情绪了,接下来就要引导对方从眼前这件事情中走出来,去关注未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比如:

我太太竞选失败的事情,我需要引导她关注未来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事情,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她答:“我感觉以后在工作中不但要做好业务,也要搞好人际关系!”

我问:“你打算怎么搞好人际关系?”

她答:“平时跟大家多交流,中午吃饭的时候经常跟大家一起吃吧!以前都是我自己吃!”

我问:“还有吗?”

她答:“多参加团队的活动!多关心同事!”

我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

她答:“明天吧!”

至此,我完成了启发的第二步,让她去关注未来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让她从过去经历的这件事情中成长,使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达到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人的成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而学习有两个方向,一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比如看书听课,就是在向他人学习,二是向自己学习,就是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好的经验,记住不好的教训,这样自己就会越来越智慧,犯过的错以后就不会再犯,也就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一步的启发就是帮助对方达到这个目的。

那位被老婆批评的老公可以这样启发老婆:“今天的错误主要是由什么导致的?”

老婆可能说:“没有正确理解领导的原意!”

老公:“那未来如何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老婆:“不太理解的事情,跟领导确认了再去做!”

老公:“用什么方式进行确认会比较好?”

老婆:“给他发邮件吧!”

老公:“你打算什么时间开始这样做?”

老婆:“马上,明天!”

这样,老公就帮助老婆在工作上成长了一次,但在整个过程中,老公没有任何的建议和指导,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老婆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并不告诉对方答案,而是帮助对方产生答案。

启发就是这样做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提问,并不给答案,而是促使对方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而使用他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但依据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启发对方,让他想出连你都想不出的解决方案来。

也只有通过启发对方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提建议和指导的方式替对方解决问题,才可以真正有效地帮助到对方,“影响”对方变得越来越好。

依照这四步,你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一次共情的过程,练好这四个步骤,你就可以成长为一个共情的高手,也许你刚开始做时会有些不够流畅,但没有关系,勤加练习,熟能生巧,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共情高手了,到那时你可能自己都很佩服自己了。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允许让你的生活无烦恼

在我主讲的单身人士的恋爱课程中,我经常会让大家写出十条对未来伴侣的要求,很多人会写出对学历、身高、收入、房产、爱好、经历、责任心等的要求。

写完之后,我会问大家:“你相信你会找到一个完美的爱人吗?”

“不相信!”通常大家会这样答。

“可你为什么写出个完美的择偶标准来?你没有发现在你写的标准里都是对他优点上的要求,却没有写出你能允许他有什么缺点。”

是的,很多人在找对象时,对对方的要求几乎是完美的,所有的择偶条件中从来没有考虑过可以允许对方有什么缺点,所以在实际找对象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有缺点的人,就会选择放弃,其实,哪有没有缺点的人?

很多不允许爱人有缺点的人,在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对象时,会以为对方是没有缺点的,这其实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效应在起作用,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发现,对方原来是有缺点的,就会因此而产生很失望的情绪,幸福感也因此大大降低。

还有些人在遇到爱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会产生很大的失望情绪,甚至会因此放弃两人的感情。

比如,一位女士很努力地在经营自己的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事业上的一些成功,她认为男人也应该在事业上努力打拼,但她老公偏偏是那种觉得钱够用就行了,剩下的时间应该用来享受生活的男人。

她因此认为老公是那种不上进的人,对老公开始指责、抱怨,甚至看不起,慢慢地两人的感情就完全被这样的情绪所取代,最后走向了婚姻破裂的边缘。

其实,这都是因为内心缺少爱的能力导致的,这些情况所缺少的爱的能力,就是允许的能力。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解决爱情中问题的一条捷径

那些向往完美爱人的女人,是不允许爱人有缺点,这位努力做事业的女人,不允许老公跟自己对金钱和事业的态度不一样。

许多爱人之间的问题,说起来都是因为内心不允许,也就是允许的能力低导致的。

前面提过,我在刚刚跟我太太结婚的时候,就是因为不允许她有忘东西的特点,所以,经常跟她吵架,等到我允许了,反而她忘的次数减少了,现在几乎不会忘了。

允许是解决爱情中诸多问题的一条捷径,也是一种能力,不管是对方和你的差异,还是对方身上的缺点,还是对方与你家人的关系不佳,只要提升自己内心允许的能力,都可以得到解决。

一个人看周围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或者总是因为别人有缺点而不再跟别人继续交往,其实自己有一个更显著的缺点,就是不允许别人有缺点,也是允许的能力不够强。

允许,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包容,就是接纳,对于很多不如自己意的事情,能够包容和接纳,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爱的能力。

但允许所包含的意境,又不只是包容和接纳,包容的感觉好像是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只是因为我的心胸足够宽广,我容下这件事情了;接纳的感觉也好像是说原来这件事情我是装不下的,现在我能装下了,是把事情装到我的心里边,“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要把这些事情放到肚子里去的,只是因为宰相心胸大,足以容下船在里边航行。

允许的意思是说,我不需要去判断这些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也不需要把这些事情装到自己的肚里去,我只是允许这些事情以它本来的面目存在,不去作抗争,臣服于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中,在这个大的规律中,她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允许她的存在。

允许不但是解决爱情中问题的一条捷径,也是解决你和这个社会,以及这个世界之间关系的一条通路。

本章重点向大家介绍允许这种能力。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不允许的事会占据你的心理资源

如果你居住在都市,而且现在恰巧在室内,打开窗户,你会听到窗外传来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时所发出的噪声,又或者你本来就在闹市中,你当然就可以听到这些声音,这些每天都存在着的噪声,我们已经习惯它们的存在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稍后,你可以闭上眼睛,在心里对自己说“噪声,我不允许你的存在”,连着在心里说三遍,你可能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就是这些原本你并没有留意的噪声仿佛更加大了,你甚至会感觉到一丝的心烦。

这是为什么?噪声本来就存在,当你没有注意它时,仿佛它也没有影响你什么,当你注意它并在内心与之对抗时,你会发现它反而更加大了,甚至会让你心烦。

任何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可能都会有人不喜欢自己,现在你想起那些不喜欢你的人,心里有什么感受?

可能不太好受,因为别人不喜欢你意味着你受到了否定,这也会激起你在内心对不喜欢你的人的反感,用来保护你自己。

现在你尝试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有人不喜欢我!”连说三遍,看看内心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心里的不好受的感觉会减轻些,甚至会消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都是因为不允许的事情占据你的心理资源,影响到你的心情。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顺心,那些不如你意的事情,其实很多,如果你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这些事情就离你而去,不会影响到你,一旦你不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你其实就是在调用内心的能量与这些事情在对抗,你马上就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

这些事情也马上就会占据着你内心的心理资源,把你的能量消耗掉,让你失去能量,使你没有能量去做眼前的其他事情。

比如一个人没有做成功一件事情,这很正常,如果内心允许就不会再在意这件事情了,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不再影响自己,但如果内心不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与之作抗争,就开始会消耗掉这个人大量的心理资源,严重地甚至导致一个人心理年龄停滞。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的人,一般都会有一些原因。

比如:曾经有一位女士,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可她的说话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让你感觉她还很小,也就不到二十岁,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是因为高考失利,从此以后心理年龄就停留在这个年龄了。

她高考失利了,但在内心深处不接受这个事实,不允许这个事实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她一直在跟这个事实作抗衡,大量的心理资源都用来与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作斗争,跟人谈话也尽量避免这个事实,晚上做梦经常做的是考试的梦,但又总是没有考过,对这件事情她打内心里是不允许的。

这位女士的心理年龄停滞在不到二十岁的水平,因为内心不允许高考失利这个事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大量的心理资源用来跟这件事情抗衡了,心理年龄也就停滞在了高考失利的那个年龄段了。

并且对于她而言,高考之后的二十多年都是像梦里一样的生活,她并没有好好地去感受,因为她没有接受那个事实,注意力都在那件事情上,这会影响到她享受当下的生活。

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不允许过去发生的事情,心理资源被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占据着,就没有好好享受当下,也就做不到活在当下,换句话说,一个要活在当下的人,你必须是做到允许了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心理资源都在当下,整个人的注意力都在当下,你才会真正地活在当下,也才能感受到当下的美好。

我们的内心就是这样地奇怪,当你允许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时,那件事情好像跟你无关了似的,一点都不会影响到你,你也就有能量去做其他的事情,而一旦你不允许这个事情的存在,这个事情就开始影响到你,使你失去能量。

我还接触很多不允许一些感情变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一位女士找到我,给我讲述了她老公有外遇的情况,当前已经跟她分居,并且她老公已经提出了离婚,连财产怎么分,孩子跟谁都想好了。

我问她想不想离?她说不想,并且反复哭着对我说:“你告诉我,我老公不会离开我的!”

听到她的这句话,我知道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内心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自己的身上,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她不允许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就没有能力去处理好与老公离婚这个事情,因为她的心理资源都被这个事情占据着,没有工夫好好思考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只要不允许,就没有能量来处理好眼前的事情。

我也曾经感受过不允许带给我的烦恼,当我看到太太忘东西时,刚开始是不允许的,因此,她一忘东西,我就开始生气、烦恼,也就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心理资源都被占着,当我开始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时,虽然她一开始并没有改变,但我内心轻松了很多,整个人也更加有耐心对待她了,慢慢地也就会知道如何影响她了。

允许就是这样,它能给你能量,使你能够更好地处理眼前的事情,而不允许却会使你失去能量,直到你允许了,它才会把能量还给你。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允许是内心强大的象征

允许还是内心强大的象征,一个人越是内心强大,越有允许的能力,越是内心弱小,越没有允许的能力,因此,我们几乎可以用能不能够允许来衡量一个人的内心强大程度。

经常看武侠片的话,你一定不少见这样的镜头:

越是武功低的人,又或者刚刚学了三脚猫功夫的人,越是听不得别人说他功夫不好,越是不能允许别人贬低自己的功夫,一旦遇到有人贬低他们的功夫,他们就会亮出家伙,跟别人干起来。

而那些真正的武功高手,他们通常身怀绝技,就算别人指着鼻子说他武功不行,他们一般也不会动手,任由别人去说,甚至面对别人的挑衅,他们有时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轻易还手。

这充分形象地形容了强大的人和不强大的人之间的区别,越是强大的人越能允许别人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相反,越是弱小的人越做不到允许别人贬低自己、否定自己。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别人其实并没有刻意否定他们,但他们往往会听出否定的意思来,这其实恰恰是因为这些人内心自卑、不够强大,不允许别人否定他们,所以,一旦别人说的话,可以被理解为对他们的否定,他们就立即反驳起来。

相反,那些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允许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也允许有人否定自己。

著名笑星赵本山讲过一件事情,说曾经有人写信骂他,说他表演得如何不好,骂得还挺难听的,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很客气地给那人回了一封信,感谢那人骂他,结果那个人又给他回了一封信,说佩服他,说他太顶骂了。

这就是内心强大的象征,允许别人否定自己,结果不但不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其他人。

同时,一个人越是修炼自己允许的能力,内心也就越强大,因为允许会给人带来力量,让人更加强大。

现在你也可以试一下允许的力量,你可以对曾经否定自己的人在心里说一句:“我允许你否定我!”你可能会感受到除了内心轻松外,还能使自己更加有力量,有学员曾经给我写信说:“当我说完‘我允许’后,我能感觉到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内心的力量马上就增加了些!”

这就是允许的力量,它可以使你越来越强大,所以,遇到一些事情时,请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然后好好感受自己内心的感觉。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需要被允许的事情

<h3>自然的事情</h3>

世上发生的事情中,有一些是我们必须要允许的,因为它们是大的,我们是小的,个人的力量是抗争不过它们的,与它们抗争,犹如螳臂当车,输的只能是自己,这些事情中,首先就是自然界发生的事情,比如各种自然现象。

在长篇历史小说中,描述的有一个天下第一大力士,叫李元霸,原型是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

李元霸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天下无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马前走上三个回合,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

就是这么一个英雄好汉,怎么死的?小说上说是被雷劈死的,在他行军的过程中,遇到了下雨打雷,他大怒,说天为什么要在他头上打雷,把手中的锤往天上扔,结果雷电通过锤打到他,锤掉下来把他砸死了。

这是一个不允许大自然,然后大自然也不允许他的案例,其实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太多了,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违背大自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不允许大自然按她的规律运作,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不允许了。

气候越来越反常,自然灾害频发,一些物种在灭绝,极地的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癌症逐渐增加,大自然已经有太多的反常了……

大自然,她是规律,是道,当我们不允许她的时候,她也就不允许我们了,所以但凡自然界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允许,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海啸地震,与这些相比,我们太小太小,必须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的法则是你不允许她,她也不允许你,我们存在于自然界必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而不是违背她的规律。

世上有很多事情,它力量比我们要大得多的时候,我们就要允许它们的存在,与之对抗输掉的只能是自己。

就像面对一股巨大的潮流,你与它对抗,它可能会吞没你,你顺着它的潮流方向游,它会把你带到岸边,这就是我们面对大自然需要有的态度。

<h3>已经发生的事情</h3>

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属于过去的客观事实了,我们必须允许它们的存在,因为人们是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改变事实的。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高考的失利,还是另一位女士的老公有外遇的事实,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都是需要允许的,不能与之抗衡的,因为这些都已经发生了。

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管大小,都是事实了,都是我们必须允许的事情。

比如刚刚有人跟你相亲,没有看上你,没说几句话,对方就站起来走了,事后你想想,总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内心总是不允许,你的心理资源就会被这件事情占据,但你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了,因为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所以,这是必须允许的事情。

父母的婚姻,也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属于我们必须允许的事实,因为那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先于我们的存在而发生,是属于必须允许的事情。

我们曾经的失败,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工作上的,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都是过去的事实,是属于要允许的事情。

甚至我们过去曾经做过的很丢人的事情,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在内心也要允许,因为无法改变。

曾经,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也包括我们对别人的伤害,无论是原生家庭里的,还是朋友间,还是情感关系里的,已经形成事实,也无法改变,在内心也是要允许的。

谁都有年少无知时,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也要允许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需要在未来做好自己,能够弥补的话,给别人些弥补,哪怕说句道歉的话,都可以,但必须先允许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我们才能有能力去面对这些事情。

其实,一切过去的事情都要允许,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过去的事情,只要不允许,就没有真正地过去,还占据着你当下的心理资源,一旦允许了,才真正地过去,那事情也会还能量给你。

比如一个人丢了钱包,已经丢了,也找不回来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脑子里总是在想:“怎么就丢了呢?”老是在回忆那个场景,并且一直在为此后悔。

那么,这个人丢的就不只是钱包了,还为此丢了大量的时间,有几个人没有丢过钱包呢?丢钱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就是了,不然还要为此赔上大量的时间去后悔,而且在这个后悔的期间,人的状态是很不好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当下,还容易再做错事情,比如可能会在开车时蹭到别人的车子,结果就应了一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其实,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就是“祸不单行”的原因。

我们要做的是允许过去,好好面对未来,在未来避免这些事情再次发生,让自己不再失败,不再受到伤害,也不再伤害别人。简单说就是允许过去,把精力用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上,如果不允许过去,就没有能量来创造更好的未来,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擦干眼泪,昨天的就让它过去,激情人生才是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坚强地走,勇敢地奔去追逐心中的梦,无怨无悔”。

而也只有允许过去,你才能够有心情享受当下的美好,否则,你的注意力都在过去的事情上,当下再美好你都不会留意到,就在刚才我收到一封学员的邮件,她在邮件里说:

“我才发觉,自己每天早晨其实都是听着鸟儿的叫声醒来的,它们唧唧喳喳地似乎就在轻声说:亲爱的,起床啦。我抓了一把小米放到窗台上,希望它们来吃。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在心里蔓延。最近睡得很好、很香,不再失眠。”

看,她开始享受到当下的美好了,之前就是因为一直活在过去的事情里,小鸟每天都在她的窗边叫着,她却听不到,当她开始学习允许过去时,当下有了更好的心理资源,她开始注意到当下的美好了,注意到其实每天早晨自己都是听着小鸟的叫声醒来的。

如果你能允许过去发生的事情,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也不为未来的事情担心焦虑,你自然地就活在当下了,也因此,很多我的学员发现自己越来越幸福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从过去走出来了,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了,而当下大多都是美好的。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你和他人之间差异的事情

全球有几十亿人口,但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哪怕是同卵双胞胎,虽然相貌几乎一模一样,也可能会有心灵感应,但他们依然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人。

同卵双胞胎,家庭环境一样,基因也几乎完全一样,所受教育一样,但还是会有很多差异,双胞胎中排行老大的那个有个双胞胎的弟弟或妹妹,小的那个有个双胞胎的哥哥或姐姐,这就很不一样了,因为人在家里是排行老大还是老小,又或是中间的那个,对性格是会有很大影响的。除此之外,即便是看了不同的书或电影也会对他们的影响不一样。

你喜欢吃米,他喜欢吃面;你喜欢吃荤,他喜欢吃素;你喜欢运动,他喜欢读书;你喜欢赚钱,他喜欢平淡……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这些大量的差异,除了基因不同外,还因为我们生活环境不同,所受影响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所以导致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体系。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本没有什么对和错,是需要我们允许的事情,但在生活中恰恰是大量的这些差异导致了爱人们之间的大量矛盾。

而本身男人和女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男人比较理性,感知能力和直觉不如女性,女性直觉很好,理性差,方位感相对会差些。

男人理性,没有女人敏感,通常也难以猜对女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些女人在遇到男人猜不对时就会生气,就会认为男人不够爱自己,这是不尊重差异的存在,本质上也是不允许差异。

有个女学员就曾经向我抱怨,说自己的男朋友不够在乎自己,原因是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问她:“你告诉过他,你想要什么吗?”

她说“没有!”

我说:“那他怎么会知道呢?”

“他真的在乎我就会知道啊!”她激动地说。

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差异,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人的想法和男人也不一样,很多时候,女人不告诉男人,男人是不知道的。

有些男人在遇到女人搞不清方向时,也会很生气,认为这个女人真笨,其实哪里是笨,这根本就是女人的特质,是和男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在给女人指路时不要告诉她向南走还是向北走,需要告诉她向左走还是向右,给男人指路时则可以说向南走或向北走,这跟笨不笨没有关系,是属于男女的差异,是需要尊重和允许的。

包括在家里看电视,有的人喜欢看武侠片,有的人喜欢看美国大片,有的人喜欢看韩剧,有的人喜欢看言情剧,都是人的差异,但有人遇到别人喜欢看的节目跟自己喜欢的不一样时,却说:“你不觉得这节目很难看吗?”这也是典型的不尊重和不允许差异。

有些人跟原生家庭的联系紧密些,有些人疏远些,这也没有什么对错,这是这一家人之间长期相处形成的模式,甚至是很多代人形成的家庭文化,就像每个企业的文化有差异一样,每个家庭的文化也会有差异,所以,这些联系的紧密些或疏远些都是需要允许的。

我结婚后不久,我太太就发现我俩在与家人的联系上有很大的差异,我基本上有事情时,或逢节假日会给爸爸、姐姐、弟弟们联系一下,而她几乎每周都会跟她的父母联系,这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我没有每周都联系一下家人,家人并不会因此有意见,大家心里还是挺关心彼此的。

不过,长期生活在一起以后,我们夫妻彼此在这一点上都发生了变化,这是相互影响的结果,那就是我跟家人联系的频率增加了,而她减少了,我们在这一点上快要形成一致了,这样以后,就形成了我们这个新家庭的文化特色。

做事业也是一样,现在社会上一般只会把那些努力工作挣钱追求成功的人认为是正确的,而那些平平淡淡,心甘情愿做好眼前工作,没有想着挣大钱的人,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不求上进,或不思进取,可为什么这些人不能这样生活呢?为什么只有挣大钱、追求成功才是对的,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不同,每个人都有追求他想要过的生活的权利。

这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是人和人对事业和金钱理解上的差异,是需要尊重和允许的,尤其是在情感关系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当然我们可以在择偶时尽量去找跟自己在事业金钱上理解比较一致的人,以减少在这方面的差异,但不要指望两人之间没有差异,没有了这一项差异,也许还会有别的。

所以,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看待差异,以及是否允许差异的存在。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可以成长的事情

可以成长的事情,是些什么事情呢?

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就是我们认为的对方的缺点,对方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我太太的忘东西,有些人不会做家务,有些人自理能力差,有些人人际交往能力差,有些人学习能力差,有些人沟通能力差等,但凡人身上的一些短板,都是可以成长的地方。

我们要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与不允许有很大差别,不允许的时候,当对方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差时,我们会指责对方,不接纳对方,就像我太太忘东西时我会指责她一样,而一旦允许了,我不再提这件事情,允许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这个特点的存在,给她一个成长的过程,慢慢地她就好了,现在她几乎不再忘东西。

其实,人的一些短板都是为了适应自己所成长的环境而形成的,原来的环境中不需要他们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他们这些能力就没有得到成长。

比如,我太太是因为父母为她操心过多,没有给她照顾自己的机会,所以,她就不需要发展出太好的照顾自己的能力,这是对她成长的环境的适应,但换个环境时,我不愿意像她的爸妈一样照顾她,在我和她组成的这个新的家庭环境中,她的这一个特点就变成了短板。

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做饭、做家务,而不让子女做家务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长大,做饭、做家务的能力当然就差,因为根本就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来成长这个方面的能力,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问题往往就在这里,在原来的家庭由于不需要这些能力,所以没有成长出来,而组建了新家庭以后,爱人却希望他们具备这些能力,当发现他们不具备时,就急于改变他们,这等于环境变了,环境要求他们具备这些能力,而他们暂时却没有,这本质上是他们对这个环境的适应出现问题,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允许他们慢慢地发展出这些能力,而不是不接受他们甚至指责。

一个新婚的学员向我诉苦说:“我渐渐发现他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做事动作特别慢,洗澡、刷牙都很磨蹭。最近我的手受伤了,不能沾水,拜托他饭后洗碗,但他洗完碗常常忘记擦桌子,桌上一片狼藉。”

是的,这就是可以成长的事情,做事慢可能是长期一个人生活没有人催促形成的,洗碗而忘记擦桌子很可能是原来的家庭中父母就没有让他擦过,先不要说他这样是对还是错,在他原来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不是问题,原来的环境对他没有这些要求,新的家庭是新的环境,对他有了新的要求,要给他一个适应和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要暂时允许他有这些特点,然后慢慢地去影响,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他的这些特点就得到了成长。

而往往爱人们总是很着急改变对方,看到对方这样就接受不了,开始评价对方的对与错,开始指责,结果这样可能让对方感觉新婚的生活很不幸福,对婚姻生活开始不适应起来,这不但不利于对方的成长,还会降低两人婚后生活的幸福感,严重的可能引发婚姻危机。

这些可以成长的事情,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长得更好,但需要有人先允许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待着很舒服,才愿意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慢慢地适应这个环境,如果爱人懂得一些影响的方法,自己也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等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可能已经成长了很多,却没有任何难受的感觉,因为这个过程中,自己是被认可和允许的,而不是被否定。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一辈子的功课:允许的修炼

允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进行修炼,且永无止境。

关于允许的练习,不像述情和共情一样,可以设计成句型或步骤,这种心境是需要自己慢慢修炼的,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是内在的修炼,很像是佛家讲的放下“执著心”,因为只有放下才能轻松上路,继续前行。

而允许与不允许之间也从来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上一刻不允许的事情,刻意去调动意念调整,下一刻可能就允许了。

很多同学在练习允许这个能力时都有这样的感悟,比如有些同学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时,原来是不允许的,内心常常会因此起情绪,影响到当下的心情,当对自己说“我允许有人不喜欢我”后,情绪马上就下去了,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不再受到影响,他们也真的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在不断强大。

允许的练习可以在任何时候,当发生或想起一些事情时,都可以对自己说“我允许”!然后去觉察内心的感觉,会感觉到一些轻松,这是允许后心理压力降低后的感觉,长久做这个练习,自己的允许能力会不断提升。

我常常在自己想起以前做的错事,感觉到一些不好意思时,对自己说“我允许”!

比如我多年前曾经为一个朋友主持婚礼,新郎的家人刻意给我交代,新郎的叔叔要上台发言,而且那位叔叔还为此准备了一下,做好准备要上台讲话,结果我在主持时,由于紧张,把这个环节给忘了,下来后感觉很尴尬。

有时回想起来还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时我会对自己说“我允许”!内心的感受马上就会好转一些。

但这不代表我以后主持婚礼还要犯错,反而未来我要好好地准备,避免出现遗漏。

可以分别针对两种事情进行,一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也许已经过去了很久了,如果现在内心还是针对那件事情有情绪的话,可以在回想起那件事情时,对自己说“我允许”。

另一种是眼前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是属于过去的事情的,当事情发生时,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允许”。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练习

你可以找个时间,在一个安静和安全的环境当中,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先放松自己,调整呼吸,闭上眼睛,然后去分门别类地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当那个事情依然存在的感觉被你感知到后,对自己说“我允许”!

首先你可以回忆与父母有关的事情,父母并没有刻意去学习如何做父母,他们也是从他们的父母那里自然而然学来的,难免会有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也难免会给你带来些伤害。但不管父母曾经如何对待自己,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都需要允许,想起这些事情后对自己说:“我允许!”

比如:有的同学会回忆其父母曾经打骂自己的场景,现在依然内心很痛苦,这说明这些事情没有过去,可以对自己说:“我允许!”

其次回忆起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事情,上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个重要的经历,可能会发生些现在依然不允许的事情,可能是跟老师有关的,比如被老师批评,被老师嘲笑,也可能是跟同学有关的事情,同学们朝夕相处,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情,比如欺负过你,或误会过你,或排挤过你,想起这些事情后,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

比如:有同学曾经因为被同学误会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排挤,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都不理他,内心恨同学,现在想起来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允许!”

你还可以继续回忆起自己情感关系中的事情,在过往的情感关系中,也许有人伤害过你,你也有可能伤害过别人;以往我们都没有受过情感类的训练,彼此都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时候,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都需要允许,现在你想起这些事情后,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

只要是谈过几段恋爱的人,几乎都会遇到被人甩或甩别人的经历,被人甩是很痛苦的事情,甩别人也可能给别人带来痛苦,但已经过去了,需要对自己说:“我允许!”

还有自己曾经的梦想,尽管自己作过很多努力,但可能还是没有做成,迎接自己的一直是失败,这是需要允许的事情,想起来后在内心说:“我允许!”

不用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很消极,要知道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你允不允许都已经发生了,不允许会丧失能量,而允许了会得到能量,你只需要在未来好好努力,创造一个不同的未来就可以了。

你可以经常做这个练习,回想起来过去的事情然后对自己说:“我允许!”

你还可以在忽然间回想起过去的某件事情时,只要有不好的感觉,就对自己说:“我允许!”

下面的这段话,对于你允许的修炼会有很大帮助,你可以经常读读这段话,帮助自己提高允许的能力:

我允许。

我允许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允许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我允许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父母和祖先,我允许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对待我,我允许他们曾经的错误,我允许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

我允许我自己,我允许自己的成功,也允许自己的失败,我由于成功而成长,由于失败而成长。

我允许曾经有人不喜欢我、有人否定我、有人讨厌我、有人误会我、有人不理解我、有人仇恨我,无论别人怎么看待我,我都允许。

我允许曾经有人伤害我、嫉妒我、打击我,我也允许我曾经伤害过他人、嫉妒过他人、打击过他人。

我允许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对每一件事物我都允许,我允许白天,也允许晚上;我允许天晴,也允许下雨;我允许人的出生,也允许人的死亡;我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对于自然界的每个事物,我都允许。

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或在身边,或在很远的地方,我都允许它。

这些事情,都以它本来的方式允许,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力量,有任何反对的,你都失去力量。

借由你的允许,你会更有力量了,所有你允许的事情也会离开你,一旦它受到了你的允许,它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离你而去。

也允许你现在的感觉,大自然就是这样运行的,你允许她了,她才会允许你,所有的一切都开始给你带来力量。

允许是人类心灵自由的重要工具,人一旦开始允许,就不再抗拒任何事情,不再反对任何事情,也就会获得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第五章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 当下发生的事情

当下发生的事情,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过去的事情,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个时间,只要过去一秒钟,那事情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过,这样的一些事情,虽然事情是刚刚过去了,但通常在当下你的感受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事情是当下的事情。

当下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无法改变事实,也需要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你的情绪就会马上好转起来。

我有一个广州的学员,上课之后,去首都机场坐飞机返回广州的时候,由于没有托运行李,安检时机场工作人员把她的护肤品扣下了,放在以前,她会很纠结,在内心又开始否定自己,这一次,她只是对自己说“我允许”!心情马上就不一样了。

她以前的特点就是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一旦自己犯错误就会责怪自己,并且很长时间纠结于这件事情上,但这一次,因为她刚刚学习了爱的能力,她懂得了允许,她就对自己说“我允许发生安检扣下物品这件事情”,心情马上不一样起来,这也是她内心在逐渐强大的象征。

这就是允许的力量,当发生了与你自己内心愿望不一样的事情时,如果这事情你已经无法作任何努力,或者你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时,你可以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我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你马上就可以从那件事情里出来,不再受到它的影响,好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继续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要上台演讲,你万一紧张的话,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允许我紧张!”你的紧张就不会再增加,你还可以对台下的观众讲“我有些紧张”!观众也会开始允许你紧张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对自己说“我允许我讲不好”!你的紧张可能就会消失了,一旦紧张消失,你可能会讲得更加精彩,因为紧张会使你忘掉内容。

在情感关系里也是一样,如果你能允许一些不如你意的事情发生在你家里,当那些事情发生时,你就会平和得多,也就能想出更多来影响对方的方法来。

在我的学员中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两个人的恋爱终于要结成了正果,谈到了结婚的事情,女方的意思是要按照风俗来走一下,就是要送些彩礼,并且也说好了彩礼的金额,结果等到送的那天,男方送去的彩礼金额比原来说好的金额要少,女孩儿心里就很不高兴了。

后来男方的解释是留下的钱是为了给女孩买首饰,首饰也应该算是彩礼的一部分,女孩儿很长一段时间就为这个事情不高兴,觉得彩礼是彩礼,首饰是首饰,完全是两回事儿。

这就是不允许事情的发展与自己预期的不一样,所以,事情过去了很久了,两人都结婚了,女孩还是心里过不去,经常想起这件事情就来气,跑来问我,我告诉她三个字:“要允许!”

生活中就是会发生很多这样的事情,家家都会有,像俗话讲的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对爱人也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本来很正常。不允许了,这些事情就成了大事;允许了,这些事情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很多时候,不同夫妻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谁家的事情多或少,而是在于能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或许就是允许的奥妙吧。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发现影响的奥秘:他会因你而变

在本书的开篇,我有讲过,在我结婚的前两年里,我接受不了太太经常忘东西这个特点,经常批评她、指责她,结果在结婚的前两年里,她的这个特点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而当我开始允许她这个特点,不再挑剔她,看到她忘东西装作没有看到时,她忘东西的频率反而开始减少了,两个月以后,她几乎就不怎么忘了。时值今日,六年过去了,她几乎不怎么忘东西了,反而是我偶尔出门后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带手机、钥匙类的。

我从事当前这个工作,就是从这个发现开始的,而当年我发现的,就是影响的奥秘。

什么是影响?

一个人生活在环境中,周围的环境就会对你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就会受这种作用的影响,慢慢地开始改变,在中国,这其实是个古老的道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是这个道理,而“孟母三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孟母是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位智慧的母亲,她深懂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没有她当初的“三迁”,也许就没有今天我们知道的孟子,也许我们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个人的存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儿童模仿的研究,是让一些儿童观察成人攻击玩具娃娃的场景,结果发现,与那些没有看到过这个场景的儿童相比,这些看到成人攻击玩具娃娃的儿童,在随后的环节中,很快地表现出攻击行为。

这也是典型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很多人在找对象时也会使用这个经验,就是很多女孩儿会规避那些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的男人,而一些男人们也有这样的信念,就是找老婆要看看丈母娘,因为丈母娘对女儿的影响很大,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知道,环境是会影响人的。

那么,作为夫妻的两人,是不是也互为环境呢?

当然是的,老公是老婆的环境,老婆也是老公的环境。

不管是老公还是老婆,在婚姻关系里,都会发生变化,会因为自己跟当前这个爱人在一起而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开心快乐!也有可能会变得消极沉闷、怨天尤人。

而且,人跟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有人说:“女人是一所学校!”说的是女人能够影响男人这个道理,一个男人会因为跟不同的女人在一起而有所不同,其实,男人也是一所学校,因为男人也是会影响女人的,一个女人跟不同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也会变成不同的女人。

在我原来居住的地方,邻居中有一个女人是非常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们去她家吃饭时,她会当着我们和她老公的面说:“我老公做红烧鱼是一绝,今天你们可有福气了,我老公在家。”这样,她老公就不好意思不去厨房做鱼,等到她老公去厨房做鱼时,她陪我们在客厅聊天,其间她刻意交代我们:“一会儿鱼上来了你们一定要说好吃!这样他以后就更加有信心做菜!”

等到鱼上来时,我们就一直说:“今天的红烧鱼做得真好吃。”

结果是她老公做菜的水平越来越好,而常常是当她老公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地做菜时,她陪客人们在客厅里聊天看电视。

不管她是因为自己不想做饭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她毕竟是一个深知如何影响老公的人,也因此,她老公做菜的水平越来越好,他们家里也常常是老公下厨房做饭。

这是她对老公在做菜上的积极影响,其实,如果她老公做了鱼上来,她什么都不说,也会对她老公的做菜上有所影响,就是他对自己做菜水平的信心不会有现在这么高,做饭的意愿也不会有那么强。

这也就是说,无论她怎么做,都会对她老公有所影响,只是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有人说,真正爱你的爱人,就不要去改变他,是的,我认同这一点,不要去改变你的爱人,但这不代表他不会改变,因为只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无论你主观上想不想改变他,他都会变的,因为他会受到你的影响,因你而变。

而影响的奥妙在于,既然无论如何他都会变,而且有可能越变越好,也有可能越变越糟糕,那么,你如何做,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呢?这就是影响。

一个有着强大能量的人,不但能影响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还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朋友同事,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幸福快乐,更加成熟和完整!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影响的前提是允许,改变的前提是不允许

影响和改变,目的都是希望对方发生一些变化,变得越来越好,都是希望对方成长,但影响和改变是很不同的,不但效果很不同,前提也是不一样的。

影响的前提是允许,就是允许对方暂时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让他慢慢发生变化,而改变则不一样,改变是不允许对方当前的做法,希望对方马上变化。

我曾经接过几个女学员打来的电话,向我求助的几乎是一样的事情:

新婚夫妇,老公和老婆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老婆有着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而老公不是,老公常年养成的习惯是晚睡晚起,甚至到了周末早上根本不起床,一直睡到中午。

老公晚上不睡觉,要么打游戏,要么看电视,也直接影响到新婚老婆的休息,老婆很苦恼,跟老公沟通好像有一点效果,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早睡早起,于是她会因此而苦恼,也影响到了自己对新婚生活的良好感受。

老婆在婚前一直有着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婚后遇到老公熬夜打游戏、看电视,影响到了自己一贯喜欢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很不习惯。

而老公在婚前长期养成的借助看电视、打游戏来打发时间、赶走寂寞的习惯,却没有因结婚而立即改变,对于早睡早起,他们很不习惯。

作为老婆如果想改变老公,就会跟他们沟通,当沟通效果有限时,有的会跟对方吵闹、有的干脆把卧室的门锁上,不准他再进卧室,这都是不允许的做法,这样可能会让新婚夫妻之间马上出现感情问题,影响到婚姻的质量和基础。

因为在老公的心里,自己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刚结婚就被老婆否定了,他可能也会有反感,感觉到老婆不接纳自己,想改变自己,他可能会反抗,这样的话即便他认为早睡早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他可能也不愿意改变,因为他不想被老婆控制而失去做自己的自由。

要知道,老公的这些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长期一个人生活形成的,改变起来也需要有个过程,如果老婆允许这个过程的存在,内心就不会这么着急,不着急就不会吵闹,也不会烦恼,对新婚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就很小。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去劝老公、甚至哄老公早点睡觉,当老公早点睡觉时及时地使用述情的方法强化,慢慢地老公可能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了。

其实,这一幕在我和我太太之间也上演了多年。

前些年,我太太如果白天累了,她会早早地睡,以获得好的休息,而我累了,却睡不着,我通常需要看看电视,让自己发会呆,或转移一下注意力才能很好地休息。

但是她接受不了我的这个做法,经常为此跟我争执,我也感觉自己很委屈,感觉自己没有了空间,连看个电视的权利都没有了。

但慢慢地她好像接受我的这个特点,不再说我了,自己先去睡了,她允许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找到了释放压力的别的方法,比如跑步和钓鱼,我不自觉地睡得早了,现在的情况是,我经常早早地睡了,她却抱着遥控器坐在沙发上看韩剧看到半夜。

我有过这个亲身的经历,我告诉给我打电话的女学员,要给自己的老公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不是现在马上就要求对方改变,这样他会受不了的。

一般就这件事情通过电话之后,过段时间我们再通电话,她们都告诉我,自己的老公现在不再熬夜了,睡得比以前早了,基本上自己也比以前睡得晚些了,两人都作出了一些妥协,夫妻二人的作息时间基本统一起来了。

这就是允许,允许对方有一个转变或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从来就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时的事情,既然相爱,就要有耐心对待对方,耐心地等待他成长,就像父母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一样。

所以,想影响自己的爱人的话,先不要着急,先允许他是眼前这个样子,让他在幸福地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地变化,要允许他有这个中间的过程。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改变给对方的感觉是否定,影响给对方的感觉是肯定

一个老公对老婆说:“你从来都不化妆,不打扮自己,也不做美容,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哪有你这样的女人!”

老公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希望老婆能够化化妆、做做美容,打扮一下自己,是希望老婆能有些改变的,但作为老婆她可能会怎么想呢?

有很多女人可能会这样想:“我以前也不化妆、也不打扮自己、也不做美容,你怎么还要追我呢?现在你嫌弃我了,我一直都是这样的,从来就没有变过,肯定是你不喜欢我了。”

是的,女人可能会听出不同的声音,并有不一样的想法,这很简单,这是因为老公使用的是改变老婆的做法,而不是影响。

改变和影响在给对方的感觉上有很大不同,改变的做法给对方的感受是被否定,是否定了对方现在的做法,然后希望对方换一种做法,这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很多人是受不了被否定的,当你想通过否定对方使其改变时,他的注意力就停留在了你对他的否定上了,因为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就像在这个案例中,老公的意思是希望老婆能够化妆、美容、打扮自己,背后的深层需求可能是希望老婆永远年轻漂亮,可由于使用的是改变的方法,老婆感觉到的是被否定,就接受不了,这样老公的目的就达不到,甚至破坏夫妻的感情。

这就是改变的特点,等于告诉对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那样做!”把当前对方做的事情给否定了。

如果用到前面我的邻居家老公做鱼的案例上,就是这样的:

老婆看到老公做的鱼之后,发现可能盐放多了,就对老公说:“你会不会做菜啊,卖盐的都被你打死了!”

老公听到老婆当众这样说自己做的鱼,可能马上反驳了:“那下次你做给我看看!”结果不但老公做饭的积极性被打击,还让老公当着我们的面觉得不好意思。

就老公希望老婆化妆、美容、打扮自己来说,影响是告诉老婆:“我特别喜欢你化妆后的感觉!”或者“有空你也去做做美容吧,这样可以让你一直这么漂亮!”又或“上次你试穿商场里的那件衣服时,我感觉特别适合你的气质,有空我陪你多买点那种风格的衣服吧!”

说话中没有否定,肯定了老婆当前是漂亮的,美容只是因为喜欢老婆永远这么漂亮,这些语言就不会引起老婆的反感,当然也就更容易影响到老婆。

我那位邻居家的女人,对待老公的做法就是这样,让我们一起夸她老公做的鱼好吃,结果她老公做的鱼就越来越好吃,这给对方的感觉是被肯定,这就是影响,和改变有着很大不同。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影响对方觉察不到,改变使对方很痛苦

影响和改变还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影响对方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方几乎是觉察不到的,而改变对方时,由于要先否定对方,所以对方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并因此很痛苦。

就像那位下厨房做鱼的老公,在他老婆的精心“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他做鱼的水平就提高了,而这一切,他并没有特别注意到。

前些年我对我太太忘东西这个特点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她并没有觉察到我其实是故意的,但我确实是看到她忘东西时而装作没看见,明明很想再次借机说她,而故意忍住不说,几年后我问过她这件事情,我问她:“当时你没有感觉吗?”她说:“我只是感觉到你对我越来越好了!”

影响的前提是允许对方,接纳对方,并不否定对方,这样一来,这个由你们二人组成的新环境,他是适应的,你再做些刻意的使对方变化的事情时,他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这就和我们小时候长身体是一样的,每天我们都在长,但由于我们是慢慢成长的,不是一夜之间长高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在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在成长。

改变对方则不一样,由于改变对方是先否定对方,并立即希望对方改变,是不允许、不接纳对方的,所以,对方会痛苦,甚至会拒绝改变。

就好像我们身体不够高时,大人对我们说,你现在太矮了,你现在就要长高,然后用手拉我们,希望把我们拉长,我们就会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我们都知道这是“揠苗助长”的方式,是不能做的,人们当然也不会这样来对待孩子的身高,但面对自己的爱人时,我们却会这样做,希望对方一夜之间长高,对方就会因此而痛苦了。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影响的妙处,有一位老人,在他住处的门口有一条马路,经常有一群小朋友来玩,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吵闹声很大,影响到了爱清静的老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天,老人对小朋友们说:“我发现你们真的特别活泼,这样吧,你们比比谁更活泼,你们尽情地玩耍、吵闹,我看谁是最活泼、声音最大的那个,然后我就奖励他十颗糖。”

小朋友们听到老人这样说,高兴坏了,就开始尽情地玩耍,使出浑身的劲吵闹,老人每次都从中挑出一个最活泼的孩子奖励十颗糖。

过一段时间,老人把奖励的糖的数量减为八颗了,小朋友还是比赛谁更闹,但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了。

再过一段时间,老人把奖励的糖的数量减为五颗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就更低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把奖励的糖的数量减为三颗了,小朋友们开始不满了,几乎没有了什么比赛的积极性。

最后,老人不再奖励糖了,小朋友不愿意了,说:“哼,这个老头开始小气了,咱们不在他家门口玩了,不让他看咱们玩耍了。”

结果小朋友们一起走了,换了个玩耍的地方,不让老人看他们玩闹了,而老人也能够安静地睡午觉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影响的案例,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根本就不知道老人是希望他们到别处去玩的,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换了地方,老人的目的达到,可小朋友们并不知道,也没有什么感觉。

如果用改变的方法,老人可能就会走到门口对着小朋友们一顿吼,把小朋友们赶走了,结果小朋友不但很难过,也难免对老人有怨气,可能还会来这里玩耍。而老人使用的奖励糖的办法,却不会这样,这就是影响的奥妙。

因此,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爱人变得越来越好的话,不要去否定他、不要去改变他,而是允许他暂时是这样的,给他一个成长的过程,慢慢地通过一些方法去影响他,假以时日,他就会越来越像你希望的那个人,这样你就成功地影响了他。

汇总起来看,影响和改变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对方变化和成长,但前提不一样,改变的前提是不允许,影响的前提是允许,过程中对方的感受也不一样,改变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否定,而影响是感觉到被肯定,改变对方是能被觉察到的,并且有时会很痛苦,而影响对方他可能是觉察不到的。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影响的方法

<h3>允许:给对方成长的空间</h3>

在爱人之间,无论你想不想影响对方,你都在影响着对方,只不过,受你的影响,他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那么,你要怎么做才能把他影响到越来越好的方向呢?

具体说来,影响是有两个方法的,一是无为的方法,就是允许对方,给他成长的空间,另一个有为的做法,就是在对方做了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时,通过述情的方式及时强化对方。

首先来说无为的方法,也就是允许。

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你看到对方有些做得不好的事情时,不要批评,不要指责,更不要代替他去做,让他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地去成长,只要给一定的时间,对方得到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他就会成长。

我曾经有这样一家邻居,家里有两辆车,夫妻两人各一辆,但我们院子的停车位却很紧张,每辆车所能占据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们家的两辆车经常需要停得非常接近。

很多次,我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婆下班回来时,如果老公的车已经停在车位上了,她在停车的时候经常倒不到车位里去,需要反反复复多次才能完全停到位,老公只要看到老婆倒不进去,就让老婆下车,自己坐进驾驶室把车倒进去,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婆笨。

这个老公好像很关心老婆,作为一个男人替老婆做些老婆不擅长的事情,看起来好像做得也很好。

但问题是,老婆为什么倒不进去?

当然是倒库的水平不够,那么为什么倒库的水平不够?

当然是练习得太少导致的,那么,老婆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倒库的水平?

当然是多练习了。

但每一次,老公都把老婆赶下车自己把车倒进去,看起来是帮助老婆倒了车了,是不是也正是因为老公剥夺了她很多次倒库的练习机会,所以,她的水平难以提升。

设想一下,如果老公每次看到老婆倒不进去,装作没有看见,不去帮助老婆倒车,会怎么样?

会不会老婆由于经常需要自己驾车倒库,所以,倒库的水平早就有所提升了呢?

当然有这个可能,因为倒库是个熟练技术活,倒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所以说,老婆倒库的水平差,跟老公每次都替她倒是有关系的。

从影响的角度来讲,老公如果希望老婆倒库的水平提高,最好无为,具体来讲就是看到老婆倒不进去,装作不知道,或者站在旁边不去帮忙,让老婆自己慢慢倒,时间久了,倒的次数多了,老婆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老婆由于要多倒几次车,需要多烧点汽油,也许偶尔某一次还会蹭到老公的车,需要去维修,但这其实是成长的代价,是学费,没有这一类的代价,永远无法提高倒车水平。

老公帮助老婆倒车节约了些代价,但也剥夺了老婆成长倒车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其实都是可以让本人自己做的,其他人却剥夺了他们的成长机会,使得他人能力低下,剥夺了的人还反回来去指责他人能力低下。

这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最常见,很多父母经常替孩子做孩子原本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到头来还说孩子的独立能力差,可这能力差又是谁导致的呢?

所以,从父母影响孩子的角度来讲,就是能够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去帮助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慢慢地成长。

比如:我们经常能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会帮完全可以自己系鞋带的孩子系鞋带,剥夺了孩子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的机会。

这类的例子很多,帮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收拾房间等,也许等孩子长大了,这些父母还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其实,这不正是自己导致的吗?

从影响的角度看,就是有些时候,在孩子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情况下,不要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甚至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付出一些可以承受的代价,这样他们就会成长。

我曾经在我的另一本书《嫁个好老公》中举过一个关于我儿子的例子,目的就是想影响他,使他自己得到锻炼:

大约在我儿子四岁的时候,我陪儿子去吃肯德基,在吃薯条的时候,他拿起番茄酱自己撕,由于不知道怎么用力,他经常会用嘴去咬,也常常会把番茄酱弄到手上和衣服上,这个时候,我一般是不会帮忙的,付出的代价是要去洗手或洗衣服,但拿这个代价换来他的成长,是非常值得的。

问题是,很多人做不到不去帮助别人,因为这样他们会难过,他们的控制欲,或者他们的好为人师的需求就无法满足。

这些帮助人的人,自己存在问题,他们要么有强烈的控制欲,要么特别需要通过帮助别人做事情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和被需要。

我曾经在书店看到过一对情侣之间发生的事情,他们买了一些书,好像是书店没有提供塑料袋,他们拿一根绳子捆这一摞书,我看到先是男的在捆,结果捆到一半,女的把他推开自己来捆,等快捆好了,男的又觉得女的捆得不好,又把女的推开,自己来捆。

就这么一摞书,我看到两人这样你推开我、我推开你地来回了两三次才捆好。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他们两人中任何一个站在一边不动,让另一个人捆,也许书都会被捆好,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情,但两人都有很强的欲望去自己做,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都想按自己的方式做,或证明自己更会做一些。

要知道,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不允许对方按自己的方式成长,这是影响的大忌,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不允许对方,你其实也就越界了,你就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就达不到使对方越来越好的目的,当然,这样也会影响对方,就是让他不成长。

在这一点上,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是有关我弟弟的,由于我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又有病,他是家里最小的,我是长子,我对他自然感觉有一份责任感。

在他刚刚参加工作的前五年,每份工作几乎都是我找人替他找的,结果五年过去了,他在事业上没有什么进展,基本上是进到一个单位时做什么岗位,出来还是什么岗位。

直到有一天我们谈起这个事情时,他告诉我说:“我的每份工作都是你安排的,我好像没有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你安排好的,所以,我也就不去想自己要什么了!因为想也没用。”

那时,我才明白,不是弟弟不争气,是我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没有给他机会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我的问题。

从那时起,我决定不再替他安排他的事情,一切让他对自己负责,很快,他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业,几年以后,他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买了房子,娶了老婆,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在这件事情上,我幸亏醒悟得还算早,不然我可能会耽误了我弟弟的一生,虽然一切都是出于好心,是因为爱他,但好心有时不一定会办好事。

人是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当环境变了人就会发展出相应的能力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从人类进化的过程来看,正是因为大片的森林在消失,一些猿类才从树上下来,开始学会直立行走来适应陆地的生活,进而加速了进化为人类的进程。

在人的一生中,人也是不断在进化的,当周围的环境变化时,我们就会发展自己相应的能力,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俗话讲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家庭的经济情况很糟糕时,整个家庭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孩子就会发展出能力来帮助大家分担压力。

相反,当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时,孩子就不需要自己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要如何奋斗,所以,也就难以发展出这样的能力来,还有一句俗话说的是这当中的道理,叫“富不过三代”,很简单,一些富裕的家庭,孩子一生下来什么都有了,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去发展自我的机会,孩子就不用发展出创造财富的能力,但花钱的能力却是具备的,等到把祖辈的钱财花完时,他们的子孙就变成了穷人的孩子,自然又会发展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穷富似乎形成了轮回一样。

这些年,先是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宣布“裸捐”,后是有中国的一些富豪也跟着宣布“裸捐”,想必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自己的子女,而是因为他们深信,生下来就有着极好的经济条件可能是子孙发展自我能力的障碍,为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让自己的财富成为子孙发展自己能力的障碍,他们选择了死后捐出自己全部财产的方式,为子女的成长清除障碍。

爱人之间也是一样,是互为环境的,也许是出于爱对方,也许是出于不满意对方的能力,当夫妻中的一方把家里很多事情都大包大揽时,对方就不需要发展出相应的能力来适应环境,因为环境不需要他这样,因此,这些大包大揽的人,他们的爱人就不需要发展出相应的能力,甚至会出现能力的退化。

这就好比是说,爱人中的一方像对方的父母一样把对方“照顾”得很好时,对方就没有必要做大人,他就退化为孩子,享受“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一切。

所以,在爱人之间,作为对方的爱人,我们要懂得运用无为的方式,做个有利于对方成长的环境,给对方留出成长的空间,让他自然而然地发展出适应这个环境的能力来。

就像六年前我做的,看到我太太忘了钥匙和手机等物品时,不去提示她,她自然会感受到由于自己这个方面能力差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为了减少这样的麻烦,她就慢慢开始记得带这些物品,来适应这个由我和她组成的,没有人提醒她带钥匙、手机的环境。

我知道看到对方做不好而故意不去提示,或不去帮忙,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会着急,会有一种冲动想去帮对方做了,但请注意,这是越界的,这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

所以,这个影响的过程中,不是要你去做些什么,而是要你去学会不做些什么,进而给对方留出成长的机会。这需要每个人成长自己不越界,不剥夺对方成长机会的能力,因为只有你的这种能力成长了,你才能把对方影响到越来越好的方向上去。

<h3>强化:及时奖励对方做得好的地方<h3>

我们都知道马戏团的老虎可以钻火圈、狗熊会骑自行车,而马会跳舞,我们还知道海洋馆里的海狮会顶球、海豚可以让人站在它背上在水里游走。

我们也知道这些动物天生是不会这些技能的,那么它们是如何成为马戏高手的?

是的,你知道,它们是被驯兽师训练出来的。

那么,驯兽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美国女作家艾米·舒瑟兰观察驯兽师的日常工作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了和自己丈夫的相处上,也就是她找到了影响她丈夫的方法:

我从驯兽师身上学到的主要课程,是要奖赏我认为好的行为,而不要理会我不喜欢的行为。

毕竟,老是责备是不能让一只海狮学会用鼻尖停球的,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丈夫们。

此后,每次斯科特把一件穿过的衬衣投进脏衣篮里,我就感谢他。如果他投进两件,我就吻他一下。同时,我见到地上满是泥土的衣服,不出恶言,跨过去就算,尽管有时候会一脚把它踢到床底下。但随着他对我的欣赏感到得意,堆积的脏衣服也就减少了。

驯兽师在训练动物时,采取整体的策略是奖励好的行为,而不理会动物们做得不好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当动物们做了一个驯兽师希望的动作时,驯兽师就会及时地奖励它们,而在它们做得不好时不去惩罚它们,比如不去打它们。

艾米·舒瑟兰把从驯兽师那里学来的方法,用在了“训练”丈夫的方法上,很快她就看到了效果,她丈夫更多地把穿过的衣服投到脏衣服篮里了。

其实,驯兽师训练动物的过程使用的就是影响的方法,当动物们做得不好时不惩罚,是本书讲的前一种影响的方法:允许,给动物们一个成长的机会,而当动物们做得好时奖励就是本书要讲的影响的第二种方法:强化;这些方法用在动物身上和用在人的身上同样有效果,因为人也是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举这个例子并不是对爱人们不敬,而是因为动物和人的某些心理机制是类似的)

和驯兽师的方法一样,影响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在对方偶尔做了你希望的行为时,及时地强化对方,让这个行为固化。

什么是强化呢?

这是个行为心理学派的词,说的是在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对于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也叫正强化。

举例来说,如果你希望你的狗学会蹲下,那么你就在它听你的命令蹲下时给它食物,而在它没有蹲下时不给,慢慢地你的狗就可以学会听你的话蹲下,运用同样的方法你可以训练你的狗站立,甚至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训练你的狗跳舞。

这其实也是人的学习机制,比如第一次赌博赢了钱的人,他的赌博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因此他继续赌博的可能就被加大;而做好事的人,第一次做了好事受到了表扬,他继续做好事的可能就被加大。

我喜欢休息时间钓鱼,在钓鱼这个事情上,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刚开始学钓鱼就钓到鱼的人,由于得到了鱼这个收获,以后钓鱼的兴趣就会更大,而很多次都没有钓到鱼的人,可能从此对钓鱼兴趣全无。

企业也正是运用这个机制来管理员工,很多企业的管理中,就非常清晰地体现出这个原理来,那就是员工们做了管理者们希望的行为后,管理者们会通过嘉奖的方式来强化员工的这种行为,进而员工就会做出更多管理者们希望的行为来。

因为人的这个心理特点,所以,在爱人之间,同样需要爱人们及时地去强化对方所做的自己希望的行为。

比如:如果你的爱人平时很少主动打扫房间,偶尔有一天,你回家看到他正在打扫房间,你就可以及时地强化一下,这样他以后继续打扫房间的可能就被增大。

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不但不会强化对方偶尔所作的努力,还会说点嘲讽的话来挖苦对方,使得对方以后出现类似行为的概率降低。

比如:有的人在看到几乎从来不打扫房间的爱人打扫了房间,会说:“嗬!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说对方打扫卫生本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那既然这样不正常,很快他会回归正常,不再打扫。

我们知道,当人们不经常做某件事情时,偶尔做一下可能会做不好,比如很少打扫房间的人,开始做时打扫得可能并不是很干净,或者拖地之后地上的水很多。

有的爱人就又说:“有你这么打扫卫生的吗?”又或“你这是打扫卫生吗?你这明明是破坏卫生嘛!”

这样一来,对方的行为得到了否定,以后出现的概率也被降低,你就不能把对方影响到你希望的方向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人在对方偶尔做些家务时,不但不及时强化,还嫌弃对方做得不好,结果家里家务活就全归自己了,到头来还抱怨对方不做家务,其实呢,是自己造成的这个局面。

所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我们需要学习会在对方做了自己希望的行为后,及时强化对方,让对方的这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更高,这样你就影响了对方。

在我和我爱人之间,当我使用这样的方法时,我也看到了很好的效果。

刚结婚的时候,她并不会做饭,因为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是不需要她做饭的,她母亲把全部的家务和做饭都包在自己身上了;但我们一起组成的新家是需要她经常做饭的,问题是她真的不会做。

我记得很清楚,她最早尝试做的一道菜我是叫不出名字的,是把鸡肉切成块,放在油里炸一下,然后把用水泡好的银耳用开水煮一下,把两种原料混合到一起,放上盐,就是一道菜,里边没有任何的配料,比如葱、姜、蒜一类的。

这道菜的确不太好吃,但的确很有创意,精神可嘉,为了鼓励她做饭的积极性,我会对她说“这真的太有创意了”!

由于受到鼓励,她做饭的信心有所提升,一有时间就研究怎么做饭,慢慢地,她做得多了,做饭的水平就得到了提高,也知道在菜里边放些配料了,比如葱、姜、蒜,又或者青椒、番茄,也经常会在饭店吃到好吃的菜后回来自己尝试,饭菜也越来越好吃了,到现在为止,我经常能够吃到一些她做得很好的饭菜,还很有她自己的特色。

那么,在强化的过程中,拿什么去强化呢?

其实,这没有什么局限性,只要能对对方产生积极影响的都可以使用,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个亲热的行为,可以为对方做些服务等都可以,其实能对对方产生影响的基本都是对方希望得到的,遵照这个原则,你总能找到影响他的办法来。

第六章 让他变好,智慧的爱:影响 当对方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如果使用语言来强化的话,可以使用述情的句型,当对方做了你希望他做的行为,你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心情,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价值,也让他得到回馈,进而达到影响的目的。

拿上面说的对方几乎不怎么做家务,偶尔某一次做家务的事情来说,你看到后,可以对对方说:“看到你把家里打扫得这么干净,我感觉非常幸福!”当然,这个时候,除了说这句话,还可以送上一个甜蜜的热吻。

这样就可以强化对方,这等于告诉对方,他所做的事情你很感动,很享受,他对你的付出,你收到了,他会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没有白做,很有价值,以后继续做的可能就会增加。

关于做家务,我有过体验,偶尔某一次,我可能会趁一个人在家时,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然后心里就会希望我太太能够观察到我的付出,很希望她在看到我所做的一切时,给予一定的认可,当她还没有满足我的这个期待时,我能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这个渴望,而如果她及时地发现了我所做的,并且对我有所表扬,我会很满足,否则就会有些失望。

所以,在观察到爱人做了一些你所希望的事情时,你一定要及时地强化,因为他可能是在内心有所期待的,如果他经常做你都没有任何表示的话,他心里的声音可能会说“我做了那么多,你都没有发现,我岂不是白做了,干脆以后不再做了,反正你也不认可”!

这样一来,他以后做的概率可能就会降低,所以,一定要在对方做了你希望的事情时,有所表示,及时地强化对方,他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不管是对方在做家务上,还是对待你的家人上,还是对你的关心上,还是经常给你买礼物上,只要对方做了你希望的,你最好都有所表示,及时强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在语言上可以有所表示。

当对方向你作出让步时,及时表示感谢!

爱人之间会有差异,有时你想做的事情对方不想做,而对方想做的事情你不想做,这需要你们彼此学会妥协,偶尔你要妥协一下,这是需要的,也许偶尔他也会妥协一些,对你作出让步,这个时候,也需要你及时地强化,即便只是一句谢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前面讲的那些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们的老公晚上不睡觉,打游戏、看电视的女学员,我通常会在电话里问她们:“你老公从来没有早睡过吗?”

她们的答案通常是“不是,偶尔会早睡”!

“那么,当他早睡时你说了什么?”

她们的回答通常是没有说什么,也许在她们看来,早睡觉才是对的,晚睡觉本来就是不对,但从她们老公的角度,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老公们感受可能是:“我向你作出让步,早睡觉了,你也没有任何表示,一点也不感激,好像我早睡觉是对的,晚睡就是错的,为什么在这个家里,对和错的标准由你掌握?凭什么我就要听你的?”

但如果这些女学员能够说一句“谢谢”,老公的心情可能会大有不同。

这时,老公可能会忽略对和错,感受到这是老婆需要的,我早睡了她就会很感激、很幸福,并且我的努力她是看得到的,而且是感激的,那么,我就要更多的这样做了,因为我爱她,老公就可能不会在对和错的频道里思考,而是考虑到爱和情。

在爱人的关系里,当一个人作出让步后,他会认为自己付出了,心里也自然会对另一半有所期待,当这个期待得到了满足,他的心里才会平衡,否则他内心是不平衡的,他内心的声音依然是“我为了你作了那么多牺牲,你都看不到,看来我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做了”!这样他就可能在以后不再作出让步了,因为他感觉没有得到爱人的认同。

当她这样做时,被爱人认同了心里就会平衡,内心的声音是:“我付出了这么多,他都记在了心里,我值了!”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的爱人对你有所让步,不管是在生活方式的,还是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还陪你去你希望的地方,还是他牺牲了陪他家人的时间来陪你的家人,还是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来支持你的事业,一定要记得,对他说声“谢谢”!这样他心里的不平衡会平衡起来,也在以后更愿意向你作出让步,因为他知道你都记得他所为你做的。

在影响对方的过程中,你可以使用语言来强化,也可以使用实物满足,比如当对方做了你希望的事情或向你让步时,你也可以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物品,对于女人而言,也许是个手包,也许是瓶香水,对男人而言,也许是个游戏操作杆,也许是个球杆,也许是个墨镜等都可以。

当然,也可以是别的,比如给他捶捶背,给他做一顿好吃的,从后边抱抱他,或者是他喜欢的亲热行为,都可以,关键是,他喜欢怎样的,你就使用什么样的方式。

这些都可以影响到对方,强化他身上出现你希望他经常出现的行为,让他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像你想要的那个人。

在你和你的爱人之间,由于互为环境,他会受到你的影响,发生一些改变,慢慢地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变化,同样,你也会受到他的影响,慢慢地向他希望的方向变化,时间久了,你们都会越来越像对方所希望的人,到那时,你会发现,理想的爱人是可以找到的,只不过,是要在你爱人的心里把那个更好的他找出来,理想的爱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在彼此成长之后才会出现的。

做好情绪管理,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加平和的人、更加好相处的人、更加“可爱”的人,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对方喜欢你。

通过述情,可以让对方及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使对方很容易懂你,使爱你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使你成为一个“易爱”的人。做好共情,可以经常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理解和支持到对方,使对方常常感受到来自你的爱,使你成为一个“会爱”的人。

有了允许的能力,使你能接纳和对方的差异,以及给对方一个成长的机会,使你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

掌握了影响的能力,会使对方跟你在一起的过程中,越来越向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的方向成长,成长为一个人格更加完善的人,也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想的爱人,使你成为一个会“智慧的爱”的人。

爱的五种能力,包含了你在爱情当中所要具备的几乎全部的能力,好好修炼自己的这五种能力,你也会像我的众多学员一样,越来越幸福。

感谢阅读本书,希望借由爱的五种能力,能够让你的爱情更加美好,人生更加幸福!谢谢!

后记 己所欲欲,勿施于人

有一句话,是很多人做人的准则,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做人要做到这样一点: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要求别人。用来提醒那些有着对自己要求低、对别人却要求高的人。

我这里却要告诉大家另一句话,叫做“己所欲,勿施于人”,你自己能做到的,不要要求别人。

看完本书,或者你以后有机缘参加“爱的能力”课程,会帮助你成长在经营情感方面的能力。

但我要提醒的是,当你的能力提高了,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你知道如何述情、共情了,很多时候你也能允许对方了,你还知道如何影响对方让他变得越来越好了,但请你不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你的爱人。

也就是说,在你的爱人做不到这些时,请你不要不满意,因为你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

这也是一种允许吧,就是允许对方暂时在爱的能力上不如你,允许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否则,你会因为比对方多懂些本书中的内容而增加新的烦恼。

原本你没有看本书时,你也不会述情、不会共情,这时,当你的爱人也不会这些时,你可能并不觉得他做得不好,而你看过本书后,你知道了,你要是拿着书里写的内容去要求他,当你发现他很多时候都做不到这些时,你可能会对他有更多不满,这样的话你看书反而看出烦恼来了。

所以,这一点是一定要规避的,就是你能做到的不要要求对方也做到,允许他有个成长的过程,慢慢地影响他,让他成长。

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他成长得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自己的文明程度越高,他的烦恼可能就越多,因为他会拿自己所明白的这些去要求别人,自己站得越高,对比之下,别人站得就越低,如果不允许别人站得低的话,自己就会痛苦。

其实,不要怪别人做不到,也不要嫌弃别人不明白,你以前也做不到,也不明白,那些人不过代表以前的你罢了,不接纳他们也是不接纳以前的自己。

这个过程就好像一个穷人,很多年都没有什么钱,终于有一天有钱了,就开始看不起所有穷人一样,显得如此势利眼。

还好比在出过国、留过学的人中会有这样的小部分人,出国前和众多国人一样,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的,但在国外生活几年,看到了老外很多做得好的地方,回来就开始觉得国人做得不好,就开始看不惯国人的种种做法,就开始不习惯起来。

其实,在出国前,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当时也没有觉得哪里不好,出国几年,回来之后,反而不适应国内了,这就是没有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

这些人要知道,如果你没有出国的经历,你和很多人可能是一样的,因为对方没有你的经历,所以,要允许他们暂时在这个水平上,先做好自己,然后慢慢地去影响大家,让更多的人也做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抱怨和指责国人做得不好,你要思考的是你能为国人素质的提高做点什么。

在与人的交往和互动间也是一样,你能做到的不是要求他人,否则你会越来越看不惯更多的人,你不但不要要求对方做到你能做到的,还要继续用你的方式对待对方,慢慢地去影响他们。

好比是说,你跟一个朋友交往,你发现你去他家时都带礼物,他来你家时不带礼物,如果你拿自己能做到的去要求别人,你可能就会对他不满,认为他不够尊重你,如果你据此以牙还牙,你也开始去他家时不带礼物了。

那么,你是否发现?你被他影响了,你由于有了他这样一个朋友,你就变成了一个跟他一样的人,结果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对方决定。

反之,你坚持自己的做法,还是经常带着礼物去他家,久而久之,也许他会意识到这一点,到你家时他也会带礼物了,这样,你就影响了他。

即便他永远都不改变,到你家时都不带礼物,你能允许他这一点,就永远拥有这个朋友。

这就是说,跟人互动之间,不要因为别人做得不好就也用不好的方式对待别人,使你们之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关系越来越差。

在爱人之间,也是这样,你明白了很多爱的能力,也许自己可以做好了,请不要要求对方也这样。而是先做好你自己,慢慢地,通过影响的方式让对方成长。

如果你用他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他,而不是使用本书里介绍的方法,你们也可能会进入一种越来越糟糕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己所欲,勿施于人”!你能做到的不要要求别人也做到,你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有爱的能力的人,你会因此少很多烦恼,也真的会从本书中受益,人生也会因此越来越美好!

祝福你!越来越幸福!

赵永久

二○一一年八月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