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 - xp1024.com
《粮田》


第一章:穿越

“这怎么还没醒?这都有三日了,丫丫怎么还没醒?”说着就有了哭腔。

“再等等,如果再不醒,我就去省城找个大夫给看看。你别担心,咱娘,咱娘也是。。没办法。”说话的是一个男子的声音,说到后来,也是没了底气,音量弱了下去。

“没办法,怎么没办法,就是舍不得花钱,咱丫丫都发烧三天了,都还没醒,现在这样子,你让我怎么办,这丫丫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你,你,你别着急,”听了媳妇这么说,赵家老二就着急了,“你这还怀着身子呢,别着急,别着急,我再想想办法。”

“你能有什么办法,你娘要是一瞪眼,你啥都不敢说,你能想出来什么办法。”听赵二这么说,于氏心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还知道我怀着孕,你也知道我这不能生气,那你怎么不去找你娘要写银子,去给丫丫请个大夫!”

“大嫂不是给看过了吗,娘说再养养,再养养。”

一听赵二这么说,于氏的眼泪就又流了下来。

“这大嫂是个接生的,会看这发烧生病吗?这都三天了,丫丫一直发烧,也没醒,才两岁大的丫头,命咋就这么苦,托生到咱们这样的人家,但凡换个人家,也不至于这样子。”于氏看着眼前两岁的小娃娃,面黄肌瘦的模样,小脸因为发烧,红彤彤的,额头上放着一块冷水沾湿的毛巾。呼吸细弱的仿佛不存在,于氏越看心里越是难受,眼睛酸涩的,却哭不出泪来。想来这几日泪都哭干了。

听了媳妇这么说,赵二心里也是难过伤心的,自己妻女这样子,媳妇还怀着身子,已经八九个月,这马上也是生产,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以后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娘,娘就那样子,你也知道,咱做儿女的,也不能杵背了她老人家。咱,咱这不是没钱吗?要是有钱,就是倾家荡产,也得去县城请个好的大夫,给丫丫看看。”

“你就说的好听,你看看咱丫丫都烧成啥样子了,你还等等,还等等,你非得等丫丫,非得等丫丫。。”于氏看着眼前的丫丫,说不出口,心里更是难过。她不但气赵二是个懦弱无能的,不能挑起大事,全是听她娘的话。更是气她自己,眼看着自己闺女这样子,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于氏是个要强的。

“你再去和你娘说说,咱这么多年干了那么多活计,钱全给了她老人家,这丫丫生病了,拿出点钱财了,以后咱们再多做点,把这钱给挣回来。”

“我都和咱娘说了,”赵二听媳妇这么说,低下了头,这话赵二和他娘说了不下好几遍,可是他娘说是说丫丫一个小丫头片子,没啥事,过两日就好了,小孩子生个病那都是常有的事,庄家的孩子哪有那么娇气的。这话赵二没敢和他媳妇说,怕说了他媳妇更是生气。

“咱娘也心疼丫丫,就是觉得没啥大事,挺挺就过去了,还说咱丫丫是个有福气的,这关能过去。你别生气,咱再看看,再看看。”这话是赵二安慰他媳妇的。

“哼,她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我嫁到你们赵家,也三年多了,啥时候看着心疼丫丫,还说有福气,这要是算福气,她怎么不让她那个大孙子也享享这个福气。”于氏越说越是来气。

赵二听媳妇这么说,急忙向外屋和窗口看看,怕是有人听到,“你看啥,她啥时候进过这屋子,这丫丫生病好几天了,她连看都没来看过。。”

于氏这么说着,拿下丫丫额头上的湿毛巾,说是毛巾,不如说是一些破布叠在一起。于氏边叹气边在冷水里把那些破布浸在水里,又拧了拧,贴在丫丫头上,还用手摸了摸丫丫的脸蛋。

赵二看着媳妇和闺女,又想起自己的老母亲,不说话了。

于氏看着眼前的闺女,心疼的更是不知该如何。

此时的’丫丫‘刚刚就醒来了,听到了这夫妻二人的说话,只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些。李嫣前些日子回孤儿院去看望院长和孤儿院的小朋友,她是孤儿院院长李妈妈捡回来的,李妈妈把她养大,工作之后,她每年都会去孤儿院看望李妈妈几次,就刚刚,李妈妈让她去小阁楼上找个物件。她从来没来过这里,李妈妈以前不让她来,在阁楼里李嫣好奇的翻了翻,翻出个小玉佩。还没等李嫣细看,一道亮光之后,李嫣就听到了这夫妻俩的谈话。

李嫣被子里的小手轻轻的掐了一下自己,李嫣明白了,她是穿越了,而且还穿越到这个’丫丫‘的身上。想来这丫丫发烧过去了,自己就被带了来。

听了夫妻俩这些话,李嫣也就明白了差不多。这’丫丫‘的父亲想来是个心实能干的,不但孝顺母亲,还很听她母亲的话。这于氏是个心气高的,但是家里现状在这里,她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这样想着,李嫣就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看着李嫣睁眼,于氏立马高兴了起来,“醒来了,醒来了,终于醒来了,总算是醒来了,可把娘亲给担心坏了。”说着就用粗糙的手细细的摸着丫丫的脸蛋。

“醒来就好,醒来就好。”赵二看丫丫醒来,也是松了一口气。

李嫣看着眼前的两个人,女子有三十左右岁的样子,肚子挺大,刚听说已经怀了八九个月的身子,可是看着样子,人依然很瘦,只是肚子很显。

男子也是三十左右的年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一看就是操劳的样子。两个人想来都是做活计的,从小操劳惯了的。

此时两个人都关切的望着丫丫,丫丫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虽说李妈妈很爱,很疼惜她,课孤儿院三十多个孩子,李妈妈和李嫣从小也没有多长时间在一起过。现在看着眼前的爹娘,李嫣心里暖暖的,鼻子就是一酸。

”这小丫丫怎么哭了,别哭了,乖乖,娘不是在这呢吗?没事啦没事啦,娘抱抱娘抱抱。“说着就把小人儿抱起来。赵二还贴心的把破旧的被子掖得严严实实,生怕这孩子刚醒来,别再着凉。

李嫣在女子怀里,脑袋还是嗡嗡的响,想来这发烧还是没有好,很快她就闭上了眼睛,睡着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章:赵家

等李嫣醒来时,屋里已经全黑了,只她一个人在屋里。她想让这小身体坐起来,挣扎了一会就是起不来。她伸出去左右摸摸,原来她的四外边都是有东西压着,想来是丫丫她娘怕丫丫醒来,屋里没人看着,孩子小,再来回乱走,磕着碰着。

这小身子干瘦干瘦的,加上又在床上躺了这么几日,浑身上下没有力气,挣扎不开,李嫣也就安心躺着了。细想这赵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身体才两岁,以前也没啥记忆,李嫣从刚刚听来的,大概知道,这户人家姓赵,这好老太太也就是丫丫她爹的母亲,丫丫的奶奶,是个厉害的角色。重男轻女不说,还把这赵二两口子压制的服服帖帖的,虽说丫丫娘亲是个心气高的,估计现在也就是背地里说说不满意赵老太太,当面,应该是顺顺从从的,这古代,婆婆和儿媳妇倒是个茬。

看丫丫她爹娘的样子,都是心实的人,钱都给赵老太太,自己一点不留,连给丫丫看病都没钱。

虽然只提了一口丫丫她爹的大嫂,说是个接生婆,还有那个丫丫她奶奶的大孙子,刚刚也是带过,说是得宠,至于其他的人和事,李嫣就一无所知了。李嫣感觉到这身体烧退了,人不迷迷糊糊,只是有些困乏,李嫣想再想想其他的事情,不过这小身体受不住,又睡过去了。

再次醒来已是半夜,旁边坐着丫丫娘,丫丫爹是睡着了,呼噜声打的那个大。丫丫娘看着丫丫有动静,立刻贴近看。

李嫣睡的迷迷糊糊,是饿醒的。

“丫丫醒来了,是饿了吧,娘今晚从你奶奶那里要了一个鸡蛋,给你炖了鸡蛋羹,你等你醒来好喂你吃。”李嫣看着眼前的人,由于没有点煤油灯,只是透过窗外的月光,看着丫丫娘一脸关切和欣喜,这是心疼孩子的娘。

“娘”李嫣想说话,可嘴里叫出来的是一声稚嫩的娘,丫丫两岁,估计开口说话本能的就叫了一声娘。

于氏一听丫丫这一声娘,心里立刻就暖了起来,也就忘记了和丫丫奶奶晚上要这个鸡蛋的不痛快,“丫丫乖,你在这等着,娘去锅里把鸡蛋羹给丫丫端了来。”说完还爱惜的摸了摸丫丫的小脸,“不热了,这烧是终于退了。”一边自言自语的去了外屋。

喝了鸡蛋羹,丫丫这副身体就受不住,又睡了过去,等第二天醒来,李嫣觉得自己是神清气爽,想来是好利索了。

还没等丫丫反应过来,就听着外面很大的一个声音传来:“又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咱家的小丫头片子还养上了,不是好了吗?怎么不叫起来去前院挖些野菜来好喂猪。这头打响午了,咋还睡呢!”

“娘,娘,”是于氏的声音,“丫丫刚好了点,让她好好睡一觉,喂猪的野菜,儿媳妇一会就给挖回来,不耽误您喂猪。”

“你去挖,你去挖!你自己是没活计是不是,我让你把西山上的那块地你锄过了吗?上次我去看,那都长了那些草,你们两口子也不自己找活计,还指着我给你们吩咐伙计!!”

“娘,您别生气,那块地我和老二月初就锄过一回,没想到这草长得这么快,这几日加上丫丫的事情,也就没有过去看看。我下去就过去,下午就过去把那块地再锄一遍。”

“下午去?这日头还不高,你下午去?下午还有下午的活计,你现在就去把那块地给锄好了,下午去把前山头那块玉米地给锄了。”

“娘,这马上就中午了,丫丫还没吃饭,我先把丫丫弄好了,一会就去西山锄地。”

“咋地,我还指使不动你了是不?!”说着赵老太太就狠狠的瞪了一眼于氏。

李嫣在屋里是听的清清楚楚,看来这赵老太太拿捏儿媳妇真的是狠,这大中午的,于氏还没有吃饭,就让她去锄地,而且下午也要去锄地,这跟本没有吃饭的功夫。对丫丫这个孙女,更是不疼惜,不来看也就算了,这听说刚醒来,就来指使她干活。

“娘,丫丫刚醒来,您让她好好睡一觉,明天好了,我就让她早起给您干活。”于氏急急的这么说。

李嫣就听到了脚步声向她这边走来,想来这赵老太太是亲自过来想把丫丫给拽起来,“明天?这几天那小丫头片子没干活,我这前院后院的去挖的野菜,昨天给了她一个鸡蛋,今天说啥也得起来给我挖野菜去。”

一边说着,就推开挡在跟前的于氏,推开西厢房那吱吱呀呀的破门,走了进来。

此时李嫣已经坐了起来,正面对这门口,等着赵老太太掀开门帘进来,“一个小丫头片子还娇惯上了,这样子习惯了,以后还成什么样子!”赵老太太一边唠叨这,一边风风火火的进门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北苑大姑

“娘,”于氏一看赵老太太已经把围在丫丫身边的被子掀了起来,就有些急:“娘,丫丫这刚好一点,不能再着凉。”于氏有些心疼丫丫,可是面对赵老太太,即使她心气再高,还是不得不陪着她老人家,不敢违抗。

“哪里都有你!!”一听于氏这么说,赵老太太斜眼瞪着于氏,“好就好了,咱老赵家可没有这么娇气的人。”说着就要拎起丫丫往外走。

丫丫娘哪里肯让,即使平时丫丫娘不敢反抗赵老太太,可是看着眼前的丫丫,面黄肌瘦的模样,瞪着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赵老太太。丫丫娘以为丫丫是被赵老太太给吓着了,也不哭也不闹,就这样拿着眼睛干瞪着。

“娘,这么点活计,我一会功夫就好了,哪里用得上丫丫,孩子还小,就让丫丫好好休息几天。”于氏陪着小心,忐忑的对赵老太太说。

“怎么,是我不心疼孙女吗!!我这也是为她好,这小小的孩子,要是养成了娇惯的毛病,以后怎么办!这要是现在不好好管管,再大点,还不得我伺候她啊!”

李嫣就这样冷眼看着,“娘,奶奶,”于氏和赵老太太一听丫丫这糯声糯语的声音,不由得都是一愣。平时丫丫很是胆小,别说在赵老太太面前,就是在丫丫娘面前,也就特别饿的时候,对于氏喏喏的小声叫娘,更没得大声说过话,刚刚这一声娘和奶奶,随时小孩子的糯音,但却清晰可闻。“我好了,这就下地干活,您和我奶奶别吵了。丫丫没事。”

于氏一听丫丫更是说了这么多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哼,小丫头片子,你自己知道就好!快点给我起来,去前院的地里挖些野菜回来喂猪。”赵老太太也是惊讶,平时这小丫头在她面前低着头,唯唯诺诺的,今日不但正眼看她,还清清楚楚的说了话。赵老太太心虽惊讶,但是面上却不表现,嘴上不饶人的说道。

丫丫于是起身,丫丫娘看这丫丫,又看了一眼赵老太太,伸手摸了摸丫丫的额头,好在没烧,想来是彻底好了。于氏心里舒了一口气,就去小柜子给丫丫翻出一件补丁很多但是干净的衣服来,给丫丫换上。

正在这时,就听到院子里一个清朗活泼的声音,“哎呀,这院子里的果树长的真好,估计今年的果子又能吃好长时间。老姨,老姨,在家吗?我来看看你。”

赵老太太一听,“哎呀,梅儿来了,快快进屋来。”在屋里大声的回应着,然后就上院子里应上去。

于氏也给丫丫穿好衣服,“北苑你大姑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说着抱丫丫下床,出了西厢房。

“大姐,您过来了?”

“咋把丫丫领出来了,我这前两天回了趟娘家,昨天才回来。昨个晚上,我那大儿媳妇才和我说,丫丫病了,我这打算昨晚上就过来看看丫丫,怕你们睡了,就没过来。一早又让孙子给耽误了会功夫,现在倒出来了点时间,急忙过来看看丫丫。”

北苑大姑说完,又亲切的用手摸了摸丫丫额头,“哎,不热了,看样子是好了。”

“村里的孩子哪有那么娇气的,”赵老太太说,“就是个头疼脑热,挺挺就过去了。我和老二媳妇说,她还不信,非得要去县城请大夫。梅儿你看,不是说你老姨抠,不心疼孙女。你看丫丫这不是好了,现在跟啥事没有一样。这就是老二媳妇头了孩子,给娇惯的。”

赵老太太对着自己的外甥女就诉说起来了,“这哪还值得你过来一趟看看她,咱别理她们娘俩,进屋和老姨说说,你回娘家,你姥姥姥爷,大舅二舅家都怎么样?”说着赵老太太就要把北苑大姑拉进正房。

“老姨,您别着急啊,家里的事情,早上忙完了我才出来了,这个一上午我好好和你唠嗑。”

“对了老姨,我过来的时候,路过西塘的地,野菜长的挺欢实。我就让英儿给挖些过来,我看这会英儿也挖的差不多了,应该也快过来了。”

“挖啥野菜,家里不是又没人去挖,你这来一趟还给我挖野菜,这咋像话。”

“这不是赶巧了吗?知道老姨家养了猪,正好路过,这几日丫丫生病,也不能帮你干活,你这腰病腿病的,干不得重活。我这是没在家不知道,那几个儿媳妇也是没个眼力价的,我要是早知道,早就打发英过来帮老姨你的忙了。”

“大姑也不是外人,于芝你也别在这站着了,快快把孩子放屋子里好好休息休息,这病刚刚好,可别再给大法了。”说着北苑大娘就推这丫丫娘和丫丫回西厢房。“你回去把丫丫哄睡了,就过来陪你婆婆和我唠会磕,我刚从小甸子那边回来,我姥姥姥爷还问你了呢,问你这肚子里的孩子快要生了吗?有啥反应没?他们离得远,也是惦念的很。”

于氏看了一眼赵老太太,“既然你大姐来了,你就在家陪你大姐说个话,一会中午好好做个饭,你大姐和英儿中午就在家吃了。”

正说着话,英儿也背着一大扎野菜出现在门口,“姨姥姥,奶奶,二娘,”北苑大姑嫁的人是北苑的赵家,和丫丫爹是没出五服的兄弟,所以,辈份这个,赵家的孩子还是从赵家这边算,赵老太太和北苑大姑,算是娘家亲,就另算。“你们看,我挖了这么多野菜,这下够了吗奶奶?”英儿脸红红的,一双大眼睛眨呀眨的,很是机灵可爱。

“够的够的,这可够了。”还没等北苑大姑说话,“英儿快上午洗把脸,姨奶奶给你泡杯糖水喝。”说着就拉着英儿往正房走。

“你说你也是,这来了就是客人,咋让你孙女去给我家挖野菜。看把孩子累的,你也不知道心疼。”赵老太太向来是个会说话的,场面话说的从来都很周到。

“老姨你和我客气啥,英儿知道是给她姨姥姥家干活,乐的呀。”

于氏看了一眼丫丫,“走,咱们也回屋,你好好再睡一会,有英儿这些野菜在,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章:丫丫爹

于氏把丫丫放在西厢房,让丫丫别出去乱跑,就在屋里好好待在,然后丫丫娘就出去了。

这边赵老太太把北苑大姑和英姐迎进主屋,“我这家里忙的,都好几年没回小甸子看看你姥姥姥爷,还有我那些兄弟姐妹。这是离得远,他们又过不来,唉!”赵老太太一说起她娘家,心情就有些难过。

小甸子是很远的一个偏僻小地方,当初赵老太太嫁到赵家的时候,光路程,就走了三四天。后来她又把在赵家的族亲里给她外甥女也就是现在的北苑大姑找了个婆家。

之后更是孩子孙子的一个个家里离不开人,后来赵老爷子生病去了,这更是好几年没有回娘家。

现在一看这刚从自己娘家回来的外甥女,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

“老姨,您宽宽心,我姥爷姥姥都挺好的,身体也都还硬朗,在我大舅家也是吃的好睡得好,也没什么活计需要二老做的,现在就是一个享福呢。”

“我大哥倒是个孝顺的。”赵老太太一听,感慨的说道。

“现在我大舅妈性子也变了不少,我听我娘说,现在我大舅妈的那个二儿媳妇是个厉害的,但是我这表嫂是个讲道理的,对我姥姥姥爷可好了。”北苑大姑知道赵老太太心里想的什么,“所以老姨你就放心吧。”

“我姥爷老娘都还清楚,记得事,知道我去了,一直问我老姨你。”

赵老太太一听,眼睛就有点酸,“我这是走不开,家里离不得人,这要是有空。。”赵老太太话没说完。

“老姨,我姥爷姥姥晓得的,知道你家里忙,离不开人,我都告诉他们了,说你挺好的,我哥哥嫂子还有弟弟弟妹都是孝顺的。他们听了可开心了,等我小兄弟也成了家,老姨你回小甸子住个十天半月的,也不是不可以。”

一说起赵老太太的小儿子,赵老太太心情就好多了,“是的呀,等来文也成了家,我也就不操心了。”

就这样唠了一会磕,北苑大姑就把从小甸子带回来的山珍野味拿出来,“老姨这些蘑菇啊,皮草啊什么的都是我几个舅舅和我娘让我给你带回来的,家里虽说别的没有,这些山上的营生还是有些。“北苑大姑,说着就一样一样的给赵老太太念叨,”这是我大舅家二哥打的野鸡,让我给老姨带回来尝尝,这是我娘还有二舅娘给的山菇。

正说着,看着于氏进门,“老二媳妇来了,丫丫哄睡着了?”

“睡着了大姐,我过来看看需要做点啥。”说完于氏就看向赵老太太。

“忙啥呀,我这正和我老姨唠嗑呢,快,你也过来,咱唠一会。现在该忙的也都忙的差不多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的,你这还有这身子,歇个一天半天的,不耽误事,你说是不是老姨?”

“你也别站着了,过来坐一会吧。”赵老太太估计现在心情还不错,对着于氏说。

“哎”于氏应道。

“这带回来这么多东西,家里日子过的也艰难,这些咱这山上都有,大老远的还往这里稍东西。”赵老太太看着家乡的东西,心里很是感触,小甸子日子过的怎么样,她是清楚的。

“家里这几年也还行,比往年好过不少,我娘说余粮都还有些,加上老姨让我带回去的粮食,今年是饿不到的。”

小甸子的情况,一年到头不挨饿就是过的不错了。

“唉!”听北苑大姑这么说,赵老太太也只是叹了口气。

虽说自己家自从赵姥爷爷走了,日子过的稍差,但是在这村子里也是说得过去的。要是离得近也能帮衬帮衬,只是离得远,去小甸子也没个车过去,这几年也没帮上家里什么忙。

“这么多东西怎么都带过来了,你自己留些家吃。”赵老太太看着眼前摆着这么多东西,知道北苑大姑是自己没留,全带过来给她了。

“我家里的小崽子三天两头的往山上跑,这些吃食偶尔能吃上,老姨你就留下,到时候让老二媳妇给你做来吃,大家也都尝尝。”

“好吧,既然这样,我也不和你客气了,我先放起来,等哪天顿了,我让人给你送过去尝尝。”

“这也行老姨。”

说着就吩咐于氏把东西收起来,好好放在,等人都回来了凑齐了再吃。虽说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这野味也是难得的。

正说着话,就听到外面有说话声,“听这话,好像是丫丫爹回来了。”赵老太太听了一会对北苑大姑说。

“这老二是个能吃苦的,老姨家的地这几年也都是老二一家侍候,老姨你也是有福气。”

赵老太太一听,心里也是乐的,有人夸自己的孩子,总归是高兴的,“有啥福气的,老二那两口子也是吃苦的命,小时候这老二就受了好些苦,年纪大了,也给娶上了媳妇,也该知足了。”

“唉,这两口子都是苦命的人,先说这老二吧,小时候病的,差点没活过来,眼睛也是差点瞎掉。老姨你这孩子多,故上这个顾不上那个的,那老二能这样,看来也是有后福的。”

“有啥后福,好好过日子啥都有了。”赵老太太说完,在屋子里向外面看了看,“这老二回来了,怎么不进这屋来,知道他北苑大姑来,也不来说句话。”

“老二不知道我过来,让他去他屋里看看他闺女,肯定是看看他闺女好没有,他这一天天的在外干活计,肯定担心。”

“头疼脑热的,有啥好担心的,估计这也是他偷了个空回来的。梅你先在这在屋里等着,我去看看。”赵老太太说完就想往外屋走。

“老姨呀,我看你呀就是这操心的命,你就陪我坐一会。老二媳妇东屋放东西去了,一会让她过去和老二说一声,让他过来说个话。这点小事哪里用得着你自己过去呀。”

赵老太太一听,就折返回来,坐在炕上,大声对着东屋说,“老二媳妇,东西方好了你就回你屋看看是不是老二回来了。这个点回来,估计又是偷摸跑回来的,你把他叫过来,我问问他。”

于氏在东屋应了一声,放好东西,回主屋打了声招呼,就回了西厢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章:糕点

于氏回到西厢房,正好看着丫丫爹正逗小丫丫玩,“丫丫,你看看爹给你带回来的啥?”

说着丫丫爹就从怀里拿出一个干净的小细布包着的糕点,这是在做工的东家要去县城,丫丫爹让他捎回来给,买给丫丫的。

“你哪来的钱给丫丫买这个?”于氏看了丫丫爹带回来糕点,从丫丫爹手里接过来,问了句。

“我让东家在我的工钱里扣的。。”丫丫爹小声的说,生怕丫丫娘生他的气。

“还算你有点良心,记得咱们丫丫,我还以为你眼里只有你娘呢!”丫丫娘说的是气话,看丫丫爹给丫丫带回来的糕点,知道丫丫爹心里有她们娘俩。

丫丫娘把糕点掰了一小块,递到丫丫跟前,“丫丫,这是你爹爹心疼你,买给你吃的。来,快拿着,尝尝好吃不好吃。”

此时的李嫣经过这一天一夜的琢磨,心里已经彻底接受了自己穿越过来,成为丫丫的事实。看着眼前的丫丫爹娘,李嫣觉得这是老天可怜她,前世没有父母疼爱,穿越到这里,虽说穷乡僻壤的,但是丫丫爹娘都是好人,对丫丫也是极好的。

“爹,娘,你们也吃。”丫丫看着眼前疼惜的看着她的爹娘,退了推丫丫娘的手,糯糯的说道。

“我们丫丫真懂事,爹娘不爱吃这个,来,给丫丫吃。”丫丫娘看着乖巧的丫丫,怜惜的摸了摸丫丫的脸蛋,顿时高兴起来。

李嫣知道丫丫娘说不爱吃,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是现在作为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她还是乖乖的拿起糕点,放在嘴里吃了起来。

“好吃吗?丫丫。”

“爹,这个好吃。”丫丫对这丫丫爹甜甜一笑,说道。

“好吃就好,好吃就好。”

“娘和北苑大姑在主屋唠嗑,看到你回来了,特意让我过来叫你过去说个话。”丫丫娘一边擦着丫丫的小嘴,一边和丫丫爹说着话。

“我以为娘不在院子里,就没过去,直接回了咱屋。那我现在过去。”丫丫爹听丫丫娘这么说,急忙起身,“直接和北苑大姑说说话。”

“你这又是偷空出来的吧,别耽误回去的时辰,扣了工钱,娘又得说你!”丫丫娘给丫丫爹提醒道。

“没事,下午是和来存一起去河套拉沙子,我和来存说过了,他辛苦些,我回趟家,不耽误事。”

“不耽误事就好,说一会就回去上工吧,来存自己做,也累人的。”

“我知道,打个照我就过去。”说完丫丫爹起身就向外屋走去,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丫丫在家听话,爹晚上回来再陪丫丫玩。”

“丫丫等爹爹回来。”看着丫丫爹一脸不舍的又回来说话,丫丫心里一暖,乖巧的应道。

“中了,腻歪什么,快去主屋看看,一会你娘该急了。北苑她大姑也在,你快去说个话,一会还得上工,我一会也过去主屋做个饭,大姐今天留这吃饭。”

“那我过去了。“

丫丫爹到主屋的时候,赵老太太和北苑大姑正在聊丫丫小叔来文的婚事,英姐一个人坐在炕稍,磕这瓜子,小心的翻着一本破旧的书本,“这来文和街里老宋家的三闺女订婚也有些日子了,老姨是不是打算今年收秋之后就把来文的婚事给办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赵老太太一说起这小儿子,眉眼之间就全是笑意,“来文也老大不小的了,现在在街上帮着做工,把他们俩的事情办了之后,也就让来文在街里住下了,不用三天两头的还往家里跑。”

“这来文有了着落,老姨你也就能彻底享清福了,”北苑大姑拉着赵老太太的手,继续说,“在去小甸子之前我去集上,还见到过这宋家三姑娘。性子是个良善的,也会说话,知道我是您亲外甥女,这一口一个姐叫的那个甜呀。是个乖人儿,这来文有福气的呀。”

“我也见过几次,也打听了一些,性子是个好的,也能持家干活。要说哪点不满意,就是这长相个头矮了点,以后怕是生孩子随了娘。”

“哎呦老姨,这长相看得过去就行,要是那俊俏娇艳的,就得干养着,怕是也不能持家干活。”北苑大姑笑着说,“来文长相个头那是没处挑,有来文这,以后生的孩子肯定随来文。”

“要说呀,我也是满意老宋家的三姑娘,那是你姨丈在世时就给来文说下的亲。老宋家是个过日子的人家,而且人也都是本本分分,和我们家又门户对。”赵老太太说道这,想起她小儿子来文嘴上随不说不满意这桩亲,但是每次她这个做娘的要是跟他提赶紧把亲结了,来文就说等等等等。

“就是这来文年纪轻,看人还看不到心里去,这一拖一拖的也就这么多年过来了。现在来文也二十,宋家三姑娘今年也该有十八了,是该成家了。”赵老太太感叹了一声。

丫丫爹一来,就听他娘和北苑大姐在说来文的事,“大姐来了,咱姥家都挺好的不?”说着又冲赵老太太问声好,“娘,我抽个空回来看看,一会做工还得赶回去。”

“老二回来了,还在前营子做工呢?那家的房子也快盖完了吧,这都快一个月了吧。”北苑大姐热情的和丫丫爹说着话。

“快了,也就这两三天的工夫就能收工了。”丫丫爹说完,看英姐自己一个人在玩,“英姐怎么没去西厢房,和丫丫俩玩去”

“丫丫刚好点,让她好好休息着。英姐自己玩就行,她是个安静的。”

英姐从书页中抬起头,问了生好,“二伯。”就有低头翻着。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像是着了魔,也没识字,就是爱看这书本。”北苑大姑看自家孙女这样,笑着接着说,“不管到哪,有了带字的书呀本子的,她能坐一天,问她能看懂不,也是不能看懂,她说就是觉得字写的好看。特别愿意来她姨姥姥家,华哥在县城读书,家里有书书本本的,她可愿意跟来。”

赵老太太知道英姐这性子,“英姐要是个男儿,你们送她去县城跟着先生念几年书,肯定错不了!”

“我家的情况哪能和你家比呀,哎呀,咱不说她了,让她自己在那玩。”

“刚我还和老姨说,这老二和老二媳妇是能干活的,老姨你也是有福气。”

“你可别夸他,越夸他们是越上样。”赵老太太说着又对着丫丫爹说,“这回来也有些时辰了吧,尽早回去赶工,家里又没啥事,天天的来回跑。”

“娘,那我先去上工了。”赵家老二听他娘这语气,怕是扣了工钱,他也没多解释,”大姐,你和我娘好好唠嗑,一会我家的过来做饭,你们好好的待着,我还有活计在,我先去忙了。”

“哎,你有事你就去忙,做活计的时候多注意身体。”

“行,那我先过去了,娘我先走了。”说着就出去去忙了。

等丫丫娘做好饭,吃完饭,赵老太太和北苑大姑又聊了一会,就回家了。庄稼人什么时候都有一堆活计等着,没有真真的空闲的时候。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章:小叔要退亲

下午的时候,丫丫娘去西山锄地,丫丫爹去上工,丫丫没事做,就出来走走。

这个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头也不嗡嗡的叫,少有的记忆也浮现出来了。

赵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老大是丫丫大姑,嫁到马家村一个地主家里,日子过的殷实。下来是赵家的长子赵来德,刚穿越来听说的那个接生的大嫂,就是赵来德家的,也就是丫丫的大娘。

下来的长幼就是丫丫爹的二姐,和丫丫爹。这姐弟俩都是命苦的,古语说是,中间的孩子不受宠,说的就是他们姐弟俩个。上头有大哥大姐,下面有弟弟妹妹,所以丫丫爹和他二姐从小帮着干活,哄大弟弟妹妹,是一刻都没得闲。现在丫丫二姑嫁的远,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丫丫记忆里有一次丫丫爹和丫丫娘说,丫丫二姑日子过的艰难,在婆家受苦受累的。

最受赵老太太宠的就是丫丫的小姑和小叔,丫丫的小姑嫁到同村,离的近,经常回来。丫丫的小叔在县城有一份工,小的时候,赵老爷子让个落魄的教书先生教了他几个字,所以算是个识字的人。

赵老爷子前两年生了病去了,丫丫那时候还没出生,所以赵老爷子没见过丫丫。

这个村子大多数人家都是姓赵,也叫赵家村,这赵家村被两条沟又划成了大概四个地方,也就是东苑、西苑、南苑、北苑。北苑大姑,就是在北苑那边。丫丫家在东苑。

丫丫爷有四个兄弟两个姐妹,两个姐妹嫁的都远,据说有一个出了边,现在在北方。一个出了县城,在另一个县城,也是好多年没有走动。四个兄弟中,丫丫爷是老大,和老二也就是丫丫的二爷爷留在了赵家村。丫丫三爷爷当初在县城做生意,娶了县城张家铺子的闺女,后来张家铺子开到府城,丫丫三爷爷也就搬到了府城。丫丫三爷爷在府城给丫丫四爷爷也说了一门亲,就这样丫丫三爷爷和四爷爷子府城。丫丫从来没见过,只偶尔听说那么一两句。

丫丫二爷爷去年也去了,丫丫二奶奶家就在丫丫家隔壁,一个大姑早已出嫁,三个叔叔也都在东苑安了家。今年初的时候丫丫二奶奶家分了家,丫丫大叔家在丫丫家前院盖了小土房,丫丫二佰是在上面的一块空地上盖的,丫丫二奶奶和丫丫老叔在一起住。丫丫老叔去年底也成了亲。

这东苑也有几户外姓人家,不过大多数都是姓赵。

有个和丫丫差不多大的老林家的丫蛋,两个虽说年龄都还小,不过确实玩的开,只要丫丫没有活计,就会去找丫蛋玩,丫蛋也经常的来找她。

丫蛋上面有三个哥哥,只一个小姑娘,在家是受宠的,不和丫丫似的,需要干活。虽说丫丫比丫蛋要大上几个月,可是丫蛋白白胖胖的,和丫丫一比,丫蛋要大上丫丫好几个月。

赵老太太去西院和丫丫二奶奶唠嗑去了,丫丫刚在院子里闲逛了一会,就看到丫丫大爷大娘一家还有丫丫的小叔回来了。

“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和娘商量商量,自己怎么就做了主!!”丫丫大爷一边走着路,一边数落着丫丫小叔。

“我本来就不同意,这是咱爹定下的,这几年给爹守孝,我也就没说。现在咱爹的三周年已经过了,年前我就和咱娘说了,这门亲,我不同意。可是咱娘还是要我秋后把家给成了。“

“咱娘不同意退亲,你也不能和人家姑娘说要退亲,这以后咱们还怎么和老宋家联络!”丫丫大爷生气的说,恨不得打自家兄弟两下子。

丫丫大爷在县城做木工,丫丫大娘前天带着娟姐和宝哥回娘家,丫丫大娘娘家离县城近,就一路顺道赶回来。正好碰上回来的丫丫小叔,一打听,才知道老宋家的闺女去丫丫小叔做工的店里送吃的,让丫丫小叔给赶回来了,还和那宋家姑娘说,要退亲。

那宋家的姑娘听了之后,伤心的跑家去了,丫丫小叔也就请了半天的家,回家和赵老太太说,要把这本亲给退了。

半路遇到自家大哥,就把事情说了,被自己兄长训了一路。

“丫丫在呢,看样子是病好了,你奶奶在家呢吗?”丫丫大娘看着丫丫,问了丫丫一声。

“奶奶在西院二奶奶家,和二奶奶唠嗑。”丫丫乖巧的回答。

“去,娟去把你奶奶给叫回来,就说你小叔回来了。”丫丫大爷吩咐娟姐去叫丫丫奶。

“你先回屋等咱娘,我和你大嫂先回趟后屋,一会咱娘回来了,一起说说你这事!”丫丫大爷说完,就和丫丫大娘还有宝哥去了后屋。

丫丫大爷成亲之后就在主屋后面盖了两间房,虽说没分家,做工的工钱也交给赵老太太,可是毕竟能自己留出一部分。而且丫丫大爷家的大儿子,也是赵家长孙,丫丫唤做华哥的。丫丫爷在世的时候就给华哥找了教书先生教华哥识字,后来大些,就送到县城去读书。

丫丫大爷家还有娟姐和宝哥,娟姐现在九岁,宝哥比丫丫小,现在两岁。丫丫大娘是个重男轻女的,华哥和宝哥两个丫丫大娘都是当宝贝似的。娟姐在家就什么活计都做了,还帮助丫丫大娘带宝哥。

娟姐对丫丫一直都很好,娟姐是个话少的,不过有什么活计,娟姐只要能抽出时间,都会帮助丫丫。

丫丫大爷和大娘去了后屋,带回来的包裹也没留在主屋,拿到自家后屋去了。丫丫小叔看了一眼,没说啥,“丫丫这是干嘛呢?”丫丫小叔和丫丫说着话。

“玩”。

“玩什么呢,小叔陪你玩。”

“我不玩了。”

“哎呦,这小丫头脾气还挺大,也不知道像谁。”丫丫小叔笑了笑,也没在意。

正说着就看到娟姐和丫丫奶回来了,丫丫小叔一看到自家娘回来了,立马迎了上去,叫了一声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章:小叔

此时赵老太太并不知道丫丫小叔回来是因为退亲,见到自己的小儿子,赵老太太立马眉开眼笑,“哎呀,这还没到日子,怎么回来了呀?”说着还拍了拍丫丫小叔的身子板,“还是县城的水土养人,白白净净的。”

“娘~”赵来文和赵老太太撒着娇。

“好啦好啦,娘不说了。”赵老太太也乐呵呵的。

“吃过了吗?娘一会给你做好吃的,正好北苑你大姑从小甸子回来,小甸子给了好多山里的野味,娘就等着你回来,好炖了吃。”赵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和丫丫小叔进了主屋。

娟姐看着没有她什么事,就慢悠悠的走到丫丫跟前,“丫丫,我听我娘说你发烧了,现在好了吗?”娟姐看着丫丫,关心的问道。

“娟姐,我已经好了,不烧了。”丫丫知道娟姐是关心她,还回了她一个微笑,让她放心。

“今儿个怎么回来了?这不是还没到回来的日子吗?”赵老太太一边看着赵来文,一边说着,“娟子那丫头叫我回拉,说是你和你大哥他们一起回来的。你大哥大嫂人呢?”

“大哥大嫂先回后屋,一会就过来。”丫丫小叔回着赵老太太的话,并没有说是因为要退亲才回来。

“肯定是你大嫂娘家带回来了东西,放后屋去了。”赵老太太一边念叨着,“你说你大哥也是,那么大个人,也当不了家。”

“我这也老了,这一个个的儿媳妇都有了主见,唉!”丫丫大娘娘家条件不错,小的时候念了几天书,后来做了接生的活计,每年这村那村的都跑跑,也是有些体面。

而且丫丫大爷和大娘在后屋,虽说没分家,可是这么多年赵老太太对老大一家是越来越说不上话,管不了那院的事。丫丫大娘人前会来事,让人还挑不出毛病。

“这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娘是有福气的,我这几个哥哥姐姐嫂子姐夫的哪个不是孝顺的,别人都羡慕你呢娘。”丫丫小叔哄着赵老太太说道。

话说到一半,丫丫大爷和大娘就来了,“娘,我从娘家带了一些糕点,是我家那小兄弟从府城带回来的,让我特意带给您,孝敬您老的。”丫丫大娘还没到正屋,就大嗓门的在外面说着。

听说是府城的东西,赵老太太也是高兴,“你那小兄弟还记得我,这哪里敢当呀。”丫丫大娘的小兄弟前年中了秀才,现在府城书院读书,准备会试。

因为这个赵老太太对丫丫大娘也是礼让三分。

“我那小兄弟特意给您挑的,说是这个糕点入口即化,特别适合娘您。”

“你那兄弟好好跟着先生读书就好了,还记得我这老太婆。”赵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丫丫大娘递过来的糕点。并没有打开看看,而是小心翼翼的放在柜子里。

“宝哥呢?”赵老太太没看到自己的小孙子,问丫丫大娘姜氏。

“宝哥坐车颠簸的太累,困倦了,在后屋先睡了,我让娟姐回去看着。等醒了,我再抱过来给娘问安。”

“哎呦,咱庄稼人问什么安,让他好好睡,小小的孩子这一路是够折腾的。”

“娘。”丫丫大爷从进门就没说话,这时候低声叫了一声娘。“来文和你说了吗?”

“说啥?!”赵老太太有些奇怪。又转头看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小儿子低着头,闷闷的。

“来文估计是不好说,那我就说了。”丫丫大爷也是气坏了,“来文不懂事,今日上午宋家三姑娘去来文的店里看来文,让来文给赶走了,还和人家姑娘说,要退亲。”

赵老太太一听,气炸了,“什么!!要退亲!!你个小兔崽子,你和人家姑娘说啥!!”赵老太太抬起手打了小儿子两下子,丫丫小叔也没躲。

“娘,我之前就和你说过,我不满意这门亲。但是我爹在的时候一门心的就订下了,我犟不过。现在爹不在了,也过了三年之丧,我,我要退亲。”丫丫小叔很是坚决。

“退亲!!人家老宋家的姑娘哪里不好?!我和你爹都看中了,这是一门好的亲事,你退啥亲!”赵老太太知道自己小儿子不满意,可是也没想到会真道退亲这步。

本打算先把人给娶进门,以后小两口过日子,感情慢慢培养也就好了,谁成想,现在出了这事。

“娘,我是真的不想娶。我也知道耽误人家姑娘这么多年,对不住,可是如果再这么拖下去,那就更对不住了。”丫丫小叔小心的看着赵老太太脸色,“索性今日她过来,我也就和她说明白了。”

“你,你,你,”赵老太太很来气,看着自己从小宠到大的儿子,说不出话来,“说明白,你能说明白吗?这是咱老宋家和老赵家的事,你一个人就能说明白了!”

赵老太太越说越来气,“这是你爹一手操办的,你这说退就把亲给退了,这以后咋去见你死去的爹!”

“这是我自己拿的主意和娘没关。”丫丫小叔闷闷的说,“大不了以后我和爹去说。”

赵老太太一看丫丫小叔这样子,就拿起鸡毛掸子,要往丫丫小叔身上打。丫丫大爷和大娘见状,立马拦着。

“娘你也消消气,这来文事情已经出了,打也打不出办法了。眼下我们得看看怎么解决这件事,给老宋家一个说道才是。”

“哎,这都是我给你惯的,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掂量掂量轻重,自己就把这事给弄黄了!”赵老太太嘴里说着丫丫小叔,一边用鸡毛掸子拍打这地面。

“娘,来文自己有了主见也是好事,就是方法有些不妥,这事咱得好好商量商量。这老宋家现在肯定知道了来文要退亲,他们还不得过来要个说法。”丫丫大爷一边安慰赵老太太一边寻思着这事的解决办法,“我看现在还是把我大姐叫回来,我姐夫和老宋家有点亲,能说上话,也能从中周旋周旋。”

赵老太太也知道现在不是打骂小儿子的时候,还是得尽快把这事给解决了。“把老二叫回来吧,让他去把他大姐姐回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章:丫丫大姑

丫丫大姑名唤做赵来芳,嫁的远,路上需要花些时间,所以赵老太太就提前吩咐把丫丫爹叫回来,好今天下午趁早出发。这样子明日上午就能把丫丫大姑接回来。

丫丫大姑嫁的是马家屯的地主马向善,只可惜丫丫大姑父是个福分浅的,在丫丫大姑嫁过去几年之后就去世了。留下丫丫大姑还有丫丫的两个表哥,马家之后的十多年都是丫丫大姑张罗,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长大,还管着马家的家业。

现在丫丫大表哥唤作马德的,一直跟着丫丫大姑管理家里的土地和一些铺子,前两年已经成亲,今年初生了个小姑娘,很是讨人喜欢。丫丫二表哥小时候念了些书,丫丫大姑几年前就让丫丫二表哥去府城读书,希望能考取功名,好光耀马家。

虽说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可是也练就了丫丫大姑干练的性格。自从赵老爷子去了之后,赵老太太没了主心骨,家里遇到啥大事,都会把丫丫大姑接回来,让丫丫大姑帮着拿个主意。

丫丫小叔退亲这事,还是得丫丫大姑回来帮着想办法。马家世代殷实,不但在马家屯有威望,在县城也算有些小名声,再说这马家和老宋家也是有点远亲,话能说上。

丫丫爹被火急火燎的唤回来,还没到屋里歇个脚,赵老太太就让套上家里的那个小毛驴车,去马家屯把他大姐给接回来。

“娘,我现在套车去,半夜到我大姐家,在她家住上一宿,明天一早就接着我大姐回来。”赵老二知道这事急,要是老宋家闹起来,伤了两家的脸面对谁都不好。

“和你大姐把这事说说,看她有啥办法。”赵老太太很是心急,“马家和老宋家有些亲故,要不让你姐看在马家亲戚里要,找个人去老宋家先说说,然后再慢慢想办法。”

“行的娘。”赵老二套好了车。

“先和你大姐说说,让她心里有个底。”赵老太太说完就让赵老二出门去了马家屯。

看着赵老二走远,赵老太太又很生气的打了丫丫小叔两下子。“唉,你这个不懂事,都是我给你惯的。”

丫丫娘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回来之后又是做饭又是喂猪。等吃过晚饭之后,丫丫娘在炕上做针线,再给于氏未出生的孩子做衣服和尿戒子。丫丫在一旁玩糖纸,丫丫爹买回来的点心吃剩下的糖纸。

“丫丫你爹套车去马家屯,从工地上回来,在家吃口饭吗?”丫丫娘听说了丫丫小叔的事情,知道丫丫爹去马家屯接大姑子回来。

“没有,”丫丫奶声奶气的说,“爹回来,奶就让套车出门了。”

“唉,这到了马家屯也是黑天半夜的,你爹那性子,在你大姑家肯定是不会张口要顿饭的。”然后又加了一句,“估计这一晚上,是要饿着了。”

丫丫来了这两日也算看明白了这两口子,两人都是心善老实本分的,所以家里的活计大大小小都是两人在做,挣的钱估计也是全给了丫丫奶。一来丫丫感慨自己穿越遇到这样的父母,二来也为丫丫父母这样的性子担心,这以后若是不分家肯定是受些苦的,看来分家单过是肯定要的。

丫丫爹是快晌午的时候才回来的。丫丫大姑赶了自己的大马车,丫丫大表哥也跟着过来了。

“娘,你别心急担心的,”丫丫大姑刚下车就安慰赵老太太,“这事来子和我说了些,来文话都说出口了,这亲是结不下了。现在想想和气的把这亲给退了。以后再给来文说一门亲,这事也就过去了。”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赵老太太一见到丫丫大姑,心就安稳了不少,“你一来,我也就放心多了。”

说着丫丫大表哥马德向前给赵老太太行了礼,问了好,“德哥是越来越懂事能干了,不像你小舅,竟是给我惹麻烦。”赵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外孙,心里也是高兴。

丫丫和几个兄弟姐妹上前给丫丫大姑问了好,丫丫大姑来的仓促,也没有准备啥礼物。但毕竟是地主人家,带来了些糖糖果果的,也是够这些小孩子欢喜的了。

“玲玲呢?”丫丫大姑坐定看清了屋里的人,大弟两口子还有两个孩子,二弟两口子加上丫丫,还有自己的小兄弟。“玲玲离得近,怎么没过来?”

丫丫大姑说的玲玲,是丫丫的老姑,嫁的同村老王家,离得近。有两个孩子,大姑娘唤作青姐,小儿子唤作严哥,和丫丫同岁,但是比丫丫大几个月。

“玲姐她婆婆这两日闹不舒服,玲姐正在跟前伺候呢,两个孩子也跟在身边。昨天和她说过了今天接你回娘家,她估计那边弄好,也就过来了。”

“玲玲这些年嫁的近,在娘你跟前能陪着,我和来金嫁的都远,也没在你身边尽了孝。”

“说这些干啥,嫁的远嫁的近的,你们过得好,我啥都有了。”

“娘,来文这个事情,要不我亲自去老宋家说道说道,这门亲是爹在的时候定下的,爹在的时候和老宋家来往也是多的,只这几年爹去了,来往才少了些。可即使少了些,老宋家的礼数也是有的,对得起咱赵家。”赵家大姑慢慢的和赵老太太说着事情轻重。

“来文这话说出口,这门亲是成不了了,我上门好好说说,也不至于影响两家人闹僵。”

“至于之前爹给的订婚的礼钱,娘,我看也就算了,这事不好再要回来的。”

“这去老宋家,也是要带几样像样的东西去才好。毕竟咱们理亏在先,老宋家还有宋老先生和宋老太太都在,咱们过去肯定得带过去像样的礼才好。”

赵老太太听着,一个劲的点头说是,“这些年你当家作主的,礼数方面你比我这个老太太懂,都听你的,需要啥你到时候和我说,我去安置。”赵老太太对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这事是咱做的不对,咱老赵家也是要头要脸的,老宋家这门亲戚,以后若是能来往,那是再好。要是不来往,咱也的和和气气的。”

“娘这样想就对了,来文和宋家三姑娘亲事不成,还有亲戚在。”

赵家大姑说着,娟姐进屋和赵老太太说老姑领着青姐和严哥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章:家常

“娘说大姐今天回来,我这忙的才抽出空来,大姐不怪我现在才来看你吧。”

赵家小姑和老叔最是年小,赵家大姑大出他们十多岁的年纪,赵家大姑出嫁那会,赵家小叔也才几个月,虽说出了嫁离得远,可赵家大姑对这最小的弟弟妹妹是相当疼爱的。

“就你嘴会讨巧。”赵家大姑看着最小的姐妹也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心里感慨时间过的真快,“这是青姐和严哥吧,这一晃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

“这日子是不禁混的呀大姐。”赵家老姑说着,又对着青姐和严哥说,“快过来,不是昨天听我说你大姨要过来,这一个劲的念叨要见大姨见大姨的。现在你大姨来了,这两个小怂货倒是躲起来了。”

“哈哈哈,这孩子怕生,你这个做娘的怎么说他们是小怂货了。”赵家老姑的性格直爽,为人说话做事都不计较,很是凑趣,也讨人喜欢。

“你这性子还是没变,这都嫁人这么多年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这样子。”赵家大姑看着最小的妹妹性子还是这般直爽,想来日子过得不错,妹夫是个有手艺还重情的人,对自己妹子一直都挺好,又嫁的近,没受思家的苦,一家人帮帮扶扶的过日子,想来日子过的美的。

不像她嫁过去倒是过了几年的好日子,自从自家男人去了之后,她是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又要守住家业。娘家离得又远,没个依靠。这些年倒是受了些苦,心里却更苦。

赵家大姑想起自己来,不由得有些心酸,这些话和谁都不好诉说,只能自己扛着。赵家大姑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事情。

“这次来的匆忙,也没准备什么东西给这几个晚辈的。刚给了娟姐丫丫还有小宝一些糖果,也给青姐和严哥留了些。”说着赵家大姑唤儿子马德,“德哥,你去把剩下的糖果拿出来给青姐和严哥分分。”

青姐和严哥得了糖果,赵家大姑也把他们打发出来,让他们和院子里的娟姐丫丫他们玩,不让他们乱跑。大人们留在屋子里说着话。

“德哥家的闺女有半生日了吧,德哥娶的媳妇倒是性子好的,大姐你是有福气,都当奶奶了。”

说起自己当了奶奶,赵家大姑顿时眉眼笑意更浓了,“是呀,我这也当了奶了,小孙女正是淘气的时候,身边离不开人,德哥媳妇看着,我这几年闲下来了,帮着带带,也算有个事情做。”

“大姐这苦了半辈子,以后享福着呢。”赵家老姑拉着自家姐姐的手,说着话。

“你们姐俩慢慢唠嗑,我去让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先去做饭,你们这都折腾了一个上午,好好吃顿饭休息休息,下午好尽快把来文的事情办了,我也就放了心。”

“娘,你让大嫂和二嫂陪我大姐唠嗑,我去下地帮你做饭。”赵家老姑说着下地就要帮着做饭。

“老妹子,你快做炕上,这哪里用的着小姑子下地干活的。”嫁出去的姑娘回了娘家,那可是贵客,比那一般的外客还要金贵,“有你大嫂子我还有你二嫂子,哪有让小姑子下地干活的道理。这要是让别人家听去了,还不得笑话我们赵家不懂礼数。”丫丫大娘说着,就把赵家小姑挪上了炕。

“娘,你和大姐还有大妹子你们娘三好好说些体己的话,我们去做个饭。”赵家大娘说。

丫丫爹和丫丫娘都不是场面人,不会说话,口笨的。

丫丫大娘不同,见识的人多些,会说话,也会说场面话。

“那就辛苦大嫂二嫂了,我们这当妹子的,还让做嫂子的伺候,我们也就厚着脸皮等着吃现成的了。”赵家老姑说着玩笑。

“这姑子回娘家,我们是巴不得的呢。”丫丫大娘说着就和丫丫娘去了外间的厨房。

“前天你北苑大姑从小甸子带回来一些野味,我让老二家的给收起来了,你们拿出来给做了吧。”赵老太太在屋里吩咐了一句。

“知道了娘。”丫丫娘诺诺的应了一声。

“娘,前段时间我那大姑子来看我,给我带了些糕点礼品,我这也没吃多少。没拆包的,我让德哥拿了来,好给老宋家。我那大姑子带来的东西,我们给老宋家送过去,不但好看也体面,娘你也省下些银钱。”

听了自家女儿这般体贴的话,赵老太太口里一直应着。“你每次带过来的不都是好东西,这次也是你想的周到。你看看还缺什么,趁着日头还早,让你兄弟去买了来,下午好去老宋家说道说道。”

说着话,德哥就把从自家带来的礼品拿上来了。“姥娘,娘,都在这里。”

“咋还这么多,”赵老太太看着德哥拿出来的这么多糕点礼品,有些没想到。

“这老宋家不比别人家,虽说日子过的不富裕,但老宋家祖祖辈辈在县上的声望那是响的,又出了来文这个事,礼数咱不但要尽的周全,带过去的东西,咱更得多尽心。”赵家大姑解释着,“宋老先生和宋老太太也是一把年纪,咱过去,多带些厚重的礼,那是应该的。”

“是,是,是,”赵老太太本来也是场面人,知道这理不在赵家,礼数和礼品应该更是要挑剔才是,但是自家姑娘这般厚重,赵老太太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敢想,还好有赵家大姑,要不然这事真是没有折子。

“这么些年,你帮衬着娘家,自己也不容易。事事还得你操心,我这做娘的心里也是不好受。”赵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大姑娘,想到这么些年自己的日子还有自家姑娘的日子,有些感叹。

“你这几个兄弟每一个省心的,”赵老太太说完,看了眼站在地上的赵家大爷和丫丫爹,还有自己的小儿子,一个当不起家,一个木讷的不行,还有一个,自己虽说心疼,养的娇惯了,现在大了,也是不争气。“你这几个姐妹,你嫁的好,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可你家的去了,你这么多年又是操持家里,又是帮衬娘家,也是苦了你了。”

赵老太太越说心里就越是有点难过,“二姑娘也是苦的,嫁的远,婆家日子过的也差,你那二妹夫是个好吃懒做的。唉,是苦了她了。”

赵家小姑听着赵老太太挨个说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些轮到她了,自己先抢了话头,“娘,这不是还有我呢吗。我这离得近,三天两头的往家里跑,你这念叨的,许是嫌我跑娘家跑的勤了。”

“哎呀,就属你最是话多,哪里都落不下你。”赵老太太听了自己小姑娘这么说,刚刚的伤感顿时少了不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章:串门

“娘,要不咱去县城买些好酒,再买些好的汉烟,加上这些糕点礼品也就差不多了。”

“烟酒是要买些的,宋老爷子爱抽个烟喝个小酒,一会就让老大去县上,挑好的买上。”

“让德哥跟着他大舅一起去,德哥和县上的刘家熟,他跟着去能买到好的。”赵家大姑说着就让自家兄弟和儿子去了县上,嘱咐尽快回来。

赵老二看着也没事,“娘,大姐,你们在炕上说话,我去后院锄锄菜地,草长起来了。”

“去吧去吧,直接把猪圈再垒垒,过段时间要抓小猪仔。”

“好的娘。”赵老二应下,就出屋干活去了。

“老二和老二媳妇都是踏实能干的。”赵大姑知道自己和大兄弟都是嫁人娶媳早,家里的事情都是二妹子和二兄弟做的,帮着带两个小的弟妹,家里农活也都是两个兄妹尽心尽力。赵老爷子生了好几年病才去的,家里都是二妹子和二兄弟在支撑着。

以至于家里的小妹子都成了亲有了孩子,二兄弟才成家,唉,这老二媳妇也是苦的。

“娘,老二媳妇和老二帮衬家里不少,要是没有老二两口子,这家里和地里的活计估计都是荒废了的。”赵家大姑小声的和赵老太太说,虽说没分家,老大一家也在,可是老大一家什么样的人,赵家大姑心里是有数的。小兄弟又在县城,一年到头回不来多少日子,回来的时候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哪能上山下地的干活去。家里里里外外的活计不都是老二老口子操持。唉。

赵家大姑知道赵老太太偏袒自己和大儿子,更是对小女儿和小儿子疼爱。就是对中间的二姑娘和二兄弟疼惜不起来。

当时赵老爷子病在床上,家里日子是苦了些,就随便找了人家把二妹子嫁过去了。

自己这二兄弟更是,一把年纪了也没有成亲,二十七八的时候才打听了南山有了老姑娘。那老姑娘父母去的早,有个兄长成亲的早,姐姐又嫁了人,只她自己一个人硬生生的拉扯四个弟弟妹妹十多年,等把自己的两个妹妹嫁了人家,另一个妹妹和弟弟也都大了些,才让自家哥哥带到他家去养,自己嫁到了赵家,也就是现在的于氏。

这老二两口子都是苦命的,希望赵老太太能改变一些看法,平时对老二一家好些。

“老二一家那都是苦命的,你娘我平时也没为难他们,你不用担这个心。”赵家大姑知道说什么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了的,也就不说老二一家了。

“对了,我小妹夫呢,是不是又有了买卖?”赵家小姑的婆家是本村的王家,名唤王奎的,王奎小时候跟着一个江湖艺人学了吹喇叭的手艺,大些时候就跟着这些江湖艺人出门跑了两三年。后来回村自己做了这门营生,谁家有个红白事,或者寿辰进学的,十里八村的都来找他。

每年的进项挺多,虽说还没分家,但是王老太太也是宅心仁厚,每年只要孝敬的钱,其他的都是小两口留着,也不计较。

赵家小姑对王老爷子和王老太太也上心,虽说赵家小姑还有一个未成亲的小叔子。这王家小叔子虽说有些埋怨,但赵家小姑是个有主见的。小闹是时常有的,大闹倒是没有闹起来过,所以赵家小姑日子过的还不错。

“恩,这最近的日子好,喜事多些,他昨天去了罗罗沟,是个喜事,要三天,明天才能家来。”

“你这日子算是好的,妹夫能挣,你也争气,你公公婆婆也是心疼人讲道理。以后的日子你也就顺心了。”

“顺啥心呀,这一天天的糟心事也多的。”赵家小姑想起自家的糟心事,主要的还是自己家的小叔子,泼皮无赖好吃懒做,这转眼都十八九了,作为嫂子的,托人给说了好几本亲事,都让他给弄黄了。现在就连媒人也不上门来了,这不但愁坏了王老太太,也愁的赵家小姑没有法子。

虽说没分家,但自己终究是有些私心,自己家男人挣的钱,孝敬王老爷子和王老太太赵家小姑是不心疼的。前几年挣的钱都给公公婆婆,可是公婆是个心软的,经不起自己小叔子的软磨硬泡,挣的钱都让自己小叔子拿了去外面喝酒赌钱,也一点点的变得不本分。

这赵家小姑才自己把钱拿在手里,王老爷子和王老太太都是讲道理明是非的人,知道自己小儿子这般胡来终究不是办法,也就顺了赵家小姑。

这小叔子每隔一段时间都是要闹上一闹,赵家小姑也是糟心的。

“你那小叔子,以后有了人家,成了亲,就能收收性子。”赵家小姑家里的事情,赵老太太都和自己讲过,自己是知道一些的。“你这作为嫂子的,该管的还是要管,管也是为了他好,你公公婆婆心慈,估计从小到大也没说过几句重话,才养了那性子。你嫁过去了,该说的替你公婆说说,你这性子不饶人,但也别说深了,你也毕竟是人家的媳妇。”

“知道的大姐,咱娘都说过我。有些我是气不过,说几句,这几年我也磨出来了,我都知道的。”

丫丫大娘和丫丫娘在厨房忙着午饭,就有左邻右舍听说了赵家大姑回来了,过来串门。

先过来的是丫丫二奶奶,她小儿子的媳妇陪着过来的。按理说赵家大姑回来是要去看丫丫二奶奶的,毕竟丫丫二奶奶是长辈,但是丫丫小叔这事加上一上午的颠簸,也就等着把丫丫小叔的事情办妥了再去各家串个门。没想到丫丫二奶奶倒是先过来这院了。

娟姐看到二奶奶来了,就往屋里跑,“奶,我二奶奶过来了。”

丫丫的记忆里挺喜欢这个二奶奶,二奶奶虽说给人感觉厉害些,但是人不坏,对丫丫也好。以前有好吃的,也曾经偷摸叫丫丫过来跟前,顺着墙给丫丫递过一些好吃的。

丫丫二奶奶家里前院有棵梨树和花红树,快成熟的时候丫丫二奶奶都是看着不让小孩子捣乱摘青果子糟蹋果子。急眼了更是打骂的小孩子哭红了眼那是常有的事。

丫丫胆小从来不去凑这个热闹,但是丫丫二奶奶总是私下里没人的时候,偷偷给丫丫熟透了的好果子吃。还不让丫丫告诉别人,就是丫丫爹娘也不让说。

丫丫心里是喜欢二奶奶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一章:摘桑葚

二奶奶还没到屋门口,赵家老太太还有赵家大姑,赵家小姑,赵家大娘,丫丫娘都应了出来。

“上午看到院子门前过了车,知道是他大姐回来了,我这就想着过来看看,串个门。事情耽搁了,才得了空过来看看。”

“二婶子,这我应该过去看您才是,这事情出的急,我也是一早过来,本打算等来文这事弄好了,再过去和您说个话的。”赵家大姑对于来文这事也没打算瞒着掖着,再说这事也瞒不了,索性就说了。

“来文这事我听说了,孩子要是不满意,咱就换户人家,也没啥。”村子本来就小,谁家有个什么事,不消一会的功夫,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屋里走,“这是来村新娶的媳妇吧,去年家里忙,也没过来赶上喝喜酒。”赵家大姑亲热的对二奶奶的小儿媳妇说着话。

“你家大业大的,忙都能理解,这不是也见到了,等来文这事情忙完了,他大姐过来我这院,一起好好热闹热闹。”二奶奶也是爽快的人。

“等忙完这件事,一起都叫过来,在我们这院子聚聚。”赵大姑好长时间都见不到这些娘家人,每次回来都是会把娘家的亲戚叫过来,一起聚聚。

“这事好说,这事好说。”二奶奶知道赵大姑的一贯作风,也就没有推辞,“在你娘这院吃完,就去我们那院子去吃。家里去年分了家,这又有了新媳妇,正好他大姑回来,就一起热闹热闹。”

正说着话,东院的丫丫小老爷爷赵明来了,赵明的爷爷和丫丫爷是堂兄弟。赵明虽说辈份大,但是年纪如今也才十六七的样子。

“小老叔来了,”丫丫大娘在外间屋子做饭,先看到赵明,打了招呼。

“我听说住家的回来了,就过来看看,德哥是不是也来了,我还想找他玩一会呢。”德哥比赵明大,确是要叫一声舅爷的。

“两个住家的都回来了,德哥刚和你大侄子去了县城,我看来文也没在屋,想来也跟着去了。”丫丫大娘回着丫丫小老爷爷的话,冲着屋子喊,“娘,东院我小老叔过来了。”

说话的功夫赵明就进屋来了,“听说住家的来了,我过来看看。”赵明虽说年纪不大,毕竟辈份大,走到哪都是要礼让三分,加上之前的赵老太爷爷老来得子,很是受宠。

“小兄弟来了,快来做,听说你爹的病这两日没见好,去了上营子给看看香,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赵老太太热情的把赵明迎上炕,赵大姑找小姑还有二奶奶也都客套着说着话。

“大嫂子你把费心了,听说住家的过来,我就过来看看。”赵明一边推让,一边解释,“我和我哥一早就赶车带着我爹去上营子看香了,看香的香头说没啥大事,给念叨了几句,就回来了,也没耽误功夫。”

“那我小爷爷现在怎么样?好些了吗?我还是前个去看的,这两天家里也是有事,忙不过来,就没去东院看看我小爷爷。”

“听说上营子的香头看得准的,好几户人家都给看好了。”二奶奶也接上话。

“许是心里有了着落,回来之后精神头是比前两日好些,剩下的再看看。”

“好些就好,你们也别放松,这该吃的药还是要接着吃。”赵大姑也听了个大概,接了个话头。

“都吃着呢,老爷子也知道事,按时按点的也知道吃药。”

“那就好,慢慢养着,岁数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

赵家大娘给泡了茶端上来,一屋人唠着家常。“一会你去西屋把酒给泡上,你老叔别看年纪小,倒是个喜好酒的,一会德哥还有老大他们回来,陪着你小老叔喝几杯。”赵老太太对跟前的赵大娘说。

“娘,这点小事我都知道的,不用您操这个心,你就和我二婶子还有小老叔加上这两个住家的好好说话,外屋有我和老二媳妇呢。”赵家大娘笑嘻嘻的和赵老太太说。

“好了好了,娘知道,娘不说了,你们看着办就是了。”赵老太太微笑着摆摆手。

“大嫂子这是享福了,两个儿媳妇都孝顺懂事能干的,嫂子可是省心不少。”二奶奶看着两个媳妇在外屋忙里忙外的,对赵老太太说。

“啥享福呀,要说享福还是说老妹子你,这儿子闺女的都娶上媳妇,嫁了人,都过上好日子。我这还有个小崽子没成家,也是不省心的呀。”

“来文要人有人,要模样有模样的,娶媳妇成家还用得上老嫂子你操心。老嫂子你就宽宽心,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这一把老骨头了,也折腾不了几日了,还是宽宽心的好。”

里屋唠这嗑,这边丫丫和娟姐还有宝哥,加上小姑家的青姐和严哥一起在后院的桑椹树下摘桑葚。

二奶奶家的后院有棵桑葚树,这几日正是熟了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多,下面容易摘的不是没熟就是让人给糟蹋了。

那些成熟的了桑葚都在高处,丫丫宝哥还有严哥都小,趴不了树。只娟姐和青姐年纪稍大,可又是女孩子,爬树虽说可以,但是稍高些也是有些害怕。

几人用棍子来回的戳了几个下来,毕竟戳的少,不够吃,几个孩子对着桑葚树干瞪眼。

“要不娟姐姐趴树,只爬到那分叉的地方,然后娟姐姐用棍子在树上拍打,我们在地下捡掉下来的桑葚。”丫丫看着红彤彤的桑葚也是想吃,但身体毕竟还小,是爬不了树的。

“对,丫丫说的对,在树上往下打桑葚肯定比咱们在树下打要好打的多。”青姐对丫丫的建议表示同意,“要不娟姐姐我们扶着你爬到那树杈上,再递给你这棍子,娟姐姐在树上瞅着桑葚多的地方打,掉下来的,我们在地下捡。”

娟姐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大大小小的扶着娟姐爬到了树杈上,娟姐在树上狠劲的敲,国人掉下来许多熟透了的桑葚,几个人边捡了起来。

娟姐够得着的地方都打了一通,看着差不多了,下来之后一起有说有笑的边检边吃。丫丫吃着新鲜的甜甜的桑葚,又看着眼前的小伙伴,心里很是高兴,也许这就是童年吧,自己前世没有享受过的童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二章:吃杏子

丫丫姐妹兄弟几个吃了好些桑葚,每个人的兜里也装了些,就转转悠悠的在村子里晃悠。

走到南苑青姐唤作四爷爷家的院子后面,青姐的四爷爷是青姐和严哥爷爷的亲兄弟,如今有五十多岁,一辈子没娶亲,只自己单过。养了头小毛驴,上山下地的骑着毛驴。

他家院子后有棵大杏树,比别家的杏树都早熟,如今看着已经杏黄杏黄的,院外看着十分诱人。

“青姐,你四爷爷家的杏子熟了,要不我们去你四爷爷家吃杏?”娟姐平时在家腼腆,不爱说话。现在出来外面,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也是活泼淘气的。

“我四爷爷不知道在不在家,要不我们去前院看看?”青姐看着熟了的杏子,也是眼馋的。

说着话,丫丫一伙人就绕到了四爷爷家前院。“严哥,你叫四爷爷,看四爷爷在不在家。”青姐站在门口,不好叫人,就鼓捣严哥叫人。

严哥小,而且皮实,青姐刚说完,他就扯着大嗓门在门口奶声奶气的叫,“四爷爷!四爷爷!”

宝哥看着自己小哥哥叫,也跟着学说话,四爷爷,四爷爷的叫着。

叫了一会,小土房里就出来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和善的瞅着他们一伙人。“这是干啥来了?”说着就向大门口这边走来。

四爷爷没有儿孙,特别喜欢小孩子,若是有小孩子过来,他每次都很是高兴。自己家屋后有两棵大杏树,一棵熟的早,这几日杏子熟了,小孩子一个上午已经来了好几拨,丫丫他们在门外站着,眼巴巴的瞅着他,他心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四爷爷,我们想吃杏。”还是严哥接的话。

“吃杏呀,这后院的杏子熟了,你们倒是惦记上了。”说着就开了小木门,让丫丫他们进来。

丫丫打量着四爷爷,一个和颜悦色的小老头,看着面善,也和睦。

“这是东苑老二家的丫丫吧,还是小时候见过,这都有些日子没见过了。听说前阵子病了,现在好了?”四爷爷看着丫丫,关心的问道。

“四爷爷,丫丫好了。”丫丫也学着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回四爷爷。

“好了就好,好了就好。”四爷爷说着,领着他们到了后院,在树底下有个小筐,“我给你们摘熟了的杏子,放在筐子里,你们都到筐子里吃。”

他们也都乖巧,乖乖的站着看四爷爷摘杏子,一个个的仰着头等着。

“来,你们吃吧,少吃点,这快晌午了,也该吃午饭了,吃多了杏子,午饭就吃不了多少了。”四爷爷嘱咐他们,“吃完杏子的杏核给四爷爷放到一起,别乱扔。”

每人吃了五六颗杏子,四爷爷就不让吃了,“今天就吃这么多,现在都快家家的回去吃饭,如果还想吃下午过来,或者以后过来吃。这杏子一次不能多吃,你们都是小家家,吃多了不好。”

吃了五六颗,也算解了馋,刚刚吃了些桑葚,又吃了杏子,丫丫他们也觉得可以的。

“四爷爷给你们再摘些,你们带回家去,给你们爹娘爷奶也尝尝先。也告诉他们一声,就说四爷爷家的杏子熟了,他们得了空过来吃,尝个新鲜。”说着就又去摘了些,娟姐,青姐和丫丫每个人给了一小包,让带回去家去。

“谢谢四爷爷。”爷爷道了谢。

“这老二家的姑娘有点小大人的样子了,这么小,还知道谢谢四爷爷。”四爷爷听丫丫道谢,笑的眉眼眯了起来。

娟姐和青姐也跟这说了声谢谢,严哥和宝哥学说话,也说谢谢。这下乐坏了四爷爷,“好,好,好,这都是听话懂事。”说完摸了摸他们的头,很是喜爱。

他们一行人从四爷爷家出来,就往后院走,还没到门口,就听到丫丫大娘扯着嗓门喊娟姐回来吃饭,然后就是丫丫,回来吃饭了。

娟姐听了,也大声回了,“娘,我们回来了!”

“把你弟弟妹妹都领回来。”

“都回来了,娘。”

叫孩子回来吃饭,都是喊两声就能叫回来,不用挨家挨户的去找孩子。

到了后院,严哥就把去四爷爷家吃杏,四爷爷还让带回来一些的事情给说了,“四大爷这人是好人,守着守着也就守了一辈子。唉。”赵家大娘感叹道。

“快别说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你四大爷让去吃杏,咱有空去串个门。他家的杏子每年都是村里头一家熟了的,咱先去尝个鲜。”赵家老太太把话岔了过去。

娟姐青姐还有丫丫把带回来的杏子放在了炕上,此时二奶奶还有小老爷爷赵明也都在,二奶奶家的小婶子不在屋,想来是回家去了。

丫丫左看右看没有丫丫娘,“丫丫瞅啥呢?”赵家小姑看到丫丫瞪着一双大眼睛左瞅瞅,右瞧瞧的样子,“是不是找你娘呢?”

“是的,小姑,你看到我娘去哪了吗?”

丫丫也不怯生,赵家小姑有些惊讶,惊讶过后也没放在心上,“你娘去你们西厢房说是收拾一下,一会就过来吃饭。”

丫丫听说丫丫娘回了自家屋子,扭头也就往自家屋子走,一开门帘,正好碰上进门的赵老太太,“走路也不看着点,这火急火燎的是干嘛去。”

“奶,我先家去。”丫丫好生的应着赵老太太,怕是赵老太太以为自己不在主屋吃饭,“奶,马上我和我娘就过来吃饭。”丫丫又郑重的加了一句。

炕上的二奶奶还有赵家大姑小姑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丫丫懂事了,以前认生怕人,现在听说话,倒是好性情。”

“可不是吗,以前蔫蔫的,现在倒是机灵多了。”赵家大娘也打趣丫丫。

“小丫头片子,小小年纪,我看呢,是主意多了。”赵老太太念叨着。

“主意多了好,老二两口子都是老实口呐的,有个机灵的,也算好。”赵家大姑很是喜欢丫丫这性格。

“好啥好呀……”

丫丫没有听屋里都说些啥,就小跑这回了西厢房。

“咋回来了?主屋马上要开饭了,一会娘过去吃饭,你在主屋等着,和你哥哥姐姐玩多好。”丫丫娘看丫丫从主屋跑回来,一边帮她擦玩了一上午脏兮兮的小脸蛋和小手,一边细声的和丫丫说着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三章:退亲

等丫丫娘擦完,丫丫从口袋里掏出来自己放进去的桑葚和杏子,这些都她挑最好的,自己没舍得吃,留下来给丫丫娘和丫丫爹的。虽说自己是穿越过来,但是看着丫丫娘和丫丫爹两口子,自己心里也是心疼和打心眼里喜爱的。

自己现在帮不上什么忙,只有在这种小事情上上心,给他们一些精神的安慰。丫丫想,做父母的,这些安慰想来是珍贵的。“娘,你吃,还有爹的。”

丫丫娘看着丫丫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鼻子就是一酸,“我们丫丫懂事的,知道心疼你爹娘。”说着把桑葚和杏子放好,“这个娘不喜欢吃,娘给丫丫留着,等丫丫想吃了再吃。我们一会去奶奶屋里吃饭,现在就先别吃这些零嘴了。”

丫丫也没说什么,自己的意思到了,丫丫娘此刻心情应该是好的。

等丫丫娘领着丫丫去主屋的时候,已经张罗着要吃饭了。此时丫丫大爷还有德哥和小叔去县城还没有回来,赵家大姑的意思是不用等他们,咱们先吃,等他们回来随便吃一口就好了。如果要等,肯定要耽误些时辰,这下午去老宋家怕是来不及。

德哥虽说是自己外孙,但毕竟是姓马,是外客,不好失了礼数。赵老太太一直在犹豫,毕竟老宋家的事情紧要,最后也就送了口。特意让丫丫娘留出一些饭菜,热在锅里。

说话之间丫丫爹就和东院子的赵老太爷爷来了,赵老太太老远迎着。一般人家来了客,都是会把村里子关系好的,或者辈份长的叫来一起热闹。赵老太太本想过了丫丫小叔这事之后再叫来一起吃个饭,东院的小兄弟过来了,就不好不留下来吃饭。留了小兄弟,就得把他爹叫过来才算礼数。

东院子的老太爷到了,赵老太太又吩咐丫丫爹去前院把赵家小姑的公公叫过来。话上说的是陪客,叫赵家小姑的公公,也是某种程度的亲疏远近。

丫丫二奶奶肯定是得过来的,不是自己来,丫丫奶也是要叫过来的。

赵家小姑的公公,丫丫唤作老爷爷的,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和王老太太一辈子本本分分,这也是当初赵老太太同意丫丫小姑嫁过去的原因。毕竟嫁过去公婆好伺候,而且离得近,娘家这边也能帮衬着,受不了多大的委屈。

不一会的功夫,丫丫爹和王老爷子也来了。“叫亲家过来陪个客,老大和老小都出门办事情,这老二酒桌上不会说话,只能劳烦亲家了。”

“亲家母看得起我才叫我过来,陪老叔喝酒这事就交给我了,亲家母放心就是。”王老爷子来之前问过丫丫爹都睡在,听说只有东院的赵老太爷爷,他唤作老叔,也就没客气过来了。

座席分类两桌,一桌男客,一桌女客。

男客当然是赵老太爷爷为首,然后是王老爷子和赵明,还有丫丫爹,只这四个人。赵老爷子和赵明这对父子在村中辈份大,加上喜好酒,但凡谁家有个事,都是离不了的。赵老太爷子老来得子,赵明很是受宠,在这种事情上,老太爷子也没理会。

丫丫和几个小孩子也是坐桌了,丫丫让丫丫娘抱着,宝哥丫丫大娘抱着,严哥赵家小姑抱着,也就没占地方。

吃到一半的时候,赵家大爷他们回来了。由于知道下午大家还有事,也就没有让这喝酒,只王老爷子陪着喝,丫丫爹实在拧不过会喝上一口。

吃了一个时辰左右,也就散了。

“这个时辰,我们收拾一下,去老宋家时间正好,饭点过了,也能说上话。”

赵老太太合着赵家大姑还有赵家小姑一直收拾了礼品,放在车上,“娘,我和德哥,还有老大和来文去就行,你在家吧,别过去了。”

“我不去行吗?”赵老太太知道这事不是好事,到那肯定是受些委屈的。

“老大跟着去就行,让德哥去,毕竟他们也得看老马家的脸色。”老马家的长孙跟着,老宋家再怎么胡闹也是要收敛着。

赵家大姑看出来赵老太太的犹豫,“再说那老宋家还有宋老爷子和宋老太太,那可都是明白人,这趟去好好说说,也就过去了。娘,你就在家等着吧。”

德哥赶着老马家的大马车,车上堆着好些东西,一行人就去了老宋家,等到黑天了,人车才回来。

赵老太太一直等在门口,看着人和车回来了,松了口气,“怎么样?老宋家怎么说的?”

“娘,你别担心,这事就过去了。”

“这怎么又把东西带回来了?”赵老太太看着车上的一些礼品都在,不由得疑惑。

“这事我们先进屋慢慢说。”赵家大姑让老大和德哥把东西先搬进屋去。

“是这样,娘,”赵家大姑坐在了炕上,细细的给赵老太太讲在宋家的情况,“我们到了的时候,估计老宋家知道我们赵家会派人过去说项,早在那里等着了。”

“三姑娘的娘是个厉害的,一直不依不饶的,我知道咱们礼亏,也就一直陪着不是。”

“听她的意思,是订婚的彩礼肯定是不送回来了,这些东西嫌少,还想再要写银钱。”赵大姑说道这叹了口气,“唉,我看了那三姑娘,是个好心的,也会来事,说话也中听。”

“人家姑娘是好姑娘,就是我这儿子不懂事呀。”赵老太太也跟着可惜。

“那三姑娘一个劲的劝说她娘,也不争记,看那三姑娘的意思,彩礼也不收,礼要不打算要。既然这婚事不成,也就好聚好散。是个争气看得开的。”赵大姑可惜那么好的姑娘,偏偏自家兄弟看不出来。

“然后呢?最后这事怎么了的,三姑娘说动她娘了?”

“宋家媳妇那么厉害,三姑娘是说不动,最后还是宋老爷子出面了。”赵家大姑接着说,“宋老爷子年纪虽大,也是明白事,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老赵家耽误他家孙女这么些年,毕竟礼亏。就当面让来文给人家三姑娘道歉。”

“订婚的礼钱就不给退了,让把这礼品都拿回去,他们不收。宋老爷子说不是想昧下这礼钱,是当初他和咱家老爷子订的这门婚事,礼钱留下,也算这么亲戚还在,过往的交情都算的,忘不了。”

“这宋老爷子是体面人。”赵老太太听到这,不由得感慨。

“这礼品宋老爷子说啥不要,还是我强着留下些烟酒,其他的都拿回来了。”赵大姑喝了口茶水,“来文这事就算过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四章:五月节包粽子

一屋老老小小听赵大姑说退亲这事,丫丫也听的明白,听这说法,这三姑娘是个通情达理明是非的。这门亲退了,总是可惜。

赵家的小叔倒是一门的轻松,“你呀你,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懂事,这么好的姑娘,可惜了。”赵老太太还是忍不住数落小儿子几句。

“娘,退都退了,娘你就别说我了。”

“是呀娘,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有合适的人家,我给来文留心。”赵家大姑也安慰赵老太太。

几人正说着话,赵大姑这次回来,还没有请各家的吃饭,只中午请来赵老太爷爷和二奶奶。正商量着明日中午的伙食,就看到当院来了人,也是赶车来的。

来人是马家村老马家的旁亲,是给赵大姑和德哥稍信的,说是昨儿个小孙女有些发烧,到现在还没退。小孩子家家的,新媳妇做不了主,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用药。就打发亲戚过来给赵大姑和马德说一声,拿个主意。

赵大姑听了小孙女病了,也就不在娘家停留,连晚饭也没吃,急忙赶车连夜回去。

赵老太太嘱咐赵大姑不操心,小孩子头疼脑热是正常的,等孩子病好了,稍个信给她,她也好放心。赵家大姑都应下了。

赵大姑回来马家屯,请客吃饭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转眼之间就要到五月节,五月节吃粽子,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包粽子,丫丫家也不例外。

丫丫爹一直在外干零活,丫丫娘起早贪黑的收拾地,丫丫也没闲着,挖野菜,给菜园子锄草,虽说做饭做菜用不上她,但是洗菜摘菜都是她的活计。

今日一大早赵老太太就把娟姐和丫丫打发出来,说是挖野菜的时候,也要拔些马兰花的叶子回去,快要包粽子了,这些叶子要绑粽子。

马兰花的叶子细长细长的,绿绿的很是喜人。丫丫和娟姐一路上走走看看,挖着野菜,看到马兰花的叶子,也顺路拔些回去。

“榆钱快要可以吃了。”娟姐看着榆钱树已经有了骨朵,马上要开,“等过来五月节,我们就来摘榆钱吃。”娟姐高兴的对丫丫说。

村子里零食少,吃喝都靠这山里山外,榆钱在这古代也是稀罕的。

“嗯,到时候我和娟姐来摘榆钱吃,我们还可以用榆钱和鸡蛋炒着吃。”丫丫也是很高兴。

“鸡蛋咱奶肯定舍不得吃,都是要卖了换钱的。”娟姐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对丫丫说。

丫丫笑笑,继续往前走。一个上午丫丫小小的人儿,也是挖了一小筐的野菜,马兰花的叶子也是拔了一大把。“娟姐,中午了,我们回去吧。这些应该够用了。”

娟姐比丫丫大,筐拿的也是大筐。一大一小两篮子野菜,还有两把马兰花叶子,应该是够了的,就和丫丫一起往回走。

野菜洗洗是可以沾酱吃的,合着大葱,辣辣苦苦的,也是另一番滋味。

赵老太太已经把糯米泡好了,丫丫大娘和丫丫娘也都在厨房帮着忙乎。丫丫娘把马兰草叶子和粽子叶一起放水里煮了煮,然后晾干,等着包粽子用。

赵家没分家,伙食都是在一处吃的,东厢房有间房间专门放这几口人的粮食,米菜之类的都是放在一处。

这边丫丫奶从厢房里拿出来枣还有一些红豆,一小块的块糖。“这干枣洗洗,一会包在粽子里,还有这红豆泡泡,煮一下,和这红糖弄碎,也一块放在粽子里。”

赵老太太是个精细的人,会过日子是一部分,活的精细也是数一数二。“去年你大姐家送过来放了红豆的粽子,我吃着味道挺好,今年咱家也试试。”

赵家大娘笑着接过来,“跟着咱娘吃,就是吃的全,还精细。”

赵老太太笑骂了赵家大娘几句,然后就开始包粽子。

糯米是有两种,一种自己家去年种的黄糯米,一种是丫丫小叔在县城特意买来的白糯米。这白糯米要比黄糯米精细,而且是从外地引过来的,自然会贵一些。

“先把这白糯米的包了,枣子和红豆的各包一半,剩下的再包黄糯米的。”有了赵老太太的指示,丫丫娘和赵家大娘也都忙起来了。

娟姐和丫丫也打杂,宝哥还小,自己来回的跑来跑去,自己玩的倒是高兴。

三个大人包粽子也是快的,娟姐和丫丫好奇,也想试着包着玩,但是赵老太太在,她们不敢太过火,只在一旁看着。

丫丫大娘看出来了,“娟姐和丫丫是不是也想学包粽子呀?”

娟姐在家不太敢说话,丫丫现在处了装这个小年纪该有的单纯之外,其他的倒是不怎么怕的,“大娘,我和娟姐可以包吗?”丫丫用她那稚嫩的声音问道。

“娘,过节就图个热闹,也不让俩个小孩子也学着包一两个热闹热闹。”赵家大娘没答丫丫的话,而是转头去和赵老太太请示。丫丫娘一直闷声声的包粽子,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赵老太太哼了一声,“小丫头片子,我说这小崽子最后主意多了,啥啥都想掺和。”说完瞪了丫丫一眼,丫丫看来,冲着赵老太太乖巧的笑笑。

“好好跟着你们娘学,别糟蹋粮食,要是糟蹋了粮食,看我不打你们两个小丫头片子!”丫丫一听,赵老太太这事松口了,连忙走到丫丫娘身边,也学着丫丫娘的样子,拿来个粽子叶,眼巴巴的看着丫丫娘。

丫丫娘看着丫丫的样子,觉得好笑,“你先等着,娘包完这个,和你一起包。”丫丫点点头,等着丫丫娘包完手上的这个粽子。

“你这小手太小了,就拿一个粽子叶就好了,娘手大,要用三个。”丫丫娘一边解释一遍教丫丫包粽子,那边娟姐已经包上了。“你包的粽子小的,等熟了之后,你自己吃你自己包的。”

“把粽子叶这样子窝起来,像一个小漏斗。”丫丫毕竟是大人的心智,只是人小手小,学的快的,“然后丢一个枣子进去,再抓一把糯米。”

丫丫学着于氏的样子,丢了一个枣,然后用小手抓了一把糯米,“把粽子叶和娘似的这么再给盖上,然后余出来的叶子往两边都铺整齐。”

“用一个小手抓着,另一个手拿着马兰花叶子。”丫丫接过丫丫娘递过来的马兰花叶子。

“学娘的样子,一圈一圈的绑上,这边绕圈,然后这边也绕圈,绑的结实些。”丫丫慢慢的绕着圈圈,“留出来一段,然后系上。”

系上之后,丫丫包的第一个粽子就好了。小小的,但是样子倒是不差。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五章:吃粽子

“这丫丫包的粽子比娟姐的好看多了,看着以后是个手巧的。”赵家大娘看着丫丫包的小粽子,笑着夸丫丫。

“我娟姐姐包的也好看。”丫丫奶声奶气很认真的说。

丫丫大娘笑的很大声,连赵老太太也有了笑意,“以为这小丫头片子和她娟姐似的,是个闷葫芦,谁成想,倒是个能说的。”

“能说好呀,能说能哄你老人家开心。”赵家大娘接过话茬,“这丫丫说话好听,不像我们娟,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各有各的好。”一直没说话的丫丫娘开了口。

“是,是,还是老二媳妇说的对,各有各的好。”

说这家常,一家人不一会就包完了粽子,把黄糯米和白糯米都包玩了,剩了些粽子叶和马兰花叶子,枣和红豆沙也剩下些。

“娘剩下的枣和红豆沙让他们拿去吃了吧,这东西也放不下。”赵家大娘边收拾边请示赵老太太。

“让他们吃了吧,还占着盆。”

赵大娘哎了一声就把东西给他们分了,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每个人几口红豆沙,还有几个枣。

宝哥还小,吃了红豆沙,枣是赵大娘把枣核扒开才给宝哥放嘴里。也是嘱咐了他们小心枣核。

包完了粽子,下来就是煮粽子了。

锅里放了一大锅水,冷水下粽子,没过粽子一指高左右,赵老太太把什么面什么馅的粽子都放在一块,好识别。粽子下锅之后,赵老太太想了想,又去放粮食的屋子提了一小筐鸡蛋回来。

“把鸡蛋挑出来二十个好好洗洗,和粽子一起煮了吧。”鸡蛋是稀罕的东西,每次小鸡下蛋,赵老太太都是第一时间去捡,每天晚上还摸摸哪个母鸡有蛋,省得下在别处。

鸡蛋是卖钱买些零零碎碎的日用品的,每年赵老太太都舍不得,这次一下就让煮二十个,丫丫娘和赵家大娘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再去腌的咸鸡蛋坛子里取出十个来,一起煮了吧。”这下丫丫娘和赵家大娘更没反应过来。

“这个节咱家好好过一过,来文这个事过去了,最近农忙事情也多,好好吃一顿,也算解解馋。”赵老太太解释道。

丫丫看赵老太太这样,虽说一开始有了些偏见,鸡蛋这事倒让丫丫没想到。重男轻女是有的,对丫丫爹娘的态度丫丫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丫丫小叔这事加上煮鸡蛋这事,丫丫觉得赵老太太不是小气不讲理的人,这个小老太太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听说有鸡蛋可以吃,小孩子都很高兴,一般人家都有一两只母鸡,但是鸡蛋却不是经常能吃的。鸡蛋可以卖钱,村子里人家都不富裕,卖鸡蛋,攒点零钱,买个针呀线呀的贴补家用。

明日就过节,今日丫丫小叔,还有在县城读书的赵家大爷家的华哥都是要回来过节的。一家人也就凑齐了。

傍晚的时候,华哥回来了,是和丫丫小叔一起做顺风车回来的。赵老太太最喜的就是这华哥,赵家的长孙,赵老太太又喜男娃,从小长的又白净找人喜欢。现在又是在外求学读书,以后也是有出息的,赵老太太越看自己大孙子心里越是欢喜。

“瘦了呀,这都有两个月没回来了吧,在学院念书是不是苦着了?先生待你好不好?吃喝都好不好?怎么瘦成这样子。不过个子倒是高出来许多。”

“奶,孙子都好的,吃喝都好,奶你就放心吧。”华哥拉着赵老太太的手,很是亲昵,“奶,先生和同窗待我都极好,瘦是瘦了些,一来课业紧,二来个子长了,显得比以前要清瘦。奶,孙子没吃啥苦。”

“娘,你这有了大孙子就忘了你小儿子了。”赵家小叔看着赵老太太对自家大侄子这般疼爱,打趣道。

“哪里都少不得你,你这不是前段时间还回来了吗。你这次不回来,在外面过节,娘都不想的。”赵老太太也开着玩笑,但是受却拍了拍自己的小儿子。

“那可不行,娘不想我,儿子可是想娘的。”赵家小叔和赵老太太腻歪了一通。

此时的丫丫爹还在外面做零活,估计要晚些时候才能回来,明日端午可能有半天的空闲,另一个半天还是要上工的。

丫丫想到这,心里也是心疼丫丫爹娘两口子。

“粽子都煮锅里了,今天晚上我们就吃粽子,明日过节我们吃来文带回来的白糯米的粽子,今日吃黄糯米的。”赵老太太很是高兴。

晚上吃的是黄糯米的粽子,丫丫吃了一个她自己包的小小的黄米粽子,粽子味很浓,丫丫很是高兴。

吃过晚饭,丫丫娘和赵家大娘收拾厨房,其余的就在院子里坐着唠嗑,明日过节,家家户户此时外出的回也差不多,每家都很热闹。

不一会二奶奶一家也吃完饭了,“老嫂子,你这是吃完饭了吧,咱们去院外唠会磕呀。”二奶奶喊的是赵老太太。

“吃完了,出去唠会。”丫丫家院子外旁边有一个碾子屋,村里谁家碾个米面之类的,都在这里。村中唯一的一口井也是在碾子屋边上,离得不远。中间有块空地,每逢村里人乘凉唠嗑,都是在这。

赵家大爷一家因为华哥回来,华哥只在家待到明日傍晚,傍晚之后还是要送到书院,后日是要开课的。所以就没去乘凉唠嗑,赵老太太出门后,一家人回了后屋。

丫丫爹和赵家小叔还坐在院子听,丫丫听了几句,唠的是今年庄家和雨水之类。丫丫娘收拾的主屋里里外外差不多,也就领着丫丫回了西厢房。

丫丫娘肚子大了,还是山上山下、里里外外的忙活着。以前就听说过农村的女人生孩子,能生在地里的,之前还不大确信。现在穿越到古代的农村,丫丫是信了的。

丫丫这几日看着丫丫娘,一刻都不得闲,此时终于有了空闲,也是坐在自家炕上也是缝缝补补,还要做未出世小孩的尿戒子。

天色已经暗黑下来,丫丫娘还是就这月亮的光,赶着活计。

“娘,我们点灯吧。”灯是煤油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六章:割艾草折柳条

“煤油剩的不多,咱还是省省吧,丫丫要点灯干嘛?你想要啥,娘去拿给你。”丫丫娘抬起头看着丫丫。

“娘看不见。”丫丫用手指了指于氏和她身上缝补的衣服。

于氏听丫丫这么说,心里顿时一暖,“丫丫这是知道心疼娘了,”说完把衣服先放在一边,抱起丫丫,“娘能看得清,娘这活计都做习惯了,就是抹黑也能琢磨着给补得上。”

于氏爱惜的摸了摸丫丫的头和脸蛋,“小小年纪知道心疼人了,这娘呀是没白疼你,受的苦也就值了。”于氏笑着自己念叨着。

丫丫听了,心里暗暗的想着,以后自己一定好好的多挣银钱养家,让丫丫爹娘过上好日子。

丫丫让于氏这么抱着,小孩子觉多,丫丫想着想着心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丫丫一早是丫丫爹叫起来的,“丫丫,你和爹去上山割些艾草回来,顺路再折些柳条。今天过节,你早起出去走走路,把这一年的病呀灾呀的都走没了。”

一早一晚天气凉,要出门是要准备厚实一点的衣服。丫丫爹一边帮着丫丫找衣服,一边和丫丫解释。

端午节用新割的艾草洗脸,把折下的柳条挂在房前,或者门上,寓意着去病去灾,风调雨顺。

丫丫爹和丫丫去主屋和做饭的丫丫娘打了声招呼,就出发了。

黑这天,丫丫爹领着丫丫,出了村子,向山上走去。丫丫爹对上山的每棵草木都是熟悉的,知道哪里有艾草,就径直往前走。

一路上还遇到了同村的早期割艾草的人,丫丫爹打着招呼,说几句话。

此时黑着天,脚下有着湿湿的露水,弄的丫丫鞋子和裤脚都湿掉了。但是丫丫的心情却是极好,清新的清冷的空气,露水滋润草木的清香,加上虫鸟欢快的叽叽喳喳的叫声。偶尔远处行人的脚步声,或者细细的说话声,凑到一起,心里莫名的舒坦。

“到了,这块就是艾草了。”丫丫爹停下来,伸手折下一枝茎叶,放在鼻子旁闻了闻,“就是这块没错了。”

“丫丫你在这块能折多少折多少,爹爹用刀子割些。”

丫丫就蹲下来,在丫丫爹旁边开始折艾草。

丫丫爹看着自己的闺女蹲在地上,小手用力的折呀拽呀,就笑着对丫丫说,“爹让你折艾草呀,就是让你凑个热闹,图个吉祥,你别把手喇着了。”

丫丫知道丫丫爹是想让她没病没灾的,这艾草和柳条民俗有这寓意,就一早领着她来。“我知道的爹,我会加小心的。”

“嗯,你就蹲在这慢慢弄,天还黑着,你别乱走动。”

不一会,丫丫爹就割了一大抱艾草,用几缕艾草拧了个绳子,把这些艾草捆起来,用手提着。

“这些就够用了,”丫丫爹说着,“咱们再去下边的沟边上折几株柳树条,回头插在大门口屋门口。”

丫丫爹又在沟边上折了几株柳树条,就开始家去了。丫丫爹给丫丫两株长的柳条,让丫丫拿在手里玩。

此时天灰蒙蒙的了,要亮天了。

于氏已经做好了早饭,正在门口张望着,看到丫丫爹和丫丫从上山下来,也就放了心。

早饭一般都是丫丫娘做的,自从于氏嫁过来,做饭这件事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就慢慢的松了手。有时候赵家大娘也和于氏一起,有时候打发娟姐来,帮着做点零活。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于氏自己。赵老太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不太管后院的事。

于氏也不争记,于氏自己在娘家的时候苦日子过惯了的,这些活计自己也做得来,除了忙点累点,也就不计较。

一般丫丫爹都是和于氏一起起的,挑水弄柴的,扫扫院子和门外,有时候给菜园子松松土,浇浇水。一个早上两口子就忙起来。

丫丫爹刚回来就放下艾草和柳条,拿起了院子里的笤帚扫起了院子,让丫丫自己在旁边玩。

此时赵老太太也起来了,在院子里坐看看右看看,看到丫丫爹弄回来的艾草和柳条,“这一大早还领着小丫头去上山了,也不怕冻着,再有个头疼脑热的,你们两口子还不得给我气受呀。”

上次丫丫生病只在赵老太太跟前多念叨了几次,念叨了也没用,赵老太太也没拿出银钱来给丫丫看病。丫丫爹一听自家娘说话的口气,心里有点不好受,但还是小声的回了。“给穿的多,小孩子多走走跑跑的对身体好。”

赵老太太不说话了,丫丫在远处听了,假装没听见,继续蹲在地上玩柳条。

丫丫想把这柳条弯起来,再在四周放些花花草草,弄个花环。

不一会后院赵家大爷一家就来了,赵家大爷看着院子里的艾草和柳条,“这是老二弄的吧,这老二天天起的早,我还打算早起去弄艾草和柳条呢。没成想,今年还是让老二抢了先。”

“你要是想去,早就去了,用在这念念叨叨的。”赵老太太知道赵家大爷也是闹嘴说说。

赵家大爷嘿嘿一笑,也不辩解,就拿了柳条,让华哥把门上,屋檐下能插柳条的地方都插上柳条。

赵家大娘也和赵老太太一起,挑拣出些干净的艾草,放在洗脸盆里,放上水,一茬一茬的洗脸。

等换了四盆洗脸水,大家都洗过脸了,还剩下些艾草。

“剩下的这些,收起来晒着,到时候点着了熏蚊子。”赵老太太说着,就让赵家大娘把剩下的艾草拧成绳子,挂在向阳的房檐下。

赵家小叔也起来了,帮着插柳条。等插的差不多,丫丫娘从厨房出来,说饭菜都摆好,可以吃早饭了。

今日早上吃的还是粽子,昨天煮粽子的锅一直都煮着粽子,没有捞出来。

洗好的野菜,葱,还有大酱。有两小盘子腌制好的腌菜,还熬了小米粥,每人还分了一个淡鸡蛋。

这顿饭丫丫吃的特别香,许是一早起来跑了这么多的路,饿的缘故。丫丫吃了一小碗粥,吃了分给自己的鸡蛋,自己包的两个小粽子。咸菜吃了好几口,野菜小葱沾大酱,丫丫吃的也香。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七章:下雨了

今日过节,丫丫爹上午可以在家吃过午饭再去上工,丫丫娘要准备过节的伙食,赵老太太也让丫丫娘上午歇着了。

虽说穷,但是逢年过节的家家户户也都尽量制备一桌好的饭菜,过个像样的节日。

赵家虽说在赵老爷子去了之后,前景不如以前,但是在村子里,也还是靠前的。加上儿孙都在,聚到一起,赵老太太每年大节小节的都会弄一桌好的席面,大家吃个痛快。

刚吃过早饭,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就商量中午的饭菜。

“去前营子老张头那里买几块豆腐,炖一个,凉拌一个。还有小甸子带过来的蘑菇木耳也能弄两盘子。”赵老太太用手比划着,“煮的咸鸡蛋也是一盘,再炒一个花生米。”

“这就有六个了,要不再去称一小块肉,咱们也好长时间没吃荤了。”

一听有肉,宝哥小小的人儿立马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肉,肉,肉。”的叫着。

“你个小馋猫。”赵老太太本来还犹豫要不要买肉,花这个钱。看到小孙子一脸的馋嘴相,捏了捏宝哥胖嘟嘟的小脸蛋,“买肉买肉,给我小孙子吃。”

“肉的话和白菜一起炖,新长出来的韭菜也能割了,再打两个鸡蛋,韭菜炒鸡蛋。这就八个了,够了的。”

席面就这样子定了。

赵老太太领着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一起准备中午的席面,给了娟姐一些铜钱,让娟姐和丫丫去前营子买四块豆腐回来。

前营子是离丫丫村一里外的一个村子,娟姐和丫丫一路走着。看着路边的绿油油的玉米苗,还有刚刚冒出来的谷子苗,初夏的风吹着,这个时候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等过来夏至,天就热起来了。

娟姐和丫丫走走停停,一里多的路,走了快要半个时辰。到了前营子张老头的豆腐坊,豆腐坊门口挂着一个招牌,看样子有些年头了。里面有一台碾子,两口大锅,有个穿的干净整洁的大娘正在磨豆子,看着两个小姑娘进来,连忙放下手头的推杆。“小姑娘是买豆腐来了吧?”

娟姐点点头,把铜钱递过去,四块豆腐要八个铜钱。

丫丫看着这个豆腐坊,想起穿越前吃的豆浆,还有豆腐皮,臭豆腐之类的,这些都是能挣钱的营生。想着想着,丫丫心底有了打算。自己现在的小身子板还小,加上没分家和赵家一大家子过,现在还是不要太早暴露。等以后分类家,另过的时候,是可以做做这个营生,挣些银钱。

路漫漫呀!

娟姐买好了豆腐,豆腐包在娟姐带来的布里,娟姐小心的提着。

走到快营子口的时候,就看到四爷爷骑着小毛驴,小毛驴在地头上吃着草。四爷爷看到娟姐和丫丫,笑着打招呼,“你奶让你们买豆腐去了?”

娟姐腼腆认生,丫丫也笑着说,“是的,四爷爷,你这是放毛驴呢?”

“放出来吃点草,这毛驴放的习惯了,每天不放出来一会,就眦哇的叫。”说着拍了拍毛驴的头,不让毛驴吃到庄稼。

丫丫看着四爷爷骑着毛驴的样子很是神奇,心里也好奇骑毛驴到底啥样子,以后等自己有了银子,一定也买头小毛驴。想想又不由得好笑,现在就想着以后自己骑毛驴,这在穿越之前是从来没有想过的。

四爷爷大概是看出来了丫丫的想法,“丫丫是不是也想骑毛驴呀?”

“是的,四爷爷。”丫丫也不胆怯。

“这头毛驴脾气犟的很,我也是费力好大劲才让我骑着,等以后这毛驴生了小毛驴,四爷爷也让你骑着过过瘾。”

丫丫听了很高兴,“四爷爷我记下了,等以后有了小毛驴,你一定得要让我骑一骑。”

“好的好的,四爷爷记着,到时候一定让你骑个够。”四爷爷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姑娘,说完,四爷爷看来一眼天,“这云呀从北边阴上来了,这天变的快,你们呀快快的家去吧。四爷爷也家去了,不要让雨浇着了。”

丫丫抬眼看看,北边是有块黑云彩飘过来了,这雨是就在前头,还是快快回家。

雨来的是快的,娟姐和丫丫刚到东苑口,就有雨点子落下来。娟姐和丫丫急忙撒腿就往家里跑,还好,没有浇到,前脚刚迈进家门口,后脚这雨就大了起来。

丫丫娘看着娟姐和丫丫淋了几滴雨点子,但是没有浇到,也是放心了。“这雨下的及时呀,有了这场雨,庄稼能缓一阵了。”

外面下着雨,里屋赵家几个兄弟说着话,外屋婆媳在张罗饭菜,华哥留在后院看背书,还没过来。小叔和前院的赵明小老爷爷出去玩去了。

娟姐丫丫还有宝哥站在门口,看雨。雨下的很急很大,这么一会的功夫,地上已经打出来了小雨坑,地面也有了积水。丫丫用手接房檐下滴落下来的雨水,雨水滴在丫丫的小手掌上,渐出水花,蹦的胳膊也是湿的。

宝哥学着样子,小手也伸出去,但是人小,胳膊短,一不留神浇了一头雨水。宝哥也不哭,格格的直笑,好像发现了乐趣,探出头再伸回来的来回浇着小脑袋。

“快别闹腾了,这雨凉的,别感冒了。”赵大娘看见了,拿来碎步给宝哥擦干净,嘱咐他不能再淋雨。随后又搬出来一个长长的小板凳放在门口,“你们三个挨着坐在这好好的看,不能出去浇知道不?”

娟姐和丫丫紧挨着坐了,赵大娘又抱起宝哥,把他放在凳子上。于是他们三个叽叽喳喳的看着雨,说着话,很是快活。

下了雨,加上过节,大家都很高兴。赵家三兄弟更是多喝了酒,吃完饭,喝了茶水,丫丫大爷丫丫爹还有丫丫小叔都横七竖八的躺在炕上,睡着了。

“这哥三喝的高兴,喝多了就是个睡。”赵老太太也是高兴,边说着便让丫丫娘把枕头递过来,给三个儿子垫上。

“晚些时候华哥和来文还要去县城,你看着点时间,别让老大睡过了,经营者点。”赵老太太是对赵家大娘说的。

“娘,我记着呢,今日哥三个好不容易喝的高兴,让他们睡着吧。我到时候叫老大,不耽误事。”

“这下着雨,老二的活计也做不了,下午就让他好好睡吧。”赵老太太对丫丫娘说,“等雨停了,让老二把猪圈再抹上泥,好好固固。这节过来,该抓年猪了。”

于氏应下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八章:捡蘑菇拾地瓜皮

雨断断续续的下了一下午加上一整夜,等第二天丫丫起来的时候,天已经放晴。

“快点吃饭,昨天下了雨,今天上午该出蘑菇了。吃完饭,我们就上山捡蘑菇。”赵家老太太一早起来就忙乎乎的,“我看你二奶奶家烟筒冒烟的早,估计这会都吃完了,要上山先捡去了。”

正说着,就看到丫丫二奶奶和丫丫的老婶一人带着个大筐,筐里还放着袋子,在丫丫家门前走过。

丫丫奶看了,更是着急,急忙扒拉饭。也不忘交代今天的活计,“老大和老二去上工,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这刚下雨,地太湿,收拾不了地。今天上午咱们都去捡蘑菇。”说着又催促娟姐和丫丫快点吃饭。

乡下人家山里地里出的能吃能用的东西,大家都是卯足了劲的去弄。每年地里的庄稼留出来自己的口粮,上交税粮,剩不了多少。好年头的话一家人能吃饱,这要是年头不好,饿死人的地方多了去的。

大山里产的东西,大家都是有多少就尽量取多少,当然越多越好。捡来的蘑菇,卖了换钱或者自己家留着吃,也是顶事的。

吃过饭,赵家大爷和丫丫爹去各个的东家上工。赵老太太在厢房找筐找袋子,丫丫大娘给娟姐丫丫还有宝哥收拾上山穿的衣服,丫丫娘收拾碗筷。

等都弄的差不多,一家人就出发了。

“你二奶奶她们肯定去了西山头,咱去东山头。”

到了东山头,果然还没有人,娟姐带着宝哥,丫丫和娟姐他们一起。由于丫丫他们人小,赵老太太让他们主要捡地瓜皮。地瓜皮是一种类似木耳的黑绿色的滑溜溜的东西,下雨的时候就会在地皮表面出来一层。地瓜皮可以炒鸡蛋或者用油炒,很好吃。

大人则是在松树底下,或者草地上,捡新出来的蘑菇。这边主要是松树蘑和地扣比较普遍,也能吃。地扣好吃,比较少,卖的价钱要高出松树蘑很多。

所以一般捡了蘑菇,会把地扣拿出来卖钱,偶尔也卖一些松树蘑,但自己家留着吃的,一般都是松树蘑。

丫丫娘还有赵老太太留出一块空地,让丫丫他们在这块捡,不要乱跑。

丫丫挎着一个小筐,蹲在地上捡地瓜皮,雨水下的足,加上他们又是头一个,所以地瓜皮成堆成堆的,很多,很好捡。

宝哥人小,娟姐和他说了,他也像模像样的蹲在地上,抓起一个个地瓜皮放在娟姐的篮子里。

丫丫也捡了好些蘑菇,至于哪些蘑菇能吃能捡,丫丫娘一开始是告诉丫丫的了。不一会丫丫的小筐子就装满了。娟姐从她的篮子里拿出来两个袋子,让丫丫把地瓜皮和蘑菇分开,放进两个袋子里。

丫丫抬头看看丫丫娘,丫丫娘在不远处低头捡着蘑菇,捡完了之后就抬头往丫丫这边看,正好看到丫丫也在看她,就笑着对丫丫说,“累了就歇一会。”

“不累的,娘。”

此时山上已经有了好几个人蹲着在捡蘑菇,也有小孩子,小孩子主要都是在捡地瓜皮。

不一会,赵家大娘就背着个袋子走下来,“大娘,这些都是蘑菇呀?”丫丫看着两个袋子的蘑菇,这么一会功夫就捡了两袋子。

“是的呀,你奶还有你娘我们三个捡的,你们小姐三也捡了不少。”赵家大娘说着,拿起娟姐和丫丫放蘑菇的袋子,把他们篮子里的蘑菇和地瓜皮都放进去。

“大娘先把这些送回去,你们姐三在这慢慢捡。”说着就扛起大袋的蘑菇,手里拿着娟姐和丫丫捡的蘑菇,先送家里。

捡蘑菇的人越来越多,捡蘑菇最好是一早一晚,等太阳出来,就没有了,地瓜皮也是。

昨天下雨,今天地里太湿,侍弄不了庄稼。种荞麦和大豆的话,地里太湿也是下不了犁杖的。

所以除了地里活计特别多的,不怕湿赶活计,一般都腾出来一两天捡蘑菇。大人小孩的,也都慢慢的提着篮子挎着筐,上山捡蘑菇,拾地瓜皮。说话声,小孩子的叫声,在这大山上,慢慢的响了起来。

人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热闹,农忙的时候好不容易倒出功夫聚在一起,说着这场雨,地里的庄稼,以后的农忙。还有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隔着老远打着招呼的,小孩子的笑声和哭声,大人的打骂声。

丫丫看着,心里莫名的感到亲切。

丫丫小小的人儿也不觉得累,一边捡着蘑菇拾地瓜皮,有时候还帮娟姐看着宝哥。

整个上午赵家大娘背回去五大袋子蘑菇,娟姐和丫丫他们捡的地瓜皮也有好多。

等日头出来高楼,赵家老太太还有赵家大娘丫丫娘三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挎着一大筐蘑菇,还有一大袋子装满的蘑菇赵家大娘和丫丫娘提着,从远处的山里走了出来。

等到了跟前,赵老太太看来一眼他们姐三一眼,“日头出来了,我们先回去吧,把早上捡的这些蘑菇收拾收拾,好好晒晒。”

此时好多人都回来,但也有来的晚的,留在山上多捡一会。

赵家大娘背回去的几袋蘑菇此时都平铺在院子里,院子里扫出来干净的一块地方,蘑菇就铺在上面。地瓜皮都放在不远处的水桶里,里面放了水。

新拿回来的这些,丫丫娘也都归置了归置。

“把这松树蘑和地扣分开,但另的晒,还有这蘑菇上面的松树枝和草叶子什么的,收拾干净了。”赵老太太分配着活计,然后丫丫娘教丫丫,赵家大娘告诉娟姐,五个人又开始收拾蘑菇。

首先要把地扣和松树蘑分开,娟姐和丫丫在前面把地扣捡起来,放在一边。后面赵老太太他们收拾松树蘑,并且把松树蘑分成好的和坏的两种。好的可以拿去卖钱,不是特别好的,就晒干留着自家吃。

等娟姐和丫丫挑的差不多了,赵老太太就专门收拾那一小堆地扣。地扣比松树蘑要小很多,但是比松树蘑要好吃的多,每年捡的地扣,赵老太太都舍不得留着自家吃,都是拿到集市上换些铜钱贴补家用。

成色好,干净的地扣卖的铜钱会多些,所以地扣总是赵老太太自己细心的收拾干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九章:炒地瓜皮

丫丫娘跟着收拾了一会蘑菇,赵老太太就打发于氏去做午饭了。赵家大爷和丫丫爹都在外面做活计,中午东家管饭,不回来吃。

中午就准备家里的几个人的伙食就好了,“地瓜皮你收拾出来一点,中午趁着新鲜,咱们先尝一尝。”赵老太太嘱咐于氏,“等晚上老大老二都回来了,再好好做一顿地瓜皮。剩下的收拾出来,晒干,等来文和华哥回来让他们也尝尝。”

于氏应下就开始去厨房准备伙食,丫丫看收拾蘑菇的赵老太太、赵家大娘还有娟姐,三个人够了。就张口对赵老太太说,“奶,我去帮我娘收拾地瓜皮行不行?”

赵老太太听了,抬头看了一眼丫丫,小声哼了一声,然后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丫丫得了令,站起来就向厨房跑去,“这小丫丫性子倒是变得外道了,不像以前那性子,我还以为是个小哑巴呢。”赵家大娘看着丫丫,和赵老太太打趣的说道。“这性子倒是比小哑巴好得多。”

“好啥好,一个小丫头片子。”赵老太太也没好气。

赵家大娘听赵老太太这么说,不接话了,娟姐在旁边,虽说自己没有像华哥和宝哥这样子疼自己闺女,但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她奶奶这样说,自己做娘的还是不好说啥。

丫丫哪里在意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说啥,得了赵老太太的令,就高兴的来到于氏身边。

于氏看着丫丫,吓了一跳,“你怎么来了?怎么不在院子里帮你奶他们收拾蘑菇?”于氏是怕丫丫不干活,让赵老太太数落。

“没事的娘,我和我奶说了,我奶让我来帮你洗地瓜皮的。”丫丫脆生生的应道。

于氏听了也就放宽了心,“既然是你奶让你来的,你就在厨房帮娘。”说着把放在水桶的地瓜皮细细的冲凉两边,然后泡在水里,放在丫丫面前。

“你从这里头挑出一些干净的地瓜皮放在这大碗里。”于氏又放了一个大碗在丫丫旁边,伸手从后面扯出来一个小凳子,“你坐在这里,慢慢的先挑着。娘先去把饭做了。”

丫丫乖乖的坐下,答应着于氏,“娘,你去忙你的,我在着挑地瓜皮。”

于氏中午熬了玉米碴的粥,这边的地主要种玉米和谷子,好的年头一般的吃食都是玉米、谷子还有高粱。遇到不好的年头,吃糠的日子也有的。

前年和去年年头都好,今年到现在雨水都足,所以今年在吃食上,赵老太太也就稍微宽了些。

赵家的日子在同村过的算好的,加上有赵家大姑日子过的好,逢年过节救济救济。所以从过年到现在,一顿也没吃过糠。

村子二三百户的人家,即使前两个年头都好,也是有五六十户偶尔是要吃糠日子才能过下去。

于氏盛了两小碗玉米碴,用水淘了两遍,放在锅里。灶户里架着小火,慢慢的熬。

又从菜园子里摘录些葱叶子,洗了一大把之前挖好放起来的野菜,从酱缸里挖了一大块酱。

等粥熬的差不多,丫丫的地瓜皮也挑出来一大碗,“这下够今天我们吃的了,剩下的丫丫挑出来放在这簸萁里。咱留出晚上吃的,直接就在这簸萁里晒干,留着以后吃。”

娟姐和丫丫地瓜皮捡的还挺多的,挑出来一大碗,水桶里倒是一点都不减少。

丫丫乖乖的继续挑,于氏拿了大碗的地瓜皮,又用水冲洗了两遍,还小心的用水搓了搓。等没有了一点土和杂草,就放在菜板上。

此时粥也熟了,于氏把粥掏出来,放在盆里。锅里倒了水,用炊帚细细的刷着锅。

油是稀缺的,不管是植物油还是荤油。于氏正犹豫是用荤油还是瓜子油炒地瓜皮的时候,赵老太太在门口喊了,“少用点荤油炒,前年你大姐送过来的荤油还有个底子,挖点炒地瓜皮。”

于氏从橱子里拿出一个小坛子,坛子口封的严严实实,正要拿铲子铲油,赵老太太出现在了门口,“少弄点,自来剩的就不多,你大姐去年冬天新带来的那坛子油,要熬到今年冬天。我们今年也养个年猪,杀了年猪,这油才能接上。”

赵老太太在门口看着于氏铲油,“再少点,多了。”赵老太太看着于氏铲完了油,才又回到院子里继续收拾蘑菇。

于氏往灶户里填了小把柴火,油锅就热起来,炒出来葱香,把洗好的地瓜皮倒到锅里开始翻炒。

“丫丫,给娘往灶户里填把火。”

丫丫挑了几个细细的柴棍子放进灶膛,站起来看于氏炒菜,“娘,好像啊。”

“你个小馋猫。”于氏怜惜的看了一眼丫丫。

地瓜皮翻炒几下,于氏倒了点酱,炒匀之后填了点水,放了盐,盖上锅。

“丫丫别填柴火了,地瓜皮熟的快,开锅就熟了。”于氏一边嘱咐丫丫,一边放桌子,那碗筷。“丫丫往洗脸盆倒些水,一会你奶他们洗手好吃饭。”

丫丫从水桶里用水瓢舀了两瓢水,于氏把洗好的野菜葱叶子都拿上桌子,看着锅里兹拉的响,马上开锅可以吃饭了。“你去叫你奶和大娘,说是饭熟了,问她们是现在吃,还是等都弄好了再吃。”

丫丫又跑到院子里,叫丫丫奶她们吃饭,“奶奶,饭熟了,我娘让我问是现在吃饭,还是等一会。”

赵老太太看蘑菇已经弄得差不多,“你让你娘把饭菜都端上去,我们这剩一点了,马上就洗手吃饭了。”

丫丫又跑回去传话,于氏就把玉米粥端上去,用盖子盖上。

然后翻开锅,翻炒几下地瓜皮,把地瓜皮盛在碗里,让丫丫端上桌。又仔细的把锅刷干净,放上水,用灶里的余火温着水。灶上灶下的收拾干净妥当,赵老太太他们也收拾好了蘑菇,进来屋。

大家洗好手,开始坐桌吃饭。

地瓜皮滑溜溜的,虽说油水不多,但是吃着格外的香。虽说赵老太太喜欢男娃子,但是对娟姐和丫丫在吃食上并没有太多计较。以前是丫丫不敢在赵老太太面前多吃,所以吃的少,长的瘦瘦小小。

现在丫丫可不管这些,有好吃的也不怯生的吃,给自己的也拿着。

于氏有些怕赵老太太,菜不敢多夹,小葱沾酱也不敢多吃。

“娘,你吃,你炒的地瓜皮真好吃。”丫丫看于氏都没有吃地瓜皮,就夹了一大筷子放在于氏碗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章:抓年猪

于氏看着碗里的这么大块的地瓜皮,顿时怯生生的说。“你这孩子,你自己吃就好了,不用给娘夹。”说着就要把地瓜皮拨到丫丫碗里。

丫丫哪里肯依,“娘,你也尝尝,这是有我捡的地瓜皮,又是你炒的地瓜皮,吃着肯定香。”

虽说赵老太太在于氏吃饭上面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于氏自小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所以对于吃食上面也不挑剔。“香的话,你就多吃,不用给娘夹。”于氏还是不吃,要拨给丫丫吃。

这样子来回推了好几次,赵老太太看不下去了,“一个地瓜皮,你们娘俩这推来推去的,让外人看着了,还以为我这做婆婆的不让你吃!”

于氏听了,不敢再推,低着头,小口的吃着。

丫丫看了,笑眯眯的又夹了一大筷子给于氏。于氏看了,继续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故意板着脸示意丫丫别夹了。

赵老太太看着也没说啥,瞅了一眼丫丫,继续吃。赵家大娘倒是板不住,“丫丫是个小大人了,以后呀,有主见能过日子。”说着又打趣于氏,“以后享了福可别忘了你大嫂子我。”

于氏是个嘴笨的,听赵家大娘这么打趣自己,也找不到合适话说。

“大娘,等你享了福,你记挂着我们才是。”丫丫接过话,“我华哥哥这以后学业有成,光宗耀祖的时候。大娘你若是得了啥好吃的,别忘了丫丫这一份。”

“你个小丫头,嘴里不饶人的。”赵家大娘嘴上虽这么说,心里是高兴的。自己儿子在外求学,虽说每年花费挺多,但是这是一个出路。以后若真是有了一点功名,也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好事。

吃过饭,赵老太太就商量着抓年猪,每年都不养猪的。猪肉和猪油每年都是赵家大姑杀猪送来一些,自己省吃俭用,这样子一年的油水也就过去了。

最近几年年头好,老大老二做工也挣了些银钱。赵家小叔挣的钱,赵老太太都是另外单留着着,留着给赵家小叔娶媳妇用。

虽说华哥读书有花费,但是这几年也是有余钱,赵老太太就想抓个年猪。到时候杀猪,卖些肉换钱,算算也亏不到。还能剩下些肉留着自家吃,也能自己熬猪油。

这样一打算,赵老太太就打算买个小猪仔当年猪。

这个时候抓年猪,日子是刚好的。古代的农村养猪,不像现代的那种机械化化肥供起来的那种,这可是一顿一顿的喂,慢慢养大的。

“我听说西苑的赵三娘家,还有王老太太家的猪都大些了,应该能抓着养了。”赵家大娘对赵老太太说,“要不趁着中午人都在,我们去看看。”

“王老太太家的猪我听你小姑的婆婆说体型短小短小的,只有一头好的,他们也是自己家留着养。”赵老太太寻思着,“去西苑看看,他家的母猪体型就好,估计猪崽子也错不了。”

小猪崽子最主要的是看体型,要挑那种腿长身长的,这样子养的大。

“我和老大媳妇去看看猪崽子,有合适的就抓回来。老二媳妇你去后院地里割些草回来,剁碎了,等抓了猪崽子回来,好有的吃。”赵老太太说着去里屋拿了半吊子钱放在兜里,然后就和赵家大娘抓猪崽子去了。

大家各忙个的,宝哥跟着赵家大娘去了,娟姐和丫丫跟着于氏去后院割猪草。于氏又顺便把给小猪吃食的猪槽子给洗涮干净,又找来些干草垫猪窝。

丫丫对于抓年猪是高兴的,以后给猪割草的活计肯定是娟姐和丫丫的,虽说累点,但是过年的时候能吃上猪肉,这就够了。

不一会,赵老太太和赵大娘回来了,还有东院的三奶奶。也就是赵明的哥哥赵奎的媳妇,是东院赵老太爷子的大儿媳妇。

赵老太爷子连着两个大姑娘后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赵奎,小儿子赵明,赵奎是第三个孩子,就叫了三爷爷。

三奶奶和赵家大娘手里一人提了一个袋子,一个袋子装了一个小猪崽。

“老嫂子,你和你儿媳妇先把猪放圈里吧,我也把这小猪崽放家去。等一会抽出空,过来串门说会话。”

“行行,你忙你的去,一会有空了我过去唠会磕。”三人在丫丫家大门口分开,赵老太太和赵大娘进来大门,直奔猪圈,把小猪崽放进圈里了。

丫丫家的猪圈是在东厢房边上和大门口的地方隔出来的,地方不大,但是养一头猪是够的。

于氏把切碎的草放在猪槽子里,小猪哼唧几声,就过来吃。

“看样子是个好养活的,能吃,能长膘。”赵老太太看着小猪崽呱啦呱啦的吃草,很是高兴。

丫丫和娟姐还有宝哥看着小猪都很高兴,特别是宝哥,大多数小孩子对于动物都是好奇和充满爱心的。宝哥伸着小手,一直想进猪圈要摸猪。要不是赵家大娘拦着,估计早就进猪圈里了。

一家人就这样站在猪圈外看着新抓来的猪崽子吃草,就听到西苑的二奶奶来了,“刚看到你门前过,老大媳妇拿着个袋子,我就想,你们娘俩肯定是抓猪去了。”

“可不是,趁着早,先挑一个好养活的。”赵老太太笑着和二奶奶说,让出来一块地方,让二奶奶向前相道相道自己抓的猪。

“这猪好呀,看着体型和吃食的样子,好好养着,等杀年猪的时候,怎么也能长到一百五六十斤。”一百五六十斤的猪在古代算是大猪了。

“能长那么大更好了,到时候啥了卖些肉,剩下的自己留着解馋也好的。”

说了会话,看着日头已经西下,天色要暗下来。“这日头快落下来,趁着这会功夫,咱还能上山捡会蘑菇。”赵老太太说,“要不咱一块上山捡蘑菇,还能一起聊着天。“

“我来找老嫂子,一来是看看猪,二来也是要招呼你上山一起捡蘑菇,日头要黑了,也好有个伴。“

“再叫上东院的她三奶奶一起,刚我们一起去抓的猪,也正好人多,热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一章:菜园子

下午去捡蘑菇的时候,赵老太太就没有让娟姐和丫丫去,说是一会天就黑了,她们去还不够让大人操心的。就留丫丫和娟姐在家看家,看着宝哥,顺便把房前屋后的菜园子松松土。

丫丫家一共有两个菜园子,正房前面,丫丫住的西厢房边上有一个小的空地。丫丫爹几年前收拾出来,种了菜,就成了一个小菜园子。这个菜园子虽然小,但是每年也出不少菜,平常吃的菜一般都在这个小菜园子取。

还有一个大一点的菜园子,在屋后,也就是在赵家老大屋子旁边。这块菜园子大,一般种的蔬菜都是留着收起来,晒干或者到时候放地窖里,留着过冬吃的。

娟姐和丫丫领着宝哥,先到前面的小菜园子。这个院子里种了两席子韭菜,一席葱,还有菠菜也长大了,白菜和包心菜也种了三席子。边边角角种了好几颗南瓜秧,茄子和豆角苗也长挺大的。

有两席子还空着,娟姐说这是留出来地瓜,现在地瓜秧还在屋子里养着,过两天就会栽上。

前院的菜园子丫丫爹和丫丫娘有空都会过来除草松土,所以并不需要她们太费劲,就弄好了。

领着宝哥,拿着小铲子,三人就去了后屋的菜园子。

这是丫丫第一次来后屋,赵家大娘家的土房在正房的后面。当年赵家大爷成家,下面四个弟弟妹妹都没婚嫁,屋子少人多,住不下。赵家老爷子就在主屋后面盖了三间房,老大一家搬过去住。

在主屋稍后偏西的地方有的小棚子,有头小毛驴在吃草,旁边放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木车。旁边种着山楂树,枣树,沙果树,还有一颗大的桃树。此时枣树和山楂树正在开花,桃树和沙果树已经开过花,结了丁点的小果子了。

在靠墙的边上有一棵大杨树,树上有两个鸟窝,还趴着五六只小鸡,一只公鸡,四五只母鸡的样子。

剩下的用篱笆围起来的一大块地,就是菜园子了。

这里种了一大片土豆萝卜和白菜,冬瓜角瓜也是种了不少。这些都是结果多,易存储的,所以种的多。

种了花生,篱笆旁边种了向日葵,还种了四五棵葫芦苗。豆角和茄子也有两三席,边边角角还有蒜苗。

也空出来一块,估计和前面的菜园子一样,是等着种地瓜的。

这块菜园子长的也还好,草也不多,好多地方都已经松过了土。只边边角角的草多些,没松土,还有茄子豆角的席子要松土。

娟姐看丫丫还小,怕丫丫手不知深浅不小心把菜苗给碰到,如果不小心伤到,那这苗就不容易缓过来,影响结果。

“丫丫,要不你看着宝哥,这里交个我,我自己来就好。”

丫丫看出来娟姐的担心,“娟姐姐你放心好了,我会小心的,不会伤到苗的。”丫丫又接着说,“我看着宝哥,然后在后面慢慢的做,你不用管我们,放心好了。”

娟姐看丫丫样子很是小心,也就宽了心,径顾自己的在前面锄草松土。

宝哥是个听话的,丫丫让他一个人看着蚂蚁玩,别乱动。他就蹲在那里,看着一窝蚂蚁来回的进进出出。

娟姐几个来回,就把茄子地和豆角地翻了一遍土,两人又在院子里把草拔了,然后就去边上松向日葵的土。

此时向日葵刚刚出苗,由于下了雨,边上长出来许多冒芽的野草,娟姐和丫丫就用铲子把野草除掉,顺便松松周围的土。

等绕了一圈把弄完之后,天就黑了,丫丫估计丫丫娘她们也快回来了。

正想着,就听到前院说话的声音,丫丫娘她们回来了。

她们三个大人每人捡了一袋子外加一筐蘑菇,倒在院子里,趁着天还没有特别黑,正在收拾出来。好明天太阳出来直接晾晒。

晚饭还是丫丫娘做的,因为赵家大爷和丫丫爹晚上都是回来吃饭的,所以晚上丫丫娘贴的是玉米面的饼,这个比玉米粥解饿。顿顿大葱野菜沾酱是少不了的,炒了地瓜皮,拌了个芥菜咸菜,又弄了个菠菜的卤子泡饼吃。

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商量着下透了这场雨,今天地里晾晒了一天,明天可以种荞麦和大豆了。

荞麦和大豆比玉米和谷子种的晚,这里的人爱吃荞麦,每年家家户户都会留出来几亩地种荞麦留着吃,种大豆逢年过节做豆腐或者榨油。

“你们俩个有一个人耽误两天功夫,先把地种上,不用两个都留下,留一个就够用了。”

赵老太太看着赵家老大和老二,“老大是大工,挣的例钱多,老大去上工,老二留家里两天种地吧。”

“行的娘,”丫丫爹听了,点头,“我一会和来存打声招呼,让他明日和东家打声招呼,这两天不过去了。”

“嗯。”赵老太太又继续说,“今年留出来五亩地种荞麦和大豆,我打算三亩荞麦一亩大豆。还有村头的一亩,我想这种点花生、芝麻、还有土豆。”

“芝麻是个稀罕的,去年在你大姑家得了点种子,想在村头种种看。如果今年种的好,明年我们就多种点,这芝麻卖钱也好的。”

“土豆我寻思在山地里也种点,这东西放得住,也经吃。在村头种,平时多看着点,别人也祸祸不了。”

“花生后院地里种了些,如果村头那块地有剩下,就边边角角种上花生。逢年过节来个人也能算一盘菜。”

赵老太太仔仔细细的打算着,自从赵老爷子去了之后,里里外外的家都是她来当。赵老太太是个能盘算会打算的人,所以这几年赵家的前景也没落下。

“都听娘的。”赵老太太说完,大家也都同意。就开始把犁杖、种子什么的先准备好。明日一早起来,就赶车种地,省得一早起来忙乎耽误时间。

丫丫爹去西苑二奶奶家,和来存小叔打了招呼。丫丫娘给丫丫爹准备了一盆热水,让丫丫爹泡脚,说是累了一整天,泡泡脚解乏。

一家三口轮流着泡了脚,又说了会话。明日要上山种地,就早早的睡下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二章:种荞麦

一大早一家人吃好饭,就开始套车准备上山种地。先种荞麦,丫丫爹把犁杖、簸萁、耙子、种子、盛种子的篮子、一应种地要用到的东西都放上小木车上。丫丫爹还特意用水壶装了两大水壶的水,等日头出来,热的不行,水是必须要带的。

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也是跟着车上山的,赵老太太放车上两个袋子,两个篮子,还有小铲子。赵老太太告诉她们,她们到山上就近捡蘑菇和地瓜皮,日头出来了就挖野菜,也是不得闲的。

丫丫爹套上毛驴车,把丫丫和宝哥抱上车,放在车中间,娟姐坐车尾。丫丫爹赶车,赵老太太坐前头的另一个耳座子,后面的两个耳座子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一人一个。

去的地方名字叫做‘十八亩地’,并不是这块地有十八亩,而是取的一个名字。

丫丫爹赶着车,出来营子,沿着沟里的路上山。

此时天还灰蒙蒙的没有亮,但是路上已经遇到好几户人家,都赶着车种荞麦或者种黄豆。有的自己一家老小,人口和农具都齐全,就不和别人家合伙。有的两家或者三家的合伙种地,有人的出人,有农具的出农具。

到了‘十八亩地’天已经泛着白边,有了亮。

丫丫爹把毛驴套上犁杖,先来回的把地头上拢了拢,看着齐整。等大家都收拾妥当了,就开始一拢一拢的犁着地。赵老太太紧跟着丫丫爹,一手拿着一小袋子荞麦种子,一手往拢沟里撒。

丫丫娘和赵家大娘是施粪,这个活计是累人的。丫丫娘弄一拢地的前半段,赵家大娘弄后半段,撒好种子之后就是铺上一层的粪土。

丫丫娘从地里的小粪堆用耙子和簸萁盛了一小簸萁,然后小跑着顺着拢沟撒粪土。赵家大娘在中间接上,后半段就赵家赵家继续。

娟姐和丫丫也不闲着,地的旁边就是山,山上有蘑菇和地瓜皮。娟姐领着宝哥,和丫丫一起挎着篮子就近捡蘑菇和地瓜皮。丫丫娘提议嘱咐她们天还黑着,别走远。

天越来越亮,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说着、笑着,好生热闹。

丫丫其实挺爱捡蘑菇和地瓜皮,一来好吃,二来一小篮子一小篮子的成就感,丫丫小小的人是很高兴的。

累累,娟姐她们就找个阴凉的地方,歇着。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特别是宝哥,看着飞的大雁,树上的毛毛虫,地上的蚂蚁和蚂蚱,各种野花野草,树枝树杈的都要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

娟姐一直跟着,怕宝哥不小心磕这碰着。

丫丫娘隔一段时间就叫丫丫一声,丫丫应了,丫丫娘就嘱咐她们别走远,要在附近。

稍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家里人口多,种地用不上她们,她们就跟着上山刨药材。卖药材的钱比蘑菇的钱要多,所以一般大一点的能拿的动镐头的,都是挎着篮子,坑坑的刨药材。

丫丫好奇,跟过去看,在跟前的是同村丫丫大姑家的三个姑娘。丫丫和这大姑是远亲,已经出来五服,她嫁的是村里王姓的一户人家。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要说有啥不满意的,就是丫丫这个大姑嫁进来这么多年,已经生了四个丫头,还没得儿子。

在跟前刨药材的老二老三和老四三个姑娘,最大的有十二三的样子,最小的也比丫丫大,也是拿着筐,捡蘑菇和地瓜皮。

娟姐和她家三姑娘性子都是话少内向的,最是相熟,“淑花你和你姐刨药材呢?”

“嗯,我爷奶还有爹娘在下面种地,我和我姐还有妹来刨药材,捡蘑菇。”淑花笑着说,“你们捡蘑菇呀。”

几个小姑娘说着话,一边说话,一边刨药材捡蘑菇。很是有趣热闹。

附近的蘑菇和地瓜皮捡的差不多了,也不是白忙乎,两个人一上午捡了一袋蘑菇,还有小半袋的地瓜皮。放好蘑菇,丫丫和娟姐又拿着筐去挖野菜。还要割一些猪草,现在养老小猪,要时常喂些青草。

野菜主要是到还没有种的空地上,或者长出苗来还没没松土锄草的地去挖。一般刚种上庄稼的地,野菜不是被新翻的土压到下面,就是还没有长起来,挖不到野菜的。

野菜是用小铲子贴着地皮铲起来,然后拾起放在筐子里。娟姐比丫丫大,会用镰刀,她就用镰刀在地头割给猪吃的猪草,丫丫在地里挖野菜。

挖回去的野菜有好几种吃法,但是沾酱吃是最省事和最常吃的一种。野菜是苦的,吃了能去火。也可以摊在玉米面里,烙饼。炒着吃,或者包饺子都是可以的。油和面是稀罕的,一般人家也不常吃。

临近中午快收工的时候,丫丫和娟姐猪草也割好了,野菜也挖了一袋子,两个筐也是满满的。

两人带着宝哥就坐在小木车地下乘凉,丫丫躺在地上,看着耀眼的日头,蓝天白云,还有被晒的热乎乎的大地,自己勤苦一上午的小身板也放松了,劳动之后的那种舒服的酸痛传遍全身。

“啊,活着真好呀。”丫丫不由得感慨。

娟姐不明所以,疑惑的看着她,“没啥,娟姐姐,我就是感慨下。“丫丫笑着对娟姐说,娟姐也笑了起来,宝哥看着两个姐姐都笑,他也笑。

大人还有几拢地没弄好,就想着稍微拖个晌午,把地弄完了再回去。丫丫娘怕小孩子再晒迷糊了,就嘱咐他们多喝水,在阴凉的地方别出去乱跑了。

丫丫她们趟在地上一会,地上晒的太热了,也是躺不住。丫丫看着山上和地头好多野花野菜的,一团团,一束束,各种花,各种颜色,很是艳丽。于是决定采一些野花野草的弄成一大束,好好摆弄摆弄一定很好看。

娟姐也是同意,宝哥也蹦蹦跳跳的摘野花。

山上的野花很多种,现在这时节都开遍山头,丫丫各色的花采了好多,好看的野草也采莲一些,一把一把的采好放在车上。娟姐和宝哥也捡好看的野花野草采了不少,不一会,地上就堆里好大一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三章:野花束

花都采好了,丫丫和娟姐开始挑拣,把野花野草单枝都收拾的好看美观,开始插花。

娟姐看着丫丫先把颜色形状都搭配裁剪好,一点点的弄成花束,自己也想弄,但是自己怎么搭配都没有丫丫弄的好看。来来回回一小把花折腾了好多回,也就放弃了,看着丫丫弄。

丫丫看娟姐挺认真的看着,自己也没弄,知道娟姐是怕自己弄的不好看,“要不娟姐,咱俩一起弄吧。“丫丫建议道。

娟姐一听自己也能弄,顿时很高兴,“我看你弄的好看,我看你弄就好。“娟姐有些不好意思。

“娟姐姐,你看我的手小,都抓不过来这么多的花,你来帮我抓着,我来放花和草。”丫丫一边说着一边摊开自己的小手给娟姐看自己的小手太小了,“等弄成了一束,我们用草绳绑上,等我娘和我大娘弄完地,我们把这花给她们,她们准高兴。”

娟姐听了要把这么好看的花送给自己的娘亲和婶子,来了精神,伸手帮丫丫拿着花。然后好像忽然想起来什么,小声的对丫丫说,“还有咱奶奶,也给咱奶奶一束。”

丫丫笑,这个是自然的,不可能只给丫丫娘还有大娘不给赵老太太,这样子说不过去。

“娟姐姐放心好了,我知道的,有咱奶奶的。”

娟姐这下放心了,仔细的帮丫丫捧着花,看丫丫在花堆里挑花和草,偶尔摘摘叶子,偶尔把茎去点一节,放在她的手上,然后让她抓紧。

不一会一束花就弄好了,“丫丫,你的手太巧了,这个太好看了,我娘她们一定特别喜欢。”娟姐看着眼前的花,没想到一堆的野花野草在丫丫的手上竟然弄的这么美。

“娟姐要是喜欢,一会给咱奶她们的弄完,剩下的花,我给我们一人弄一束,然后再弄个小花环戴在头上。”丫丫看着自己弄的花,也很是喜欢,“一定很好看。”

“好呀好呀,那丫丫你快弄,我看二叔快犁完地了。”娟姐催促着丫丫。

丫丫看来一眼,地估计还有两三拢的样子就种完了,丫丫和娟姐两个人就急忙继续插花。

三个大人的话弄好了,主色是紫色的花束,是打算送给丫丫娘的。黄色调的是送给赵家大娘的,给赵老太太是浅色调的花束。

三束花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美,都很好看。

剩下的一些花,由于是自己留着玩,丫丫就教娟姐自己做花束。为了不让娟姐有压力,丫丫给自己弄的花束也是很随便,没有刚才弄的细致和用心思。

剩下的野草,她们编了一个花环,然后把剩下的话插到花环上。小姑娘爱美,娟姐也是,看着自己做的花环和花束,娟姐笑的很是可爱,顿时整个人都活泼了不少。

宝哥着急了,看着两个小姐姐都有花环和花束,自己也想要,可是小小的人自己折腾不来。弄坏了一些花草也是不成形状,着急的要哭出来。

丫丫看到,安慰宝哥,“小宝别着急,丫丫姐给你编一个手链好不好?”

“我要那个,我要那个。”宝哥指着娟姐和丫丫头上戴着的花环,他也要花环。

“这花环是给小姑娘戴的,你是男孩子,男孩子不能带花环的呀。”丫丫劝说宝哥,“你看你华哥哥什么时候戴过花环,你和你华哥哥都是男孩子,男孩子是不戴的。你娟姐姐和丫丫姐我是女孩子,才可以带花呀。”

宝哥似懂非懂的听着,他小小的人知道华哥哥什么都懂,对他也好。所以从小就特别喜欢华哥,什么事情只要他不满意,别人一提华哥哥也这样,他就要跟着学样。“手链,手链。”

“行,你等等,姐现在就给你做。”

丫丫用剩下的野草给华哥编了一个小手链,给他套在手上,“小宝看看,多好看。”

宝哥也美滋滋的,一直抬着小胳膊不愿意放下来。

三人正闹腾着,那边丫丫娘喊丫丫,说是地种完了,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吃饭了。

丫丫把给赵家大娘的那束花给了娟姐,让娟姐藏起来,一会在回去的路上给赵家大娘。丫丫也把给丫丫娘和赵老太太的花藏在了野菜筐里,用野菜给垫着。

她们戴着小花环,手里拿着一束小花,宝哥早就献宝似的跑到赵家大娘跟前显摆他的手链去了。

赵老太太先看到娟姐和丫丫,看着小姐俩手牵着手,一人手里拿着一束花,头上还带着个花环,美美的向这边走,“小小的丫头就知道臭美。”

丫丫听了也不生气,“奶奶这不臭,这花可香来着,要不奶奶你闻闻。”说着还把手里的花凑到丫丫奶跟前,让丫丫奶闻。

“边去边去,别在这碍事,该干嘛干嘛去。”赵老太太没好气的说。

赵家大娘看到她们姐俩,笑着说,“这小姐俩知道爱美了,”仔细端详了姐俩一眼,“别说,这小姐俩模样倒是不赖。”

丫丫娘听了笑出来声,“大嫂,哪有你这样子夸自己家姑娘和侄女的。”

“这本来就是嘛,我姑娘长的不差,我侄女呀长的那是更好。”赵家大娘也笑。

丫丫娘看着丫丫晒的出汗,加上头上戴着花环,汗就顺着头发留下来。“美是美了,你看这热的不行吧。”一边说着,一边替丫丫还有娟姐擦汗。

“娘,这个挡日头的,晒不着。”丫丫用手正了正花环,一本正经的说道。“是不是娟姐?”

“是的二婶子,晒不到的。”娟姐也认真的说。

赵家大娘和丫丫娘被这两个小孩子逗乐了,“两个小娃子,这么大点就知道道理了,这以后长大了可得了。”

一边说着一边收拾农具“咱快回去吃饭,歇晌午吧,这日头晒的,都快脱了一层皮。”

等到了地头,丫丫爹已经套好车,把农具放上车,把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放上车,就开始赶车回去。

“娘,你车上坐着吧,别走着了。”丫丫爹看赵老太太没上车,和丫丫娘她们在后头走着。

“这毛驴今天耕了这么多地,累的够呛,我们娘三从小路走回去,也快的。”家里只这一头小毛驴,拉车种地都是靠它,这么一大块地,是够累的。歇了晌午,下午还有地要种,丫丫爹也就没有再说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四章:插花

娟姐和丫丫一听丫丫娘她们要走回去,那弄的花岂不是在车上送不出去了。如果一直放着,这大日头的,花一会就晒蔫了。

丫丫想了想,还是现在就拿出来给丫丫娘她们吧。一边想着,一边就从篮子里把覆着的野菜拿掉,一边让丫丫爹先别赶车,等一会。

丫丫从篮子里掏出一枝弄好的花束,然后在车上喊着,“娘,娘,你看看好看不,这是丫丫给你的。”

于氏看到丫丫手里拿着一束花,在车上急急的喊着她,就赶忙来到车跟前,接过花,回头看了一眼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笑的好饱意思,“哎呦,咋还给娘送上花了。”

“丫丫这花弄的好看。”丫丫爹在车头,看丫丫娘接过花,笑着说。

丫丫娘瞪了丫丫爹一眼,丫丫爹嘿嘿一笑。

娟姐看丫丫把话拿出来,自己也从袋子里把花拿出来,看着赵大娘走近,“娘。“把花递给赵家大娘。

赵家大娘本来打算打趣丫丫娘的,看着自家闺女也手里拿着一把,递给她,不由的愣住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我闺女也给我留了一把呀。”

“丫丫弄的。”娟姐小声的说着,“我有帮丫丫一起绑。”

“我们娟姐能干的,娘高兴着呢。”赵大娘看着娟姐低着头,满脸通红,摸了摸娟姐的头。

赵老太太在边上看着,来了脾气,“竟弄些乱七八糟的,有那功夫多捡点蘑菇啥都有了。”说着有着看丫丫爹,“老二,你看站着瞅啥,这日头都多高了,快赶车回家了!”

丫丫知道赵老太太心里有点不平衡,连忙笑着对赵老太太说,“奶等一会,等一会,我给奶留了一束最好看的。”说着拿出来,在赵老太太跟前晃了晃。

赵老太太脸色好看了些,“谁稀罕这乱七八糟的,快仍了!”

丫丫笑嘻嘻的说,“这是我和娟姐好不容易才弄好的,宝哥也折了好些花在这里,孙子孙女们特意给奶做的。我可舍不得仍,要仍也得奶自己仍才是。”

赵家大娘听了,知道赵老太太是抹不下面子,“娘,这是她们小辈的一点心意,你就先拿着。”

丫丫爹还有丫丫娘也应着,“娘你接下吧。”

赵老太太瞅着丫丫‘哼’了一声,“这还小崽子呢,就这么能折腾,这以后要是长大了,那还得了!”赵老太太一边念叨着,一边把花拿了过去。

丫丫没说啥,看着赵老太太嘻嘻的笑。

丫丫爹赶车到家的时候,丫丫娘她们还没走回来,他们爷几个把农具还有野菜,蘑菇,地瓜皮都归置好。地瓜皮用水泡上,野菜放在屋里里,猪草丫丫爹扔一些在猪圈,蘑菇要尽快挑好,大热的天一晒的话,干的话。不挑抓紧挑干净的话,容易糟蹋了。

娟姐和丫丫就乖乖的蹲在地上挑蘑菇,自己一个一个在山上捡的,可不想糟蹋了。

等赵老太太她们回来了,看着娟姐和丫丫乖乖的挑蘑菇,直夸她们姐俩懂事。

赵老太太她们走到半路,路过四爷爷家,四爷爷叫去吃性子,耽误了时候。

丫丫娘手里还用筐子拿了些杏子,“你们小姐俩先放着,今天一上午也做了挺多活计,这些一会我来挑。你四爷爷让去吃杏子,又给你们带回来些,你们先放着,过来吃杏。”

筐子底下放着杏子,上面还有三束花也摆着,“娘,我奶是不是把花扔了,你给捡起来了。”丫丫看赵老太太就在不远处,笑着大声问丫丫娘。

“你个小丫头,你奶嫌用手拿着麻烦,我就把花都放在筐子里了。”丫丫娘笑着解释道,“这筐还是你四爷爷家的呢,一会你们吃完杏子,得了空,还没给人家还回去。”

“丫丫和娟姐好不容易弄的,我看着喜欢的不得了呀,怎么舍得仍,我这还有拿回去,找个瓶子插起来了。”丫丫大娘听了,顿时笑着过来拿花束,又递给娟姐,“娟姐后屋去把这花找个罐子放起来,浇点水,好好放在还能看个一两天。”

娟姐听了,急忙拿着花跑回家。丫丫也笑着把两个花拿在手里,“娘,奶,我也把咱们的找个罐子放起来,浇水养着。”

“行行行,都听你的。”丫丫娘笑着无奈的说。

丫丫在墙角找了两个坏了的罐子,洗洗干净,把绑着花的草绳解开,分别放在两个罐子里,让花散在罐子里。又小心的侍弄了几下,虽说罐子都是残缺的,但并不妨碍整体的美,倒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残缺的美,很是好看。丫丫看着满意,就仔细的两个花都倒了些水。

把留给自家的,就直接放在了里屋的柜子上,别说,一放上,顿时屋子亮堂不少。看来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弄些花花草草装扮屋子才好。

给主屋赵老太太的花丫丫就用两个手抱着,向主屋走去。

赵家大娘在院子里收拾蘑菇,赵老太太在弄野菜和猪草,丫丫娘忙里忙外的在做饭,丫丫爹在后院喂养毛驴和准备下午种地的用具。

赵家大娘看着丫丫手里抱着的花,“别说,这花让丫丫这么一弄,放在这破罐子里,倒挺好看。”

赵老太太也没抬眼看,丫丫就笑嘻嘻的凑到赵老太太跟前,“奶,奶,你看看这花好看不,我给你放屋子里哪呀?”

赵老太太磨不过,抬眼看了一下,“放在当院吧,拿屋干嘛去。”

丫丫知道赵老太太性子拧巴的脾气,“不行呀奶,放院子一会就得让日头给晒干了,得放屋子里,晒不到阳光地方。”

“就你事多!”赵老太太说完,就继续摘菜,也不说放在哪里。

“奶,我去主屋看看哪里合适,把花给放在哪了?”

“该干嘛干嘛去,别在我跟前转悠。”

丫丫听赵老太太这么说,就是松口答应了,就笑着去了主屋。

丫丫娘看丫丫抱着一个缺了口的陶瓷,里面放在花,进了里屋,“丫丫要把这花放这里吗?”

丫丫娘不放心,又问了一句,“你和你奶说过了吗?你奶应下了吗?”

“放心吧娘,我奶应下了。”丫丫让于氏不要担心。

“那就好,”于氏松了一口气,“你奶的屋子,一般别给她乱动,你奶不高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五章:谷子间苗

丫丫把花放在里屋柜子上的匣子上面了,又好好的摆弄摆弄,丫丫才从柜子上下来。走到门口又叫丫丫娘过来看,放在这里好不好看。

丫丫娘看了,“嗯,一进里屋门,就能看着,显得整个屋子清亮不少。”

“我也这么觉得的。”丫丫跟丫丫娘撒娇。

“就你。”于氏用手指轻轻的指着丫丫的额头,爱怜的说道。“快去吃两个杏子,你四爷爷家的杏子好吃,你这一个上午没吃饭,又忙乎到这时候了,和你娟姐去当院吃杏去。”

丫丫吃了两颗杏,娟姐也回来了,小脸红彤彤的,脸上还有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两人说说笑笑吃了几颗杏子,丫丫娘就就开始招呼说是饭好了,该吃饭了。

中午饭吃的菠菜玉米饼,葱叶子和野菜沾酱是少不了的,野菜也弄了两盘,没有炒热菜。

吃过了饭,大家小睡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开始准备去种另一块荞麦地。今天一天应该能把荞麦种完,种完荞麦明天上午种黄豆,下午种村头的那块地,这地就是种完了。

下午娟姐和丫丫挖野菜,两人后来在地边上走,看到有棵榆树已经结了榆钱可以吃了。两人就从车上拿了两个袋子,爬树摘榆钱,宝哥在树下吃。

整个下午娟姐和丫丫都是在树上摘榆钱,野菜没挖多少。榆钱可以和玉米饼、窝窝头、也可以蒸榆钱饭,做汤和炒鸡蛋也都可以的。

等大人种完地要回家的时候,两个人已经摘了一袋子的榆钱,而且吃的也差不多了。

“两个孩子摘了这么多的榆钱,这下晚上有的吃了。”赵家大娘看着一袋子的榆钱,摘下几个,尝了几口。

“今年雨水足,这榆钱开花也早,估计比每年得早个十来天。”

“就目前来看,今年年头差不了。”

回到家还是丫丫娘做饭,赵家老太太和赵家大娘一起把凉的蘑菇和地瓜皮先收起来。如果明日天气好,再拿出来晾晒。

丫丫娘晚上蒸榆钱窝窝头,天气太热,又弄了小米的水饭。征得赵老太太同意,打了两个鸡蛋和榆钱又做了一个榆钱鸡蛋汤。剩下的榆钱让娟姐和丫丫都收拾干净收起来,留着慢慢吃。

吃过晚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门口乘凉唠嗑,说说地种的怎样,庄稼长的如何,哪块地要除草,哪里要松土之类的。丫丫听着外面的说话声,虽然也想出去凑个热闹,但是吃过晚饭之后困的不行,于氏就抱着她回来西厢房。

丫丫爹也没出去唠嗑,一家三口摸着黑小声的说着话。

“丫丫今天累着了吧,一点都没闲着,跑上跑下的。”丫丫娘心疼丫丫,抱着她哄着她入睡,一边用扇子给她扇风和扇蚊子。

“这天热起来了,蚊子也多了。”丫丫爹也被蚊子咬了,“我去拿个晒干了的艾草,点着了熏熏蚊子。”说完就动身去了主屋。

“也给娘那屋子熏熏。”丫丫娘小声的嘱咐丫丫爹。

丫丫爹应下了,不一会拿着点着的艾草在房前屋后的用烟熏蚊子。丫丫实在是困的厉害,不一会就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种黄豆,下午种类一些芝麻和花生,还有快空地,又种类一些土豆。

今年的地算是种好了,剩下就是给谷子间苗除草松土,还有玉米地里哪块缺苗需要补苗。这个时节再补种玉米是来不及的,一般都是补种瓜子,十多亩的玉米地,补瓜子,加上房前屋后变变角角种的,一个冬天的炒瓜子差不多就够吃了。

丫丫爹在家种了两天地就又继续赶工了,谷子经过这场雨,长得快,到了该间苗的时候了。

给谷子间苗没有趁着时节把地种上急,所以种完了地,虽说还有几亩谷子等着间苗。但是赵老太太她们还是一早起来上山捡了两袋子蘑菇,才出发去给谷子间苗。

谷子第一次间苗除草松土是一起的,丫丫虽小,赵老太太也让丫丫跟着上山,教丫丫和娟姐怎么间苗。于氏娟姐一边看着宝哥,一边给谷子间苗,她和丫丫一人一条拢,慢慢的挪着。

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三个孩子还小,大人怕不懂事单独放家里不放心,就带在山上。一来不管干的活多活少,也能帮着干点。二来也是看着孩子,省得不再身边,做活计也不放心。

谷子是信的植株,两个谷子之间只要留两个三手指的粗细就够谷子呼吸和营养的吸收了。间苗和拔草不累,累得是丫丫小小的人还要拿着小锄头松土。谷子两边的土,都是要松松的,一来是把边上已经发芽但是还没长出来的野草给翻出来,晒到阳光就不长野草了。二来也是给谷子苗垫一层土,让谷子长的粗壮结实些。

丫丫一直低着头,等一抬头,山上已经好多人都在给谷子间苗,大人小孩都有。这一带属山地,土质不是特别的好,一般人家都种谷子这种抗旱的作物。

丫丫看到村子里的丫蛋在不远处玩耍,她奶还有她爹娘加上两个哥哥都在地里干活。丫蛋家里只她一个小姑娘,受宠的很。

她头上蒙着一个头巾子,不让晒着,正坐在车底下的一个电子上,一个人摆着花花草草玩。

村子里只丫蛋一个和丫丫同龄的小姑娘,又加上两家离的不愿走动的还算勤。以前丫丫虽说不爱说话,但是和丫蛋能玩到一起。

现在的丫丫虽说心智成熟,但是在这身体里这么几天,自己也变的越来越小孩子脾气。丫丫左右看看,赵老太太她们已经落下丫丫她们老远,她们一人两三条拢地,都快到头来。

正好趁她们还没转过弯来,丫丫和娟姐示意一下,又让宝哥别出声。三个人冒着腰,小跑着往丫蛋那边跑去。娟姐害怕的只往地头大人那边看,等到了丫蛋那,又有了小孩子的调皮的性子。

丫蛋看着她们过来,很是高兴,“我一来就看到你们了,我想去找你们玩,我娘不让我去,说你们在干活,我不能过去。“丫蛋委屈的说,小脸蛋白胖白胖的,可见家里养的极好。

“我才看到你,一看到你我们就跑过来了。”丫丫看着眼前可爱的小人,笑嘻嘻的说。“不过我们就过来和你说个话,我奶快到地头了,等我奶转过来,看我们在这边玩,会骂我们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六章:宝哥被扎到

丫蛋站起来抬着脚看丫丫奶的方向,“你奶真的快到地头了,哇,不好了,丫丫你娘看到我了。”说完连忙蹲下,捂着小脸,好像这样子别人就看不到她一样。

丫丫看她娘正往这边看,就冲着她吐了吐舌头,然后连忙拉着宝哥和娟姐悄悄的跑回自家地里。

丫丫娘没说话,看到她们回来了,就转过头继续的间苗。

三人刚回到地里没一会,宝哥就在旁边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娟姐和丫丫听了,急忙来到身边看宝哥。

宝哥在地里玩土,一不小心被去年的陈谷茬子给扎到了。小指头那里挑了一小块皮,出来点血。

赵家大娘听了,急忙赶过来,“咋滴啦,咋滴啦。”还没到跟前老远就问娟姐。

“不小心被茬子扎到了。”娟姐害怕宝哥哭,每次宝哥一哭,只要是她看着,赵家大娘总是会数落娟姐几句。平时娟姐带宝哥也都尽心,生怕一不小心磕着碰着的。

“咋还扎着了呢,你不好好看着。”赵家大娘语气不善的说了娟姐,然后急忙走到宝哥跟前,查看宝哥的扎到的小手指。

“娘给看看,娘给看看,宝哥不哭,宝哥不哭。”宝哥人小,但是哭声却大的很。看着自家娘过来了,更是扯着嗓子哭。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娟姐听着哭声,着急的也快哭了。

“怎么了?宝哥没事吧。”那边赵老太太和丫丫娘也站了起来,往这边走。

“没事娘,就是不小心让谷茬子给扎了一下,蹭破了层皮,出了点血。没啥事。”

听说没啥事,赵老太太和丫丫娘也就没过来,继续回头干活。

“我让你好好看着你弟,这咋还让谷茬子给扎着了,这还好是扎在手上,这要是一不小心碰着眼睛,这咋整。”赵家大娘一边给宝哥把谷茬子的刺慢慢挑出去,一边语气不好的数落娟姐。

娟姐低着头,干听着,泪珠子一滴一滴的往下掉。

“让你干个啥都干不好,这么大个丫头了,自己弟弟就在跟前,还能磕着碰着,你说你以后能干啥。”赵家大娘看宝哥抽抽噎噎的很是心疼,说起娟姐来语气就更重了。

小孩子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就算是大人了,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何况是小孩子。就是在身边,也有个不注意的时候,娟姐看宝哥算是尽心的。一边给谷子间着苗,一边看宝哥,走一步就把宝哥挪一步,放在跟前。还一直嘱咐宝哥自己玩的时候要小心,但总有个意外。

丫丫看赵家大娘说的太厉害,娟姐委屈的哭的两行泪珠子把地都染湿了一大块。

“大娘,用这个给宝哥包上吧,这个好的快。”丫丫说着,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干净的手帕,这是丫丫娘一直放在丫丫布兜里的。丫丫这个年纪正是流鼻涕的时候,丫丫娘嘱咐丫丫用这个擦鼻涕。这是昨天丫丫娘新织的,丫丫一直没用,很干净。

“宝哥你看看丫丫姐姐手里拿的这块不好看不?”丫丫用手上的这块不分散宝哥的注意力。

果然听丫丫这么说,小家伙不哭了,睁着眼睛看丫丫手里的这块不。

宝哥哼哼唧唧,抽抽噎噎的说了声好看。

“那丫丫姐姐把这块不放在出血的这块地方好不好,这么好看的布。有个神仙告诉丫丫姐姐,这块布一放上小孩子出血的地方,就不出血了,而且也不疼了。”丫丫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而且呀,神仙还告诉丫丫姐姐,说只要小孩子缠上这块布,以后磕着碰着的也不哭不闹的,可勇敢了呢。宝哥要不要试试呀。”

宝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还用小手摸了把鼻涕。

赵家大娘看了丫丫一眼,又看了一眼宝哥,没说话。接过布给宝哥缠上。

宝哥看着缠在手上的布,小手在跟前晃了晃,还笑了。

小孩子是好哄的,估计宝哥现在都忘记了刚刚被茬子扎到,大哭一场还出了血的事情。

赵家大娘看着娟姐,“别哭了,以后好好看着宝哥,这扎到手,还好没出啥大事。”说完又对她们三个人说,“你们今天上午也别做了,弄了半天才弄了这么一小块,去找个地方挖野菜或者给猪割草去吧,我和你们奶奶说一声。”

说完又嘱咐了娟姐好好看着宝哥,赵家大娘才转头回去。

不用给谷子间苗了,娟姐领着宝哥和丫丫两个,一起到地头,好弄些野菜猪草。

到了地头,丫丫看赵家大娘已经走远,于氏走到宝哥面前,板下脸来问宝哥,“娟姐姐好不好?”

宝哥被这样子的丫丫有些吓到,呆呆的说好。

“那对你好不好?“

娟姐看丫丫这样子,用手碰了碰丫丫,丫丫给了她一个你别管的眼神,继续问宝哥。

“娟姐对你好不好?“

“好。”

“你想让你娘骂你娟姐不?”

宝哥看着丫丫,又看了一眼娟姐,摇了摇头。

“今天谷茬子扎的疼不?”

宝哥一听谷茬子扎,想起刚刚手指出了血,眼泪就在眼里打转。

“今天谷茬子扎的疼不?”丫丫又问了一遍。

“疼。”宝哥委屈的说。

“能忍不?”

宝哥好像没听懂,抬眼看着丫丫。丫丫拉着他的手,细细的说给他,“你手扎到了,娟姐姐和丫丫姐都心疼,但是你一哭。娟姐听到了,也会跟着疼,娟姐也就会哭的。”宝哥这么小的孩子,还是不要说赵家大娘比较好。

“你说今天的事情是怪你自己不?”丫丫继续说,“娟姐姐告诉你多少次玩的时候要小心,也告诉你自己注意谷茬子,别扎到手。是不是你自己在玩的时候自己不小心?”

宝哥低着头不说话,两个小手在肚子前捏着小衣服,丫丫看了继续说,“谁都会有一不小心的时候,娟姐也有,丫丫姐也有。“

“但是自己一不小心,一定要自己负责人是不是?”

“而且咱们宝哥是个小男子汉,是个大人了,这个头也高了,小手小脚都大了。以后遇到这种事不会立即大哭是不是?”

宝哥抬起头,眼里有着泪,点点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七章:夏至面

丫丫看宝哥乖乖的模样,很是让人心疼。宝哥人小,但是能听进去道理,不是一般无赖的孩子。“那我们说好,以后要是遇到这种小事,边上有娟姐或者丫丫姐的时候,宝哥先别哭,找娟姐和丫丫姐好不好?”

“如果娟姐和丫丫姐没在身边,宝哥再去找爹娘好不好?”

宝哥懵懂的点着头,丫丫又伸出来小指头,“我们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忘。”

宝哥也乖乖的伸出小手指,拉了拉勾,嘴里还念叨着,“不许忘不许忘。”

“今天刚我和你说的,你也不能和你爹娘说,知道不?这是娟姐咱们三个人的小秘密,别人谁都不知道。”

丫丫又嘱咐了宝哥,顺便也提醒一下娟姐。宝哥点点头,娟姐看着丫丫,不太相信这些话是丫丫这么小人说出来的,一时还愣在那里。

丫丫轻声的唤了娟姐一声,娟姐才缓过来,点了点头。

这事就算过去了,娟姐从小在家忍气吞声的,上面有哥哥下面有弟弟,加上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都是重男轻女,日子当然过的不好。

宝哥是人儿还小,知道道理,只要说给他听,他自己是会上心的。

三人在地头,看有猪合适吃的猪草,于是每个人拔了些放在地头上堆起来,到时候弄个草绳一起绑着,没有套车,大人只好扛回去。

快临近中午丫蛋她娘直接回去做饭,直接就领着丫蛋回家去了,剩下林家的其他人在地里收拾谷子苗。

猪草拔的差不多,丫丫她们三个就又开始弄些花花草草的。上次弄的那个虽说一天多就蔫掉了,但是屋子里一放上,立即感觉到屋子清亮不少。

三人说说笑笑又是弄了三个大的花束给三个大人,到时候插在屋子的陶瓷上。两个小人也是弄了两个花环和两束小花,丫丫心血来潮,用花茎编了两个项链,项链里里外外都夹杂着小花,戴在脖子上,很是好看。

给宝哥的除了两个手链,还在他受伤的小手指上套上了一个小戒指放在手绢上,很是惹眼。宝哥也很是喜欢,一直伸着小手看呀看的。

赵家一共种了五亩左右的谷子,赵老太太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三个人早出晚归的用了将近十来天终于把谷子给弄好了。

娟姐宝哥还有丫丫这些天也都是天天不落下的跟着上山,附近有山出蘑菇就去捡蘑菇捡地瓜皮,挖野菜,拔猪草,摘榆钱件件不落下。

弄好了谷子,正赶上夏至到了,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是要吃面条的。

这边家家户户都会种上点荞麦,所以面条就是荞麦条,一般人家都有播面刀,用来做手擀面。赵家面条播的最细的要数丫丫爹了。

丫丫爹虽说不进厨房,但是播面条那是一个细,所以一般家里吃面都是把荞麦和卤子弄好,等着丫丫爹播面。

丫丫爹把揉好的面团用擀面杖压成宽一点的条状,然后把面板一头靠着锅沿,一头用肚子顶着。两个手快速的播动播面刀,这样一条条细细长长的桥面条就播出来了。

播好的荞麦条放在烧开水的锅里,等浮上来之后用筷子慢慢搅动,再煮个一两分钟,面条就熟了。可以捞出来放在小碗里,泡上打好的卤子,就可以吃了。

面条要趁热吃,要不然过一会就会坨点,没了新鲜面条的味道。

厨房留下丫丫爹播面,还有丫丫娘一边烧火,一边捞面浇卤子端上桌,其他人都坐桌吃面。

丫丫好奇丫丫爹播面,在灶火坑看来一会,丫丫娘好说歹说才去坐牢桌吃荞麦条。

荞面比白面颜色要暗,吃着呀没有白面精细,但是荞面有一种白面没有的特有的嚼劲和口味,丫丫很喜欢这个味道。

虽说家家户户都种荞麦,但是一般都是拿出来卖的,自己家留的也都是有限,所以这荞面条不常吃。只逢年过节的,或者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才吃上一两顿。

丫丫吃了两大碗荞面条,浇的卤子是有两种,一个是地瓜皮鸡蛋,一个是菠菜的,丫丫喜欢地瓜皮鸡蛋。

等桌子上吃的差不多,面条播的也差不多好了,丫丫爹娘收拾了厨房,把荞面条盛上来开始吃。

做饭都是按人头做的,赵老太太这点比较好,在吃食上面如果吃就一定会管饱,再不就都饿着或者吃的都差。即使再喜欢宝哥,不满意丫丫和娟姐,但是饭桌上都是赵老太太不计较,谁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如果私底下有好吃的,肯定会给华哥或者宝哥留着。

一家人吃的很饱,面条和卤子一样都没剩下,最后丫丫爹打发打发的都吃光了。

“这谷子也弄完了,夏至面也吃好了,剩下给玉米地补个苗,这地就算弄好了。”找老太太吃完饭爱叼着个烟杆子抽烟,烟是自己在前院找了块地,自己种的,晒好之后自己留着抽。

丫丫爹倒是不抽烟,只饭后要喝个茶水,赵家大爷偶尔也会抽上两口。

现在一家人坐在炕上,吃过午饭,说着接下来的打算。

剩下的就是给玉米地里缺苗的地方给补种上瓜子,等玉米开始第二次除草松土的时候,直接把补苗的瓜子除草松土就好了。这事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两个人就够的,赵老太太下午要领着娟姐和丫丫开始上山刨药材。

“等你们把玉米地里的苗补齐了,也还能刨几天药材。”赵老太太抽了一口烟,对她的两个儿媳妇说,“刨几天药材,也就可以上山采山杏了,今年的杏熟的早,要早点采回来。”

“这杏核价格是一年一年的涨,今年我们少刨药材,山杏熟了,就去采山杏多卖些钱。”

“这前两年我们自己买了驴,今年又买了猪崽子,虽说年头好,老大老二两个也都出工挣了些钱,但毕竟花销也是大的。”

赵老太太说,一屋子都听着,“余钱也没剩下多少,来文又把亲给退了,这以后来文娶亲也是一笔大的花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八章:刨药材

赵老太太抬头看了眼赵家大爷和大娘,“华哥在县城读书,这以后的花销更是多,还有这宝哥也越来越大了。”赵老太太叹口气,“华哥去读了书,这小的要是留在家里,估计也是不情愿。”

说着又装了烟,“这老二媳妇也快生了,填了人口,处处都得花钱。”

“以后呀,节省着点,大家心里也都有个数。”

大家听了都应下了,赵老太太是个会过日子的。不一会烟味弄的满屋子都是了,坐在炕头,一开始感觉不到,现在闻者烟味很浓,丫丫受不了,咳了两声,慢慢站到了门口。

大家又说了会话,躺在炕上眯了一会,开始上工的上工,上山的上山。

赵老太太拿着镐头还有筐,给娟姐和丫丫的是一个小一点的筐子和铲子,她们人还小,只能用铲子一点点的挖出药材跟。虽说这样子辛苦些,但是现在蘑菇已经出的差不多,捡不到蘑菇,野草猪草也都弄的好大一草屋子都是,够猪和毛驴吃好长一段时间,也就不着急再割草。这个空档,只能跟着大人去挖药材,多多少少也是能挖点。

这边的药材主要有三种,远志,柴胡,和黄芩。远志的跟太细太脆弱,柴胡虽说好些,但是不压称,赵老太太只让他们用铲子挖黄芩,黄芩一般都是很粗很长,挖出来个头,剩下的用手拽就好的。

前段时间下透雨,这段时间断断续续的也有雨,所以即使是山地,用铲子也算好挖。

药材可以卖钱,远志最贵,柴胡相对便宜些,黄芩根粗好挖,最是便宜,但是也最压称。一般小孩子都是挖黄芩为主。

近处的山上走几步就一个坑,这都是刨药材的坑。近处的药材都让人先刨去了,只能往山深出多走走。

小村子的东边是个大山,山外还是山,听说山里住着一户人家,两人无儿无女,等家里的老人都去了之后,就搬到山上自给自足的过日子,好久没出过山。这事丫丫也是听说,从来没见过,具体那户人家在哪,丫丫也不得而知。

赵老太太也有六十左右的年纪,身子骨硬朗,抡起镐头来刨药材很是有力。娟姐和丫丫跟着,宝哥挎着小篮子摘花。

遇到黄芩丫丫就蹲下来挖,有时候娟姐和丫丫一起挖同一根黄芩。深山里听说有蛇,丫丫害怕,一直都是跟在娟姐旁边,或者在赵老太太跟前绕来绕去。

赵老太太有时候怕镐头碰到她,有时候嫌烦,就让她边去,找地方挖药材。丫丫就去找娟姐和宝哥。

深山的草长的要比外面的草高出很多,有的地方比丫丫个头都高。在草地里,有时候还能听到鸟雀的叽叽喳喳声,还有‘索索’走动声。

丫丫怕蛇,连带着这些小声响都会疑神疑鬼。

娟姐在这点上,倒是比丫丫胆子大,一般看着宝哥,一个挖着药材,只在这深山里,更小小心的看着宝哥,时时刻刻都叮嘱着。赵老太太和丫丫也都随时随地看着宝哥,不让他乱跑。

如果说挖野菜,割猪草,捡蘑菇,拾地瓜皮,还有摘榆钱和刨药材什么最是丫丫不想做的,那挖药材绝对是丫丫目前做的最为难的活计。

主要是丫丫怕蛇,这深山里,草又长的茂密,丫丫又是爱自己吓唬自己的人,所以一直都是一惊一吓的状态。

终于熬到了中午,三人开始往回赶,赵老太太刨了一大筐药材,远志柴胡和黄芩都有。娟姐也有小半筐,只丫丫的最少,筐底只附上一小层。赵老太太看来,“来回的跑,弄这么点,都不够碍事的。”丫丫哪里在意赵老太太的数落,一听回家了,就高兴坏了。

回到家,药材都好好分拣分拣,远志放一块,柴胡放一块,黄芩放一块。

远志都放在屋子阴凉的地方,以防出来太阳晒到,水分如果晒干,斤两就少了。

此时丫丫娘和赵家大娘还没有回来,赵老太太就让丫丫看着宝哥,她们两个在厨房做着饭。

“奶,让我娟姐看宝哥,我和奶去做饭好不好?”丫丫很喜欢做饭,再说娟姐一天也累的,看着宝哥还算清闲些。

“天天除了吃,你能帮着做啥!”扎老太太话虽这么说,倒也没有说不行。

于是丫丫就颠颠的跑到厨房,帮着赵老太太忙乎。赵老太太是个能干的,要是一般的婆婆,这时候即使儿媳妇没回来,也是干坐着等儿媳妇回来再做饭,自己不会动手的。丫丫也是看赵老太太这点,就主动帮着做饭。

抱柴烧火丫丫是会的,水都是每天一大早丫丫爹从村子公共的井里装满一缸,够一天用的。

赵老太太让娟姐和猪和毛驴都放了些草,给小鸡子的草剁的碎一点,给小鸡子撒在树下边,让它们自己捣着吃。

赵老太太先做了小米水饭,由于干的都是重活,就又弄了玉米饼。丫丫一直乖乖的烧火,有时候帮赵老太太填个水,洗个碗之类的。

玉米饼刚贴到一般,丫丫娘她们就回来了,“娘,你放着吧,我洗洗手我来烙饼。”丫丫娘一进屋,急忙要洗手帮着干活。

“北山的那块地补全苗了吗?”赵老太太问着地里的事情。

“北山那块地不怎么缺苗,我和我大嫂子不到傍晚就补完了。看着还有些时候,就去了东头那里,把那块地也补完了,所以就黑了天,这个点才回来。”

赵老太太应了一声,“你去弄点采吧,这饼我都占手了,我来烙吧。”

丫丫娘听赵老太太这么说,就去院子里看了看,回来对赵老太太说,“娘,我看这菠菜再不吃就要老来,要不我们凉拌一个菠菜。这大热的天,凉拌的话吃着也能凉快些。”

赵老太太寻思了一下,“嗯,凉拌吧,是有些老了。”

晚上吃的凉拌的菠菜,还有野菜葱叶子沾酱,主食有小米水饭和玉米榆钱饼。刚放上桌子,隔壁二奶奶拿着一个小碗过来了,“今天用碾子压了些韭菜花,想着你们可能还没压,就给你们送来一碗,你们都先尝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九章:韭菜花

“这还没到日子,今年你们怎么这么早压韭菜花?”赵老太太接过碗,放在桌子上。

“前两天想着多种些土豆,就把那两席子韭菜割了,留了半席子以后吃用。”昨个腌上了,下午回来的早,正好碾子空着,就给压了。”

“多种些土豆好的,土豆放得住,我们今年也种了好些,前面村头那块地也还埋了土豆。”

二奶奶唠了一会嗑,也就家去吃饭了。

丫丫用筷子夹了一点韭菜花,入口韭菜的香味,还有芥菜花特有的清香立即传入口中,这韭菜花好吃。

吃过饭,赵老太太在园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坐在屋里寻思一会,“要不咱们的韭菜也谢了吧,空出来两个席子还能多种些菜。”

“这都听娘的,娘你咋说,我们咋做就是了。”赵家大娘知道赵老太太是想多弄些菜,好过冬吃。

“那我们一会就把韭菜割了吧,韭菜跟留着,找个空地上先养着,明年的时候再找个合适的地方栽。”

韭菜是多年生的植物,只要有跟在,明年就会发芽长出来新的韭菜的。

大家摸着黑割完韭菜,赵家大爷和丫丫爹把两拢席子的韭菜根都挖出来,放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放上土,又浇上水先养着。然后把两个席子都整的干净。

赵老太太她们开始摘韭菜,韭菜要摘干净,然后用盐腌上半天左右,再用碾子把腌制好的韭菜碾成碎末。把碾好的韭菜末,房子瓦罐里,放上花椒,酒,姜末,盐,封好瓦罐,腌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可以吃了。

大家折腾了大半夜,终于把韭菜都挑好,也用盐腌上了,剩下的就是明天的活计了。

累的不行,刚一粘到枕头,丫丫就睡熟了。

上午跟着赵老太太去挖药材,因为中午要用碾子碾韭菜,所以回来的比较早。

碾韭菜是用大碾子旁边的小碾子,人推着磨碾。大碾子是用来套上毛驴碾个玉米,糯米之类的。小碾子一般碾个韭菜,芝麻这些小的,精心的东西。

赵老太太让丫丫和娟姐推着磨在前面走,她在后面一点点的放腌制好的韭菜。

磨转了几圈,韭菜就碾出来沫沫,赵老太太用炊帚仔细的扫着,来回的翻着,让韭菜碾的匀称。

赵老太太把碾好的韭菜收起来,又放上新的韭菜,丫丫和娟姐就一圈一圈的推着磨。

两席子韭菜,也腌了小半缸,磨出来的韭菜花也有一大瓦罐子。

赵老太太细细的扫着碾好的韭菜花,丫丫和娟姐推磨推的累的时候,赵老太太也让她俩歇一会。等把韭菜都碾好了,丫丫和娟姐两人都累的狗呛,这推磨是够累人的。

赵老太太把碾子用清水冲洗了好几遍,没有了一点韭菜味,才拿这一应的东西回家来。

把碾好的韭菜花放上花椒,盐,酒,还有切碎碎的姜,用盖子封好,放在柜子里。韭菜花就算腌好了,就等着吃了。

折腾了这会,丫丫娘她们还没有从山上回来,午饭又是赵老太太和丫丫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的。等做好饭,等了一会,丫丫娘和赵家大娘才回来。

“头山沟头那块缺苗缺的厉害,补完那块苗才回来。”丫丫娘是个留不住活计的人,有点活如果贪晌抹黑的能做完,丫丫娘绝对不会留到第二天。

赵家大娘虽说做活计没有丫丫娘实在,但是晌午了自己也不好一个人先回来。两个人一起就把活计弄完了,才一起回来。

赵老太太也没说啥,点了点头,“再有两天差不多就能弄好了吧。”

“嗯,一两天的功夫地里就算忙完了。”丫丫娘答着话。

刚吃过饭,丫丫小姑家的青姐就过来叫她们去前院吃杏子,说是她家的杏子也熟了,她娘和她娘打发她过来叫他们。

杏子有早熟的杏子和晚熟的杏子,四爷爷家的杏子是早熟的,丫丫小姑家的杏子熟的晚。

丫丫小姑的婆家就在丫丫家的斜着的前头,王老太太家的大姑娘已经嫁人,嫁的是北边的一个县城。嫁出去的大姑娘又给家里的小姑娘在那边说了一门亲,两家也都相看了门口,很满意。去年订了婚,估计今年秋后王老太太的小姑娘就会嫁过去。

本来王老太太想留一个姑娘嫁到身边,但是自己的两个姑娘在一起,以后也有个帮衬,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往老太太一个大儿子早些年出去闯荡,好几年没回来,这是死是活也没个信。

二儿子就是丫丫小姑父,是个手艺人,吹唢呐每年能进项好多银钱。

还有就是有个没娶亲的小叔子,这小叔子好吃懒做,听说最近也好赌,一直不着家,不知道在外面晃荡啥。三天两头回来一次,不是要钱就是要好吃好喝的吃上一顿。

即使王老太太门前杏树地下面坐了好几个人,王家的小姑娘也没出门,一直在屋子里做做针线,等着待嫁。

“你们可来了,饭前打发青姐过去叫你们,青姐说她姥娘家门关这,没人,以为你们上山没回来,就饭后叫你们来吃个杏。”王老太太一看赵老太太来了,急忙站起来,让赵老太太坐着,自己边说,边摘了些新鲜的杏子放在筐子里。

自从上次丫丫大姑来,见到丫丫小姑,两家虽然离得近,这还是自那次之后第一次见到。

“家家这几天都是忙的时候,等忙过这阵子就好了。”赵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小女儿,“你们地弄的也差不多了吧。”

“已经弄好了娘,明天开始就没什么事,就上山刨药材,摘山杏。”

“娘,我早上看到我二哥,他说咱家也都弄的差不多了是吧。”赵家小姑口里的二哥就是丫丫爹。

“地一两天也就好了,你大嫂二嫂子两个人在弄。”说着拉着王老太太坐下,“我中午和两个孩子碾了韭菜花,所以家里没人。”

“韭菜早点下来,倒出席子来,还能多种点菜。”王老太太说,“我看看要不我们家的韭菜差不多也下来好了,多种些地瓜土豆的,冬天经吃不少。”

赵老太太笑呵呵的说,“我也是看西院她二奶奶家今年先弄了韭菜花,我也就把家里的两席子韭菜空出来了。”

坐在树根下乘着凉,吃着甜甜的杏子,小风吹着,很是惬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章:土滑梯

王老太太家的杏是甜杏核,吃完杏子,把杏核用石头砸开,里面杏仁是甜的,可以吃接吃,但是一次也不能吃太多。丫丫砸开吃了几个,有一种苦中有点甜的香味。

杏子熟的快,吃了一茬就是一茬,而且还留不住。有杏树的人家,杏子熟了之后,都是晒成杏干留存。

王老太太一边挑好的杏子大家吃,一边把熟了杏子掰开,扣出杏核,摆在盖子上,放到太阳底下晒成干。现在的日头足,晒一两个中午,就能晒成好吃的杏干。

由于下午都有着活计,大家围在树底下吃了一会,也打算上山干活去了。赵老太太领着丫丫她们正要走,就看到王老太太的小儿子,也就是赵家小姑的小叔子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串肉,吹着口哨,吊儿郎当的往家走。

王老太太见了,“这个不孝子!”对着大伙说了句,就站起来,“你还知道回来!”

丫丫小姑见到自家小叔子回来了,也起身来到婆婆跟前,安慰道,“娘,你别生气,小叔子这不是回来了吗。”丫丫小姑对她这个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小叔子很是看不上眼,但是在王老太太和大伙面前也不说啥,只安慰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的小儿子王武从小娇惯了,长大后更是和一些狐朋狗友不学好。等现在王老太太想管,也管不了了,只能看着干着急。

“你呀你!三天两头的不着家,现在还知道回来!”家门口这么多人在,王老太太也没有骂的太厉害,但是看着自己小儿子这样子不学无术,很是来气。

“娘,我这不是回来了吗?”王武说着,把手里的肉提了提,“我买了些肉,中午还没吃饭呢,嫂子帮我把这肉炖了,咱中午吃肉。”

丫丫小姑看了眼王老太太没有接过肉,“炖啥肉,大中午的我们都吃过饭了,要是饿了就去锅里看看有有没有剩饭,扒拉着吃一口!”

大家都自觉散了,赵老太太一行人回到后屋,还是念念叨叨的,“来玲这小叔子,不学学好,整日的去街里胡作非为。”

“来玲的日子过的都好,就是这小叔子三天两头的弄的家里鸡飞狗跳的。”

赵老太太连着叹了好几口气,就不在说啥,几人都小睡了一会,开始准备下午出山。

最近都是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去地里给庄稼补苗,赵老太太领着娟姐和丫丫去山上刨药材。连着去了这么些时日,丫丫小小的人儿即使做的不多,来回的跑也是累的够呛。

这日赵老太太发话了,说让娟姐和丫丫宝哥三个上午在家看家,不用去刨药材了。

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赵老太太三个一个挎着个筐,拿着镐头上山刨药材。明日就是集市,这几日的药材,还有前几日捡的蘑菇,整理好,明日都是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的。

可以玩一个上午,丫丫她们村里村外的转了好几圈。碰到青姐和严哥,还有林家的丫蛋,几个小孩沟里沟外的跑。

去四爷爷家吃了晒好的杏干,就去山上找老瓢吃。老瓢是一种指头大小的小瓜,吃着甜滋滋的。

吃完了好些个老瓢,她们又在山沟沟转悠,在一个小土沟的地方,严哥不小心顺着斜坡滑下去了,掉到了沟里。所幸坡不陡,沟也不深,加上都是轩土,人没有碰到。

几个小小的人在边上看的胆战心惊,严哥滑到沟底,扭了扭身子,站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格格的直笑。

青姐很是担心,试着要下到沟里去,把弟弟给拽上来。

“姐,姐,好玩。”严哥笑嘻嘻的对着青姐说,在沟底下挥着双手,让自家姐姐也滑下来。

青姐看着自家弟弟没有大事,而且也是着急到弟弟身边,慢慢的走下滑坡也是费劲,就狠了狠心,一屁股坐在土上,顺着往下滑。

等到了沟底,青姐也是高兴的小脸都红了,很是兴奋,“娟姐,你也滑下来看看,很好玩。”

只娟姐最大,但是娟姐也担心,听青姐这么说,娟姐只摆手,“我不去,不去,会把衣服弄脏的。”说着还把宝哥和丫丫丫蛋拽到一边,“你们也快上来,咱好家去,你们这样子,小心我姑训你们。”

丫丫看了这个沟和滑坡,知道没有大碍,自己小孩子性子就出来了,悄悄的走到沟边上,小心的坐在地上,一个前倾,自己就顺着沟滑下去了。

滑坡虽然不陡,但是也够长,滑的还算够瘾。只是都是土,弄的衣服还有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土。

丫丫一边滑着,一边笑,这才是一个小孩子该有的乐趣,简单而快乐。

青姐和严哥看着丫丫也滑下来,两人在沟底小心的接着丫丫,然后三人兴奋的说着笑着。

娟姐在上面很着急,“你们快别闹了,快点上来,咱家去了。”

丫丫她们三人慢慢的往上爬,等爬到沟上边的时候,严哥淘气,又顺着土坡滑下去了。丫丫看了,反正衣服已经挂了土,早晚的洗,而且赵老太太这顿训估计是免不了了,何不玩个痛快。也就跟着严格,一起滑下去。

青姐也是玩上瘾,不管娟姐怎么说,也跟着滑下来了。

“娟姐,你也下来试试看,很好玩的。”丫丫看着娟姐,急得都快要哭了。

“丫丫你快点上来,咱奶要是知道了,还不得打你呀。“娟姐着急了。

“没事,娟姐,已经这样子了,咱奶肯定是要说的,既然要说,我还是玩个痛快好了。”丫丫一边来回的爬上爬下,一边上气不接下气的安慰娟姐。

丫丫他们来回上下好几回,玩的差不多,有些累,就顺势躺在土坡上。抬眼看着蓝天白云,身下是黄土地,三个灰头土脸的小孩,说说笑笑的很是惬意。

宝哥很想去滑,但是娟姐看的紧,一直抱着,不让他下去,宝哥就在上面哭着喊。

丫蛋从笑白白净净的,这种土里打滚的事情是坚决远离的,也不好奇,只自己安静的坐在上面,看着他们在下面玩。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一章:玩的尽兴

丫丫看着上面娟姐一边着急的想让他们快点上去,一边用力的抓着宝哥,不让他下来玩,顿时玩心起来了。

她凑到青姐跟前,在她耳根说了几句悄悄话。青姐听了愣了愣,然后抬眼看了一眼娟姐,又看看丫丫。“这样子行吗?”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行。”丫丫点点头。

娟姐太胆小老实了,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性子,现在她们在一起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

丫丫告诉青姐,她们俩合伙把娟姐推下来,让她也玩一玩这土滑坡。

两人得了主意,就小声告诉严哥上去看好宝哥,她们去把娟姐推下来。

严哥是个热闹的,得了令,立马往沟上面爬。丫丫和青姐一人架着一个胳膊,拉拽着娟姐,让她从土坡上顺下去。娟姐一边叫,一边往下滑,等到了沟底下,一边排干净衣服上挂的土,一边说丫丫她们两个乱来。

丫丫她们在上面痴痴的笑,“娟姐,好玩不?要不要再玩玩。”丫丫大声的喊着。

“好玩啥好玩,可不要玩了,这要是让咱奶和我娘看到,把衣服弄的这么脏,不得说我们呢。”娟姐一边担心的收拾衣服,一边说落她们。

宝哥看着自家姐姐滑下去了,心里老大不乐意。严哥一个没看住,自己也顺着溜下去。一边下滑一边大声的喊着好玩。

娟姐看来,吓了一跳,立马跑到沟底下接着宝哥。

严哥看着宝哥滑下去,立马也跟着滑下去,丫丫和青姐也尾随其后。

“娟姐,衣服脏都脏了,咱就好好玩,等以后咱回去悄悄的好好洗洗,咱奶看不出来的。”丫丫和娟姐说,然后又嘱咐宝哥,“宝哥,这事不能和你娘还有咱奶说知道不,要不然以后就再也完不成了。”

宝哥也是小人精,“恩,丫丫姐,我谁都不说,这是秘密。”说着还冲着大家‘嘘’了一声。

丫蛋是爱干净的小姑娘,也文文静静的,这样子土里打滚的事情,她是不会做的,只一直静静的在上面看着。

娟姐拧不过,也跟着丫丫她们一趟一趟的爬上爬下来回的往下滑。

小孩子的乐趣特别简单,一点点的高兴事就能放大好多倍。丫丫她们往的精疲力竭了,在土坡上也歇的够了,就一个个的灰头土脸的往家里走,在路上大家还做了约定,这是谁都不能说,以后有得空了,大家再一起过来玩。

回到家,趁着赵老太太她们还没回来,娟姐赶紧倒水她们三个好好换了衣服,好好洗洗。

三个人又对着脸盆,把换下来的衣服涮洗干净,挂在晾衣服的麻绳子上,这才了事。“娟姐,我就说没事吧,这样子咱奶和我大娘都发现不了,也不会说我们。”

丫丫看着她们一个个干干净净的,“如果问起来怎么换洗衣服,我们就说,天气太热了,我们洗了澡,就顺便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晒好。”

正说着,赵老太太她们回来了,一进来大门口,就看到三个孩子干干净净的站在院子里,洗好的小衣服晒在麻绳上。

“这三个孩子站在院子里干嘛呢,大热的天,也不怕晒。”

“大娘,天太热了,我们洗了洗澡,刚洗完,在这晒头发呢。”丫丫对赵家大娘说,说完还把自己湿漉漉的头发甩了甩。

“一个个洗的倒干净,”赵家大娘看着宝哥和娟姐,接着说,“天太热了,洗洗凉快凉快。”

“哼,说不上这是去哪野玩了,肯定是弄脏了衣服,趁着大人回来之前倒是把自己收拾干净了。”赵老太太从跟前走过,没好气的说。

“奶,我们乖着呢,没去野玩。”丫丫接过赵老太太的筐,两个手费力的抬着,“奶,你太厉害了,刨了这么多药材,肯定能卖很多银钱。”丫丫岔开话题。

“哼!”赵老太太没说啥,丫丫继续说,“奶,我们中午吃啥?”

“天天就知道吃,人不大,顿顿倒是不落下!”

“奶,我这不是看着你辛苦吗。我是想多吃饭,好快点长大,那样子丫丫就帮着奶多多干活,奶也就在家好好享清福就好了。”

“说的倒好听!”赵老太太把丫丫手里的筐拿在手里,倒在地上,把新刨的药材分了类,和之前的药材放在一起。

现在的药材已经有了好多,远志、柴胡、黄芩分别放了三堆。赵老太太细细的一个个整理着,这些都是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今天上午的药材筐也拿了来,放在一起,娟姐和丫丫还有赵老太太在跟前挑着,整理出来。

“娘,我看白色叶子大了,要不我们中午打菜包吃?”丫丫娘洗完手进屋问赵老太太意见。

“行吧,吃菜包,用小黄米做饭,剩下的那点小白米留着以后吃。”黄米和白米都是谷子去壳后的粮食,只白米比黄米收成少,价格贵,所以一般种的白米多是卖了换钱,自己家留着小黄米吃。

丫丫娘应下了,开始准备做饭,赵家大娘喂猪喂鸡和喂毛驴。

菜包就是大的白色叶子在盖子上铺好,抹上酱,把葱叶子撕的稍微碎一点放上。再在上面放小米饭,然后把白菜叶子卷起来,用手拿着就开始吃。

也可以在菜包里放些韭菜花,蒜,辣椒或者咸菜之类的。

里面的米饭也可以换成馍馍头或者玉米饼子之类的,米饭相对其他的馍馍头要贵一些,所以平时用菜叶子卷馍馍头要比米饭吃的多。

丫丫娘只做个饭,然后去菜园子掐些葱和菜叶子,又在酱缸里挖了一大块酱用水活上。之前挖的野菜,拿出来好好洗洗也放在盖子上,二奶奶家的韭菜花还剩下一些也端上了饭桌。

辣椒也叫辣子,这边的人还没有吃习惯,菜园子里都没有种,只县城的店里有卖,或者集市上偶尔也有。

辣椒丫丫是喜欢吃的,知道这时候已经有辣椒传了过来,丫丫就放心多了,自己这小身板再大些,就好了。

丫丫娘给丫丫卷了一个小的菜包,让丫丫两个手抓着,慢慢吃。丫丫印象中是第一次吃菜包,很清香的白菜味,加上葱和酱特有的辣味和香味,放在一起很是好吃。丫丫娘也给她这小菜包里放了韭菜花,偶尔咬到,很好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二章:乘凉唠嗑

歇一上午,下午丫丫和娟姐还有宝哥就一起出山了,不过有丫丫娘在,丫丫就没有之前那么怕了。

丫丫一直跟着丫丫娘身边,在她身边挖药材,丫丫娘走到哪,丫丫就跟到哪。

于氏怕丫丫累着,挖一会就让她在跟前找个空地歇着,自己多挖些,然后放在丫丫篮子里。

丫丫看着于氏这样子,心里好笑,丫丫娘也是个有趣的人儿。

由于明日是集市,赵老太太她们日头刚落就下山来了,回家好好整理一下,装起来,明日一早拿到集市上卖。

晚上吃的是河漏,玉米面掺杂了一些荞麦。先把面揉成一团,然后在烧开水的锅沿上放好河漏床子,把面团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在河漏床子上来回的压。出来的小河漏就掉在热锅里,等锅里的水再次烧开,等上一会,就可以捞出来。

由于现在天气炎热,捞出来的河漏都是放在凉水里,弄成凉的河漏。

等把河漏压好,又打了些菠菜的卤子,腌好的腌菜也盛了一盘子,晚饭就好了。

丫丫爹和赵家大爷晚上都是回来吃,中午大多数东家都是管饭,由于活计累人,所以晚上的伙食一般都还说的过去。

丫丫兹溜兹溜的吃着,泡上卤子,吃口腌菜,或者葱沾酱,不一会就吃饱了。这几日自己吃食上都是尽量多吃,丫丫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肚子有了肉,而且脸蛋也胖起来了有肉。脸色也较之前的红润健康,看来之前丫丫太胆小不敢吃饭,才瘦瘦小小。

吃好了饭,收拾完碗筷,由于明日赶集,家家户户回来的都早,饭也吃的早了些。

此时门外的空地上已经有了好几个人,也有小孩子,赵老太太还在吃饭的时候,门外就有人叫赵老太太吃完饭出去唠嗑。赵老太太刚一吃完,就出门唠嗑去了。

丫丫上次没凑成热闹,这次刚吃完饭,放下筷子就往门外跑,去听听大家都说啥。

门外人已经很多,月亮出来,照着也亮堂,好几个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坐在空地上,有的吃着杏干,有的摘了新鲜的杏子。小孩子们乱作一团,跑跑闹闹的。

“啥时候相门户呀?确定日子了吗?”这话是赵老太太丫丫奶问的。

“就明天趁着集市有顺路的车过来,上午就领着人进家里来相,中午在这吃个饭。”说话的是东院子的赵老太奶奶,说的相门户是给赵明,丫丫小老爷爷相看个媳妇。“吃过饭人家着急再做顺风车回去。”

“南道沟的姑娘肯定错不了。”丫丫小姑的婆婆王老太太也来了。“你那小儿媳妇不就是那边的人吗,你看看着刚嫁过来半年多,人也会过的。是个勤快的,里里外外的侍弄的。”

这是对丫丫二奶奶说的,丫丫小老婶就是南道沟的人,“听说这门亲还是你那儿媳妇给说道的?”

“我之前念叨了一句,说是我那小兄弟也不小了,有空给萨摩给人。”丫丫二奶奶说起这事来,“我那儿媳妇记在心里了,前段日子回娘家看了看那姑娘,说是也相看了几个,没有中意的。”

二奶奶吃了个杏子,接着说,“就提了提明哥的事,那家爹娘听了,觉得挺好,我这媳妇回来和我说了。我把事情和老叔他们说了,就托人送去消息,让过来相看相看。前两天稍来信说是,这个集市有车过来做买卖,他们一家就跟着过来。”

“那正好,明天我们赶集回来,还能去看看,帮着相看相看。”赵老太太也是爱凑热闹的,“要是成了,明哥也成家了,老婶子你也放心了。”

“成了家是放心不少,只是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也不知道人家姑娘看不看得上我们这样子的人家。”

“哎呦老婶子,看你这话说的,你和我老叔这日子过的,可是村里村外都排得上的。加上明哥我那小兄弟长得也好,会来事。这亲呀,我看八成能定下了。”

王老太太打趣道,“就是我那儿子不争气,若是和你家明哥似的,这亲估计也早就订下了。”王老太太想起自己的儿子,念叨了几句。

“武哥孩子气,等孩子气过了,就知道娶亲过日子了。”赵老太太安慰自己亲家,“亲家母,你也别操心,这人的性子说转也快,这马上改了性子也不是不可能。”

“唉,给他相了好几个人家,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看上的,让他给搅黄了。你们说说,我咋养了一个这样子的镊子!”

王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大家也都不深说,只安慰王老太太,让她别多想。

过了一会家家户户的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收拾好屋子,也都出来了。赵家大娘和丫丫娘收拾好,领着宝哥和娟姐来到王老太太跟前。丫丫坐在王老太太旁边,看到赵家大娘和丫丫娘过来,就让了让,自己挨着于氏坐着,听着大家唠嗑。

说了一会又说起了明日赶集卖药材,和一些需要制备的日用品,盐呀糖呀的,还有一些布匹和针线一般家里都是要放些留着的。

大家伙说了一会话天色黑了,也就散了。

赶集趁早,一早起来收拾好,找老太太就用布袋子背着蘑菇,赵家大娘领着宝哥,拎着药材一起去了集市。于氏、娟姐和丫丫留在家里继续上山刨药材,丫丫本以为于氏会赶集,那样子自己去也好的。于氏不去,丫丫自己也就不想去了。

和于是一起上山刨药材要比和赵老太太轻松的多,娟姐没有宝哥小拖累,轻松不少。

挖了些药材,丫丫和娟姐就去采花和好看的草叶子,然后编起来放在筐里。花丛中好些好看的蝴蝶,还有蜜蜂,有些地方蜻蜓也很多,丫丫和娟姐玩的不亦乐乎。

于氏只时刻嘱咐她们小心,别磕着碰着,偶尔听着她们笑的很大声,会回头看两眼,嘴里眼角也都是笑意。

于氏怀着身子,肚子已经闲的有些时日,昨天听唠嗑说,估计还有个把月就生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河套发大水

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在集市上卖了蘑菇和药材,换了点银钱,买了盐、糖、针线,又买了些碎布就回来了。

正好走到集市头,看着有卖小鸡子的,看着活蹦乱跳的,赵老太太就想着抓几只回去养。家里有几只大的母鸡和一只公鸡,但是再养几只的话,以后吃鸡蛋也不用现在这样紧紧巴巴的,就琢磨着,抓了几只小鸡子回来。

回来之后把小鸡子放在大的一个篮子里,放了些切碎的草,又喂了些水。赵老太太看着小鸡也算精神,而且吃喝也都没问题,也就放心了。

正说着,东院的赵奎媳妇,也就是丫丫的三奶奶来了,说是相门户的南道沟的人留这吃饭,让赵老太太过去陪客。

“估计这事是成了吧。”赵老太太也不推辞,一边赶忙洗了手,换来身干净的衣服一边说着。

“孩子看着是好孩子,看人家也是好人家,”赵奎媳妇笑着说,“而且看着两个孩子也看上眼了,这事算是定下来了。”

“这可是大好事,”赵老太太也高兴,“这估计年前就能把新媳妇迎进门。”

“我来的时候正商量着呢,想着秋后有好日子,秋后就把人迎进来。”

两个人走到门口,正好看到于氏和丫丫她们回来,赵老太太说不在家吃午饭,让她们几个在家看着吃一顿。

中午吃过饭,赵老太太就回来了,看样子喝了点酒,脸有点红,话也多了起来。

“看着姑娘和人家都是好的,娶了个好媳妇。”说着说着想起自己小儿子,“来文这事,好好的一门亲给搅黄了,多好的一门亲,唉,也是没有这个福气。”

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一边伺候赵老太太躺着睡一会,一边嗯嗯的应着。

下午的时候天就阴了起来,看样子下午又是要下一场大雨,赵家大娘和丫丫娘商量,下午就不上山了,歇着了。等赵老太太醒来,和赵老太太说一下。

雨下起来了,这次由于上次下了透雨,这次还没旱,不一会,地上就好多积水。雨断断续续的下了一两个时辰,等傍晚雨停的时候,河套已经发了大水,在院子里都能听到很大的响动。

所谓的河套,就是把村子隔成东西南北四个苑的两个沟,在村口汇到一处,流向两里外的大河套。

听着河套的水声,丫丫坐不住,要去看看。丫丫娘耐不过丫丫,又怕孩子小一个不小心,就领着丫丫来到河套看大水。

人们都站在河套两岸,看着卷了黄土的水急急的流过,河水也卷了好多树枝,有时候还有一两只死掉的鸭子,可能是上游人家的鸭子让河水给冲下来了。

岸上站了很多人,熙熙攘攘的,“这河套好几年没发过这么大的水了,这水过来之后,大河套里肯定有大鱼了。”

大河套里小雨小虾的一直都有的,经过这次这些雨水,估计能有好些大鱼冲到下游,在大河套里扎根了。

丫丫听了很高兴,有大鱼,那就意味着有鱼可以吃了。

“娘,娘,明天我们去大河套抓鱼好不好?”丫丫迫不及待的问于氏。

“你个小馋猫。”于氏听丫丫这么说,用手碰了碰丫丫的小鼻子,疼爱的说,“大河套的水这两天肯定也是急的,有鱼也抓不到,等过两天,正好你爹那边的活计也做完了,让他带你去抓鱼。”

得了于氏的回复,丫丫看着眼前河套里的水,已经像是看着一个个又肥又大的鱼儿。抓些鱼来吃,不但可以改善伙食,也可以把剩下的养着,也可以把鱼腌起来或者晒成鱼干,都是可以的。

丫丫哪里还有心情看雨,小脑袋里一直想着怎么捉鱼,怎么吃鱼的事情。

等天快黑了,于氏领着丫丫赶回来做饭。赵老太太此时已经醒过来了,在喂鸡,“也不着家,天天的往外跑。”赵老太太没好气的说。

于氏听了急忙接过赵老太太手里的活计,“领着丫丫去河套看看水,丫丫小孩子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就领着她一起。”于氏轻声的解释道。

“哼,”赵老太太撇了丫丫一眼,“哪像个小丫头,一刻也不着家。”

“奶,”丫丫也不气恼,奶声奶气的说,“奶,我就是去看看,从院子里听着河套的水动静大的,我娘陪我去的。”

“奶,你睡着的时候,我娘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这鸡呀,猪呀的,我娘都喂过来才领着我出门。”

丫丫不给赵老太太说话的机会,“我娘领着我刚看了一会,我娘就拽着我回来了,我娘说我奶快醒来,她要回来看看奶奶你。”

丫丫又接着说,“奶,我刚在河套听说,有了这些雨水,这大河套肯定有大鱼在了。”丫丫撒娇,“奶,等我爹工做完了,我爹去河套抓鱼我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好不好?”

赵老太太一直没说上话,听丫丫小嘴就和爆豆子似的,巴巴的说个不停。“你个小丫头片子,啥时候说话这么利索,巴巴的说了这么些。”赵老太太往屋里走,丫丫跟着,“你一个小丫头家的,颠颠的皮实的很,哪有个小姑娘的文静样子。”

“奶,我就跟着我爹去,不给他添乱,我肯定听话,即使去河里捞鱼,也有小姑娘家的样子。”丫丫像赵老太太保证。

丫丫提前和赵老太太打好招呼,以后跟着丫丫爹去捞鱼,就好说多了。丫丫爹那边丫丫不担心,丫丫爹肯定领着丫丫的。

河套发着水,人是过不来的,丫丫爹和赵家大爷被困在河套的另一边,等河水小一点,好趟河过来。丫丫娘来河套看过,看丫丫爹和赵家大爷都困在对面,就告诉丫丫娘,让家里先吃饭吧,不用等他们。他们等河水小一点,就家来吃饭。

晚饭吃过之后,丫丫爹他们就回来了。“河套的水小了些,趟河过来了。”说着让丫丫娘弄了些热乎的洗脚水,把脚洗过,换来身干净清爽的衣服,去主屋吃饭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四章:河套抓鱼

丫丫又跟着丫丫娘她们上山挖野菜,弄猪草,偶尔有时候也去挖药材,但大多数都是挎着个小筐子,挖野菜。

丫丫爹那边的活计终于做完了,丫丫爹就在家忙着家里的活计。山上现在不大忙,等过一阵再去除除草,后种的荞麦和黄豆松松土就好了。剩下的就是秋收了。

院子里外也都让丫丫爹收拾的差不多,丫丫耐不住了,“爹,咱什么时候去大河套抓鱼呀?”

离下大雨的日子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现在丫丫爹也得了空,丫丫很想去抓鱼来吃。

“哈哈,”丫丫爹笑了笑,“是不是馋了呀?”

丫丫点点头,“我奶都答应我了,说爹你去抓鱼的时候,就带上我,我也去。”

“爹下午就收拾出渔网来,明天咱就去好不好?”

丫丫高兴的又跑又跳,“爹,你也给我弄个,我也要去抓鱼。”

丫丫爹看着丫丫小小的人儿一本正经的样子,很是讨人喜欢,“行,爹给你弄个小网,你到时候乖乖的在河边兜鱼,别乱跑知道不。”

下午丫丫爹就收拾了渔网,也给丫丫弄了一个小棍子,棍子另一头放了一个小渔网,丫丫好站在岸上兜鱼。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饭,丫丫爹套上车,带着丫丫和娟姐,宝哥还小,没带着,就一起赶车去了大河套网鱼。

每年下大雨发大水,大河套里都会有些大鱼从各处流到河套,大人小孩都会到河套去捞鱼。大人捞大鱼,小孩捞小鱼。丫丫他们一早就出发了,等到了河套,已经有好多大大小小的人已经开始捞鱼了。

丫丫爹赶着车,往下游走了走,找到一块空地,没人,看着河水也深厚,而且是不是有泡泡冒出来。

丫丫爹把娟姐和丫丫放在岸边,再三嘱咐她们不要乱跑,给了她们一个小桶和小的鱼兜让她们好好的兜鱼。丫丫爹拿着一个大的鱼兜,冲着河水慢慢的散开网,兜成好大一片,然后静静的等着。

这里没有船,连小船都没有,北方旱,这个河套每年都有水,只雨下的大了,四面八方流过来的雨水多,才能形成现在这样子的大河。

平时都是一条小河,并不深,能慢慢走过去。

丫丫站在河边,和娟姐两个人拿着棍子,把鱼兜放到水里,等着雨,或者在近处,看着小雨,也给兜进来。

河边有好多的水草,也有好多蝌蚪,还有一些小的青蛙之类的。

丫丫爹看着差不多,开始收网,娟姐和丫丫也过去帮忙,把网一点点拽上来,拖上岸。渔网里有了五六条大鱼,小鱼也有几个,丫丫和娟姐都很兴奋,两个人拿着水桶,装了半小桶水,然后一个个的把鱼捡起来放到河里。

现在山上的活计差不多都忙完了,除了去外面做工忙的,家里的大人好多都在河边捉鱼。捉了鱼回去炖了,一家老小能解解馋。而且鱼也能拿到集市上卖,得些铜钱还能贴补家用。

一个上午丫丫爹收了三次网,弄了十五条大鱼,小鱼也有一些,丫丫和娟姐只弄了一些小鱼。

回到家,丫丫爹先弄出一块干净的地方,然后把小鱼铺平放上,用太阳晒着,晒成小鱼干。

大的鱼丫丫爹找来一个不用的大缸,放上水,把鱼放进去。

“今年的鱼肥呀,”丫丫爹看着鱼在缸里转悠,“这都是上游冲下来的鱼,几年西边的雨水足呀。”

“爹,今天中午咱们吃鱼吗?”

“你呀,就知道吃。”丫丫爹看着丫丫,“等你奶回来看看,如果你奶说吃鱼,那咱中午就吃。”丫丫爹知道家里都馋了,油水不多,自己也希望孩子能吃的好一点。

赵老太太她们大中午的才回来,又去刨药材了。回来看到丫丫爹弄了这么多鱼,赵老太太松口弄了一条不太大的,要把大的留下来等人全了再吃。

中午炖鱼吃。

“别放菜了,但炖这条鱼吧,弄的稍微咸一点。”赵老太太吩咐于氏。

虽说鱼稍微有点咸,但是和这饭吃,倒是香的。大人只象征性的吃来几口,鱼其实都让宝哥,娟姐和丫丫吃了。

丫丫给大人们也都夹了几块好的肉,让他们也尝尝,赵老太太撇了碗里丫丫夹的鱼肉,‘哼’了一声,倒是没说啥。

连着两三天,丫丫和娟姐都跟着丫丫爹去河套捉鱼。虽说没有第一日捉的鱼多,但也是收获挺多了。三天的时间,院子里已经放了两个缸,一共有五十多条的大鱼,小鱼干已经晒了一片。

村头有户人家要盖房子,丫丫爹去帮忙,这鱼就捉到这了。

鱼一直放在鱼缸里也不是办法,总要放好存起来。这日一早,赵老太太就吩咐两个儿媳妇都留下,花上半天的功夫,把这鱼都收拾干净,晒的晒,腌的腌,留着活的就先留着。

赵老太太把鱼从两个缸里挑出来,“这五条鱼还小,在缸里养几日,养大了,直接杀吃。”说着又把剩下的鱼分出来,“再拿出来几条好的,你小姑子家今年估计今年没人去河里捞鱼,给送上两条。西苑她二奶奶家,来存上工没时间,也没去捞,也给送上两条。其他人家估计都去捞了,咱就不送来,剩下的腌上或者凉成干,留着自己吃。”

赵老太太把鱼都分出来,给前院亲家和西苑都是两条最大最好的鱼。

“老二媳妇,你去橱子下面把那两个小摊子拿出来,好好洗洗,用那两个小坛子把鱼腌上。能腌多少腌多少,先就这腌的,剩下的再晒鱼干。”

丫丫娘把两个坛子拿出来,洗干净,然后又拿了一大袋子盐,和赵家大娘一起,给鱼开膛,开始腌鱼肉。

赵老太太又吩咐丫丫和娟姐,把晒好的小鱼干也收起来了,赵老太太特意分出来一份,用布包好,包好的小鱼干是给赵家小姑的两个孩子的。

随后就让娟姐和丫丫把鱼给这两家送过去,就说是尝个鲜,剩下的都腌上或者晒干,以后再送来吃。还特意吩咐别送错,那小鱼干是给青姐和严哥吃的。

一个上午,腌了两坛子四十多条,剩下的几条,就挂在屋檐下晒干。丫丫和娟姐来回的也吃了好些小鱼干,也算是解了馋,赵老太太看到也没说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五章:采山杏

转眼,进了暑期,药材刨的差不多,上山的野山杏也要熟了,该采山杏了。

采山杏一般是山杏到了泛黄边的时候就去山上采了,不用等熟透。采回来的山杏堆在阴凉的地方发酵,然后去除果壳,分出杏核来。可以直接卖杏核,也可以把杏核砸成杏仁来卖。

此时丫丫娘的肚子已经很大,前院王老太太说再有个十天半个月的也就要生了。采山杏比刨药材要轻松些,只站在山杏树下面摘杏子,放在袋子里。杏子要沉好多,丫丫爹在村子里做活,每天中午晚上回来吃饭,就去上山把杏子背回来。

杏子丫丫和娟姐也是能摘了的,都是农闲,有的出去上工干活,一般没工的,都是大人小孩的,有的还赶着车,去山上摘杏子。

山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属于个人,有的是公共的,赵家有一块山地,在后山上,也有杏子。但一般都是在公共的山地摘的差不多了,再去自家的山地去摘。

杏子长的很密,一棵小杏树就接了满满的杏子,丫丫人小个子小,拿着一个小筐,够杏树地下能够到的地方。

山杏树长得矮,而且树枝一般是四散着,不和家杏一样长的高。山杏苦涩,不能吃,只能采摘回去,把杏仁腌了吃杏仁。

丫丫一直跟在于氏身边,于氏现在肚子大了,多少有些不方便,自己跟着,有点什么事自己也能帮个忙。

“娘,你说我是有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丫丫一边摘着山杏,一边问于氏。

于氏听了,笑了笑,温柔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丫丫喜欢弟弟还是妹妹?”

“我都喜欢。”丫丫想了想,自己是真的都喜欢,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自己一定会对他好,让他吃好的喝好的。

“娘也是,都喜欢。”于氏摸了摸丫丫爹小脑袋,“丫丫以后就是小姐姐,成了大姑娘了。”

有的地方丫丫够不到,于氏就把枝条压下来,让丫丫一手拿着枝条,一手摘杏子。

“娘,以后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嗯,有丫丫这句话,娘心里就暖和多了。”于氏看着丫丫小小的人儿这么一本正经的对她说,好像好日子就在前头一样,心里听着暖暖的。

丫丫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娘,我们为什么不分家呀?”

于氏听了心里一惊,急忙看着左右,看到附近没人,赵老太太还有赵家大娘娟姐她们都在远处,松了一口气,“丫丫别乱说话,分啥家。”于氏小声的对她说,“这话以后不能说,和谁都不能说,千万别让你奶听去了,你爹那里也不能说,知道不?”

“娘,你放心好了,我谁都没说过。”丫丫想了想,“我是看二奶奶家分家了,好奇咱家为啥不分家。”

“一起过呗。”丫丫娘放了心,只当丫丫还小不懂事,自己也没个说话的,就慢慢的说了,“你小叔还没成家,你大哥哥在外面读书,宝哥以后肯定也要读书识字的,分了家就不好过了。”

这些其实丫丫都是知道的。

“娘我呀从小你姥爷姥娘去的早,也没在他们跟前尽孝心,嫁过来了,你奶也不容易,就算尽尽孝心。苦就苦点,就是这几年苦了丫丫你了。”

于氏说着就不觉得好笑,自己和三四岁的小孩子倒是说起心里话来了,“行了,娘看你呀,别看人小,主意倒是比以前多了。”

丫丫听于氏刚刚这番话,心里不太好受,要说分家也不是不能分,村子好几户都分着过了。即使刚分家穷是穷了点,但是两个大人一起好好侍弄点,再出外做个活计,也是两三年就能翻身的。

丫丫是一直想着把这家给分了,分了家,以后自己大了些,看着有好的营生,自己也能施展施展。

“娘,那以后我有了小弟弟是不是也要跟着上学读书识字的?”丫丫不死心接着问。丫丫知道以赵老太太的性子,宝哥是肯定会读书识字的,以后如果丫丫娘生了女孩肯定和丫丫一样,如果是个男孩子,肯定不会送去读书,只能在家侍弄地。

丫丫娘听了,愣住了,并不搭话,“以后的事谁说的上,到时候再说吧。”

丫丫知道于氏是听进去自己说的话了,也想明白了自己以后若是真生了男娃子,也是去不了学堂的。想到这里,于氏心里不是滋味,自己自来是个要强的性子,如果自己以后的孩子还是这样子在黄土地里求生计,自己终究是过不去放不下的。

丫丫看于氏想着心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是的呢,如果不分家,丫丫爹这一枝是会一直在家种地的。赵家小叔在县城有工作,以后成了亲,赵老太太不管怎样都是会给他在县城弄一套房子。赵家大爷这块,大哥哥在读书,不说以后有没有功名,读书识字的,也就不会留在家里种地了。

看这样子,宝哥以后也是会让读书识字,到时候在县城混个营生并不是难事。

难的就是丫丫爹这一枝。地里的庄稼总是有人要做的,这个人现在是丫丫爹,以后就会是丫丫爹的儿子,这样子一辈子也就在这山里了。

丫丫现在给丫丫娘提这个,就是想让丫丫娘早点有准备,丫丫娘要强,丫丫知道她不会一直甘心让自己的孩子这样过活一辈子。即使现在还没有想明白,有了丫丫今天说的这颗种子,以后早晚会想明白的。

“娘,分家也不是不尽孝心,分了家,如果咱家过的好,我奶要是愿意,就把我奶接过来和咱一起住。”丫丫继续说,现在分家,赵老太太是跟着小儿子赵家小叔的,“要是咱家有什么好吃的,也给我奶送,让她都吃上。”

“有啥活计做不来,我爹也能帮着做。”丫丫继续说,“娘,这不是没有孝心,这是让每个人都过的更好。”

丫丫看于氏没有说话,知道她在听,就接着说,“咱们分出去了,日子过个三五年光景也好了,到时候我小兄弟若是想读书,我爹出外挣的工钱加上庄稼地里的,也是够用的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丫丫娘要生了

丫丫知道于氏是动了心思,“我大娘家我大爷出工,加上庄稼的收成,我大娘接生也有些进项,我华哥哥过几年若是有了功名,我大爷家过的不会差,就是没有功名,我华哥哥读了书,也是有出息的。”

丫丫继续说,“还有我小叔家,我奶肯定有些私房钱留着,我小叔这么些年也挣了不少。如果要是成亲,咱家和我大爷家都出些,也好的。日子难不了。”

“我奶跟着我小叔,要是去县城就去县城,不去县城在家里,地里的庄稼咱家和我大爷家都帮着种。咱家地里的粮食每年也给我奶点,也够我奶吃喝用度的了。”丫丫看于氏还没说话,也没不让她说,就继续说,“分家之后咱家就有了着落,虽说前几年苦点,熬过去这段,日子就能好好的过下去了。”

“现在爹和娘你俩的手上也没银钱,有点什么事也做不了主,都得听我奶的。”丫丫想起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想给丫丫看病的钱,丫丫爹娘都拿不出来,“等爹娘手上有了钱,自己说的算,娘可以买好多好吃的,这样子我和我小兄弟长的也好。”

于氏终于抬起头,仔细的看了丫丫一眼,“这些话你都是哪里听来的?”

“我没听人说,我自己想的,”丫丫看着于氏,细声的说,“上次生病,我醒来之后就想明白了,娘你和我爹还是单过的好,咱自己过自己的,我奶的老咱也养。”

“娘,其实我大娘不一定不愿意分家呢。”丫丫看了一眼远处的赵家大娘和娟姐,“我大爷做大工,挣的钱也多,我大娘十里八村的给人接生,每户人家也是给点。我华哥个虽说现在需要钱,可以后呢,这要是兴旺了,这可就是满门的光耀。”

“我小叔分家也不亏着,倒时候在县城安了家,家里的庄稼我爹和我大爷两家人给种着,也有得粮食拿,也合算的娘。”

丫丫一口气把自己想的这些都说了。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没人和你说?”于氏还是不大相信这么小小的人儿竟然能想出分家这么大的事情。

“真的娘,我自己想的。”

“这话谁都别和谁说,要是让旁人听去了,以为是娘让你说的呢。”于氏叹口气,又嘱咐丫丫这话谁都不能说。

“我知道的娘,这些话,我就和你说,谁都没说过。”丫丫让于氏放心,“娘,你好好想想,要不和我爹商量商量?”

丫丫知道丫丫爹这方面想法不灵光,但是分家的大事还是和丫丫爹商量商量的好,“你爹呀,那是个孝顺的,你奶要是说往东,你爹从来不往西。”

于氏摇摇头,“这事先这样,以后再说吧。”

这是就算过去了,丫丫知道,她的话于氏是听进去了。

杏子摘了一上午,也摘了好几袋子,赵老太太让赵家大娘和丫丫娘把摘好的杏子放在山上,等着丫丫爹中午过来扛回去。

中午丫丫娘在厨房做饭,丫丫爹从村头做工回来,直接在山上扛了一袋子杏子回来,放在放杂物的厢房里,然后又上山扛另一袋子。

丫丫娘今天中午做的是卷饼,玉米面和荞麦面的卷饼。卷饼是把面活好,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子,然后擀成薄薄的小饼,放在锅里烙熟。

这种卷饼不放油,直接抹上酱,放上葱叶、白菜之类的,卷起来就可以吃了。

吃卷饼不但省事,也顶饱。

连着摘了好几日的杏子,家里的杏子堆在屋里,也发酵的差不多。丫丫爹抽了空都用木棍子拍打过,这样子有些果皮都脱落了,剩下的只要用手把杏核捡起来就好。有的没脱落干净的,用手扒着也能扒得开。

于氏和娟姐留在家里挑杏核,大人去山上采杏子,于氏肚子大了,日子就是这几日,也留在家里扒杏核。赵家大娘嘱咐娟姐和丫丫,说是看着丫丫娘如果要生了,就一个人上山找她,另一个人在家烧一锅的热水。

丫丫这些都记下,古代的条件不如现代,虽说丫丫娘已经生了丫丫,但是还是得注意才是。

丫丫给丫丫娘铺了个小褥子,让她坐在地上,也方便。

丫丫很不放心,隔段时间就问问于氏感觉怎么样,于氏的日子就是这两天,随时都有可能要生。

正想着,丫丫娘‘哎呀’一声,然后就看到电子湿了,羊水破了,这是要生了。

“二嫂子,是不是要生了?”娟姐看着于氏这样子,也恍惚知道这是要生了,娟姐更是慌张,不知道是去找她娘还是去烧水。

丫丫急忙赶到身边,然后和娟姐两个人把于氏扶着站起来,“娘,是不是要生了?”

于氏点点头,“是要生了。”说着就吩咐娟姐去叫丫丫大娘,然后让丫丫扶着她去西厢房屋里躺下先。

“娟姐,你先去西院子叫二奶奶,然后叫前院的老奶奶,要是都在家就都叫过来。”丫丫一边跟娟姐说着,一边两个人把于氏扶进屋里,“然后你就去山上叫你娘,你娘回来了,你在回来的时候去村头把我爹给叫回来,就说我娘要生了。”

丫丫一边说着,一边给于氏铺好被子褥子,给于氏弄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让她躺着。

丫丫前世看过一些生孩子的电视剧,也知道一些,就叫丫丫娘按着节奏呼吸。自己把外屋的锅涮干净,放上好些水,然后抱柴火烧火。

丫丫一边烧火,一边把于氏提前准备的干净的布找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一边安慰于氏,让她别担心,一会就回来人了。

不一会,西院子的二奶奶就过来了,“老二家的是不是要生了?刚娟丫头过来让我过来看看,说是要生了?”二奶奶刚走到大门口,就大声的说着。

“二奶奶,你快过来帮我看着我娘,我娘要生了。“丫丫听了,急忙从屋里跑出来,让丫丫二奶奶进西厢房。

“丫丫没事,这生孩子呀,一时半会也生不出来。”二奶奶嘴上虽然这么说,脚步并没有慢下来,走到屋里,看丫丫已经在烧水,干净的布和盆子也都在旁边,帘子也找出来了,还没挂上。“老二媳妇,感觉怎么样?”

“二婶,估计是要生了。”丫丫娘喘着粗气说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弟弟

“你别着急,都生过一个了,这个就有经验了,没事的啊。”二奶奶一边安慰丫丫娘,一边试着把帘子挂起来。“丫丫,娟子那丫头是不是叫你奶和她娘去了?”

“是的二奶奶,娟姐姐去山上叫我奶和我大娘去了。”

“估计还得等一阵子,你锅里的水一直烧着,别断了火。”二奶奶一边嘱咐丫丫一边说,“你娘当初生你的时候呀,那是生了一天一夜,又是头胎,遭的那个罪呀。”

二奶奶把帘子挂上了,然后接着说,“丫丫长大了,可得知道心疼你娘呀,你娘呀生你的时候可不容易。”

“我会的二奶奶,我一定对我娘好。”丫丫知道于氏从小就不容易,不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借了丫丫的身子,就是看着于氏他们两口子,自己也会好好待他们的。

正好说着话,前院赵家小姑的婆婆,丫丫的老奶奶也过来了,青姐跟着。

“二嫂子也在呀,”王老太太看丫丫二奶奶,打着招呼,“老二媳妇要生了吧。”

“是要生了,快了,进屋看看。”

“青姐留在外屋和你丫丫妹子烧火。”王老太太把青姐留在外屋,和丫丫二奶奶进屋来。

刚进屋一会,就听王老太太在里屋大声说,“这胎快的呀,怎么现在就要生出来了。”说着就吩咐丫丫把洗好的水倒在盆子里,二奶奶端进去。

丫丫听着屋子里于氏撕心裂肺的叫声,着急的在外屋转悠,想进去看看究竟,但是二奶奶不让进,说是小孩子不能进来。

看来这胎生的快,这刚有了迹象,就要生了。

“丫丫娘,再加把劲!马上就要生出来了。”王老太太一边喊着,这边丫丫二奶奶就换来换热水。

“老二媳妇,这胎生的快,你受的苦少,马上就能看到头了,你再加把劲就生出来了。”

丫丫听着里屋的喊叫声,知道马上就生了,估计是等不来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了。

过了一会,屋里传来小孩的哭声,生了!

“丫丫有弟弟了。”丫丫二奶奶掀着门帘子对丫丫说,“你娘这次没遭罪,这一会功夫就生出来了。”

说着就进屋里,丫丫赶忙跟着进屋,里面于氏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一个小人儿,看着丫丫进来,招手让丫丫过来看。

小人儿的笑脸皱皱巴巴的,但是丫丫特别欢喜,以后就当姐姐了。于氏抱着丫丫还有刚出生的弟弟,左瞧瞧右看看,很是满足。

等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回来的时候,屋子已经收拾干净,于氏在炕上喂奶。“是个男娃子吧?”赵老太太隔着帘子问于氏。

“男娃,娘。”于氏把孩子的脸正了正,好让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看清。

“看肚子就是个男娃,还好这胎没折腾受罪。”赵家大娘端详了一下新生的孩子,“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生了吧。”

“恩,还好有二婶和前院老婶子帮忙。”

由于于氏刚生完孩子,体力有点弱,还是好好休息休息。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还有二奶奶和老奶奶一行人就去了主屋。

不一会娟姐和丫丫爹也回来了,跑回来的,丫丫看到两人脸上全是汗,“爹,我娘已经生了。”

“已经生了?”丫丫爹还没反应过来,“那我进屋看看。”说着就进来西厢房。

“娟姐,你跑的累不累,喝点水。”丫丫和青姐收拾好,就没有进屋打扰丫丫娘,而是在院子里等娟姐和丫丫爹。

娟姐接过丫丫递过来的水,喝了好几口,“丫丫,我二婶子都生了?”

“恩,我们又有一个弟弟了。”

“真好,真好。”娟姐高兴的鼓掌。“以后我们就一个人看着一个弟弟了。

丫丫想了想,哈哈,正是呢。青姐和严哥,娟姐和宝哥,现在丫丫也有弟弟了。三个人明白过来,笑做一团。

于氏坐月子,丫丫不用上山,在家给于氏帮忙,伺候于氏坐月子。

赵老太太往西厢房送来一小筐鸡蛋,还有点米和面,说是院子里的菜也熟了。于氏坐月子,就在西厢房开个小灶,想吃啥看着弄。还说要把月子坐好,别弄出来病。

能自己开小灶,丫丫说实话是感激赵老太太的,也送来些鸡蛋米面的,也算赵老太太做婆婆的有心。

“娘,我们可以自己开火了。”丫丫看着赵老太太送过来的米和面,高兴的对于氏说,“娘,你就好好坐月子,你想吃啥和我说,我给你做。”

于氏看丫丫忙里忙外的,让她好好歇着,小小的人儿从自己生了孩子,一直没闲着。“娘还不饿,你也歇歇,看来回折腾的出的这满身的汗。“

于氏拿出来一块干净的布给丫丫擦脸。

“弟弟好乖哦。“丫丫看着弟弟小小的人儿吃完奶就躺着睡觉,不哭不闹的。

“这孩子是个乖的,”于氏说着,然后想了想,“你小时候呀,吃完奶就得抱着,一放下就哭的那个厉害。”

“你小兄弟比你省事多了。”于氏笑着对丫丫说。

“我弟弟看上去就比我懂事多了,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咱娘,以后肯定是个知冷知热孝顺的人儿。”丫丫越看越喜欢这个小小的人儿。

娘两个小声的说着话,晚上了,丫丫开始准备做晚饭。

现在丫丫娘坐月子,单独在西厢房生火,但是也只做于氏这一份,丫丫和丫丫爹还是要到主屋去吃。

丫丫虽然人小,但是锅台边放个小板凳,丫丫站在板凳上,也是可以做饭的。

做什么呢?丫丫看着现有的食材,和院子里的菜,想着。

先熬了点小米粥,煮了两个鸡蛋,让于氏先恢复一下体力。于氏不放心丫丫,不让她下厨给她做饭,丫丫一边刷锅,一边让于氏放心,“娘,你放心好了,我就熬点小米粥,煮两个鸡蛋,你先吃点,你现在肯定累坏了,少吃点恢复下力气。”

“你会弄吗?以前都没上过锅,现在上锅台做饭,娘怕你再有个闪失。”

“没事的娘,我会小心的,之前都看过你做饭,我心里都记下了,你就安心的哄我弟弟,我一会就弄好。”

虽说赵老太太给了些鸡蛋,但是只吃鸡蛋也是不行,还是要再买点好好补一补。等她爹回来,看来要和她爹好好谈一谈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八章:月子餐

于氏吃了丫丫熬的小米粥,有点不相信这是丫丫熬的,“看不出来我姑娘这么厉害,都会做饭了。”说着又有点伤心,要是小孩子有福气,谁会这么小就上锅台做饭,还不都是享福的时候呀。

也是她这个做娘的没本事,让孩子也跟着受苦受累的。

自己爹娘去的早,几个姐妹也都嫁了人家,现在还没给消息,就是给消息了,现在都是农忙,估计也抽不出时间来伺候她坐月子。

自家婆婆也不可能整日的留下来伺候她坐月子,这事可不得落在丫丫身上。

“真是为难你了。”于氏摸了摸丫丫的头,“娘没本事,让丫丫跟着受苦了。”

丫丫听于氏这么说,知道于氏心里苦,“娘,你想啥呢,我乐意留在家里陪你,我也乐意做饭。娘,你看我做的小米粥好喝不?”丫丫是真的很喜欢做饭,只是现在的这个小身板太小,加上又是一起在主屋吃饭,所以一直也就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在西厢房自己做饭吃,丫丫做饭真是巴不得的。

“好吃,比娘熬的小米粥好吃。”

丫丫给于氏拔了一个鸡蛋,于氏不舍得吃,让丫丫吃。以前但凡有个好东西,两口子都舍不得,留着给丫丫吃。“娘,丫丫不馋,你好好养身体以后还要养我和弟弟呢。你快吃。”丫丫说着就把鸡蛋送到于氏嘴里,让她吃。

于氏耐不过,一口一口的咬着吃了。

孕妇要少吃多餐,于氏吃了大概六七成饱,丫丫就让于氏先放下,等晚上再吃。傍晚的时候,屋里来了好多人,大娘婶子,左邻右舍的也都来凑热闹,看于氏生的娃。

等送走她们,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也摘杏子回来了,丫丫爹下午收工的早,去山上把两袋子杏背回来,就回来西厢房看于氏和孩子。

主屋的饭是赵家大娘做的,玉米饼和炖的土豆。饭桌上赵老太太问丫丫一些于氏的情况,都吃的啥,喝的啥,感觉怎么样之类的。

丫丫想开口向赵老太太要几个铜钱,好买点补品给丫丫娘补补。想了想也就作罢了,算了,之前自己病成那样子,都没要来,现在赵老太太已经给了一些鸡蛋和米面,估计她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了,如果此时丫丫再要,估计会吵起来。

如果吵起来,一家老小都不得安生,于氏更是,估计这个月子会做不好,算了,还是另外想办法。

吃过饭,回了西厢房,丫丫炖了一碗鸡蛋羹,然后又用泡好的红豆做了红豆汤。丫丫爹本想他来做,但是看丫丫踩着小板凳做的有模有样的,他也就给丫丫烧火,让丫丫做。

于氏吃过之后,一家四口围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看着襁褓中的弟弟,丫丫感到很满足。

“爹,你知道谁家有没有猪的肝脏什么吗?我想给我娘补补。”

“肝脏?”丫丫爹有点不相信,“那东西能给娘补吗?”

听丫丫爹这么说,丫丫才想起来,古时候这动物肝脏有身份的人是不吃的,穷人家吃的也少,大多数的动物肝脏都是直接扔掉的。

想到这丫丫更高兴了,这样子就可以不用花钱估计就能找到一些,

“能吃能吃的,”丫丫连忙点头,“爹,你知道哪家有新鲜的猪肝脏吗?要是有你拿回家来,我做给我娘吃。”

丫丫爹还是不相信,“猪肝什么的这十里八村的人没几户人家吃的,这还是给你娘补,能行吗?”

“能行的爹,你相信我,猪肝脏都是补品,只是现在没有人吃罢了,你拿回来,我给好好收拾收拾,一定很好吃的,我保证。”

丫丫爹还是不相信,觉得是丫丫人小乱来,还是于氏看着帮丫丫说话,“你听咱姑娘的,若是有,就给带回来,但凡有人吃过,那咱们也能吃。就让丫丫折腾去吧,弄的好吃不好吃咱再说。”

丫丫爹听了于氏的话,仔细想来想,“集市上的王屠夫那里隔三差五会杀个猪,估计猪肝脏什么也是扔掉,我明天过去问问,如果有就让给咱们留着。”

有了猪肝脏,于氏这个月子就有的补了。“爹,你明天一早过去就和王屠夫说了吧,以后他家的猪心、猪肺、猪肝、猪肚、猪肠子什么的,如果不要你都带回来。”

“要不给几个铜钱,到时候也好说话。”丫丫想来想又补充一句。

“猪肠子你也要?”丫丫爹一听猪肠子丫丫也要,一时没板住,说话声音有点大。

“猪肠子最好先让那边给收拾一下,带回来我自己好好收拾收拾,保证干净好吃。”|

“爹,你若是有铜钱就给王屠夫几个铜钱,这些东西以后都让他给咱家留着,咱家算买。”隔三差五就杀头猪,这个内脏什么的也是够他们一家吃的了。

丫丫看丫丫爹为难,知道丫丫爹娘肯定是没铜钱,“爹,要不你先在干活的东家那里预支一串铜钱,给王屠夫点,剩下的留着给我娘,我娘现在坐月子要是买个啥的,手里有点钱,也好办事是不是。”

“再说如果向我奶奶要,我奶要是不在家,耽误了事情也不好,爹你说是不是?”

“预支?”丫丫爹还有些不明白。

“预支就是先领工钱,不用等干完话一起领。”丫丫解释道。

“这个东家愿意吗?”丫丫爹从来没有想过要预支工钱,也是丫丫爹老实,一心只想着干活,多余的事情自己也不多想,“就是东家愿意,这若是让你奶知道,她不得生气。”

丫丫一知道丫丫爹就会这么说,“我奶要是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的,我奶她知道我娘现在坐月子,需要好好补补,肯定也是同意的。”

“再说,我奶也是心疼我娘,你看我奶给我娘送来了这么多鸡蛋,也是要让我娘好好补补。”丫丫看丫丫爹半信半疑,就接着说,“我奶心善的,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到时候肯定能理解的。”丫丫都不相信这些话是她说的,不过越是这么说赵老太太,丫丫爹就越是会去预支那一串钱。

丫丫娘在一旁听着,有几次想说话,但都看了一眼丫丫,又看了一眼新出生的儿子,把话给咽下去了,没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九章:猪肝脏

“行,那我明个和东家说一声,先预支一串钱。”丫丫爹像是下了决心似的。

“爹,这事你别和我奶说,谁都不能说,我奶要是知道了,到时候咱再和我奶解释,我奶要是不知道,这事就算过去了,知道吗?”丫丫嘱咐丫丫爹。

“这个爹知道。”

一家四口又小声的说了一会话,就睡下了。

第二日一早,丫丫起来给丫丫娘准备早点,院子里的胡萝卜也大了,丫丫拔了一个胡萝卜给丫丫娘弄了胡萝卜小米粥,然后又弄了红豆汤,煮了一个鸡蛋才好。

上午丫丫娘在屋里看孩子,丫丫和娟姐还是要捡杏核,丫丫娘有啥事丫丫再回屋子里帮忙。

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上山摘杏子,早晚都会到西厢房看看于氏,说说话,看看孩子,偶尔也帮忙。

丫丫正挑着杏核,丫丫小姑领着青姐和严哥来了,挎着个小篮子,里面放的鸡蛋,“你娘坐月子,我先带过来家里母鸡下的鸡蛋,给你娘补补。”这是对丫丫说的。

丫丫谢过小姑,把鸡蛋放在西厢房的小厨房,洗过手,然后领着丫丫小姑还有青姐严哥进屋,娟姐也跟着洗了手,进屋坐着。

“二嫂子怎么样?”赵家小姑一进屋,坐在炕沿上,和于氏说着话。“家里也没事吃的,送来些鸡蛋你先补补。”

“送啥鸡蛋呀,昨天娘送来一筐子鸡蛋,够我月子吃的了。”

“还是多吃点补补的好。”赵家小姑看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孩子的戒子也都干干净净的放在一边。

“这屋子收拾的挺干净,是丫丫收拾的?”赵家小姑看着丫丫,于氏在坐月子不可能下地干活,也不能沾凉水。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都上山摘杏子,即使得空,她是知道自家娘的性子,估计也不会帮忙洗戒子的。细细涮涮的这种活计只能是丫丫了。

“是丫丫。”于氏也高兴,说起丫丫,自从自己坐月子,什么活计都不让她做,一直做炕上养身子喂孩子。做饭收拾碗筷还有里外的收拾屋子也都是丫丫,一开始自己本想着让丫丫烧温水自己洗戒子,可是丫丫不让,戒子也都是丫丫洗的。“娟姐在,也帮着一起做。有她们两个,我这啥事都不用做,一直干坐着等吃等喝。”

“丫丫小丫头长大了,懂事多了。”赵家小姑看着丫丫,“知道心疼人了。”

赵家小姑说了一会话,就回家去了,家里现在都忙着摘杏子捡杏核,她也是抽了空过来看看。

晚上丫丫爹回来的时候,手里带着一大袋的猪肝脏,赵老太太看了,问了一句,丫丫爹也没瞒着,说是从王屠夫那里拿来的动物肝脏。

“这东西你要给你媳妇吃?”赵老太太听了放下手里的活计,连忙赶过来,“这东西都没人吃,你媳妇又坐着月子,怎么拿这些东西回来吃。”

丫丫爹‘娘’‘娘’的糯糯说不出话来,“这个补身子行的。”

“你听谁说的补身子行的,”赵老太太急眼了,“再说我也没亏着你媳妇,家里的母鸡下的蛋,我老早就攒着没卖,这不你媳妇坐月子,做娘的我也都拿出来。”

赵老太太来劲了,“你看谁家的媳妇坐月子不是跟着大伙吃,我也让你媳妇开了小灶,你这把这些东西拿回来,让外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这做婆婆的亏待了你媳妇,这让人怎么说道我啊!”

“不是,不是,娘。”丫丫爹看赵老太太急了,自己也有点着急,“丫丫说这东西补身子,我就从王屠夫那里拿了来。”

丫丫在西厢房听到了找老太太和丫丫爹的对话,慢悠悠的走出来,丫丫爹看到丫丫出来,“来来来,丫丫,你快和你奶说说,这东西补身子的。”

丫丫看来一眼丫丫爹手里拿着的袋子,很大一袋,估计一个猪的内脏都拿过来了。

“爹,你先放西厢房去吧,我和我奶说。”丫丫爹松了一口气,急忙回西厢房。

“奶,这东西我给我娘补身子的。”丫丫看赵老太太生气“奶,你别生气,我和我爹拿回来这东西不是让你难看,让别人笑话咱家。”

“哼,不是为了笑话我,这没人吃,仍的东西,你爹拿回来!!不是让人笑话我是干啥!”

这东西一时半会和赵老太太也说不清楚,“奶,要不这样,我今晚好好做一顿这猪内脏,你先尝尝,如果你觉得好吃,这事就过去了,如果你觉得不好吃,那我也就不让我爹再往家里拿回来好不好?“丫丫放软心态好好的和赵老太太说。

“做啥!一顿都不能做,赶紧扔掉!”赵老太太听不进去。

“奶,我们吃这个内脏,你不同意,一来是这个东西吃的人少,多数人家都不吃,只穷的没饭吃了的才吃。奶你是不是觉得如果咱家吃了,你会觉得咱家低人一等?”丫丫和赵老太太讲道理,赵老太太人虽然有主见,但是道理能听进去。

赵老太太没说话只‘哼’了一声。

“二来,这东西奶你不知道我娘在月子里能不能吃,万一吃出个好歹来不值过,你是怕我娘吃坏东西,心疼我娘是不是?”

丫丫之所以说说心疼于氏,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赵老太太是‘好婆婆’。

赵老太太也还没说话,抬眼狠狠的撇了丫丫一眼,“你还说啥!”

“还有就是奶你是讲道理的是不是,咱家过咱家的,别人想说啥就说啥,咱管不过来,如果这东西好吃,大家若是跟着吃就跟着吃,若是在一旁说风凉话就让他们说起。如果好吃,咱自己吃着香不就得了呗,管别人干嘛。奶你说是不是?”

“还有这东西都是猪身上的,应该吃不坏,至于补不补,我觉得肯定是比吃菜或者吃鸡蛋要来的好。”

“要不,奶你给我几个铜钱,我让我爹去集市上买肉买骨头给我娘补补?”丫丫知道赵老太太舍不得,故意这么说的。

“买肉!”赵老太太急眼了,语气大了,“我坐月子的时候连鸡蛋都没吃上,还要下地干活,你娘咋这么金贵,还要让我出钱买肉!!”

丫丫笑笑,“奶你别生气,我就说说。”丫丫拽着赵老太太的胳膊,亲昵的和赵老太太说,“奶,我爹把这内脏带都带回来了,奶你就让我做一顿看看,我做好了给奶送过去,咱都尝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章:吃不得

赵老太太看着丫丫,语气缓和下来,“算了,别人说啥咱倒是管不住,带都带回来了,你要是想做,就在你们那个西厢房做吧。”

赵老太太拔下丫丫的小手,“做好了就在你那屋吃吧,别端来主屋,我们是不吃。”

得了赵老太太的同意,丫丫高兴的抓着赵老太太的胳膊甩着,“奶你真好。”偶尔的撒娇还是要有的。

“行了行了。”赵老太太又拿开丫丫手,“给你娘先少吃点,这东西没怎么吃过,还是少吃点。”

丫丫应下便撒腿跑西厢房做菜做汤去了。

丫丫娘在炕上嘱咐丫丫,还不放心的要下地给丫丫帮忙,丫丫好个劝于氏才放心。

丫丫把内脏都洗干净,猪肝、猪心、猪肺、猪腰子、猪肚、还有收拾好了的猪大肠小肠,一应内脏都有的。

丫丫不放心各个又好个洗,知道确定干净卫生,没有异味了才放心。

古代没有冰箱,要是存放个东西就放到井里,但是现在的井是村子共用的,丫丫这些东西也不好放进去。看来以后还得自己打一口井才好。

丫丫想来想,先挑出今晚要做的猪心,剩下的就先腌上,等明后天吃。

猪心丫丫把心尖的肉切下给丫丫娘做了一个猪心汤,又弄了一个蔬菜羹,小米胡萝卜粥,一起端上去伺候于氏吃好丫丫才又开始弄自己吃的。

在院子里摘了一些辣子,和剩下的猪心一起炒了,丫丫尝了尝很好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她就不信赵老太太不吃,于是丫丫又拿出来猪肺,和这辣子又炒了一盘。

两盘子丫丫端到后屋的时候,赵家大娘饭菜已经做的差不多,也放上桌子,准备开饭了。

“丫丫端来的是啥?闻着这么好吃。”赵家大爷平时话不多,在家的时候也不多,都是在外面做工,只饭点的时候回来吃饭。

“大爷,这是我做的,你尝尝看好吃不?”丫丫也没说这是啥,赵老太太在后屋看菜园子,没在屋。

“丫丫做的呀?这还是是大了,都会做菜了。”赵家大爷也没客气,拿了筷子尝了一口,“恩,你炒的是什么呀,好吃。”说完又夹了一大筷子。

此时丫丫爹进屋,看自家兄弟吃的正香,丫丫在一旁看着,“你娘吃完了?”

“吃完了,弟弟睡下了,我娘在做针线。”于氏即使在坐月子也是闲不住,除了喂孩子,就是坐针线,这几天的月子快纳出一双鞋来了。

丫丫爹嗯了一声,在地上找了一个凳子坐下。赵家大爷看自家兄弟来了,又看了一眼这两盘菜,“我说老二你这是弄的啥东西让丫丫给煮了,可别说,这东西还蛮好吃的。”

“从王屠夫那里拿来的猪内脏。”丫丫爹实诚的说。

赵家大爷一听傻眼了,自己从来没吃过猪内脏,知道这东西有人吃,但是自己从来没想过会吃。这会一听是猪内脏,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丫丫看着赵家大爷,想起在现代的时候老外一听我们吃动物内脏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可等着他们涮着火锅,高兴的吃着各种内脏,那时候不由得好笑。

“大爷,没事的,”丫丫笑嘻嘻的急忙上前,给赵家大爷解释,“这东西我都收拾干净了,也是能吃的,只是吃的人少,大多都是不会做有了腥味,大家才觉得不好吃或者不能吃。”

“刚大爷你也吃了丫丫做的,是不是一点腥味都没有,而且也特别好吃?”

赵家大爷听了,愣愣的说,“是好吃的。”

“那就对了,大爷你放心的吃,这些我都是尝过来的。”

虽说赵家大爷脸色不大好,但是也放松不少。赵家大娘把饭菜端上来,丫丫组橱柜里拿碗筷。

“刚就在厨房里听说了丫丫弄的猪内脏?”赵家大娘对这东西不反感,“小时候有阵子日子过的苦,我爹不知从哪弄来些,我吃过,只是我娘做的不太好,看着和闻者不如丫丫这个味道香,肯定好吃的。”

赵家大娘拿筷子夹一口小尝了尝,“味道是好吃的,没想到丫丫这做饭倒是好手。”

赵老太太一进屋看到桌子上多了两道菜,脸色就不好,“不是让在你那院子做了吃了吗,拿到这里做什么!”说着就伸手要把这东西拿下去。

“奶,奶,奶,”丫丫急忙上前拦着,“我放我跟前,绝不碍着奶你的眼,我尝过了,很好吃的,要不奶一会你尝尝,若是觉得不好吃的话,我立马就拿下去好不好?”

“是的娘,我刚也尝了,味道不差。”赵家大爷也连忙说话,“再说这是我大侄女你孙女头一次做东西,拿过来孝敬她奶的,娘你就宽宽心,宽宽心。”

“是的奶,这东西虽说不值钱,但是孙女绞尽脑汁想的,你就给个面子,好不好?”

“这大的大,小的小都有主意了,我这连个饭菜都做不了主啊。”赵老太太开始念了,“怪你们的爹去的早,留下我这个老太婆,大的大的欺负,小的小的也欺负。”

说着往炕头上一坐,丫丫一看不对了,估计这事让赵老太太觉得权利受到了挑衅,丫丫这是摊上事了。

“拿回来就拿回来了,我也就当过去了,说了不能上桌,也是不听。”赵老太太来劲了,“这菜桌子也上了,我也是说不得了,这刚一说老的老小的小都挤兑,我这不活了我,受气呀我。”

丫丫一看赵老太太这是要闹大,“奶你听我说,”

“说啥说呀,你个小丫头有主见了,我这老太婆是官不了了。”赵家大娘一边小声安慰着,一边对丫丫使眼色,意思是认个错,这事就过去了。

认错?认了错这以后内脏估计是吃不了了,赵老太太也不给铜钱买肉和补品,于氏还不得靠着内脏养个月子。

“这内脏奶要是觉得吃不了,也不能上桌,那我跟着我娘吃吧。”丫丫想来想觉得还是说出来好,“我娘头胎生我的时候听说受了罪,月子也没养好,这我刚又来小兄弟,家里又没银钱买好的补品,可不得这么攒到着补着。”

“我这个子也是小的,也是要补一补,好的没钱吃,吃能攒到这吃这个。奶要是觉得这东西上不得台面,我也吃不得,那就只能我跟着我娘吃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一章:小姨小舅

“咋地,你个小崽子还想分家?!”赵老太太急眼了。

我倒是想分家,丫丫心里想,还没等丫丫说话,这边丫丫爹也着急了。

“娘,你说啥分家呢,丫丫还小不懂事,小孩子乱说话,你别生她的气。”

“奶,要不这样,你尝一下,如果不好吃,咱立马就不吃了。”丫丫想算了,这点事也别闹僵了,“如果奶你吃着还行,那咱就吃着,这不管好坏,也是一道菜。”

赵老太太还没反应,“奶,别人说啥是别人说的不是,好吃不好吃只有咱自己知道。”

赵家大娘和赵家大爷也在旁边‘是啊’‘是啊’的帮着说话。

劝了一会,赵老太太好了些,“算了,若是吃着还行,就当一道菜吃吧。”

就这样,这事就算了了。

饭桌上丫丫首先给赵老太太夹了一口,赵老太太撇了丫丫一眼,放在一边,没吃。

娟姐一开始不太敢吃,看丫丫和宝哥一口一口的吃的香,也就试探着吃了一小口,很是喜欢,也就放下胆子大口大口的吃了。

赵老太太看着大人孩子都爱吃,尝了尝,后来又吃了几口,这事就过去了。

内脏这关终于过去了,有了这个,家里的伙食以后可算能好一点。

“刚听到后屋吵闹,怎么啦?”于氏坐在炕上,问刚吃饭回来丫丫爹和丫丫。

“没事娘,我奶一开始不愿意吃内脏,后来吃着好吃,也就算了,别担心娘。”丫丫长话短说。

“丫丫做的那汤,我喝着挺好喝的。”于氏看着丫丫,“既然你奶同意了,你以后要好好听你奶的话,千万别犟嘴。”

“我知道娘,没犟嘴,都听我奶的呢。”丫丫一边看于氏做的小鞋,一边让于氏别操心,“娘,你别操心了,你就好好坐月子,其他的你什么都别管了。”

“好,好,好,娘啥都不管了。”于氏看丫丫小大人的模样,心里很是宽慰,“我们丫丫是长大了。”

说了一会话,丫丫爹看着丫丫在一边逗着孩子,轻声和于氏说,“南山大哥那边已经稍了信过去,估计这两天就会来人看你,小瓦沟大姐那边今天也遇到同村的人,消息也捎过去了。”丫丫在一旁听了,知道说的是于氏娘家那边的,于氏生子,去送消息过去。

“我大哥大嫂那边现在肯定忙,怕是没工夫过来。”于氏听了,叹了口气,“我现在担心瑶瑶和景哥两个,我这嫁过来这几年,只回去过一两次,也不知道我这两个兄弟姐妹怎样了。”

丫丫也听着,“瑶瑶和景哥年纪也大了,我也知道我大哥家为难,也不知道我嫂子给他们说了人家没有。”

赵老二看于氏流了泪,一边给递手巾一边安慰她,“你别操心了,大哥肯定会给他们说个好人家的。”

“大哥我倒是知道的,最近几年也苦,我的两个侄子也大了,他也操心。”于氏小声的说,“我嫂子,我嫂子。”

想了想,于氏还是没有说出来,只叹了口气,没说话了。

“给大姐家也都捎了信,估计你那两个妹子也都知道消息了,”丫丫爹感觉转移话题,“若是她们得了闲,肯定过来看你。”

“老三老四嫁的远,只要她们日子过的好,过来不过来都一样。”

丫丫穿越过来也断断续续听了一些于氏娘家的事情,大概也有些了解,刚听于氏自己这么说,心里也明白的差不多了。

昨天晚上聊完,说成想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舅家就来人了。来的是丫丫的小姨和小舅,也就是丫丫娘最小的姐妹和兄弟。

此时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上山摘杏子,赵家大爷出去做工,丫丫爹也在村头帮工。两姐妹来到大门口的时候,丫丫和娟姐还有宝哥正在弄杏核。

丫丫印象中不记得这两人,看两个人一直在大门口转悠,丫丫上前问,才知道是南山舅家的人,来看丫丫娘的。丫丫赶紧领着直接来了西厢房,“娘,你看谁来了?”

于氏看自己兄弟和姐妹来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直愣愣的看了好一会,才热情的招呼上炕。

“来来来,让二姐看看个子长了没?”于氏拉着两人的手,上下打量着,“个子长了些,晒黑了,也瘦了。”后面的话声音很轻。

“二姐,昨个我听了二姐夫捎来的信,知道我又有了小外甥,我就和嫂子说了,要和景哥过来看看。”说话的丫丫小姨,于氏唤作瑶瑶的。

“过来就好,过来就好。”于氏亲昵的摸着两个人的头,这两个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于氏见了,又是激动又是想起来往事,有些难过。

“家里都好吗?大哥大嫂子好吗?两个侄子还有小侄女也都大了吧。”丫丫娘问问家里的情况。

“家里都好。”这次是丫丫的小舅说的,“两个侄子也都大了,大龙在家里帮着做农活,二龙大嫂子送去读了书。”

“你俩呢?你俩过的好不好?”于氏放心不下,还是问出来口。其实于氏一进门看着两个人的样子才猜出来差不多,穿的衣服虽说干净,但是明显不合身,虽说个子长了,但是两个脸色都面黄肌瘦的,摸着手,也是粗糙的干活的手。

于氏一边想着,泪就流出来了。

“二姐,你别担心,我和景哥都好着呢。”丫丫小姨看出来于氏伤心,连忙转移话题,“丫丫都长这么大了,我还是小的时候见过呢。”

“丫丫快过来,让你小姨小舅看看。”于氏也不提刚才那茬了,连忙拉过丫丫,把手和于瑶的手放在一起。

“小姨,小舅。”丫丫也乖巧。

又好个看新出生的孩子,于瑶和于景才坐在炕上陪着于氏又说了些话,大多是村子里都有啥事,过的怎么样,谁家成亲娶媳妇,谁家嫁姑娘之类的家常。

“你两个也大了,“于氏看着自己的小兄弟和姐妹,”二姐这几年也是顾不得你们,你们也是要找个好人家的了。”

说道这于景似乎有话要说,但是于瑶用胳膊碰了于景,这话也就没说出口。“二姐,你别操心我们了,我们都好这。”于瑶说话也灵透,“二姐你嫁过来日子也不好过,我们都知道的。你和二姐夫把日子过好了,我们就开心了。”

“是的二姐,我们知道你不容易,我和我五姐都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于景也附和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二章:说话

于氏放心不下,大概什么情况自己也能猜出个大概,娘家哥是好的,嫂子心肠也不坏,只还是向着自己多一点。哥家的两个侄子也都大了,老二还读了书,有些地方肯定是顾不到自己的两个兄弟姐妹的。

“唉,现在二姐在这边也帮不上什么忙。”

“二姐,你可别这么说,”于瑶听自家二姐这么说,心里也是不好受,“当初你为了我们,耽误了那么多年,吃了多少苦,现在我和景哥都大了,你就不要担心了。”

“是啊,姐,我和五姐都挺好的。”

好不好不是说出来的,看眼前人的模样大概就知道过的怎样了。

“大姐,还有你们三姐四姐这几年家去了吗?”南山离的远,消息不灵通,加上最近都没回过娘家,娘家姐妹什么情况自己也不太清楚。

“大姐回来过几次,大姐日子也不好过,三姐偷偷给我我铜钱。”于瑶在着几个姐妹中,只和丫丫娘最亲,“四姐和四姐夫之前拿过来一些杂货,都让嫂子拿那屋去了。”

“我自从嫁过来,没回过娘家几次,几个姐妹联系的也少了。”于氏想起自家姐妹心里也是难过,“大姐现在日子过的也艰难,你三姐和四姐嫁过去咱娘家帮不上忙,在婆家只能靠她们自己,东西给多给少,你们可不能挑。”

“二姐,你放心好了。”于景知道于氏是不放心他们,特意嘱咐,于是就抢过话来说,“我和五姐都知道的,再说大哥大嫂待我和五姐也都好,不缺什么,二姐你就放心吧。”

“瑶瑶年纪大了,也该找户人家了。”于氏一边说着一边看着于瑶,“二姐在这边一边替你撒摸人,但是没有合适的,二姐也托人帮你看着。”

一听找人家,于瑶和于景脸色就有点不对,于瑶对于景使了个脸色,笑着对二丫丫娘说道:“二姐,你别操心了,这事以后咱大哥大嫂会做主的。”

于景不说话,丫丫娘不放心,“咱家哥哥是好的,只嫂子念在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的份上,你又说二龙又去读了书,我怕是嫂子会在你亲事上做文章。”于氏想了想,“我早就想在我就近给你找户人家,可看了这几年没有合适的人,也就一直拖着了。若是有合适的,我还是亲自早点给你找户人家,我也好放心。”

于氏的想法是对的,只是现在晚了一步。于瑶在来之前一个月,南山的大嫂子这边在她婆家已经给她说了一门亲事,人没见过,只听说彩礼很多。于景辗转听村里的人说,那户人家男人不务正业,岁数也大的多,十里八村的姑娘都没人嫁,只托人在远处村子里说亲。

南山的大嫂得了信,知道彩礼多,那边听了于瑶的情况,人没见到就应下来了,彩礼又加了五两银子。

这边大嫂要答应,于瑶死活不同意,这不,也是昨天听说二姐生了小外甥,正好趁着这个时机出来二姐家。

于景三番两次想说给丫丫娘,但是奈何丫丫娘现在坐月子,于瑶不让说,这事就这样子先瞒着。

虽说没说出口,但丫丫看着,也猜出来个大概。想来这事大舅妈态度是坚决的,若是以前于氏还没出门子,养着两个兄弟姐妹,这婚事肯定能说的算,做得了主。可是现在于氏已经成家,娘家的事即使要管也是不容易的。

说了会话,丫丫领着小姨和小舅出来,让丫丫娘好好休息一下。

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丫丫小声对小姨和小舅说,“小姨,我大舅妈是不是给你说了亲?”

“你,你怎么知道的?”于瑶和于景惊讶,看着眼前的小人竟然知道。

“我猜的,”丫丫本来也是猜测,“我看我小舅好像有话要说,小姨你没让我小舅说,我猜测可能是这个。”

“这事能别和你娘说,你娘现在坐月子,若是知道了,怕是来气,这事就别说了。”于瑶蹲下来嘱咐丫丫。

“小姨这事定下来了?我大舅妈给你定的亲是什么样的人家。“丫丫知道肯定不是好的人家,但还是打听清楚一些好的。

“我没同意,你大舅妈现在也不能把我怎么的。“于瑶是于氏一手养大的,很是有主见,自己不同意的事情,是会尽力争取,“那户人家你小舅打听了,说是不大好。”

说道这,于瑶不由得好笑,自己怎么和这么个小不点说起这些事,笑了笑,摸着丫丫有点小胖的小脸,“是不以前胖了点,这些事小姨和你说了你个小孩子也不知道啥,还是不说了。”

“你别拿这些事打扰你娘亲,知道不?”于瑶不放心,又嘱咐了丫丫一番。

“五姐,这事若是不和二姐说,那咱回去大嫂让你成亲怎么办?”于景知道不能给二姐添麻烦,可是又不知道这事去找谁说,谁能给做主。他们是二姐一手带大的,自己其他几个姐姐虽说感情都好,可照着二姐还是差点的。

大姐出嫁的早,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嫁人了,每年见过几次面,感情不是很深。三姐和四姐虽说一起都是二姐带大的,可是凡事拿主意都是二姐,三姐和四姐的婚事也是二姐给张罗的,现在大嫂子要给五姐找人家,若是好人家也就算了,人家不好,只能找二姐,想想办法。

“我本想着先给你娶上媳妇,我再嫁人。”于瑶想起二姐出嫁之前嘱咐自己的,“当初二姐出嫁前嘱咐了我,咱家爹娘留下的院子、山地、还有庄稼地是大哥和你都有一份的。”

“虽说没分家,有你的一份,这几年我主意没有咱二姐,守不住多少,让咱嫂子占去不少便宜,不管怎么说也是有的,加上之前咱二姐在家时攒下的银钱都留下,说是给你娶媳妇。”

“这几年也让咱嫂子给搜刮去了,没剩下多少。”于瑶越想越伤心,“说到底,还是我没守住,若是我嫁了,彩礼能给你娶上媳妇,我也就认了。”

“五姐,你说啥呢!”于景有些急眼了,想起这几年和大哥大嫂过的日子,知道五姐也是苦的,很多事情大嫂子太厉害,五姐对付不过。“咱哥出外做工,三天两头的不着家,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咱嫂子又是那样子的人,你哪能厉害过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三章:做饭

“这亲五姐你是绝对不能嫁过去的,就是我不娶媳妇,你也不能嫁过去。”

听到这,丫丫也知道的差不多,丫丫姥爷姥娘是有些田地的,丫丫娘在娘家的时候,一人带着四个兄弟姐妹和这那些田产也是能凑合着能过日子。丫丫娘嫁过来之前应该是安排的差不多了的,备下些钱财和田产,留着以后自己小兄弟娶媳妇。自己的小妹子自己打算就近找户人家,嫁过来。也是好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于氏自己在婆家日子过的艰难,没得时间管娘家的事情。加上娘家嫂子又是厉害的,搜刮了不少两姐弟之前的钱财,还给于瑶找来户不中意的人家。

这些丫丫娘现在都是不知道的,如果知道了,估计肯定会生气。

怎么办呢?丫丫一时也没有主意,听小舅这么说这户人家,小姨肯定是不能嫁过去的,怎样说服丫丫大舅妈呢?以后呢?如果说服了这次,以后怎么办?总得想个长久的法子才好。

而且这事也不知道要不要让丫丫娘知道,如果丫丫娘知道了,肯定得生气操心,月子就坐不好。如果不告诉她,这事如果能解决,过去了也还好,如果解决不了,以后于氏知道,那肯定更是难过。

丫丫也是纠结。

“小姨小舅,你们在我家多住几天,慢慢想想法子。”丫丫现在没别的办法,还是想想其他法子。

“待不得,明日一早就得回去,在家还能看着我嫂子,别让她乱来。”于瑶接着说,“若是我们不回去,我嫂子若是偷摸应下了,那就更不好说了。”

“小姨,我大舅知道吗?”

“你大舅知道的。”于瑶小声的说着,一边说一边叹气。

“就是咱大哥当不了家,说的不算。哼!”于景一听说起自家大哥就来气,外人看着都是自家大哥说的算,可是实际上都是自己大嫂在家里当家作主,自家大哥说不上话的。

“若是大哥说的算,也不至于这样子。”于景越说越来气,“之前二姐留下来的银钱,还有家里的山地,都是嫂子攒到我哥弄过去的。”

“别说了。”于瑶不想这些事情让于氏听到,小声碰着于景,让他别说了,若是让自家二姐听去,那就不好了。

于景嘟嘟囔囔的又说了一些,丫丫听不清楚,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了小姨的帮忙,晚饭做的顺畅多了,在西厢房做了猪肝汤,然后猪肠子趁着小姨小舅在,丫丫收拾出来,爆炒了肥肠。

后院一般是等赵家大娘回来之后,她生火做饭,有了娟姐和小姨在,丫丫没等赵家大娘回来,在主屋也烧火做了饭。

于景也没闲着,看院子里的杏好多杏核还没挑出来,帮完丫丫弄好柴火和水,就在院子里挑杏核。

主屋做的是玉米面的饼还有高粱米的水饭,丫丫看赵家大娘以前做过,知道粮食都放在哪里,按着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以前的做法,饭做的倒是很满意。

菜园子的菜一般也都下来了,但是吃什么丫丫一时没有主意。

葱沾酱每顿都是有的,弄了一颗包菜,做了手撕包菜。之前赵老太太和赵家小姑送来的鸡蛋,丫丫娘让拿出几个,炒了吃,就又炒了个鸡蛋。

院子里的角瓜大了,丫丫摘了一个,弄了一个角瓜汤。这就有三菜一汤,也好的了。

正在做汤的时候,赵家大娘她们回来了,看着院子里挑杏核的丫丫小舅,急忙赶回来,不让于景干活,“这什么时候来的?看你二姐的吧?怎么干上活了?”说着一边舀水让于景洗手,一边喊着丫丫,“丫丫,咋还让你小舅干活呢!”

“没事的婶子,”于景管赵老太太就婶子,“丫丫在做饭,我看着活计在这,闲不住,就帮着挑挑。”

“这可不行,你这是客人,好好待着,若是没事陪你二姐说个话也好,可不能找活计干。”

“没事的婶子。”

“这是老二媳妇娘家的小兄弟吧。”赵家大娘亲切的过来,打量着于景,“孩子长的真好,也是会来事,以后呀,肯定错不了。”

于景叫了声嫂子,问了好。

“你自己来的?”

“我和我五姐一起过来的,”于景说着指了指屋里,“她和丫丫在做饭。”

“哎呦喂,这亲戚来了,怎么都干起活来了。”赵家大娘听了,急忙洗了洗手,往里屋走。

“丫丫,你怎么让你小姨和小舅干上活了呢。”赵家大娘一进屋,看着娟姐在烧火,丫丫踩着小板凳在熬汤,于瑶在刷锅刷碗。

“大娘。”丫丫看赵家大娘回来了,转过身打着招呼,“我娘也回来了吧。”

“都回来了,快,快放下,这些留着给嫂子弄,你是客人呀,怎么干上活了。”说着就拿过于瑶手里的锅碗瓢盆,一边给于瑶找水洗过手。

“没事的,嫂子,这些在家我都做的。”于瑶犟不过,只好洗了手,站在一边。

“这不一样呀,你来到这里就是客,哪有让你下地干活的道理。”赵家大娘说着,赵老太太领着于景也进屋了,“于瑶也来了?”

于瑶和赵老太太打过招呼,就让赵老太太领着去了屋里,看丫丫做好了几个菜,像模像样的。“你小姨小舅好不容易来一趟,你陪着和你娘说个话,怎么后屋做上饭了。”

“奶,我知道你们累的,平时我和娟姐在,还要看着宝哥,做不来饭。今日正好我小姨来,能帮忙,我娘就让我们过来先把饭菜做了,你们回来也好吃现成的。”

丫丫一边手里忙着锅里的汤,一边解释。

赵老太太应了一声,没说话,过来一会从屋里出来,“着几个铜钱一会你爹回来,让你爹去捡几块豆腐回来。“赵老太太把铜钱交给丫丫,没想到赵老太太还舍得花钱买豆腐,一时没反应过来。

“快拿着,天黑了,你爹背完杏核让你爹去。”赵老太太说完,就把铜钱塞在丫丫手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四章:续话

“你娘吃过了吗?”看丫丫把钱收起来,赵老太太又问。

“还没,一会做好这个汤,我回去伺候我娘吃饭。”

“这样子,你小姨和小舅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们一会把饭菜端点过去,你们就在西厢房吃吧。”丫丫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在西厢房吃,他们姐三也能说个话,”赵老太太看丫丫的模样,也是好气,“咋地,以为我是吃人的老虎啊!”

“你小姨和小舅在主屋一起吃,怕是拘束,再说他们姐几个好长时间没见,你们一家子好好吃个饭,也好的。”

这下丫丫明白了,“好的奶奶,奶奶你最好了。”丫丫适时的拍着马腿。

赵老太太没理她,掀起门帘子进屋和于瑶和于景说话去了。

赵家大娘洗了大枣,还有拿来一些家杏干端到炕上,让于瑶和于景吃。

丫丫爹抗了两袋子杏回来,丫丫把事情说了,进屋看了自己的小姨子和小舅子,就带着铜钱出门买豆腐去了。

有了赵老太太的吩咐,丫丫回西厢房和丫丫娘说了,今晚在西厢房吃饭,就把桌子放上,从主屋盛了一小盆饭,拿来几个玉米饼。然后炒的肥肠、鸡蛋、包菜、葱酱都各自盛出来一些,前后院分了。

买来的豆腐丫丫也没有做,直接放上盐水,撒上葱花,凉拌着吃。

等都弄好,一家人围在西厢房的小桌子上吃饭的时候,丫丫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满足。

小煤油灯也点着了,昏昏暗暗的,加上月亮的光照进来,屋子显得也很亮堂。弟弟已经喂过奶,呼呼的睡的正香。桌子上香喷喷的饭菜,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很是温馨和满足。

“小姨,小舅,你俩尝尝这个,这个可好吃了。”丫丫一人夹了一筷子的爆炒肥肠。

两人也没客气,尝了一口,“丫丫做的好吃。”

“这一家人吃饭,真好。”于氏看着桌子上围着的人,自家男人和闺女,还有亲兄弟和姐妹,一时没忍住,流了泪。

“娘,娘,”丫丫一边找毛巾给丫丫娘擦脸,一边说:“娘,我小姨小舅好不容易来一会,你这咋还哭了呢。”

“娘这是高兴的。”于氏又是哭又是笑。

“好好吃饭吧,孩子们好不容易来一次,估计午饭都没大吃,先让孩子们吃饭吧。”丫丫爹说一边给丫丫娘盛汤,“吃完饭你们姐三个再好好说话,现在咱先吃饭。”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过饭,丫丫收拾好西厢房,丫丫娘让去主屋和赵老太太打个招呼。丫丫爹领着丫丫还有于瑶和于景去了主屋,主屋也吃过饭,赵家大娘都收拾的差不多,和丫丫几个说了会话,就回西厢房了。

于瑶从小包裹里拿出几个小袜子,递给于氏,“二姐,这是我做的袜子,给我小外甥的。”于瑶也有些不好意思,“也不知道给小外甥送点啥,这几个月就得空就弄了这几双袜子。”

“拿啥东西呀,二姐又不是不知道家里什么情况。”于氏轻轻的打了于瑶一下子,“咋还和二姐来这套,你们来看二姐,二姐心里就高兴高兴的。”

“俗话说姑的鞋姨的袜,我就给小外甥做了几双。”说着把五六双袜子拿出来给于氏看,“这里还有两双是给丫丫的。”

丫丫凑过去看,两双袜子都是细布裁剪的,上面还绣着好看的花儿。丫丫很是喜欢。

“谢谢小姨,丫丫很喜欢。”

于瑶亲昵的摸着丫丫的头,丫丫看着给弟弟的袜子,也都是用来心思的。于氏拿过来一双,问于氏可不可以直接给弟弟穿上。

“穿吧穿吧。”于氏笑着对丫丫说,“这事他小姨给做的,穿着有福气。”

“瑶瑶,你好好和姐姐说,你和景哥是不是有事情瞒着二姐?”这边丫丫给弟弟换袜子,那边于氏把两姐弟拉到跟前,小声的问道。

“二姐,你别多想,没有的事情,家里都好的。”

“你俩是谁带大的!”于氏有点着急,“就你俩心里想啥还能瞒得过我,有什么事情就和二姐说,省得二姐胡思乱想更是不好。”

丫丫看小姨和小舅是不打算说的,于氏的性格肯定会多想,与其让她自己胡思乱想,不如告诉了吧。

早晚得告诉,虽说于氏在月子,但是如果丫丫娘真的能帮上忙,怎么也比小姨嫁过去好的。

“娘,我听了小姨说了。”丫丫给弟弟穿好袜子,开口了。

这边于瑶和于景给丫丫使眼色,拽着丫丫不让说,“小姨,小舅,这事我娘早晚是得知道的。”

“我娘的性子,知道有事瞒着,肯定会胡思乱想,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把实际情况说出来,也能帮着出主意。”

于瑶和于景不说话了,“二姐,没什么事,你听了千万别生气。”

“是的娘,不是什么大事,你别生气,咱说出来好商量。”丫丫也先让于氏不要生气,“你还在月子,别气急,咱都好商量。”

于氏保证之后,丫丫才开口,“我听我小姨和小舅说,好像我大舅妈给我小姨说了一门亲,现在没定下,只是有了人选。”

丫丫一步步的慢慢说,“不过好像听说人好行不大好,我小姨不同意,正和我大舅妈闹呢。”丫丫看着于氏,“娘,你先别着急,这事刚出头,还没定下呢。还有的商量,要是我小姨不同意,我大舅妈又不是我姥娘,不会强迫我小姨的。”

丫丫后半句说的也没有底气,但还是说出来,省得于氏着急。

此时丫丫爹从外面回来,每天晚上丫丫爹都会给毛驴喂草喂水,都弄好了才进屋。估计也是听到了大概,没说话,只挨着于氏坐在炕上。

“这么大的事情,我若是不这样问,你们还不说了呀!”于氏一听这事情,虽说丫丫说的很轻,但是自己知道自家嫂子是什么样的人,肯定是要闹起来的。

“景哥,你是不是打听了嫂子相中的那户人家?”于氏转头问于景。

于景看着于瑶,见于瑶点点头,就开口说了,“我从村子里听到了风声,说是那男人不学无术,十里八村知道底细的都不嫁。而且年纪也大,人品也不好,这才在外村大主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五章:分家的心

于景看大家都在听,没人拦着他,越说越来劲,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嫂子就是看中那户人家给的彩礼多,让五姐嫁过去。说是礼钱给我娶媳妇,我才不要我五姐这钱娶媳妇,我就是不娶媳妇,我也不要我五姐嫁过去!”

“说啥呢!啥不娶媳妇不娶媳妇的!”于氏听于景胡说,连忙打了他一下,“不管怎么说,你成家立业是一定要的,这样子也好给咱爹咱娘一个交代。你五姐也是要找个好人家嫁了的,以后要过好日子。”

于景来气,“哼,嫂子她要钱说不上是干嘛!之前二姐你攒下的钱,留给我和五姐,让咱哥给要”于景还没说完,于瑶赶忙碰于景,让他别说了。

于景哼了几声,不说话了。

于氏叹了几口气,“咱大哥心里也苦。”

大家都沉默了一会,“这门亲不能结,说啥都不能结。”于氏拍了拍于瑶的手,接着说,“若是年纪大点,咱不在乎,但是人不行,咱说啥都是不能同意的。”

“当初你四姐说亲那会,你四姐夫年纪大了些,我看着人还行,而且婆家人口简单,也就让嫁过去了。日子慢慢过起来,现在也还好。”

“听景哥这么说,那户人家人不行,就是给多少彩礼,咱都不能应下。”这是对于景说的,“景哥,二姐把你们养大是要你们过好日的,咱嫂子给说的这人家不是过好日子的人家,你五姐是说什么都不能嫁过去的。”

“你俩这几年也吃了好些苦,二姐都知道。”于氏轻轻抹着眼泪,“这亲,二姐说啥也是不能让嫂子给你定下来的。瑶瑶你放心。”

于瑶趴在于氏身上哭了起来,于氏也跟着哭,哭声吵着了孩子,丫丫赶紧过来哄孩子。

丫丫爹一直‘别哭了’,‘别哭了’的安慰于氏。

“明日就回去吧。”于氏收住眼泪,对于瑶和于景说,“回去和嫂子说,这亲不能定,若说彩礼是给景哥娶媳妇,你就说我说了,景哥还说不小了,但是咱爹娘去的早,咱家情况这样子,也不能让别家姑娘跟着受罪,咱再缓几年,看着有合适再说亲,晚几年就晚几年。”

“你再和嫂子说,你的亲事我在这边上心看着呢,有合适的就嫁到我跟前,我们也好有个照应。”

“若是嫂子不听,还是执意要强你应下,你就去找咱哥。”于氏越说越来气,想起自己未出嫁的时候,把两个兄弟姐妹托付给自己的亲哥,但是自家哥哥当不了家,就连亲妹子的婚事都说不上话,就有些来气。“你就和咱哥说,咱爹娘当初是把你和景哥托付给我了,大哥大嫂分了家另过,大姐有了人家,只我家里最大。把你们养大,后来我嫁到这边来,把你们托付给大哥大嫂。”

“咱嫂子帮娶亲也是好意,只瑶瑶不能这么随便给找个人家这么过。这事你和咱哥说,就是二姐不同意。”于氏想来在自己娘家那会拿主意的,现在说起话来,很是有主见而且底气也足。

“以前看着咱哥也不是这性子,谁成想。”

一时都没人说话,各自想着心事,“二姐这边一大家子一起过,把你们也接不过来。”于氏看着自己从小带到大的两个人,“若是二姐自己过日子,虽说日子苦,把你们接过来,咱一起过苦日子,二姐心里也踏实的。”

丫丫听于氏这么说,知道于氏是想分家了,但是分家也不是一时半会,而且丫丫爹在跟前,虽说现在没说啥,但丫丫爹心里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

就算真分了家,丫丫爹会同意自己媳妇的娘家兄弟和姐妹一起过来吗?日子过的艰难,都是为了一口饭吃,自家都吃不上,再养两个,丫丫爹会同意吗?

“娘,别气坏身子。”丫丫看弟弟又睡着了,来到于氏身边坐着,“我小姨这事又不是一时半会我大舅妈能说的算的,总得我小姨张口同意了,她才能应下,只要我小姨不同意,我大舅妈应该不会乱来。”

大舅一家早就分出去了,一直是丫丫娘操持娘家,现在是把两个兄弟姐妹寄养在亲哥家,丫丫不信,她大舅妈会不经过她小姨同意,就能答应这门亲。

“唉,你是不知道你大舅妈的人。”于氏叹气。

看来这大舅妈是做得出来这样子事情的。。

“当初我嫁过来,想着你们俩日子肯定过不下去,家上咱哥和嫂子说项,我才同意你俩跟着咱哥和咱嫂子过日子。”

“要是知道咱哥性子这般,在家里说不上话,当初就是我不嫁人,也得把你俩给养大成家!”

还没等丫丫说啥,丫丫爹听了于氏这话,不高兴了,“你说啥呢,啥不嫁人不嫁人,咱孩子都这么大了,咋还乱说话呢!”

“是的娘,我爹说的对,”丫丫跟着丫丫爹说,“这话别乱说,再说现在我小姨这事不是没成吗,还能和我大舅妈好好说说。”

其实丫丫想的是,如果大舅妈一直这么强硬的来,那干脆小姨和小舅就不在大舅家过来,他俩现在都大了,自己过应该也还好。这话丫丫还在想要不要说,于景就说出来,“二姐,我知道当时你是为了我和五姐好,当时咱大哥大嫂子也是说的好听,谁成想现在这样子。二姐,我想好了,若是大舅妈再这样子,我和五姐就搬出来,回咱的老屋子过去,不在大哥家一起过了”

于氏没说话,“这也是一个法子,以前你们小,地里庄稼收拾不了,跟着受累不说,我怕你们饿着。”于氏看着眼前的兄弟姐妹,面黄肌瘦的模样,“想来在大哥家这几年,你俩吃的也不好。”

“要是大舅妈还打瑶瑶的主意,你俩就搬出来吧,你俩多受点苦,日子也是能过下去了。”于氏说完,又嘱咐于瑶和于景,“咱爹娘留下来的地,当初分家都有数,和咱哥也牵扯不到,还有那几年攒下的银钱,刚于景说漏嘴,我也听出来了,那个就算了,你们也别计较。”

“二姐,这个我和景哥都是知道的。”于瑶也是想如果能搬出来还是搬出来过好的。

“二姐现在坐月子,也出不去门,等二姐出来月子,回去看一下,把这事定下来吧。当初合在一起是我给和的,现在要是和大哥分开,我去给分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乞巧节

又说了些哈,大家就睡下了。

于氏找来一个帘子,从中间隔上,炕头于瑶、丫丫、于氏和弟弟。帘子那边是丫丫爹还有于景两个。

一早起来,于瑶和于景和于氏一样,都是闲不住的。于瑶帮着丫丫做了月子餐,于景早起来和丫丫爹收拾院子,喂毛驴,然后又蹲在地上挑杏核。

吃过饭于瑶和于景就走回去,南山路远,一般没有顺风车,只能走着。

于氏让丫丫找来几个饼和水让带着,中午路上吃,现在走回去,估计到南山要下午。

“不管事情怎样,给来个信。”于氏嘱咐两人,“咱嫂子要是不同意,硬来,你就去找咱大爷爷,让大爷爷出面帮着说说。等我出来月子,就过去。”

“瑶瑶,你可不能心软或是没主意,这事一辈子的事,你若是松口了,别人都不好说啥。”于氏苦口婆心,“你记着,无论咱嫂子咋说这事是为了景哥,你也不能同意。咱景哥要是说人家,也不能是从你的彩礼的上得。咱家虽穷,但是道理咱心里得清楚,知道吗?”

“二姐,你放心好了,我都记得的。”于瑶和于景乖乖点头。

“过几天小小十二天,你二姐夫也都稍了信,估计到时候大姐还有你三姐四姐会过来,你们的事情,到时侯好好说说。”

“瑶瑶,这主意一定要拿得正知道不?”

于氏嘱咐了大半天,眼看天都亮了,再不出发,回到南山就得很晚,“娘,到时候让我小姨小舅稍个信,有啥事咱到时候再拿主意。”

于氏看着天亮起来,“是该动身了。”

于瑶和于景走了两三天一定动静也没有,于氏让丫丫爹打听,也打听不出来。这天,正好得了从南山过来的一个赶集市的人捎来的消息,说是大舅妈已经把媒人带回来了,只于瑶死活不同意,还把媒人是那家说亲的一干人都骂了一顿。于景更是找来了老于家的长辈于老爷子,于老爷子给于瑶做了主,这事黄了。

带来的还有另一个消息,他们从丫丫大舅家搬出来了,当天闹的急眼,于景和于瑶当着乡亲们的面,就搬出来了。

从带来消息的人那里打听,说是于家大嫂子要了这几年的吃喝柴米钱,要不不让搬,于景和于瑶两个给了点钱,这事就过去了。

现在两姐弟在老屋子住着,地是于氏爹娘在的时候分的,后来搬过去一起住,地就和种了。现在又搬出来,大舅妈占了些便宜,地给了少来几块。

于景和于瑶为了尽快搬出来,也就算了。

于氏听了叹了好几口气,心情很是不好,丫丫安慰了好一会也不管事,晚上跟是吃不下,早早就睡下了。

丫丫知道于氏心里这是个结,挂念自己姐弟,但是现在坐月子,出不了门,帮不上什么忙。就是能出门,也是搬出去,自己妹妹和弟弟还是得自己过日子,也是接济不了。

搬出去虽说日子苦一点,但是最起码清净,两人有地,看样子又是能干的,过两年肯定会好起来。

一转眼就到七夕,七夕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一早起来天色就灰蒙蒙的,下着小雨,老人说这是牛郎和织女的眼泪。这一天也见不到一个喜鹊,说是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这一天小孩子如果心诚,趴在瓜棚底下听,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声。

这终究是传说,但是娟姐可是当真。

丫丫和娟姐还是挑拣杏核,一得空,她和宝哥就趴在菜园子的瓜地里,把耳朵凑上去,认真的听。

有时候南瓜架,有时候冬瓜,角瓜,黄瓜,凡是带瓜的她一个都不放过。

“娟姐,宝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啥呢吗?”丫丫凑趣他两个。

“听到了,听到了。”宝哥人小,“听到哭声了,呜呜的。”

哈哈,丫丫看着宝哥可爱的小模样,很是好笑。“那宝哥听到他们说什么了吗?”

宝哥又把耳朵贴在南瓜上,闭着眼睛,认真的听了一会,“这个瓜没说什么。”宝哥还一本正经的指了指那个南瓜。

哈哈哈,丫丫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这边娟姐还在认真的听,有时候想想,小孩子的快乐真的是那么的单纯和简单,自己心里住着一颗二十多的灵魂,但是和他们在一起,也单纯快乐了不少。

丫丫不去打扰娟姐,娟姐听一会就过来挑拣杏核,也不说听到听不到。

这边丫丫娘在屋里叫丫丫和娟姐洗手进来,宝哥也颠颠的跟着。“今儿个乞巧节,娘给你和娟姐弄了些针线活计,一会你们就在屋里做会针线。”

“娘,做啥针线?”

“娟姐比你大,一会娟姐绣个手帕,你呢还小,随便弄几条线,绑个手链带在手上。”

额,好吧。

娟姐绣的认真,于氏已经给娟姐打好了花样,是简单的一只小花,娟姐一针一线的绣着。丫丫就挑出几股线,拧在一起,系上个结,套在胳膊上。

今儿乞巧节,晚上吃过饭,外面看星星的人很多,还没等丫丫一家吃完,就听着外面吵吵嚷嚷的很多人。

“看见那条像河一样的了吗?那是银河。”大人们给小孩子指着天上的星星,“银河这边的那个亮一点的是牛郎星,旁边的两颗小星星是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对面的那颗是织女星,一直看着呢。”

有的老人给小孩子讲起了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小孩子们也都不淘气,安安静静的听的很认真。关于天山的神仙,还有抬头看得见的星星,都有了无限的想象和神往。

丫丫坐在旁边,听着故事,看着满天的星星,凉爽的风吹着,刚刚吃饱喝足,活着真好。

乞巧节过后,就开始准备丫丫弟弟的十二天,小孩子十二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家里关系近的亲戚都会过来吃喜。由于生的是男孩子,一般是一天就开始过‘十二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七章:十二晌

毕竟是自己的孙子,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特意腾出一天来,上集买菜买肉,准备孩子的‘十二晌’。

丫丫爹提前通知了各个的亲戚,这个喜一般是姥家人还有姑家和奶家的人吃,外人一般都是满月的时候来吃满月酒。

赵家小姑离得近,这天一早就过来帮着忙着忙那,又是帮着做饭,又是收拾屋子,整理锅碗瓢盆。

赵老太太买的酒菜也都上得了席面,酒肉都有,赵家小姑和赵家大娘,还有隔壁的来存媳妇都在帮忙。

二奶奶老早过来,在丫丫家的西厢房陪在于氏身边,一边帮着看孩子一边说着话。

二奶奶一共三个儿子,分了家,跟着小儿子赵来存一起过。其他两个媳妇来义家的和来良家的,吃过早饭也早早的下来帮忙。

于氏娘家只哥哥嫂子,经过于瑶和于景这件事,不知道哥家还来不来人。几个姐妹也都嫁的远,虽说信丫丫爹捎过去了,能不能赶过来也是不好说。

于氏想起之前丫丫十二天和满月的时候,因为头胎是姑娘,赵老太太只意思意思,没有这么大的铺张场面。那时候自己三妹子挺着大肚子,也是要生老二,四妹子嫁过去两年多了,好不容易说是有了身孕,丫丫娘也没让过来。当时于瑶于景两个说是忙,没过来。

大姐赶过来,因为小外甥当时正发烧,也没有多停留,吃过午饭,就急忙赶回去了。当时和南山哥哥嫂子关系还算可以,南山嫂子过来给给丫丫过十二晌。现在出了这事,估计是不会过来了。

一想到自己爹娘都不在,娘家也不是家了,于氏心里就不好受。日子过的好与不好,都没有娘家人去说道。

二奶奶看出来于氏心情不好,安慰于氏:“他二嫂子,你可别胡乱寻思,你看你现在儿子有了姑娘也大了懂事了,你这以后正是享福的时候,之前受的苦呀,以后都会有福报的。”

“二婶子,没事,今儿个日子好,我就是想的多了些,没事。”

“过去的就过去了,谁都左右不了,还是过好当下的日子,两个孩子以后都得指望你呢。”

“二婶子,这我都知道的。”

二奶奶和于氏说了会话,回趟家,拿出来这几日做的虎头鞋给于氏,“都说是姥家的虎头鞋,二婶子知道你娘的情况,前阵子赶着时间做了两双。”

于氏看着二奶奶手里的虎头鞋,“二婶子,你还念着这份心,费心了二婶子。”

孩子十二天的时候,是孩子第一天可以穿衣服,按着习俗,姑姑的袄,姨家的裤,姥家的虎头鞋,都是要有的。只于氏爹娘去的早,丫丫和小小的虎头鞋都是于氏自己准备的,现在看二婶子拿出来两双虎头鞋,很是感激。

“我给孩子做了几双,自己娘家没人,就自己做了。”

于氏拿出来自己做的几双给二奶奶看,“你这针脚密实的,真是心灵手巧。看着你的针线活计,都比我这做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要好呢。”二奶奶看着于氏做的虎头鞋,又拿出自己做的比较了一下。

“还是二奶奶做的精细,我这活计是从小就给兄弟姐妹做,练出来的。”

“苦人家的孩子啊,以后啊,日子就好了。”二奶奶也不由得感慨。

“你这还做全了。”二奶奶看着于氏做的虎头鞋,一共六双,俗话说,‘一对牡丹一对莲,养的孩子中状元。一对石榴一对瓜,孩子活到八十八。’

于氏做的鞋子牡丹、莲、石榴、南图样各一双,还有两个小虎鞋,一共六双。

这做小虎鞋可是精细活,于氏这针脚又密实细致,想来是花了很大的功夫。

“可不,当初丫丫那会,那是抽空都给做了。现在到了小小这,也就多花了心思,给做全了。”

“这俩孩子有你这做娘的,也是福气。”二奶奶知道于氏在家里的活计,这些虎头鞋肯定是一有空就做了的,说不上费了多少功夫。

“啥福气呀,这是俩孩子姥家没人,可不得我这做娘的多下功夫。”

说着话,赵家小姑也把红袄拿出来,给了于氏。姑姑的袄,是个小红袄,寓意红红火火。还有姨家的裤,是条青裤子,寓意清清楚楚长成人。

丫丫的几个姨还没到,路程远,要来估计也是快中午的时候才能到。

过来一会,丫丫的大姑和丫丫二姑一起回来了。

丫丫二姑嫁的远,家里活计忙,日子过的也不好,自从出嫁了,不常回来。赵家大姑日子过的好,离的虽说有点远,但是坐车一早出发,一个上午也到了,家里有个事情,赵家大姑都会回来的。

“二姑娘回来了啊。”赵老太太虽说相较赵家大姑和小姑,对赵家这个二姑不算亲近,但毕竟是自己亲姑娘,而且也好久没见到,这一乍看到确是很亲近。“许是昨个一早就出发了,在你大姐家住了一宿吧。”

“回来了娘。”赵家二姑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前两天得了二兄弟的消息,说是二弟妹生了儿子,正好这几日得闲,又有来往的车。昨个一早做顺风车过来,在大姐姐住下的。”

三个姑娘都回来了,赵老太太很是高兴,赶忙迎进屋里。由于孩子才十二天,见不得生人,赵老太太领着赵家大姑和小姑在西厢房打个照就去了主屋。

赵家大姑和二姑都自己做了袄子带了来,还另外带来鸡蛋、糕点等一些补品,放在了西厢房。

邻近中午的时候,丫丫的大姨还有三姨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丫丫小姨和小舅还有四姨也都到了。于氏看着自己兄弟姐妹,别提多高兴了,虽说自家大哥大嫂子没来,但是也不妨碍于氏看着自己兄弟姐妹的高兴劲。

于氏拉着几个姐妹说话,于景在外面帮着干活,“家里的事情最后怎么弄的?你和景哥现在好不好?”于氏一看只自家姐妹在,开口就问于瑶,“我打听了一些,说是搬出去了,老院子的房子住的还好吗?粮食啥的都怎么分的?你俩够用吗?柴火呢?地什么的说是吃了一些亏,到底得了多少,快点和二姐说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八章:姐妹相聚

“二姐你慢慢说,别着急,前段时间我和我当家的听说了家里的事,回了南山一趟,都是好的,你先别着急。”丫丫四姨嫁的虽说远,但是家里没有公婆管着,嫁的货郎也心疼丫丫四姨,所以娘家的事情,这几年丫丫四姨倒是帮了不少忙。

“老四回去看了,我就放心多了。”

丫丫大姨一来嫁的远,二来和公公婆婆小叔子一大家子过日子,就是想着帮娘家妹子和兄弟,也是帮不上多少。

丫丫三姨的人家讲究更是多,丫丫三姨生的好看,当初是人家相中了丫丫三姨。日子过的好,于氏看丫丫三姨也是满意那门亲,就同意嫁过去。丫丫三姨夫是个识字,念过几年书的人,前两年一直跟着一个县城一家酒楼的掌柜的,据说现在自己做了酒楼的二掌柜。

丫丫三姨在县城安了家,公公婆婆也都跟着在县城。丫丫三姨夫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一个姐妹嫁人,有个小姑子养在家里,一家人没分家,在县城过日子。

剩下的丫丫四姨,公婆去了,只两口子过日子,加上丫丫四姨性子泼辣,当了家。娘家有什么事,这几年也都能帮得上。

“咱嫂子昧下的东西就算了,瑶瑶和景哥俩人搬出去少受气是主要的。”几个姐妹聚在一起,有啥话也就都说了。

“唉,这事当时怪我,要是我让瑶瑶和景哥当时就自己过日子,现在也不会弄成这样子。”于氏开始埋怨自己。

“二姐,你这说啥呢。”几个姐妹听了,都急了,“二姐你咋说这话。”

“当初要不是你,我们姐妹兄弟几人哪能有今天,当初瑶瑶和景哥还小,而且谁知道咱哥和咱嫂子是这样的人。”

“别说这些了,今儿个是好日子,咱姐几个好不容易凑到一起,说些高兴的。”丫丫大姨岔开话,“二妹子你这儿女都有了,以后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孩子看着精神的,也懂事,咱说了这么一会,你看他一直瞪着眼睛瞧,不吵也不闹。”

“丫丫那孩子我看着也懂事多了,以前见着都不敢叫人,现在四姨四姨的叫的可亲了。”

“可不是,知道我是三姨,就过来和我亲,说话的口气和个小大人似的。”

“话说起来,正事都忘了,今小小十二天,这是大姨给做的青裤子。”丫丫大姨说着从包裹里拿出来裤子。“我知道你们几个肯定也给做了,我就做的大些的,以后孩子大些了留着穿。”

丫丫大姨一边把裤子拿出来,“也省得你以后改衣服。”

“我也做了几条,大的小的都有,留着慢慢穿。还给丫丫做了一身衣服,我往大的做的,估计现在还穿不上,等大些了再穿。”

丫丫那孩子去哪了,刚看着还在屋子里呢。丫丫三姨左右看了,没寻见。

“肯定是外面来人,出去看了。”于氏想起丫丫,“也不知道性子随了谁,最近看着越发的活泼,以前胆小话少的,现在也不怕她奶,还有主见。”

“这才好。”于瑶听了,“省得受欺负!”

“受啥欺负受欺负,活得没病没灾的就好。”于氏轻轻点了点于瑶的脑袋,笑着说。

“对了对了。”于氏这一点,于瑶想起来,连忙拿出自己的小包裹,“咱老太太知道二姐生了小外甥,给做了两双虎头鞋,让我给拿过来。”说着从布袋里拿出虎头鞋递给于氏。

“老太太那么大年纪了,还惦记着给做虎头鞋,真是为难老太太了。”于氏看着针脚细致,一针一线缝制的虎头鞋。想起当时丫丫那会,老太太也是做了两双,后来于氏回娘家给了于氏。

“亏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记得。”

于瑶扭扭捏捏的看着,手放在布袋子里,想拿出来,又不想拿出来,犹犹豫豫的。

“怎么了?怎么这个模样,这袋子里是还有啥东西不是?”于氏了解于瑶,看于瑶这模样,知道还有事情。

“二姐,我一会拿出来,你可别嫌弃。”于瑶咬了咬牙,转头又对自家其他姐妹说,“大姐,三姐,四姐,你们可不要笑话我。”

得了大家的保证,说是不笑话,于瑶才拿出来。

原来是两双虎头鞋,做工没有前两双精细,但是针脚也算细致,可见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是我跟老太太学的,“于瑶低着头,一边摆弄着鞋一边说,“全是我一手做的,没用老太太帮忙。”

于氏接过鞋,仔细看过,几个姐妹也都是没想到,看着于瑶做的鞋,一边夸着她长大了,一边也心疼她。

之前在娘家的时候,即使家里穷,这个小妹妹也是没怎么做过针线活计的。老三老四没嫁人的时候,她两个帮着做,后来都是于氏做。想来这几年在哥哥家,这些都是要做的。

“好看,孩子小姨做的好看。”于氏看着小鞋子,满满的心意,“今儿个小小就穿她小姨给做的这双虎头鞋。”

“真的?”于瑶听了,立马抬头看着于氏。-

“真的,”于氏看着于瑶,“里面穿你上次带过来的袜子。”

于瑶听了很是高兴,连忙帮着于氏把衣服换上,小小穿着大红袄,青裤子,虎头鞋,头上戴着一个用花手绢和小毛巾围成的帽子,寓意长大后做大官发大财。

丫丫看自己几个姨过来,在西厢房待了一会,就出来了。此时院子里来了些人,都是至亲的亲戚过来,赵家大姑,二姑,小姑三个还有北苑大姑也来了,坐在主屋的炕上唠嗑。

厨房里几个婶子和大娘忙着做饭做菜,唠着家常,也是热闹。

小姑父还有来存佰帮着做活计,于景是客,赵老太太让于景歇着,这些不让他忙。

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二奶奶家的大伯的两个孩子,还有二佰的三个小孩,加上小姑家的两个,娟姐和宝哥,还有丫丫,一堆孩子聚在一起,三五成群的,院子里跑来跑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九章:二姑

桌子都放上来,丫丫小叔和华哥从县城赶回来了,赵家大爷也跟着回来了。

这些儿子女儿孙子都在,赵老太太乐开了花,一边招呼儿子孙子进屋,一边问这问那。

由于除了于氏娘家的姐妹和兄弟,都是自家人,所以赵老太太也没有收着,对着赵家小叔和华哥好一顿盘问。

丫丫是在西厢房和于氏姐妹一起吃的,景哥和丫丫爹去的主屋,和男客一起吃。

吃过饭,这个十二晌就算过去了,丫丫几个姨都赶时间回去,吃过饭,姐妹几个又说了好一会话,就各自回去了。

赵家大姑和二姑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留下住几天再回去。

赵家大姑家的德哥家里活计忙,吃过午饭,赶车就回去了,说是过两天再来接他娘回家。

丫丫几个姨留下一堆新衣服和鞋子,还有丫丫几个表格穿剩下的小衣服,留着给小小穿。丫丫大姨也带来了丫丫表姐的几件衣服,虽说旧了点,丫丫看来,倒是干净,也还能穿。

丫丫大姑二姑在家,赵老太太就不去山上摘杏子了,在家陪着两个姑娘说话,有时候捡捡杏核。赵家大娘还是每天上山采杏子,赵家二姑从小做活,也是闲不住,在娘家待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和赵家大娘一起上山摘杏子。

赵家大姑也要去,赵老太太不让,赵家大姑日子过的好,在婆家现在有了儿子儿媳,活计多还可以雇帮工,有好几年没怎么上山下地干活了。

山上的杏子采的差不多,只自己家的山地的杏子还有些要采,也就一两天的功夫,赵老太太就让赵家二姑跟着去了。

山杏采完,捡完杏核,就可以卖杏核,也可以把杏核砸了,卖里面的杏仁。

赵家二姑得了空都会到西厢房和丫丫娘说会话,赵家二姑在娘家的时候,和丫丫爹亲近,连个排行都在中间,受苦受累的。所以听说二弟妹得了男娃子,赵家二姑说啥也赶回来看看。

“老二媳妇,你好好的养身子,我看丫丫也懂事了,你以后和老二好好过日子,肯定错不了。”赵家二姑拉着丫丫娘的手,“二姐家里日子过的也艰难,只抽空做了两身衣服,也没别的东西给两个小侄子小侄女,你可别挑二姐的理。”

“二姐,你说啥呢。”于氏知道赵家二姑日子过的艰难,看见赵家二姑带来的两身衣服,虽说料子不怎么好,都是看着针线活计,都是用来心的。“二姐你大老远的赶回来,我和你兄弟就高兴的不得了,什么东西不东西。”

“昨个你兄弟还说,好长时间没见到二姐,这次二姐能过来,你兄弟别提多高兴了。”于氏和赵家二姑说着心里话,“二姐,我也不怕其他两个大姑子小姑子挑我,你兄弟老是在我跟前念叨二姐你,说是你离得远,日子过的怎么样也不知道,叫他好个担心。”

“小时候就我和我这兄弟苦,你也是苦命的,以后啊,你和我兄弟好好过,日子会好起来的。”

赵家二姑想起自己小时候,再想想眼前自己婆家的日子,心里虽说不好受,也是有些认命。哪有不认命的,嫁过来这么多年,三个孩子都有了,还能怎么样。

丫丫在炕头听着,看着赵家二姑分吹日晒的脸和做活计的双手,知道赵家二姑日子过的应该比丫丫娘还要差。

赵老太太再怎么偏心,但是一般道理还是懂的,也听的进去道理,就算不好相处,也是有缓和的。

赵家二姑在婆家想来是真真受了苦的。

“我二姐夫怎么没跟着过来,几个孩子呢,也都大了,最小的丫丫我都没见过。”

“孩子他爷奶看着,小丫丫太小,我怕是受不了路程这么远,就没带过来。”赵家二姑说起自己孩子,脸上有了笑意。

“你二姐夫家里放羊呢,年前公公给买了几只羊,现在草长的好,天天上山放羊。”

于氏听丫丫爹说起过这个二姐夫,说是好吃懒做,还爱喝酒,每天无所事事的,家里的活计也都是赵家二姑里外的操劳。想来赵家二姑的公公是看不下去,给买了几只羊,让他放着,一来收收心,找点事情做,二来羊现在也是贵的,羊肉羊毛羊奶都值钱,也是门生计。

“有了羊,二姐夫天天跟着山上放羊也是好的,现在羊身上的都值钱,等生了小羊羔,生上几茬,日子就过起来了。”

“唉,你二姐夫要是那样的还行,你二姐夫压根就不是那样子,什么放到他手上也是糟蹋了。”赵家二姑说起自己男人,也是连连叹气。

“好了,不说他了,一说起他我就来气。”赵家二姑笑着岔开话题,“我看你这起色听好,听来玲说了,丫丫这孩子最近长大不少,帮了不少忙。”

“丫丫小姑来看过我几次,知道现在是丫丫伺候我月子,做饭呀,烧炕呀,洗洗涮涮的活计她也争了去,是放心不少。”于氏一边看着在炕上玩的自娱自乐的丫丫,一边和赵家二姑说。

“孩子懂事了,日子就好过多了。”

“瑞哥和花姐两个也都大了,花姐帮着带兰姐,二姐你也放心不少。”

“当娘的哪有放心的时候,时刻都的悬着心,你也是做娘的,这心情你是知道的。”

“是呀,一刻都不得闲,眼睛一刻都不想离了身边,心里更是时刻挂念着。”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赵家二姑就去主屋准备饭菜,家里的杏子摘的差不多,杏核挑的也差不多,等杏核挑完就等着卖了。

赵家大姑和二姑待了三天多,第三天中午的时候赵家大姑的大儿子马德就赶着车来接自家娘和二姨先家去,说是正好明日有往赵家二姑家里去的过路车,赵家二姑可以做过路车回去。

吃过午饭,赵老太太也没多留,知道两人家里活计都忙,而且大人小孩的一大家子,都得指望两人。

赵家大姑和二姑坐车走了之后,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几个一起把杏核都挑出来了,明个正好是集市,赵老太太让丫丫爹花上半天功夫,赶车装上杏核去集市上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章:大名小名

一大早丫丫爹套上毛驴车,把弄好的杏核放袋子里,由于杏核算多的,只一个小毛驴,丫丫爹怕毛驴拉不动上坡,就分两次弄到集市上。

先装了一车,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跟着车去了集市,娟姐和宝哥想跟着去,赵家大娘怕是卖杏核,没得功夫照看他两个,就让他们下趟车再跟着。

丫丫不想去集市,丫丫娘做月子,哪都去不了,去集市也是跟着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没劲。等以后于氏出来月子,他们自己手里也有了银钱,那时候逛才好玩。

丫丫爹把杏核送到集市,就有商贩子过来打探,赵老太太对比了几家,从中挑出一家价格公道的,就地就卖了。

杏核在在都是放在阴凉的地方,乘早卖,省得太阳出来一晒就会掉不少斤称,不合算。

丫丫爹很快就回来转剩下的杏核,这回拉着娟姐和宝哥,丫丫爹要丫丫也去看看,丫丫说陪着娘亲在家,不过去了。

“咋不跟着你爹去集市上看看?”于氏看着丫丫在一边逗着弟弟,边把针线放一边,和丫丫说话。

“娘不去逛的没意思,等娘有时间了,我和娘一起去集市。”丫丫没抬头,弟弟乖巧的,一双大眼睛溜溜的看着丫丫手里的花。

“人也多,你孩子还小,你过去集市我也不放心。”自己孩子不在身边,集市上人多马乱的,哪里放的下心。

“恩,我知道,而且人多的,我人小啥东西都看不大,只能看别人的膝盖骨。”丫丫调皮的对于氏说。“而且,现在家里就咱们娘三,多安静,多好。”

“你呀你。”于氏笑着嗔怪了丫丫一下,就继续做手中的活计。

“娘,给弟弟起好名字了吗?”丫丫知道于氏一直叫弟弟小小,不会这就是弟弟名字了吧。

“你小名叫丫丫,我和你爹商量了,他小名就叫小小。”

额,丫丫才对了。。

“对了娘,我大名叫什么?”丫丫从穿越过来,别人一直叫她丫丫,还不知道她大名叫什么。

“咱家孩子的名字都是你爷取的,当初你爷在的时候说了,如果你是男娃子就叫赵珩,女娃子就叫赵佩,说是君子什么珩,美人什么佩的。”于氏细想想,没想起什么珩,什么佩,“正好你们姐弟俩,大名就是赵珩和赵佩。”

君子如珩,美人如佩。

看来赵老爷子在世时也是有点学问的。

赵佩赵佩,也还好听,“赵佩,挺好听的,我爷爷很会取名字。”

“你爷爷是个好人,也明道理,只是去的早,唉,你和你弟连面都没见过。”

娘俩说了一会话,丫丫下地喂猪,喂水,又给丫丫娘做汤做粥。自从丫丫爹带回来猪内脏,家里的伙食好了很多,丫丫收拾的干净,做的也好吃,家里上下也都喜欢。

家里的菜园子好多菜都可以吃了,丫丫有时候擅自做主从菜园子里弄一些蔬菜萝卜的给于氏加餐,赵老太太知道了,也不说什么,偶尔看着少了的大茄子和豆角,还有黄瓜没了,只用眼睛瞪丫丫。

菜园子是一家人一年的蔬菜供给,丫丫知道也不能做的太过,凡是还得省吃俭用。

杏核卖了,又该侍弄山上的地,丫丫娘坐月子,找老太太就和赵家大娘去山上。这点丫丫其实听感激赵老太太的,丫丫娘坐月子,赵老太太是真的一点活计都没指使丫丫娘,虽说关心不是那么勤,铜钱也没给,但是让丫丫娘安心坐月子,丫丫就听感激赵老太太。

丫丫娘一出满月,就山上山下的帮着忙活,地都侍弄好,就等着收秋了。丫丫娘看家里的活计都忙的差不多,和赵老太太说想过几天去南上娘家一趟,看看家里什么情况。

赵老太太也知道丫丫娘娘家的情况,知道她两个妹子兄弟过的不容易,就应下了。“让老二请下来一天假陪你回去看看,也好有个照应。”

没想到赵老太太让丫丫爹请假陪自己回去,于氏楞了一下,就点头应了。

“你一早起来把小小喂好,多挤出些奶放着,你这肯定要一天时间,孩子可得吃奶。”

“我知道的娘。”于氏应下,“那丫丫和小小就托娘给照看一天。我明天一早就想回南山看看,坐月子这几天,娘家出来这么多事,不回去看看,我不放心。”

得了赵老太太的同意,丫丫娘开始准备回娘家的东西。自己屋子里东西本就不多,给两个弟弟妹妹带的东西也挑不出来什么,于氏就简单的收拾了一个包裹。

大晚上于氏就把小小的屎尿戒子准备好,小被子的铺盖都准备全,告诉丫丫要和奶奶好好的看着小小,她和她爹要回南山她姥家一趟。

丫丫也想去南山看看,但是丫丫看着于氏怀里的小小,又犹豫了。自己还是在家看小小吧,以后有机会再去南山姥家看看。

“娘,你放心好了,我一定好好看小小,你就放心的去姥家看我小姨小舅。”

于氏把一早挤好的奶放在几个干净的碗里,让丫丫爹小心的拿着。又拿着戒子,褥子垫子,抱着孩子去了主屋。

于氏小心的把熟睡中的小小放在炕上,好一阵嘱咐丫丫才出来门,“你小兄弟还小,身边离不开人,你奶有事忙别的,你就在旁边看着。”

“奶都放在碗里,你用小勺子一点点的喂着吃。”

“若是哭了,不是饿就是尿了。”于氏这些从昨晚就开始一遍一遍的嘱咐丫丫,“你能做的就别劳烦你奶,眼睛多看着,手上多帮忙,知道吗?”

“娘,我知道了,这些你都说的不下百遍,我倒着都能说出来。”丫丫看于氏一直不放心,细细的嘱咐,笑着对于氏说。“你和我爹快点去姥家,也好快点回来不是。”

“咱丫丫说的对,你这样子耽误时间,还不如早点过去早点回来呢。”丫丫爹看自己媳妇这么墨迹了一个早上,也是看不下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一章:看弟弟

于氏总算和丫丫爹出发去南山姥家了。

剩下丫丫和赵老太太,赵家大娘一家因为最近不忙,吃饭时间就靠后,现在还没过来。

赵老太太看丫丫趴在小小跟前,看着小小睡的正香,“你看着小小,奶去喂猪喂鸡,若是小小醒了,你就哄哄,哄不好再叫我过来。”赵老太太说完就出去喂猪喂鸡去了。

其实小小很好哄,这一个多月,丫丫看着小小除了饿了和尿了拉了哭两声,其余时间不是睡觉就是自己玩,不吵不闹的。

早上于氏喂过小小,估计这顿觉他要睡好一会,一时半会也不会醒。赵家大娘起来过来主屋做饭,娟姐和宝哥也和丫丫一样,围在小小身边小声的说着话。

丫丫今天的任务就是看着小小,所以时时刻刻都守在小小身边。丫丫看着小小饿了尿了,也会换戒子,喂奶。赵老太太看丫丫做的有模有样,也省心不少。

现在这时候是难得的庄稼人空闲的几天,等再过几天地里的玉米熟了,谷子该割了就不得闲。

下午的时候找老太太看丫丫还有娟姐看得孩子也上心,就和隔壁二奶奶去山上走一圈看看各处的庄稼长得怎么样。赵家大娘和来存媳妇也跟着去了,割些草给毛驴和猪吃。

尿的戒子,丫丫都是马上用热水泡上,然后换成温水洗干净,挂在阳光下晒干。

这一天丫丫刚洗好尿戒子,小小就又尿了新的,一刻都不得闲。来来回来的喂奶,换尿布,哄小小玩。

赵老太太傍晚回来的,手里拿着几棵玉米秸秆,玉米已经出穗,挺大个了。

“小小干嘛呢?睡觉了?吃了几顿奶,喂了多少水,尿了几回,拉了没有?”赵老太太一看到丫丫张口就问。

丫丫一一都说了,“奶,这玉米怎么拿回来了?”

“今晚上咱糊玉米吃。”赵老太太说完,就去主屋看小小,看小小睡的正香,尿戒子什么的也都洗干净的收拾好放在边上。“你也别看着了,去和娟姐把玉米弄好,留出些玉米叶子一会糊玉米的时候放锅里。”

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是把玉米秸秆一起弄回来的,有二十棵左右,丫丫按着赵老太太说的把玉米收拾好,这边赵家大娘已经刷好锅,放好了水,就等着玉米下锅呢。

锅下面煮玉米,上面用架上锅叉子,赵家大娘在菜园子里摘了两个大的茄子,“把茄子一起糊上,一会打点蒜,凉拌着吃。”

烧火是丫丫和娟姐的事情,两人坐在小板凳上烧火。

“奶,我爹娘什么时候回来?”

这已经该做晚饭了,也不知道丫丫爹娘现在走到哪里了,是不是要回来了。

“得黑天之后吧。”

“从这里去南山如果没有顺路车走着过去好两三个时辰,来回就五六个时辰。再在你姥家待一会,说一会话,吃个中午饭,回来可不得黑天。”赵家大娘补充说,许是怕丫丫爹娘吃不上饭,又打趣道,“一会咱吃完饭给你爹娘把玉米腾在锅里,等你爹娘回来也能吃热乎的。”

丫丫嘿嘿的笑,并没接话。

也不知道丫丫爹娘在姥家怎么样,大舅和大舅妈有没有为难丫丫娘,小姨和小舅日子过的好不好。

吃过饭,丫丫把玉米腾在锅里,灶火里填上柴火,小火的热着锅里的玉米。

“奶,你先看着小小,我回西厢房把屋里的炕烧一烧。”虽说是夏天,天气热,但是还不是不能睡凉炕,炕上还是要烧把火,热一热。

“回去吧。”赵老太太哄着小小,“让娟姐你俩个过去,有个伴。”

娟姐和丫丫往屋里报了一捆柴火,娟姐坐在小板凳上烧火,丫丫刷锅,填水。水烧开了,丫丫掏出来放在木桶里,用盖子盖好,等丫丫爹娘回来吃过饭可以洗脚去去乏。

又用盆放了一些热水晾凉,等人回来可以直接喝,想来这一天折腾的肯定又累又乏。

终于月亮挂起来的时候,丫丫爹娘回来了。

一回来丫丫舀水洗过手和脸,就去主屋吃饭看孩子。吃过饭,赵老太太也没多问,两人抱着孩子就回了西厢房。

丫丫把洗脚水端出来,让两人都泡泡脚解解乏。

丫丫看于氏哄小小睡觉,问了丫丫一些小小今天的事情,没有提他们在南山姥家的情况,丫丫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娘,我姥家情况都还好吗?”

“小孩子家家的,爱打听事。”于氏嗔怪了丫丫一下,然后接着说,“还是那样子,你大舅妈好个和我抱怨,现在说什么都没用,搬出来肯定是搬出来了。”

“我大舅妈抱怨啥?”

“还不是念叨这几年一起过,她出了多少力之类的,唉。”于氏叹了口气,“你大舅也是的,什么都说不上话。”

“娘,你被担心了。”丫丫算是听出来了,大舅妈肯定和于氏抱怨这些年养着小姨小舅,她多么尽心尽力的,最后让她弄的费力不讨好。“既然我小姨小舅搬出来了,大舅妈再说啥就让她说去,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搬出来是搬出来了,你小姨小舅日子也不好过呀。”于氏想起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样子,“虽说两个孩子长大了,可毕竟还是孩子。这以后撑起门面,自己当家过日子哪那么容易的。”

“我小姨小舅家里吃的米面都有吗?”

“有些的,应该能顶到秋后。”于氏耐心的回丫丫,“房子屋顶漏雨,想着哪天有空把房盖给用泥再抹抹,老房子的炕和灶坑都不好烧,烟都出不去,这么多年不用,全给堵上了。等哪天一起过去,把炕弄些炕坯给重新搭了。”

“这个等我这个活计做完了,秋收之前能倒出两天功夫来,我过去给收拾收拾。”丫丫爹一边洗脚,一边抬起头,“这个你别担心了,最慢两三天的活计也就弄好了,放心一定让两孩子好好的过冬。”

“就是弄好了,我也不放心呀。”自己家兄弟妹妹怎么也是挂念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二章:摘耨里

下来就是中元节,中元节俗称也叫‘鬼节’,听说这一天地狱里的门都打开,大鬼小鬼都给放出来。所以这一天祭祀、上坟,有的还做道场,一般家家户户也都供上糕点,供各路鬼神享用。

这天黑天之后一般都不让小孩子乱跑,怕是遇见不该见的东西,所以晚上一吃完饭,于氏就把她关在屋子里说话,不让她出去玩。

丫丫爹也回来了,一家四口开着煤油灯,说会话。

“你别惦记南山的事情了,“丫丫爹看于氏心情一直不好,知道还是挂念着南上的两姐弟,”搬都搬出来了,两个孩子都是能吃苦的,过个三五年光景就好了。”

“唉,话虽这么说。”于氏近来心情都不好,“当初我让他们和大哥家一起过,一来是两个确实小,我怕他们自己过不来。还有以后两个成亲嫁人,家里没有长辈,我寻思在大哥家,就算给两孩子说亲的时候,也算是有个着落,总比两个人过日子要好。”

“咱嫂子要是那样的,两孩子在哪咱嫂子不都得好好管着。”丫丫爹话也多起啦,“咱嫂子不是那样子,两孩子在一起过,还给小姨子说那样亲,我看呢,咱哥那边指望不少。”

“咱哥倒是还行,就是这几年让嫂子给拿住了,说不上话。”

“两孩子,你们姐妹几个看着有合适就给说门亲。”丫丫爹安慰于氏,“女的好嫁人,只小舅子要是娶个心实会过日子的倒是也不容易。”

“也不好嫁,男的娶媳妇的,娶大的小的每天都有,可那人家总得挑挑才是。”于氏感叹,“好人家娶媳妇一般看不上瑶瑶,不好的人家我又不放心嫁过去。”

“慢慢看着,总有合适的。”

两人小声的又说着话,丫丫一开始还听的仔细,后来实在是困的不行,趟在小小身边就睡着了。

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丫丫爹村头那户人家还有几天的活计,丫丫爹上工做活计去了。现在山里地里都没有事情,就等在收秋。丫丫在院子里正愁没事做,这边青姐,严哥过来,招呼丫丫和娟姐说是上山摘耨里。

耨里是类似樱桃的东西,也叫‘野樱桃’,很好吃,有的味道比樱桃还好。

丫丫一口应下了,连忙在院子里喊后院的娟姐,宝哥小短腿也跟在身后。一说去摘耨里,娟姐连忙找出来两个袋子,给丫丫一个,给宝哥一个小篮子,一行人就出发了。

耨里在青山头上的多,娟姐说那里有很多棵耨里树,去年他们还摘过。

青山头在村子的北边,从大路走的话,路程有点远。这里娟姐最大,领着他们从小路走。小路也不是山路,是村里的人来回上山下地的时候为了方便踩出来的。

山上也有很多勤快的庄稼人在收拾地,有的割草,有的收拾庄稼。有的庄稼地害虫子,由于没有农药,大家就用手一个个抓害虫。

还没走到青山头,看到丫丫东院的三奶奶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正在地里抓虫子。老远看到丫丫她们,最小的儿子,比娟姐大一岁,冲着他们喊问他们干嘛去。

严哥嗓门大,娟姐让严哥回他,说是摘耨里。

那边传来簌簌的说话声,不一会,丫丫唤作二叔的小屁孩颠颠的往这边跑来,“等等我,我也跟着你们去。”

娟姐看着小二叔两手空空的,“小二叔你拿个袋子。”

小二叔又跑到地头,拿了一个袋子跟上这边来。

大家说说笑笑的又走了一会,老远就看到好大一堆耨里树铺在地上,远远近近的已经有好多人在摘耨里。大家找来一块耨里多的地方,人四散开来,开始摘耨里。

娟姐一直拉着宝哥,恐怕磕着碰着,给宝哥撅了几枝耨里叉子放在一边,让宝哥坐在地上吃耨里叉子上的耨里。

宝哥也是乖巧,蹲在地上,小篮子放一边,两个手摘叉子上的耨里,忙忙乎乎的往嘴送。

丫丫也尝了耨里,甜甜的很好吃。大家一开始不着急往袋子里放耨里,都先尽情在这吃个够,然后再摘耨里放在袋子里,带回家去,给家里的大人小孩吃。

耨里书一大片,虽说人多,但是满山的红彤彤的耨里,很是惹眼。

丫丫吃的差不多,就开始吧摘的耨里放袋子里。一边摘耨里,也一边看着宝哥。看宝哥吃完了,就把宝哥领到一棵很矮的耨里树边上,让宝哥在这里好好摘耨里,摘好的耨里放在篮子里。

由于大家人小,摘到半袋子耨里的时候怕路太远,大家拿不动,就没有再摘。此时还不到中午,大家山上山下、地里地外的跑。此时地里的姑奶豆也就是龙葵熟了,大家就钻到地里找姑奶豆吃。姑奶豆和黄豆般大小,成熟的时候是紫黑色,找到姑奶豆一般都是摘下一串,然后都放进嘴里,很是好吃。

大家姑奶豆吃的也差不多,跑的也累了,才各自背着自己的袋子或者挎着篮子往家走。

一到家,宝哥就献宝一样的把他自己摘的耨里放到赵老太太跟前,等着他奶奶夸他。

赵老太太也配合,对自己的孙子好个夸,然后把丫丫和娟姐的耨里都放在一起,洗干净。“这些给西院子你二奶奶送些过去。”说着递给娟姐一大碗。

娟姐接过来,端着碗,就把耨里给西院送过去了。

“这个留不住,咱自己家留出一部分吃,剩下的就这日头,晒成干留着吧。”说着就把剩下的耨里分出一部分,放在碗里,其他的洗干净放在簸萁里,直接拿出去晒了。

丫丫用小碗装了两碗,丫丫娘在西厢房看孩子,赵家大娘估计在后院收拾菜地。于是丫丫一碗递给宝哥,一碗自己拿着,“奶,我和宝哥先送回去让我娘和我大娘先尝尝。”

“奶,你也别忙活了,趁着新鲜,你也多吃几个。”丫丫又最甜的哄着赵老太太。

“小心着走路,别把碗给磕着碰着。”赵老太太看来他们一眼,嘱咐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三章:小屁孩不懂事

下午的时候,几个人又上山摘了半天的耨里,这次过了新鲜劲,没有上午摘的多。每个人拎着一小袋子,转转悠悠的往家走。

刚一走到院子门口,就闻到家里一股地瓜的香味,原来今天糊地瓜。

后面菜园子里的地瓜赵老太太挖出来看着个头还挺大,长的挺好,就想着今天晚上糊地瓜,尝尝鲜。

丫丫几个把耨里放在一边,看着院子里的地瓜秧铺满一地,小鸡子来回的啄着吃。

娟姐小姑娘家来了兴趣,在地上的地瓜秧挑出几个没被小鸡子糟蹋的,然后拽下一个,一点点的折一个骨节一个骨节的,最后连在一起,弄成了一个手链,把丫丫叫过去,戴在了丫丫手上。

丫丫看着无语,额,这手链。

娟姐折的来劲,给宝哥也折了一些,丫丫看没事做,也跟着娟姐折着玩。

折完手链,俩人有把几个短的接成长的,套在脖子上,当作项链。

丫丫又把一个弄成两个短的,给娟姐一个耳朵上放一个,和耳环一样。

丫丫两个越玩越高兴,就让宝哥站着不要动,两人给宝哥好好的‘打扮’了一番。带上用地瓜秧弄的手链,项链,耳环,然后地瓜的叶子两人又编了小帽子戴在宝哥头上。两人正商量着用地瓜叶子给宝哥弄个小裙子,赵家大娘看不下去了,把宝哥领下去好好收拾干净,吩咐她俩洗洗也要吃饭了。

晚上吃的地瓜,新出来的地瓜,糯糯甜甜的,很是好吃。

丫丫喜欢地瓜晾凉块了再吃,就是那种摸着地瓜不冷不热,吃着不是特别黏糊的时候。那时候丫丫觉得是最好吃的,丫丫吃了一个新出锅的热地瓜,就拿了两个地瓜,放在碗里让它晾凉。

等大家都吃完了,地瓜还是没有晾凉,丫丫只好在赵老太太瞪着眼睛的眼皮底下把两个地瓜拿在手里,去了西厢房。

等地瓜凉了,于氏只让丫丫吃一个,说是大晚上的地瓜不好消化,不能吃太多。

这个时节好多瓜果都相继成熟,菜园子里的菜也都可以吃了,而且地里山里也都没有活计,这是相比较过冬,一年最好的时候了。

西院二奶奶家有棵沙果树,这个时候也快要熟了,一般小孩子淘气,不等果子熟,就要去摘,糟蹋果子。

二奶奶每天有空就在院子里看着,生怕小孩子糟蹋,遇到调皮的孩子翻墙上树的摘青果子,二奶奶在院子里骂孩子不懂事,若是抓住了,不管谁家的都会领着给带回家去,给他家大人也教育一番。

丫丫家离的近,最近经常能听到二奶奶院子里骂调皮孩子的声音。

娟姐和丫丫不去凑热闹,每年果子熟了的时候,二奶奶都会一筐子一筐子的送过来,让大人小孩都吃上。这天丫丫正在西厢房和丫丫娘一起看着小小,就听到西院子二奶奶的叫骂声,“小兔崽子,你们离着果树远远的!”

“又是小孩子不懂事,糟蹋果子呢。”于氏听了两声,回头对丫丫说,“果子不熟,不能吃,摘下来就糟蹋了,你可不能和那些孩子一起捣乱,知道不?”

“知道的娘。”丫丫知道于氏这是教她。

“若是想吃,等果子熟了,和大人说一声,都是少不了你们这一口的。”

丫丫应下,听着外面的动静,知道小孩子糟蹋的厉害,二奶奶已经到大门口叫骂这些小屁孩了。

二奶奶家和丫丫家只隔了一堵墙,加上丫丫家住的是西厢房,所以外面有个动静,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娘,我出去看看。”

“去吧,记得别跟着那些小孩子乱糟蹋,听话知道不,不能气你二奶奶。”于氏好个嘱咐,才放心丫丫出门看看。

外面的小孩子有五六个,都是比丫丫大的男孩子,有东院三爷爷家的小大叔和小二叔。还有两个孩子,住在东苑的最后面,也是姓赵。还有一个丫丫不认识,瘦瘦小小的,也跟着捣乱。

二奶奶生气的站在门口骂他们谁家养的,这么不懂事,丫丫站在门口看着几个小孩子从远处找来石子,往沙果树上仍,企图让石子打掉沙果。

唉,真是一些小屁孩。

二奶奶生气的已经拿了一根棍子,跑着追着他们做试要打,也不知道是二奶奶跑的慢还是那些调皮的孩子跑得快,终是没打到,还是撵走了。

二奶奶看丫丫呆呆的看着这边,“丫丫乖,这果子还不熟,可不能糟蹋了,等这沙果熟了,你可劲过来吃。”二奶奶一边笑着对丫丫说话,然后把棍子放到一边,蹲在地上捡掉落的沙果和一些石子。

“这还青着呢,也不中吃,这些孩子。”二奶奶一边叹气,一边收拾起果子,用手拿着,“唉,真是糟蹋呀。”

丫丫过来帮二奶奶捡,沙果树正好在外院的墙边上,用土垒的墙。在靠近果树的那块土墙,已经让这些小孩子拔出一个缺口,估计个子高一点的,抬脚一跳就能翻墙上树了。

“二奶奶,要不把墙弄些东西给围上,一围上他们就爬不上墙,也上不了树了。”丫丫看着掉落一地的果子,也是心疼,都给糟蹋了。

“糟蹋就糟蹋了,这墙可不能围呀。”二奶奶把糟蹋了的沙果从墙上扔到果树跟边上,“小孩子也是调皮的时候,糟蹋点就糟蹋点。果子吃的就是一乐呵,这些小崽子别看没吃上,偷着摘这些果子,那可是乐呵的。”

“估计呀这些比吃在他们嘴里都乐呵。”二奶奶笑着看着丫丫,没了刚刚骂人的模样。“让人乐呵了就行,管他是吃上没吃上呢。”

丫丫看着二奶奶又乐呵呵的把果子都聚到果树跟上,然后找来铁锹挖了些土,把果子给埋上。“放在这里果树长得也壮,明年结的果子肯定多。”

丫丫懂了,二奶奶还是自己看到的那个可爱的二奶奶。

“二奶奶,这沙果还得多久才能吃呀。”丫丫抬头看着这么大一颗果树,挂着慢慢的果子,有的已经泛了红边,想来离熟不远了。

“再等个三五天就有熟的了,到时候二奶奶捡最好的让丫丫先吃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四章:准备去小舅家

白露之后,天气有了凉意,二奶奶家的沙果树头一茬熟了。

二奶奶一早就叫丫丫过来吃果子,丫丫爬树自己去摘红了果子,干脆也就坐在树上吃了。于氏在家看小小,赵老太太赵家大娘还有娟姐也过来吃,二奶奶的几个媳妇孙子孙女也都过来了。

丫丫这才看全自己的几个堂哥堂妹。前院二佰家两个,一个丫丫唤作虎哥的,还有香姐。三佰家一个是珠姐,一个厚哥,三婶子又有身子。老婶新嫁过来的,也有了身子,肚子看着比三婶子肚子要大些。

二奶奶又打发珠姐去叫丫丫小姑和她婆婆,几个大人孩子也都让叫过来吃。现在正好闲着没事,一边吃果子,一边唠唠嗑,也是美事。

沙果树很粗,估计养老有十多年,树枝茂密,丫丫找了个舒适的位子坐着,一边自己摘着吃,一边把摘来的果子放在筐子里,给树下面的人吃。

树上虽然凉快舒服,但是有虫子。。果树上的毛毛虫是最多的,丫丫虽说不怕,但是偶尔一两个毛毛虫落在头上衣服上,看着也是吓人。丫丫在树上摘来一会,也就下来了。

抽个空,丫丫装了几个沙果给于氏送过去,好让她也尝尝。

“丫丫这孩子最近看着是长大了,知道心疼她娘。”二奶奶看着丫丫一跑一跑的回来西厢房,两个小手抓着两个鼓鼓的口袋,里面装着刚摘下的沙果。

“小丫头片子主意多着呢。”赵老太太没好气的说。

“姑娘家有点主意好,我看丫丫是懂事明道理的,以后呀,肯定错不了。”小姑的婆婆也跟着说起丫丫。

“小丫头片子有啥错了错不了的,咱这样的人家,以后大了,找个人家嫁了,好好的跟着婆家过日子,就啥都有了。”

“看着是个有福气的。”王老太太碰了碰赵老太太,“你这老太婆以后说不上能跟着你这孙女享大福气呢。”

“可别说道我了,大人小孩没病没灾的就啥都有了。”赵老太太吃了一个沙果,“找个婆家好好过日子,生儿育女的,也是一辈子。”

几个媳妇也没闲着,一边看着不让自家的孩子捣乱,也得看着大的小的别磕着碰着。

媳妇妯娌们说的话大都是自己最近在做什么花样子的鞋,绣了什么样的花,衣服布匹有什么好看的料子和款式之类。也聊聊自家男人在外做活计,有啥好的活计之类的。

丫丫小姑父算是手艺人,懂鼓乐,隔三差五就会出门,每次一两天有时候三四天,挣的银钱不少。

丫丫二奶奶家的三个儿子都是庄稼人,偶尔出去做个工,也没有其他别的营生。

“能挣啥钱呀。”赵家小姑一边吃着杏子一边说,“累死累活的一天天,也就混口饭吃。”

“他老姑你可别这么说,咱们谁不是挣一口饭吃,我们也都累死累活的,这才将将饿不死呀。”三婶子是个小**攀比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的好,天天省吃俭用抠抠索索。一听赵家小姑这么说,她就有了酸味,不好好说话。“他老姑夫上一个买卖就够我们一家几口吃一阵的了。”

“三嫂子你可别这么说,这几年庄稼收成也都好,你们这几年自己包了好几口地种,哪能饿着呀。”

大家又说着话,等丫丫给她娘送完沙果回来,已经换过一批人,有说有笑的一边吃着果子,一边唠嗑。

眼看着就要秋收,大家话题也都聊到了今年的收成,玉米长的好,比每年雨水足,这白露过后,马上就可以掰玉米了。

地里的谷子、荞麦、大豆长势也都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边丫丫爹村头的活计昨晚,和丫丫娘商量抽空趁着现在还没收秋去趟南山,把小姨和小舅住的老房子给抹抹,省得下雨漏雨,冬天漏风。

“正好把炕也扒了,重现搭一下。”于氏嘱咐丫丫爹,“上次咱们去,灶户不好烧,老是冒烟,屋里都呆不下人。”

“弄一下肯定都给弄好了。”丫丫爹换下从外面做活的衣服,在盆子里倒了水,一边洗手洗脸一边说,“上次我和小舅子说了,让他有空在家先把炕坯做了,日头足,晒个几日,我过去正好把房子里里外外给抹一边,再把炕给重新搭一下。”

“这得两三天的功夫吧。”于氏一边给丫丫爹擦后背,一边商量着南山的事情,“我娘家也没个能帮的上忙的人,自家亲兄弟不管事,也不好指望别的疏的亲戚能帮忙。”

“今儿个四妹夫那边稍信给我,说是他抽出两天来,和我一起过去把南山老家给收拾好,你也别担这个心了。”

“四妹夫过去他家里的杂货铺子怎么办?”

“四妹子看个一两天也是能的。”丫丫爹收拾好,上炕看丫丫哄着小小玩。

“这样也好,四妹夫你们俩,加上于瑶和于景两个,两天的功夫肯定是够了的。”

“一会过去他奶那屋吃饭,我把这事和咱娘说说,明天一早我就赶着车过去,正好先去河套弄一车沙子拉过去,活泥抹墙结实。”

两人拿了主意,坐了一会就去后屋商量去了,留下丫丫在西厢房看着小小。小小身边离不开人,吃饭也是丫丫娘和丫丫轮流着吃。有时候丫丫娘去主屋做饭,做好饭回来喂奶,丫丫就先去吃饭。丫丫吃完饭回去换于氏过去吃,于氏吃完直接收拾好主屋再回西厢房。

具体丫丫爹娘怎么和赵老太太说的丫丫不知道,等晚上吃过饭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于氏给丫丫爹准备明早出发去南山的东西,大概需要粮田,丫丫娘多带来一身衣服。一早又要去河套装些沙子,还要赶半天的路,于氏又在西厢房烧了半锅水,晾凉装在罐子里,明早带上,省得上午渴。

丫丫也想去南山看看,丫丫自从过来还一直没出过门,这次又丫丫爹跟着,自己倒是也想去南山姥家看看。

“娘,我也跟着我爹去南山可以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五章:去舅家

“你跟着去干啥?”于氏没想到丫丫想跟着去。

“娘,我都不记得去过姥家呢。”丫丫开始撒娇,“我想去看看,再说爹赶车去,我坐车也累不到。”这是主要的,要是丫丫爹走着过去,丫丫肯定就不会想着跟着去了。

“你爹去干活,你跟着去碍事。”丫丫娘知道她的小算盘,笑着对丫丫说。

“我不碍事的娘。”丫丫赶紧保证,“我爹和我四姨夫做活忙,我小姨和小舅肯定得帮忙,都没人做饭,我过去还能帮着做饭。娘,你说是不是,总不能让我爹和我四姨夫饿着干活是不?”

“你呀你,小小的娃子,主意这么多。”丫丫娘轻轻的用手点了点丫丫的脑门。

“去吧,丫丫想去爹领着你去姥家看看。”丫丫爹看丫丫这般想去,忍不住答应了。

“她去也是添乱。”于氏瞪了一眼丫丫爹,“大人都忙,没工夫看着,南上四周又是沟,又是山的,可别磕着碰着的。”

“丫丫也大了,看着懂事的,大人再忙,看一个孩子也是看得住的。”

“就是就是,娘,你放心好了,我都不记得姥家什么样,正好现在可以去看看,你就让我跟着我爹一起去姥家好不好?”

“算了算了,我也说不过你吗爷俩。”于氏应下了,“明个要早起,你爹天黑这天就得赶车走,你能起来吗?”

“能的娘,你到时候叫我。”终于可以出去看看了,丫丫很高兴。

“明早起来要和你奶说一声,你要去南山,得告诉你奶知道。”于氏嘱咐丫丫。

“嗯,我明个一早起来就去主屋和我奶说。”

这事定下了,明个去南山姥家。虽说丫丫姥爷姥娘去的早,自己都没见过,但是一听是去姥家,丫丫还是有着莫名的亲切。

果然天还很黑着,丫丫娘就叫丫丫起来,说是该出发了。丫丫从窗户看着眼前的天,漫天的星星还挂着,就得起来。虽说不情愿,但是丫丫一咬牙为了能出去玩,还是一激灵就起来了。

丫丫娘一早起来煮了好几个鸡蛋,又做了几个玉米饼,丫丫趁着热乎,吃了几口玉米饼。

丫丫娘又找来干净的布,把一锅的饼都用布给包上了。又找来一块布把鸡蛋也包上,一起放在篮子里。“这鸡蛋还是我坐月子里剩下的,一直没舍得吃,你奶也没拿回去。我就都给煮上,你们带到南山去吃吧。”

“都煮熟了的,我怕生的鸡蛋你们路上给颠碎了。”

“你和你爹早上就吃了几口饼,若是饿了,就拿鸡蛋或者饼来吃。”丫丫爹在院子里套车,于氏就一直嘱咐正迷迷糊糊的丫丫。

终于弄好了,丫丫被于氏抱上车,又给丫丫裹了一双棉被。装着玉米饼和鸡蛋的篮子让丫丫两手抱着,然后把装水的水壶放上。丫丫爹摸着黑,赶车出发了。

丫丫躺在车上,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用被子把自己裹成一团。一开始迷迷糊糊的,一坐上车,早上的凉气吹着,立马就清醒了,没了困意。

丫丫抬眼看着漫天的星星,丫丫从来没见过离自己这么近的这么多清楚明亮的星星。北斗七星,一眼丫丫就能认出来。看着这满天的星星,入秋有些清冷的风吹着,丫丫心情特别好。

“要是困,就闭眼睡一会。”丫丫爹看丫丫瞪着一个大眼睛,抬头看星星。

“爹,我不困,我觉得星星特别好看。”

丫丫爹听丫丫这么说,笑出了声音,“是呀,天清明清明的,看着也舒服。”

爷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等天蒙蒙亮的时候丫丫爹赶车就到了河套,丫丫抱着篮子裹着被子,在河套边看着看丫丫爹往车上装沙子。

车上有板子,在车上围成一个四框框,沙子放里面,漏不出来。

丫丫爹装了大半车的沙子,在沙子上又铺了一块木板子,把丫丫放上去,棉被给丫丫铺好,赶着车往南山的方向走。

一路上遇到很多勤快的人家上山给割草,放羊放驴的人也一早出山,还有几户已经开始提前掰玉米。丫丫爹见到认识的人打着招呼,隔着老远说两句话就接着出发。

半路丫丫饿了,递给丫丫爹一块玉米饼,又扒了一个鸡蛋给丫丫爹。自己吃了半块饼和一个鸡蛋,又喝了好几口水,总算是饱了。

等到南山的时候已是中午,丫丫爹轻车熟路的把车赶到小姨和小舅住的老房子里。此时小姨正在做饭,小舅在菜园子里侍弄菜,看到丫丫爹和丫丫过来,急忙赶过来帮忙。

“我刚还和景哥说,二姐夫这几天就会过来了,”于瑶抱着丫丫下来,于景帮着卸沙子,“今儿个看着日头过午了,以为不会来,没成想刚说话二姐夫你和丫丫就过来了。”

于瑶亲昵的摸着丫丫头,接过丫丫手里的篮子,把水壶放一边。

“一早去河套拉了一车沙子,就耽误了时辰,要不早就到了。”

“二姐夫你们先把这车沙子卸了,一会好好歇歇,这一路过来肯定累的。”于瑶牵着丫丫的手,“我先领丫丫进屋,去给你们准备午饭。”

“行,你先领丫丫进去待着,饭不用准备,你二姐让丫丫带过来一锅玉米饼,还煮了鸡蛋,将就着吃就行,你们吃啥我和丫丫跟着吃,你不用另准备。”

“行我知道二姐夫。”

丫丫看着姥家的房子,小土房,看样子已是有些年岁,已经破旧不堪,很多地方用泥是补了又补。不过院子里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房子空了好几年没人住,空着都糟蹋了,现在我和你小舅又住进来,收拾了这一个多月,也是没大收拾好。”于瑶看丫丫看着房子,怕丫丫嫌弃,和丫丫解释。

“别看屋子破旧的,小姨都收拾干净了的。”于瑶领着丫丫进屋。

“小姨,我看着挺好的。”丫丫笑嘻嘻的对于瑶说,屋子破不破是一回事,看着收拾的干净,东西虽然不多,但都归置的有条理,看着让你舒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六章:大舅家

这是一个三间的小土房,东边的房子于瑶住,中间是厨房,西边的屋子是于景住。于景的屋子只炕头有块睡觉的地方,因为没有厢房,西屋其他的地方都是放了粮食和一些杂物。

“丫丫你屋里屋外的看看,小姨准备做饭,一会咱好吃饭。”于瑶看丫丫里外的转悠,左看看,右看看,和个小大人似的,不由得想笑。

“小姨我帮你烧火吧。”丫丫看的差不多乖乖的走到灶坑想给于瑶烧火。

“你快放下,好好歇着。”于瑶连忙把丫丫拽起来,不让她忙活。“你好好歇歇,饭都做的差不多,一会锅里炖上菜。你娘带来的玉米饼,我腾上几个,就可以吃饭了。”

丫丫也没坚持,离了灶坑,看外面丫丫爹和于景卸车上的沙子。丫丫爹看丫丫出来,连忙拍了自己一下,“我差点给忘记了,丫丫你和你小姨说一声,你四姨夫稍信,说是今天也过来,估计等一会也要到了,让你小姨多弄点吃点,你四姨夫肯定也没吃饭呢。”

丫丫得了信,回屋告诉于瑶。

“四姐夫也过来帮忙的话,这活计就好弄多了。”于瑶一边自言自语的说着话,一边又往拿了几个玉米饼腾上。

丫丫看外面排着一排排的好多用泥切成的方块,堆在菜园子边上,“小舅,这些是啥?”丫丫好奇,问于景。

“这事炕坯,一会搭炕用的。”于景抬头看着丫丫,一边把车上的沙子弄干净一边回丫丫。

原来炕坯就是这种啊,一块一块的,用土和干草一起活泥,然后弄成长方形晒干。

丫丫爹和于景两个把车弄干净,把沙子都聚在一起,于瑶用瓢舀出来水,让他们洗洗手。

“二姐夫吃饭还等我四姐夫吗?”于瑶一边冲水一边问丫丫爹,“饭菜都好了,是现在吃还是等一会?”

“等一会吧,估计这一会也该来了。”丫丫爹看着门外,“要不于景去村外面看看,看路上能看到影吗?你四姐夫肯定也是套车来。”

于景洗好手就往外跑,一会就爬到墙上,看进村的路上有没有车过来。

“有一个车过来,肯定是我四姐夫。”于景站在墙上对丫丫爹说完,就跳下墙往外面跑,估计是去接丫丫四姨夫去了。

“拿咱就等等,饭菜先热着。”丫丫爹想了想接着说,“一会你四姐夫过来,我们还是去大哥家院子打声招呼去,要是不去不像话。”

“嗯,大哥大嫂今天应该都在家。”于瑶点点头。

“那就行。”丫丫爹说着也往外走,想去大门口等在接自己的四妹夫。“还是看看去对,我们来不去大哥院子打声招呼,怎么说也过不去。”

说完又转头对丫丫说,“一会和爹还有你四姨夫去你大舅家,你要听话,知道吗?”

丫丫乖巧的点头,要去大舅家,丫丫脑子里费力的思考大舅和大舅妈的样子。不过怎么也记不起来,就连自己的两个表哥,自己也是没有印象。

果然不一会丫丫四姨夫赶着车,车上坐着于景,进了院子。

“二姐夫到了。”四姨夫和丫丫爹打着招呼。

丫丫四姨夫是个个子不高的人,年纪看着和丫丫爹差不多,但是白白净净的。听说是开了一家杂货铺子,生意还算可以,日子过的也还行。

“到了,也是刚到不一会。”丫丫爹帮着卸车,让毛驴歇歇吃草喝水。“我看着时辰,估计也快到了。”

“路上车捎个人,绕道给送到家,就耽误点时间。”说着又看了看丫丫,“这是丫丫吧,你四姨上次一回去就夸你乖巧懂事,说啥时候让我家云姑跟着你这个小姐姐玩玩。”

说起自己的小姑娘,钱月笑意更浓。钱月和丫丫四姨只一个姑娘,名唤作云姑,听说从小体质不好,隔三差五的生病,丫丫四姨也就没有领回来看过。

“我也想见见我小妹妹呢。”

“行行行,等哪天得了空,我过去接你家去住几天。”钱月摸了摸丫丫的头,很是喜欢。“我家云姑从小身子不好,一直在家养着,你四姨怕孩子出去伤风感冒,一直让在家,也没个姐妹一起玩。”

“正好得空,你过去陪你四姨还有妹妹玩几天,你四姨一直念叨你。”

“得空让她过去,这孩子在家呆不住,这不这次知道来南山,一个劲的央求她娘,非得跟了来。”丫丫爹接过话,“本以为也就是说说,一大早起不来就算了。谁成想黑这天就跟着我起来了,这不就跟着来了。”

丫丫爹和钱月说了一会得去大哥家打个招呼,钱月也觉得应该。于是洗过手于景领着几人就来到了丫丫大舅家的院子。

丫丫大舅家也是土房,是四间,而且有三间的西厢房看着院子很是大气。此时丫丫大舅妈正在院子里喂鸡,手里拿着切好的菜叶子,一边嘴里‘咕噜’‘咕噜’的叫着鸡来吃,一边把菜叶子撒地上。

“大嫂子喂鸡呢。”丫丫四姨夫钱月是个场面人,刚一进院子,就笑着和丫丫大舅妈打招呼。

“哎呦,这不是二妹夫和四妹夫吗?”金氏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把手放围裙上擦了两下,就过来说话,“这是小丫丫吧,你们啥时候过来的呀。”

丫丫看大舅妈向她走来,而且很是热情的做势要抓她的手,丫丫就顺势一个弯腰问了声好,躲了过去。“大舅妈,我们刚刚到就过来看你。”

“哎呦呦,听着丫丫说话,多干脆机灵的。”金氏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他们进屋,“刚我在屋看着有车过去,还以为别人家来客人了呢,想来就是你们了吧!”

“估计是我二姐夫和我了,”丫丫四姨夫接着解释,“你四妹子在家一直念叨我,说是这几年她两个弟弟妹妹没少让自家兄嫂操心。现在更是不懂事自作主张的搬到老房子,你四妹子知道这几年兄嫂辛苦,老说我这做姐夫的没帮到啥忙。”

丫丫四姨夫说着,又看了一眼丫丫爹,“估计呀我二姐夫也是让我二姐给说的,这不我们两个连桥一合计,就过来看看有啥能帮上的,也不好再让兄嫂操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七章:抹墙搭炕

丫丫听钱月这么说,不得不佩服四姨夫真是会说话,丫丫爹只在一边是是的应着。

“嫂子我哥在家吗?”

“刚还在呢。”丫丫大舅妈听丫丫四姨夫这么说,面上没表现啥,“这会估计和大龙在后院子弄那些枣树呢。”一边说着,一边大声的在前屋喊了两声。

丫丫小舅一直没有说话,只跟着后边,等进了屋,就一直领着丫丫,站在炕边。

大舅妈要泡茶,丫丫爹和钱月一个劲的拦着说是过来看看,于瑶做好了饭,一会就回去,不用这么麻烦,大舅妈意思了几下,也就没有泡茶。

不一会丫丫大舅和丫丫表哥回来了,在外屋洗了洗手,就进屋过来说话。

丫丫看着丫丫大舅腿脚不大利索,但是不大影响走路和干活,一进屋看着自己两个妹夫和丫丫,就招呼大舅妈泡茶准备饭菜,要留下他们在这里吃。

“大哥嫂子可不用,可不用。”钱月拦着,“于瑶饭菜都做好了,我们随便吃一口就得了。过来就是看看大哥和嫂子,也没带啥东西,大哥嫂子不挑剔我们才是。”

“不过年不过节的带啥东西,你们怎么想着过来了,是有啥事不是?”丫丫大舅一边说着,一边又大声的让大舅妈出去泡茶,“家来客人了,怎么也不知道泡壶茶喝个水,你再去弄饭菜,今儿个两个妹夫和外甥女都在家吃。”

丫丫大舅说完,看到于景也在,“你们姐俩也别做饭了,一起过来吃,人多正好聚聚。”

金氏看了一眼丫丫大舅,没说话,顺势就要去外屋泡茶做饭。“大哥嫂子,真不在这吃,我们过来就是看看,这要是不过来看看大哥和嫂子,这以后让你们妹子知道了,估计我和我二姐夫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

丫丫四姨夫说着笑话,“你们几个妹子也都惦记,各个家里都忙,也是好久都没回来,我们这做妹夫的过来看看,大哥大嫂可别和我们这么客气。”

“几个妹子日子过的好,来不来看都一样。”毕竟是自己的妹子妹夫,丫丫大舅心里不计较这些。

打过招呼了,人也见到了,丫丫爹和钱月就想着回老院子。

“留着吃了,今儿个中午在这吃。“丫丫大舅想留两个妹夫在家吃饭,“这好不容易来一次,快快,大龙去和你娘要几个铜钱去村头称一斤肉,让你娘在家做饭,两个妹夫和外甥女留家里吃了。”

“大哥,这可真不行。”钱月拦着大龙,“这要是于瑶于景两个还在大哥这一起过,我们来说啥都得在这吃。现在两个去了老院子,说啥也是咱爹娘住过的,吃饭还是得回去吃。”

钱月这番话说出来,丫丫大舅就不好留着了,毕竟是祖上的屋子院落,两个妹夫去老院子吃,别人有再好的理由,也是不好留的。

“既然这样,那就不好强留你们了。”

“这就是了大哥,我们过去看看,抽空再过来看你和嫂子。”

从大舅家一出来,丫丫明显感觉于景松了一口气。

几人从丫丫大舅家出来,就直奔姥家的老房子,此时于瑶在门口站着等他们回来。见他们回来了,连忙回屋放桌子拿碗准备吃饭。

吃过饭,小小歇息了一会,就开始准备活泥抹墙。房是老房子,有几个地方实在开缝的厉害,已经大大小小的重新上过好几次泥。丫丫爹把那些地方用铲子重新挂掉,然后用新泥用抹泪一遍。

放上的瓦片也有好多都碎裂,平时下雨都漏雨,丫丫爹和丫丫四姨夫抹完墙,又上房把瓦片重新揭开,在房顶又抹了一层厚厚的泥,把瓦又重新排过。

一个下午于瑶和于景都帮忙,也是只把墙抹完,放上的瓦只弄了一半。

“今儿个看来是弄不完了,剩下的明天一早起来弄。”丫丫爹看着剩下的活计,此时天已经黑了,再怎么抓紧也是弄不完了的。“明个上午弄完房上的瓦,再把炕给扒了,下午咱几个抓紧弄,估计一个下午就能把炕搭好。”

“照这进度,明个肯定能弄完。”

“二姐夫,四姐夫,今个就这样吧,你们下来好好歇歇,我饭菜做好了,洗洗就能吃饭了。”于瑶帮着忙活了一下午,天要黑的时候和丫丫回厨房做的饭。

“也行,黑天了,啥也看不着。就这样吧。”

洗过手,几人在院子里歇一会,说说明天的活计。这边丫丫和于瑶收拾西屋,之前西屋只于景一个人住,炕上只一个铺盖。其他地方都是放了粮食和其他的一些杂物。

丫丫爹和丫丫四姨夫在,肯定得把西屋的炕收拾出来。于瑶又拿出来两个干净的被褥,铺在炕上。

弄好之后开始吃晚饭,晚饭吃的是水饭还有玉米饼,菜是茄子炖豆角还有葱沾酱。累了一个下午,几人吃的都很香,饭菜吃的也多。

第二天一早,丫丫还在睡,于瑶就起来做饭。丫丫挣扎着想起来帮忙,可自己实在太困,闭上眼就又睡着了。

等把丫丫叫起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早饭的时候大家看丫丫睡的正香,就没有叫她。饭菜也都给放在锅里热着,等丫丫什么时候睡醒了再去吃。最后实在是房上都弄好了,要扒炕,才把丫丫从炕上给叫起来的。

要搭炕需要先把炕给扒了,扒的是东屋的炕。把炕席拿下来,几个人三下两下就把炕给扒利索了。丫丫爹又把炕洞子给好个通,炕灰什么的也都收拾干净,开始搭炕。

带炕用的就是之前看的炕坯,丫丫爹和丫丫四姨夫搭炕,于瑶于景两个在地下忙活帮着锄泥或者递炕坯。丫丫只在一旁看着,帮不上什么忙。

大家忙活了一个上午,又贪了晌终于弄完。墙也抹结实了,屋顶又加了一层厚泥,重新上了瓦,炕也重新搭过。

从始至终丫丫大舅和大舅妈都没来老院子看过,更别说帮忙了。

搭好了炕,是需要好个烧火烧炕的,为的是让炕尽快烘干。烧的柴火多是玉米和高粱的秸秆,丫丫爹看这不经烧,就出去上山捡了几块干的木头,架在灶火上,木头经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八章:秋收

吃过饭已经下午两三点的功夫,丫丫爹看着活计做的差不多,就和丫丫四姨夫商量着回家去了。

“二姐夫,咱是不是还得去大哥家打声招呼,说一会咱就家去。”

丫丫爹也犹豫,在老院子干了这一天多的活计,大哥和大嫂两个人一个都没露面,就连大龙也没过来看看,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舒服。

“按理咱得去看看。”丫丫爹想了想,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子,来时虽说去看了,但是走时打个招呼也是要的。

“一会咱赶车路过,进屋打声招呼应该就好的。”现在日头已经西下,到家是要黑天,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四妹夫家离得更是远,顺路在门口停一下打声招呼就算了。

“也行,”丫丫四姨夫想了想:“这个时候赶路回去到家也得黑天,路过门口,进去说一声。估计大哥大嫂子也能理解,不会太挑理。”

商量好了之后,丫丫爹他两个就开始套车。

“于景你和你姐俩个收秋别着急,你们没车,就把粮食割好先放在地里,我和你二姐把家里的收拾好了,就赶车过来帮你们拉回去。”丫丫爹想起昨晚上丫丫娘的一番嘱咐,弄完自家的地,过来一两天帮姐弟两个把庄稼拉回去。

“不用的二姐夫。”于瑶听了连忙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干粮和水,“我和景哥两个商量了,家里的房子和炕现在都弄好了,我俩个明天就去把地里的玉米掰了,用袋子装了抗回来。”

“玉米现在还能再上上浆,地里长几天还能多打点粮食。再说,你俩用袋子背,得背到啥时候。”丫丫四姨夫也跟着说,“这事你四姐也和我说了,我家地少,弄完也过来帮你们把粮食弄家来。”

“真的不用的二姐夫四姐夫。”于瑶一边把干粮和水两个车都放上,“现在玉米已经差不多,掰回来在家里摊开,晒上几日,也是一样的。再说分的地都在村子附近,来回都方便,我俩个比大家提前个几天,到时候活计落不下。”

“是的二姐夫四姐夫,你们回去告诉我二姐和四姐,让她们别担心。我和我姐都这么大了,就说家里没毛驴没大车,我和我姐也能把粮食都弄到家里来的,不会让村里的人给落下的。”于景也跟着说。

“你俩就先弄着,也别着急,到时候我和你二姐过来一两天就帮着忙完了。”

“秋收大家都忙,二姐夫你们就忙你们自己的。若是我和景哥实在忙不过来,我再稍信给你和四姐夫。”

“好吧,唉,你们姐弟俩不比别家,自己过日子,辛苦是肯定的。”丫丫爹想了想,知道两姐弟是于氏养大的,能吃苦,同时心气也高,也就不再多说,“若是忙不过来你就稍信,我和你二姐得空就过来。”

“还有我们,你四姐在家天天也都惦记你俩,有什么事就稍口信。”

由于赶时间,话也没有再多说,就赶车往村头走了。等走到丫丫大舅家门口的时候发现大门是关着的,一打听才知道丫丫大舅家一家昨个全都去了丫丫大舅妈娘家,现在看来是还没有回。

正好,也就不用去打招呼了,两辆车沿着下山的路往家走。

等到村子的时候,已经黑天了,老远的地方丫丫就看到于氏抱着小小在村头转悠,“爹,你看那是不是我娘和我弟?”

丫丫爹看了看村头,“是你娘,抱着孩子,你娘估计今儿个咱得回来,在那等着呢。”说着用鞭子轻轻的拍了毛驴两下,果然毛驴走的快了些。

“这大晚上的,咋抱着孩子来回转悠。”

“我估计你俩个今天得回来,小小正好在屋子闹腾要出来,我就抱着在村头看看。”

说着丫丫娘抱着小小坐在车后座,一家四口赶着车往家走。

收秋了,最先收的是玉米。

有的人家直接在山上就把玉米掰好,然后套车拉玉米,再拉秸秆。有的是直接割玉米和秸秆,一起拉回来,在家里掰玉米。丫丫家一直是前一种。

由于今年有了弟弟,丫丫也就不用上山掰玉米,而是在家看孩子。赵老太太怕丫丫一个人看不了,就让娟姐和宝哥也跟着在家,一起看着小小和宝哥两个。不过多了一个活计,就是每天中午和晚上得丫丫和娟姐做饭。

一早赵老太太就把中午做饭用到的米,还有做菜用到的菜都给准备好,娟姐和丫丫以前都做过,所以赵老太太稍微一嘱咐,两人就明白了。

赵家大爷赶车,赵老太太坐车,丫丫爹丫丫娘还有赵家大娘都是吃过饭就走着上山去。

大人上山,家里剩下的就是几个孩子,宝哥还小,起得早,刚吃过饭就在赵老太太屋里睡回笼觉。丫丫回西厢房看小小,又是喂奶,又是换尿布。

宝哥睡醒之后就跟着娟姐来西厢房,娟姐手里拿着针线活,坐在炕上认真的做着针线。

“娟姐,你做啥针线呢?”

“我娘集市上买了一堆碎布头,我就挑几个好看的,打算给宝哥做个肚兜。”娟姐说着就把做到一半的肚兜对丫丫比了比,“等做好这个,我给丫丫也做一个肚兜。”

丫丫笑笑,谢过娟姐,就凑过去看娟姐的针线活。别看娟姐七八岁,针脚倒是细密,缝的肚兜倒是不差,“娟姐这花也是你绣的吗?”丫丫看肚兜上有朵绣花,指了指问娟姐。

“我娘画的花样子,我绣的。”

丫丫笑着夸娟姐绣的好看。

收秋时节,家家大大小小能上山的都上山去了,上午村子安静的很。不一会,赵家大爷赶着一车玉米回来了。赵家大爷把玉米卸在一早就收拾好的苞米楼子里。

“大爷,这苞米长的真好。”

“今年雨水足,庄稼长的好。”今年收成好,大家都高兴。

赵家大爷一车一车的往家拉玉米,丫丫看日头挺高,把小小哄睡之后,让宝哥小心的看着,就和娟姐去主屋准备午饭。

赵老太太让做高粱米水饭,菜是豆角土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九章:中秋

高粱米水饭是把高粱米泡好,然后和煮小米似的,把高粱米煮好。由于做水饭,需要最后用冷水把高粱米冲凉,所以一般饭要煮的稍微熟透一点,省得到时候用冷水冲,有生心子不好吃。

娟姐做饭菜,丫丫也不掺和,只乖乖的坐在灶坑烧火。

“丫丫,你要不要炒个猪心或者猪肝?”娟姐做好饭菜,热在锅里,试探着问丫丫。

“娟姐你喜欢吃?”丫丫抬头笑嘻嘻的问。

娟姐点头,“不但我喜欢,我爹娘还有宝哥也说好吃。”娟姐说完,又看了丫丫一眼,小声的说,“咱奶也喜欢吃,我娘说咱奶嘴硬,不承认。”

丫丫笑,“那好把,我去我屋里把腌着的猪肺拿出来炒一炒。”

隔三差五丫丫爹就拎回来一袋子猪内脏什么的,由于是夏天,丫丫有时候也懒得顿顿都做饭,就找了好几个坛子,收拾好都腌起来了。

“今儿个我炒两个!”说着把灶坑的柴火都添进灶膛,又把灶坑收拾干净,和娟姐两个人来西厢房做饭。

宝哥离小小半米远,一动不动的看着小小,看娟姐和丫丫回来了,“小小一直在睡觉,我一直看着呢。”说着扭了扭自己的小脖子,“我脖子都酸了,一动都没敢动。”

“宝哥真乖。”丫丫夸宝哥,又看小小睡的正香,嘴角都流了哈喇子。

丫丫小心的给小小把嘴角擦干净,“宝哥在屋里在接着看小小好不好,娟姐和丫丫姐给你做好吃的。”

“肉肉是不是?”宝哥一听好吃的,又是丫丫做的,就知道是之前吃的那种好吃的肉肉。

“是肉肉,是肉肉。”

丫丫从坛子里拿出腌的猪肺,又拿来猪大肠,娟姐早就去院子里摘了辣子,洗好放在菜板在。

之前的肥肠是辣子炒的,今天丫丫红烧肥肠。猪肺要先用水焯过,然后切成条,和辣子炒。这几天丫丫也没有吃,自己也是馋了,想了想,就又拿出来一块猪肺,焯好,切了好大一盆。

“这下咱们可以吃个够了。”丫丫看着备好的食材,大盆小盆的放了一面板。

“好几天没吃,我都馋了。”娟姐一边烧火,一边催促丫丫快点炒。

由于有辣子,丫丫怕油烟进到屋里,小小闻到不舒服。就把里屋的帘子放下,屋门关好,然后外屋的窗户和门都开好透风。这才把食材一个个的端到锅台上,又搬来小凳子踩上去,让娟姐加柴烧火,开始炒菜。

不一会两大盘菜就炒好,红烧肥肠和辣子肺。

此时已是中午,大人还没回来吃饭,丫丫把炒好的菜刚热到锅里。赵家大爷拉着一车苞米回来了。

“你奶说中午把饭菜拿到山上去吃,不回来家里歇着了。”收秋时忙,多是做好饭送到山上,吃好饭就又接着干活,这在农村很是正常。“娟你和丫丫一起把饭菜放食盒里,再用桶装一些水,一会我卸完车就拉着在山上吃。”

娟姐和丫丫连忙找来食盒,高粱米水饭就用木桶盛着,丫丫找个小盆舀出来一些留着几个小孩子吃,其余的找来一块干净的布盖上,找个绳子扎紧。

又用盆装了一大盆土豆豆角,放在食盒里,丫丫想起西厢房还有炒的猪肺和猪大肠,自己留了两大碗,剩下的也都放在食盒里。

筷子和碗也都装上,水是赵家大爷从井里新打了水,装在桶里。

赵家大爷把饭和水还有食盒用绳子绑好,看着结实牢固了,一刻不得闲的就赶车回山上。

娟姐和丫丫把饭菜收拾好,就在西厢房吃了,两大碗猪大肠还有猪肺,三个小孩子吃的是一个不剩,宝哥更是吃的出来一身的汗。

赵家大爷再次回来的时候,带回食盒和吃剩的饭菜,赵家大爷说呀丫丫做的猪大肠和猪肺很好吃,除了自家人,山上的别人家也跟着吃了不少,都说好吃。

掰了两天苞米,就到了中秋,虽说家家户户都忙,但是过节家家户户也都很重视。月饼和赏月是必不可少的。

赵老太太一早就拿出来自家做月饼的模子,又找出来炉子,让娟姐和丫丫两个在家收拾干净,等中午赵老太太回来做月饼。

古代没有点,没有烤箱,但是有炉子,炉子底下架着火上面放上月饼烤。只要控制好火候,烤出来的月饼也是很好吃。

临近中午这边丫丫和娟姐做饭,赵老太太把炉子放院子里,开始准备做月饼。

把面活好,再放些花生呀、杏仁、芝麻、糖之类的活进面里。然后用模子弄出规矩的形状,一个个的先一边放着。然后开始生炉子,里面架好木头,看着火候合适,就把月饼放在炉子上曾,用余火烤。

中午的时候马家屯大姑家让人稍来了两盒糕点,两瓶酒孝敬赵老太太。赵家小姑也送来了做好的月饼,小叔和华哥两个下午的时候也回来了,手里提着糕点盒,说是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给赵老太太的。

丫丫对于这个小叔和华哥认识的不多,他们只过年过节或者休息的日子才家来一两天,其他时候都在县上,所以交流并不多。

“给二嫂子家小小买了一个摇摇鼓,”这是对赵老太太说的,接着赵家小叔把摇摇鼓递给丫丫,“这是小叔给小小买的,一会丫丫拿给小小玩。”

丫丫接过,道了一声谢。摇摇鼓是木制的,涂了红色的漆,丫丫拿在手里摇了两下,挺好的。

赵老太太把赵家小叔和华哥迎进屋子,一边问华哥学院里书读的怎么样,一边问赵家小叔活计做的如何。娟姐和宝哥跟着华哥,去了主屋,丫丫拿着摇摇鼓来西厢房看小小。

小小还在睡,丫丫把摇摇鼓放在一边,检查小小是否有拉或者尿。

由于过节,晚上大人回来的比平时要稍微早一点,天刚黑丫丫爹他们就回来了。

晚上吃月饼,赵老太太又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丫丫爹他们兄弟几个还喝了几口酒。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章:赏月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是村里人,没文化,不会对月吟诗,但是对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唠唠家常是可以的。

“今年的月亮看着格外的圆呀。”隔壁二奶奶过来串门,一进大门口,就看丫丫一大家子坐在院子里。像是刚吃过饭,正在喝着茶水,“来文和华哥也回来过节了?”

看着二奶奶过来,大家都起身迎上去,“他二婶子过来了,也吃过月饼了吧。”赵老太太把盘子里的月饼递过去,“这是他大姐那边送来了,你也尝尝,说是在府城买的,吃着是比咱自己做的要好吃些。”

二奶奶尝了尝,“味道是不一样,怪不得是府城的东西。”

大家一起唠嗑赏月,说说今年的收成和秋收的情况。丫丫娘把小小也抱出来,裹着一层小被子,小小露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东看看西看看。

说着说着就说起这中秋赏月的故事来,“老人说,这古时候呀天上有十个太阳,有个叫后羿的射下来九个。”宝哥调皮,二奶奶讲故事哄宝哥,“天上的神仙西王母就赐给他长生不老药。后羿有个妻子叫做嫦娥,自己不舍得吃仙药就把仙药交给嫦娥保管。”

二奶奶看娟姐和宝哥听的认真,就笑着接着讲,“后来啊,这后羿的门生里有个心肠坏的,想偷这仙药自己吃,想自己长生不老。嫦娥肯定是不能给,情急之下就自己吃了这仙药。”

“吃了仙药然后呢?”宝哥似懂非懂,对这故事很是好奇。

“然后就飞上了天,当时正是八月十五,嫦娥不舍得后羿,就飘到了又大又圆的月亮上,希望后羿在地上能看到自己。”

宝哥和娟姐听到这,急忙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二奶奶,看不到嫦娥呢。”

“是呀,咱们在地上看不到,后羿也看不到。”

“那怎么办?”娟姐好奇的问。

“后羿想嫦娥呀,嫦娥也想后羿,于是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在地上就摆下酒席,对着月亮看,希望能看到嫦娥。”

“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这月亮离着这么远,肯定看不到。”二奶奶说完,吃了一口月饼。“可是呀,后羿的这份诚心打动了天上的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就下凡偷偷告诉后羿,只要八月十五这一天,用面粉团成一个个如明月形状的饼,放在屋子的西北角,然后诚心的喊嫦娥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就会回来和后羿相聚。”

“相聚了吗?”娟姐和宝哥围着二奶奶。

“见到了,肯定见到了。”二奶奶笑着看着两个孩子可爱的模样,“后来这饼就成了月饼,每年呀我们晚上都要出来赏月。”

宝哥听完,好似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站起来。两手拿着月饼,闭着眼,对着天上摇头晃脑的嘴里还叫着‘嫦娥’‘嫦娥’。

大人见了好一阵笑,“宝哥,你又不是后羿,再怎么叫嫦娥,她也不会出来的。”

宝哥寻思过来,小脸红彤彤的,有些不好意思,开始假装不理人。大人看着宝哥这模样,又是好一阵笑。

中秋之后就正式开始了忙碌的秋收时节,苞米、高粱、谷子、大豆、花生、芝麻、瓜子、荞麦等一应庄稼也都相继成熟。

期间丫丫娘实在不放心南山自己的两个妹子和弟弟,让丫丫爹托人打听打听两姐弟的情况。隔了三四天南山那边稍来消息,说让丫丫娘别担心,庄稼收回来的差不多。村子一个远亲的三哥,早晚帮着去山上拉个一两趟,收秋倒是没耽误。

这下丫丫娘放了点心,“有三哥帮着,你就少操点心。”丫丫爹也安慰于氏。

“三哥家人多地多的,能帮着拉一辆车也是不容易。”

“三哥是个热心肠的,等咱家弄好了,我和娘说说套车去南山一两天,帮着两孩子把庄稼弄回来。”赵老太太虽说脾气古怪,但是对外的一些人情世故都处理的很好。

虽说没分家,赵老太太偏心自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于氏心里多少会有些抱怨,但是对赵老太太,于氏心里还是感激的。丫丫娘嫁过来这几年,赵老太太家里门外一次也没就于氏娘家的事情为难她,娘家的几个姐妹过来,赵老太太礼数也都过得去,不曾看低自己娘家的几个姐妹和兄弟。对于这一点,于氏心里是很感激赵老太太的。

自己从小带着几个姐妹和弟弟长大,别人的脸色也都看过,该吃的苦也都吃了。嫁过来之后日子虽说没大富大贵,但吃喝用度赵老太太也没亏了她,该有的都有,只偶尔偏心,于氏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后来生了丫丫,又是看孩子又是上山下地的做活计,很少有时间顾得上南山的娘家。现在又有了小小,更是一时半会脱不开身。前阵子南山的两个孩子搬出来,丫丫爹和丫丫娘回去来一趟。加上前几天丫丫爹过去南山帮忙,赵老太太也都很快应下,不曾为难。

“只能这样了。”俩人又悄悄的说了些话,就睡下了。

几块苞米地的苞米都掰完,用车拉回来堆在苞米楼子里了。苞米的秸秆也都割倒,用草绳捆好,一抱一抱的放在山上晾晒。苞米秸秆不着急拉回来,等庄稼收拾的差不多之后,再去山上拉苞米秸秆。

苞米掰完,就开始割高粱。高粱是秸秆和高粱穗子一起拉回来,捆好的高粱,一抱一抱的立在墙边上。高粱穗子朝上,这是让高粱穗子再晒个几天太阳,也能增加点收成。

院子的玉米楼子装满了玉米,门外墙边上立着一片高粱。还有谷子垛也垒的好高,赵老太太和丫丫娘几个这几天正忙在割大豆和芝麻,还有山上的荞麦也该收割了。

收秋虽然累,但是这是一种累并快乐着的累,看着院里院外一点点堆起来的庄稼,丫丫看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还是劳动光荣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一章:打场

山上的庄稼除了两块荞麦还没长熟,其他的都割完拉了回来。

下来该做的就是打场。

打场之前需要先扦穗子,所谓的扦穗子就是把谷穗子和秸秆分开。抓一把谷秸秆,让谷穗子自然垂下,拿镰刀在谷穗头‘刷’的几下,谷穗子就齐刷刷的掉下来了。

扦好的谷穗子平摊在场院,围成圆形,然后让毛驴套上磙子,一圈一圈的碾压,直到谷壳脱落。

丫丫爹站在场院中间,用一个绳子牵着毛驴,一圈圈的拉着磙子转。赵家大爷用叉子在碾子后面翻着谷穗子,好让碾子压的均匀。压的差不多的时候,开始用叉子把大的谷穗子挑出去。剩下的是些谷壳、谷粒、还有一些细碎的秸秆堆满场院。

然后开始扬场。

扬场是用木锨一铲一铲的把谷物扬起,借助风力分离出谷物里的壳、土、谷粒等。

这边丫丫爹在场院扬场,赵家大爷把刚刚叉出来的没有几颗谷粒挂着的谷穗子,好好的收起来放在一起。这是头遍,虽说这些已经碾过的谷穗子看着干净,没有谷粒子了,但是等把谷子都碾过一遍之后,这些碾过的谷穗子还是要放在一起再碾一遍,直至是真的一个谷粒子都没有了,才算完。

那边赵老太太还有丫丫娘、赵家大娘在背风的地方接着扦谷子。趁着天气好,庄稼是要趁早打出来的,若是下了雨,耽误时间不说,弄不好还会把庄稼糟蹋了。

丫丫爹扬一会场,然后就用耙子把扬出来的一些尘土还有细碎的秸秆和壳子收好放在一边。扬场只能把一部分谷物分离,此时的谷物还是有些尘土和果壳掺杂其中,剩下的就是用鼓风车仔细的再过一次。

一般都是白天扦谷子、打场、扬场,然后把谷物聚在一起,等邻近晚上的时候一起用鼓风车再吹一遍。

丫丫爹和赵家大爷打完一场谷子,就把赵老太太她们扦完的谷子再摊到场院里,等凑够了一场院再继续打场扬场。

一天打了三场下来,快到晚上做饭的点,赵老太太让丫丫娘和赵家大娘回去看孩子做饭。

丫丫看了一天孩子,只偶尔小小饿的时候,丫丫叫于氏过来喂奶,其他时间都是丫丫守在身边。丫丫看于氏回来,在院子里洗过手回了西厢房,终于自己能抽个空出去玩一会来了。

“丫丫出去玩一会吧,娘和你大娘回来做饭,我看着小小就好了。”于氏知道丫丫想出去,但是有小小在,即使再想出去玩,丫丫这一天也是没有离开过小小。丫丫看了一天的孩子,肯定是累的。

“娘你回来了。”丫丫和于氏打了招呼,就急忙从炕上下来,穿好鞋子,“娘,我去场院看看我爹他们。”

话还没等说完,于氏就看着丫丫一溜烟的跑的没影了。

丫丫到场院,就看到丫丫爹和赵家大爷两个人正在场院扬最后一场谷子。此时场院当中堆着一大堆的扬好的谷子,之前很高的谷垛子已经下去一大半,扦好谷穗子的谷子秸秆,一捆捆的剁在谷垛子旁边。

宝哥从谷垛旁边跳出来,正好蹦到丫丫边上,还‘啊’的叫了一声,吓了丫丫一跳。

“宝哥,你吓了姐姐一跳。”

“不怕不怕。”宝哥听了,连忙跑过来,用小手拍着丫丫,“丫丫姐不怕。”

丫丫看宝哥可爱的模样,不忍心再逗他,“好了宝哥,丫丫姐不怕,宝哥不用担心了。”丫丫看宝哥一个人,娟姐没在身边,就问宝哥娟姐在哪呢?

宝哥听丫丫问娟姐,小家伙立马兴奋起来,“娟姐藏起来了,让丫丫姐去找。丫丫姐快去找快去找。”宝哥一边超兴奋的大声说着,一边拉着丫丫的袖子往垛子这边走。

“丫丫姐快找快找。”

丫丫看着觉得好笑,宝哥表现的太明显了,但是丫丫还是假装的在场院走看看右看看,然后才来到垛子这里。

有两个垛子,一个是还没扦的带穗子的谷垛子,一个是没穗子的秸秆垛。带穗子的谷垛子大人肯定是不让在附近闹腾的,现在谷穗子都干,一碰就会脱落,在附近闹腾,一不小心就会糟蹋了谷子。

那只有在谷子秸秆的剁子那里藏着了,丫丫围着绕一圈看看。

没有。

宝哥跟着一个劲的‘咯咯’的直笑。

丫丫看了看谷垛子,娟姐肯定是爬上谷垛子,藏在上面了。

哈哈,可别说,那可是个好地方。

丫丫一边说着,就想慢慢的爬上去,奈何身子太小,腿太短,爬不上去啊。

没办法,丫丫只好求救,“爹,爹。”丫丫看丫丫爹在跟前,连忙叫过来,“爹,把我抱上去,我想上去。”

丫丫爹听了,就看着丫丫小小的人,贴在谷垛子上,两个小短腿悬空,扑腾扑腾的想往上爬。此时正回头一张小脸着急的看着他,嘴里还喊着‘快点抱我上去’。

丫丫爹看着丫丫这模样,连忙放下手里的叉子,“这咋还这么皮实,一个小女娃子,咋跟着学要翻墙上树呢。”

丫丫爹话虽这么说,但是还一把抱起丫丫,一个抬手用力,就把丫丫给稳稳的放在垛子上。“自己往里挪挪,别掉下来。”

丫丫乖乖的挪了挪屁股,刚一转身,就看到娟姐躺在旁边,捂着嘴,冲着她笑。丫丫也笑,“娟姐你怎么上来的?”

“娟丫头也在上面啊。”丫丫爹在底下看丫丫挪到了里面,又听到她和娟丫头说话,知道两个都在剁子上,“你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