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 - xp1024.com
《开到荼蘼》


目录

从书序

相思引·自序

天边的烟火

丑得如此精美

爱的源头是寂寞

桃之夭夭

男色如织

当燕婉遭逢戚施

桑林之下、溱淆之滨

桑之落

爱是一场出生入死的交换

长如一季,漫似一秋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相见不如怀念

不解风情的子衿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感情的鞋子

未雨绸缪

生不如死

在水一方

爱是一种信仰

伤心碧

盟誓,写在水上

呼啸在爱的彼面

爱无能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幽怨爱情的另类出路

凤兮凤兮

惊心动魄的荒凉

悲莫悲兮,半途而废

同心是乐,离居何苦?

天鹰座的后现代传说

书可以驱寒,三岁不灭

相思如糖,甜到忧伤

血离于水的伤痛

因为美丽,所以寂寞

与其为妻,不如为女

小家碧玉心

愿为倾城的芳姿而死

红颜乱

无你不欢

止于风波止于爱

孤独,原来是种成全

氤氲婉转人鬼情

两相思,两不知

浪漫帝王的爱是一种丧失

此生不幸为桃根

梅的人世梦游

寂寞芳菲

有情寒潮,无情夕照

相思引:自序

爱情,是世间最高深莫测的东西。

智慧可以学习,财富可以拼取,然而爱情不可以。

一切逻辑、手段,威逼利诱,不是你的,你仍得不到分毫。

但有时,你竭尽全力又挣脱不掉。

爱情,是最反科学的,来去都没有预兆,它的法则唤作“缘分”。

从原始人穿上草裙自感妖娆,爱情便在人间发生了。

春秋的桑中、战国的溱洧,煌煌的秦朝宫廷,洛水之滨、中原大地,自天子以至庶民,没有人可以逃脱。

没有人可以逃脱爱情的诱惑。

思之如狂的心境,与子偕老的美丽,遂引人颠沛流离,于漫长人世啜饮满杯。

春花秋月、烟视媚行,华发虽生,爱情仍如火如荼。

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美丽不可方物。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神圣不可抵挡。

尽管,爱情无常,许多誓言最终被风吹散,不知所归。

“看朱成碧思纷纷”。

总不必因噎废食。

错的不是爱情,错的是那些不安定的心。

而心,总屡败屡战,义无反顾奔向那悲喜交加的爱情。

每一桩爱情都与众不同。

有时,它藏身芸芸众生脆弱的肝肠,引领传奇。

有时,它沾染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唠唠叨叨着陈年的破败和温暖。

有时,它是奈何桥下那一捧摄人心魄的伤心。

有时,它化身一段流年,行走在无休止的消逝中。

在下雨的夜晚,你侧耳倾听,必会听见那女子咿咿呀呀唱着“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且不知是男或女,于“冬之日、夏之夜”,“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爱情的开始是相似的,结局却千姿百态。

或被婚姻收纳,或遭离别捐弃。或被境遇腰斩,或死而复生。

没有一件爱情是平淡的,真正平淡的不过是岁月。

而爱情脱颖而出,化腐朽为神奇,平淡下的妖娆欲盖弥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城已倾,佳人老去,爱情仍在这世间袅袅婷婷若即若离。

一切都将破灭,一切都烟消云散,一切都溘然长逝,除了爱情朝夕常新。

丑得如此精美

春秋,齐国。

临淄市集热闹非凡。贩夫走卒,钱庄饭铺,吆喝着兜揽着。“众人熙熙,如登春台”。

忽然人群分开,作鸟兽散。

是一队士兵纵马驰过。

这个年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战争随时都会发生。

兵马过后,人群又再度聚拢来,继续嘈杂的人生。

此时,正午的阳光自屋顶洒下,街市昏昏欲睡。

传来惊呼声,人群抱头鼠蹿。

难道兵戈再起?

阳光下,施施然走来一人。

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

不是兵,而是她丑绝人寰的容颜惊了众人。

她叫钟离春,四十岁,齐国无盐人,未婚,因丑得名,后世称她钟无盐。

便是这奇丑的女子,无视四周厌恶的目光,径直向皇宫行去。

钟无盐貌丑,然而冰雪聪明。她才不把众人的贬低放在眼里,她的丑陋是为了衬托她不世的英明。

同样,她也甚至,正是当今天子的无能,才给了她机会。

她不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

天子是齐宣王,有名的好色之徒。他有名宠妾,名唤夏迎春。那艳丽女子窃取了君王的雄心。

当时齐国政治腐败,国事昏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而钟离春要做的,是将那颗雄心夺回来。

她相信,凭借自己出众的丑陋,这场战役攻无不克。

君王爱猎艳,故而也偏好猎奇。

我的可怖将变成可爱。

钟离春笑得比哭还难看。

但她依然挂着这样的笑容坚定地迈进了王宫。

这个时代,虽战火频仍,然而,天子尚未高高在上,平民一样可以进宫谏言。这是钟离春的幸福。

她的出现将守门的宫人吓晕过去,因而不待阻拦她便进得王宫。

她这一进,再也没有出去。

彼时齐宣王正在宝座上百无聊赖。

臣子们说来说去都是那些陈词滥调,一律地溜须拍马且没有新意。

齐宣王打个呵欠便要退朝。

忽然,朝廷之上大哗。

齐宣王纳闷地看到自己那些匍匐于地的官僚纷纷慌乱地立起身,然后往两侧闪去。

这个变化使齐宣王刚刚沉溺的午眠受到了打扰。

他正要发怒,忽然看见了她。

他不知道,她将成为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那时,他只是呆呆地看着她。

她也看着他。

钟离春看着齐宣王,带着无限期待。

她知道,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在她的面前,并且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心想:他果然为我惊艳了。

齐宣王的确是惊,不过不是惊艳,而是受惊,他那颗浅薄的心在对自己说:上邪,世间竟有丑得如此精美的女子!

便在此时,这女子开口了:“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钟离春堪称史上最有胆色的丑女,她深知齐宣王后宫美女如云,也早就打探清楚目前齐宣王所迷恋的夏迎春更是娇艳欲滴。

然而她仍然镇静自若地告知齐宣王:我打算做你的女人。

齐宣王如她所料地爆笑。

钟离春不为所动,她看着齐宣王,神色充满怜悯:

“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的半梦半醒被彻底地粉碎了。他不禁感到兴味盎然。

他好整以暇地对钟离春说:“愿闻其详。”

齐宣王事后应当感谢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正是他这一玩笑似的洗耳恭听,开启了齐国励精图治的崭新政治局面。

一切早在钟离春预料之中,于是她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此其一;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玉,玩物丧志,利令智昏,此其二;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此其三;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其四。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被击中了要害,因此心境由戏谑变为恭敬。

“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又拜钟离春为后,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东宫,夏迎春点检妆台,笑吟吟将齐宣王新赐的玳瑁钗放进盒子里:我虽美丽,还要君王喜欢。

而西宫,钟无盐刚刚批阅完一单奏章,正狠狠地揉着发胀的额头:吾貌虽丑,必美天下。

爱的源头是寂寞

那个夏日

阳光如盖

雎鸠,摇摇摆摆

她是迷伫立于沙洲

以温婉、活泼

以倾城的笑容以及偶现的哀容

变节了我君子的矜持

临水采荇如采摘那初生的爱

然而

我只采了双手的惆怅

湿润的指尖

一次次伸向那不可测的爱恋

夜从此是更漆黑的白天

而昏黄的灯只照见我的冷清

反侧辗转

我捱过了朝,以及暮

我捱着日,也捱着那绵密的失眠

弹琴,鼓瑟啊

善良美丽的少女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关雎》乃第一首,它的出现是人类原始生活的魔杖,它变欲为情,使人心自此繁茂丛生。

《关雎》以一双“关关”欢唱的雎鸟引出了男子对爱情和婚姻的全部观念。那是充满了青春的天真和理想的观念,是大概每个男子一生中都有过的奇思妙想。

不是只有女人才曾经幻想爱情。

男人也会。

几千年前的那名男子,只因目睹一双野鸟的耳鬓厮磨,便萌发了青春的冲动,于是一道爱情的闪电划破了西周子民原本木讷化石般的内心,于是天崩地裂,于是斗转星移,第一首情歌随着漂泊的荇菜在古老的河滨起伏荡漾。

《关雎》,解释了人类一旦拥有爱情便目空一切的起因:寂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只雎鸠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孤独地在沙洲上徘徊。

周遭是高远的苍穹、辽阔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流水。

它瑟缩着,望着一切。

天空是有生命的,那些阳光,那些星辰,他们日复一日的升起和沉没。

沙丘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潮汐的吞吐中叹息或是咆哮。

流水同样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偶尔柔情,偶尔将包裹的一切狠狠撕碎。

然而,所有这些,没有什么同它一样,没有什么有着尖的嘴,和能够振动的羽翼。

雎鸠感到无限的自卑,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

它不知道,于这世界,它意味着什么?

仅仅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怪胎吗?

它徘徊,惶惶不可终日,直到遇见另一只同样慌张的雎鸠。

那只雎鸠,有着和它同样的尖吻和翅膀,当它们彼此凝视的那一刻,它的世界立刻温暖起来。

它知道自己再也离不开对方了。

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和依赖,便是爱情。

当孤独的亚当守在伊甸园里,他感到的正是类似雎鸠的慌乱。

“他是谁?”

“他因何来这世间?”

亚当的慌乱是亘古以来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寂寞。

无边的寂寞,得不到认定、鼓励和需要的寂寞。

直到他遇见夏娃。

他理想中的她,是另一只跟自己相似的水鸟,在同一片美丽的沙洲上相鸣相和,相亲相从。

于是,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她使他爱上了自己,因而他爱上了她的美丽。

原来,爱情的起源是寂寞。

不单如此,为了留住她,他使尽浑身解数。

若她是农妇,他赠之以糠谷。

若她是织女,他奉之以机杼。

如想方设法要捞取随波逐流的荇菜,他处心积虑。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而她终于展露了欢容。

她喜欢他敬献的一切。

她喜欢了,便会爱屋及乌,喜欢上鼓瑟击鼓之人。

那样,她会留在他身边。

而他,将长久远离可怕的寂寞。

当然,她也一样。

爱是这样偶然,却又那样必然,我们注定会爱上的是同我们相似的人。

物以类聚,针尖天生与麦芒为敌,君子注定会爱上淑女。

桃之夭夭

此刻,我已缤纷

因而我将自己盛放于枝头,待你温柔地采摘

这一树的灿烂都将归于你

每一朵花瓣都将开启幸福

我将春华秋实

我将永世长青

我将予你和睦安宁

《桃夭》之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怎样的女子才是好女子?

从母系氏族起家,辗转几千年至现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波涛起伏,好女的定义也不免风云变幻。

有人渴望如男儿般叱咤一生,我不肯。

我愿意做我阴柔的女儿本色。

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我不晓得我是不是水,男儿是不是泥?我只知道,这个世界,男女本是互为阴阳,循环止息,才有了这漫天的繁华。

该做怎样的女子才好?林语堂先生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木兰是谁?她来自林先生提名诺贝尔奖的名作,一个“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每次读会想起《桃夭》,虽然她们仿佛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子,但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们皆“宜室宜家”。

写了清末庚子年间义和团事件到“七七”抗战为止的40年间北京城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姚木兰出身富贵,美丽大方。

她曾到天津上过新学,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深受父亲姚思安道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木兰是这样的女子:儒家与道家并存,“出世”与“入世”交替,而且新思潮和旧传统俱在,东方与西方统一。

表现在爱情与婚姻上,一方面她顺从地接受了“父母之命”,放弃初恋孔立夫嫁给了曾荪亚,并力图进入“贤妻良母”的角色,孔立夫则成了她的妹夫;

另一方面她又顺乎自然,将对立夫的爱慕变成心里优美的泉流,任何时候都甘愿做一个殉情者为之赴汤蹈火。

她既为道家女,又为儒家媳,儒道两家文化的精华在她身上得到了综合。

作为女儿,她颇得父亲的欢心;

作为儿媳,理家治产,有章有法,上下有服;

作为女人,既有敦厚敬爱她的丈夫,又有“发乎情,止乎礼”的心中的挚爱情人。

她有超然的出世风度,又有善理家事的入世精明,以及体恤下人的温良细巧。

姚木兰的一生,不止是随行随止,她始终领悟着一个女子内心与周遭的点点滴滴。

在经历了丧女之痛、迁居杭州、抗战逃难等一系列后,她的精神境界日渐开阔,从小女子的世界扩展到对人类命运的遥深关怀。

在姚木兰身上较为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的人性理想:爱、忍耐、宽恕、不断的自我完善。应当说,这是整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致梦想,是对桃夭的另一种解读。

木兰是一个高贵完整的女性理想,与之类似的少女形象是贞观。

贞观是萧丽红里的女子。

她是最普通的女孩子,“小学六年书念下来,贞观竟是无有什么过人处,虽说没押在众人后,倒也未曾领人先。”

她也是最通情达理的女孩子,她深信外公所言:“识者都知,闺女是世界的源头,未来的国民之母。”

因为,“儿子不好,还是一人坏,一家坏,一族坏,女儿因负有生女教子的重责,可就关系人根,人种了,以后嫁人家为妻做媳,生一些惶恐、霸气的儿女,这个世间还不够乱啊?”

她爱读《千字文》,“因为有这种井然秩序,心里爱着——‘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父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贞观是每读一遍,便觉得自己再不同于前,是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被涤荡、洗洁……”

她敬重大家庭里的新娘子,只因“听说肖鼠的,只才大自己一岁,就要分担这么大一个家,真叫人从心底敬重。”

当她卅年死生不知的大舅有了消息,她看到那“带着两个儿子,守了他漫漫卅年”的大妗,面对已另有妻室儿女的丈夫,“伊泪眼潸潸了:‘我是太欢喜了,欢喜两位老人找着儿子——’

‘——银山兄弟,可以见到爹亲……有时,欢喜也会流泪——’

这样的贞观,是不争不抢,“执妇礼”,仁爱宽容的女子。

恰巧,她是这样看桃夭女子的。

她听民歌《桃花过渡》,桃花待要过江;摆渡的老人招她道:渡你也行,先得嫁我!

桃花道是:嫁你不难,咱们先来唱歌相褒,你若赢了随你,你若是输,叫我一声娘,乖乖渡我过去——贞观听得这一男一女唱道:

正月人迎尪,单身娘子守空房,嘴吃槟榔面抹粉,手提珊瑚等待君。

二月立春分,无好狗拖推渡船,船顶食饭船底困,水鬼拖去无神魂。

三月是清明,风流女子假正经,阿伯宛然杨宗保,桃花可比穆桂英。

四月是春天,无好狗拖守渡边,一日三顿无米煮,也敢对阮葛葛缠。

五月龙船须,桃花生水爱风流,手举雨伞追人走,爱着缘投戆大呆。

六月火烧埔,无好狗拖推渡人,衫裤穿破无人补,穿到出汗就生虫。

七月树落叶,娶着桃花满身摇,厝边头尾人爱笑,可比锄头掘着石。

八月是白露,无好狗拖推横渡,欲食不做叫艰苦,船坯打断面就乌。

九月红柿红,桃花生水割着人,割着阿伯无要紧,割着少年先不堪。

十月十月惜,阿伯戆想阮不着,日时懒怠无人叫,暝时无某困破席。

十一月是冬至,大脚查某假小蹄,八寸鞋面九寸底,大过阿伯的船坯。

十二月是年冬,精做粿敬祖公,有尪有婿人轻松,阿伯你就扇冬风。

…………

听着,听着,贞观不禁好笑起来:这女的这样泼辣、爱娇,这男的这样沾沾自喜,可是,也只能觉得二人可爱,他们又不做坏事,只是看重自己

“像桃花这样的女子,是举凡男子,都会爱她!”

“——我喜欢她那种绝处逢生;比较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者,好象世事怎样,都不能奈何她,……甚至被丢到万丈悬崖了,他们不仅会坚韧的活下去,还要——“

“——还要高唱凯歌回来……”

木兰富贵,贞观是木兰初识诗书的少女时期,桃夭则比较平民化,是邻家女变成的邻家妇,带有一种贴心的喜气洋洋。

《桃夭》将外在的美艳同内在的气质集中到同一个女子的身上,给千百年后的中国女性建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准。

首先是外在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比喻即将出嫁的少女,她的美丽如同桃花。“灼灼”二字,真明艳照人。

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其次是内在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姑娘今朝出嫁,将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一个好女子,预示着家庭幸福、和美。

这首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终极要求:美貌与智慧并重。“桃夭”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传达了春秋时期的美学思想,并为后代世袭。

故孔子称赞:“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而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桃夭》所提出的美的概念是多层次的,由外而内,而终归于内。

自“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流行,它体现了真善美的三位一体。

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楚国伍举《国语?楚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无害,也就是善即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善即是美”,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

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

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

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桃夭》反映的美学思想是艳如桃花、照眼欲明,然而“目观”之美还不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桃夭》反映先秦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婚姻和家庭在整部中举足轻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第二篇为《葛覃》,第三篇《卷耳》,第五篇《螽斯》,第六篇即《桃夭》。

的首发阵容便涵盖了恋爱、结婚、夫妇离别、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涉及到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

因此家庭和睦、团结尤其重要。而娶亲则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桃夭》时云:“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这便道破了桃夭的本质。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关系到社会的巩固。

至汉,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

皆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卷七)

魏文侯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

“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不同的时代好女子有不同的定义。

在母系氏族时期,好女子是生育技能特别发达的女子,她能不间断的哺育后代,以使自己的部落强大、兴盛。

因此,那时健壮便是最大的善。

奴隶社会的商朝,宗法制度尚未健全,还保留了一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三千二百多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商朝中、后期,中国在位的君主是武丁。

武丁显然没有门第观念和男尊女卑思想,因为他让自己的妻子妇好指挥商朝大军,实行文治武功,终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王国之一。

妇好不仅活跃于当时社会生活,而且经济独立。

她与其他贵族、功臣一样,独立经营商王颁赏的封地和属于私人的一块田地。

甚至武丁死后,他的后人也没有把妇好作为依附于武丁的妻子,将其尸体移入大墓与武丁合葬,而是单独保留了妇好自己的墓穴。

祭祀祖先时也单独为妇好举行祭祀。

想必在妇好的年代,尽管君主是男人,女子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那时的好女子当是妇好这样独立、坚强的女性。

妇好首先是“妇”,是位部落首领的妻子,“好”是她的名字。

那个时代信奉鬼神,逢事必占,妇好常常于出兵前主持祭祀占卜,给亲人带去心灵的安抚。

她不仅做到了妻子应尽的职责,还在武丁需要将领对抗外敌、扩展疆土的时候冲在了最前面,同丈夫一起上战场御敌厮杀。

她不是跟男人竞争,而是给与男人帮助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已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了,更有精神上的。

到周朝,封建宗法则度的建立使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

妇女受制于神权、族权和夫权之下,沦落到社会最底层。

周朝妇女的地位很低下,多妻制度盛行,也纳妾,至于贵族的女儿出嫁做皇后或者诸侯夫人,她的年岁已经不小的姊妹也陪嫁去做姬妾。

男性权力地位达到鼎盛,妇女作为附属品这一概念,已经上升为法律制度保护下的社会意识及道德准则。

在这时的政治上,妇女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顺从的女子便是好女子。

这段历史中,武则天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且颇有作为的女皇,几乎是奇迹。

而一些比较有名的才女,一半以上为青楼出身。

然而她们再有才,终不是良家女子,道德上有了瑕疵,无论如何算不得好女子了。

至于今日,女子已经改头换面重新闯荡江湖了,自野蛮女友横空出世,好女子已不仅仅是桃夭。

如果一部分的男子爱木兰,另一部分则爱桃夭。

当燕婉遭逢戚施

昨夜

新台水再次漫过我的心

那是冰凉刺骨的冷冻

不复昔日

昔日

泚水安宁美好一如我心

一如我心中渴求的

那种幸福

那种幸福

男耕女织你浓我浓

优雅的天鹅自泚水

向幸福的更深处游弋

那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幸福

我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女子

最多不过

拥有一份不寻常的美丽

我据以等待

终于等来燕婉

他知己知彼知热知寒

并知我心底朴素纯粹的祈求

春闱剥落

从前的骄傲此刻

却成为我心底的刺

狞笑着戳破每个春风吹拂的清晨

祸起泚水

是墨的黑以及蟾蜍的丑陋

燕婉之求

只换得一个困守的梦

新台有泚水,河水漫漫。安宁美好的追求,对老百姓很常见。新台有分流。河水浊浊。安宁美好的追求,老百姓总不间断。因为设置了鱼网,大雁、天鹅则离去。安宁美好之求,却得此悲伤教训。

这首诗讲的是美丽宣姜凄凉的爱情故事。

宣姜是齐国美名遐迩的女子。姜氏出美女,不独她,文姜、庄姜、夷姜也都是。

关于庄姜,最出名的当是那首赞她的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是原版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子,纷纷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荣耀。

每个女子都渴望获得完美的爱情。越是美丽,越心高气傲,因为有绝世的美丽,因此期待绝世的爱情,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

宣姜做到了——只不过,她的爱情是绝世的丑陋,并因这丑陋影响了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进程。

公元前718年,豆蔻女子宣姜十五岁。那年夏天,一位皇子敲响了她的心扉。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卫宣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夷姜。他与姜姓颇有渊源。

夷姜本为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然而妃子却爱上年轻俊逸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庶母与庶子私通,生下了姬伋。

因为是黑暗的儿子,姬伋被偷养在宫外,直到成人。

当宣公执掌天下之后,姬伋的母亲被庶子纳为后宫,姬伋因此被立为太子,终于扬眉吐气曝露在阳光之下。

虽然身世并不光明,但姬伋是无辜的,他毕竟是宣公的血脉。乱伦之子也还是皇子,何况他还生得俊美,小有雅名。

公主与皇子原门当户对,并且联姻还完成了结盟的政治任务,宣姜的父皇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卫国立刻为迎娶新妇忙碌起来。

奇怪的是,这时节,新郎姬伋却被卫宣公派了公差,出使宋国去了。与此同时,迎接宣姜的行宫很快也被搭建起来了。

行宫位于淇水河畔,名为“新台”,那自然是一座精美的宫殿。

一切就绪,宣姜被隆重而迫不及待地迎了进来,迅速地举行了周公之礼。

在洞房里,宣姜发现天地变色了。她的如意郎君变成耄耋饕餮。卫宣公姬晋使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手段,将著名美女宣姜请到了自己衰老的瓮中。

“新台有,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还在为才子佳人的生活暗自窃喜,谁知梦刚刚开始便已破灭。

后人常常猜想宣姜在看见卫宣公的刹那心中涌起怎样的念头?

面对洞房巨变,通常有两种反应:

其一,哭泣然后妥协;

其二,愤怒而后反抗。

根据史实,宣姜当然没有反抗。那么她是如何在万变的瞬息说服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卫宣公这个糟老头的呢?

容易推断的是卫宣公得到美丽的新妇,必然以手指天发尽千般宠溺誓言。事实也确实如此,卫宣公对宣姜相当纵容,也许想以此战胜美貌少女对鸡皮鹤发的恐惧和厌恶吧。

至于宣姜就很难评说了。

是慑于卫宣公帝王的光环?宣姜本是公主,见惯了帝王将相,或许未必如此向往富贵吧?

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再也不能离开富贵也未可知。

无法猜度,我们只知道,宣姜最后选择了接受。然而她不曾预料,她的选择注定了未来生活中种种悲剧的发生。

一场丑陋的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丑陋史上并不匮乏,甚至俯拾皆是。

被称颂不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不也是父娶子妇吗?虽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佳话,到了玉环还是被恩爱的男人赐死在马嵬,遗世而立的美丽终做了土。

丑陋的土壤毕竟难以绽放真正的风华。

很多有关这个故事的版本,都在讽刺卫宣公的无耻,然而《新台》它写出了宣姜的心事,而这心事从这里不过刚刚开始。

还有更加丑陋的下文。

卫宣公的劫色,对齐僖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有被蒙骗的愤怒,但是女儿嫁的是当权的帝王而不是尚未执掌玉玺的太子,实际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心意。因此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难度,甚至可以说欢欣鼓舞。

难处在皇子。

为了安抚姬伋,宣公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出色的送去给儿子。为免后患,卫宣公还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姬伋自然心怀不满,但身份都是老爹给的,一介太子并不能左右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他木讷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并从此变得更加木讷。

他唯一的爆发要在多年之后了,不难预想那将是一次壮烈的爆发。

宣姜很快生下了两个皇子:姬寿与姬朔。他们是姬伋的弟弟。

很有可能这两个弟弟带给姬伋无比的震撼,因为他难免会假想:这两个弟弟本该是我的儿子——很混乱吧?春秋时代仿佛就是这样混乱着一路狂奔而来。

十五年就在姬伋的疑惑与沉默中过去了,宣姜的儿子皆已成人。

卫宣公老了,他很快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下一个闪亮登场的该是姬伋了。

姬伋,宣姜当年差点就嫁与的男人,他会登上帝位,并剥夺宣姜的幸福——她的儿子就是她仅有的幸福。

身为帝王泰半会铲除异己的。宣姜年老色衰,已没有胆色靠脸蛋维护儿子的命运了。恰在此时,小儿子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姬伋从未忘记父皇的夺妻之恨,并发誓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个温良少年,然而姬朔却非良人。他想利用母亲除去姬伋,自己取而代之。

权利欲使当年宣姜躬身接受的丑陋再次破土而出,现出了棱角。

宣姜立刻带着姬朔跪倒在卫宣公脚下,告发了姬伋的所谓“阴谋”。

女子真是可怜,先被丈夫欺骗,然后再被儿子欺骗。原来无论怎样,女子总躲不开男人的欺骗。

昏庸的卫宣公大怒,他召来了姬伋的生母夷姜,斥责她失于管教。

在这天夜里夷姜带着无限愤恨自缢了。这名女子,失了节,又失了宠,最后还因为儿子失了势,所以,她绝望地选择了离开。

可以肯定,姬伋的一生极其不幸。

从他母亲的不顾而去便知道他并未享受多少母爱。说不定,他是母亲郁郁寡欢的成因。

当年因美貌虏获了庶子的夷姜,在年华老去门庭冷落之时,未尝不充满悔恨。

恨屋及乌,她能有几多母爱来对无辜的姬伋抛洒?原本还指望他做了帝王,自己享受下太后的荣华,现在连这丁点希望都破灭了,不如死去。

夷姜拂袖而去,便轮到姬伋。

祸及姬伋,宣姜始料未及,在她心里或许还留有姬伋少年时的英姿,她只想救儿子,却忘了此地是宫廷,从来没有小事。

犯上,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卫宣公越老,越恐惧丧失权利和生命。因此他一边派姬伋打着“四马白旌尾”的旌旗出使齐国,一边派出了杀手。

宣姜大骇,急命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完全不相信,他认为虎毒不食子,父皇再狠毒,不过抢了自己的新娘。

抢劫而已,又不是杀人。因此坚持要出发。

这时,故事里第二个正面人物出场了。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于是只认旌旗不认人的杀手将姬寿毙于鬼头刀下。

待姬伋醒来赶去,姬寿已香消玉陨。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出于职业道德,杀手将送上门来的正确目标人物乱刀斩死。

两个诚实的男人前仆后继。我们不禁假想,在生前,这两个善良的人也许素有来往,说不定早有相惜之情在两人之间暗存。

替死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姬寿是出于义,那他是位好汉。如果出于情,他是位君子。

父债子偿,他代替父亲向姬伋谢罪,也可说是死得其所。

而姬伋的死便如同山林中的云烟,轻易而浪费。

宣姜闻之,顿时昏死过去。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像当年的姬伋一样,将万般心事藏于心中,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但命运还不打算放过这位美女。

很快卫宣公亡,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竟然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硕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

既安慰亡灵,又巩固两国交好。

卫国贵族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被灌醉的公子硕和宣姜,被关进了新房。

虽然贵为公主,又艳绝于世,实际上只不过是国家间的联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她盛开过,有过燕婉的爱情理想,然而却度过戚施般的一生。

想当年钱谦益先生跟柳如是小姐定情之夕,钱先生七十岁矣,而柳小姐才二十余岁,钱先生曰:“你的皮肤像我胡子一样地白。”柳小姐曰:“你的皮肤则像我头发一样地黑。”

似乎,年龄并非如山,有了爱便可翻山越岭。

然而毕竟是不同的,比之两千年前的宣姜,一个是主动,一个是突如其来的意外。

理想的爱情被骤现的戚施代替,在荣华富贵的背后,可知鸡皮疙瘩早掉了一地。

桑之落

所有未能善始善终的爱似乎都一样,像绝美而下降的弧线。当其姿态可爱、优雅地划过心际,痴情女子总躲不过诱惑而哀伤的宿命。

因为,弧线的尾总是朝下的,即便曾盛放,也终将坠入黑暗的土地。

爱情往往如斯。再热辣的感情,到了都不过是片发黄陨落的桑叶。这样的忧愁,两千多年前的卫国女子已经尝过了。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毛传曰“民”。蚩蚩,毛曰“敦厚之貌”,据韩诗义,则“蚩蚩”者,乃笑之痴也。

敦厚也好,微笑也罢,这个男子总是合乎女子的心意的。

男子打着“抱布贸丝”的旗号,其实“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范处义曰:从我贸丝,其意非为丝也,即欲谋我为室家耳。是时必有谋昏之言,诗之所不及,不然安得已有从之之意。

这个男子,当然是有预谋的。

刘义庆《幽明录》中有故事曰《买粉儿》,略云:“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以私。”

后来的《阿秀》,开头儿也有相似的情节,乃买扇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此中自然藏了故事,虽然没有细节,但八个字已尽曲折_时间的,还有起伏在时间中的喜嗔怨怒。

于最明媚的春日,明眸皓齿的男子带着醉人的笑容现世。不是只有女子才懂色诱,登徒子的血液里也流淌美艳。

他是这般温柔多情,如同桑叶中包裹排山倒海的绿意。他又肯为爱冒险,借着布匹交易来亲近。他积极、主动、大胆、热烈,手段乖巧、勇气可嘉。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范处义又曰:送其去涉淇水之外,至于一成之顿丘。是时必有迫促之言,亦诗之所不及,不然安得遽有‘无良媒’、‘无我怒’、‘秋以为期’之约。”

邓翔曰:“‘送子’二句,将落矣,‘匪我’句忽又颺开,笔乃不直;藏过负约一段情事,此为省笔。‘涉淇’而忽变卦,恐氓生怒,故又慰之、约之。”

可知这里多用了省略之笔,而又省略得恰好,正是以说出来的,照应那未说出来的。

“乘彼诡垣”之乘,特有神。

王先谦引《说文》“乘,覆也”,曰“凡物相覆谓之乘。

《易·屯卦》郑注‘马牝牡曰乘’,是也。人在垣上,若覆之者,故亦曰乘”。

其实“乘彼垝垣”,意思很清楚,而形象却模糊,但是此处偏偏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

王解乘为覆,并没有使形象变得清晰,却由这一注,而见得由“乘”字牵出的许多情味来。

亦正如下面的“泣涕涟涟”,王应麟《诗考》引王逸注《楚辞》引诗作“波涕涟涟”,张慎仪曰此“波”乃讹字也,丁晏则以为是诗云涕下如流泉波涕。

推敲起来,“波”字实可存,丁解亦好,好像因此而带出一点儿俏皮,而此节叙事本来是带着俏皮的,这也正是见出性情的地方。

意料之中,女子被打动了。打动之后,便即倾心。倾心之后,男子变成她悲欢的根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跟着更爱至卑微,患得患失:“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分明是男子求爱,求爱不成,成了女子的歉疚。

就这样,局势发生了逆转。被追逐的迅速沦为追逐者。那追逐者则被奉若神明、有求必应。已经不再如珠如宝,这刻是女子急急要将终身付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黄而陨”,多解作女用来比喻自己色衰爱弛,但欧阳修说:“‘桑之沃若’,喻男情意盛时可爱;至‘黄而陨’,又喻男意易得衰落尔。”此解似较诸说为胜,如此,沃若、黄陨之喻,乃是扣合“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来说,而这也正是一个伤心故事的开端和终结。

郑笺“用心专者怨必深”,最是觑得伤心处,因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蜜运中的男子沉醉,女子则沉溺。真的没什么好计较的,女子会说服自己。既然两情相悦,计较的便不是真爱。既如此,断断不要犹豫,恋爱要趁早,“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那样的迷恋如同饱食桑果昏醉的鸠鸟,趔趄行走在爱的沼泽地上。

但趔趄的,仅女子而已。“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爱不是男子的全部,自古皆然。

爱的辰光中,秋天逼近,与此呼应,爱也渐露萧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过弹指的三年,毫无例外的,那曾经假借抱布贸丝来谋我的男子,得手之后,也终于“贰其行”而爱意消退了。

多情者必定薄幸。因感情既盛,自然源源不断、务求常变常新……

女子呢?

女子嫁了,心便尘埃落定,誓要做个贤妻。怎能不贤呢?不是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吗?望夫成龙的女子只怕千百年都没有分别吧?

因此便义无反顾地一头栽进去:“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了那别在心尖的男人,整整三年起早贪黑,熬啊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

而男人,这时的男人赫然变了。

当女人带着欣慰的憨笑,撑着变形走样的身躯功勋卓著地立在那光鲜的男人背后时,男人“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人的舍生取义只换来男人的冷漠残忍。那旦旦信誓早已云淡风清、春梦了无痕……

几个不知情的兄弟,尚在一旁助纣为虐齐齐咥笑。世间男子焉知女子心境?

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也只得放弃吧——“反是不思,也已焉哉”。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被弃的女子收拾心情决绝离去,只当这场消逝的爱是我之心被急流浸湿了帷裳。

《氓》之中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

婚前婚后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爱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恋爱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婚前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来即我谋”,“信誓旦旦”。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

这几重对比,既是手法,也是现实。

不得不承认,《氓》是爱的蜕变,爱的消亡和哀悼。很不幸的,多半也是男欢女爱的真理。

关于《氓》中女子的被弃,事出有因。

首先是“士”之变。“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

女子的痴缠一路到唐代,也不过留下霍小玉临终“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的气苦;往前走到元末,又拨动赵五娘被新弦替代的旧弦之音。

李生是氓、蔡伯喈是氓,始乱终弃的男子皆是氓。你方唱罢我登场,盛世烟花中代代上演同样的传奇。

如何是好?

我不同情陨落的爱情。

爱的根祗在心甘情愿。当时的誓言,过后的变迁都是真实。世间哪得双全法?有锥心刺骨的拥抱,便有丧魂落魄的失却。你这刻甜蜜地抱紧,便当准备日后无法挽回的放开。

在繁花似锦的都市游走,你能看见许多寂寞灵魂于流光中飞舞。有一些,寻着了归宿,许多,则丢掉了最初。

敢爱,就要敢寂寞。

真的,每个痴心女子,都是氓的女子。痴候千年,也寂寞千年。做得最漂亮的,倒是被弃时那“休要再提”的倔强。覆水难收,泼出去的爱也一样。你要走,我为你祝福。

然而,我说的不独是女子,这世间,被弃的男子,也是一样。

宇宙间种种皆会产生、会成长、会衰落、会终被埋葬,岂独弱不禁风的爱情?岂独氓?

自有情始,便有情终。

爱是一场出生入死的交换

积攒许多年

我终于炼成一只世上最香艳的木瓜

今朝我将被抛掷

自此之掌进入彼之手

我将以满怀香艳换回一块碧绿的琼琚

为了这场惊世交换

我已挣扎多年

多年里

我以青涩为汁、痴心为籽

一忍再忍

忍受世间惨白寂寞

只为了这一刹那碧绿

你不必赠我以歧视

你敢说你的爱不是为着交换

交以寂寞

换回碧绿生机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在里,这是又一首活泼的诗。它描写的当是一场刚刚兴起的爱恋,情人之间的关系还停留在互相表白心意的阶段,有掩藏不住的欢喜和刻意的距离。两心之间的灵犀还欠最后的互通,因而借了事物来通好。

诗歌的意思是说:他送我木瓜,我拿佩玉还报他;他送我鲜桃,我还报他琼瑶;我拿东西还报他,并不是为了“还报”,而是表示和他长相好。

这一首诗,也有不同的解。

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

《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

《木瓜》一诗,尚有章句结构上的特色。

首先,完全回避了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而换以交错的三字和五字,这种句式的参差造成一种跌宕的韵味,使诗歌的情感更显起伏。

其次,语句几乎完全重复。

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差异大致也就像橘与柑、橙。

这样夸张的重复在整部中也并不很多,因而在读者心理上形成重叠的意趣及享受。

诗中所写的“投瓜报琚”是古代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一种社会风俗,大概源自原始社会,今天西南少数民族中还可以看到这一遗俗的某些影子。

古时未婚的女子有了意中人,大可向男子投掷瓜果以引起他的注意,那个被投瓜果的男子,如果也中意她,便解下腰间的佩玉来赠送她以定情。

六朝的潘岳因为貌美如花经常受到女子投瓜的骚扰。

汉秦嘉《留郡赠妇诗》有“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之句。

晋陆机为陆思远妇作诗“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已经将《木瓜》诗视为男女赠答了。

而南朝宋人何承天《木瓜赋》更说“愿佳人之予投,想同归以托好。顾卫风之攸珍,虽琼瑶而匪报”,则且以木瓜为定情诗矣!

跟此诗基本同意的是《诗经?大雅?抑》,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并因其简单成了“投桃报李”的成语,后世普遍用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与木瓜、佩玉的不同质同值而言,桃李显然更加对衬,更显得公平。但不论怎样,两首歌都唱着一种看来很美好的情谊交换。

再美好,也是交换。能够交换的还有很多。

政通人和、为春秋初期大国的卫国君主武公姬和,因治国开明,广听众议,多纳雅言,以为施政参考,深得百姓称颂与爱戴。

回顾自己的政治生涯,武公在诗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

英明神武的卫武公将治世的圆满归功于桃李式的公平交易。

因为成效显著,桃李的原则被广泛的应用。

齐国的孟尝,花费千金养了三千门客,每日钟鸣鼎食,歌舞升平。因为他肯付出,因此每逢危难必有“鸡鸣狗盗”之徒挺身而出,也因此孟尝才会自秦王的虎口脱险,才会在不容于齐王、众叛亲离的时候受到薛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

以金钱换取性命,孟尝的木瓜换得了昂贵的佩玉。

而吕不韦心机更深,这位传奇人物为了巨大的政治梦想,出人意表地倾尽财产,更将自己毕生最爱的妾赵姬献给了尚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巨大的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吕不韦终以一介商人封相,实现了他跃上金枝、商而仕的野心。

投桃报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到爱情上,最完整美好祥和的爱情,也必遵循这条桃与李交换的原则。若不然,得到的只能是喧嚣之后深渊般的寂寥。

张爱玲曾这样写项羽和虞姬的故事。

当年虞姬跟随项羽征战,苦心孤诣做他背后的女人,最后还美人自刎,完成对项羽的钟爱流连。

但其实,虞姬的心里有一把交换的尺子,她思量过,才选择了这样壮烈的消亡。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因而,“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场。’”

一名美艳女子跟着赳赳武夫闯荡,为的什么?

无非是爱。

她爱他,因而肯跟他过刀头舔血的生涯。她交出了夹杂风沙的妩媚来换取英雄的不离不弃。

但当四面楚歌声起,他快要成功或是失败的时候,虞姬做了决定。她决定用一个永久的收场来作为结束。

项羽败了,她不必面临被汉军藏色;

项羽胜了,她也不必忍受色衰爱驰的萧瑟。

其实虞姬原不用这般痴心,即使被刘邦掳获,同样是跟另个英雄度余生,战火弥漫之时,女人不见得要同男人一样坚守立场,始终不过,她仅是项羽身边的女人,而这样的女人多的是。

就算将来死于“某妃”,到底也可风光大葬,不枉青春时光的躬奉。

但虞姬却喜欢那样的收场。

她偏偏要多爱一点,多付出一点,这一点注定了她的悲哀。

同样,许多对爱的失望都因为这原则的丧失。

年轻的时候,惯常是用神圣的眼光来看待爱情的,甚至神圣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以为爱就是付出,以为付出就是一切,以为一切就是无怨无悔。

因此制造出许多爱情悲剧来。

从古代的抱柱而亡的尾生,到东南西北的望夫石。总有一方付出得少些,否则另一方不至于油枯灯尽也没有获得。

或许真的毫无怨言,但生命已经完结,连坚贞的机会都丧失了,执着得不划算。

真正的无怨无悔是很少的,多的是锱铢必较,将木瓜与佩玉拿来称彼此付出的斤两。

爱原本就是交换,即使口口声声“用我的真心换你的真心”,难道心与心的交换便有不同?一般的,若是付出了没有回报,那颗付出的心也会抽身离去。

今时今日,哪里还有不望回馈的爱情?

爱的本质原本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换。

翻看张爱玲的,那般惊天动地的爱情也是交换。

范柳原想要一个红颜知己来完成他对爱情的原始梦想,白流苏需要一纸婚契保障物质空虚的人生。

范柳原“被女人捧坏,从此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白流苏“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自然,范柳原爱流苏,但还不足以爱到让玩世不恭的他肯放弃自由、承担婚姻。

白流苏当然也爱范柳原,但不至于爱到做他实践爱情轻佻幻觉的情妇,白白付出身心。

猜度着对方的付出,掂量着自己的收获,两人各怀鬼胎,在爱情战争中用尽神机妙算。直到从天而降的战争攻破了两个自私者的心理防线,因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白流苏才终于变成了范太太。

也许在这场争夺战里,她不过掷出了一只木瓜,却收获了炫目的佩玉。流苏未必没有烦恼,“范柳原却不再和她闹着玩了,他把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但是审时度势,她得到了一张长期饭票,她因此有这样的闲适——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至于范柳原,他在道德上胜利了,他的爱情战胜了自私,他获得了精神的威武不屈。

两个人打了平手,因而快活地一道过下去。

如果付出太多,大约收获的不外是凄凉。

张的小说里也写了这样的故事。

里写了一枝玫瑰的爱情。

振保的红玫瑰是老同学王士洪的太太娇蕊。

娇蕊真正爱上了振保,决心为爱付出一切,她勇敢地以一纸航空信向丈夫索取自由,然而振保退缩了,“他在喉咙里“哑”地叫了一声,立即往外跑,跑到街上,回头看那崔巍的公寓,灰赭色的流线型的大屋,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轰隆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

在振保的心里,认为娇蕊是万万娶不得的,她付出了真情,然而他只当她是一场诱惑。

因为“他是个有作为的人,一等的纺织工程师”,“他所有的一点安全,他的前途,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叫他怎么舍得轻易由它风流云散呢?”

于是他要求她:“你要是爱我的,就不能不替我着想,我不能叫我母亲伤心……我们的爱只能是朋友的爱,以前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

娇蕊狠狠地哭了。最终跟丈夫离了婚,而振保娶了别人。

这是娇蕊付出了佩玉,结果获得了并不想要的木瓜。

有人会问,总有一方付出得多些吧?

我用金钱换得你表面的爱情,至少你会对我微笑,侍奉我临终。

这样的交换,不必计较感情上的谁少谁多,只要当事人认为值得,便值得。

长如一季,漫似一秋

别离

已经整整一天

我无技可施只能握一把葛将你想念

叶脉里你的注视分明

我但愿你的注视是给了我

葛的舒卷

是你眸子开合那样美丽而倦怠

长如一季

漫似一秋

渺若葛绿葛黄历了三番

这一刻

我爱的你啊

可知

我对你

仅是葛的心情

比之一生,一天,简直是生命里最短的计量单位。

短到你简直都不能感觉到它的流逝。

蓦然回首话“当年”,生命中的悲欢稍纵即逝,我们只能用似水流年来折算。

而一天,一天是那样无足轻重,我们熟视无睹。

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感叹时光不为人知地消逝在行走中: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一天之短,有如一弹指。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

才弹指间,一天的光阴已如空花般消逝。

若是那深闺中女子,才不过梳洗罢,堪堪推门,望见一朵雪落在了新开的梅枝上。她来不及讶异,一天已经消散。

若是那赶考的书生,也恰小心翼翼摁熄了灯花,和衣裹袖,将僵硬的双脚在客栈的薄衾里稍稍捂暖。他刚刚合眼,东方已既白。

这样的一天,在我们的人生中不足为奇。

奇怪的是,我们度过长长的一生,却对之中的每一天置若罔闻。

我们可以轻易忘记眼里第一颗划破黑暗的流星,也可以终身都不复想起那些曾在我们身畔穿行的人、事。

我们的记忆仿佛一个喜怒无常的沙漏,流去一些无需记住的,也流去一些极其珍贵的。

而这样的一天一天,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

真正的人生如白驹过隙,总去得灿烂凶猛,浮生长恨时光如驰。

然而,有时一天却长到不可思议,如果你有着如葛一般、期待采摘的心情。

因为思念,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那是度日如年的国度,本来光阴似箭,却成了岁月漫漫。一朵花瓣自树梢落到地上,也许需要整整十年。

离愁渐远,迢迢不断如同春水,才不过一天,思念已经急流如注。

是真正的急流,汹涌澎湃不能自己,仿若一夕之间,朱颜成皓首。那痴痴望着的葛,也已过尽它的一生。

那是怎样的一生?

是一位痴情男子想念那采葛的爱人,在彷徨中捱过的一生,人世平凡简短的一天。

《采葛》幽幽地叹息,将男子最简单的思念再三敷陈。

心中只有她,没有光阴。

这样的一首歌,将情人间相思写得浅白而又感人至深。

读来极疯狂,却并不夸张。

如果千生万世前真是一体的两半,便分开一瞬,也有无法言喻的痛苦。

纵告别生生世世,也要千山万水地寻了去。

何况,她是他心仪已久的女子。昨日刚刚有过幸福而甜蜜的相会。

临别之际,她告诉他,今日她将同墟里的姐妹去半里之外采葛。

因而,他早早便起,想一早赶过去。

谁知,今日的帐房是老都,一个,他说:阿三,今日要盘点,一步都不要离开。

该死的老都,难道竟没有看到他一夜未眠的疲倦与兴奋吗?

“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闭了。无心重理相思调。”

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

《采葛》表现的只是凶猛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因果循环的故事,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

《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

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

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

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

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

这样一来,《采葛》写的想必是不能考证的许多年前的一个男子,在春秋朴素庄重的气息里,热烈想念他爱着的女子。

因他竟夕相思,故而感觉一天的光阴竟有三个月、三个秋天、三年那样漫长。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他的想念如此惊天动地,竟然令那女子手中采摘的葛感应到了。那原本无情无义的葛草,竟从此有了渴念的心情,令后世每个采摘到它的人,都染上了思念。

此情不待白尽人头,不得平。

相爱男女最原始的盼望是长相厮守。执手相对,挽手相随,去烟波浩淼处行船,去看江南柳,去豆蔻梢头采集无边春色。

有时,也任何地方都嫌热闹,只取了清净的所在,四目相对,“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

这样情好,若失去他,便只得空虚。

在里,杨过在失去小龙女之后,创出了一套“黯然销魂掌”,其中招式读来有莫名恐怖:

心惊肉跳、杞人忧天、无中生有、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全部是杨过与小龙女分别之后的心境。

爱真乃世间最恐怖的东西,叫人一招一式之间都难以忘怀。

这套“黯然消魂掌”打败了周伯通,习武成癖的他便央求杨过传授。杨过细细演给他看,但以周伯通那么聪明绝顶又爱学武功的人,竟然难以领悟,只因他领略不到掌法中间流转的感情。

他没有所爱所系,因而也不曾黯然销魂。

周伯通不懂这套掌法,正如他也不懂当年被他辜负的英姑。

当年的周伯通还是不更事的少年,偏偏遇上被段皇爷无意冷落的王妃英姑。英姑于寂寞之中同毫无心机的周伯通嬉戏,横生了感情,产下一子。

周伯通至此方感觉闯下大祸,竟然弃英姑潜逃。可怜的罪妃,既成弃妇,又被仇人灭子,一夜白头。

她恨见死不救的段皇爷,想念那个逃跑的冤家。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人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当英姑唱着这只歌子含恨老去,她捱过的寸寸寂寞光阴便似加了倍,不是三秋,而是六载、九年;不是一生,而是三世。

爱而不见,只能如葛一般深恨了一秋再一秋。“悬望久,蔷薇谢”。

这样的思念,金庸写得天地变色。

里的殷离也是如葛的女子,她在蝴蝶谷的某天遇见生命中的张无忌—“阿牛”,当张无忌将他的齿痕深深地印在殷离的手上,殷离便将阿牛深深印在了心上。

她不会想到,此去是无边无际的等待。

在恶毒的蝴蝶谷里,殷离思念着阿牛,一日、一月、一年,她的感受或许是永无了局的冰季。

即使多年以后,殷离终于和张无忌在一处断崖边再次相遇,殷离所爱的,终究还是蝴蝶谷中那个永远不会屈服的少年。

“不识张郎是张郎”,劫后余生的殷离回到了人间,然而人间也不过是她的梦境而已。

一脸愕然的张无忌只能目送她远去,她又去寻找那个少年的张无忌了。事实上的少年张无忌早已经不在了,她这一生都将活在永远的怀念里。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生不见,心里的寂寞将是几多春秋?

张无忌无法理解殷离,她的心境或许只有郭襄能够明了。

郭襄,这个项上带着一串明珠,身穿淡绿衣衫的少女爱上的是永不能企及的杨过。

那时杨过与小龙女重逢,双双避世隐居。

郭襄思念不已愁闷难遣,于是骑着青驴踏遍江南江北,打听杨过夫妇的消息,她渴望见杨过一面,心里又知道见他也无结局。

郭襄走到少室山下,无意邂逅了“昆仑三圣”何足道。

何足道是一介狂生,因琴、棋、剑艺皆出神入化,人号“三圣”。而他,身不由己倾心“小东邪”郭襄。

无奈的是,世上只有一个杨过。

加上何足道,寂寞的人又多了一个。平凡如葛,如何承载这样的思念?

小东邪在孤寂里创立了峨眉派,长长的岁月里不见忧思只见冰冷的剑光。只是,那剑可斩妖魔,可曾斩断最柔软的情丝?

虽淡定从容,到底若有所失。

人世最深切的幸福

厚厚的棉被让鸡鸣吵醒了温暖

妇人醒来心满意足

男子刚在梦中掳获了美丽凶猛的金钱豹

愉快地翻了个身

月落星稀

已是打猎辰光野鸭与大雁尚在酣睡

可以取

推醒男子:鸡已鸣,寤

又心疼地挡住户外趁虚而入的北风

男子自山中

目睹墟里升起的炊烟

生活被弓箭挂了满墙幸福的兽皮

女人被灶火熏得泪流满面

却欢喜奉上今年新换的荞面

且尽酒

并以琴瑟尽欢

今生今世男猎女织不离不散

我的心如佩玉

温润,对你敬献

明日,隔壁的鸡再度骄傲地唱了三遍

平生最怕早起。

幼时被教导做人要勤奋,于是知道了祖逖的故事。

说是晋代的祖逖怀抱远大理想,要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所以每天听到公鸡鸣叫便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终于成为一代文武全才。

“闻鸡起舞”是胸有大志人的坚持。

幼不更事,想到要那样艰苦做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便战战兢兢,从此视早起为畏途。

始料未及,读了《女曰鸡鸣》,竟一扫怠惰,开始向往闻鸡而醒。

如果这尘世还有什么是最简朴热烈的幸福,想来便是听到鸡鸣便醒,然后兴致勃勃同相亲相爱的人过平凡快乐的日子。

日复一日,永不厌倦。

岂止是早起,根本舍不得睡去。

幸福是越多越好,人生苦短,过一天便少一天。

看似简单,要每天快乐地早起绝非易事。

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每日醒来只是为了面对那些八、九成的不如意,当然能延宕一时算一时,早起一分,便多一分煎熬。

除非是心满意足,否则断断不肯欢天喜地面对惨淡人生。

闻鸡而醒,是因为心中满足,心中有爱。

一花一天堂,爱使一切艰难困苦如泰山崩于前。

这样的幸运不太多,也不会太少,《女曰鸡鸣》唱的就是这般幸运的妇人。

鸡鸣声方起,妇人已侧身倾听,云鬓微乱,面若桃花,身畔是熟睡的夫君,正自梦中微笑。

小园香径之中,柳下桃蹊,菖蒲花正盛开。

她的幸福也在盛开。

唤醒之前,她细细打量深爱的面孔。

他是无知无识的男子,她是安贫乐道的农妇。

他孔武有力,是此去十乡八里最好的猎人。因而,他恰好猎取了她的芳心。

因为她不喜秀才迂腐,又觉那生来富贵的,仅知坐吃山空,不能养家,不能糊口。

她爱这个猎人,爱家中四壁挂满各种野兽狰狞的毛皮,每一张都诉说着他的英勇。她要这样平实暖和的幸福。

他们成亲了。

成亲那天,她着红戴翠,紧紧地依着他。而他,将一张豹皮铺在地上,驮着她进了新房。

那个良宵,“一尊相对喜君俱,醉归红袖扶。”

她的温婉有了归宿。

之后,每天早晨,她都在鸡鸣声中坦然地醒来。而他也会跟着醒来,喝下她熬的热粥,然后豪气干云地去山里打猎。

不知不觉,这样的日子又到了冬天。

此刻,妇人轻轻推他:鸡叫了。

他半梦半醒地答:还早呢!转头又欲睡去。

妇人温柔地阻止了他的睡眠,男子这才睁开了双眼。

他看见妇人正望向窗外,于是,他也顺着妇人的眼光向窗外望去。

满天都是星光。

这是生命的星光,带着生趣和美好理想的星光。而他们的平凡幸福也似这光芒,温和而永恒地闪耀。

妇人对丈夫道:早点起来吧,鸟翔于天,趁早可以多猎点野鸭和大雁。

男子顺从地起来了,很快,负箭在背,他纵身上马绝尘而去。

在马蹄卷起散落的菖蒲花的一瞬,他自马上回身:等我回来。

在等待中,妇人织就半匹粗布,她想,这结实的布料,配上他上次剥下的豹皮,正好可以为他做件崭新威武的猎装。

妇人踱出屋外,看见了挂在头顶的太阳。

他将自山中归来。

妇人急忙转身回房,不一会儿,几缕青烟自房上飘出,那是煮熟的稻粮,充满生活的馨香。

很快,丈夫满载而归了。妇人迎了上去,接过丈夫手中的猎物,奉上清茶,抬起衣袖拂去他额上征尘。

暮往朝来,夫唱妇随,极尽恩爱。

席上是家酿的米酒,丈夫一饮而尽。

酒酣耳热,他握住妇人因操劳而粗糙的手:“与子偕老”。

琴瑟和谐,赠之以佩,这便是幸福。

幸福的容易,在它存乎日常。只要有心,俯拾皆是。彼此珍惜,便可岁月静好。

粗茶淡饭有朴素的甜蜜,山珍海味也有精致的美好。贵乎在心。

史上有不少琴瑟和谐的范本。

如李清照。伊早有诗名,而夫君赵明诚精于金石,夫妇二人志同道合,不以节衣缩食为苦,但求一片珍贵的青铜碎片。

那样孜孜不倦安贫乐道,笙磬同音惹人艳羡。

记载沈复与表姐陈芸的婚姻。

两人于花烛之夕比肩调笑,宛如密友重逢。二十三年同行同止,始终琴瑟和鸣。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焚香拜祷以求再结来生。

鸿案相莊不一而足。

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痴情一往,略无怨尤。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

光阴长河飞速流逝,永恒不变的是人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皈依,是忆念不忘的分分秒秒,最平凡的,也最真实。

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如果,能有人像叶芝一般对你说出这样的誓言: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人生须臾、荣枯无常”,但我知道,纵然粗制草创,纹饰简陋,那鸡鸣声中是热乎乎的真实的幸福。

相见不如怀念

来去的这样的风雨

飘荡的我的心

是如漆黑的影子走过咿呀着破碎的脚步

是断裂的胡琴

自荒凉的老巷回忆般地拉过

来去的这样的风雨

你骤然而至

骤然的欢喜欢喜不尽

你与风雨同来

你与惆怅同来同来的还有如墨的风雨

怅然这来去的风雨

怅然

这来去的你

风雨凄凄之际,最是怀人。“西风时节,那堪话别”?

绿杨桥边,是我剪裁一地的相思。那碧藓回廊,我已将阑干敲尽。

因此,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

我是欢喜的,见到你我欣喜若狂,并且如同坠入最深沉美妙的幻梦。

这篇《风雨》,因为用“哀景写乐,倍增其情。”

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浓墨重彩渲染了阴冷、凄凉、消极,不知如何放置的心情。

自然的风雨因为爱人长别变得更加料峭。

然而,他竟然出现了,那个君子。

女子骤见怀人之喜,使风雨失色。

王夫之评价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

到汉代,经生持“乱世思君”,解此诗主旨为“乱世思君”。

《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象征君子不改其度。“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象征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

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说不得,社会与人生自有无尽风雨,但我真爱的是金庸在中反用其意。

这意义是,我的欢喜若非你的欢喜,这样的欢喜也不过是悲凉。

千年之前,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清晨,女子的思念已憔悴不堪。

紧闭的门扉之外是肆虐的狂风骤雨,黑暗令这风雨更加凄凉。

女子的心比黑夜更加黯淡。

直到叩门声起,犹如雨点落在地上。

与风雨同时赶至的,是已经思入膏肓的人。

狂喜的女子提笔写下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喜出望外,字字真切。

哪里想到,这样的欢喜对于另一些人却变成悲哀。

当杨过冲上前去抵挡金轮法王,不顾性命地保护黄蓉母女却被打得狂吐鲜血晕死过去时,戴着面具的女子及时现身出手,将他救回茅屋疗伤静养。

女子是程英,一名杨过的暗恋者。

程英的茅屋是清素洁净,一如她对杨过朴素的爱。

见到杨过衣衫褴褛,程英忍不住替他缝补,更亲手缝制新衫。

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杨过的心已水泄不通。

程英虽得遇良人,然而他不是她的。

因此,程英对杨过的感情始终都保持着缄默,直至大敌当前,生死难料片刻,她奏起了古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唱多一遍,是伤多一番。

虽有绝情谷底,小龙女跳崖,与杨过短暂相守,到底伊人思君成狂,随风而逝。

程英当时安慰陆无双道:“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其实,她并非劝慰无双,她不过是劝慰自己。

苍白的劝慰。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是悲在喜中,悲喜交加。

无论多么淡漠、多么骄傲的女子,一旦爱了,便比寻常女子更为惨烈。

她为他而生,然后也便为他而死。我为君子误一生。

有些人,等了十六年,比如杨过、小龙女。

虽则久,到底等来了。

有些人,便是等一生,也什么也等不到。

“兄妹之情,皓如日月。”

这样的清白,也就是空白。

人生之中,便是有这样交错的际遇。期待时,他不出现。他出现时,已物是人非。

纯粹的爱与纯粹的恨一样,没有足够的福份竟然不可以保有。于是,不得不在爱的同时拥有绝望。

因为,爱而不能。

爱情,似乎是命运手中骄矜的礼物,说不上多么名贵,却一再地要你拿既有来换。

要么换你的一生,要么换给你寂寞。

“既见君子”,却始终没有办法快乐。

是完全不划算的一笔烂账。

但人们还是欢呼雀跃地迎接他傲慢地到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另外一种宁肯不见,是爱还存在,然而缘分却已用尽。

有很多真心爱过,然后怆然分开的感情便是如此。

在人生的清晨,谁不是轰轰烈烈、义无反顾踏上爱的列车?

谁不曾想过一生一世?

谁不是看着缘分远去却怎么也抓不住?谁不是眼睁睁等黎明带着倦怠而来?

这个人世,感情如蜉蝣,谁都没法说了算。长久相伴,将最初的热爱哗为一生的温暖,不但要看机缘,还要看彼此相处的功力。

太多的激情在跌跌撞撞的日子里变成伤筋动骨的武器。

这样的分开反而是解脱。

即便感情仍在: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也只好,相见不如怀念。

好过一再纠缠对错,才是对过往的尊重。

不解风情的子衿

我在城边伫立

听过了长夜肃风的歇斯底里

也试图将整晚的雨一朵一朵绣成千门万户斑驳的窗花

我伫立着

过去了一天

如同三月的长和迷惘

而你

一无所知的你啊

竟夕不解

令我伫立惆怅的

不是那嘶哑难驯的风雨

我所惆怅的

不过是你那青青的衣领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衿》是中最珊然可爱的一首,然而它写的却是一名少男不解风情的故事。

少男和少女约好了在城楼上见面。

离约会还有半天之久,少女已经坐立难安了。妆匣被合上又打开,反反复复许多次。脸上娇艳的妆容已经一再地修饰过了,她要以最美好的容颜去见她的爱人。

在焦灼中,少女急急地出了门。

然而她又小跑着回来了,她拿掉了她的荷包。

等她拿走荷包走到半道又折回了,这次是她忘记戴上早晨新鲜摘下的芙蓉花瓣。

来来回回,当她赶到约会地点,时辰已过,她的爱人,久候不至,已经怅然离去了。

少女只好呆呆地在城楼上坐下来,等候她的爱人返身。

然而她的情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她怅惘地等待,她的心,如“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已然乱了。

悔恨的少女照例是骄傲的,她不禁抱怨情人: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难道你就再不来找我了吗?

她怨,然而又急切期待。这种嗔怪也不过是爱吧。

她爱,然而却恨这样没有结果的等待。

等待中,他的影像自她眼中浮现出来—“青青子衿”,青衿是男子父母健在者之服。

他是着青色领襟的衣衫、生机盎然、模样俊俏的少年。

他在她心里青涩而迷人地微笑着,少女想起了很多与他有关的快乐时光。那些小小的甜蜜,如同蓓蕾初放的喜悦。

少女仿佛才明白,那个被她娇叱的少年,竟然这样令人愁肠百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于是,她便在这样的发现里忧心忡忡地等待下去。

这首诗,将一位娇憨的少女面对爱时的嗔与喜写到入木三分。

偏是后世的曹操,拿男子玩弄权术的心来引用此诗,“青青子袊,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用求贤若渴之意,在那深谋远虑中竟透出些浪漫来。

钱钟书先生说:“《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钱先生是以男人本色看子衿心上人。

所谓薄责己而厚望于人,说的是少女分明是自己迟到在先,才不得不面对少年的离去。但她不仅不自省,反而责怪那少年不解风情,等不到便放弃。

要说自私,这少女是真自私,她只知索取无限宠爱,却不肯承担爱情的烦恼。真的,很多少女的爱便是这样,蛮横霸道,却也不乏天真。

然而,她是这样的娇憨可人,你怎忍心责怪这初放蓓蕾那透明的自私?何况,

她若不爱这少年,又何须为他心烦意乱?

而这少年又何尝不是不知变通,辜负了少女整个早晨的盛装期待?

世情往往这样,解风情的男子,通常是浪子。他既能对你体贴温存,当也能为他人解颐。你觉他善解人意,旁人何尝不做如是想?

倒不如那只呆鹅,不够灵活周全,可是全部心思都在你身上。何况,他若不呆,怎肯忍受你颐指气使的爱?

这一点痴,便值得珍惜坚持。

辜负一次花枝招展的装扮不算什么,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所以,读过了《子衿》,我们恍然大悟:为什么古灵精怪的黄蓉会拒绝风流倜傥的欧阳克,把个憨实的郭靖当成宝贝。

因为,她知道他的憨实可以依靠。

黄蓉诗卜书画,女工烹饪无一不通,主持着天下第一大帮,能破英姑穷尽一生都无法解除的迷阵,总在紧要关头想出匪夷所思的毒计,聪明可谓一时无二。

然而,黄蓉最大的聪明是选择了郭靖。

郭靖是绝对不解风情的男人,而且超级蠢笨。四岁才会说话,全凭一股傻劲练成了绝世武功。

但郭靖是最专情的男人,明辨是非,绝对不会做对不起爱人的事。

同郭靖生活,当然不会风花雪月,说不定他笨手笨脚,每每毁了你矫揉造作的心。但是,他能给予黄蓉绝对的安心。

心安处即是家。女人要的是安定的爱,不是颠沛流离的风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他步出东门

面带若有所思的微笑

东门熙熙

他侧身缓行手肘虚抬

如相扶而出

意想里携手的

是他爱恋已久的素衣绿头巾

他笑着步出东门

熟视无睹

美女如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这一首,是专情的赞歌。男子唱道:虽然身旁美女如云,但心中始终只有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歌子很美,然而并不容易做到。

关于此诗的解释仍然存有分歧:

诗序叙述了此诗的背景:

“《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

针对这个解释,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曰:“小序谓‘闵乱’,诗绝无此意。按郑国春月,士女出游,士人见之,自言无所系思,而室家聊足娱乐也。”

所以此诗所展示的,不过是红男绿女于红尘中交错而过的一个场景。

这是充满诱惑的场景:千门如昼,钿车罗帕,嬉笑游冶。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一干青春貌美的女子施施然而来,红妆浅黛眉,眼波流慧,顾盼生姿,“乱花渐欲迷人眼”。

男子当然也被这样铺天盖地的美丽震住。

没有人不被美丽震住。

叹为观止。

然而,叹则叹矣,男子清醒地知道,这些美丽不过是风景。

“我是过客,不是归人,你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因为: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再巧夺天工的美丽,虽然碰巧被我见到了,但不属于我,我又何必沾沾自喜?

何况,男子早已名花有主。他心灵的主人是那位“缟衣綦巾”、“缟衣茹藘”的她。

据朱熹考证,“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老夫子在学术上偏爱煞人风景,仿佛不扔出个贫困女子来不足以表现这男人对爱的忠贞:

原来捆绑他心扉的,竟是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女子。

贫未必贱,素飱的躯壳反而更易绽放清新的心香。在那样的绽放之下,一切艳妆都将黯然失色。

在男子心里,她的好势必胜过那些莺莺燕燕。

他肯把心交给她,总有她的过人之处。这个世界的春天,不只有明艳的桃李。心有灵犀,本与一切无关。

因此,不仅感慨:这个男人,真是个有智慧的男人。

人生的苦恼泰半是由有所欲求而不得满足而来。

佛经说,人生有七种苦难: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求不得”是其中主要的苦恼。

希腊神话里讲坦塔罗斯杀子为羹,款待众神,企图证明众神并非无所不知。

众神为了惩罚他,将他囚禁于水潭中。

水及下唇,潭边有果树,果平于眉。他若是渴了喝水,水位便下降,恒及于唇;他若是饿了去吃果子,果枝便上扬,恒平于眉。

这便是著名的“坦塔罗斯的苦难”:求不得。

所以,把握手中的远比遥不可及的向往来得幸福。

与此诗有戚戚焉的是《邶风·匏有苦叶》。

鷕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出其东门》陈述者是男,《匏有苦叶》则是女。

如同《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云”,《匏有苦叶》中的渡头风物也颇俊朗。渡车,求偶之雉,深厉浅揭涉水人,也是美好的。

然而,“人涉印否。人涉印否”。

“印须我友”。所有美好的环境终抵不过心底真实的爱情。

可见,有智慧的男人、女人,面对三千弱水,都只取一瓢方能饮尽。

可见,有智慧的男人、女人,面对三千弱水,都只取了一瓢。

弱水,始见于《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等。

三千,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一瓢饮,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最早出现在第九十一回。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和宝玉都是聪明人。

黛玉想见了所有“求不得”的苦难,层层剥离,然而她看得见却挣脱不了,最终还是因“求不得”失了性命。

宝玉看见了解决“求不得”的通途,明心见性直指人心,但他想得到却无力实施,到底落了个“举案齐眉意难平。”

古书记载:通冥界之入口,必经三千弱水。凡世间之生灵入此水者,骨肉无存,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升。

宝黛皆属入而不返者。

尽管凶险若此,许多痴人还是取了一瓢又一瓢,扔掉一瓢又捡起一瓢。爱,就在这捡拾与抛弃中变得不稀罕、不珍贵,也不再动人。

因为稀有,所有难得,因为难得,所以稀有。

历史上有很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故事。偏偏那些故事多是悲剧收尾。

难道命运便是如此颠倒众生?

还是痴人做梦,自作孽不可活?

千江有水千江月,对智者而言,一瓢之中已知天下。

足矣。

感情的鞋子

一双灵巧的手将美丽的衣裳缝制罢,一手提腰一手捏领,请那贵妇试新装。

而骄傲的贵妇将纤细的腰肢一扭,只顾拾起妆台上的象牙发针揽镜自照,将那手捧衣衫的女子难堪地晾在当地。

据余冠英先生袭用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的大意,这首诗讲的是婢妾为嫡妾缝制衣鞋,而嫡妾大模大样,不理不睬。意含对傲慢的贵族妇女的讽刺。“诗中‘缝裳’的女子,似是婢妾,‘好人’似是嫡妻。妾请试新装,嫡扭转腰身,戴她的象牙搔头,故意不加理睬。这是心地褊狭的表现,诗人因此编了一支歌儿刺刺她。”

屦,便是鞋子,这种鞋子上有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上来,成一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过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互地系在脚上。

如同现代女性精巧的高跟鞋,有种妖娆而做作的美丽。

也如共事一夫的女人之间纠缠不清的争斗。

女人之间的争斗,有时为爱,有时为尊严。

旧时多是妻妾之争。

苏童有篇小说专门写了这些恩怨。

跨入陈家做四姨太的颂莲是个女大学生,父亲因经营的茶厂倒闭割腕撒手而去,面对继母,她选择了去陈家做妾,从此陷入妻妾之间斗法的刀光剑影。

她被二姨太卓云诅咒,又目睹三姨太梅珊因偷情被正法,甚至她的丫鬟也暗自同她争夺老爷的宠爱。

最后颂莲在“总有这角枕锦衾明似绮,只怕那孤眠不抵半床寒”的凄凉里神经失常。

那个她最不设防的,偏是欲致她死地的。

像《金枝玉孽》里,笑容可掬的姐妹原来就是想要代替自己的那双鞋子。

男人当前,姐妹也不过是一种并不出奇的称呼而已。

其实男人有什么好?这边女人在为他苦心孤诣,他那边早又瞧上别的丽人。

颂莲疯了之后,陈老爷不又娶了五姨太吗?

寄生男人,女人真的“算什么东西”?

你看过李碧华的吧,小青跟白素贞是姐妹,她自乌贼的爪下救下她。

然而,出于嫉妒,小青却刻意勾搭她的姐夫许仙,要不是白素贞腹内早有那薄情男人的骨肉,她差点就要跟白素贞翻脸。

好在小青很快便因白蛇怀孕而醒悟,华美而悲壮地决定放弃许仙。

而当白蛇为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锋塔下,许仙却龟缩一旁时,青蛇“不假思索,提剑直刺许仙……坚决地把一切了断。”

这个世上,真正体贴女人的,也不过只有女人罢了。

所以,渐渐地,女人不肯再做男人的鞋子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好转多少,兜兜转转,虽然男人不再三妻四妾,可是,在爱情上,女人还是占不到便宜。

总有不止一个女子会爱上同一个男子。

当男人不安份的眼神到处扫描,苦海便翻起爱恨。

有尊严一点的,也许便放弃了。人家捷足先登,“他就一天仙,你也要忍住”。

痴情些的,便默默等待,情愿做他的不明影子。

泼辣尖酸的,则干脆打上门去,逼太后逊位。

而先到的,有的黯然退出,有的视若无睹,有的则爱恨交织,一辈子不肯放手。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不过是一个男人,并不值得舍了尊严地争夺。

亦舒的《银女》,把这样同某个男人相关的女人变成姐妹。

林无迈与丈夫陈小山婚变后,陈小山再婚,他的情人之一崔露露蓄意制造车祸以殉情。

陈小山死后,他的另一个情人银女找上门来借钱,林无迈见她怀了孕,处境艰难,便收留了她,谁知却惹来了无尽的麻烦。

麻烦归麻烦,她总是同情她。

都是一样的种类,不若卸下盔甲,即使不能拥抱,也给予仁慈。

爱是一种信仰

这一天,他绝早起床,带着虔诚的细致将身上干净的粗布衣服理了再理。

天未亮,夜未央,可是他已等不及了。

蹑手蹑脚地出了家门,他没有听到,里屋假寐的母亲深深的叹息。

即便他听到了又怎样呢?

他必仍是如此,义无反顾地走出去。

他要去的地方,是宛丘。

他是陈国人,他的国家是舜的后代嬀满的国家,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而“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

因此,举国好祀,热爱巫术,在神秘的月光下与天上诸神共舞是他们的传统。

而今番,月亮之下,宛丘之上,将有一位以巫为职业的舞女翩跹徜徉。

当她第一次戴着用鹭羽制成的舞具出现时,他的心中便生出了无限爱恋。

那时,她全身着青色,衣襟、腰裤均镶彩边,足上一双黑绣花鞋,头上披着黑头纱。

那长长的纱下,是一双明眸。

她是陈国至今最美艳的巫女,然而也是陈国史上最虔诚的巫女,众所周知,她的一生已献给了天上法力无边的神灵。

她在宛丘舞蹈,如蛇委蛇。黑色的长纱在台上舞出无限幻境。所有的人都如痴如醉,并生出无限惶恐与膜拜。

而他,却鬼使神差,生出了眷恋。那种眷恋,如同她的信仰:坚定卑微。

自那以后,她一次又一次,不论冬夏,总用她美轮美奂的肢体为人们祝祷跳舞,那是她的职业。

她跳得极好,每一次,都仿佛将天上的福祉带到了荒凉的人世。因为,自她起舞,陈国的天灾人祸都减少了,甘霖也点点滴滴洒进了干枯的原野。

人们称赞她的魔力,敬她,同时也畏惧她。

他也敬重她,同时还带着悲悯。

因为,他相信她那驱除旱魃的魔力来源于她的真诚。

是的,他看出了她的真诚,他自她曼妙的肢体嗅到了真诚。他爱上了这不祥的巫,和她婆娑的舞姿。

她却毫不知情,只是为了祓除旱魃,反复跳着那诡异的祭祀之舞。

她同他根本是不同的,她生于巫,长于巫,终身沉溺于对神灵世界的向往。她在宛丘之上日日舞蹈,企盼着神的降临,全未注意到宛丘之下有人间的男子爱上了她。

她不是普通人,她的一切早已敬献给了天上那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神。

他知道她的无知,因而感到身为人类的失望、落寞,眼里总含着忧伤。

而许多时候,他发现她的眼里含着同样的忧伤。

当然,她的忧伤不为他,而是为天上遥不可及的神灵。

他的爱是无望的,而她的又何尝不是?

两个痴情的人,各自承受着不同的爱情悲剧。

一种相思,两地闲愁。

人巫之爱,神巫之爱,每一个,因为无可慰藉,有着同样深切的悲伤。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她在宛丘之上舞动着她的迷思,他在台下也被深深迷惑。

她绝望地爱着神,他绝望地爱她。

她的爱是她的信仰。

他的信仰是他的爱。

因而,她的演出,他每场必到。

看时痴迷,看不见时,怅然若失。

他的母亲叹息得更厉害了。

田里已经枯萎,他一次一次奔向宛丘,荒芜了耕作,缸里米已见底。母亲桌上的水碗也常空空如也。

那是多么美丽的水碗啊。上面是飞舞的神鸟,是庄严的红与黑。那种庄严如同她的舞姿一般。

他陷入自己的悲剧里,不闻不问,不眠不休。

他很快形销骨立,站在观看的人群里,容易被淹没。只有一双被希望灼烧的眼睛闪闪发亮。

他期待她终于有一天看见他。

她在宛丘舞动了一生。

他在宛丘等待了一生。

终于,他们都老了。

彼此的信仰也都落了空。

他没有等到她的赐与,她对上天的呼唤也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又一个清晨,他拄着拐杖出发去宛丘。

此前,他缠绵病榻一月有余,不得不终止了坚持了一生的习惯。

母亲早已长逝,他终身未娶,无亲无靠,在守望里即将过完他的一生。

道路好似不再平坦,风尘滚滚,沙粒塞住了他的牙齿。

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去宛丘了,他仿佛感到体力正从身上一点一滴地消失。

一个小时的路程,他清晨出发,到达时已是午后。

远远地,已见那神圣的祭台。他终身的信仰和等待,他的青春、骨肉和灵魂。

然而他愣住了。宛丘空空如也。

那老去的巫女不知所踪。

祭台上,只有那黑色的纱诉说着一生的空洞和消逝。

他颤颤巍巍,平生第一次爬上了那祭台,用苍老的手久久抚之不去。

当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人们发现了躺在祭台上的他。

他的生命消逝了,面容安详,嘴角微微上翘。

天地万物,无生不终,只有怀抱信仰的人才得以微笑着死去。

呼啸在爱的彼面

爱的彼面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是恨。其实不是。

爱的彼面是淡漠。

如果还能恨,如果长恨不衰,是因为尚有许多许多不能消解的爱,比如那首汉朝最爽直的北方女子唱过的情歌:

我所思念的人,在辽阔大海的南边。我用什么来赠你?镶着两颗珍珠、用玉缠绕的玳瑁簪。

然而,听说你已另有所爱,我便将原想赠你的珍品:那些簪、那些玉、那些珍珠堆积、砸碎并烧毁,迎着风挥洒那旧情的灰尘!

从此以后,不再想念你,我将与君断绝相思。

然而从前同你悄悄相见,尽力遮掩的行止,毕竟曾引来鸡鸣与狗吠。鸡犬的动静想必令兄嫂已知道我与你的事。

歔欷不止!

在秋风飕飕的清晨,又听到传来晨风鸟求偶的鸣叫,我的心更加烦乱,只好等待太阳察知我的心。

这首《有所思》是乐府里鼓吹曲《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是从北狄输入的一种军乐,原本是为了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大约此女子对爱人感情灼热激烈,非磅礴的军乐不能表达。

这首歌子里爱与恨都非常真挚热烈,因它们本是一物的两面。

开头五句是女子对远方爱人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男子,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他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

往往如此,爱一个人到极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故欲赠物示情,永以为好。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末繁钦《定情诗》中有“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慰别离?耳后瑇瑁钗”等句,显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

经过一番思量,她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瑇瑁簪”,是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有着美丽花纹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说的是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

在当时这当是精美绝伦的佩饰了。

然而女子意犹未足,还要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在珍贵之上再加珍贵,珍重,再珍重。

如此珍之重之,可知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与分量。

女子的爱其浓如斯。

而后,如同我们经常看到的爱情,一场变故陡生:“闻君有他心”。

以下六句,均写这场变故中女子的微妙的心理。

起初,女子听说爱人已倾心他人,爱瞬间成恨,柔情万千化作了切齿痛恨。于是,她将那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摧),三而烧毁。“拉杂摧烧之”,动作即狠且狂。

恨强烈如此,因她深爱他——爱之深,恨之切。

并且,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

“摧烧之”乃顶真重复句,迫促有力,加倍写出女子当时忿恨的心情。“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

不仅如此,女子更宣称“从今以后,勿复相思!”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望之深,怨之切。”罗根泽则评价:“此首为恋歌,赌咒发誓,斩钉截铁,誓言勿复相思,正见其相思之深。纯将一时迸裂的情感抒为文章,此种奇作,古今中外皆不多见。”

“相思与君绝”之下六句,女子情绪由激怒渐趋冷静,展现女子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

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相思”句口气已略婉转。在一时的激愤之后,过去的种种温柔与此刻的痛楚纠结一处,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

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

鸡鸣是清晨,狗吠是黄昏,一早一晚,都是人烟稀少、男女幽会聚散之时。《易林?随之既济》:“当年早寡,孤与(宇)独居;鸡鸣狗吠,无敢问者。”即指鳏夫与寡妇夜间来往,惊鸡动狗,已露风声。此处谓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

既然尽人皆知,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穴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乱终弃的严重后果,女子有太多顾虑和动摇。

何况那“鸡鸣狗吠”中的情意仍在心内婉转,哪里说放便即放下?

“妃呼豨”,正是女子瞻前顾后、心乱如麻时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

清人陈本礼《汉诗统笺》云:“妃呼豨,人皆作声词读,细观上下语气,有此一转,便通身灵豁,岂可漫然作声词读耶?”

闻一多《乐府诗笺》亦云:“妃读为悲,呼豨读为歔欷。”

三字悲叹,在感情、语气上承上启下,直贯结尾二句意脉。

下句是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

因为她是舍不得他的,因此,她并不能、也不肯立刻便做决断。

这样的她,便把一切推给了光阴: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陈本礼云:<kbd></kbd>“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汉诗统笺》)如此,则“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洁,感情热烈持恒之义。

因为,女子仍然深陷爱中,来不及走到爱的彼面。

爱的彼面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是恨。其实不是。

爱的彼面是淡漠。

真的,若果没有了爱,哪里还恨得起来。他的悲欢与我无关,形同路人擦肩而过。

当爱甚,而爱变成恨时,却有无穷悲哀。

同样强烈的爱恨一如。

毛姆曾高度评价艾米丽?葛朗台的:“我从未见过爱与恨像在那本书中那么强烈地被表达过。”

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英格兰山峦起伏的北部,有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某天主人恩萧自街头领回一名弃儿,收为养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萧视为己出,让他与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一起生活。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

老恩萧一死,辛德雷成了山庄的主人,他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

这种迫害的结果,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

一天,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秘密外出,认识了附近画眉田庄的小主人埃德加?林顿。貌似温文尔雅实则伪善的富家子弟爱上了凯瑟琳的美貌,立刻向她求婚。

天真幼稚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她以为可以利用林顿家的财富,帮助希斯克利夫摆脱哥哥的迫害。

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痛不欲生,愤然出走。

数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出现在林顿家,他发了财,带着一腔仇恨衣锦还乡。

他是为报复而来。为了爱的报复。

此刻的辛德雷已是没落的纨袴子弟,他嗜赌贪杯,已将呼啸山庄产业挥霍殆尽。穷途末路的辛德雷把剩下的家产抵押给希斯克利夫,甘心沦为他的奴仆。

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常客。

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把他视作传奇式的英雄,希斯克利夫诱惑其私奔。至呼啸山庄,他囚禁她,并折磨她,伊莎贝拉成为林顿的替罪羊。

凯瑟琳嫁给林顿以后,方看清丈夫的面目,日夜悔恨。希斯克利夫的衣锦荣归,更把她抛进悲愧交并的深渊。

绝望中,凯瑟琳病逝,留下早产女婴——凯蒂。

而伊莎贝拉也终于逃出呼啸山庄,避居伦敦郊外,生下男孩林顿?希斯克利夫。

辛德雷在凯瑟琳死后不到半年,倒毙在酩酊大醉之中,他的幼子哈里顿被希斯克利夫掌控。

当年给予自己痛苦的人纷纷死去,希斯克利夫不肯就此罢休,他要在下一代身上继续报复。

他处心积虑把哈里顿“培养”成一个野蛮的人,眼睁睁看他经受自己童年时所经受的一切。

当12年后伊莎贝拉病死,希斯克利夫终于接回酷肖舅舅的儿子。

凯蒂在16岁生日那天遇到不相识的姑父希斯克利夫。

希斯克利夫决定让凯蒂与自己的儿子成婚,以便名正言顺地霸占林顿家的画眉田庄。

凯蒂被迫与小希斯克利夫草草成婚。婚后不久,丈夫便离开人世。

而这时,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哈里顿已经23岁,长得敦厚忠实,风度翩翩,酷似当年的希斯克利夫,凯蒂对他产生了爱情。

希斯克利夫本决心拆散这对恋人。

然而,每当他看到他们,却仿佛看见昔日的凯瑟琳与自己。

一个风雪之夜,希斯克利夫怀着一颗空虚的心,发出复仇后的狂笑后,离开了尘世。

在最后关头,爱战胜了恨,拯救了希斯克利夫沉沦的灵魂。他终于平静了,用饱经沧桑的淡漠面对了命运的挑衅。

佛陀说:“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在爱的彼面,且让我们彼此都静静地微笑着生活下去。

独孤,原来是种成全

齐宣王时代真是个音乐的时代。

因为天子对竽乐不分青红皁白的迷恋,才有御用乐师丰厚的宫仓供给,才有了“滥竽充数”的南郭传奇。

传奇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那持竽混迹其中做张做致的南郭虽不谙乐理,却看透了人心。

必有所爱,而后人能乘之。

但如果没有呢?或者虽然有爱却终其一生没有实现呢?那样的结局是否同南郭一样——只得仓皇离去?

且不论南郭的结局,宣王喜合乐,愍王好独奏。

那时节自帝王以至平民,人们皆听仙乐耳暂鸣,想必已习惯用音乐来表述心声,例如犊沐子。

崔豹《古今注》曰:“《雉朝飞》者,犊沐子所作也。齐宣王时,处士泯宣,年五十无妻。出薪於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仰天叹大圣在上,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因援琴而歌,以明自伤。其声中绝。魏武帝时,宫人有卢女者,七岁入汉宫,学鼓琴,特异於馀妓,善为新声,能传此曲。”

伯牙《琴歌》曰:“麦秀蔪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乔槐,依绝区兮临回池。”《乐府解题》曰:“若梁简文帝‘晨光照麦畿’,但咏雉而已。”

“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於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这是一首求偶之歌。

犊沐子年七十而无妻,到野外去砍柴,看见山鸡雌雄相逐而欢,不觉中心悲哀。

放眼茫茫人世,自飞禽走兽至人,无不比类相从。而唯我孑然一身。

于是犊沐子仰天嗟叹:“圣王在上,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

并将满怀悲哀谱入了琴曲,后世名为“雉朝飞”。

从此以后,诗人作“雉朝飞”曲词,其内容都是表现男女孤独、过时不能成婚。

即便打着爱的旗号,婚姻的根本都源于人类亘古不变的孤独。

身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显然缺乏蜘蛛无所不能的天罗地网;螳螂的长臂;大白鲨凶狠的利齿;以及山中之王虎的淡定;行走密林的豹的优雅。

君缘何娶?妾缘何嫁?

因一生漫漫修远,熙熙攘攘的琐碎总胜于形影相吊的寂寞。

那些终日抱怨却始终离不开婚姻的人,想必都是害怕孤单的灵魂。

西方的创世纪神话中,上帝造了亚当,却又担心他寂寞,因此趁着亚当睡觉取了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

圣明如上帝,深深了解孤独的滋味。

也因此,终身不娶,真是孤独。

所以韩愈会叹“雉之飞,于朝日。群雌孤雄,意气横出。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鸡。生身七十年,无一妾与妃。”

当东而西,应该甜蜜的年纪,“她结婚了,新郎却不是我”。

而这样的情形竟然持续了一生。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

鳏的生活,愁思正如一条形单影只的大鱼,在海的深处,日以继夜睁着无辜的眼睛看水草丰美、虾蟹成群。

陆游在《晚登望云》里写道“衰如蠹叶秋先觉,愁似鳏鱼夜不眠。”

这一个“鳏“几乎囊括了《雉朝飞》全部的涵义。

犊沐子因何五十未娶已不可考,而史上许多老而未娶的人,究其实,或困于情,或醒于理,或囿于最不堪的造化,或为更高尚的理想敬献一生。

古希腊伟大的柏拉图,这位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并最终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招致了理想破灭的中国孔子式的人物,尽管他认为“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但却终身未娶,抱着其里的“乌托邦”精神,在别人的婚宴上谈笑风生、溘然长逝,享年81岁。

这位将爱情上升到无性高度的男人,如同他毕生推崇的柏拉图式爱情一样,独自一人完成了孤单、不可触摸与欠缺的一生。

还有两位没有明媒正娶的准婚姻人士。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一个没有望远镜的年代,看透了地球的运动轨迹。

他有爱人安娜,却被教会剥夺了结婚权。

而恩格斯,伟大的资本论的原创者之一,他与玛丽过着婚姻生活,却拒绝办理结婚手续。

因为在《家庭、婚姻与私有制》中他曾经说:

结婚,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还有一些真正独善其身的人,比如牛顿,一生几乎没有亲近过女色,早年他从科学、晚年自宗教中寻找精神慰藉。

同样孤独倔强的是德国的哲学家康德。

他一辈子都固守在哥尼斯堡里,写出了、《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并且康德够循规蹈矩,每天午后的精确散步成为哥尼斯堡人校对挂钟的标准,康德无妻无直到生命的花儿萎谢。

也许对牛顿和康德来说,哲学的迷思以及自然的质感是治愈孤单的良药。

还有两位爱情路上披荆斩棘终无所获的人。

不断听见“命运在敲门“却总不能及时把握生命芬芳的贝多芬,他柔美的《月光》,如泣如诉的换不到一份坚定的爱情;

留下了的安徒生,也终生茕茕孑立,以丑小鸭的一生完成了最哀婉孤独的童话。

对于追逐爱情却铩羽而归的他们,也许正如安徒生的青梅波儿之语:

世事如烟。

相比西方人的哲学态度,中国人似乎要温和浪漫得多。

林逋,在他轻狂年少时,也曾写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出,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发,江头潮已平”的长相思,然而他却终身未娶,一世隐居山野。

相传,林逋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

他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

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

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

此外,他还自家乡奉化带去两鹤。

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

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

林和靖爱逾珍宝。

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

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

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

林逋就这样在“梅妻鹤子”的宁静中过了平生。

而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与情敌毗邻而居,终身为友,为了林徽因一辈子不娶。

直至晚年林徽因仍是他心中最美的诗意。

金岳霖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因为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加之家学渊源,他们中西文化造诣都很深,在知识界交游也广,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

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

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

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

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

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

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

“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

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而大诗人徐志摩在伦敦邂逅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不禁为之倾倒,竟然下决心跟发妻离婚,后来追林徽因不成,失意之下又掉头追求陆小曼。

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

而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

林徽因死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

众人大惑不解。

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举座感叹唏嘘。

虽然没有得到,他却拥有因她而生的全部心事。

回过头来,可怜的犊沐子虽未治国平天下,到底留下了这首《雉朝飞》。

孤独,原来是种成全,尽管那未必心甘情愿。

浪漫帝王的爱是一种丧失

自君别后,对你的思念如风影、如昼烛、若寒草、如落日、如夜烛、如檗条。如一切可见、可感的日景晚思。你的离开,使我一切生趣丧失。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

《室思》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

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如南朝宋代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见于宋郭茂倩。

凡所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诗,技法也仿照徐诗。

上面这首的作者是南朝陈代后主陈叔宝,一介亡国之君。

时光的风沙缓缓席卷、淹没。那被淹没的,除了草芥,也有显赫的贵胄。

寂寞的帝王陵分散在城市的许多角落,阴暗的、明亮的、完整的、残缺的……

无论怎样,那曾经的繁华与痛苦已经荼靡,过去的荣光已丧失。

也许每个男人的心底,都有个皇帝梦,那是有关世界颠峰生活的梦。予取予夺,御使王土上的每个男人和女人。

然而,有的男人好梦成真,却独独不爱江山,他爱上浪漫。

惊艳全世界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在位仅仅325天,便携他的平民美国女郎离去,弃王位如草屐,流落他乡,拥抱并不富贵的生活。

传说清王朝顺治皇帝在爱妃董鄂早逝之后,也心灰意冷,毅然出家,长伴青灯古佛。

不爱江山爱美人,至少将某件事业比如爱情做到了极致,虽不是好皇帝却也是痴情种,即使不能令天下人幸福,总令世间某一女子幸福,到底也是桩成就。

可惜,这样的帝王并不多。

比较多的是有缺陷的帝王,宠美人,而不惜江山。

比方周幽王。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周幽王是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

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大臣名褒珦苦谏,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终于他们想到了一条毒计。

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便竭尽全力买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其歌舞,教导她走令人神魂颠倒的猫步,一番包装之后取名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毒计果然奏效了。

幽王一见褒姒便惊为天人,爱不释手立刻封她为妃。

褒珦终于重获自由。

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则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不知何故,任帝王如何迁就,褒姒自进宫从未展颜。

为博佳人一笑,周幽王用尽了自己的脑垂体仍未果。

幽王不惜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时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馊主意:烽火戏诸侯。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馊主意。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

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

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诸侯见了烽火,便知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这个玩命的建议,急不可待地带上褒姒,在虢石父的陪同下登上了骊山烽火台。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见警即来,十万火急地赶来救驾。

各路兵马来到骊山脚下,竟连犬戎的影子也没见着。

而山上阵阵靡靡之音,是周幽王和褒姒悠闲地稳坐高台之上饮酒作乐。

于是,周幽王派人告诉诸侯们;非干犬戎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

诸侯们方知受到王、妃联手戏弄,惊异之下遂含恨而去。

而褒姒见此,终于嫣然一笑。

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周幽王废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意欲出兵攻伐他。

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命点燃求救的烽火。

这个时候,他才尝到烽火戏诸侯的恶果:

面对滚滚浓烟,受过调戏的诸侯们皆无动于衷。

而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皆不肯效命。

犬戎兵一到,装模作样招架一阵以后,顿作鸟兽散。

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

途中,不甘心的周幽王再次命令点燃烽火。

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

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

最终被追上来的犬戎兵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美丽的褒姒做了俘虏。

至此,西周覆灭。

后来,知道真相的诸侯们带着大队人马来救援。

已经迟了:犬戎将周朝数集聚的财宝劫掠而空,纵火离去。

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即位,是为周平王。

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史称东周。

为求美人一笑便“烽火戏诸侯”,这类不理智的沉溺,对平民,不过是人生的一出幼稚。待把栏杆拍遍,春梦也就醒了。

还是照样热热闹闹的过下去。

对帝王,则是致命的丧失,又如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其人其史和后来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颇相似。

同为一个小朝廷的末代皇帝,在政治上殊无建树,一段诗词却写得灿烂。

陈叔宝“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陈叔宝九岁,他被立为安成王世子,正式过起了优裕的生活。太建十四年陈宣帝死,陈叔宝登上龙位。

到此为止,陈叔宝成为不同凡响的男人——皇帝。

陈叔宝的皇帝做得毫无新意,他恃长江天险,迫不及待开始游戏人生。

彼时陈代已衰微,长江上游的四川和中游今湖北省的大部土地早已落入北周及后来隋朝的手中,北朝的隋文帝杨坚正大举任贤纳谏,减轻赋税,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探囊取江南富饶之地,陈代灭亡之势已成。

而陈叔宝,“因削弱之余,钟灭亡之运,刑政不树,加以荒淫”(《南史?陈本纪》)。

这位亡国之君,日日缠着妙人儿贵妃饮酒作乐,荒废朝政,义无反顾地加速了覆国进程。

贵妃张丽华,是陈后主叔宝坚持到死的热爱。

Miss张出身寒门,其父兄以编草席为生。张贵妃丽华自幼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娣的侄女。

因其貌美聪慧,更兼七尺秀发如云,令人颠倒,被陈后主收为贵妃,生皇太子陈深。

张小姐工心计,善讨男人欢心,很得陈后主的赏识,宠倾后宫,一时无二。

帝王与贵妃情好日密,陈后主常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商国事,曼妙旖旎之情被广为传颂。

公元584年(孙后主至德二年),陈后主于光照殿前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亘连宫室数十间,阁中所有窗框门槛皆用名贵沉檀香木制成。

风过香漫七里,这三阁是自东晋以来还不曾有过的豪华五星级建筑。

自此之后,陈后主与张、龚、孔贵妃分居三阁。

晨曦中美人当窗理云鬓,帝王亲手贴花黄,情爱如花,人生如梦。

祯明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先灭掉了梁国。

不久发兵五十一万,以杨广为统帅,准备渡江伐陈。

当此关头,陈后主既不励兵,也不秣马,他正处在创作的紧要关头,终于在隋军兵临城下的那一刻,他写出了传世之作《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叔宝沉醉了,他急忙挑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

这美妙的靡靡之音生逢其时成了陈朝亡国之音,并为后世用作亡国的隐喻。

唐朝诗人杜牧《泊秦淮》诗便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

公元588年(孙后主桢明2年),隋兵南下攻打建康,前线驰书告急,陈后主忙着牛饮,竟把告急书封放在张丽华床头,忘记启封。

清朝诗人宗元鼎《吴音曲》诗咏此事:“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漆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

初春,锁长江季节,乘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隋朝的大军一举突破了陈朝的长江防线,直捣陈朝王庭。

陈后主泪流满面,之后眉头一皱:“锋刃之下,朕自有妙计。”

陈叔宝的妙计是那口后来被称作“胭脂”的枯井。

要命的当口,他携了张丽华、孔贵妃逃入景阳殿前的古井。

最终山人的妙计破灭了,隋军发现,三人同成为俘虏。

隋军元帅高颎见色怒之:“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张丽华于青溪。

伊人魂散时年仅30岁,陈后主俯首称臣。

随着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的灭亡,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国又重新统一了。陈叔宝最终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

据传由于井口太小,当君妃三人一齐挤上,张丽华的胭脂被擦在井口,从此,这口井被叫做“胭脂井”,一个丧失生命的故事因此更加香艳。

因为沉溺女色亡国,错的是男人。

据载,陈叔宝至京朝见隋帝,文帝赦其罪,给赐甚厚。

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

谁知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

这一要求,引来文帝发自内心的叹息:

“陈叔宝全无心肝。”

监者又说叔宝每日喝醉,罕有醒时。

帝问饮酒几何,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

文帝大惊,叹道:“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

杨坚是把陈叔宝作为一个皇帝来批评的,而在陈叔宝眼里,他做诗度曲才是正业,兴趣也全在这上头。

陈叔宝在文学上确乎是有贡献的。

他现存的作品以乐府诗为多。这些作品中,有些颇与民歌相近,如这首《自君之出矣》。

清人陈祚明说他“能作新思”;“犹得风致”。他

善于学习南方民歌,在表现妇女的细腻感情方面,能独创新意。

陈叔宝的作品,在历来的选本中较少选录,“因人废言”。

只有清人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选录了他一些作品,并称之“才情飘逸,态度便妍”,又说他诗的特色是“清丽”。同时又说“陈后主诗如徐生为容,顾步登降,事事修饰,望之嫣然,然未达礼意”。

陈叔宝乐府以外的诗歌,大抵是他即位前或即位后与官僚或群臣们唱和之作。他和这些官员的聚会,倒有点像当时文人的“以文会友”。

花前月下、酬酢唱和,这样的聚会是陈叔宝孜孜以求的小资生活。

而管理国家不过是他偶一为之的“副业”而已。

因此,他才会在隋军兵临城下时,告急文书未曾开拆就被丢在床下;

陈叔宝也完全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

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

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

陈叔宝在《玉树后庭花》中唱道:“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其中的悲观主义、及时行乐精神意味深长。

文人如此倒也罢了,但他是天子,治天下是他的工作。没有哪个天子愿意亡国,即便如陈叔宝。<strike>http://wwrike>

但是他舍不下他的浪漫。

他选择了温情,就选择了死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然而自君之出矣,绿草遍阶生。

而Miss张,被帝王爱上,如被富贵爱上,千金散尽,富贵丧失,爱也跟着丧失。

爱上浪漫的帝王,是可哀的,亦可耻。

寂寂寞芳菲

还是那嵯峨之山,还是那玾惵扬波之水,还是那样磊炣而英多的士人。他,当年啸歌酣放的贵公子,如今悄然回到故里。

伊戎装相当英武然而破烂,眉间聚满征尘,唯身形依旧倔强地轩昂。

谁能想象,从前,他是这城里最纨绔的王孙,倨傲而潇洒的贵公子,曾轻摇折扇:我踏月色而来。

昔时他翩然出行,必有妇人连手共萦。

他在众人之中,便似珠玉在瓦石间,俘虏举世目光。

这样的好男儿,却在某日清晨凌空而去,荆州城内从此再寻不到伊人风姿。

众人茫然,行在偌大城内,只觉放眼皆土木形骸,掩都掩不了的黯淡荒凉。

他只是轻笑。

这是他的狷介,这是那个朝代的狷介。

南北朝的朝代更迭,只有浪子才能自浮沉中生存。

他便是那弄潮的浪子,不独掀情天恨海,更要生白鹤之翅,破燕雀之情网。

他别了花丛,从了军,自南方到了北方。

那不是普通的南方,十里烟花地,“民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妓之声相闻。”

是香软之地,足够诱惑温暖,令陷溺战火的北人向往,却令他深恶痛绝。

他已厌倦卿卿我我,要做乱世好男儿,壁立千仞。

至于那些被他扔下的芳菲,“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几具红粉?

他一走,便是十年。

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十年,他穿越了秦时明月汉时关,握剑以还。

他的故事,高简瑰奇,再度成为举世人们茶余饭后玄远冷俊的玄言。

而这十年,许多爱他的心也自浓渐渐地淡了。

譬如芳菲。

十年前,世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暮春。

那日——“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那是芳菲生命中最盛大的春天,盛大而短暂。

她偎在他身边,蒹葭倚玉树,获取了铺天盖地的赞叹。

她当然以为,幸福将成永日。

然第二日,那位公子便翩然远去。

幸福成为昨日。

说是去了北方。

她不甘心,在他的府第跟前,盘桓逗留。

那些夜晚,四下无人,她对着遥不可及的北方呼唤: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守门的家丁,眼目朦胧的更夫,卖花的老妇,每个人都见证了她的凄绝。

那是多美的春天,一生不过一次。她为他那样义无反顾地盛开。

倾尽全力、孤注一掷。

直到他终于没有回来。

守门的家丁,眼目朦胧的更夫,卖花的老妇,他们都看着她,充满悲悯。

她却笑了。

“莫说他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谁都不知,她去了哪里。

坊间流传,当第二个春天来临时,满眼青草迷了她的神思,她竟于妙龄剃度,自此青灯古佛,了残生。

十年后,当他荣归故里,酒酣耳热之际,好事者谄媚地提起了这个故事。

功成名就的他,忽然被打动了。

十年戎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耳目所见,是杀戮与血腥,忽然就很想栖身温柔乡,以慰平生。

次日,他去了那个传说中的小庙。

偏安的城市里,庙小香火旺。

庙门之外,一溜烟儿排着算命摊子,那些口舌灿莲花,说着谁都不知对错的将来。

见他这般轩昂人物到来,个个声调拔高:“知过去未来,卜富贵贫穷。”

他才不理。

他的一切,容貌自天,富贵在己。刀头舔血搏来的功名,算不到,也代替不了。

于是那些热切的目光冷淡了,纷杂的冷淡中,他怎会知,有一束自始至终没有热切过?

谁能猜到,城边的破庙边,那个粗布褴褛,天天帮人掐算姻缘的算命婆子,竟是美人迟暮。

既然春天已过去,她可以是任何一个平凡老去的女子。

她认出了他,可惜并不惊喜。

她已年华不再,即便他仍肯拾起当日情,她这十年的芳菲已凋谢。

因此,她冷冷看他铩羽而归。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哀莫大于心死,春草疯绿,王孙衣锦而归,与我何干?

而我的寂寞,又干卿底事?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