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 - xp1024.com
《国民党抗战骁将·炎黄忠魂录》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忠义之志,壮烈之气——记张自忠烈士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八日,担任重庆国防最高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打开了一封来自鄂北抗日前线的电报,不禁愕然,泪水夺眶而下。在万分悲痛之中,他提起了笔……

<small>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small>

<small>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small>

……

一篇以《楚辞·国殇》诗句为开头的悼文,寄托了冯将军的无限哀思。

冯将军悼念的,是跟随他二十多年的一员战将,时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张自忠将军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之际,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冲锋陷阵,洒尽了一腔热血,在抗战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h3>冯玉祥部下年轻有为的爱国将领</h3>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臣,后改荩忱,一八九一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的一个县巡检家庭。幼年随父在江苏省赣榆县任所读私塾,一九零八年人临清高等小学堂就读。一九一一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第二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张自忠虽自幼家境温裕,但并未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在读书时,他看到清朝社会黑暗,军阀连年混战,国土受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迫切寻求救国之路,当时社会官场上的贿赂盛行,使他深感学法政于世无补,只有投军才能救国,于是在一九一四年秋,毅然走出书香门弟,投笔从戌。

张自忠先是赴奉天新民屯投奔陆军第二十镇(师)三十九旅八十七团车震部当兵。一九一六年,经车震推荐至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在冯部,初任差遣。一次,冯将军偶尔和他谈话,觉得他的谈吐与一般士兵不同,便让他入初级官长班学习,并擢举他当班长,不久入模范连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排长。在军中,张自忠没有一点浮华奢侈,同大兵过着一样的生活,上操、上讲堂、抬土、挑砖,一切大兵能做的事他都能做,是一个优秀的下级军官。

一九一九年,他又被选入军官教导团深造。在教导团,张自忠深受团长鹿钟麟的常识,鹿称他“治学勤勋,对人真诚”,把他誉为“标准学员”。旅长冯玉祥也称赞他“确是一个有用之才”。结业后即升任为模范二连连长。一九二一年,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第一师(冯五祥任师长)以后,张又任营长、学兵团长等职。一九二五年,升任冯部第五师第十五旅旅长。一九二六年冯玉祥自苏联回国,成立国民联军,被推为总司令,于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张自忠又升任为第二十八师师长。

一九二八年兼任开封警备司令和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不久二十八师改番号为二十五师,张仍继往师长。一九二九年,又调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二十二师师长。

后又任原第二十五师改编的第六师师长。

在冯玉祥将军部下,青年时期的张自忠接受了许多爱国的、进步的思想教化。

冯将军很重视部队的精神训练,他经常让官兵阅读一些讲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爱国精神、军纪精神及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书,每天让官兵唱国耻歌、爱民歌、吃饭歌。

这些精神训练,给了张自忠以很大影响,以致他常常在训练之余情下自禁地呼出:“亡国奴不如丧家犬!”“不劳动则不得食!”出于报国、张自忠每每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及“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话自励励人,并将其精神付诸践履,为提高自己治军报国的本领,张自忠在军中手不释卷,尤其是研读军事著作,如《曾胡治兵语录》、《兵器学》、《欧洲战史》、《战术学》等等。由于本人心怀大志,发奋进取,加上冯玉祥将军的器重栽培,张自忠很快出落为一名年轻有为的高级将领。他所率的二十五师,向以纪律严明、步伍整齐、将士用命、所向披靡著称,一直被冯部树为全军学习的“模范师”。

<h3>七七事变前在华北积极抗日</h3>

一九三零年,在冯玉祥与阎锡山联合讨蒋失败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部被张学良改编。张自忠任改编后成立的由宋哲元任军长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东三省,并长驱直入,向我山海关和热河进犯。当国家处于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下,张自忠很快转到了抗日的立场上,以满腔报国的热忱,在华北率先投入了反抗侵略者的斗争。

<strong>参与指挥长城抗战,在华北首挫日军</strong>

一九三三年初,日军继占领热河、进驻承德以后,又调集两万余众,进逼长城各口,企图全面突破我长城防线,一鼓而下华北。当年二月,由平东推进至遵化及马兰峪以东地区。为策应长城各口作战的二十九军,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被军长宋哲元委派为前线总指挥。

三月,日本关东军以铃木、服部两旅团为主力组成的步、骑、炮联合纵队一万余人,由热河、平泉向我喜峰口进犯。九日,其先头部队迫近喜峰口时,守军万福麟部来经激战即行撤退。宋哲元、张自忠即令三十七师一零九旅赵登禹部,沿万部撤退路线向喜峰口急进。当日午夜即与敌遭遇于喜峰口镇内,我军以大刀片和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奋勇与敌激战数小时,歼敌四百余,将喜峰口克复。十日晨,又将口东老婆山高地夺回。

接着,敌后续部队约六七千人,以装甲车为前导蜂拥而至,向喜峰口及两侧高地猛攻。由于敌强我弱,赵旅长一面急告指挥部求援,一面指挥部队撤出喜峰口镇,抢占两侧高地,阻击敌人。张自忠接到报告后,即派三十八师一一二旅黄维纲部由三屯营、撒河桥向喜峰口驰援。当三月十一日进抵喜峰口及左侧孩儿岭时,即遭敌击。我军浴血奋战,多次与敌短兵相接,发挥了大刀片和手榴弹的威力,斩杀敌人无数,敌凶焰顿挫,双方形成胶着状态,为克敌制胜,宋哲元、张自忠决定采取夜战、近战、肉搏战突袭敌人,令二二四团出潘家口攻敌右侧背;令二二六团出董家口绕袭喜峰口东侧之敌:令喜峰口正面黄、赵两旅坚守阵地,待迂回部队开始战斗后,全面出击,以聚歼喜峰口之敌。此外,还令三十六师一旅推进至三屯营、撒河桥地区,以策应喜峰口作战。当时,宋哲元、张自忠均临阵前撒河桥督战。入夜,我两支绕袭部队,由樵民、猎手带路,从山间小道攀援而上,摸到敌人露营村寨,对敌发起突然袭击。敌从睡梦中惊醒,因措手不及,被我用大刀片和手榴弹杀伤者甚众。接着,我军前后左右四面出击,反复冲杀,从十二日直激战到十六日,打败了敌人的多次反攻,使敌渐次不支,最后不得不向平泉方向狼狈逃窜,我军乘胜追杀六十余里。这次喜峰口战役,我军连续七昼夜浴血奋战,毙伤敌人近三千,缴获大炮十八门。

喜峰口之敌逃窜后,三月十七日,集结于鹰手营子及兴隆附近之敌,又以主力向我半壁山、罗文峪进攻,企图摧毁我二十九军设于遵化的指挥中枢。

张自忠即令两个团急援罗文峪,并亲率三十八师直属部队及手枪营到第一线督战,使罗文峪阵地得到巩固,屹然未动。当时,因山楂峪左侧高地仍被敌占领,严重威胁着罗文峪阵地,张遂又令一个营夺取该高地。经几小时激烈冲杀,将高地占领。十八日,宋哲元、张自忠指挥二十九军全线出击,三个师密切协同,一鼓将敌全部击溃,使罗文峪战斗也取得全胜。这次战斗,又毙伤敌人近千名,缴获许多武器弹药。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史称长城抗战,它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北方战场我军的首次胜利。这次抗战,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部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反抗侵略的斗志,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自忠自此成了一名威震中外的抗日名将。

长城抗战虽然打退了敌人的进犯,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对日妥协政策,反而以签定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终。二十九军竟被迫撤离长城各口,至通县附近集结。

一九三三年八月,宋哲元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后,二十九军全部开赴察哈尔。

当时张自忠的三十八师驻防宣化、怀来一带,积极从事训练,以备再战。

一九三四年冬,热河方面日伪军又蠢蠢欲动,有明显进犯察东的迹象。

早有警惕的张自忠将军及时令本师一一二旅黄维纲部由怀来雕鹗堡向龙关、赤城及龙门所推进,以防敌人窜犯。一九三五年一月初,日军飞机向我龙关、赤城一带驻军频繁侦察,并投弹轰炸。一月十五日,黑河汛日军司令森一郎向我军提出“警告”,要我龙关、龙门所驻军撤退。面对敌人的挑衅,张将军指示黄旅长说:“龙门所系察东门户,决不能后退一步,并应加强守备力量。”并令黄部推进至赤城,将旅指挥所驻进龙关,作好应战准备。次日凌晨,日寇以步骑炮兵联合组成的约一两千人之兵力,在飞机配合下,向我龙门所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我军沉着应战,据险死守,决不退让。敌以炮火作掩护,多次竖云梯爬城,均被我军击退。

激战三日,我阵地岿然不动,敌死伤了七八百人,终无进攻之力,遂与我形成对峙状态。

后经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与日方交涉,日军承认是“误会”,冲突才告结束。

这次察东拒敌,是张自忠将军继长城抗战后,在华北的又一次英勇的抗战举动。

一九三五年六月四日,国民党政府继签订《塘沽协定》之后,又与日方秘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通过这一协定,把河北和察哈尔两省大部主权都断送了。这年十一月,张自忠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代理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十二月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为委员长)时,张又被委任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一九三六年五月,调任天津市长。当时,在卖国协定下,华北已逐渐“特殊化”,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国民党政府又不许抗日,作为典守长官,张自忠的处境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坚定自若地辅佐宋哲元,内而整军经武,外与日敌斗智,力撑华北危局。

为防敌于万一,张自忠以很大精力补训部队,加强武装。主察期间,他对全师各团人员、马匹、车辆,都亲自校点,该淘汰的淘汰,该补充的补充。

成立了一个学兵营,扩充了两个新兵旅,收编了一个旅。取消了在喜峰口抗战中使用的大刀,配置了较先进的步枪和其他武器。加强了部队的射击、刺杀训练…

…经过整补,整个部队人强马壮,精神焕发。任天津市长时,张自忠充实加强了天津保安队原有三千多名官兵的武器装备,配齐了全部武器。

还把他的特务营全体改为保安队,拱卫市府,将所有三十八师的部队(共五个旅),配置在天津市外围,控制了全市及对外交通。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气焰很嚣张,不断向我挑衅,以制造侵略我国的口实。在国民党当局不准得罪日本人的政策下,张自忠既不唯唯诺诺地屈服帝国主义的压力,又不鲁莽从事,而是有理有节地与日方周旋。

张主察时,日寇扬言“塘沽协定”注明以长城为界,要进驻张家口大境门外。

大境门系察哈尔省省府张家口的北大门,是长城要塞,若让日军靠近,我察哈尔省府的安全就要受到威胁。张自忠当机立断,一面调兵遣将,部署在大境门外四十五里的罕诺坝;一面派人与驻张家口的日本特务机关进行交涉。在谈判中,张自忠授意我方代表警告日方:“大境门外有中国军队驻防,如发生误会,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日方见我方态度强硬且有准备,加之吃过张自忠的苦头,遂未敢进驻大境门外。

张自忠任天津市长后,一九三六年某日,日本丰台驻军与我部发生冲突,日军将我部包围。双方对垒,一触即发。当时,张自忠奉宋哲元委员长电令,与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交涉。日方一参谋为迫使张自忠迅速屈服,以威胁的口气对张说:“刻下形势严重,要赶快设法制止,否则便要开火。”张自忠从容沉着地回答:“国家养兵,原为打仗。”用力若千钧的八个字,给了对方以回击。经我方不卑不亢地谈判,日方后来未敢妄动。

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到十八日,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馆为庆祝英皇加冕典礼而举行宴会,招待驻津各国来宾。在商讨最高来宾问题上,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坚持要以最高来宾身份出席。张自忠闻知后,义正辞严地对英国领事表示:“英界为中国领土。日军驻津系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国际场合,不能喧宾夺主。若以田代为最高来宾,中国方面决不出席。”结果,英领事馆不得不决定以张自忠将军为最高来宾,使我国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当然,在张自忠主持察哈尔和天津以后,察省和津市的局面并未好转,相反,却和整个华北一样日陷危机。但这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政策的结果。张自忠面对这种危难局势和自己的艰难处境,感到非常苦痛,他曾在给所部旅长李致远的信中,表露过这种心情。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批开进关来,连连向我挑衅。七月二十七日,又向来哲元发出紧急通牒:限他和三十七师于二十八日午前撤离北平,以此作为和平谈判条件,否则将采取断然措施。二十八日拂晓,日军开始向甫苑进攻,我二十九军副军长兼教导团团长和南苑驻军指挥官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南苑失守,华北局势异常危急。

为了保存力量并争取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宋哲元于当日下午三时召集在北平的军政首脑举行特别紧急会议,决定把部队撤到保定,委托张自忠暂代自己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之职,留北平与敌谈判,以作缓冲。当时,是抗战还是妥协,国内斗争十分激烈,留下来与日本人打交道,是要背“汉好”罪名的。但张自忠毅然接受了任务。他说:“现在战与和都成了问题,看情形事情不会一下子得到解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了我们二十九军能安全脱离险境,我愿担当这个重任,个人毁誉在所不计!”在接受任务的第二天,他给所部团以上军官写了一封信,嘱咐他们“团结一致,在副师长率领下听从军长的命令,坚决抗战”。二十九军于当晚撤走后,张自忠便孤处危城,在世人的误解谣啄之中,默然忍辱负重,继续与日寇周旋。

不几日,日军便大批涌入城里,扶植汉奸,组织北平伪政权,并向张自忠提出通电反蒋、反共等无理要求。张自忠拒绝了日寇的无理要求后,他的行动处处受到刁难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张自忠感到日寇武力占领中国的方针已定,对它不能再报幻想,自己继续留平已无意义,于是便托病隐蔽起来,于九月三日化装成汽车司机助手,潜离北平,重图杀敌报国的机会。

<h3>抗战爆发后驰骋疆场</h3>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张自忠在李宗仁、未哲元的保举和原部队官兵的要求下,返回由系三十八师扩编的五十九军任军长。翌年二月,奉调至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从此,他又走上了抗战第一线,再展当年长城抗战的雄风,先后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为保卫中华民族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strong>克敌淮北回军后第一次大显身手</strong>

张自忠重返部队时,正值日寇大举南侵。日军在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起,又开始从南北两路沿津浦线夹攻徐州。南线之敌以两个师团之众,配以飞机、大炮、坦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初,向我淮南据点明光、池河镇、定远、蚌埠等地进攻,遇我守备部队五十一军于学忠部的坚强阻击。

由于兵力少(只两个步兵师),战线长,干部虽经数日鏖战,终未阻挡住在人数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强敌,而将据点相继失落,不得不退守淮河北岸,凭险拒敌。

就在五十一军立足未稳之时,日寇又以重兵在临淮关、小蚌埠、怀远三处强渡淮河,并相继攻陷了北岸我小蚌埠、曹者集防地,使我部频频告急。

当时张自忠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急率五十九军增援。张部于二月十一日到达前线,首先在固镇与北进之敌发生遭遇。在战斗中,张自忠亲笔写信,令所部先头部队一八零师二十六旅旅长张宗衡,“要忍最后之一分钟,要撑最后之一秒钟”,与敌顽强拼杀。在张将军沉着镇定指挥之下,我军攻势猛烈,终于把敌军击溃,并乘胜追击,先后克复了曹老集、小蚌埠等处,将敌赶回淮河南岸,与敌形成隔河对峙状态,使敌北进受阻。此次战役,是张自忠回军后第一次大显身手的胜利战绩。

临沂大捷重创板垣“铁军”

从一九三八年二月下旬开始,号称“铁军”的日军精锐之板垣第五师团,为了和矾谷师团会师台儿庄,以与津浦路南段日军会攻徐州,大举进逼我鲁南重镇临沂。

三月九日,敌寇五千之众,配属大炮三十余门,坦克二十余辆,飞机六、七架,在田野旅团长指挥之下,开始向临沂猛攻。

临沂距台儿庄九十公里,为徐州东北之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如果失守,日军则可由青岛直趋台、徐;威胁陇海、津浦两路的女全。当时,退集临沂的庞炳勋之四十军,以劣势兵力,奉命死守。为厂确保临沂,阻止敌进逼徐州,李宗仁急调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前往增援。张自忠本来与庞炳勋怀有旧仇,但他不计前嫌,受命后立即率部乘火车南下峄县,然后踏上春雪消融后的泥泞道路,以一昼夜一百八十里的急行军,于三月十二日到达临沂城西郊。李宗仁为了解作战情况,并使五十九军和四十军更好地协同作战,特派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与张自忠同至前线。张军到达后,徐、张、庞立即在四十军军部会商作战计划。庞建议固守城防,张则主张以五十九军在城外采取野战,主动向攻城之敌侧背攻击,以解临沂之围。张还提出打破常规,不待急行军的部队充分休息,即提前开始行动。经反复研究,决定实施张将军提出的以攻为守的作战计划。会后,张自忠口军部立即召集两师(三十八师和一八零师)营长以上官长部署战斗。他号召在场军官要大胆、谨慎,敢于藐视敌人。指出:“我军在喜峰口、北平、天津、淮北等地,已先后和日军交战多次。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扬我军善于近战、夜战的长处,根据现有条件,集中使用轻重武器,就一定能够打败这个骄横不可一世的板垣,为中华民族争光,以尽到我们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即使战死疆场,也是虽死犹荣。”张将军的凛然气概,给官长们以极大鼓舞。

三月十四日凌晨四点,战斗打响了。在张将军的指挥下,五十丸军以三十八师为左翼,一八零师为右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沂河,一举插入板垣师团右侧背,在亭子头、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岭子等处突破敌人防线,使敌措手不及,一夜之间歼敌千余人。敌见势不得不放弃攻城,转而对五十九军作战。

此时。因得到增援而军心大振的四十军,也乘机举行反攻,插入敌左侧背。敌军腹背受敌,飞机大炮均失去作用。敌我双方在临沂城外、沂河两岸连续肉搏,形成逐村逐屋的拉锯战。十五日,板垣师团曾增兵两千人,以飞机火炮为掩护,配合坦克、装甲车,向我部主阵地茶叶山、刘家湖进攻,但均被我打退。在前后三天的激战中,双方冲杀不下数十次,敌伤亡四、五千人,我五十九军伤亡也在六千人以上。全军第一线作战部队中,营长伤亡三分之一,连、排长则全部易人,三月十六日,战区参谋长徐祖贻见五十九军伤亡惨重,拟电请李宗仁同意,令其向郯城后撤,但张自忠却要求再打一天一夜。经徐请示战区同意后,他下令营、团长均到第一线指挥,师、旅长到团指挥所,军长亲临两师前线。并令将全军所有火炮全部推进到第一线,限令三月十六日黄昏以前,以密集炮火,向敌猛烈轰击。

入夜后,所有官兵均投入战斗,猛攻盘踞在凤仪官庄、刘家湖、苗家庄等卜余个村庄之敌。当时战况异常激烈,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

激战到十七日凌晨二时,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再无抵抗能力,遗尸千余具,向临沂以北的汤头、莒县方向溃逃。我乘胜追击至董官屯、白塔、汤头一带布防,与敌形成对峙状态。

这次临沂之役,我部把不可一世的板垣师团打得一败涂地,使其与矶谷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破产,造成尔后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为我包围的战机,给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胜利消息传出后,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庞炳勋的四十军立即得到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传令嘉奖。

三月十八日晚,五十九军奉命除留一一四旅归四十军指挥协同守城外,其余开赴费县、沈村一带,威胁敌矶谷师团左侧背,以策应第五战区正面作战。

三日后,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开始了。三月二十三日下午,汤头以北之敌侦知五十九军撤离临沂,在得到板本旅团的增援后,又向临沂反扑过来,企图西进向台儿庄增援。敌有五千余人,配有较上次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气焰更为嚣张,守军庞炳勋部在反击中渐次不支,再度呼援。五十九军又奉令星夜回援临沂。

三月二十五日,张自忠率部到达临沂西北地区,立即向敌人的右侧背发动攻势,敌亦全力向我猛扑。我部在毫无凭借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损失严重。

二十八日,敌又增加约千余人,炮十数门,附以飞机往复轰炸,使战况更加激烈。

当天,张将军得知战区已派第五十七军缪澂流部的王肇治旅及汤恩伯部的骑兵团准于夜间到达临沂增援,为鼓舞将士斗志,他当即将此消息通知全军,并写给一八零师二十六旅旅长张宗衡一手令,内容是:

(一)援军今夜准到,务望再撑五小时,即有转机。这个时期就是最后五分钟,我弟之苦撑,如所深知,按前几天之战事,与团体有极大之功勋。

这两天之经过,又如此拼命,实在不能不为国家、为团体感佩。望再接再厉,以竞全功。

(二)战斗已到最后关头,看谁能忍最后一分钟,谁就能成功。

(三)我困难,敌之困难更大,我苦战,敌之苦必数倍于我。望率所部支撑眼前这一极短时间。

在张自忠将军训勉砥砺之下,全军坚持苦战,斗志不衰。二十九日,张自忠给战区长官李宗仁去电:“职军两日以来伤亡两千余人,连前此伤亡达万余人。职一息尚存,决与敌奋战到底。”正在形势险峻之时,援军到达了,张自忠将援军和所部统一作了重新部署,命令全线出击,迅速将敌截为两段,敌终不支,大部向东北溃逃,我部乘胜追击,于三十一日胜利结束战斗。这一战,我部又阻止了敌人向台儿庄、枣庄前线增援,使台儿庄右翼阵地得以巩固,有力地配合了战区大军在台儿庄的正面作战。

因临沂作战有功,张自忠被升任为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仍兼五十九军军长。

五十九军经过临沂战役后,因伤亡奇重,兵员锐减,于一九三八年四月上旬奉令撤出战斗,转至苍山县卞庄以南长城村鹿山东调整待命。鉴于三十八师损失过大,由作战前的一万五千人减至不足三千,张自忠决定将该师三旅缩编为一旅,约千人,归军部直接指挥,其余官兵由黄维纲师长带领到后方补充新兵。第一八零师尚有六千余人,仍维持两旅四团建制。

日寇不甘心台儿庄惨败,自一九三八年四月中旬起,从平、津、晋、绥、苏、皖各战场,增调约三十万军队,并配以各种重武器,分六路对徐州进行大包围。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鲁南日军相继占领了临沂、郊城,井南进妄图切断陇海路。

这时,未得喘息的五十九军又奉命由驻地北进,截击由郯城南进之敌。

此前,一八零师两位旅长董升堂和张宗衡鉴于五十九军的现状,曾写信给军长张自忠,认为部队不宜再战,建议作充分休整补充。但张将军从整个战局出发,仍勉励部下再接再厉,坚持到底。他在四月二十三日给董、张的亲笔回书中说:来函悉,所见极是。前半月已将我伤亡之众、干部损失殆尽之一切情形,数呈列宪,极峰已允许。因情况关系不允许有此时机。我们也不能不谅。看昨今两日之电报,在最近之将来,就要令我军去整理补充。望两弟再振其精神,领导起来,作最后一撑是盼。

张自忠的勉励,使全军将士仍保持旺盛的斗志。接到新的作战任务后,张自忠即令一八零师火速前进,当先头部队抵至大王庄时,与敌遭遇,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因敌后续部队不断增加,我部仓卒应战,大王庄被敌占领。

我部又相继在大王庄以西各村庄及展庄占领阵地,阻止敌人前进。以展庄为焦点的攻守战中,敌我双方反复冲杀于各村内外,敌数次在炮火轰击下,向我猛扑,并一度将展庄东半部占领,但均被我打退。后来,敌将其步兵炮推进到距展庄东北角约数百米,首先将东北角围墙轰倒,又将碉楼上层摧毁,井使千余人在炮火掩护下蜂拥而上。适此,张自忠军长乘马来前方视察,张宗衡旅长将战斗情况向军长报告后,经军长同意由左翼社清岭团抽调一营兵力,轻装猛攻敌之右侧背,同时令旅部特务连经由展庄东凹道接近敌人,以猛烈火力奇袭敌之左侧背。当面之敌,经我三面夹击,死伤遍野,狼狈逃窜。

张自忠对该旅艰苦奋战精神,备极赞许。经五天三夜激战。敌见我顽强抵抗,毫未动摇,最后不得不向郯城退去。这次战斗,伤亡敌不下千人,五十九军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南下的任务。

为粉碎日军在徐州包围歼灭我有生力量的企图,五月十四日,第五战区进行战略转移,决定分三路由徐州突围。张自忠部作为第三路,奉命在突围中担任掩护,突围后向许昌、南阳方向前进。当时五十九军总共还有不到九千人,其中战斗人员仅有六千左右。但是在张自忠将军督帅下,部队整肃,士气旺盛。退却掩护中,先在萧县东南地区与敌血战两昼夜。是役,张自忠命第一八零师派一个旅的兵力围攻萧县之敌,掩护大军西撤;派二十六旅从东、东南、东北三个面向日军围攻夹击。

敌人步兵配有坦克车多辆向我部反击,张自忠亲率手枪营在东北方的公路上占领阵地,用集束手榴弹将敌军的坦克阻止在距离不到二百尺的一个地方,不能前进。

直到我大军全部通过后,到天黑,才摆脱了敌人,带着手枪营走在大军的后面。当五十九军撤至萧县西南滩溪口附近时,又与由蚌埠方面前来截击之敌相遭遇。当时,军师部人员都投入了战斗,张自忠及下属长官均亲临第一线指挥。经苦战整日,追友军大部安全通过封锁线之后,全军才节节撤出战场。五十九军到达永城东南青龙桥时,又遇到敌军的阻击和敌机的轰炸扫射。张自忠命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旅李久思部掩护,与敌激战五小时,天黑后,向西突围而去,安全到达毫州地区。不久,五十九军调到许昌整补。在整个突围过程中,张自忠亲自断后,且战旦走,沿途收容伤兵,载以车马,自己却常徒步而行,以至足破血流,因此广大官兵无不感佩。

由于这次掩护大军突围有功,张自忠又受到了上峰的嘉奖。

徐州会战结束不久,张自忠部又参加了武汉会战。

一九三八年秋,长江以北的日军,分两路由大别山的北麓平原西进,对武汉构成大包围的态势。五十九军在参加徐州会战后刚刚整补完毕,新兵训练还不满两月,就奉命开赴演川,阻击由六安西进之敌。当时,部队在许多官兵患疟疾的情况下,星夜向潢川急进。九月六日,当三十八师一一三旅挺进至潢川以东的春河集时,与西进之敌发生遭遇,经我部迎头痛击,将敌遏止于春河集以东地区。张自忠迅即将五十九军主力部队摆开,以三十八师在左,一八零师在右,沿潢河左岸,在晏家河、光山、潢川以至淮河之线占领阵地,积极构筑工事,并各以有力之一部进出于仁和集、双柳树、桃林、春河集一带,阻止敌人前进。敌经多次进攻,均未得逞,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相持至九月中旬,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部队又奉令由潢川、光山撤防,转战于大别山的新城、礼山一带截击敌人。十月底,武汉失守了,五十九军又奉命由大别山西进突围。途中,日军封锁严密,部队多是利用夜间行军,从日军眼皮底下通过,十一月中旬,全军才分别到达预定地点京山附近,在此构筑工事,严阵待敌。

在武汉会战过程中,张自忠因在演川、大别山一带阻击敌人有功,且在突围转移中秩序井然,于十月,又升任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除五十九军外,七十七军、五十五军均归其指挥。

日寇占领武汉以后,在武汉周围集结大量部队,准备发动随枣会战。当时张自忠统帅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担任鄂北大洪山南麓、京(山)钟(祥)公路和襄河(汉水在襄樊以下称襄河)两岸的防务。总部驻节襄河西岸荆门县快活铺。第五战区长官部根据敌人动向,于一九三九年一月下旬在樊城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采取攻势防御,以粉碎敌人的进攻。张自忠将军开会回到总部后,马上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动员部队急速准备与敌作战。他说:“现在国家到了危亡之期,我们应下决心为国家、为民族的存亡,不顾一切牺牲,与日寇一拼,以全力将敌消灭在襄河地区。”在会上,张将军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会后,全军按计划迅速在钟祥以北襄河两岸摆开阵势。

五月初,参加会攻随县、枣阳地区的日军南路之第十六、十三师团及骑兵第四旅团,配以战车二十余辆、飞机四十余架,由钟祥北进,向我第三十三集团军在长寿店以南山地之线的三十八师和一八零师阵地发起猛攻。我三十八师和一八零师虽奋力夹击阻截,但由于在兵力和装备上的悬殊,防线被敌突破。在紧要关头,张自忠总司令急令三十八师渡河向东,截击敌人。总司令本人也从转斗湾过河督战。他直接指挥三十八师和骑兵师两团兵力,先在流水沟截往敌人,与敌激战了一昼夜,迫敌后撤,随即又命三十八师向田家集方向跟踪追击。三十八师于六日在蒿子岗击退了一股敌人,七日又在东至亭于山,西至刘家寨长达两公里的山地设伏,歼灭了日军一个辎重联队,毙敌辎重兵少将一名,缴获战马三百余匹和其他军用物资无数。

与此同时,张自忠又命一八零师从田家集以南攻击敌人,与三十八师两面夹击。

一八零师两个团进至田家集西南郭家冲时,与北进日军两千余人遭遇,将敌阻止在阵地前。由于我部顽强奋战,日军在田家集地区被我咬注。此后日军又向田家集增援约二、三千人,附大炮十余门,在飞机掩护下,向我三十八师阵地猛攻。我部在一昼夜之间,打退了敌人几次反扑。由于敌人力强大,我部伤亡很重,当快要支持不住时,师长黄维纲给张总司令打电话求援,张自忠在将全军作战进展情况告知黄师长后,坚决命令黄告诉各级指挥官:“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敌人快被我全部击溃。我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加困难,要争取最后五分钟!”并令黄集中力量攻敌,派一个骑兵营向日军右侧背迂回,三十八师奉令坚守阵地,营长金振声受伤后仍不下火线,张总司令得知后,立即命令提升金为团长,并通报各部队,给了官兵以很大鼓舞。全军在张将军指挥下,又经两日顽强奋战,终使敌人全线崩溃,分两路向花园车站和钟样地区逃跑。在敌总退却时,张自忠命令全军猛追,又重新恢复了长寿店等阵地。

此次襄东截击战,共毙伤敌军约三、四千人,切断了敌人的增援和补给线,保证了战区各大军完成对敌之包围,因而造成了我方随枣会战的大捷。

由于张自忠将军英勇善战,敌人以“活关公”呼之。

随枣战役胜利后,第三十三集团军受到了统帅部和战区长官部的嘉奖,得奖金十万元。张自忠将钱全部分给部队,并给各单位有功人员晋升一级。

一九三九年冬,我第五战区对窜守襄河东岸之敌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张自忠统帅的第三十三集团军又奉令参加了战斗,并且是这次攻势的主力部队之一。

张将军奉令后,即令三十八师前往龚家畈集结待命,同时对黄家集的敌人进行侦察;七十四师进驻王家台子一带,监视黄家集退往洋梓公路的日军;一七三师、一七四师进驻高坡一带,监视驻洋粹方面的日军;总部及直属部队进驻张家集;一三二师进驻张家集以东一带,担任总部左翼安全和监视随县方面的日军;一八零师担任总部右翼安全,随时准备增援第一线。同时命令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抓紧间隙时机训练夜战、近战、肉搏战技术,准备以我军的这一长处与敌作战。

战斗开始了,敌十三师团集中强大兵力,在空军和战车协同下,在襄河东岸向我三十八师和一三二师阵地进攻。张自忠命三十八师担任主攻部队,利用夜间,袭击敌人。三十八师以一一二团在中,迅速攻占了罗家陡坡敌人的阵地,并向黄家集日军第十二师团师团部推进;以一一三团在左,佯攻万水寨,牵制该地敌军,掩护主攻;以一一四团在右,攻击黄家集至洋梓公路上的联络据点——观头山阵地,阻挠黄家集、洋梓两地之间的交通。

开战初期,以观头山争夺战最为激烈。观头山是敌人的一个连据点,构筑有两道战壕、一道铁丝网、一道鹿砦,还构筑了一个机枪掩体。我一一四团三营采用夜袭,突然把该山团团围住,以猛烈的人力向敌射击。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穿衣,在严寒的午夜仓促应战,仅一个多小时,便被我军打散,弃尸四十余具,受伤二十多人。敌人不甘失败,第二夭以步炮联合部队两千人,在三架飞机掩护下向我观头山阵地发动进攻,第三天又在飞机助战下,以数千人三面包围。整个观头山战火似海。战斗最激烈时,张总司令向三十八师师部发出指示:“从本集团军这两天的战斗情况看来,以栾升堂三营所受的压力最大,我已经下令攻击敌人的几处阵地,‘调’敌人回师守巢,以减轻栾营的负担,告诉奕升堂坚决守住阵地,不能丢失。”

阵地官兵,听到张将军指示的传达后,更加振奋,越杀越勇,在此后几天中,敌人企图夺回观头山的多次反扑,均被我打退。

十二月下旬,日军新调来的独立旅团又向我七十四师阵地攻击,威胁我主攻部队罗家陡坡阵地的右翼。张总司令闻报,果断地命令三十八师派部出击,收复七十四师失掉的阵地,确保罗家陡坡右翼的安全。三十八师立即向王家台子以南地区各村庄攻击。当一一四团三营占领王家台子制高点时,发现敌人正在西面的平顶山上集合,敌酋还在讲话,全营立即组成两大火力网向敌人的集中点猛击,敌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其独立旅团长当场毙命。第二天早五时左右,日军五千余人,配以飞机三架,向我王家台子阵地大举进攻。我三营苦战求援,但师部无兵可派。这时,张总司令亲自打电话命令营长道:“栾升堂,你守的王家台子阵地特别重要,这个阵地守住守不住,关系到当前全军的胜败,你要顶得住,守得牢,要子弹有子弹,要炮弹有炮弹,援军马上就到前线,援军到后归你指挥。”

栾营长立即把总司令的电话传达到全营,官兵们异常振奋,都表示人在阵地在,保证全军的攻击顺利进行。遂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经三天激战,我大获大胜,毙敌三千余人。

经十几天的激烈战斗,敌十三师团全线开始动摇。此时,张自忠不失时机地派一三二师三九五团夜袭设在钟祥县东北角的敌总指挥部。张将军电话指示该团团长任延材:(1 )敌人在十几天的激烈战斗中损失很大,士气不振,已呈动摇之势;而敌人总指挥部距敌前线又远,敌后方空虚,若出其不意夜袭敌后方定能取得胜利。因之,决定派你团完成这一任务。(2 )你们都读过精神书,读书贵实践。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战争而死就重于泰山,否者轻如鸿毛。

张自忠要任团长把这两条指示转达给全体官兵。将军的指示,给官兵们树立了明确的生死观和胜利的信心。当晚,该团即由本地群众作向导,绕道钻隙行了二、三十里路到达目的地,以分进合击的方式,向敌总指挥部所在地进攻。经过五、六小时的激烈战斗,敌全部崩溃。我部乘胜追击,使敌遗尸遍野,向县城方向逃去。

经一个月的激战,张自忠的第三十二集团军在襄河东岸给日寇第十三师团以一次重大打击,使敌数月以来未敢妄动。这是张自忠将军有勇有谋、抓住战机、英明果断、正奇兼用指挥的结果。由于冬季攻势再建大功,张自忠又晋升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仍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除辖第三十三集团军外,第二十九及二十六集团军也归其指挥,并荣获宝鼎勋章一枚。

<h3>会战枣宜壮烈殉国</h3>

一九四零年五月,日寇为了先在汉水东岸击破我第五战区主力,然后渡河攻开重庆大门——宜昌,以迫使重庆政府接受亡国的和平条件,又集中了三个师团和三个旅团以及其他五个师团的部分兵力共十五万余人,发动了枣宜会战(即第二次随枣会地),分三路进攻枣阳、襄阳、宜昌等地,向第五战区主力包围。

张自忠鉴于右翼兵团在此次战役中将首当其冲,其胜负如何,关系全局,即于战前给所部将领写了一封信,并召集他们开会,进行动员。他在信中说:今日之事,我与弟等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敷衍,……这条路的结果,一定是身败名裂,不但国家因此败坏于我们之手,就连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要为我们所断送,这就等于自杀。所以这条路是死路、沉沦灭亡之路。……

弟等夙识大体、明大义,谅自己也绝不肯走这条路。无疑的我们只有走另一条路,就是拼。……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同敌人在这条线上拼到底,拼完算完,不奉命令,决不后退。……万一不幸而拼完了,我与弟等亦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我们没有亏负了他们的豢养,我们亦不愧做一世的军人。……我与弟等参加抗战以来,已经受了千辛万苦,现在到了最后的一个时期,为山九仞,何忍亏于一篑,故惟有盼弟等打起精神,咬紧牙根,激励部下,拼这一战……

这一番悲壮激昂的话语,表现了张将军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和舍死御敌的坚强意志,给了部下以强烈的感染。

战前,张自忠的右翼兵团按第五战区的部署,由第二十九集团军控制大洪山区;第三十二集团军守备襄河西岸南起钟祥对岸的石牌,北至襄阳、宜城两县交界处的小河镇,前沿阵地延伸至襄河东岸,由一八零、一七九师和骑九师防守。兵团总部仍设在襄河西岸快活铺。

五月一日,日军右路开始从信阳沿桐柏山北麓向我第五战区左翼兵团孙连仲部进攻,战幕因此而拉开了,右翼兵团也将激战在即。这一天,张总司令在命令所部加强戒备的同时,又给所部团以上将官写了一封亲笔信,勉励大家准备以死报国。

信中说: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为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同时,张将军又致书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说:佟(麟阁)、赵(登禹)死于南苑,宋(哲元)又死于四川。只余你我与刘(汝明)、石(友三)四人矣,我等亦不知几时也要永别。我等应再下一次决心,趁未死之光,决为国家民族尽最大努力,不死不已!

此外,还给当时在重庆的一好友复了一封信,也表示了“以必死之决心,与倭寇相周旋”,“以报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

五月二日,日军左路——第十三师团也开始从钟祥北犯,向我第五战区右翼进攻。四日,敌中路又从随县开始正面猛攻,枣宜会战全线展开了。敌来势很猛,从二日至六日,张自忠的右翼兵团防地,纷纷不支而后退。一八零师由长寿店退至襄阳以东;一七九师和二十九集团军转入大洪山;四日奉张自忠令从雅口一带过河作战的三十八师也被切断了与后方的联系,在田家集一带孤军奋战。敌人突破我长寿店防线后,迅即窜至田家集地区,井以主力继续向南瓜店地区进犯。六日,李宗仁急令张自忠抽调河防兵力向河东进击。

在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张自忠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决心破釜沉舟,再次亲自过河,与敌决战。六日晚,张将军召集了集团军总部会议,表示了自己过河督战的决心,与会诸将都力劝他坐镇河西,可他坚决不从,当即向各河防部队晓以个人行动。出发前,张将军又亲笔致书冯治安: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人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己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 、179D取得联络,即率该两师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小兄张自忠手启五月六日快活铺此信表明,张将军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实际上这是他的临阵遗书。

五月七日,张自忠亲率总部、特务营和七十四师马贯一部四四零团,从快活铺出发,到达六十里外的宜城窑湾渡口。因见前线战况紧急,未等七十四师主力赶到,就趁着暮色渡河了。过河后,得知敌三昼夜不停地向北窜犯,便火急向北追击敌人,并与我主力部队取得了联系。

九日黎明,四四零团在方家集和黄龙垱之间的二郎庙与敌接战。其时,接到战区长官部来电:“汤恩伯兵团已开始自外线反击,令张自忠部向阳方向断敌后路。”

当三十八师奉命赶到总部附近时,张将军立即召集部分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长官部命令,并在会上动员说:长官部又给了我们一个杀敌立功的好机会,希望大家发扬冬季攻势中的好作风,还要象亭于山战斗那样,抓住战机,主动出击,敢拼敢打,消灭敌人,争取取得鄂北第三次大捷。

与会军官,听了张将军的动员后,信心倍增。中午,敌增兵二郎庙,正激战中,七十四师两个团由马贯一代师长率领,也奉命赶到,我军士气更振,一鼓将敌击退。

敌退后,张自忠命七十四师紧跟总部前进,继续向北截击。

十日拂晓前,我探知曹家老湾一带有大批日军宿营,张将军即令三十八师出其不意,对敌攻击;同时对总部人员、七十四师也分别作了战斗部署。

当三十八师先头部队抵达梅家大湾时,与正在南进的敌三十九师团部及其所率两个大队接战。我军拦腰冲杀,恰好打击在敌司令部机关部分,把敌打得满山乱跑,有两名指挥官当场毙命。敌迅即抢占了梅家高庙制高点,架上机枪向我扫射,使我攻击受挫,撤回梅家老湾与敌对峙。少顷,敌先头部队调转头来,后续部队也跑步赶上,在梅家高庙岗岭上集合了千余人向我反扑。

我以一一四团正面佯攻,并派疑兵向北运动;以一二二团向南运动,然后顺麦田沟匍匐过冲,出其不意地攻进梅家高庙内,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向东夺路而逃。

三十八师乘胜追至熊家集。后逃跑的一股敌人又遇我七十四师有力一击,一指挥官伏匿于密林被我民兵发现击毙。这一仗,使敌遗尸遍野,损失了三个高级指挥官。

敌进占枣阳的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得到从梅家高庙逃回的三十九师团部人员的报告后,即令其第十二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和池田大队中的三分之二的兵力,迅速反转南下,向我张自忠部猛扑过来。若我统帅部情报灵通,判断正确,就会指令张将军适时向大洪山规避(大洪山还有我四十四、六十七、三十九三个军),使敌扑空,同时使北方之敌更加孤立,从而南北两路均有被我击破之可能。然而重庆最高统帅部却判断敌人开始南撤,第五战区长官部据此判断令张自忠部“迅速向南追击”,使已疲战三日、兵力远劣于敌的张部又返回头来追击强敌,从而不可避免地陷于困境。然而,张将军是最执行命令的,在十二日接到长官部命令后,毫不迟疑地调整部署南下。

此时,一七九师来电说,师部在田家集附近受敌阻击;一八零师亦来电称,师部在老河口附近,各团在黄龙挡附近受敌围攻,阵地多处被敌突破。

两个师一南一北都要接应。为便于指挥,张将军把部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左路由黄师长指挥,令他带领三十八师去接应一七九师向新街、田家集一线追击;右路由张将军亲自指挥,令七十四师接应一八零师到方家集集中,进罐子口沿襄河东岸向南追击。

十四日晨,张将军率总部、特务营和四四零团到达方家集附近,四四零团与敌遭遇,敌死守方家集,我多次冲杀均未奏效。张将军亲自登上集镇东北高地指挥,使工兵连很快爆破了敌人的火力点,四四零团旋即占领了方家集。

张将军将指挥所设于集镇外山梁上的一所房屋内,继续指挥四四零团与敌反复争夺集镇外围的高地。激战终日,我方伤亡很大。敌机不断地扫射轰炸,炮火不停地轰击,集镇很快变成废墟,指挥所房屋也中弹了。当手枪营长杜兰喆前来请总司令转移时,正泰然自若地以蚕豆充饥的张总司令笑了笑说:你坐下休息一会儿,吃点豆子吧,别看小鬼子现在这么凶,一天黑就泄气了。参谋长李文田建议说,一八零师赶不来了,我们兵力单薄,不能久陷手此,应向罐子口骑九师靠拢,然后返回河西。但总司令决心已下,坚持在此吸住敌人,待我主力赶来聚歼。不料,战区长官部来电说:“敌南窜,有企图过河模样,速向襄河沿岸进击”。张将军身为右翼兵团总指挥,其基本任务是固守襄河,屏障荆沙,拱卫中枢门户——宜昌,因此,不得不甩掉当面之敌,突围南进。

十五日晨,总部进入罐子口,张总司令与苏联顾问等高级将领在骑九师师部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定总部乃留在河东,之后,又继续向南瓜店转进。

下午来到了南瓜店以北一里多地的小山庄——沟沿里。张令四四零团驻毛家湾、李家湾,负责向西北警戒。不多时,六十四师主力到达,张令其在南瓜店东南驻扎,并向东占领阵地,前哨直抵两乳山。

敌人跟踪而至。十六日晨,激烈的枪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战斗从总部西边不过千米的毛家湾旁的小山子打响了(此地与总部只隔两个小山包),敌占领了第二个小山包。张总司令迅即到沟沿里后山上观察,命四四零团预备队增援上去,将小山包夺回。在西线之敌进攻的同时,东线之敌也攻占了两乳山,并继续用大炮向我前沿阵地轰击。日出时,我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敌攻占了牛肋巴骨山,居高发炮,沟沿里直接暴露在敌火网之下,总部迅速向东南撤退,将指挥所设在杏仁山旁的陈家湾。

九时许,进攻之敌得知我总部在沟沿里,便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东西两面向沟沿猛扑过来。东南面我七十四师守杏仁山至两乳山一线的四四四团和四四三团,先后告急,请求补充弹药(因七十四师是轻装渡河,一周来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休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几乎处于弹尽粮绝之境),这时,参谋长李文田在电话中传达张总司令的指示说:“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了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嘴咬!”随后,总司令又派副官给马代师长送去亲笔便笺:马贯一,你当兵就跟着我,我们这次作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望你好好地打,狠狠地打,打好了完全是你的功,失败了我给你负责。马接到手谕后,立即到前沿督战了。在战况恶化的时候,总司令派人把苏联顾问和总部非战斗人员撤离了战场,而自己却坚守阵地。由于敌攻势越来越猛,我方伤亡惨重,原防线均被敌突破。敌接着又孤形推进,从东西南三面围攻,逐渐缩小包围圈,把全部人力集中到我军已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打得土石飞溅,硝烟弥漫。在万分危急之时,总司令对身边的指挥人员说:情况如大家亲眼所见,我看算不了什么!黄师长天黑可赶来解围,请大家相信,我张某绝不单独离开战场,现在三面都是敌人,你们就近分散隐蔽。说完,他继续呐喊着往来督战,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当张将军从阵地前沿返回已经中弹的指挥所时,传令兵见他左肩上的血把衣服染透了,就指着说:“总司令,您……”,张用手按了一下伤口毫不在乎地说:“没什么,不要大惊小怪”。

说完,就仔细地察看着指挥所中弹情况,见代理参谋处长吴光辽大腿被炸伤,血流不止,即叫两个参谋架着他往北撤下山去,而自己却仍在阵地上屹然不动。

下午一时许,敌攻占杏仁山,指挥所人员向村外突围时,全部牺牲于敌火网中,我战斗人员也大部伤亡。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了,少顷,敌我短兵相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将军与高参张敬仍在阵地上高声指挥拼杀,张将军喊:“敌退,快打!”张敬传呼:“敌退,快打!”张将军喊:“左击!”张敬亦传呼:“左击!”

又混战半小时,敌我双方死伤累累。下午两点多,敌冲上我阵地,张将军不幸身中数弹,右胸穿洞,倒在地上还说了最后两句话:“我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平安。”“大家要杀敌报国!”说完壮烈牺牲。一代英雄,从此永别人间了,抗战以来,以兵团总指挥兼集团军总司令,亲率队伍,冲杀敌人,受伤不退,力战身殉者,此为第一人。

张将军牺牲时,年仅四十九岁。随同他一起殉国的,还有张敬等官佐及士兵三百余人。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将其遗体抬到战场以北二十里处襄阳境内的陈家集,用酒精擦洗、白布裹好后,浅葬于其师团部驻地陈家词堂后面,并插上一块木牌,上写“支那总司令张自忠”。后我左纵队黄维纲部将张的遗体找到,护送至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快活铺。经重殓后,将灵枢运往重庆。

枣宜之役,虽然张自忠将军和其他许多将士不幸牺牲了,但终将日寇围歼第五战区主力的企图彻底粉碎。张自忠及其所部的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对战局转危为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h3>身后获殊荣 英名垂千古</h3>

张自忠将军牺牲的噩耗传开后,全国上下为之震悼。其灵柩在转运过程中,沿途各界纷纷迎灵致祭。当运灵专轮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时,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齐往迎接。国民政府接连发出通电、褒扬令、入祀忠烈令、荣哀状,并特颁恤金十万元,决定举行国葬,追晋张为陆军上将。不久,将张将军安葬于重庆著名风景区—

—北暗梅花山麓。全国其他各大城市也都先后举行了追悼、公祭仪式。国共两党负责人和各界人士,纷纷为张将军的殉国而题诗、作词、写挽联。八月十五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一千余人,齐集中央大礼堂,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送了挽词。毛主席的挽词是“尽忠报国”。大会宣读的祭文庄严他说:“将军之伟绩,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鞠躬尽瘁,卒以身殉,全国人民,同声悲悼!”“将军之英勇奋战,足以斥责那班贪生怕死之徒,将军之为国牺牲,足以打击那班投降妥协之辈。”“一怀之奠,岂止泪酒同情,万众之心,实欲驱除暴日”。这一祭文,表达了亿万爱国同胞的心意。朱总司令代表八路军指战员献了花圈井作了重要讲话,他号召全国将士学习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死,不谋私,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为战胜侵略者而英勇奋斗!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周恩来同志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特撰写了《追念张荩忱上将》一文,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了高度评价。文中指出:“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民是永远忘不了他们的。为了缅怀张自忠烈士,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多纪念标志和设施。如,在将军安葬处的梅花山麓,建了烈士陵园,立有墓碑和墓表;在将军殉国处的十里长山,建有“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和“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在宜城县刘猴镇、南漳县武安镇及北京、天津,都设有“张公祠”;在北京、天津、汉口、徐州、济南、上海等大城市,均设立了“张自忠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张自忠烈士的英名曾受到冷落和玷污。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人民是公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授予张自忠将军以革命烈士称号,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宜城县政府拨出专款修筑了一条长四里、宽八米的盘山公路,将张将军殉国处的纪念碑和官兵墓连为一体,同时对碑苑和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和绿化,重庆市政府也对梅花山陵园进行了扩建,设立了张自忠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以上两处纪念设施,都已分别列为该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宜城县还将“新街中学”更名为“荩忱中学”,“罗屋小学”更名为“自忠小学”……现在,每到清明节和张将军殉国日,都有许多人去将军的殉国处和墓地进行祭扫凭吊,举行各种悼念活动。这说明,张自忠将军虽然已牺牲四十多年,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世世代代激励着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献身!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记李家钰烈士

李家钰(1892-1944.5.21),字其相,四川省蒲江县人,一八九零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大兴乡一户殷实农民的家庭。他自幼入私塾,喜读左氏春秋,并颇有研究,清末之际,国家内忧外患日增,李家钰毅然投笔从戎,决心以军事救国。一九零九年,他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四期,一九一一年,升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一九一三年春,他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反对北洋军阀的走狗四川都督胡景伊,被迫离开学校。同年夏天,他进入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曾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二次革命”讨袁之役。

一九一四年,李家钰返回四川,插班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继续学习。他聪慧好学,勤勉刻苦,颇得老师的赞赏。一九一五年,李家钰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四师刘存厚部服役。

李家钰作战勇敢,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颇得部下的爱戴。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李家钰随刘存厚部参加护国军方面作战。以后,在与北洋军阀曹银、张敬尧等作战中,英勇善战,功绩卓著,递次以战功摆升为营长,以后又升任川军第三师邓锡侯部第十二团团长,第六旅旅长,第二十八军第一师师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等职。在四川遂宁、乐至、安岳等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防区。

李家钰青年时就立志救国,但却连年被卷入军阀混战与“剿共”战役,他痛恨兄弟阅墙,自戕手足,渴望早日团结统一,共赴国难,共御入侵之敌。

他在一九三五年四川整军会议上说:“只有整军,才能谋中国之统一。也只有整军,才能抵御外侮,才得复兴中华民族……。”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李家钰义愤填膺,立即电告中央政府,请缨上阵,他满怀爱国热情在电报中表示:“……窃为国难至此,已达最后存亡关头,应恳钧座立即下令全国,一致动员,挥师应战,还我河山,严惩群好,以雪公愤,职军正事整编,士气激昂,倘蒙移调前方,誓当执芟赴难。迫切陈词,仁候训示!……”

一九三七年九月,李家钰率其四十七军编入邓锡侯将军的第二十二集团军的序列,从西昌出发,徒步北上抗日。辗转周折,长途跋涉四十余日,到达山西抗日前线。此时北方已是一片冰雪,而第四十七军仍是单衣草履,武器装备全系川造的破旧枪炮,十分落后,但李家任将军率军立即参加战斗,凭借高昂的士气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屡挫装备精良的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军第一零四旅团在飞机、坦克及优势炮火的掩护下,经邯郸、武安、涉具进攻东阳关,想一举驱逐驻守长治的我第四十七军,进而扫平我在山西坚持抗战的军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李家钰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鼓励将士杀敌报国,率领部队与日军拼死搏斗,坚守长治达四天之久,歼灭了大量日军,尔后安全转移撤退。在日寇的疯狂进攻下,山西抗日形势十分艰苦,有些部队就借故离开山西退过黄河,但李家钰将军决心坚持抗日,率部转入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坚持在黄河北岸打击日军,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为保障陇海路的通畅,稳定全国抗战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家钰将军真心抗日救国,经常主动出击打击日军。他常视保存实力、不肯杀敌为可耻,而以正直军人精忠报国为自豪。在他率军驻守中条山期间,多次在平陆县冯单村、裴介村和大吉村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保卫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九年冬,李家钰率部调防晋城,组成三个游击支队,不断袭击焦作、博爱地区日军,威胁平汉铁路。一九四零年春,日军集中数千人疯狂进攻晋城第四十七军,李家钰率部节节抵抗,消灭了大量日军。

李家钰将军爱国杀敌心切,以真伪抗日辨敌友。他从实践中看到八路军真心抗战救国并有一套纯熟的游击战术,对于用劣势装备战胜日军很有用处。于是,他就和八路军交朋友,并共同探讨杀敌的韬略。一九三九年,他派人到八路军学习游击战术并亲自主持在平陆县槐树庄举办第四十六军干训班传授游击战术,讲解团结抗日的思想。他还亲请刘伯承将军为第四十七军营以上干部讲授战略战术,常与朱德同志、薄一波同志互相来往,密切团结协作,共同抗日。李家钰坚决反对大敌当前,自戕手足,坚持与友军团结抗日。

李家钰将军率部在晋南作战数年,打仗数十次,屡奏捷报,一九三九年夏,他以战功晋升为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一九三九年冬,他再次晋升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管辖第四十六军和第十七军。

一九四一年夏,第三十六集团军奉令南渡黄河,驻扎在洛阳以西的新安县,担负起守卫天险黄河,拱卫中原的任务。李家钰将军身在抗战前线,时刻不忘杀敌,他经常亲自巡视前沿警戒线,了解敌军的动态,勉励将士忠于职守,严密监视敌人。他经常亲自派遣游击部队偷渡黄河,到北岸侦察,搜索敌情,袭击敌人,捕捉俘虏,加强戒备,防御日军渡河南犯。

一九四四年三月,日军南渡黄河的企图更加暴露,李家钰将军在第一战区洛阳军事紧急会议上提出“先发制人”之策,建议使用空军轰炸北邙山头日军的桥头堡阵地,尔后以佯渡牵制日军,使敌处于被动,我军立于主动,但这一主张未被上级采纳。

五月十七日,日军从中牟、陕县两处强渡黄河,由于我方战区主官率先西逃,各部队失去统一指挥,盲目后撤。李家钰将军见此危境,十分镇定,他主动在渑池县召开西撤各部队主官会议,决定统一指挥,派出掩护部队,指示退却目标和退却道路,集结主力,再图反攻。大家一致推举李家钰将军出任统一指挥官。李家钰临危受命,指挥若定。他主动提出由第四十七军担任后卫掩护任务,掩护各军撤退和集结。

五月二十日,李家钰将军率第四十七军殿后宿营在陕县姚店。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七时,李将军率部西撤,正值秦家坡高地时,突遭日军的袭击,李将军亲率特务营奋力反击,不幸头腹中弹,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其生前亲书的“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的钢铁誓言。

李家钰将军亲临前线杀敌,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悲愤。他的忠骸运到成都后,四川省政府和国民政府驻川各级机构、各界人士、群众团体联合举行公祭和隆重的追悼会。蒋介石委员长亲自发来了唁电,政府各要人、各党派、知名人士都送了花圈和挽联,表彰李家钰将军坚持抗战的丰功伟绩和为国献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赋诗一首,悼念为国牺牲的英烈: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急报将是颓。

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

军令未闻诛马谡,思论空遣重曹丕。

灵旗风雨无穷恨,丞相词堂锦水隈。

追悼大会后,李将军的忠骸被安葬在成都市南郊红牌楼广福桥的“李上将墓园”里。

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一日,《新华日报》发表《悼李家钰将军》的短评。

文章指出:“中原大战……我将士英勇,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希望前线将士都抱为国牺牲的决心!……”

六月二十二日,国民政府下令:“故陆军中将李家钰,追赠为陆军上将。”

七月十日,国民政府又下褒扬令,纪念烈士的爱国牺牲精神。

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的!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追认在抗日前线英勇牺牲的李家钰将军为革命烈士,李将军的夫人王明德和其三子李克林代表烈士家属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人民政府还拨专款重新修缮李将军的陵寝,以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教育子孙后代发扬他们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我是军人,应该去与敌人拚——记郝梦龄烈士

郝梦龄,(1898.2.28-1937.10.16),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一八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郝家世代务农。梦龄少时仅读三年私塾,就随父从耕。十四岁时,父郝瑞枫送他到正定县一家广货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老板的虐待,遂投奔于东北军魏益三部下当兵。魏是郝家亲戚,时在奉军任职,看梦龄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连长、营长、团附等职。

一九二五年十一一月二十二日,奉军第十军军长郭松龄通电倒戈。魏益三也随之响应,占据山海关。郝梦龄时任魏部团长,率部阻击奉军与日军入关。十一月三十日,奉军张作霖发表“讨伐”郭松龄宣言,郭松龄遂与奉军决战于巨流河,郭军败,郭松龄夫妇被张作霖杀害。之后,冯玉祥派代表到山海关与魏益三联络反奉,郝梦龄作为魏益三方面的代表。同冯玉祥的代表进行了谈判。

一九二六年一月三日,魏益三在山海关就任冯部国民军第四军总司令职、郝梦龄为第四军旅长。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九日,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后,五月一日,冯玉祥于西安就任国民革命联军总司令职,分兵六路进军,协同北伐。郝梦龄于北伐战争中,擢升为国民革命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六月一日,武汉政府北伐军与冯玉祥国民军会师郑州后,部队在郑州改编,郝梦龄为陆军五十四师师长,后兼郑州警备司令。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发动对工农红军的反革命围剿时,郝梦龄曾率部与红军交战,并败于莲塘。第三次反革命围剿被工农红军彻底粉碎后,郝梦龄深为同室操戈而悔恨。到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时,郝梦龄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次年被调往贵阳,负责指挥修筑川黔、川滇公路。一九三七年五月,郝再度请求解甲归田,但当局决定调他到四川陆大将官班学习。

一九三七年七月初,郝梦龄正往四川陆大途中,得悉卢沟桥事变发生,他毅然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此后又上书请缨,决心率部北上,终获批准。其时,郝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这一年九月,郝梦龄自贵阳率部北上抗日,出发前,他已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

在途经武汉,趁隙与家人告别时,他抚着儿女们语重心长他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并写下一书,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拆开来看,郝不允,父女在对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里,郝即同家人辞别。事后女儿把信从痰盂中捞出,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将军留下的遗嘱,尚可辨认的词句是:

<small>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small>

<small>留于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small>

郝梦龄率第九军自武汉到达石家庄后,编入了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序列。其时山西雁门关己失守,晋北的忻口成了山西抵御日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决定在忻口组织会战,一再向蒋介石请求派中央军入晋作战。蒋介石应允派第十四集团军入晋,阎锡山即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指挥忻口会战。

十月初旬,郝将军率部先期到达忻口布防,积极派兵增援被日寇围困中的原平镇晋军。他在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和嚣张气焰后,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十月十日,忻口会战即将正式展开,郝梦龄给妻子剧纫秋写下最后的遗嘱:

<small>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之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倘余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对国际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small>

<small>纫秋贤内助,拙夫龄留字,双十节于忻口。</small>

这些慷慨悲壮的话语,表现了郝将军对中华民族的赤胆忠心。

十月十一日,忻口战役正式展开。指挥进攻忻口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在平型关地区被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重创以后,报复之心十分强烈,他集中其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倾全力向我忻口阵地猛攻。当时,首当其冲的是布防于中央地区的第九军。郝梦龄任中央地区的总指挥。面对强敌,毫无惧色,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

十二日,敌攻陷中央地区的锁钥部南怀化。敌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的二零四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十三次之多。敌我双方死伤惨重。我部在敌优势火力轰击下,平均每日伤亡一千多人。第九军在夺回被敌攻占的高地后,有的团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郝将军仍鼓舞官兵说:“此次抗战,是民族战争,胜则国存,败则国亡。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我死国活,国活我死之决心。军人的天职是保国为民。现在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就是我辈军人没有尽到责任。欲置国家于磐石之上,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必须官兵用命,奋勇拼杀”。

当第三二二团战斗到只剩下一百多人的时候,郝将军又亲到该团阵地前对百余名官兵讲话:“……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剩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此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你们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

官兵们以雷鸣般的声音回答:“誓死坚守阵地!”

十月十二日以后,敌以飞机、大炮、坦克向忻口中央地区猛攻数十次,郝率部御敌,屹然不动。迫十五日夜,郝奉命指挥七个旅,由正面向敌夜袭,左右翼同时出击策应,期收夹击之效。夜三时,郝亲临前线,挥兵奋进,连克数座山头。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也随郝督队前进。到五时余,天已微明。

郝担心天明后新夺的阵地受敌空、炮火力威胁,决定乘胜直追,以即刻将残敌歼灭,遂更奋勇挥兵。在我追袭下,敌阵纷乱,不得不以机枪、榴弹炮掩护退却。

这时,郝梦龄、刘家麒已临散兵线之前,距敌仅二百多米。突然,郝、刘中弹倒下,二将在弥留之际,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而后壮烈牺牲。

同时殉国的,还有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

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噩耗传开,举国悲悼。当灵柩于十月二十四日运抵汉口时,武汉各界代表四千余人往车站迎灵。

十一月十五日,武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志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蒋介石主祭。而后,将郝将军的灵柩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十二月六日,国民政府特颁褒扬令,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刘、郑各追赠为陆军中将,明令“从优抚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勋草,而垂永久”。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高度评价了郝梦龄等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他说: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些人中间,许多是国民党人,许多是共产党人,许多是其他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人。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麒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麒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郝梦龄将军等数十人就为着这个而牺牲了。……郝梦龄将军等的热血是不会白流的,日本强盗之被赶出中国谁能说不是必然的?

蒋介石也特为忻口阵亡的郝梦龄、刘家麒两将军发表祭文:呜呼!岛夷蛇豕,荐食上国,既噬台鲜,复攫东北,贪婪无厌,兵压平津,陷察攻晋,谓我无人。矫矫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刘君继踪,如影随形,我师生力,万钧雷霆。方其赴敌,宁惜一死,挺身杀贼,誓雪国耻,枪林弹雨,与寇偕亡,士气大振,无乖炎黄。

呜呼!寄生天地,百年瞬息,正命沙场,垂声无极。惟念二君,千里庭趋,九原有知,遗憾歔欷。家室子女,存问听夕,凡兹善后,生者之责。神皋禹甸,寸土寸舍,有寇无我,人同此心。仗兹精诚,虏入吾掌,一尊妥殓,尚其来享。

郝梦龄将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所以能大义凛然,舍死忘生,为保卫民族做出贡献,决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平时在行伍之中正以待身和严以治军分不开的。

郝梦龄处世严谨,无吸烟、酗酒、赌博、狎妓等嗜好恶习。他勤于读书,购有大量的古籍珍本,其中有半堵墙高的二十四史,有各种兵法,有影印的藏经碑铭,有康熙字典、辞源等工具书籍。他常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苏武等忠臣义士的历史故事,教育部下及其子女。尤对文天祥推崇备至,对《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能背诵如流。他平生喜爱体育运动,对打球、溜冰、游泳等,均有兴趣。

郝梦龄治军严明,他不准纳妾狎妓,不准吸毒赌博,在军中不用亲属,受赏赐分给部下。部队在乡间宿营,决不轻易打扰百姓,常以草桔露天宿营,并一定将借得的草秸等物送还百姓。他强调喝了水,还满缸,扫好地,再出门,以看不出军队宿营的痕迹为标准。他曾在一治兵语录上摘录军歌一首,印发全军背诵及歌唱。歌词是:三军个个听仔细,行军需要爱百姓,挑水莫挑有鱼塘,莫向人家打门板……。

郝梦龄将军牺牲后,他的遗属在新中国得到关怀照顾,在政府和人民的培育下,郝梦龄的五个子女,其中四人大学毕业,成了人民的医师、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长女慧英,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原在武汉十七中任教,现已退休;长子荫槐,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曾在云南东川矿务局任矿长等职,一九六六年病故;次子荫捕,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现任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副教授、十堰市政协常委;次女慧兰,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宝鸡市中医院主治医师。郝夫人剧纫秋女士于一九八四年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爱国军人的献身精神,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政府又将武昌洪山卓刀泉的将军陵墓修聋一新。现在,每到将军的殉国日,都有许多人去将军墓地祭扫凭吊。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尽忠报国——记陈安宝烈士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中将,是中国抗日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亲临战场,奋勇杀敌而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在一九三九年反攻南昌的战役中,坚决执行命令,率部进攻日军。战斗中,身先士卒,宁死不退,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成为全国抗日军民的学习楷模,鼓舞了战斗在外来侵略者面前的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光辉榜样。

陈安宝(1891~1939.5.6),字善夫,浙江省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人,一八九一年生于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自幼聪明好学,敢作敢为。后在本地作新小学读书,他学习成绩优秀,尊师敬长,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戴。由于他的家庭生活窘迫,只好中途辍学,这时正值清末时期,朝政腐败,国事衰微,陈安宝立志寻求民族革命,富国强兵之路。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陈安宝在当时革命浪潮影响下,决心从军救国。

一九一一年底,他从家乡赶到南京,考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属下的入伍生队,不久,又转到湖北陆军预备学堂学习,毕业以后,又考入当时北洋政府控制下的陆军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在学习期间,他刻苦认真,孜孜不倦,以优异成绩赢得好评。

一九一六年,陈安宝从保定军校毕业,眼役于当时浙江陆军第二师,担任排长和连长,他作为一个军人,执行命令坚决,作战勇敢,善于与士兵打成一片,颇有大将之才,深受长官的赏识。但当时国内形势混乱,军阀内战连绵不断,黎民百姓痛苦不堪,陈安宝深感救国强兵之志无法实现,经常闷闷不乐,渴望民族统一强盛。

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开始,国民革命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进入浙江、湖北、江西等地。陈安宝认为这是实现国家民族统一的好时机,决心参加革命军推翻、扫除腐朽的北洋军阀势力,竭力报效民族和国家,他随当时所在的部队加入北伐军的行列,担任第二十六军第一师营长与第六师第三十三团营长,参与了北伐时期的许多次重大战役,

一九三零年春天,被提升为第六师第三十三团团长,一九三一年,又被任命为第十七旅旅长。

一九三二年,陈安宝调任为第七十九师副师长,一九三五年晋升为第七十九师师长,一九三六年,他率第七十九师驻在贵阳南部的独山镇。

“西安事变”后,第七十九师奉令调到陕西撞关一带驻防,受第四十六军军长樊崧甫节制,与东北军对峙。不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当时陈安宝将军深虑内战大爆发,必引起亡国危险,因而,他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避免内战,一致抗日表示衷心的拥护和赞成。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十九军官兵在北平南苑一带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壮烈殉国,陈安宝将军闻讯热血沸腾,表示誓死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他多次请缨上阵杀敌。不久,陈安宝将军奉令率全师到河南省辉县一带集结,加入程潜将军领导的第一战区的战斗序列,准备在平汉路一线阻止日军。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又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妄图一举攻占我政治、经济重镇上海,逼迫首都南京,迫使政府投降。在全国抗日高潮的鼓舞下,政府集中全国海、空军,三分之一以上的精锐陆军,保卫上海,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拚尽全力,打得难解难分,死伤惨重,由于上海地区地形狭小,有利于敌人集中海、陆、空军的优势炮火,而我方装备低劣,损失很大。

十月底,陈安宝将军奉令率第七十九师星夜增援淞沪前线抗日军队。

十一月五日,日本侵略军由于强攻上海不下,于是利用其海空优势火力的掩护,让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突袭,妄图分兵侵犯平湖,从西面截断我沪杭路交通,攻击我上海守军侧背,达到击溃我部,突破上海我部防线的目的。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第七十九师在陈安宝将军率领下刚好到达嘉兴,马上以急行军的速度连夜赶到平湖以东,在独山、虎啸桥、广陈镇一线布防。六日凌晨,第七十九师刚进入阵地,就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在飞机、海军炮火的掩护下,向第七十九师的防线发起了猛烈冲击,第七十九师担任的防线近八十里,兵力不足,装备也很差,但是陈安主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抗战将士,从容应战,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阵地前面躺满了日军的尸体,全军将士却越战越勇,坚守该线阵地达十天之久。

十一月十六日,陈安宝奉命率部队撤至崇德,扼守临平以东、沪杭路及运河正面等地,坚持该防线达数月之久,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牵制敌人的任务。

一九三八年二月,陈安宝率军渡过富春江向侵占余杭的日军进攻,他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以一部兵力进攻余杭城,集中主力袭击从杭州方面的援敌,在陈将军带领下,众将士奋勇杀敌,不畏艰险,与日援军激战一昼夜,敌人逃走时的尸体满满装了二十多辆卡车。

不久,陈安宝奉令率第七十九师深入嘉湖沦陷区开展游击战,越过京杭路,潜入敌后,在德清、崇德、新市、青镇及运河一线活动,开展抗日爱国教育,收编当地民众的五千余支枪,组织抗日游击队,并多次与日军进行作战,粉碎了日军的数次扫荡,使浙西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

一九三八年六月,第七十九师奉令沿杭徽路经祁门、浮梁到达东乡一带活动。

七月,陈安宝因战功攫升为第二十九军军长兼七十九师师长,管辖第四十、第七十九两师,他率部队进驻江西永修,在徐家埠、吴城以北地区布防。八月底,日本扫荡南海线一带,陈安宝率第七十九师进驻德安以北的乌石门阵地,掩护友军安全转移,后来,德星公路西孤岭,烂泥塘一线友军伤亡过重,陈安宝率第二十九军前去接防。从十一日开始,与日军第一零一师团开始接触,日军依靠在郡阳湖海军舰炮及陆、空火力的掩护连续发起进攻,陈将军亲赴前线,督部血战,坚守阵地三十一天,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同年十二月,第一零二师也编入第二十九军战斗序列,第二十九军成为管辖三个师的甲种军,陈安宝将军专任军长,第七十九师师长由原副师长段朗如继任。该月下旬,陈将军率部担任至德湖口和鄱阳湖东南岸守备任务,在该地的第二十六师也归属于陈将军的麾下。

日军在向武汉进攻的时候,就企图占领南昌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在其占领武汉之后,就更加紧筹划进攻南昌。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日军第六、一零一、一零六、一一六师团在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越过修河大举进犯南昌,陈安宝将军率领第七十九师从浮梁兼程到东乡部署抚河和鄱阳湖防务。

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陈安宝奉令指挥预备第五师、第二十六师和第七十九师的二三七团进攻南昌,限本月五日到达,陈将军见时间紧迫,不待部队全部集结完毕,就先带领参谋人员到茬港指挥,令预备第五师和第二三七团迅速集结从瑶湖经过红门桥,按预定期限攻入南昌。四日夜晚,陈将军亲率七十九师继二十六师主力之后在荏港渡抚河,由于渡船数量不够,加上日机侦察轰炸的干扰,直至五日夜十一时才潜渡完毕。

渡河后,陈将军率部队在敌据点间的小路上跑步前进,六日凌晨,当部队穿越铁路公路抵达沙窝章村时,先头部队与日军遭遇,激战于桐树庙西北高地。此时,军师直属部队及部分部队也被高坊日军截断,形势万分危急,陈将军临危不惧,马上下令部队准备冲破敌人阻截,并令后续部队迅速驱逐高坊日军,但由于日军各个据点工事坚固,数次冲击均未成功,双方胶着于高坊北端的夏庄、吴庄、沙窝章村和西北高地山里姚、龙里张一线。

拂晓以后,日军集中猛烈的炮火,在飞机轰炸配合下,出动大批步兵发动集团冲锋,陈部控制区域逐步缩小,伤亡惨重,陈将军观察了周围的地形,深知白天突围不易,就督令各部沉着应战,待天黑后突围,继续向南昌冲击。

午后四时,战斗呈白热化,日军已占据桐树庙西北高地,直接威胁陈部的安危,陈将军亲率师长刘雨卿、参谋长徐志勗督令身边仅有的特务排立即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了敌人占据的高地。

五时十分,日军突破我军左翼龙里张方面的阵地,双方进行白刃格斗,陷入混战状态,陈安宝得到消息,心里万分焦急,这时他手中控制的预备队已经用光,他马上带领身旁的卫队到前线督战,不幸途中遇到敌机的轰炸扫射,陈安宝将军身中数弹,伤及心脏,壮烈殉国。

陈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决心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为烈士报仇。

一九三九年夏,烈士的灵枢运回家乡,安葬在家乡新桥横街山,沿途数万群众设祭,悼念抗日英雄魂归故里。

一九四零年七月七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褒扬令中提到:“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久经战阵,夙著勋劳,珔领军符,盖以捍卫国家自矢,南浔诸役,督率所部,奋勇转战,屡挫凶锋,不幸在莲塘阵地殉职,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彰忠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表彰陈安宝等将领抗日救国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于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五日在延安召开追悼张自忠、陈安宝等将军大会,毛泽东主席撰“尽忠报国”,朱德总司令撰“取义成仁”,周恩来副主席撰“为国捐躯”等挽联,朱德总司令讲了话,强调要团结抗战,为打倒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大会还给诸位烈士的家属发了慰问电。

一九七九年四月,黄岩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将陈将军的坟墓修葺一新,以让我民族子孙后代永远悼念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将军为革命烈士,并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杀敌报国此时矣——记冯安邦烈士

冯安邦将军生前系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二军中将军长,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他率部参加过娘子关、台儿庄诸战役,英勇奋战、屡挫强敌,最后在一九三八年底,扼守大别山的战役中,与日军血战五十余日,歼灭大量敌人后在转进襄樊的途中,被日机轰炸,重伤阵亡,壮烈殉国。

冯安邦(1884-1938.11.3),字化民,山东省天禄县冯家铺人,他自幼品质朴实,性格直爽开朗,好打抱不平,勇武过人。当时,他国睹清末朝政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族危难日益加深,逐渐萌发立志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思想,即而从军入伍,立志外御列强,内消国贼,救国安民。

入伍后不久,冯安邦被拨入冯玉祥将军的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他在冯玉祥将军反帝、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更加倾向进步的民主革命的洪流,加以他身材魁梧,为人忠厚,性格豪爽,军事训练刻苦努力,事事以身作则,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深得士兵的拥护和长官的赏识。

当时,冯安邦对孙中山领导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非常向往,他曾对别人说:“中华民族之复兴其在兹乎。”他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拥护民主建国纲领,痛恨一人主宰天下的专制帝制国体和少数封建残渣日夜妄想复辟帝制的阴谋。

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抬出宣统皇帝又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冯安邦当时正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骑兵营排长,他随冯玉祥将军参加反对张勋复辟帝制的“讨逆军”马厂誓师,然后挥师西伐,冯安邦率部一马当先,杀入北京城,击溃了张勋的主力部队“辫子军”,迫使宣统皇帝放弃帝位,再次宣布国家共和。

一九一六年,陕西地方军阀,督军陈树藩投靠皖系军阀段祺瑞,倒行逆施,种毒贩毒,克扣军饷,镇压革命党人,陕西省革命党人组织靖国军与其对抗。

一九二一年,冯玉祥将军乘段棋瑞垮台,率第十六混成旅入陕,讨伐陈树藩,冯安邦当时作战勇猛,带兵有方,以战功晋升为第十一师工兵十一营连长。

一九二二年,冯安邦又被提升为第十一师工兵第十一营少校营附,以后又擢升为营长。

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皇宫,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冯安邦将军非常兴奋,决心随冯玉祥将军跟着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讨伐反动军阀,统一全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随着冯玉祥的国民军退向西北而破灭了。

一九二六年九月,冯玉祥将军从苏联回国,决心参加北伐,国民军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举行誓师大会,冯安邦这时担任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工兵团团长。国民军出师渲关东征,冯安邦奉令留守宁夏训练部队,扫清甘、宁的附属北洋军阀的土匪部队,他兢兢业业训练部队,为国民军补充大批训练有素的士兵,以功升任第十六师第四十八旅旅长,后又充任第三混成旅旅长。

一九二七年春,冯安邦奉令率部到甘肃扫清叛乱土匪部队。在陇南作战中,他运用巧妙战术,克复天水城,回师告捷,平安了国民军的后方,为保障北伐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资供应,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战功又晋升为第二十八师师长,后又调任第二十二师师长兼代理宁夏省政府主席。

一九三零年,中原大战开始,蒋介石的军队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军在平汉、陇海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损失惨重。后阎、冯败北,被迫下野流亡,其余部多被蒋介石收编,冯安邦部也被改编,他担任了陆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旅旅长,后晋升为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妄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全国军民都团结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反抗日军的侵略,全国抗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冯安邦将军是真正的爱国军人,他对日本帝国主义有着深刻的仇恨,他听到日军全面进攻华北的消息后,坚决表示了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决心。他激动地说:“杀敌报国,此其时矣。贪生怕死保守实力者,非炎黄子孙,实国民革命军的败类。”他马上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要求杀敌立功,保卫国土,尽一爱国军人之天职,他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冯安邦部在孙连仲将军的领导下,移师北上,走上了抗日前线,冯将军亲自来到部队中间,向士兵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敖,为中华民族争光。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的士气高昂,大家磨拳擦掌,决心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一九三七年秋,日军在攻占我华北平、津重镇后,大举沿平汉路南下。

冯安邦将军奉令率第二十七师在琉璃河、房山一线阻击敌人,他们冒着日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轰炸,沉着应战,与进犯日军展开血战,完成了预定的阻击任务。

不久,南下日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集中优势兵力,连克我保定、石家庄重镇后,准备沿石太路西进,妄图配合晋北作战的日军一举拿下山西,解除对其侧翼的威胁。军事当局决定利用山西有利地形,与从晋北入侵的日军决一死战,并阻止石太路日军西进增援,于是就把阻援任务交给了冯安邦将军和其他的部队。冯安邦奉令率部到达娘子关一线占领阵地,冯将军日夜奔赴在前线,指挥部队修筑工事,作好迎击日军进攻的准备。

不久,日军主力向娘子关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密集的炮火把阵地炸翻了个,但冯将军率部奋勇迎战,充分利用娘子关要隘的险要地形,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坚守阵地达一个月之久,有力地配合了山西忻口战场的作战,保卫了山西的东大门,并曾率部配合友军出击歼灭日军第七十七、七十八联队,击毙日军联队长鲤登大佐以下一千二百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但后来由于伤亡过大,兵力单薄,日军突破了防线。

一九三八年,冯安邦将军因作战有功升任陆军第四十二军军长,三月,他奉令率部参加著名的台儿庄会战,他在孙连仲将军指挥下,率领第二十七师和第四十四旅参加了坚守台儿庄的惨烈战斗,日军精锐主力部队矾谷师团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火力掩护下,对台儿庄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双方拼命血战,每一座房屋都要争夺数次,第二集团军各部在孙连仲将军的指挥下,为拖住敌人主力,争取时间,等待外围主力大军来围歼敌人而苦苦支撑,宁死不退,最后终于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歼灭敌人主力近两万人的巨大战果,粉碎了日军妄想迅速打通津浦铁路的妄想,鼓舞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写下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为此,国民政府特授于冯安邦将军以最高战功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以表彰他的功绩。

一九三八年九月,冯安邦又奉令率领第四十二军转入大别山区,扼守要隘,阻止日军前进,冯将军率部在小界岭鸦雀山山地上,利用优势地形,与进攻日军作殊死的战斗,阵地得而复失,双方在这一线阵地相持达五十日之久,日军损兵折将,终未越过我坚固阵地一步。冯部在完成预定的阻击任务之后,奉令撤出阵地,向湖北襄樊一线转移,日军飞机紧紧跟踪,扫射轰炸,以干扰破坏冯部的行军方向。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三日,冯将军率部到达襄阳一带,正在停留收容部队之际,大队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冯将军镇定地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其腹部受了重伤,当场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冯安邦将军的抗日救国英勇牺牲的事迹,特照准给其按上将阵亡抚恤。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誓与中条山共存亡——记唐淮源烈士

在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日军民在国共两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强盗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坚持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游击战争相结合,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日军在我国土上的推进。在山西省中条山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中最大的一块根据地,近十万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官兵,从一九三七年底创建这块根据地以来,坚守阵地达四年之久,牵制了日军南进的兵力,威胁着日军平汉路和同蒲路的运输,屏障黄河南岸陇海路的安全,粉碎了日军的数次大扫荡。直到一九四一年五月,由于种种原因,中条山根据地失守了,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殉国的抗日烈士。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将军长唐淮源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唐淮源(1884-1941.05.12),字佛川,云南省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人,一八八四年九月生,自幼家庭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性格刚毅,并且尊师敬长,以对母亲孝顺而闻名。他自幼就有雄心大志,立志救国救民。青年时代,他目睹清廷腐败,列强乘虚而入,认为国势日危,非从武无法图存,就在得到母亲同意后,考入云南讲武堂。他在学习中,刻苦钻研,潜心学业,加上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很好,颇得师长和同学的器重。当时,云南正是革命党人活跃的地区,唐淮源在师长、同学的帮助下,加入了同盟会,走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从讲武堂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滇军担任排长。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了,唐淮源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他作战勇敢,机智多谋,深得上级的赏识,在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几年内。不断擢升,当上了滇军的营长。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袁世凯擅自称帝复辟,云南蔡愕将军首先起兵护国,唐淮源被蔡愕将军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支队支队长。他率军开路,先锋入蜀与北洋军队大战三个月。沪纳战役,他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大破敌军,战功显赫,因而被提升为滇军步兵第五团团长兼宜宾县知事。从此,他治理县政达四年之久。

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开始,唐淮源跟随金汉鼎将军进入江西,加入北伐军的战斗行列。

一九二八年,北伐结束后,他又被任命为中央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

一九三零年,唐淮源被任命力陆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

以后,他曾奉令参与过与红军的多次战斗。

一九三二年冬,唐淮源又被提升为陆军第十二师师长。

一九三六年十月,他又兼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

“西安事变”时,唐淮源正在西安,被东北军官兵扣留。不久,事变和平解决,唐淮源返回部队驻地,尔后,又奉令率部开到河南开封一带整训。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近郊卢沟桥挑起事端,借此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官兵奋起反抗,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军民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奋勇作战,誓把日本侵略军赶出全中国。这些消息传来,唐淮源将军热血沸腾,立即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

不久,他奉令率部队北上,参加冀西一带高碑店、易水、涞源、保定等地的作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日夜奔驰在前线,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迟滞日军南下的速度,配合友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一九三七年秋,唐淮源将军奉令率部参加山西娘子关保卫战,当时晋北忻口保卫战正打得难解难分,日军屡攻不克,妄想沿石太路打下娘子关,从侧翼包抄。唐将军率部赶到娘子关;立即与友军一起投入抗击日军的战斗,他指挥部下在新旧关阵地上与日军窿战了十四昼夜,将士们愈战愈勇,打得日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以后,唐将军又奉令率部转战平遥一带继续与日军作战。

一九三八年,第三军奉令转入中条山区作战,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屏蔽陇海路和陕甘门户——潼关,牵制日军兵力,威胁敌人的运输要道。当时中条山区处在日军重兵包围之中,我中条山抗日军队面对强敌,背靠黄河,环境险恶,但唐淮源将军率军来到中条山,认真巡查阵地,鼓励官兵克服困难,英勇杀敌报国。以后,日军为拔掉这颗插在其占领区的钉子,在几年中,曾发动十一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唐将军率领下的第三军和其他友军击退。

一九三九年春,唐将军率军发动反攻,曾迫击闻喜县,消灭许多日军,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鼓舞了山西沦陷区人民抗日的斗志。因此,日军方称中条山根据地为其华北占领区的“盲肠”部位,视第三军为我国抗战军队的精锐主力。

一九三九年秋,唐淮源将军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陆军第三军中将军长,辖第七师和第十二师继续坚持在中条山作战。

不久,唐将军的母亲过世,他赶回家乡匆匆办完丧事,马上又回中条山前线,继续指挥部队赶修工事,巩固防线,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他曾对官兵们说:“吾向以老母在,善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一九四一年春,日军为彻底消灭中条山根据地的抗日军队,拔除这颗插在他们身上的钉子,秘密集中十余万精锐部队,并作出准备在风陵渡渡河,进攻我黄河南岸的态势以麻痹我方。我方方面虽作了一定的战斗准备,并将第三十四师归入第三军战斗序列,但终因上级军事主官对敌情分析、判断不甚明确,影响了战役决心和行动部署。

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日军发动全面进攻中条山的战役,当时唐淮源将军率第三军主力扼守闻喜、夏县以东之结山与唐王山至夏县东南花凸村一线,与进犯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唐将军亲赴第一线指挥,鼓励官兵沉着应战,奋勇杀敌,全体官兵见军长亲上前线,士气倍增,用密集的火力射向冲锋的日军,敌人死伤累累,而防线巍然不动。

但是,敌人在当天下午突破第三军左邻友军的王家窑头阵地,迂回冲向第三军左翼第七师的主阵地。八日夜晚,日军乘势突破第七师涧底河阵地,进袭王家河第七师司令部。唐将军得此消息,临危不惧,立刻派出有力的增援部队恢复了第七师阵地。不料,敌人乘我立足未稳,派出大量援兵,进袭住唐回村的我第三军军部,因众寡悬殊,唐回被日军攻占,接着,日军马上扑向我五集团军总部,想消灭我指挥机关,唐将军只好又遣兵牵制这股日军,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不久,第三军右邻友军左家湾阵地亦被日军突破,日军冲向涧底村皋落镇,攻占垣曲。这时,双方战线犬牙交错,各处都在激战。

我指挥当局决定变更部署,退守第二线即设阵地,命令唐淮源率军占领罗有村、孤子岭、野猪岭至秦家村一线。集中集团军各部主力沿唐回大道迂回,全歼敌人,并派军两团在五福涧以北阵地警戒。但敌于九日占领了五福涧。

唐淮源将军在激战中与友军失掉联络,未知敌情的变化,率军遵令南移。十日,正与由南回窜之敌相遇于温峪村附近,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四周日军也得令前来参战,将唐部团团围住。唐将军见战局已危,果断决定转移外线作战,将各师以团为单位,分向三面突围,他对各位师长们说:“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话毕,他亲自率领一个团突围。

可是,日军包围圈封锁很严,双方激战到十一日,各路突围部队均未得手,官兵死伤惨重,弹尽援绝,但他们在唐淮源将军的率领下,仍苦战不退,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

十二日五时,唐将军率残余部队在县山一带占领阵地,这时官兵死伤惨重,人数越来越少,唐将军心急如焚,悲痛万分。十一时,马蹄沟、水泉沟方面的敌人又向县山发起猛攻,虽经奋勇反攻,伤亡殆尽,唐将军自知势不可挽回,决心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誓死不当俘虏,他屏退左右,举枪自戕于县山之顶。其部下仍奋勇抵抗日军进攻,大部壮烈牺牲。

唐淮源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军民悲痛万分,决心猛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誓死收复国土,为烈士报仇,以慰烈士在天之灵。

国民政府为纪念唐将军的抗日功绩,特追赠唐淮源烈士为陆军上将。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真诚与八路军合作抗战——记武士敏烈士

武士敏(1892~1941.9.29),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一八九二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自幼喜好习武,常以杀敌报国自勉,他立志读书深造,尔后投笔从戎,救国救民。一九零八年,武士敏考入宣化宫立中学堂,在中学里,他参加了反对沙俄策划外蒙独立的“征蒙先锋队”。尔后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不久就放弃学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为革命奔走宣传。

武士敏将军青年时代,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有胆略、立志献身民主革命的热血青年。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引起全国革命力量的反对,武士敏积极参与反袁活动,仗义疏财,四处奔走,营救被捕的反袁人士郭宗道,并同他一起投身声势浩大的讨袁护国运动。

一九一七年,武士敏到陕西参加了反对北洋走狗陈树藩的靖国军,结识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胡景翼先生及杨虎城将军,并接受他们的委托,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谒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见武士敏年轻有为,聪慧好学,大加赞赏。

一九二四年,国民军发动“首都政变”,武士敏毅然推迟留学机会,参加国民军起义工作,他受任联络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部,到处奔走接洽。

起义成功后,胡景翼请他出任河南省政府警察厅长,他婉言谢绝。他不为名利所动,不顾北洋直系军阀的侦缉追捕,耗尽家资,奔走于绥远、察哈尔一带,组织各地的流散革命部队,在保定成立了国民军第三军骑兵第一中队。

从此,他置身戎马生涯,转战直、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激战,功劳卓著。

一九二五年,国民军分攻直、鲁,武士敏出兵沧州,截断津浦路,有力地配合国民军攻取了天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献身精神。一九二六年,国民军受挫,武士敏响应冯玉祥将军的号召,同共产党人南汉宸、刘仲华等人一同赴苏联学习考察。

一九二七年,武士敏从苏联回国后,就任杨虎城将军属下的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一九三零年任第七十一师第二一一旅旅长,后改任为第四十二师第一二四旅旅长兼渲关警备司令。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武士敏深受杨虎城将军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抵制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共产党的罪恶行径和排挤杂牌军、消灭异已的作法。

九一八事变以后,武士敏同张学良将军经常来往,同情东北军收复失地的主张,坚决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前,武士敏正任陕军第一六九师师长,他积极帮助张、杨搞救国义举、坚持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救国的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一些工作,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武士敏将军立即请缨上阵,率领第一六九师出陕西,渡过黄河,挥师北上,开赴山西、河北抗日前线。当时,正值山西东线战局吃紧,武士敏立即率部奔向石家庄和娘子关前线。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八日,与日军西进主力在娘子关附近展开激战,武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全师浴血奋战,与来增援的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九师并肩战斗,先后在正大路沿线垣村、黄崖底、广阳坡等地,打了多次伏击战,重创日军,俘获甚多,然后安全突围转进。

武士敏治军严明,严格训练部队,能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前线,颇得士兵的爱戴。同时,武士敏胸怀民族大义,坚持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共同打击日寇,反对国民党顽固分子不顾国家危亡,搞磨擦反共投降的卖国活动。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陷落,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沿同蒲路、平汉路大举南撤。但武士敏将军坚决反对恐日思想,率领第一六九师与八路军、决死队、国民党骑四师王奇峰部、四川军队李家钰部坚持山西抗战,与敌人周旋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上,钳制太原、晋中的日军,多次与日军交战,屡挫敌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军主力部队三万余人九路围攻我太行抗日根据地。

武士敏将军根据作战部署,坚决听从第十八集团军朱德司令与彭德怀副司令的指挥,率领第一六九师与八路军密切协作,共御外侮,坚守子洪口要隘,同进犯的日军第一零九师团血战数昼夜,杀得日军尸横遍野。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军再次集结第一零九师团和独立第九旅团主力,从平遥县豹凸山侧面,袭击武将军驻在大岳区的第一六九师,形势异常险恶,第一六九师面临三面环攻,武士敏将军指挥若定,集中全师重火力于七月四日秘密转移到沁源的天神山上,第二天凌晨,凶恶的日军刚接近天神山脚下,武将军一声令下,全师大炮、机枪猛烈开火,把日军压制在马家峪沟湾,打得敌人狼狈不堪,尔后,日军架炮组织反击,但我军占据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迫使日军后撤。在天神山大捷后,武将军以战功晋升为第九十八军军长,率部继续转战在中条山区,抗击日本侵略军。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攻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将军夹击山西新军,武将军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寇赶出中国绝不罢休。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武士敏将军在朱德、彭德怀的鼓励帮助下,表示了坚决抗日的决心,模范地执行了真诚团结,抗战到底的正确方针。

一九四零年二月,朱德、彭德怀正副司令在沁县召开国共两党的东路军将领会议,共商团结抗日大计,武士敏将军在会后说:“我当了几十年兵,真正懂得为国报效是在小东岭会上听了彭副指挥的教诲后才认识的。从此,我才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第九十八军在武士敏将军的领导下,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集结临汾、长治、晋城十万多人分十四路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二十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二万多人投降,四万多人被俘,一万多人牺牲,其余十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将军事第九十八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寇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寇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将军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

九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三万余人,兵分十四路,向英勇抗战的武士敏将军的部队扫荡,合围第九十八军所在地沁水县东峪、西峪。由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二十九日武部被日军包围,武士敏将军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全军将士与日军反复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武士敏将军在突围中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九岁。

武将军殉国后,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全区各地举行悼念仪式,追悼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而壮烈牺牲的英雄,要求各级政府,广泛宣传武士敏将军的抗日功绩,褒奖武将军崇高的爱国抗日行为,发扬武将军的坚持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精神,并函请边区临时参议会举行全边区追悼大会,筹建武将军抗日纪念塔,并将武士敏将军殉难的地区(沁水县东部)改名为“士敏县”

《新华日报》华北版分别写了消息报道和社论及悼念的文章,指出武士敏将军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始终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为追悼先烈,在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中举行隆重的武士敏将军遗骨迁葬仪式,并建碑于墓前,以表彰武士敏将军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曾在太岳山区与武士敏一起战斗过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追怀武士敏将军。

文中写道:“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他始终不避艰险,模范地实践了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分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赢得的北伐战争胜利的喜悦,经受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严酷考验,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实践了他‘为国报效’宏图大愿的一生。武士敏将军是我们党的忠实朋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那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顾全大局的崇高品德,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宁死不当俘虏——记王甲本烈士

王甲本(1901.10-1944.9.7),字立基,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人,生于一九零一年,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头脑冷静,在军事方面颇有才华,北伐时期,他随范石生将军参加革命,任第五十八师团长。

他作战勇敢,善于治军,颇得部下的爱戴,以后又被上级送到军校将官班和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一九三七年八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王甲本当时任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率部从武汉奔赴战场,他亲临前线,用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士兵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由于他治军有方,英勇善战,部队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以后他因战功递次晋升为第九十八师师长,第七十九军副军长,率领将士转战大江南北,身经大小二十余战,屡挫敌锋,战绩辉煌,一九四一年,王甲本以卓著战功被晋升为陆军第七十九军军长。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主力一部企图在长沙附近磨盘州偷偷渡河撤退,被我军发觉,王甲本将军亲率其属下第二九四团全体官兵迅速奔袭,在磨盘山北岸建立起防御工事,阻击日军,敌人向我方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激战三十余小时,敌我双方短兵相接,不时发生肉搏战,王将军指挥若定,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共同杀敌,这一仗共毙伤敌千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王甲本将军担任长沙外围守备指挥官,他在整个会战期间,日夜战斗在指挥所中,并亲自巡视阵地,详细了解前线战斗局势的发展和部队的伤亡、士气等情况,适时地作出了正确的兵力调整。他命第九十八师固守霞凝港、捞刀河一线,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进攻王部阵地,并派出有力部队偷袭我阵地右侧,想一举突破我部阵地。形势万分危急,王甲本将军接到战区长官部的电话命令,亲自率领第二九二团从侧翼攻击日军,迟滞日军行动,阻止日军突破防线,以待主力集结长沙布防,消灭日军。在王甲本率领我部队攻击前进的过程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机九架不断对我战斗队形进行狂轰滥炸,王将军不避艰险,亲自指挥战斗,命令第二九二团团长率两个营全线强占两侧制高点,坚决阻击进袭的日军,在王将军的正确指挥和其杀敌报国勇气的鼓舞下,全体将士誓死坚守阵地,仅凭借临时挖掘的简易工事和劣势的装备,使敌人寸步难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军改变策略向我捞刀河主阵地加强攻击的敌情后,他果断地命令第二九二团只留下一个营担任阵地右侧掩护任务,主力迅速返回捞刀河指挥所一线,作增援战斗准备。日军主力数万之众,向我捞刀河主阵地数次猛攻,王部兵力处于劣势,但在王将军的适时调动厂,凭着坚固的网形据战式的阵地以及岳麓山炮火的支持和全体官兵的杀敌斗志,激战了两天三夜,我主阵地巍然不动,日军遗尸遍野,伤亡甚众,已成强弩之未,只得狼狈撤退。在战区长官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军展开追击,王甲本将军又率第二九四团奋勇出击,猛追败退的日军直至汨罗江北岸,杀敌无数,缴获甚多。

后在战区作战总结会上,王甲本军长因杀敌报国而立功受奖,并得到“硬仗将军王甲本”的光荣称号,受到全军的普遍赞扬。

一九四四年五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一举打通粤汉、湘桂两铁路线,逼迫中国政府投降,并使其在中国大陆占领区连成一片,与南洋各日军据点连成一片,抵抗盟国军队的进攻。

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中国抗日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九日,中南重镇长沙城失守,第七十九军在王甲本将军率领下奉命经湘乡、谷水、娄底赶赴邵阳、廉桥一带,受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节制,控制衡(阳)宝(庆)(即邵阳)公路,策应衡阳前线对敌作战。

七月中旬,日军攻至衡阳,第十军陷于重围,全军将士重创日军,但因弹药、给养无法补充,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向重庆连电告急,蒋介石电令王甲本第七十九军直接归大本营指挥,担任解衡阳之围的重要任务。王甲本将军亲率第七十九军驰援衡阳,向西北挺进,攻击日军围城部队侧背,想一举打开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援救友军。在王将军的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军突击部队数次猛攻衡阳外围日军。经过激烈战斗,突破日军重围。该军曾一度攻到衡阳西北城区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鸡窝山彻夜观察敌情,研究解围办法,调整作战部署,但因日军兵力强大,无法扩展战果。衡阳守军激战数十昼夜后,伤亡很大,弹药奇缺,无力配合解围部队发动攻势。

一九四四年八月八日,衡阳城经过四十余天激战终于沦于敌手,王甲本将军奉令率第七十九军从衡阳外围西渡地区迅速向南转进到湘南东安冷水滩和红炉寺一线阻击日军,屏障我广西大后方的安全,王将军率部奔袭三百里,赶到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从九月一日起,日军沿湘佳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在冷水滩一线的我第七十九军展开激烈战斗。九月六日,王甲本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时全线战事异常激烈,各阵地不时报警。

九月七日拂晓,日军便衣部队向第七十九军军部准备进行袭击,王甲本将军当机立断,决定军部立即向西转移,命令警卫营加强警戒,其他各部递次出发,然后他亲自率领军部手枪排在前开路。当他率部行至山口铺附近时,不期正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甲本将军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但由于寡不敌众,我方士兵又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手枪排士兵不久就全部壮烈殉国。

当日军逼近王甲本将军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他的头部、胸、颈都被敌刀砍伤,两手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后续部队赶来后,装殓了烈士的遗体,在武冈县,第七十九军召开了全军追悼会,纪念英勇牺牲的王甲本军长,各界人士的挽联花圈挂满了会场,全军将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继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将军的遗志,狠狠打击日本强盗。

追悼会后,王甲本将军的遗体被埋葬在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张家冲后山坡上。

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民群众来到这里扫墓,悼念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教育后人发扬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甲本将军为国捐躯后,当时国民政府国防部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抗日烈士,王将军故乡的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的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壮烈牺牲的英雄。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记佟麟阁烈士

五十年前,佟麟阁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其英名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联在一起而熠增生辉。

<er h3">(一)</h3>

佟麟阁(1892.12.17-1937.7.28),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一八九二年农历九月九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二人,他是长子,从小跟着舅父胡老先生在乡间读书。十九世纪末期,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列强的八国联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佟麟阁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渡过的。内忧外患,焚烧的战火,难言的凌辱,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佟麟阁受到很大启发,他的眼界超越了本身环境的局限,内心怀有远大的志向和报负。

一九零八年,十六岁的佟麟阁在高阳县公署当缮写,耳闻目睹的是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佟麟阁怀着对我国古代历史上班超、岳飞等爱国志士的深深敬仰,渴望有朝一日为国为民投身于疆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爆发,同年十一月,冯玉祥等响应武昌革命,在滦州举行了起义。

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政府最后一代皇帝被赶下台,从而宣告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的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随之建立。

此时,早有报国之心的佟麟阁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到冯玉祥将军统领的部队之中。在这以后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佟麟阁驰骋南北,身经百战。

由于佟麟阁作战奋不顾身,战绩卓著,他先后担任了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将军。他为人正直,作战骁勇,又多谋略,治军严明又多表率,古人孔夫子的“见利思义,冗危授命”和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等名言,是他经常用来对照自己,勉励别人的话。

他是冯玉祥将军生前最为赞赏的将领之一。在冯玉祥将军所著《模范军人》一书中,对佟麟阁有这样的记述:“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他在高级教导团学过一年高级战术,对于学术肯费苦功夫来研究。”

这可以说是对佟麟阁人品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烈火识真金。在继之而来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佟麟阁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er h3">(二)</h3>

一九三零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其残部被国民党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为军长,佟麟阁任副军长。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全中国。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佟麟阁、宋哲元等二十九军将领,共同喊出了“枪口不对内”的响亮口号,这反映了全中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心愿。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军攻占了我战略要塞山海关,接着进逼热河,卫护平津的大门为之洞开,一时间朝野震动。二十九军被当时的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火速调遣到北平以东,在三河、蓟县、玉田一带设防。

全军上下同仇敌汽,同心同德,刻苦训练,准备迎击进犯之敌。不久,承德继山海关之后失守,二十九军又被急调到长城一带迎敌。

喜峰口,是长城的要塞。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在日寇的猖狂进攻下,东北军将领汤玉麟部作战不利,丢失了这个关隘。宋、佟二位将军调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兼程赶到,立刻与敌人展开了争夺战。当晚,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三十七师乘机夺回了喜峰口两侧的制高点,压住了敌人,保护了自己的侧翼。次日清晨,赵登禹、王治邦两个旅向两侧增加兵力,旨在巩固阵地,他们用大刀、手榴弹,与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杀。十一日拂晓,日军调来援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发起了新的更猛烈的进攻,全军官兵英勇回击,并发动了反冲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伤亡都十分严重,亲临火线的赵登禹将军也受了伤。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总结了经验,改变了战术,决定采取夜战、近战,以期出奇致胜。

入夜,风雪交加,朔风呼啸,赵登禹旅长带伤领兵悄悄地从潘家口出发,迂回到敌后。当拂晓前的晨曦出现在天边的时候,这支“天兵”已接近了日军特种兵营地。随着赵将军一声令下,将士们呐喊着冲入敌阵,手举大刀砍杀,日军纷纷毙命,余下的举手投降,炮兵大佐在睡梦之中,脑袋就被搬了家。

这场战斗的胜利,使我军居于主动,一举夺回了喜峰口。惊人的战绩给予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日本朝野惊呼:这是自明治以来的“奇耻大辱”。二十九军扬眉吐气,从此威名远扬,成为华北大地交口称赞的“抗日英雄部队”。

<er h3">(三)</h3>

在日军大举进逼华北的时候,冯玉祥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毅然决定组建抗日同盟军,以抗击日军的侵犯。

一九三二年十月,冯将军从山东到达张家口,与当时担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察哈尔省警备司令的佟麟阁商讨了组织抗日同盟军的大计,佟麟阁积极支持。当时,他抑制不住自己抗日御侮的激情,挥笔书写了王昌龄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九三三年五月,正当日寇叫嚣“进驻张家口”,察哈尔时局十分紧张的时刻,张家口各界人士召开了察哈尔省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冯玉祥将军被推举为总司令。五月二十六日,冯玉祥通电全国,表达了他保卫察哈尔,收复失地,“争取中国独立自由”的决心,佟麟阁等十四名将领联名通电响应,一致拥护。

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各方面人士以各种形式支持这支新生的抗日队伍,许多支武装力量也纷纷加入。一时间,抗日同盟军拥有八万余众。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将军,正在冀东军中主持军务不得脱身,因而佟麟阁肩负起察哈尔省主席和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的重任。

第一军统辖两个师的兵力,是这支抗日同盟军的骨干。佟麟阁还是同盟军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和常委,主要职责是部署军事,收复失地等。

抗日同盟军组成以后,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佟麟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紧密配合,指挥所部向张家口北部的日伪军展开强大攻势,将其赶出康保、宝昌、沽源,并一鼓作气,于七月十二日收复了多伦。

抗日同盟军在这一系列战斗中,共歼灭日寇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部一千余人。初战告捷,同盟军声威大振,敌军气焰受挫。

在对日作战中,佟麟阁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然而,抗日同盟军由于受到日、蒋双方的扼杀与破坏,只存在了短短两个多月就不幸夭折了。八月五日冯玉祥被迫撤销了抗日同盟军。他壮志未酬,悲愤之下,破指血书“还我河山”的誓言。佟麟阁更是痛心疾首,隐居在北平香山的别墅,等待时机,再图报国。

“何梅协定”签订以后,蒋介石在北平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委员长,以维护错综复杂的华北局面。宋哲元百事缠身,十分棘手,急需一位文武兼备的干才。这样,在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的邀请下,佟麟阁又回到二十九军任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驻守在南苑。此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津大学生救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在“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的口号声中,佟麟阁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er h3">(四)</h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宛平县演习时失踪,突然向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守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攻击。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一一零旅旅长何基沣接受佟麟阁将军坚决迎战的命令,立刻指挥所部吉星文团,金振中营奋勇还击。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以前,北平四周均有日伪军盘踞,而国民党军队仅在西南宛平县一滞有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驻防。卢沟桥是北平南面的一条唯一道路,当然成为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地。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事变的第二天即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之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二十九军开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实援助第二十九军。……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这个宣言声援了二十九军将士们,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

面对日军的进攻,佟麟阁痛斥了军中犹豫不决的疑战者,他在南苑召开的全军将校会议上,严正指出,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他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不得后退一步。”冯治安、赵登禹等将军纷纷请战,全军将士群情激愤。

全国各方面人士对二十九军卢沟桥的英勇抗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打来电报,表示热烈拥护。二十九军在回电中,表达了他们“保卫国土,义不容辞,慷慨就义,分所当然”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

“宁为战鬼死;不作亡国奴。”这是坚守在卢沟桥回龙庙阵地上的二十九军金振中营喊出的口号。这里满目焦土,战况异常激烈。阵地虽然仍在我方手中,但已是三失三得。双方展开拉锯战,不容半点松懈。战斗中,日军大队长一木清被我仇恨的子弹击毙,而我方金振中营长也身负重伤,营中将士伤亡十分严重。

由于平时佟麟阁领兵有方,二十九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时正值酷暑夏季,气候十分炎热,老百姓给守卫北平的官兵们送来西瓜解渴,都被官兵很有礼貌地谢绝了。

七七事变后的第五天,即七月十二日,蒋介石才命令二十九军就地抵抗,同时孙连仲的第四师奉命北上支援。当天,日军在我方的主动进攻面前,撤出了卢沟桥,龟缩寻机。随后日军又进犯南苑,但在遭到严阵以待的佟麟阁所部的有力打击之后败回。恼羞成怒的日军于七月十七日调重兵万余人威逼天津,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他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此表示欢迎,他认为这个谈话和中国共产党七月八日宣言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并进而指出“主张抗战,反对妥协退让”是它们的共同点。

七月十八日,日军又炮轰宛平城,时局更加紧张。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已麇集十万兵力,丧心病狂的日本内阁继续大量增调兵员。受东京密令,从二十日午夜开始,日军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卢沟桥和宛平县城遭到卷土重来的日军的疯狂进攻。日军的步兵、骑兵,在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向我阵地扑来。同时,日军的炮口还指向长辛店,并派飞机轰炸了廊坊,不久廊坊失陷。丰台、南苑也在继续发生战斗。七月二十七日,日军调动一个步兵旅团,一个炮兵联队,一个机械化旅团,飞机三十多架进攻我南苑、北苑、黄寺、沙河:团河等地。更为严重的是,南苑至北平间的公路被敌人切断。

宋哲元在佟麟阁等人的坚决请求下,坚定了抗战决心,紧急调赵登禹部来北平增援。七月二十五日宋哲元亲临南苑军部,为鼓舞士气,邀请各界人士参加阅兵仪式。当时驻守在南苑的二十九军官兵有二千余人,包括卫队旅、骑兵第九师留守处,军官教导团,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寇调集陆军、空军协同作战,向我南苑发动了新的进攻。佟麟阁将军与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在劣势的情况下指挥部队,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日寇凭借新式武器,向我阵地猛烈轰击,飞机也在尖厉的鸣叫声中不停地俯冲、投弹,战况异常激烈。二十九军装备落后,但士气高昂,誓与阵地共存亡。战斗中,击落敌机一架,缴获两辆坦克,敌我双方损失都十分严重。狡猾的敌人企图乘我不备,从大红门悄悄地接近我腹地。见此情况,佟麟阁亲自领兵阻击。但是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战场上硝烟滚滚,枪炮声,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佟将军正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阵突击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顿时鲜血染红了裤腿和鞋袜。部下劝他退下急治,他却不肯后退一步,依然奋勇向前,带领士兵们拼死搏杀。他大义凛然地喊道:“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他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在战场上的每一位将士。不久,敌机嚎叫着又飞来疯狂地轰炸,部队损失惨重。轰隆一声巨响,佟将军头部受了重伤。

就这样,一代抗日名将为了祖国壮烈地献出了生命,时年四十六岁。在这场战斗中,部队官兵伤亡一千多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日,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也在大红门战役中遭敌军伏击;壮烈牺牲。

<er h3">(五)</h3>

佟麟阁将军牺牲以后,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在永定门外找到了他的遗体。当时,只见将军浑身血迹,面目都几乎辨认不出来了。目睹这一悲壮的情景,寻找遗体的人们都不由痛哭失声。

随后,遗体被运回城内收殓入棺,暂厝于北新桥柏林寺内。

对佟将军的牺牲,全国上下极为悲痛。各方面纷纷举行祭奠悼念活动。

国民党政府于七月三十一日发布褒恤会:“陆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陆军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精娴武略,久领师干,……懋著勋献,此次在乎应战,咸以捍卫国家保守疆土为职志,迭次冲锋,奋厉无前,论其忠勇,询足发扬士气,表率戎行,不幸身陷重围,死于战阵,追怀壮烈,痛悼良深!佟麟阁、赵登禹均着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而励来兹。此令。”冯玉祥将军对于佟麟阁、赵登禹二将军的不幸牺牲,悲痛最甚,特作《吊佟赵》诗一首,以表悼念。

吴玉章同志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法国巴黎《救国时报》第115 期上发表题为《悼赵登禹、佟麟阁诸烈士》的社论。社论说:

“赵佟两将军为二十九军高级将领。

“……两将军抗敌守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的模范。……两将军为国捐躯的忠勇的气节,足以打破怯懦退缩,贪生怕死的心理,更加激发我无数健儿杀敌致果的决心。

“除赵、佟两将军而外,我二十九军将士奋不顾身,阵亡敌人炮火之下的,还不知有若干。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实在是我国军人的最优秀的代表。……”

一九四三年一月一日,重庆国民政府又举行了“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应入把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把全国各省市忠烈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的历史功绩,北平市政府及各界人士,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八宝山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入祀大典,西城区两条街被命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七月二十八日,时值佟、赵两将军殉国九周年之际,在中山公园又举行了追悼大会,行营主任李宗仁等军政界首脑,参加了祭祀,各团体和学校代表也进行了公祭,并以隆重的仪式将佟麟阁将军的遗骨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西郊香山以南风景优美的兰涧沟坡上。“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将军挥笔写下的挽联,可以说是对佟麟阁一生很好的定评。

<er h3">(六)</h3>

佟麟阁素有“儒将”之称。他的仪表十分文雅,性格内向而恬静,但深沉之中却不乏果断。在冯玉祥将军的影响下,他笃信基督教,希望以耶稣精神,牺牲自己,尽军人卫国保民的职责。他是个务实的人,对名利看得很轻,而读书学习,在他看来十分重要。操劳完军务以后,他总是喜欢阅读书籍,常对照自己,以日记形式,不断地求反省。练习书法是他陶冶情操的独特方法,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很有造诣。佟麟阁身居高位,却经常虚心向别人求教,军务繁忙,佟麟阁就把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请到军中讲学,他先后拜过刘继唐、王千臣、柴明德等人为师。遗憾的是,佟麟阁读过的书籍、写的日记、墨迹等,在十年内乱中几乎全部散失,除了现存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本佟麟阁临摹的颜字和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寄展的佟麟阁用过的字帖、砚台外,其他都已无从找寻。

佟麟阁生前极为重视家教。他是孩子们爱戴而敬畏的父亲,对孩子他慈祥又严肃。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勤劳恭俭,自食其力的品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佟麟阁经常让孩子们围坐在他的身旁,给他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古老故事和岳飞、陆游、越王勾践及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故事。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尽量抽出时间过问孩子们的学习,亲自批改作业。在假日里,他常和夫人带孩子们种菜、养花、培植果树。

佟夫人彭静智与佟将军一生相敬如宾。她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对佟麟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帮助很大。佟麟阁常对子女说:“我事业上的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佟将军以贤人为鉴,不仅励己而且励人,实在令人敬佩。

<er h3">(七)</h3>

佟麟阁殉国后,为躲避日伪的加害,他的一家只好搬至偏僻的地方去住,更名改姓,忍辱度日。战乱中,不时受到敌伪的骚扰和纠缠,同时,佟将军的亲戚又从乡下逃来投靠,使生活本来就很拮据的孤寡一家,陡增十几口人的负担。佟夫人为生计终日操劳,她压制心中的悲愤,隐瞒了将军殉国的真实情况,打起精神,强作笑颜。就这样,一家人共熬到抗战胜利。

解放后,佟麟阁将军的遗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彭静智等人被遣送回乡。佟夫人因年老体弱,心情受到伤害,于一九六六年七月病故于原籍。佟将军的墓因“国民党军官之墓”的罪名险遭“红卫兵”的捣毁。然而,人民并没有忘记烈士及其家属。

佟将军之墓受到了老乡的保护;佟将军的遗属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关心和帮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关切地问过他们的情况。这一切,使将军遗属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佟将军的功绩重新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正式批准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他的子女享受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北京市人民政府也为佟麟阁将军修墓立碑。一九八零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市人民政协和北京市民革在香山给佟麟阁将军扫墓,纪念烈士殉国四十三周年。一九八四年,在“文革”期间被取消的“佟麟阁路”的街名,也得以恢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还摆设了佟麟阁将军的塑像。

为了纪念卢沟桥事变,缅怀在事变中牺牲的佟麟阁及其他爱国将士,并用他们事迹教育后代,党和政府在当年战火纷飞的卢沟桥畔建立了一座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并正着手筹建修复宛平县城墙,还计划在卢沟桥修建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七·七”烈士陵园。这些事实说明,党和人民对佟麟阁等为中华民族英勇献身的国民党将士,是永远铭记和怀念的,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记赵登禹烈士

在华北平津一带,一提起七七事变,人们自然会想到二十九军官兵的英勇抗战,也自然会谈起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赵登禹将军……

<h3>跟随冯玉祥将军初显身手</h3>

赵登禹(1898—1937.7.28),字舜诚,一八九八年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山东素有练武传统,受此影响,赵登禹少年时期即与其兄登尧拜师习文练武。

登禹刻苦认真,膂力过人,对太极、八卦、少林等各种拳术及刀、枪、剑、棍诸种兵器,都有功夫。尤其是徒手夺刀,赤手夺枪,真杀真砍,更是令人看了惊心怵目。

登禹与登尧自幼刚毅正直,嫉恶如仇。他俩崇尚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矢志当兵,作一国家干练人才。一九一四年春,弟兄俩步行千里,历尽艰辛,到西安投奔西北军,在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当了兵。冯玉祥十分重视体操武术,这样,登禹弟兄便以武艺出众受到冯的赏识。一九一六年,冯玉祥的部队调到平津之间的重镇廊坊驻防。一天,冯玉祥将赵登禹调到身边当随身护兵。自此赵在冯身边达六七年之久,成了冯的忠实卫士。

一九二一年,冯玉祥升任第十一师师长,二次入陕,旋任陕西督军。冯玉祥得知其上司陆建章(曾任陕西督军、代理大总统冯国漳的高级顾问,一九一八年七月策动冯玉祥等反对段棋瑞政府对南方用兵,被皖系徐树挣诱杀于天津)的眷属被洗劫污辱一事,与当地有名的土匪头子郭坚有关,便设“鸿门宴”请郭,企图借宴会之机杀郭为陆建章报仇。不料埋伏者都争相偷看冯与郭对盏,将屏风挤倒,郭见势不妙,起身便走。埋伏者乘机上前拦阻,郭身壮力大,埋伏者哪里抵挡得住?说时迟,那时快,赵登禹在旁挺身上前,施展其练就的武功,有如缚鸡一般,将郭坚按倒在地,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赵登禹这一手,众目昭彰,不仅使人们对他的高强武艺更加佩服,而且更赢得了冯玉祥的信任。

一九二六年九月,冯玉祥率西北军在绥西五原县城誓师,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

时赵登禹任梁冠英师的旅长,参加了西安解围战役。其后,赵又率部到陕西凤翔剿匪。围城三日后,赵于夜间率敢死队登城,守匪惊溃。赵指挥部下,找开粮库,救济饥民;将土匪抢劫的财物,登册招领,亲临督监;放回被匪徒抢去的妇女,重与家人团聚。至今凤翔一带老人谈及此事,犹啧啧感念。

一九三零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讨蒋,赵登禹任第四路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是年秋,赵部又缩编为第一零九旅,赵任旅长,隶属于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驻山西辽县(今左权)一带练兵。

<h3>喜峰口抗日立殊功</h3>

赵登禹从入伍当兵充任冯玉祥的卫士,到带兵打仗,都出生入死,冲锋在前。

他多次负伤,作战勇猛如虎。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各界群众和爱国学生纷纷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恢复国土。第二十九军官兵积极响应,表示誓死保卫祖国,克尽军人天职。赵登禹统率的第一零九旅官兵积极宣传抗战,排演抗日救国戏剧,邀请东北流亡学生到部队报告东北形势。赵登禹利用演出之机,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为题,号召全旅五千健儿,枕戈待命,与敌血战。全旅官兵抗日情绪极为高涨,一齐高呼:“誓死保卫祖国,收复失地!”“战死沙场,不当偷生怕死的孬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的战士还咬破中指,血书明志,誓死报国。但是。由于蒋介石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调处,下令中国守军避免与日军冲突,致使日本侵略军轻而易举地侵占了我东北沈阳、鞍山、抚顺、长春、辽源、吉林、锦州等重要城市,除马占山将军率部在齐齐哈尔一带坚持抵抗外,其他部队均大步后撤,关外国土大片沦陷。

次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又驱舰上海,遭到我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官兵的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其“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之野心,更加得寸进尺,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关内,向我长城一线发动进攻,遭到我抗日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起点,依山傍海,是通往东北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一九三三年元旦之夜,日军突然向我山海关守军(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辖第三、九两旅)提出限期撤退的无理要求,遭我守军拒绝。日军二日上午开始炮击,并有飞机轰炸,步兵轮番冲锋。我守军奋起抵抗,一直苦战到下午三时,但终因没有援军,敌众我寡,伤亡过重,致使名城山海关失陷。元月十日,日军又向长城九门口进犯。二月二十二日,日军大举进攻热河。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未加抵抗即放弃省会承德和平泉等重镇,致使在赤峰一带与日军苦战的孙奎元部退到热察山区,在凌源一带阻击日军的万福麟部退人冷口附近,在热东的张作相也向喜峰口方向撤退。

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日军铃木师团在得到热河后,继续尾追我撤退部队,向长城罗文峪口和喜峰口前进。

正当长城各口险象环生的时候,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正奉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在他的部队尚未全部进入察哈尔之时,蒋介石将该部调往喜峰口,增援罗文峪口。此时赵登禹奉命率该旅所辖的二一七、二一八两个团从遵化经三屯营向喜峰口急进防堵,仅一天工夫,跑了一百七十里,在日落前,先敌一步跑到了喜峰口。赵登禹尚未部署完毕,日军第八师团即开始进攻。赵登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他把王长海的二一七团派到第一线,抢占喜峰口两翼长城一线,把二一八团和特务营布置在第二线。日寇炮空联合,掩护步兵冲锋,我部利用有利地势,以猛烈的近战火力,迭次歼敌于阵地前。我部战士怀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抡起大刀,与敌肉搏,迫使敌退一千多公尺。

敌我双方重新整理和部署,相持整整一夜。第二天拂晓日军又开始进攻,先是三架敌机轮番俯冲扫射,轰炸我长城一线和撒河桥之间的二线阵地,而后敌炮又集中火力摧毁我用麻袋堵塞的工事二十多米,第三营营长过家芳率部与敌冲锋部队展严肉搏,官兵伤亡过半。我部阵地虽居高临下,但地形陡峭,增援不易,遂转入预备阵地,与敌对击。这次战斗由于敌炮猛烈,我部官兵伤亡惨重,赵登禹旅长腿部亦中敌弹。他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在阵地上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赵登禹简要地分析了两日战况后,提出出敌不意,于当夜绕至敌后袭击的方案。他沉痛地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大家要保持我西北军的优良传统,为先我牺牲的官兵复仇!”与会者经过两昼夜的苦战,均已极度睏乏,但听了赵旅长的动员后,顿时振作起来,都纷纷举手,含泪表决心,坚决执行袭敌方案,予敌寇以歼灭性打击。

会后,按战略部署,由一一零旅(旅长王治邦)接替喜峰口正面阵地,赵登禹率一零九旅利用夜间由潘家口、蓝旗等地绕至敌后,袭敌炮兵阵地,战斗打响后,喜峰口正面的一一零旅,立即出击,打通正面,与一零九旅两面夹击敌人。赵登禹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准备夜战,又命王长海团组织一支五百多人的敢死队,为夜袭的先锋队。夜八时,赵登禹率全旅两千人渡过滦河,绕到敌营之后。时届深夜,正当敌寇酣睡之际,我敢死队首先闯入敌营,如天兵而降,抽出红缨大刀,趁月黑风高,逢敌便砍,日军在仓皇中来不及着衣,即作了长城外的无头野鬼。各营战士紧跟敢死队之后,怀着仇恨的烈火,猛杀猛砍。过家芳营士兵首砍敌炮兵大佐于酣梦之中,并取其图囊,搜出日军侵犯我长城一带兵力配备详图。此役,毙敌约三百余,破坏了敌炮十八门,我部亦伤亡二百余人。驻守喜峰口、罗文峪口(刘汝明的一四三师)和义院口(张自忠的三十八师)的其他部队,听到赵登禹旅得胜的喜讯,立即出动,把侵犯的日军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同时,商震、关麟征两部,抄敌人后路,也收复了冷口。

二十九军威名自此扬名字内,很多国际友人都认为这次胜利是个奇迹,任何一国军队都无法追及,“中国不会亡”的原因就在于此。日军在退回承德后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与耻辱。”国民政府向宋哲元军长、刘汝明副军长(兼一四三师师长)、秦德纯参谋长和赵登禹旅长等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h3>张北抗敌</h3>

一九三三年五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抗日劲头十足的二十九军被撤离长城战场。第三十七师第一零九旅奉命撤离战场到阳泉、井陉、正定一带集结。某日黄昏,赵旅长沉痛地传达了上级命令,告别了为国捐躯的烈士英灵。他令二一七、二一八团先行,自己带着特务营占领三屯营指挥掩护。队伍夜间行军几十里,到拂晓时分,日机一架飞临部队上空,沿路侦察,接着就有一辆坦克和百余骑兵沿我行军路线御尾追来。赵登禹早有警惕,立即命特务营集中火力痛歼追寇。日军人仰马翻,狼狈回窜。

赵又令迫击炮连发炮狠炸逃敌。尔后令部队向遵化转进,经过这一打击,日寇知我有备,再也不敢挑衅。赵率部安全抵达通州,换乘火车前往驻地。

一九三三年六月,冯玉祥与吉鸿昌、方振武等西北军将领在张家口集合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各界人士组成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奋起抗日,收复了康保、沽源、宝昌等县城,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粉碎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吹响了全民抗战的号角。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也要求“亲率部队收复热河,戴罪立功”。

但是,蒋介石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决不许破坏“中央统一部署”,胁迫张学良辞职出国考察,另派何应钦接任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更以恶毒的手段,派庞炳勋率军包围张家口,以逼冯离察,停止抗日。冯玉祥将军以“抗日救国,收复失地,决不对内”的坚定立场,提出由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察主政,凡经磋商,将驻井隆、正定的一三二师赵登禹部(此时一零九旅扩编为一三二师,赵任师长)

调到张北县二台子一带。赵到张北后,立即与吉鸿昌、方振武联络,准备收复沽源、多伦。当耿德星营攻克沽源时,俘获日特电台,两个日特被击伤逃走。这是战争中的常事。本无足怪。但此时日方外交官坚持要我交出两个日特,诬我俘虏未放,期以制造事端,并要耿德星营长到日本使馆去对质。赵登禹师长闻讯,对耿说:“这是日寇的贯伎,你不要去,一切责任由我负,你们准备好,有机会多杀几个日本鬼子,用铁血来报仇!”我不予理睬,敌人也无可奈何。

不久,日方在多伦医院找到了这两个伤残的特务而作罢。

<h3>先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杀光再说</h3>

一九三五年,一三二师驻防北平南苑,所属二一七团驻十四营房,其第一营负责监视敌人的武器库。库内有日军飞机并驻有日军一个排。日寇恃强,不准我军民通过该地,引起一营官兵的义愤。赵登禹师长得知即派一个连包围日寇机库,不许日军出入,经过几次谈判,直至日寇守军排长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无理阻拦军民通过始止。

一九三六年夏,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先生突然被日本人抓去。

赵登禹、冯治安(三十六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刘汝明(一四三师师长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在北平住所议论:“日本鬼子竟敢擅自抓我们的高级将领,对我们侮辱太甚,不能示弱甘休。”于是将负责中日传话的陈某(亲日派)叫来,问明情况。陈某说,日本人说宣主任是中央派来的,是给中央打报告的……冯治安当即反驳说:“他(指宣)是中央派的,我们哪个不是中央派来的?他向中央打报告,我们不也是向中央打报告吗?竟敢擅自抓我们的高级将领,真是岂有此理!”

赵登禹愤怒地对陈某说:“限你们两个小时以内,好好地把入送回。超过时限,我们就干啦!先把平津一带的日本人杀光再说!”冯治安和赵登禹都气愤地拿起电话向部下发布命令,冯命他的参谋长,赵令他的副师长,命令驻平津一带的部队,两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待命行动。此时,陈某被吓得脸色苍白、呆若木鸡,竟不知所措。刘汝明对陈说:“你马上去和日本人交涉!”陈仓皇地去找日本人,不久,日本人将宣介溪送回,并向二十九军表示,此次抓人纯系误会,还假惺惺地道了歉。

<h3>南苑激战为国捐躯</h3>

北平是华北军事政治中枢,丰台为平汉、平绥、北宁铁路之交汇处,丰台西边五、六华里之卢沟桥乃是北平之咽喉。所以日军对丰台、卢沟桥及其旁边的宛平县城垂涎已久,处心积虑,制造事端,以乘机攫取北平。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日军华北驻屯军第二十师团河边旅团故意制造事端,强行侵占了丰台。此时,我驻卢沟桥、长辛店的部队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一九团,与丰台日军第一联队之一木清直大队极为接近。日军提出购买丰台、卢沟桥问土地,供其军用。在遭到我方拒绝后,仍不死心,继续制造事端,企图进占卢沟桥。丰台日军不时在卢沟桥附近进行非法演习,昼夜实弹射击,并非法要求进入宛平城,遭到我政府严辞拒绝。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间,日军事先未通知我地方当局,又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夜间军事演习。当时驻守宛平县的二一九团,每天日落西山之时,即紧守城门。军部有令,非经二十九军军部许可,夜间任何人绝对不许进城。

可是当晚十一点多钟,日军翻译来到宛平城门,喝令开门,声称日军要进城搜索逃兵。守城官兵婉言拒绝,但日军蛮不讲理,一面恫吓“如不开城,就要发炮轰击”,一面派人架云梯偷偷登城。我守军发现登城的日本兵,当即开枪,霎时十余个爬城的日军,纷纷坠落城下。这震破夜空的枪声,就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十一时四十分,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宗瀚打电话,向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此时二十九军军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主任及北平绥靖主任宋哲元回山东原籍未归,七月十六日回平)报告日军要搜索逃兵情况,秦对魏说:“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军事前未得到我方的同意,在该地演习已是违背国际公法,侵犯我国主权;因此,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搜查。惟念两国友谊,可等天亮后,令当地军警代为寻找。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

可是日方对此答复并不满意,通过办理对日外交的专员林耕字转告秦德纯,日军一定要派人进城搜索,否则就要包围宛平城。秦德纯警觉到这是日军有意挑衅,立即电话通知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加强北平周围的防务,令驻宛平的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注意丰台日军的动态。

七月八日凌晨,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得知后,立即向守军命令道:“保卫领土是军人的天职,对外战争是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驻守卢沟桥的我守军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阵地。到五时,日军已完成对宛平的三面(东北、东、东南)包围,日军始而炮击宛平城,继而又向我卢沟铁桥(铁路桥)守军猛攻。吉星文团长指挥所部官兵当即还击,手榴弹、大刀一齐上,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所谓“皇军威严”,扫地殆尽,桥头阵地被我军夺回。

我地方当局企图以外交手段消饵战祸。经派员交涉,双方停止射击,各回原驻地。但日军并未履行诺言,七月十日午后,其增援部队到达,再次对我卢沟桥阵地攻击;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日军又向廊坊进攻并派十几架飞机轰炸,遭到第二十九军张自忠部的顽强抵抗;同日,日军又强行进入北平广安门,被二十九军第二十五旅之六七九团歼灭殆尽。二十七日,日军又进攻通县,并派飞机数架轰炸我平郊驻军,还南下侦察开封、郑州、洛阳等地。事态更加扩大,战争空气日趋紧张。

此时赵登禹的一三二师驻守河间、大名。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即令二十六路军军长孙连仲率两个师及四十军军长庞炳勋的第三十九师兼程北上,军政部密拨二十九军三百万发枪弹,将河南巩洛警备司令部的高射炮队调赴保定,交宋哲元指挥。来哲元下令中止冯治安师南调,石友三保安队布防西苑,赵登禹的一个团进驻北平,赵师集中永定河以南。当赵师之一个团到达南苑南二公里之团河时,正遇敌兵截击,伤亡过半。赵率余部与佟麟阁死守南苑。

七月二十八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城、衙门口、八宝山和北苑我方阵地进攻的同时,又另以步兵三个联队,炮兵一个联队,飞机三十余架,向南苑进攻。其时驻守南苑二带的部队有二十九军卫队旅,骑兵第九师留守处军官教导团、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官兵约二千多人。日军以强烈的炮火猛轰我方阵地。在飞机大炮轰炸后,以一个联队向我方阵地推进,当日军行至我方阵前二百米处,赵登禹亲率部队挥舞大刀,向敌冲杀,日军吓得魂不附体,向后溃逃。正当赵部追击敌寇之时,受到日军大炮的猛轰,赵只得被迫停止前进。

赵登禹怕部队败退,急令预备队增援,而他则一手紧握驳壳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杀。官兵见师长亲自冲锋陷阵,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把日军驱退了一里多路。日军被我部击毙者不计其数,路旁到处可见日军的尸体。

南苑一带全是平原,无险可守。我部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赵登禹见自己官兵死伤不少,为避免无谓的牺牲,遂下令退回原阵地。正在整队退回之际,日军飞机又来轰炸扫射,赵见后退仍不能减少伤亡,就又下令向日军进攻。此时日军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一齐发射,赵军只得且战且退,待机再攻。

入暮之后,赵登禹见空中的威胁解除,再令所部夜袭日军。当接近敌阵地时,日军发射几颗照明弹,使我部整个暴露。赵见此情景,毫不畏缩,率部冲杀。在率部经过大红门时,被日军机枪射中,身中五弹,当即倒在农田中。

赵登禹的传令兵见赵倒下,立即向南苑报告,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急忙带教导队前来支援作战。当将赵登禹抬上担架,准备送往后方医院时,赵忙阻止道:“我不会好的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受不了惊慌,还请副军长派人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有什么心事了!”说罢,头一歪,壮烈牺牲。疯狂的敌人继续向我部射击,佟麟阁身负重伤,血流不止,亦壮烈殉国。

赵登禹、佟麟阁两将军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最先为国捐躯的烈士,在二十九军官兵与教导队学生中,引起极大悲痛,他们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怀着为副军长和师长复仇的无比义愤,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冲杀,终于攻下了日军的阵地。

当晚,由冀察政务委员会派参议田春芳协同北平红十字会到大红门将赵的尸体就地掩埋。北平市闻知佟、赵两将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无不落泪,全国军民、海外侨胞也同声哀悼。国民政府于七月三十一日发布褒恤令,追赠侈、赵两将军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

佟麟阁、赵登禹系冯玉祥将军的多年袍泽。冯对佟、赵两将军之殉国,曷胜惋悼,于八月一日作《吊佟赵》诗一首,全文如下:佟是二十六年的同志,赵是二十三年的弟兄。

我们艰苦共尝,我们患难相从。

论学习:佟入高教团,用过一年功;赵入教导团,八个月后即回营。

论体格:同样强壮,但赵比佟更伟雄。

佟善练兵心极细,赵长杀敌夜袭营。

佟极俭朴,而信教甚诚;赵极孝义,而尤能笃行。

二人是一样的忠,二人是一样地勇。

如今同为抗敌阵亡,使我何等悲伤!

但我替他二位想想,又觉得庆幸非常。

食人民脂膏,受国家培养,必须这样死,方是最好下场。

后死者奋力抗战,都奉你们为榜样。

我们全民族已在怒吼,不怕敌焰如何猖狂。

最后胜利必在我方!

最后胜利必在我方!

你们二位在前面等我,我要不久把你们赶上。

抗日胜利后,何基沣奉冯治安师长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二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实践了“卢沟桥是二十九军的坟墓”的誓言。

全国解放后,赵登禹将军之墓经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后,屹立在旧宛平城东门外铁路桥侧,更加庄严肃穆。前来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北京市政府将西城白塔寺东侧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与民族文化宫前的伶麟阁路相连,以表示对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与阵地共存亡——记刘家麒烈士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中国抗日军队在国共两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心协力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进行了淞沪会战、华北太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著名的战役,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所宣扬的“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谬论,在国际上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些著名的战役中,我国抗日官兵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决心,为中华民族争人格的强烈信念,浴血奋战,宁死不屈,涌现出了许多光荣殉国的抗日烈士,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子孙万代学习的榜样。在著名的华北忻口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五十四师中将师长刘家麒将军就是这些无数烈士中的一个。

刘家麒将军,字挣磊,又字锡侯,湖北省武昌人,一八九四年生,早年丧父,为祖父及伯父所抚养。他自幼聪颖好学,在私塾读书中深为老师喜爱,以后,他又考入勺庭中学。当时武汉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新军中又有文学社和共进会组织,革命的期刊在学生中不胫而走。刘家麒受当时革命形势的影响,非常痛恨清廷腐败卖国,逐渐立下革命救国之志。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刘家腆不顾祖父、伯父劝阻,坚决加入了学生军,投入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洪流,后驻守黄州。一九一二年,他考入湖北陆军小学,一九一四年又转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由于他学业优良,深得校方的赏识。一九一六年,他又被转入保定军官学校入伍生队,后升入保定军官学校。

一九一九年,刘家麒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东北边防第一军见习。不久,又到东北边防军教导团重炮科学习,毕业后被分到东北边防军教导团任排长,由于他技术精尖,训练有方,并因战功不断,被擢升为连长、营长、团附。

一九二六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占领武汉。刘家麒这时正任国民军第四军炮兵第一团团长,他在魏益三将军率领下,在豫南驻地响应北伐,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行列。刘家麒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炮兵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刘家麒带兵有方,作风朴实,深受下级官兵的爱戴。他好学不倦,在钻研新式火炮的性能,炮兵的战略战术方面狠下功夫,在戎马控偬中常手不释卷,因而,颇受上峰的赏识。

一九三一年,他被提升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参谋长,后又担任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二旅旅长。

以后,刘家麒被上级选调入陆军大学深造。正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刘将军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多次向校方申请,要求率部抗日,上阵杀敌。

一九三六年九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担任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他火速赶回部队,立即随同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一同率军北上抗日。

这时,猖狂的日军在占领平、津后正沿平绥路进占天镇、阳高一线,沿平汉路南下占领石家庄并继续西进娘子关,妄图一举拿下山西腹地,歼灭我在山西的抗日部队,解除对其侧背的威胁,以大举南下侵占中原,进逼武汉。

我晋绥抗日部队奋勇抵抗入侵日军,但终因敌强我弱,连失大同,雁门关重镇。

阎锡山迫于形势,向国民政府急电请援,国民政府考虑山西地势险要,且有相当的军事价值,决意派卫立煌将军率第十四集团军人晋援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也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开人山西作战,一时,各路援军云集山西,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决心与日军决一雌雄。

我军事当局根据战局的情况,决定在山西忻口一线布防,利用地形,阻击日军,与其决战。中国各路抗日军队近三十万人,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兵团,进入忻口阵地。刘家麒将军所率的第五十四师是装备较好,久经战阵的主力部队,奉令担任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中央地区主阵地的布防任务,并担任占领云中河北岸下王庄前进阵地的任务。

刘将军率领其属下的第一六一旅和第一六二旅进入阵地后,马上紧张地构筑工事,储备弹药,并与友军密切磋商,划分战斗区域,统一规定各部队接合部的保障措施。刘家麒还陪同郝梦龄将军亲临前线视察阵地,指导士兵构筑工事,晓以官兵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鼓励士兵奋勇杀敌,忠心报国。

在他们的鼓舞下,全体官兵士气高昂,决心以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誓与阵地共存亡。

十月十一日,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在攻陷原平镇后,乘势南下,进出忻口一线,与我发生接触。我原平守军第一九六旅在姜玉贞旅长率领下,浴血奋战,坚守原平十日,最后全部壮烈殉国。消息传来,我忻口守军更加义愤填膺,决心以原平守军为榜样,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著名的忻口保卫战开始了,猖狂的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向我忻口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南怀化高地是中央地区的主阵地,在敌人的攻势面前必首当其中,刘家以将军率领第五十四师就坚守在这里,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密集的日军步兵冲锋集团,在其稠密的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冲锋,刘将军率领部队沉着应战,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人掩蔽部,待炮火一停,又马上冲上阵地,用步兵武器狠狠地打击日军。敌人志在必得,我宁死不退,双方多次地展开了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真是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之惨烈,实力抗战中之罕见。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阵地前布满了敌人的尸体。

刘家麒将军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常常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他镇定如常,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获胜利,绝不生还的坚定决心深深地感染了战斗中的抗日官兵,鼓舞着他们与敌人拼搏,为保卫祖国而光荣献身,因而,我虽伤亡甚重,但仍士气不衰,斗志不减。

十二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突破,双方步、炮主力在忻口西北和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刘将军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血战沙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我每日伤亡多达千人,虽有战士忠勇杀敌,仍无力恢复原阵地。我军事当局深知南怀化高地系主阵地锁钥部,为恢复阵地,调大批援军到达,准备于十六日晨发动总攻,一举夺回南怀化高地。

十六日凌晨,我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枪炮声如雷,喊杀震天。

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将军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挥兵前进,连克数山头。

其时刘家麒师长也正指挥左翼五旅前进,后又随郝军长到前线督战。到五时,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我新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直追,迅即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阵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是时,郝、刘二将军已临散兵线之前,距敌只二百余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郝军长中敌机枪弹,刘师长初被掷弹筒炸伤一处,紧接着多处中敌机枪弹,待特务连士兵将二将军救护出阵,均已壮烈牺牲。郝军长、刘师长殉国后,该军士气更为激奋,敌人闻之亦甚丧胆。我爱国将士怀着复仇之怒,向敌人猛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阵地。

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十月二十日由忻口打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谓,铣日攻击南怀化之役。我第九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均身先士卒,肉搏殉国。当弥留时,仍大呼所属杀敌而逝。似此忠勇,足式群伦,拟请钩座优以议恤,赐以国葬公祀并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刘家麒、郑廷珍为陆军中将,用表忠烈而励来兹。十一月十五日,武汉各界人士数千人为抗日英雄郝梦龄、刘家麒将军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向英灵志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祭,并献了花圈,宣读祭文。

十二月六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国牺牲的刘家麒将军:“……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矢忠革命,夙著勋功。此次奉令伉战于南怀化之役,率部鏖战,历五昼夜,犹复身先士率,奋厉无比,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弥深,应予特令褒扬。……”并给刘家麒将军追赠为陆军中将。

中国共产党人也对壮烈殉国的刘家麒诸烈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以保卫国土为己任——记饶国华烈士

饶国华,字弼臣,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七日生于四川省资阳县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在村中读私塾,一九零七年他被母亲送到县城向前清举人伍钧求学。他熟读史书,非常仰慕班超、张赛等英雄。

他看到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屈膝求和,皇室贵族“朱门酒肉臭”,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路有冻死骨”,因此他决心救国救民,投笔从戎,以富国强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饶国华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洪流,参加了新军。在部队里,先当伙夫,不久升为班长、排长。一九一七年升至连长,他原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尔后转隶于川军第二师刘湘部任连长。他勤奋好学,刻苦练兵,精心研究《孙子兵法》,在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期间,各次考试均名列榜首,深为师长刘湘所倚重。

饶国华为人正派朴实,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且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他作战骁勇,每战必身先士卒,颇得士兵的爱戴,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

一九三一年前后,饶国华率部驻防重庆地区,他经常教育部下要护国、卫民、爱兵,他常说:“当兵,应以保卫国土,爱护百姓生命财产为己任。做人,当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准绳。如果穿上军装,拿起刀枪,不为百姓办事,反而欺负弱小、胡作非为,那就只能算土匪而不是赳赳武夫了。”

一九三五年十月,饶国华从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升任为第一师师长,后又改任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他主张部队人事公开,唯才是用,经常便装深入营房,了解队伍的情况,他重视赏罚奖惩,常说:“赏所以资激劝,罚所以儆将来;赏不得其当则私,私则偏;罚不得其当则蔽,蔽则滥。”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四五师内部团结,将士归心,传为佳谈。

饶国华作为一个国民党军官,在其任职师长驻军邛崃时,曾参与过对红军长征的围堵。但当他看到人民支持红军的情况,他的思想逐步产生变化,认为红军主张团结抗日,是有道理的,是正义之举。他开始认识到:“如今仇未复,大敌当前,竟使兄弟阅于墙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乎?!”正是因为他有了这种爱国心理,所以在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二日,饶国华率部与红军殿后部队在小关于接触时,他只是作出追击红军的态势,尾随红军离开憋功,而不愿自戕手足,与红军为敌。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共赴国难。饶国华立即上书请缨上阵杀敌,他告假回乡与家人作最后一次团圆,临离资阳时,他对伍钧老先生说:“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学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学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也。”尔后,他又嘱咐妻子兰紫仙女士:“余此去,为国而战,义无顾。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

九月二十一日,第二十一军奉令出川抗日,在邓蛛县各界民众举行的隆重欢送大会上,饶国华将军豪壮地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肽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一九三七年十月,饶国华率部步行二千里,从川北转万县船运东下,十一月中旬到达前方。

这时,上海已经失陷,苏常二州失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对我采取战略包围,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蒋介石立即命令刘湘派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西犯南京之敌。唐式遵鉴于防线左翼广德城之重要,关系首都南京之安危,委派能征善战的饶国华率部镇守。饶将军马上率部进驻广德,他亲自巡视前线,检查工事情况,鼓励官兵奋勇杀敌不负家乡父老重望。他深知责任重大,对他的侍从副官说:“我奉命出川,志在歼灭强寇,还我河山,解我同胞倒悬之苦,现在幸而优先被派到前线御敌,战机就要来临,怎能下叫我热血沸腾,怎能不叫弟兄们揎拳持袖,跃跃欲试。”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鼓舞下,全师官兵同仇敌汽,士气旺盛,深深懂得“守一城、捍天下”的道理,全体官兵坚决表示:“誓与广德共存亡,不许倭敌逞凶狂!”决心与进犯日寇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

不久,无锡、江阴、武进相继失守,十一月二十二日,日军牛岛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泅安,直扑广德。日军侦知我凭险坚守,士气高昂,工事坚固、采取用重火器猛烈破坏我工事的策略,出动二十七架飞机轮番轰炸,向我阵地倾泻上千吨的炮弹,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疯狂的进攻。我方工事被炸得残破不全,饶国华将军亲自指挥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六十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二十七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依靠飞机、大炮、坦克的优势发动多次猛攻,我方将士武器装备虽然窳劣,但仍然拼命抵抗,猛挫日军的凶焰。日军在泗安我防线面前死伤惨重,但终因日军炮火甚密,我伤亡惨重,寡不敌众,泗安于三十日失守,与此同时,日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将军得此凶信,心急如焚,深知广德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拱卫南京必不可失,于是亲自率领第四三三旅官兵奔住广德前方约五里的界牌,顽强阻击进犯日军,饶国华亲自来到前线,鼓励士兵血战沙场,以死报国,他振臂高呼:“我们军人报国的严峻时刻到了,一定要为国争光,流尽最后一滴血!”将七们见到饶将军这样英勇,士气更加振奋,他们冒着弹雨以一当十,奋勇杀敌,虽死伤枕藉,仍旧前赴后继,宁死不退。

日军见不能得手,不断从东洞庭山、西洞庭山调精锐部队增援,疯狂使用飞机、大炮轰炸,无休止地轮番进攻。饶国华将军率部与敌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不久,我方从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被敌机炸毁,补给中断,饶将军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我方战局渐成颓势,在这危难时刻,个别指挥员不听指挥,以至被日军又于三十日乘机占领了广德。

饶国华将军受命组织反攻,但其手中只剩下一营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日军派出军使一再劝降,饶国华将军宁死不屈,他紧握雪耻刀对左右说“我从七七事变发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线杀敌,洗雪国耻,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愿以偿,奉令出川抗战,引为生平快事。诸君还记得吧,我们离川时,蜀中父老兄弟姐妹曾举行盛大仪式欢送,潘文华军长代表我们川军将士致答词,表示我们一定要血战到底,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做到胜则生,败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们要牢记当时的誓言,绝不能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呀!”

随即他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将军写了绝命书,尔后举枪自戕,以死报国,实践了他“以保卫国土为己任”的誓言。

饶国华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开,举国悲痛,全国抗日军民决心以饶国华将军为榜样,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土。饶将军的遗体由民生公司的“民俭”轮运送回川,途经各地时,各界人民都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为国捐躯的先烈井追赠壮烈殉国的饶国华烈士为陆军上将。

饶将军的遗体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抵达重庆,巴蜀各地设立灵堂,怀念英烈,政府各要人,群众团体,各界人士都敬献了花圈和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也分别为重庆、成都灵堂撰写对联:

<small>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工都资捍卫,昌锋镐以建奇勋。</small>

<small>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small>

饶国华将军的遗骸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安葬于资阳县甘溪沟,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为他再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抗日战争中期,四川省各界人士为纪念抗日殉国的饶国华烈士,在成都市中山公园内铸造饶将军的铜像一座,并竖立了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题字的“饶上将国华纪念碑”。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讲话中说:“……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饶国华……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追认饶国华将军为革命烈士,为了更好地纪念抗日英雄,对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资阳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甘溪沟重新修整了烈士的陵墓,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奋战守孤城——记王铭章烈士

王铭章烈士,字之钟,一八九三年生于四川省新都县泰兴场一个小商人的家庭里。因双亲早年相继病逝,家庭生活困窘,王铭章在其叔祖父王心田的资助下,上了新都县高等小学,一九零九年考人四川陆军小学第五期,在辛亥革命前,参加了四川保路同志军的反清爱国革命活动。

一九一一二年,曾参加陈英士总司令指挥的上海革命军进攻上海制造局的战斗,革命失败后返回四川,考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专心学习军事。

一九一四年,王铭章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担任排长。一九一六年,川军第二师响应护国号召参加护国讨袁军,王铭章在与袁世凯系统的军队作战中,屡立战功、升任连长、营长。一九二零年,四川军队整编后,工铭章升任川军第七师第十三旅第二十五团团长。一九二四年,王铭章以英勇善战之名荣任川军第十三师第二十五旅旅长。一九二五年又晋升为师长,隶属于田颂尧率领下的四川西北屯殖军。一九二七年任西北屯殖军第一路副司令兼第三混成旅旅长,一九二八年,四川西北屯殖军在北伐革命影响下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王铭章改任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一九三零年移防成都,一九三二年冬兼成都卫戍司令。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将第二十九军改编为第四十一军,王铭章就任该军属下的第一二二师师长。

王铭章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军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但他从军以来,多次被卷进军阀混战,并参与过对红军的围剿,对此,他深恶痛绝,思想逐步转变。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坚决拥护抗战救国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的革命主张。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请缨上阵,要求到前线杀敌。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二日,王铭章在四川德阳部队驻地的誓师大会上,慷慨陈词,表示一定要用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来赎回自己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民众的罪愆。尔后,他返回新都家乡,对家人立下遗嘱,辞别家乡父老兄弟,率部出川北上,走上抗日战争的战斗前线。

王铭章所在的第四十一军连同第四十五军,编为第二十二集团军,在邓锡侯将军的率领下,一九三七年九月五日徒步出川北上抗日,加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属下的战斗序列。部队到达山西时,正值日军大举进攻娘予关。王铭章即奉命率第一二二师火速驰援娘子关。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王铭章率部在娘子关西南侧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西犯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展开遭遇战。王铭章所率的川军装备十分落后,仅有自产的七九步枪和少数轻、重机枪,许多部队还以大刀、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并缺乏野战医疗、救护、运输等后勤组织。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强盗,王铭章率全师官兵以窳败的武器,发扬与敌拼搏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敌人展开激烈争夺制高点的战斗。王铭章亲临前线督战,战况空前惨烈。苦战七日,双方均损失惨重,但我阵地巍然不动,保证了大部队的调动转移。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第二十二集团军奉调徐州、砀山一带,以阻击沿津浦路南下之敌。一九三八年一月,蒋介石在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处决了不战而退的韩复榘,会后,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调回四川,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代之,孙震报请以王铭章为四十一军前敌总指挥,代现军长指挥全军。王铭章奉命防务津浦线北段之滕县。滕县在春秋战国时代曾为膝国之首都,地理位置重要,居津浦之正干,为徐淮之屏障,王铭章以前敌总指挥指挥各部严加布防。

一九三八年三月,日军在邹县、兖州一线大量增兵,想一举打通津浦铁路,夺取徐州要地,与从南京北犯的日军遥相呼应,包围我中原野战大军。

敌矶谷、板垣师团,发精锐十万之众,向邹县、滕县、临沂进攻。三月十日,王铭章奉命率第一二二师师部及第三六四旅旅部进驻滕县,并派兵布防于县城以北之各河、龙山、南沙河、普阳山各地,阻击敌人。此时,膝县县城内由王将军统一指挥的有第一二二、第一二四、第一二七师三个师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的部队,还有膝县县长周同所率的地方保安团队四百余人,战斗兵力不足三千人,兵力如此薄弱,断难抵抗优势敌人的大举进攻。且我各处友军都与日军进行激战,无法抽出大量兵力增援。

王铭章临危受命,他抱着有敌无我,与敌人拼搏到底的决心,组织防御部署,他首先将师部迁驻膝县西关的电灯厂内,向全体官兵表示了与城他共存亡的决心,又调集了其所属全体战斗单位和增援友军组成了统一的守城部队,明确了指挥系统井详细制定了作战计划,重点加强了县城东关方向的防御工事,并亲自视察各级指挥部和前线阵地,向各级指挥员和士兵讲述膝县保卫战的巨大意义,要求全体士兵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为保证我大军作好战略防御全歼敌人,坚守滕县战略要点到最后一分钟。他训勉部下说:“以川军薄弱之兵力,和窳败之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之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最后,王将军亲自布置城防事宜,明确各部队的防守区域,具体作战任务,督促守城部队连夜构筑防御工事,并命令团预备队彻夜抢运弹药入城,储备足够的弹药,根据防御战的特点,要求每一名战斗兵必须储备一箱手榴弹。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四日,日军机械化部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火力的掩护下,猛扑我滕县外围北界河、北沙河、南沙河防线与我部展开激战,突破我正面防御,至十五日进抵膝县县城。

王将军临危不惧,抱着必与敌人拼一死活的决心,勉励部下不畏强敌。

全体将士团结一心,严阵以待,决心痛歼日军,以死报国。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拂晓,日军万余人在其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向我膝县守军发起全面进攻。日军的飞机、大炮将膝县东关土寨的东南角轰开一个十二米宽的口子,大批日军步兵在数十挺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起了疯狂的冲锋,我部将士严阵以待,等敌人冲上塌口的瞬间,指挥员一声令下,数百枚手榴弹飞向塌口,炸得日军鬼哭狼嚎,血肉横飞。这一天,日军在其飞机、大炮人力支持下发起五次进攻,每次均被王铭章将军率领下的抗日军队用数百枚手榴弹炸得狼狈逃窜、遗尸遍地,冲过缺口的少数日军也被我部的大砍刀消灭。

十六日夜间,王铭章亲自视察阵地,重新调整兵力部署,放弃外围阵地,集中全部所属部队守卫城防,亲自嘉奖勉励慰问英勇作战的有功将士和伤员,并命令全军深沟高垒,注意防空隐蔽,待机出击。

十六日夜,日军三万余人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将滕县团团包围。

十六日上午八时,日军在飞机、大炮及数十辆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向我东关阵地进攻。我守军冒着敌人的强烈炮火,在王师长指挥下誓死抵抗,在近距离内反复肉搏,双方损失惨重,日军有四、五十人冲上城角,王将军马上指示第七二七团组织反攻,我部一百五十人的敢死队在仅有的两挺机枪掩护下,用手榴弹、大刀将敌人全部消灭,一百五十个壮士仅十四人生还。

下午二时,日军在东关、南关再次发起猛烈进攻,我部鏖战多时,工事多被摧毁,士兵伤亡殆尽,手榴弹所剩无几,阵地终被日军突破,日军突人东关之后,王铭章屹立在县城中心十字街口亲自指挥逆袭,但这时我部大部伤亡,已无完整部队所用,西门也被日军夺得,王师长只好转移到西关火车站我第三七二旅继续指挥与敌拼搏。不幸行至电灯厂附近,与占领西关城楼的日军遭遇,王将军身中数弹、血流遍地,他挣扎着厉声对随从们说:“你们去吧,继续和敌人拼命,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是很痛快的!中华民族万岁!”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第一二二师参谋长赵渭滨,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和滕县县长周同等人。

王将军率部坚守滕县四昼夜,阻滞了日军南犯徐州的诡计,使鲁南我大部队赢得了鲁南会战的充分准备时间,对围歼日军板垣、矾谷两个师团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生指出:“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王将军及全体官兵为保卫祖国的领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显示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王将军的灵柩一九三八年五月九日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各界万人迎灵。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合撰写挽联一副: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以后王将军的灵枢运回成都,安葬于新都家乡的国葬墓园,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为墓园门额题了“壮节殊勋”四个大字。

成都各界人士还在少城公园铸竖了王将军的骑姿铜像一座,以悼念为国损躯的先烈。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重伤不退,奋勇杀敌——记刘桂五烈士

刘桂五烈士,原热河省(今辽宁省)凌南县八家子村人,一九零三年生。

他沉默寡言,好打报不平,善习骑射,颇为村里人们拥戴,被选为保长。

一九二六年春,原热河都统宋哲元将军,改编保甲民团为陆军,刘桂五被委任为排长,以后,他又担任了东北军骑兵第五旅连长。

刘桂五作战勇敢,善于带兵,赏罚分明,很受士兵的拥护和官长的赏识,不久被提升为团长。以后,其部开往河北,整编为陆军骑乓第六旅,刘桂五被任命为该旅第十八团团长。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刘桂五义愤填膺,要求率部参战狠狠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但他的要求未被批准。他还屡次请求解甲归田,以期望组织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打回老家去。不久,刘桂五又被提升为陆军骑兵第六师少将师长,他上任后,时时不忘抗日,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严格训练部队,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教育官兵永远不忘国耻,随时准备对敌人作战。为提高自己指挥作战的能力,增长学识,他每日坚持读书写字各一小时,从不中辍,在他的努力下,陆军骑六师兵强马壮,抗日气氛十分高涨。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进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刘桂五闻讯,愤怒万分,深知杀敌报国,报仇血恨的时刻到了,立即请缨上书,要求开往前线,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

八月十二日,刘桂五将军奉令归入马占山将军的东北挺进军的战斗序列,参加对日作战,刘桂五将军兴奋得彻夜未眠,他在给其胞兄桂忠的信中说:“弟此次出发抗日,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则到老家相见;成仁则到九泉相见。望兄安心理家,勿以弟为念。”八月十五日,刘将军率部自渲关渡河,直达大同,谒见马占山司令,商议作战大计。九月一日,刘将军率部进抵丰镇,此时雁北诸县已沦于敌手,我部无法继续东进,乃转进平泉一线设防,与进犯日军血战五昼夜,歼敌甚众。马占山将军见日军援兵源源不断,令部队撤退至绥远,这时,刘桂五将军自告奋勇在归绥东旗下营一线设防。

十二月初起,日军三万余人在其空军和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大举进犯绥远,刘桂五将军率一师兵力顽强抵抗日军,激战九昼夜,我抗日将士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用步兵武器狠狠地打击侵略日军,战况空前激烈,我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损失惨重。刘将军考虑我兵力薄弱,苦战多日,日军必不会严防夜袭,且利用日军骄横心理,于十一日夜,分兵三路,夜袭敌阵,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我直追至七十里外的卓资山车站,这一仗共毙敌五百余人,俘获许多军用物资,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略凶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绥远商民集资二十万元慰劳刘桂五将军及其抗日部队。

日军见西进受阻,即用一部兵力牵制刘桂五部,另抽兵力绕道夺取凉城,然后拥师北上,于十月占领了归绥。刘将军只好率部退守包头,在公积板、陶思浩等地继续与日军作战,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尔后,刘桂五率部退到五原。

十一月十五日,刘将军又率部出击,长途奔袭数百里,克复东胜,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粉碎了日军妄图在挟蒙古族王公归顺日本的阴谋。

十二月十二日,日军受到打击后,集中三千精兵,再次进攻,准备夺回东胜。

刘桂五将军分兵四路出击,于十八日在黑洞沟痛击日军,激战半日,歼敌三百,迫使敌人狼狈撤回。

一九三八年二月,刘桂五将军又奉马占山司令的命令,在准格尔旗歼灭敌军二百余人,狠狠打击了日寇染指伊盟的阴谋。

四月一日,马占山、刘桂五将军亲率精兵渡黄河,准备进攻绥(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包头)。四日,克复托克托县,俘敌二百。六日,又横扫萨拉齐之敌,吓得日伪军胆战心惊,集中重兵固守绥包。刘桂五将军采取避实就虚战法,冲过平绥路,直趋百灵庙。日寇久闻刘将军所部英勇善战,深恐其挺进察绥,燃起抗日大火,于是,集中各路乓力装甲车一百二十辆,在大量飞机和骑兵部队的配合下,拼命堵击,形势万分危急。

刘将军继续指挥部队利用骑兵快速、突袭的作战特点及草原的有利地形,与日军顽强作战,不断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不久,刘将军率军夜袭大青山北麓武川县之敌。正在战斗中,日军原口联队千余人,在三十辆装甲车的支援下,赶来救援,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这时,驻武川的伪蒙骑兵第二十五团也在日寇的指挥下,向我左侧袭击,我为牵制敌人兵力,引其深入,然后予以各个击破,双方激战三昼夜,相持不下。

此时,日军冈本混合部队赶来增援,他们在空军、炮兵及装甲车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将刘部包围。战况日趋激烈,我伤亡日大,渐成颓势。

刘将军率军奋勇抵抗敌人的围攻,在大量杀伤敌人后,奋力突出重围,于四月二十一日转战黄油干子一带。不料,敌军装甲车及骑兵部队跟踪而至,向我发动猛攻,我仓促抵抗,双方展开激战,刘将军自知形势危急,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用抗日必胜,誓死不作亡国奴的革命道理教育抗日官兵,鼓励他们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众将士见师长这样奋勇,个个勇气倍增,用猛烈的步兵火力狠狠地打击敌人,双方拼死争夺,死伤惨重。

激战至二十二日午,刘将军率部击毁敌装甲车三部,歼敌寇联队长龙野以下百余人。正在这时,一颗炮弹炸伤了刘桂五将军的腿部,血满军裤,部下急忙劝他下去休息,他厉声大呼:“受伤即退,何以胜敌,……速去冲杀,勿复多言。再有劝退者枪决。”说完他裹伤再战。为了鼓励士兵英勇杀敌,安定军心,表示其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气概,他亲自带伤登岗指挥作战,抗日将士得知主官受伤不退,誓与日军血战的消息,个个感动万分,作战更加奋勇,人人争先杀敌。双方战至下午四时,日军又用猛烈的炮火轰击我方的阵地,阵地上硝烟四起,火光闪闪,一颗炮弹在刘桂五将军身边爆炸,弹片炸开了他的腹部,顿时鲜血遍身,扑倒在地,他挣扎支起身子高呼:“杀敌、杀敌”尔后,气绝身亡,壮烈殉国。

抗日烈士刘桂五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决心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军,为刘将军报仇。

刘将军的灵枢运抵西安时,西安各界人士数万人在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将军的率领下出城敬迎忠骸,并于六月一日在西安革命公园召开追悼大会,政府要人,各党派、各界人士都送了挽联,沉痛哀悼为国捐躯的英雄,誓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刘桂五将军抗日救国,英勇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刘桂五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华北第一人——记范筑先烈士

范筑先烈士,原名金标,字竹仙,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村人,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生。他自幼随父参加农业劳动,勤劳肯干,颇为村里人所喜爱。

一八九零年,南彦寺村由群众集资兴办了一所义学,范筑先开始进入义学学习,他聪明好学,刻苦认真,放学后还主动帮父母干活, 深受义学先生张文彬的赏识,由于范筑先历次考试成绩都在全校名列前茅,张老先生便给他起了一个字叫“夺魁”,鼓励他继续学习,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以后,范筑先的父亲病故,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到了他的肩上,他被迫中途辍学,以种田、贩粮来养家糊口,在人生艰难的道路上,他逐步锻炼得更加倔强正直,养成了劳动者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一九零四年,南彦村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水灾,颗粒未收,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正在这时,清政府要扩编北洋陆军,就派人到灾区募民。他们宣称,北洋军军饱高,有吃有穿,是抵御外侮、保卫国家的武装。在当时,许多年青人为了寻找生活出路,加入了北洋军。范筑先也到马厂报名加入了北洋军第四镇,当上了“备补军”,不久又升为“副兵”。范筑先为人豪爽正直,乐于助人,深受士兵弟兄的拥护,加上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人又聪慧好学,对近代陆军的基本操练、步兵武器的常识和使用领会得很快,很受上峰的青睬,不久就被选拔入北洋陆军第四镇随营学校学习深造,回到部队后被提升为正目。

范筑先由于治军有方,成绩突出,又被调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再次学习深造。他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军事学术,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提升为哨官。

范筑先深深痛感到民族危机四伏,帝国主义列强横行霸道,卖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逐渐萌发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国强兵,建立中华民国。因此,他拥护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壮举,并于一九一二年加入了国民党。

但民国以后的政局仍是南北对峙,军阀混战,范筑先迫于军令,随北洋军参加了一系列作战,从马厂调驻沪杭线一带,逐步擢升为炮兵营长,补充团团长,师参谋长、陆军第八旅旅长等职。

在苏浙战争后,范筑先痛于国内战争不息,自牧手足有损国力,给外人以乘之机,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自动离职回乡隐居,并更名为“竹仙”,以示象竹子那样高风亮节。他在隐居期间,仍好阅读古书,立志效法中国历代的志士仁人,企图追求探索一条振兴国家的道路。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们高举“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扫除封建势力”的大旗,所向披靡,极大地震动了全国人民,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冯玉祥将军也在绥西五原誓师北伐,挥戈南下,东出潼关,进抵中原。

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范筑先非常振奋,在冯玉祥将军手下的其同乡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的邀请下,他毅然复出,投入国民革命军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战斗行列。他更名为筑先(筑路先锋之意),表示其革命的决心。

由于他多年的军旅生涯,指挥有方,颇有建树,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高级参议。

但是,以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内战仍不停息。

一九三零年,又爆发了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范筑先以张维釜南路军总司令部参议之职参预战争,双方血战数月,死伤三十余万生命,才结束了这场混战。

范筑先目睹内战之惨祸,决心再不就任军职,拒绝张维玺共同去陕西的邀请,立志在地方上做些工作,为民众谋利益,便到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柒部下任参议。

一九三三年初,他被任命力山东省沂水县县长,后又担任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

一九三三年十月,范筑先又出任临沂县县长。他微服上任,革除旧弊,领导县府官员参加体育锻炼,打击贪污受贿的人员,并常亲自走访民间,了解人民的疾苦。

他还严禁赌博、吸毒、提倡剪辫、放足、鼓励妇女参加工作。

他鼓励农织,深人民众,每逢灾年,举办赈济,救济穷苦百姓。由于范筑先的一系列措施,临沂县风气渐新,人民生活相对有所改善。

范筑先虽然身居高位,在旧中国的军政界服务多年,但他一直保持着中国劳动人民正直廉洁,爱国爱民,尊敬长者的优良品质。他生活极其简朴,吃粗食,穿布衣,从不挑剔生活条件,经常拿自己的薪水周济家庭困难的部下和贫苦人民。当部下劝他多吃些营养的东西,注意身体时,他总是淡然一笑说:“岳飞岳元帅乃是民族抗金名将,肩负大任,出力过重,尚且每顿饭豆腐白菜,轻易不动荤腥;我为小小地方官,为民谋利不多,怎能生活过高呢?”范筑先生活极其简朴,但对有关民生大事多慷慨投资或集资兴办。他在任临沂县长期间,曾架桥修路,修整市容,兴办医院,扶植教育事业,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

范筑先虽然是个旧时代的军人,但他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非常痛恨,力主对日作战。他痛恨投降卖国的不抵抗主义,非常拥护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他常说:“谁爱国爱民,我就赞成谁;谁损害国家和民众,我就对谁抗争,我不怕担责任。”一九三六年七月,范筑先奉令调离临沂县,全城民众夹道欢送,赠送范县长一碗清水、一面镜子、一块豆腐、两根小葱,以表彰范筑先主持县政时明镜高悬,一清二白。

以后,范筑先又奉令再次出任沂水县县长。

一九三六年冬,范筑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任聊城县县长。

一九三七年五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同志以探望同学为名来到聊城,与范筑先几次接触,使范筑先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这使范筑先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拥护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日军的侵略,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范筑先听到日军侵华的消息,义愤填膺。他立即请缨上阵,要求上战场杀敌报国,表示绝不离开鲁西,誓与山东共存亡,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

这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柒在大敌当前、民族生死存亡危在旦夕的时刻,竟然保存实力,拒绝服从统帅部的命令,不与日军血战,擅自准备放弃济南等要地,将部队撤至黄河以南。范筑先奉令撤到黄河北岸齐河渡口,当他得知韩复榘退过黄河不是利用鲁南山地抗击日寇;而将部队开往湖北避战时,立即召集了部属会议,他在会上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退,决不勉强。”尔后,他马上给韩复榘打了电话,表示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

范筑先将军立即率部杀回聊城,动员民众,收编各种抗日民众武装,发动山东人民,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在各地建立民众抗日救亡组织,很快组成了五个营的抗日部队。范将军亲自给部队作抗日动员,他勉励大家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他慨然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要效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救民水火,要誓死守土,抗战到底!不论何党何派,抗战者一律欢迎;不抗战者,即我亲兄弟亦所不容!”

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日军进逼黄河北岸,韩复榘再次电令范筑先撤退。

范筑光大义凛然地拒绝了这一错误的命令,他在聊城主持部下开会,通过了给全国抗战军民的通电:“……筑先黍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日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所望饷项械弹,时予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以后,全国各大报纸都转载了这个通电,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勇气。

范筑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依靠共产党人和进步爱国青年,很快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二十多个县的抗日政权。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坚持持久抗战,他亲自主持举办了博平军事干部训练班,寿张政治干部训练班,还成立了政治干部学校。范筑先自己担任校长,邀请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还成立了军事教育团,随营学校。为了全面动员民众参加抗战,范筑先组织了许多抗战群众团体,如聊城妇女救国会,抗战移动剧团、聊城战地服务团、聊城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冀鲁青年记者团等组织。为了更好地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范筑先先后主持出版了《山东人》、《抗战日报》、《先锋月刊》、《战地新闻》、《战地文化》、《战线》等刊物,把鲁西北抗日局面搞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

范筑先还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各地分散的民军和流散军队中作说服教育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统一的抗日行动,教育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严格军纪,搞好军民关系,共同抗日。他还让政训处给各支部队派出政工人员,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制定了各部队的轮流整训计划,使这些散兵游勇较快地走上了抗日正轨,使鲁西北的抗日武装很快发展为三十五个支队,三路民军,约两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支援了其他各个抗日战场的对日作战。

范筑先将军多年戎马生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鲁西北抗日军民多次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军骑兵侦察队窜入堂邑一带活动,范将军亲率部队到傈水镇埋伏,全歼了入侵的日军。

一九三八年三月,范将军又率抗日部队两次攻人日军据守的范县,歼灭许多敌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激烈的战斗中,敌人的炮弹多次落在范将军的周围,他从容地站在阵前,沉着指挥部队攻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攻克了范县。

范筑先将军虽已年过花甲,但每战必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带头冲锋杀敌。在价县七里堂战斗中,他曾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亲自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率部血战沙场,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打退了日军的疯狂进犯。

范老将军不仅勇于杀敌,作战勇敢,而且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他每次与敌人作战前,总是周密侦察了解情况,根据敌情变化,精心调配战斗部队,以求作战巧妙,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

一九三八年,著名的徐州会战期间,为配合中国抗日军队作战,歼灭日军,范将军率部阻击了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有力地扼制了日军的攻势,为援助徐州战场作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澈出徐州后,为配合保卫大武汉的战斗,范将军又率部组织了济南战役,曾一度率军突入济南市,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

一九三八年七月,范筑先将军又率部在东阿县阿黄庄阻击日军运输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毙敌数十人,缴获满载大米的汽车十三辆及其他军用器材。

一九三八年八月,范筑先将军的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所部六十余人在济南战役中光荣殉国。范将军闻听噩耗,强忍悲痛,在慰问作战部队时,对挺进大队的队员们说:“抗日是长期的,不流血牺牲,怎能换来胜利呢?我们要以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子孙后代不当亡国奴。”为了鼓励大家抗日到底的勇气和表示自己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气概,范筑先将军任命自己年仅二十岁的二女儿范树琅继任挺进大队队长,他还安慰自己的夫人武治国女士说:“树民为国牺牲,是咱范家的光荣,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呢?”范筑先将军还在《抗战日报》上对各地抗日军民给他的慰问电发表答谢启事:“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谢。马革裹尸,男儿应俱夙愿,即获疆场殉国,死后何憾!”不久,范筑先将军又将其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革命队伍,这充分显示了范筑先将军忠于民族,誓死抗日救国的崇高品质。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军为消灭范筑先将军所领导的抗日部队,破坏我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秘密调集了大批部队,在飞机,装甲车等现代化武器的配合下,从济南出发,经东阿县进犯聊城。

范筑先将军得知日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准备运用包围战术,歼灭进犯日军。但由于我抗日部队内部顽固分子的干扰和破坏,使战略计划落空。十一月十四日,范筑先将军率卫队营、手枪连、游击营等部六七百人被日军包围在聊城。

范筑先将军率部沉着应战,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手中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日军一次次疯狂的进攻,双方拼死搏斗,死伤惨重。我援兵因种种原因迟迟未到,形势万分危急。

十四日黄昏,日军在东门强行登城,我方死伤惨重,东门告急。范将军亲率部队前去增援,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在这紧急时刻,范将军悲壮地对抗日将士们说:“现在聊城已成孤城一座,援军无望。我们受到敌人重重包围,情势十分严重,生死关头到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对我们抗日志士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丢失国土,没有完成历史使命。但是局势即然到了这一步,我们只有一条路,人在聊城在,要和敌人殊死硬拼。我们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和鬼子拼到底!我们要:‘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老将军豪壮的话语深深地鼓舞了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

不久,日军又在飞机和大炮人力的掩护下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双方在东门一线展开浴血奋战,日军的尸体在墙下躺了一片,我方亦伤亡很大。

十五日凌晨,日军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队后再次强行攻击,双方血战多时,范将军的手臂负了重伤,他裹伤再战,指挥部队继续顽强阻击日军,但终因敌众我寡,东门陷于敌手。到上午十一时,聊城四门均被敌人攻破,范筑先将军率部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有的是硬骨头,宁愿战死,决不投降!弟兄们拼!”在激烈的战斗中,范筑先将军身受重伤,壮烈殉国。

范老将军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消息传来,全国抗日军民一片悲痛,各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悼念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吴玉章、董必武、朱德同志亲笔为范将军写了挽联:

<small>三友见精神:松身直,竹体通,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small>

<small>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舒国难绍遗风。</small>

<small>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之,惟其忠勇;</small>

<small>吾辈尚存,誓必长期抗战,还我河山。</small>

国民政府在重庆也为范筑先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以怀念他英勇抗日,杀敌捐躯的英勇壮举,鼓励全国抗日军民以范将军为榜样,誓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宁死不屈,自戕殉国——记钟毅烈士

一九四零年五月,在湖北抗日战场上进行的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几次重大的军事战役之一。我抗日爱国官兵在这次战役中,浴血奋战,顽强阻击日本侵略军,给进犯的日军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日军扫荡消灭我湖北野战大军,屏障其占领下的武汉,打开进攻鄂西之路,迫使中国抗日政府投降的企图。同时,我方在作战中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涌现出了许多不畏强敌,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国民党第八十四军第一三七师师长钟毅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钟毅,字天任,一九零一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于广西扶南县(今扶绥县)长沙村。

其父钟蓂曾是清末秀才,后在南宁设馆教书,家道小康。钟毅自幼随父读书,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和左氏春秋,诗词书法造诣很深,年纪很轻就能下笔成文,纵谈天下大事,尤受钟老先生和村里长者的喜爱。

一九一四年,钟毅考入扶南县县立吉阳小学。他在学校刻苦努力,尊师敬长,豪爽仗义,加上他成绩优异,算术、音乐、体育等科目常常名列前茅,深得校方赞许和同学们的拥戴。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敬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每年暑假回乡,他都教村里的年轻人唱歌、练体操,他最爱唱的就是流芳千古的岳飞的《满江红》。

一九一七年夏,钟毅从吉阳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当时广西文化教育事业很落后,执政者对教育事业不甚重视,致使学校教学质量不高。一九一八年暑假,钟毅感到自己学校比广州、上海各校落后,毅然离开南宁赴广州,想考取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学,无奈学历限制很严,被拒之门外。正巧遇其父老友,乃介绍钟毅暂入广东造纸厂作名小职员,待补习功课后再考大学。

不久,李根源先生主持的韶关讲武堂招生,钟毅在广州目睹国事之蜩螗,外人之专横,百姓之困苦,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弃文习武,报考讲武堂。经过考试,他被录取。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

一九一零年,钟毅从韶关讲武堂毕业,当时正值军阀争夺地盘,派系分争排挤严重,钟毅未受重用,自己返回扶南县长沙家乡。他回乡后仍继续钻研各种军事著作,在其书房外,自撰对联一幅:矢志请中原,闻鸡起舞;雄心造时势,匹马纵横。

他还在书房内自提诗一首: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

一九二四年,李宗仁、黄绍起兵反对旧桂系军阀,钟毅在韶关讲武堂毕业生李明瑞的邀请下,到南宁任上尉连长。在反对陆荣廷等人的战斗中,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指挥有方,不久,以战功晋升为少校营长。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伐开始,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上抗战,钟毅率部队作战勇猛,在德安马迥岭中建立战功,被提升为第七军第三团上校团长。

一九二七年七月,军阀孙传芳率数万大军渡江反扑,钟毅率其部队在何应钦、李宗仁指挥下,在龙潭一带与敌血战,激战数日,全歼该敌。从此,军阀孙传芳势力一蹶不振。

一九二九年,钟毅被派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他深知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认真了解日本的军事装备情况,研究日本军队的战略战术,以利未来对日作战之需要。

一九三一年,钟毅在第四集团军总部任上校参议,并兼广西大学军训大队长。

一九三四年,他考入陆军大学特二期深造学习。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各种军事学术理论,研究现代作战的战略战术,力求精深,从不自满。

钟毅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军民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抗战,钟毅怒火满腔,请缨上阵杀敌,以雪国耻。

正好这时广西抗日军队扩编,成立第三十一军,钟毅被任命为第三十一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四旅少将旅长,率军北上抗日。

钟将军奉令移师北上,担任津浦路南段的守备任务,固守明光、凤阳一线阵地。

一九三八年初,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企图打通津浦路,调重兵进攻第三十一军阵地。

敌人在优势炮火、飞机等重火器的掩护下疯狂冲锋,钟将军指挥第四一四旅抗日官兵固守主阵地,沉着应战,凭借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以窳败的武器装备,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一九三八年夏,武汉保卫战开始,钟将军奉命转进鄂东,担任阻击日军的作战任务,钟将军率领全体官兵,日夜赶修工事,储备弹药。在激战中,他常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沉着地应付战斗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形势。由于他指挥有方及全体官兵的拼死作战,阻滞了日军的推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钟将军以战功晋升为第一七三师中将师长。

武汉会战以后,第一七三师奉令退守鄂北襄樊地区,受第五战区节制,保卫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

一九三九年夏,日军为确保武汉的安全,发动扫荡鄂北的战役,派出重兵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沿随县、枣阳向前推进。第一七三师奉命固守唐县镇、尚书店一线既设阵地,与进犯日军发生激战。钟将军身先士卒,亲到前线指挥,官兵见师长这样奋勇,勇气倍增,宁死不退,屡挫敌锋,迫使敌军退回武汉。战役结束,钟毅因战功荣获军事委员会颁发的陆、海、空甲等奖状。尔后,第一七三师奉令开到樊城东面张家湾地区整补。

十二月,我奉令开展冬季攻势,出击进攻日军据点,钟毅将军指挥第一七三师英勇作战,接连扫除日军在安陆、钟祥的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队坚持抗战到底的斗一九四零年五月,日军为报第一次随枣战役惨败之仇,消灭鄂北我第五战区野战主力,集中了五个师团的重兵,并加之以大量空军、炮兵、装甲车,向我发起突然进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奋起抵抗,第二次随枣会战的序幕揭开了。

第八十四军的三个师,当时隶属于黄滇翔将军的第十一集团牟奉令担任守备襄花线上的随县、枣阳一线阵地。

五月二日起,激烈的战斗开始了,疯狂的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集团冲锋。我将士沉着应战,痛歼日军,钟毅将军指挥一七三师将士浴血奋战,打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由于我火力太弱,将士伤亡殆尽。五月五日,日军联合兵种的精锐部队突破第一七三师左邻部队的防线,企图迂回包抄我主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军部指示第一七三师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撤至唐县镇一线,向枣阳集中。

在危急关头,钟将军坚决执行命令,率部扰袭敌人交通,艰苦作战,屡挫敌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军、师及长官部的无线电通讯失灵,钟师长与上级失去联系。

他判断敌主力必直袭枣阳,遂兵分两路,向吕堰驿以北集结。

他自率左翼纵队及师直属部队进入枣阳以北的太平镇与苍台之间。不料,正与日军主力相遇,被敌包围,钟毅亲自布置部队冲锋突围,边打边退,我伤亡惨重。

五月八日,钟师长率部到达河南省边境之苍台附近时,又遭日军骑兵追袭。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队伍失去控制。五月九日,钟师长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宁死不屈,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两个时辰,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钟将军右胸负了重伤,血染前襟。他顽强地支撑着,下令士兵迅速分散突围,然后把笔记本、作战资料等机要物品埋在阵地的芦苇根下,从容地举起左轮手枪,扣动了扳机,自戕殉国。

烈士杀敌殉国的消息传开,举国悲痛。全国军民决心更加团结抗战,奋勇杀敌,为烈士报仇,誓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钟毅烈土的灵抠运至重庆时,白崇禧将军及各级要员都到北碚吊祭,尔后把灵枢运回广西,安葬在桂林郊外。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将有必死之心——记寸性奇烈士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我国抗日爱国军队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反对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当时,在晋南的中条山是国民党抗日军队在敌占区规模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数万爱国官兵坚守根据地达四年之久,粉碎过日军的十三次大扫荡,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威胁着日军控制下的平汉、同蒲铁路,屏障着我黄河防线和陇海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队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沦陷区人民反抗敌伪统治的勇气。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出现了许多奋勇作战、不畏牺牲而壮烈殉国的抗日烈士,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十二师中将师长寸性奇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寸性奇将军字念洁,云南省腾冲县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零九年考入云南讲武堂,立志从军,以救民族和国家。他身材矮小,性情沉毅,在讲武堂勤奋好学,学绩优秀,深受同学的拥护。他思想进步,追求正义事业,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一九一零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为当时革命的积极分子。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日,云南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高举义旗,发动起义,寸性奇奉令率新军中的骨干分子秘密潜入昆明城内。他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按时消灭了守城人员,砸开城门,放起义军大队入城,他又随部队向五华山进军,消灭顽抗的敌人。在庆功会上,寸性奇因有功而被嘉奖升级。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他积极响应蔡锷、唐继尧护国讨袁宣告云南独立的通电,参加护国战役,他身先士卒,勇敢善战。一九一七年九月,他又积极投身护法运动。

由于他屡立战功,所以深受部下的爱戴和长官的赏识,历任川边镇守使,少校参谋、南溪县长等职。

嗣后,顾品珍回滇主持省政,寸性奇担任其参谋处长。由于他办事干练、稳重,胸有韬略,一九二二年底,他被顾品珍派往广州作为云南方面的代表面见孙中山先生,接洽关于滇军服从广州政府指挥,参加北伐事宜。孙中山先生见寸性奇年轻有为,革命坚决,非常喜爱。这时,顾品珍遇害。孙中山决定派寸性奇到广西联络滇、桂军来粤准备北伐。寸性奇离开广西不久,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退避上海。革命形势万分危急,寸性奇得知消息,气愤万分。他抱着拥护孙中山先生,坚持北伐革命的信念往返奔波,与滇军首领范石生等人和桂军首脑秘密接洽谈判,订立共同讨陈(炯明)同盟,迎接孙中山回粤革命。并冒着生命危险到陈炯明处诈降,说动陈炯明欢迎滇桂两军向其靠拢,并从陈手中领得许多枪械弹药。在寸性奇斡旋努力下,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滇桂军在白马誓师于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六日攻克广州,不久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成立大本营准备北伐。寸性奇因讨伐陈炯明有功,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大本营少将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要职。

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军挥师北上。寸性奇将军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处长职务随部队参加作战。

一九二七年,寸性奇被提升为陆军第三十四旅少将副旅长,还担任过陆军第三军参谋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抗日军民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抵抗。寸性奇将军义愤填膺,立即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北上抗日,誓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不久,他奉令担任陆军第—121 —三十四旅旅长立即率部北上,与日军激战于井陉、阳泉地区。在作战中,他常亲临前线,视察阵地,鼓励官兵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在他的鼓舞下,其部队作战勇敢,屡挫日军。不久,寸性奇将军以战功擢升为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并奉令转入中条山区。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临黄河北岸,占据了中条山,东可随时切断平汉铁路,西能进袭同蒲路,并可稳固我黄河防线,保障陇海路畅通无阻,牵制敌人的大量兵力,屏障西北,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寸性奇将军率部开入中条山根据地以后,立即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并和其他友军一起作好了坚守根据地的充分准备。日军为集中全力进攻黄河南岸我阵地,必须拔除这颗威胁其前进的钉子,从一九三八年起,日军连续多次发动疯狂的进攻,妄图摧毁这块抗日阵地,以便大举进攻我黄河防线。但寸性奇将军指挥部队与友军互相配合,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进犯,敌人的多次扫荡均以损兵折将惨败而归。中条山根据地被日寇军方喻之为在其华北占领区中的“盲肠”。这块阵地坚持了长达四年之久。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为彻底消灭我中条山根据地,秘密集中十数万精锐主力,由矾谷中将率领,并配合大量飞机、大炮,准备发动突然袭击,同时,狡猾的敌人为了达到战役欺骗的目的,采用多种手段,干扰我视线,装出大举从风陵渡过河进攻黄河南岸的态势。由于种种原因,上级对敌情分析判断不够准确,未定下正确的战略措施,影响了整个中条山守军的作战决心。

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起,数路日军对我中条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他们在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集团冲锋,我中条山守军奋起反抗,誓与日军血战到底。寸性奇将军指挥陆军第十二师的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博,日军尸横遍野,我亦死伤惨重。当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加上日军飞机严密封锁我黄河各渡口,使我后方援军,弹药无法迅速补充。七日午后,日军连续冲锋,突破第十二师所在的第三军左邻友军的王家窑头阵地,并于第二天夜晚乘势冲破第三军第七师涧底河阵地,袭击我三军军部和第七师师部。这时,双方战线犬牙交错,混战成一团,我处于内线作战,孤立无援,渐成颓势。

这时,寸性奇将军奉上级命令,率部转入第二线阵地作战,退守五福涧。

八日夜间,寸将军亲率部队突围来到樊家沟,十日向五福涧前进,不料刚至张家坪,与日军大队遭遇,两方短兵相接,肉搏甚久,血流成河,我只好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夺路出击。

十一日晚,日军重兵团团围住我部,我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将军深知危局难挽,鼓励官兵与中条山共存亡,战斗到底。寸性奇将军听后,厉声对其部下说:“诚如军长言,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

十二日,日军攻陷我左翼水谷朵高地,寸将军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这时,他得知唐淮源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仍强忍伤痛,大呼杀贼,率军冲向敌阵,其部下赶来守护他,他大声喝道:“不成功,便成仁耳!毋以我为累。”全体官兵在他的英勇精神鼓舞下,与日军展开惨烈的战斗。

十二日晚,日军猛烈炮火轰击我阵地,又一次击伤寸性奇将军,将其右腿炸断。

寸将军自知伤势严重,不肯被俘受辱,用手中短剑自戕于县山以北十余里的毛家沟,壮烈殉国。

寸性奇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他们都决心以烈士为榜样,抗战到底,决不屈服,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收复所有失地。

云南省各界为唐淮源、寸性奇等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有数万群众参加,国民政府及各界人士都敬献了挽联和花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敬献的挽联是:

<small>佛川军长千古 念洁师长百战殊勋著 河上双忠 大节壮中原</small>

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先生敬赠的挽联是:

<small>佛川军长千古 念洁师长国士古无双,溯频年迹迈长征,气壮河山,六诏笃生双国士。</small>

<small>将军志不二,有此日开会追悼,名垂竹帛,千秋同仰二将军。</small>

为表彰寸性奇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民政府决定追赠寸性奇烈士为陆军中将,明令褒扬,从优抚恤烈士的家属。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记戴安澜烈士

戴安澜将军,是一位杰出的抗日英雄。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四二年,奉命率二零零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为国殉职。

将军生前曾言:“司马迁讲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就是有价值,轻于鸿毛就是没有价值。死于当前,我们应认清是泰山还是鸿毛,然后选定应走的方向毅然地跨出步去!”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将军以实际行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抗日事业,正因为如此,殉国后,周恩来同志曾书赠“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挽词,对戴安澜给以很高的评价。

<h3>自幼好学天赋过人</h3>

戴安澜(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人,生于一九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农历甲辰年十月十九日)。

戴安澜幼年,家境清贫,其父戴礼明,以养鸭为生,借岁尾年头,随戏班献唱,略得报酬,补贴家用。戴安澜共有兄妹六人,父亲见他聪明好学,便节衣缩食,送他去求学。一九一一年他七岁那年,入私塾就读,其父平日常以戏中人物之忠义奸佞、善良邪恶,谆谆相教,戴安澜亦深知家庭生活艰辛,求学不易,故刻苦攻读,学业优异,一九一八年又拜读在桐城著名人士周绍峰先生门下深造。周先生注重道德气节教育,诲人不倦,使戴安澜深受教益,对学习益加勤奋,博得先生器重。周先生常对人夸赞:“此子享赋优异,后必有成”。青年时期,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入新文化潮流,一九二三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更受陶行知所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影响,在政治上逐渐成长。

<h3>爱国赤诚屡建战功</h3>

一九二四年,戴安澜在叔祖父戴端甫(当时任广东粤军团长之职)的勋勉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当二等兵,时年二十岁。一九二五年考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翌年毕业,在革命先驱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势的熏陶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九年,任副官、连长、区队长之职,一九三零年任副团长,一九三一年任团长。

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年代,他奉命转战南北,屡建战功,并先后升任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运动。身为爱国军人,戴安澜满腔热血,誓死保卫国土。一九三三年二月,戴安澜在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关麟征部一四五团任团长,参加了古北口战役(长城抗日)。是役,一四五团与一四六团奉命分占古北口南天门两侧高地。

三月十二日拂晓,敌以主力向一四五团正面攻击,敌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敌重炮集中射击,竟日不断,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由于第一线阵地夫守,二十五师陷于孤立,全线处被动态势,激战至午后三时,战斗力消耗极大。当时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减,我通讯联络中断,虽众寡悬殊,但全体官兵仍奋勇杀敌。为缩短战线,取得更好战机,戴安澜指挥部队转换阵地,至古北口西南五里的南天门一带高地。

经过三昼夜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使进犯之敌遭受重大伤亡,卒使友军原将军楼右翼阵地失而复得。在此次战斗中,将军派出的一个军士哨所,因远离主力,在变换阵地时,仍令其坚守岗位继续战斗,该哨所先后毙伤日寇百余名,敌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联合轰击,哨所勇士在顽强拼搏中全部阵亡。敌军占领哨所后,发现只有七名战士尸体,深为敬畏,便将七位勇士尸体掩埋,并树“支那七勇士之墓”木碑一块。这一战役,我一四五团勇猛顽强,狠狠打击了日寇。由于戴安澜团长指挥出色,役后荣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同仇敌汽,在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的形势下全国军民掀起了全面抗日热潮。当时戴安澜已升任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之役,以及漳河争夺战和太行山游击战,他率部出奇制胜,屡创日寇。

在一九三八年的鲁南会战中,更发挥了卓著的指挥才能,在陶墩、朱庄之战斗中,他有勇有谋,火攻陶墩,计取朱庄,为台儿庄会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台儿庄之役,敌以重兵拼争,戴安澜率旅迎敌,浴血奋战,激战十昼夜,使敌死伤逾万。战后荣获华胄勋章一枚。

台儿庄战役后,日寇又进犯中艾山,七十三旅奉命坚守,激战四昼夜,击溃敌数十次猛攻,敌终未得逞。当时敌电台广播称“中国军队有一俄国教官,指挥有度。”其实是戴将军体态魁梧,亲临前线指挥,使敌产生错觉。

一九三八年五月,戴安澜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副师长。

一九三九年一月,他又升任第二零零师师长,十二月奉命参加昆仑关(大明山区)战役。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由号称“铁军”的日寇第五师团之主力第十二旅团把守,堪称“金汤之固”。戴安澜面对强敌,镇定自若,在全面摸清敌情的前提下,周密布防。战前,他发出豪言:“中国古时有状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战斗打响以后,他亲临前线指挥,虽不幸负伤,仍坚守岗位,经一月苦战,毙敌六千,缴获甚多,并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战后荣获“四等宝鼎勋章”一枚。

<h3>卓识远见一代儒将</h3>

戴安澜博学多才,是一名勇谋兼备的将军。在战场,骁勇善战;在平时,治军有方。他所率之师,成为抗日军队之坚。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曾被称为一代儒将。

从北伐到抗战,他虽为中级指挥官,但已清楚看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及训练上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他在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吾辈受国家之培育,食民众之脂膏,在战场惟知杀敌,处地方则思利民”。“今为九一八六周年。困难重重,悲愤已极!而现今军队复有多数不肯战斗和不能战斗,更令人焦急”。“见××军由漳河北岸溃退时,仓惶畏缩之态,令人愤恨!”他明确感到,务需改进军队之政治与军事教育,提高军人素质。为此,于一九三七年编写了《痛苦的回忆》和《自讼》各一册。书中写道:“长城之役,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胞泽惨烈情形,感人之深,而动人之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撰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亦示永久不忘之意耳。”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二十六年之回顾》与《二十七年之新计划》。

一九三八年,在兼任三十一集团军教育长时,他总结了多年的实战经验,编撰了《磨砺集》和《磨砺续集》,阐述战略、战役、战斗等军事原则,作为提高部队的教材。据当年参谋主任李修业回忆:《磨砺集》“这本小册子是戴师长投笔从戎以来所有心得的结晶,曾印发全师官佐。其主旨是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戴将军治军严明,很强调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对于违纪犯民行为,决不宽纵。当年教导大队学员夏国栋曾在回忆录中谈到:“将军学识渊博,治军有方,曾有一事,深得教益,数十年后仍记忆犹新。当时由于战事需要,军官大队须从河南转移到湖南,长距离的步行跋涉,的确非常艰苦。有两名学员,以军事第一为名,私自征用民船,并鼓动一些学员乘船而去,船至汉口,他们分文不付,扬长而去。

“对这一违纪行为,戴将军十分气愤,为严肃军纪,宣布对两名为首分子送军法处,同时又及时组织学员学习讨论,并以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力大无比,但若双脚离地,则不堪一击的故事引导大家。他说:‘军队和民众的关系,恰如巨人和土地一样,军队离开了民众,就一定要垮台。你们今天是学员,不久便是部队的官长,官长如此,兵又如何带法?’

“这一番有哲理的教导,使学员深受教益,在后阶段行军中,纪律空前好。关于两名违纪学员,戴将军念其认识了错误,并有悔改表现,又考虑抗战急需一切可用之材,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后,令其到部队经受战火考验。

“……戴将军以他一颗追求民主进步的心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所以能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重庆参加起义,并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与当年戴将军的言教身传是紧密相关的。”

由于戴将军治军有方,能结合实战,激发自觉,爱兵如子,以身作则,深得部属的尊敬与拥护。因而一九四零年全国军队春节大检阅时,他的部队荣获第一。

戴将军在政治上亦具远见,早年,为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身体力行。李修业在回忆录中谈到:“一九二七年,他对我说:我早知道你加入了CP(共产党代号)。我告诉你,我已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陈连长是我营的负责人。自从你们公开了党籍以后,传说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将要同时解散,我不管解散不解散,我既要革命,就要加入革命组织。”一九三八年,在“新华日报”记者陆治采访他时,他阐述说;“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要战胜敌人,必先改革政治,我们是打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人民拥护我们,愿做我们的后盾。可是抗战已是第二年了,国民党内还有一部分人,怕动员民众参加抗战,这次调我们到武汉外围来作战,战地老百姓竟逃避一空,连找个向导也困难,这只能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要争取最后胜利,必须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将来胜利以后要建设,仍然需要两党合作,民主建国。”戴安澜将军在短短的一生中,对军事、政治、文艺、技术等各类书籍都爱读。书成了他的良伴。就是在硝烟弥漫、戎马倥偬之际,他仍订计划自学英语。仅一九三七年一年,他利用战斗、工作、训练之余,就阅读了各类书籍一百十九册。书使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忠勇廉洁乃是为人之道。他常以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为自己忠贞为国的指南。他常对部下说:“一支军队,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长官必须爱兵,官兵必须爱民,爱兵才能治军,爱民才有后盾。”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当他拿到五个月薪水一千五百元后,除留下五百元作为维持家庭简朴的生活开支外,慨然捐款一千元给国家。他在给家兄的一封信中写到:“回思国家当此危急存亡之时,而身为军人,不能保土为民,拿此巨薪,于心何忍?!”因专心军务,他几过家门而不入。但对士兵的衣食冷暖却极为关心,每每亲自过问,查哨查铺更是常事。在一次军训演习时,两个战士的手腿被刺划破多处,鲜血淋漓,戴安澜看后很心痛,立即明确规定:所属各部的一切演习场地,必须将木刺铲除,如不做到这一点而使士兵受伤,连排长应负医药责任。

为了造就和提高所部军官的素质和品德,他题写了很多名言,赠各官长共勉之: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

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懼。人能不忮、不求、不懼,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练,老有所养。

治军欲使知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

毁誉不闻,宠辱不惊,安危不动,得失不患。

由于戴安澜将军的严格训教,他的部队每到一驻地,皆以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而受到驻地百姓和上级的赞扬。

<h3>缅境鏖战气壮山河</h3>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横冲直闯,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尼、缅甸等广大地区均被其侵占,当时在这一地区与日作战的英军不作抵抗,我西南边睡日益孤立,抗日的唯一国际补给线有被切断的危险。为阻敌进犯,挫其锐气,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一九四二年二月,最高统帅部决意出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

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戴安澜将军奉命率二零零师为第五军的先头部队入缅作战(二零零师是一九三八年春在湖南湘潭编成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并由苏联顾问帮助训练)。出国前夕,戴将军召集全师官兵作战前动员,他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激励官兵的爱国热情。并亲自谱写战歌《战场行》:

弟兄们!向前走,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国家,奴役我们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

他又以诸葛武侯出征的故事自勉,气壮山河地赋诗两首:

<small>万里旗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small>

<small>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small>

诗意表达了将军当时的心情和决心。

由于当时任务紧迫,全师日夜兼程,三月七日抵达同固(东瓜),此时已远离后续部队五千华里之遥。部队奉命固守同固,粉碎敌正面进攻,断敌由仰光向曼特勒入侵之路。同固,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处于庇古与曼特勒之间,距曼特勒一百九十英里,是一个中等城区,道路纵横,交通发达。当时仰光已失守,同固在军事上成了战略重镇,但它位于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平原,加上时值三月旱季,天晴日烈,田野枯干,大小河流均可徒涉,在军事上易攻难守。针对不利地形,戴将军不顾旅途劳累,立即部署作战计划,令部队从速构筑防御工事。

三月十七日,英方通告,原驻防同固之英军于当夜撤走,戴师即处孤军迎战之势,但戴将军知己知彼,决意利用日寇轻敌之狂,迎头给以痛击,挫其锐气。十九日拂晓,敌前哨部队二百余人,乘车沿公路直驱庇尤(离同固三十里)。此时,早已在此部署警戒的戴师,待敌闯入射击圈内,突然开火,轻重武器同时射击。连长谢慰然、排长王君昆沉着指挥,步机枪、手榴弹响成一片,在暮色中,敌还不知我阵地和士兵所在,仓促还击。我骑兵、装甲车乘势攻击,杀声顿起,日寇惊慌失措,弃车逃窜,溃不成军。此次战斗,毙敌二十,缴获步枪十一支,机枪二挺,摩托车十九辆,并从敌尸(少尉矾部一径)身上获得敌兵力配备图及文件数份。这是日寇侵缅以来首次受到中国军队的教训。从缴获文件得知,敌在最高指挥官陆军第十五军团司令板田员三郎直接指挥下,兵力拥有三十三、五十五、五十六、十八师团和泰国两个师,并附战车队、炮兵队、骑兵队以及海空配合部队。敌之作战意图是:三路包围曼特勒,东路以五十六师团攻景东,西路以三十三师团攻普罗,中路以五十五师团攻同固,以求速胜之目的。前哨一战,日寇见势不佳,便动用五十五师团全部兵力压向谭台宾,攻击同固正面,同时以便衣及缅好抄袭同固左翼西南,又拟于同固后面七里外切断我退路,妄以三面包围,前后夹击,迫使我就范。战斗打响后,敌陆空配合,步炮协同,飞机轮番轰炸,山炮整日轰击,同时出动一支混合联队,数次发起猛攻,但均遭我迎头痛击,敌伤亡惨重,混合联队几乎全部被歼。

三天激战,敌一无所得,遂又加强兵力,大规模进攻同固阿克春阵地。戴师虽面临逆境,孤军奋战,但由于部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全师官兵均拼力死战。面对五倍于我之敌,三月二十一日夜,戴师长召集营以上军官会议,带头宣布阵亡后的替代人,各级干部均表示与同固共存亡的决心。

三月二十二日通告全体官兵:“如本师长战死,由副师长替代,副师长战死,由参谋长替代,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并遗书妻子:

<small>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固,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具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small>

<small>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手此即颂心安。</small>

二十三日,日寇以两个联队兵力,在数十架飞机以及山炮战车掩护下向阿克春阵地猛扑,戴将军指挥若定,以步骑兵配合向敌侧翼反击,摧毁敌坦克、装甲车、汽车十余辆。二十四日敌再次组织猛攻,激战至深夜,为杀伤敌有生力量,戴将军令部队主动撤出前沿阵地,集中主力,坚守同固。二十五日,敌步炮兵联合围攻,三十余架飞机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同固几乎被夷为平地,我沉着应战,连续击退敌多次进攻,敌未能越雷池一步。激战至二十八日,我阵地屹立不动。二十九日拂晓,在完成战略目的情况下戴师奉命转移。在部队全部撤出阵地后,敌还不知同固已为空城。同固一役,戴师抗击五倍之敌,以伤亡八百勇士的代价,歼敌五千有余,成为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战后据美国官方有关中印缅战区的材料记载,同固保卫战是缅甸战场上“所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它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固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战后,戴安澜将军向祖国发回电报:敌与我接战始自十九日,迄今一旬,初敌只第五十五师团之兵力,至二十四日即发现敌三十二师团,及其骑、炮兵团各番号,激战至二十九日,我军仍固守同固市铁路以东之阵地,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二十四至二十八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弛骋,其炮兵且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番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遵钧面授之机宜,预有准备,故敌末逞,最近六日,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有五千以上,我军亦多伤亡,但兵无不以一当十,誓与敌寇在此□□到底。更可告慰者,当地民众欢迎我军,到处与我竭诚相处。

同固阻击任务完成后,戴师奉命转移至叶新。喘息未定,因西路乔克巴唐英军被围,又奉命驰援。刚解围,东路棠吉又告失守,四月二十一日,遂又奉命收获棠吉。二十四日拂晓,戴师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巷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随从副官受伤,一卫士牺牲。争夺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飞传,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攻克棠吉后,戴师奉命作战略转移。五月十六日,在朗科地区,突遭敌重兵伏击。在密林中鏖战了两昼夜后,全师突出重围,但不幸戴将军为流弹所中,胸腹部受伤。然而,将军在担架上仍继续指挥战斗。由于当时缅甸已进入雨季,连日战斗,衣履如浸,湿了又于,干了再湿,征衣三套,泥血斑斑,且进入山区,人烟稀少,医药不全,水浆更无入口,将军受创之躯被雨淋日晒,伤势严重恶化,不幸于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四十分与世长辞。时年三十八岁。

<h3>举世共钦万民同悼</h3>

将军殉国后,全师官兵无不悲恸,痛哭失声。当即由工兵营伐木制棺入殓,并由五九八团护栋回国,在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带领下,于六月二日,冲破敌最后一道防线,进行了闻名中外的郎科突围,胜利归国。

灵榇运至滇缅边境,一老华侨沉痛致哀,特地献出他为自己准备的楠棺一口,供将军成殓。七月十五日,灵榇运抵昆明,各界代表集会,举行万人公祭。后又经安顺、贵阳等地,所经之途,各城空巷迎忠魂,人们无不拭泪致哀。七月三十一日,灵榇运至广西全州,人们再次举行公祭。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各界代表肃穆仁立。当地父老闻讯亦前往参加。随着深沉的鞭炮声,与会者悲痛不已,莫不拭泪哽咽。

李济深在悼词中说:“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

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兹录如下:

<small>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small>

<small>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small>

<small>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small>

<small>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small>

<small>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small>

<small>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元度</small>

<small>万里招魂灵旅倏下遇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small>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日,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向将军颁发军团功勋勋章。

一九四三年秋,戴将军灵榇由广西全州迁葬家乡安徽芜湖市储山公园之小赭山麓。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十月三日,以毛泽东名义,向戴将军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一九八三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对墓地再次进行了扩修。将军陵墓位于小赭山南麓,水泥覆盖圆顶墓体,墓后石砌围墙相护,三方石碑分左中右而立。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

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记彭士量烈士

彭士量烈士是原陆军第五师少将师长,他在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勇敢作战,不畏强敌,在历次作战中屡建功勋,最后在一九四二年的湘西会战中,彭将军扼守石门,与进犯日军血战八昼夜,最后,亲自率领部队向敌人逆袭,白刃拚搏,不幸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亲临前线,与日军拚搏战死沙场的著名爱国将领之一,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彭士量将军,号秋湖,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零五年八月五日生,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秉性刚强,好行忠勇侠义之事。在中小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尊师敬长,团结同学,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护,彭士量喜欢读历史书籍,并仰慕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在当时,湖南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彭士量受茧命思想的影响,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帝国主义势力仍在中国横行霸道,深知大小军阀与清廷一样,都是外国势力的走卒,逐渐萌发打倒军阀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

一九二四年秋,他遵从父亲的意志考入湖北明德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到故乡担任学校的教师工作。后来,他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准备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消息,兴奋万分,遂决心投笔从戎,立志参加革命。于是,他反复对父亲讲明道理,说服了父亲,踏上了去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征途。

到广州以后,他看到一片大好革命形势,东征顺利,所向无敌,连奏捷报,全国为之震惊,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他在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努力学习,勇于吃苦,加以他天资聪颖,文化水平较高,学习成绩多次名列榜首,深为上级倚重和同学们拥戴。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彭士量被分配到陆军第十师服役,历任排氏、连长、营长等职,随大军参加北伐作战。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勇猛无比,以英勇善战而著称,在率军参加北伐军江西战场的诸次战役中,屡立战功,数次打败孙传芳的军队。特别是在南碍线的攻坚战斗中,他亲自率军冲杀,击溃优势的孙传芳军队,为保证主力部队歼灭敌人作出了贡献。

以后,彭士量又调到陆军第三十一师,由于他工作勤奋,治军有方,被提升为副团长。

一九三二年,彭士量被上级选派到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学习,在校期间,他又认真学习了各种军事专业课程,参加了各种军事演刁和沙盘作业,提高了自己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的指挥能力。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步步进逼华北,大有灭亡中国之举,彭士量目睹国家民族日益危亡,义愤填膺,力主对日作战,与日本帝国主义拚个死活,以捍卫国土,报效民族与国家。这充分表达了他热爱祖国,与日本侵略者誓不两立的爱国主义立场。

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升为陆军第八十三师上校参谋处长,并历任第五补训处上校团长,及预备第四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彭士量将军听到日军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的消息后,愤怒万分,他马上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要求率队上阵杀敌雪恨,保卫国家。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批准,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彭士量随军转战各地,奋勇作战,在鄂西湘北诸战役中,屡挫敌锋,打退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妄图侵占我两湖富庶地区,以战养战,进而歼灭我第六战区野战军主力部队,打开通往我国抗战临时首都重庆大门,逼迫我屈膝投降的险恶阴谋。

一九四一年,彭士量将军调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兼于训团教育处长。

一九四二年,彭士量将军又担任陆军暂编第五师副师长,代理师长。不久又升任该师师长。

一九四二年夏季,日军为夺取素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地区,集中数万主力部队,在大批飞机、大炮及海军舰艇的优势火力支持下,向我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彭士量将军率领暂编第五师的抗日爱国官兵,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拚死的斗争。彭将军亲临前线视察阵地,指导下级官兵利用地形地物,修筑工事,隐蔽自己,消灭敌人,并用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鼓励士兵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宁死不作亡国奴。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全师官兵不顾敌人的猛烈炮火,宁死不退,与进犯日军展开了殊死的血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喊杀震天,血肉横飞,多次展开了白刃肉搏战,我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人的尸体躺满了前沿阵地,我士气高昂。双方相持达一个月有余,我阵地巍然不动,日军伤亡惨重,攻势顿挫,毫无进展,只好败退而归,这一仗,打出了暂编第五师的声威,日方广播电台多次提到彭士量将军所指挥的第五师为不可轻视之铁军。

当年十一月,日寇为报夏季攻势惨遭失败之仇,并妄图歼灭我湘西野战军主力部队,再次集结重兵,在飞机、大炮和海军浅水舰艇的火力支持下,大举进犯常德、桃源一线我阵地,我第六战区部队对进犯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彭士量将军率领陆军暂编第五师抗日官兵奉令扼守石门,他们紧张地储备弹药,挖掘工事,作好了固守石门的战斗准备,誓死与阵地共存亡。

十一月六日开始,日军主力部队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密集的日军步兵象波浪一样涌向我防线,我拼命阻击,残酷的战斗越打越烈,每一次敌人冲锋失败后,他们就开动猛烈的炮火对我阵地狂轰滥炸,然后再发动下一次疯狂的冲击,我阵地工事全毁,官兵伤亡惨重。不久日军依仗优势的兵力突破我战线,彭士量将军适时指挥部队撤入石门镇附近阵地固守,以保存我有生力量,更好地打击敌人。

接着,日军数万之众将石门镇团团围住,敌人为继续向湘西进攻,必须拔除石门这个障碍。因此,他们就集中优势火力向石门发动了猛攻。

彭士量将军沉着应战,他自知目前已陷入敌人重围之中,于是怀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亲临前线,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置于死地而后生。他那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抗日将士,顽强抵抗,奋勇杀敌,敌人数日进攻均不得手,阵地前躺满了日军的尸体。

十三日拂晓,日军再次集中兵力猛攻石门,我方拚死抵抗,双方陷入混战状态。

十四日,日军派来大批增援部队,攻势顿锐,石门北郊笔架山、大山尖、孙家大山方面战况尤为惨烈,敌人数次冲上阵地与我展开白刃肉搏,彭士量将军亲临前线督战,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傍晚,日军加紧围攻,我将士伤亡殆尽,日军步步进逼。

十五日拂晓,彭士量将军集合残余部队,亲自率领他们向石门西郊逆袭,力图收复阵地,行至新关以南岩门口附近,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彭将军身负重伤,当场壮烈殉国。弥留之际,犹力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在收殓彭将军的遗体时,发现了遗嘱,上面写着:

<small>(一)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其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令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small>

<small>(二)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侍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small>

此嘱国民政府为表彰彭士量将军的抗日杀敌、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特追赠彭士量将军为陆军中将。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我是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记许国璋烈士

<h3>身已许国,你们不要惦念</h3>

许国璋,字宪廷,一八九七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贫民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史书。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年代。那时四川成都曾爆发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又发动二次革命,后又发生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这一系列的震动全国的革命事件,对许国璋的思想都有很深的触动。他效法革命前辈,立志救国救民。

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先生领导护法军反对北洋军阀,许国璋立即弃文从武投入川军第二师服役,战斗中,他勇猛过人,屡建功绩,颇得官长的赏识,被提升为军佐,送进第二师合川军官传习所学习深造,他在传习所学习认真,训练刻苦,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许国璋为人忠厚正直,生活廉洁朴素,善于和下层士兵打成一片,并能以身作则,严肃军纪,赏罚分明,很受部下和民众的拥戴。他信奉佛学,常听高僧讲经,他曾说:“佛以助人成佛,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为宗旨,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更应保国救民为本职。”他对当时的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危害人民十分反感。

一九二九年,许国璋投奔刘湘第二十一军,很得刘湘的赏识,被送进第二十一军“军官研究班”深造。一九三五年,许国璋被提升为第二十一军第三师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团长。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机逐日加深,许国璋坚决主张团结抗日救国,反对内战。他曾对部下说,日本铁骑,纵横黄河南北,日本军队和浪人,在淤沪一带横行霸道,我们要练好军事技术,将来一有机会,与日本强盗见个高低。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许国璋爱国杀敌心切,多次请缨上阵。一九三八年三月,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在成都组建第二十九集团军,王任总司令,下辖第四十四和第六十七军,各部在万具、重庆等地集中,于四月二十八日轮运湖北兰溪登陆。许国璋当时任第六十六军第一六一师第四八三旅少将旅长,随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

许国璋行前对家人说:“我出川抗战,身已许国。你们在后方,妻要勤俭过生活,儿要努力读书。我每月除以应得薪金寄助外,要你们自己努力。至于我,望你们不要惦念。”

<h3>参加黄(梅)广(济)之役</h3>

日军在台儿庄遭到惨败后,恼羞成怒,调兵遣将,向徐州大举进攻。第五战区长官部司令长官李宗仁遵统帅部命令撤离徐州。日军主力到徐州扑了个空,便妄图攻取我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自一几三七年十二月日寇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即西迁重庆,军事委员会则迁到武汉。武汉地处九省通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侵略者在徐州会战过程中,即已定下进攻武汉的战略计划。

日军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针攻占武汉,消灭中国军队在华中的主力,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

一九三八年六月初,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宫冈村宁次指挥七个师团由合肥地区向舒城、桐城推进,六月十二日攻占安庆,接着突破我江上封锁线,二十八日马当要塞失守,日军乘胜进攻湖口,守军激战数日,不支,为敌占领,同时敌又在九江登陆。一九三八年七月中旬,日军第十三师团和骑兵大队从安庆公路进犯宿松、太湖我防线,我守军拚死抵抗,浴血奋战,但终寡不敌众,陷于敌手。日军乘胜向我湖北黄梅、广济急进,想一举夺下田家镇要塞,威逼武汉。田家镇要塞扼长江中、下游之咽喉,上距汉口二百公里,下距武穴港三十公里,背靠玉屏、阳城、黄金塔诸山,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南岸有座半壁山,耸立对岸,临江石壁上刻有“楚江锁钥”和“铁锁横江”八字,形势极为险要。为大武汉之门户。相传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曾恃此阻击曾国藩的湘军。日军分五路向武汉推进:一路在长江南岸,沿南得路南进;一路沿瑞昌至武宁的公路迂回到武昌之南;一路沿长江北岸进攻汉口;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进攻信阳,再攻汉口北面;一路则溯江而上。一九三八年九月,第五战区长官部决定在黄梅、广济地区与日军第六师团决战,以保卫田家镇要塞。

许国璋所在的第六十七军奉命进攻黄梅以南及大金铺日军,许国璋将军亲率第四八三旅担任攻击大金铺以北梅川之敌。由于我缺乏重型武器,屡攻不克,转而顽强防御。许将军亲临第一线,率部阻击进犯日军,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坚守阵地达一个月之久,日军损失惨重,我防线坚如磐石。

九月二十九日,日军陆海空部联合猛攻,陷我田家镇要塞后,继续猖狂西犯。

在兰溪登陆之敌,向浠水、黄冈地区进犯。第五战区长官部命第二十九集团军在浠水和上巴河地区掩护五战区转移。

十月上旬,鄂东上巴河战役开始。从黄梅、广济方面来犯之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气势汹汹,许国璋事先占领侧面阵地,并严令部队沉着、隐蔽,在敌人飞机狂轰滥炸下始终没有暴露目标,待日军突破我前沿阵地,乘兴而进时,许国璋一声令下,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有利地支援了友军的防御。

<h3>转战鄂西</h3>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武汉失守,第二十九集团军向鄂西转移。一九三九年许将军率部扼守大洪山,日军精锐部队连续进犯襄河、石牌都被许部击退。三年来,日军两犯豫南、进窥鄂西,大洪山防线必首当其冲,大小战斗不曾中断,许国璋将军常日夜在前线指挥作战,鼓舞士兵杀敌报国,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大洪山防线始终固若金汤,巍然不动。

一九三九年五月,我友军攻击日军所占旧口据点时,敌机六架每天定时轰炸我友军进攻部队,许国璋仔细观察发觉敌机航线比较固定,就将第四八五团全部轻重火器集中,占领隐蔽的阵地,组成密集的火力网,第二天,当敌机进入火力网,许将军一声令下,全团火器一阵猛扫,当即击毁敌机一架,吓得其它敌机狼狈逃窜。

一九四一年秋,许国璋因战功晋升为第一五零师副师长。翌年七月,又升任第一五零师师长。

一九四三年,第一五零师奉令守备湖南华容、石首、公安等县,日军于春季向我发动攻势,战况十分激烈。日军在飞机和长江舰队火力的支持下不断疯狂进攻我藕池口主阵地,我在许将军指挥下重创进犯日军,日军疯狂报复,轰炸我居民房屋,许将军亲到前线一面指挥作战,一面命令部队救护居民,亲自规定师部卫生队的担架,必须首先抢救受伤居民,许将军这种爱护民众的崇高行为,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

尔后,第一五零师在鄂西会战中担任固守津市、澧县的艰巨任务,许将军自知重任在肩,他慷慨激昂地对官兵们说:“为国捐躯,军人分也。今日将与敌决一死战,敢有临阵退却者,必手刃之!”在他的英勇精神鼓舞下,全师官兵与敌殊死搏斗,津市、澧县我防线始终未被日军突破,为取得鄂西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

<h3>我的热血要洒在这里</h3>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常德会战开始了。日军抽调第三十九师团、第三师团、第一一六师团、第六十八师团、第五十八师团一部及坦克、炮兵部队约十五万余人,统由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之下,于十一月分多路发动对我常德地区的进攻,企图夺取该地丰富的物资,打通粤汉路,牵制我部队增援缅甸战场,破坏中国打通中印公路,与盟国联合对日作战的计划,日军分成三路迂回穿插与正面突破结合,想一举围歼,夺取常德重镇。

常德地处沉江下游,东接洞庭湖,下通岳阳、长沙、湘潭;溯江而上,可达贵州省的铜仁、镇远;并有公路与长沙相联,是湘北、湘西的门户,地位极为重要。

“常德左包洞庭之险,右控五溪之要,不特荆湖之唇齿,亦滇黔之喉隘也欤!”

日军如占领常德,不但可以迂回长沙、株洲,打通粤汉路,而且可以截断我鄂、湘、川、黔四省之联络。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诡计,第六战区长官部拟定将敌军主力逐次吸引于澧水及沅江两岸地区后,以正面抵抗与外翼之球心攻击。将敌军压迫于洞庭湖畔而歼灭之的计划,乃以第二十九集团军一部于华容、藕池口间,第十集团军一部于藕池口、宜都间持久抵抗,消耗敌之攻击威力,并以主力向澧水及沉江两岸集中。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深夜,敌军自华容、弥陀寺间开始攻击前进,我将士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况十分激烈。许国璋将军奉令率部立即撤退至太浮山占领阵地,与太阳山我第一六二师相互策应,袭击日军侧背,许将军率领部队由南县、安乡撤过澧水,立足未稳,进攻津市、安乡一带的日军已突破我防线,迅速渡过澧水。许国璋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当机立断,马上命令第四四九团急速奔赶太浮山占领阵地,并令第四四八团、四五零团分别选择捷径直插太浮山,他语重心长地对军官们说:“太浮山、太阳山是打击日寇的两支铁拳,必须不顾一切先敌占领,我当即率师直属部队跟进。”

第一五零师在许国璋率领下直奔太浮山,不料,日军渡过澧水后行动迅猛,封锁了我第一五零师去太浮山的道路,许国璋将军所部处境十分艰难,他慎重地分析了敌情,下定决心,向南且战且退,吸引日军主力,以减轻对其他部队的压力,好让他们尽快占领阵地。许将军率部吸引日军退至陬市,他知道陬市系常德的门户,且构筑有工事,就命令部队在此固守。他亲自巡视战线,鼓励官兵牺牲报国奋勇杀敌。他悲壮地对将士们说:“我们为国家尽力的时候到了,我们能多打一个日本兵,就给守备常德的部队减轻了一分压力,以尽我们军人的天职。由戚家河方面前来之敌已迫近陬市,桃源县城方面火光冲天,我们已经被三面包围,背后又是深不可测的沉水,既无渡船,气候又冷,与其当俘虏被日寇侮辱、杀害、或落水淹死,毋宁在前线为国奋战,直至战死光荣得多。我们前进才是生路,我决心不离开阵地一步,我的热血要洒在这里。这里是祖国的土地,我要誓死保卫它,死了也是我的光荣。”

全体官兵听了许将军的豪壮誓言,勇气倍增,决心和将军在一起与日军决一死战,誓死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日军探知我军兵力薄弱,就向我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并不断派出增援部队,攻势愈加猛烈,许国璋将军在紧急关头,亲自来到前线,手持步枪与众将士一同打击日军,日军在我阵地前遗尸累累,死伤惨重。不幸,许将军身中两弹,血流不止,加之他身体平素虚弱,几周来连日奔波,疲劳过度,在战场上数次休克,众将士误认为他已阵亡,前线形势又万分紧迫,就准备派人把他运回沅江南岸。凌晨四时,许将军清醒过来,他得知日军已占陬市,急促地说:“我是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你们准备把我运送对岸,这是害了我呀!”说罢又昏厥过去,等他再次清醒时,他摸到睡在他身边的卫士的手枪,毅然举枪自戕,以死报国,壮烈殉职。

许国璋壮烈殉职的消息传来,举国悲哀,四川省各界人士在成都忠烈祠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潘文华主持追悼会,并亲写挽联以彰忠烈:

<small>大忠大孝,以国家民族为先,频传常桃鏖兵,光复名城摧敌虏;</small>

<small>成功成仁,继之钟、弼臣而去,远昭难阳授命,长留正气满潇湘。</small>

(挽联中的之钟、弼臣系王铭章、饶国华二人之号)

会后许将军的遗体被送回成都原籍安葬,国民政府为表彰他的抗日战功,追赠许国璋为陆军中将。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誓与日寇大厮杀一场——记阚维雍烈士

原国民党陆军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阚维雍将军,在一九四四年的豫湘桂大会战中,奉令率部守备名城桂林,他与其他抗日将士浴血奋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延滞了敌人的攻势,为保卫我国抗战临时首都重庆的南大门作出了贡献,最后终因敌强我弱,失守桂林,阚将军血战沙场,不愿被俘受辱,自杀殉职,成为我国抗日战争后期与日军作战而壮烈殉国的烈士之一。

阚维雍将军,号伯涵,广西柳州人,一九零零年八月五日生。他自幼读书刻苦自勉,好学不倦,深为教师所钟爱,以后,他考入广州医科学校,决心学好医术,报效祖国。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了,阚维雍在革命洪流的影响下,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无耻掠夺,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卖国,决心投笔从戎,从军救国,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他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学堂,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他学习军事理论刻苦认真,在演练和操练中肯于吃苦,做动作一丝不苟,深为教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护。

阚维雍从讲武堂毕业后,分配到当时广西第一军军长李宗仁将军的麾下,成为李宗仁将军的机要秘书,他勤奋好学,办事干练,足智多谋,成为李宗仁将军所赏识的青年干部。从此,阚维雍在李宗仁将军的新桂系军队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一九三二年,由于阚维雍对军事学术好学不倦,颇有造诣,被任命为广西陆军学校交通队上校队长。他学识渊博,勤奋好学,说话雍容不迫,对工兵、交通、通信诸兵种的技术很有研究,还刻苦学习日语,并能达到翻译一般日本书刊的水平。

他还写得一笔流利的行书,真是文武兼备,被众人誉为“儒将”。

他在军校工作期间,对学员严格要求,但态度恳切和蔼,从不乱发脾气。

他在教学中注重身教、言教、笔教,并从每一件小事情上培养每个职业军人的品质和习惯。他曾经对学员们说,作为技术兵种的战士,不仅头脑里要掌握许多科技数据,随时随地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且自己身体各部的长度,应是若干把尺子,身体有多高,手肘若干,臂长若干,统要记得清清楚楚,任何时候都可拿来当尺子用。他在教学员骑马时,亲自上马示范,讲述如何掌握缰绳,如何驱马前进后退,小跑大跑时的转弯停止等等,这样就打消了许多学员的顾虑,学会了骑马。

以后,阚维雍又被上级选调到陆军大学学习进修,在将官班里,他以军事学术理论的精通,思维的敏捷,好学不倦的精神而受到校方的好评。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阚维雍到军队任职,历任陆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陆军第一三一师师长等职。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常常深入下级官兵,了解部队训练、伙食等情况,并根据执行作战任务的不同,对部队开展教育。

一九四二年,阚维雍将军率第一三一师驻守南宁的时候,因为接近越南边境,常需进入当时日军控制下的越南侦察情况,他自己刻苦学习越南语言,很快地就能进行简单的会话了,为了教会全体官兵学习越语,以利与日军作战,他还亲自撰写了“越语入门”一书,供广大官兵学习之用。

一九四四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其在南洋诸岛的失败,打通中国的大陆交通线,并想用军事力量击垮抗战的中国政府,以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抽出主力以应付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惨败,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号”攻势。

由于日军集中全部侵华日军主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佯动和伪装,致使我军事准备不足,加之部分高级将领举措失当,日军乘势渡过黄河,连陷名城要地,我伉日官兵奋起抵抗,不怕牺牲与日军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使中原大地很快失守。另一股日军在岳阳、崇阳一线扑向长沙。五月二十六日,日军逼近长沙,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六月十四日,曾在此获得三次大会战胜利的名城沦于敌手。

日军继续沿湘桂铁路南下,在衡阳城与我第十军展开激战,我衡阳守军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坚守城池四十七天;终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衡阳于八月八日失守。这样,通往广西的门户洞开,日军在攻占衡阳后,集中第三、第十三、第四十、第五十八师团约十万余人沿湘桂路继续南下,并在广东一线集中第一零四、第二十二师团及独立第二十二旅团,准备分略合击,一举荡平我抗战后方——广西,并进黔川,打击战时首都重庆。一时形势万分紧急。

这时,我第四战区所辖的战斗部队只有夏威将军的第十六集团军,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及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的命令,决心确保桂林、柳州,顽强阻击敌人,保障桂柳铁路的安全,阚维雍将军所在的第一三一师随第三十一军军长贺维珍将军奉令守备桂林,他们接到命令后,从南宁龙州、玉林驻地火速登上火车,车一到桂林城,他们就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战略工作。

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刻,我内部派系分争,矛盾发展,致使守城部署一再变更,兵力一再减少,阚维雍将军的一三一师成为守备桂林的主力并配属第一七零师及各种建制不全的其他步、炮兵部队,临危受命,承担起了这个危险而光荣的任务。

阚将军率部进驻桂林后,他立即率领部队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他明知困守危城是九死一生,但他怀着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热情,毫不畏缩,准备同入侵日军决一死战,誓死保守家乡的大好河山。他在给夫人罗泳裳女士的信中说:“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真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汝带一群儿女,避居融县,战端一开,通信已成问题,接济更不容易,已另函托均任兄就近关照,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他还与信给叔父阚宗骅说:“桂林天险,防御工事完成,真所谓金城汤池……加之官兵斗志旺盛,此战确有把握……我以成仁之决心,企求成功;如不成功,便即成仁,家事非所计及。”铮铮话语,充分反映了阚将军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定决心。

阚将军所在的一三一师奉令坚守桂林中正桥以北沿漓江、北门至甲山口地区及漓江东岸、屏风山、猫儿山至七星岩地区。他亲自来到前沿阵地,检查指导工事的修筑工作,火力的配备及与友军结合部的保障情况,并向士兵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鼓励士兵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在他鼓舞下,全师官兵斗志昂扬,决心誓与日本侵略者死战到底,誓死保卫祖国的土地。

十月下旬,日军第五十八、第四十、第三十七师团共约十万余人进逼桂林附近。

从十月二十九日起,日军集中主力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了猛烈地进攻,成群的日军象蚂蚁一样冲上我阵地。阚维雍将军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奋勇抵抗,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双方损失惨重。

狡猾的日军进攻受挫后,改变进攻策略,首先排除我城外各山头火力点的危胁,向我外围阵地日夜进攻,我将士凭借桂林溶洞地形节节抵抗,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

遭到惨重损失的日军恼羞成怒,公开违背国际公法,向我在山洞中的守军施放毒气,并使用燃烧弹、火焰喷射器等武器,阵地上是一片火海,我将士虽勇敢抵抗,但损失惨重。十一月四日,屏风山、猫儿山阵地被敌攻陷。六日,日军攻击我七星岩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我近千名抗日将士被日军毒气弹残害于岩洞中。

阚维雍将军得知七星岩失守,深知危局已临,他亲自来到前线,鼓励士兵与桂林共存亡,誓死保卫祖国。七日,日军从定桂门、中正桥、马王洲三处强度漓江,双方展开残烈的战斗,真是杀声震耳,血肉横飞。中正桥我主阵地被敌人突破后,阚将军亲自指挥敢死队,奋勇逆袭夺回阵地。九日,日军大举增援再次突破我阵地,我将士死伤惨重,已无力封闭突破口,双方在桂林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全体将士虽不怕牺牲,拚死抵抗,但仍无力挽回颓势,敌人步步向桂林城内我皇城核心工事逼近。

阚维雍将军自知无力支撑危局,但不肯被俘受辱或抛弃部下突围,他下定以死殉国的决心,在指挥部里开枪自戕,以死报国。

为了表彰阚维雍烈士誓死抗日,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国民政府特追赠阚维雍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宁死不屈世惊叹——记齐学启烈士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军队不仅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还曾派出远证军赴印缅作战,与英军并肩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战区盟军的军事行动,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抗日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作战中,奋勇杀敌,宁死不屈,无数抗日将士壮烈牺牲,葬身异域,涌现出了许多忠诚报国的勇士,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在侵略者面前宁死不屈、壮烈殉国的烈士。

齐学启将军,字敦镛,别号梦赉,湖南省宁乡县杨林乡铁锣村人,一九零零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的殷实人家。其祖父、父亲都是清代凛贡生,父亲齐朴农在民国初年还担任过湖南省参议员,受家庭的影响,齐学启自幼识书达礼,聪慧好学,胸怀大志,立志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走狗,救国救民。

齐学启自幼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优异,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中学毕业后,考入全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与孙立人将军是同学,两人皆有富国强兵之愿,不久就成为知己朋友。他俩从清华毕业后,一同去美国诺维琪军校留学学习军事,齐学启在军校学习期间,以他学识的渊博,刻苦好学精神及流利的外语赢得教师的好评。

一九二九年,齐学启从诺维琪军校毕业后返回祖国,担任了南京宪警学校上校大队长。

一九三零年,国民党军成立了六个宪兵团,齐学启被任命为宪兵第六团团长,他在扬州组建部队后就开赴安徽蚌埠一带从事政治军事训练。不久就调到南京担任治安警卫工作。齐学启要求部队严格,赏罚分明,带兵有方,并常用宪兵应成为军人的典范,执行纪律的榜样来要求部队。他为人正直,话语温和,总喜欢用道理来说服部下,所以下级官兵都拥护他,愿意跟他赴汤蹈火。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上下一致要求抗日,宪兵六团的爱国官兵也纷纷要求开赴东北,与日军拚个死活。齐学启团长每次对官兵们训话都激动地表示,要大家苦练杀敌本领,准备在将来的反侵略战斗中杀敌报国,誓死不忘国难。

一九三二年,日本在上海地区连续挑衅,要求取缔抗日、排日运动,第十九路军决心抵抗日本的侵略,绝不退让。宪兵六团在齐学启团长率领下,奉命从南京调到上海维持治安,他们到达真如车站后,齐学启团长立刻接受了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的指挥。

不久,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了,第十九路军在著名的爱国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的率领下,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齐学启团长立即率领宪兵六团投入了对日作战。他日夜巡视在前线,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他总是亲临战场视察,指挥作战。

当时我装备极其窳败,只凭步兵武器抵抗有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装备的日军,他们冒着日机的狂轰滥炸,重炮火力的压制,拚死抵抗疯狂进攻的日军,坚守闸北达四十天之久,敌人死伤极大,遗尸累累,日军数次增兵,几易司令官。洗刷了我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所蒙受的耻辱。提高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怕,抗日必胜的坚强信念。

在上海守军英勇抵抗,需要援军之时,军政部却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调停。十九路军不得不于三月一日含泪退守嘉定、黄渡之线,三月三日,国际联盟开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中日两方在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根据这个不平等协定,我正规部队不准驻防上海,只准成立两个保安团在上海市维持治安。

根据上级的命令,齐学启的宪兵第六团改编为上海保安第二团,留驻上海。在日军势力监视的险恶环境中,齐学启兢兢业业指挥部队完成治安任务,并常告诫士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身在险境,泰然处之,永远不忘抗日救国、恢复失地的神圣任务,加紧训练,提高军事技术和作战本领,随时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在他的带领下,保安二团官兵爱国抗日热情高昂,为尔后八一三抗战我大军云集上海抗日作战奠定了基础。

一九三七年夏季,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继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在上海挑起虹桥事件,我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震惊中外的八一三凇沪抗战开始了,国民政府决心对日作战,集中全国陆军主力的三分之一,共七十个师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与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悲壮的民族自卫战争,齐学启团长也奉令率部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他们面对凶残的、拥有飞机、坦克、大炮及海军舰只火力支援的侵略军,怀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强烈爱国主义信念,浴血奋战,宁死不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阵地面前躺满了日军的尸体。八一三抗战,我全体忠勇的抗日将士,以每天伤亡万人的代价,坚守上海阵地达两个多月,彻底粉碎了日寇叫嚣的二十四小时占领上海,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的狂妄计划,在国际上赢得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同情,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坚强信念。

一九三八年,齐学启追随孙立人将军出任财政部税警总团参谋长。不久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十八师,齐学启被任命为该师少将副师长,不久,他率部队奉令调防贵州都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军事协定,为援助驻缅盟军,保障滇缅路畅通无阻,开辟我接受盟军军事援助的陆上通道,国民政府决定组成中国远证军入缅作战,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一九四二年四月,中国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等部组成入缅作战,齐学启将军所在的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指挥,由孙立人将军率领进入缅甸。我远征军作战勇敢,屡挫日军,受到了盟军各级官兵的赞扬。他们都说:“草鞋兵(中国军队当时穿草鞋)真能打!”每当在战地上遇到,盟军都树立大拇指以示赞扬。四月十六日,驻缅英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英军师长司高特将军一直电请中国远证军援助,这时我新三十八师主力已到达乔克巴当,奉指挥部命令由齐学启将军率领立即前往解围,齐将军率部于十七日夜到达仁安羌外围,立即投入战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亲到前线督战,指挥部队与敌军血战三昼夜,毙伤日军干余人。为盟军解了围。

仁安羌大捷,是我远征军的一次英勇作战的胜利,立即轰动了英伦三岛,鼓舞了正在与法西斯阵营斗争的英国军民。以后英国政府专为这一胜利给我新三十八师的指挥员多人授以勋章。

仁安羌大捷后,齐学启将军又奉令率部转战卡萨、温旱之间,屡挫日军,但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矛盾,缅甸战局日趋恶化。

五月九日,齐将军率部分参谋、警卫人员去卡萨视察并护送伤员回后方,不料在行进途中,在霍马林北二十英里处,突被日军骑兵追袭。双方众寡悬殊,齐将军自知形势危急,振臂向部下高呼:“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日军疯狂攻击,齐学启将军率部下拚死抵抗,我大部壮烈牺牲,齐将军身负重伤,被日军俘虏。

齐将军被俘后,受尽折磨,日军得知他是高级军官后,就想收买他,替日本侵略者服务,但齐将军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作瓦全,坚决不与敌人同流合污。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不能得逞,就耍出了新的花招,让汪精卫伪南京政府派高级官员到仰光来游说,劝齐将军到汪精卫政府去作官,并设宴招待齐将军,齐将军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义正严词地对这几个说客说,你们这些没有骨气的东西,想让我和你们一样去当汉好,这办不到,宁可杀不可辱,我绝不能沾污自己的人格。一席话,说得那几个汉奸哑口无言,悻悻而去。

齐将军不仅身在牢中,坚贞不屈,还常鼓励同一集中营的被俘官兵要坚韧不拔,与敌人斗争,讲述抗战胜利最后必定属于我们的道理。

一九四五年三月七日,日寇屡次劝降皆失败,恼羞成怒,决定对齐将军下毒手。

他们命令汉奸,在齐将军下楼解手之际,用短刀向他砍去,齐将军身中六刀,壮烈牺牲。

国民政府为表彰齐学启将军的忠贞爱国事迹,特追晋齐学启将军为陆军中将。

冯玉祥将军曾作诗赞扬齐学启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

还有师长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坚守原平十昼夜——记姜玉贞烈士

任弼时同志在《山西抗战的回忆》一文中说:“我们对于崞县特别是原平守城的晋绥军那种英勇壮烈牺牲精神是非常钦佩的。由于他们的英勇抵抗,从正面迟缓了敌人的前进,使增援的生力军得有充裕的时间集结于忻口,使忻口后来能够坚持将近一月的抗战。”一九三七年九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突破我雁门关防线,矛头指向太原,妄想一举夺下山西腹地,进而攻占我国西北地区,南渡黄河压迫中国政府投降。中国军队包括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及其他部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作战,在晋中忻口一带与日军展开了血战,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消灭了大量日军,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与日军打的第一个大规模的阵地战,原平保卫战是这一战役的前哨战,国民党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六旅五千余官兵在旅长姜玉贞将军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寸土必争,狠狠打击了日军,坚守原平城十天,迟滞了日军的推进,掩护我主力在忻口一线集结布防,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最后姜玉贞将军与全旅大部分官兵与城同殉,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不畏强暴,勇于为国捐躯的光辉榜样。

姜玉贞将军,字连璧,原籍系山东省菏泽县人,一八九四年生。他自幼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孝敬长辈,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从小立下救国救民的壮志。以后他考入当时商震将军所举办的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干部学校,由于他学习刻苦,掌握军事知识很快,受到校方的赏识和同学的拥戴。

一九一七年,他从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干部学校毕业,到晋军部队服役。他要求部队严格,爱护下层士兵,作战训练中身先士卒,勇于吃苦,深受士兵爱戴,逐级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他有爱国主义觉悟和正直军人的品质,对连年国内军阀混战表示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表示同情。

一九二八年,他被调到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毕业后,返回山西任晋军第三团上校团长。在以后的宦途中,他和当时的许多旧军人一样,服从命令,作战勇敢,在晋军中有“猛将”之称。

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抗日,姜玉贞奉令率部阻击红军,结果连遭失败。国共武装斗争的现实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他逐步认识到只有全国团结抗日,才能使国家兔于灭亡,只有与侵略我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作战,才有出路,才能顺应民心、军心。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无遗,姜玉贞将军义愤填膺,愤慨万分,国民政府决定国共合作,共同对日作战,姜将军决心率部英勇杀敌,以尽爱国军人之天职。

当时,他奉令率一九六旅一部到阳泉驻防赶修娘子关一线工事,他昼夜奔驰在前线与部队中,鼓励士兵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九月,日军大举进攻晋北,连克天镇、大同要隘,突破雁门关防线,直趋太原。我方军事当局决定集中全部军队,在忻口一线与敌决战,为掩护我大军集中布防,必须在崞县原平镇阻击敌人,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日军的进攻,姜玉贞将军素以彪悍善战著称,其第一九六旅又是训练有素的甲种劲旅,第二战区就决定把保卫原平的重任交给了姜玉贞将军。

姜玉贞将军率部星夜驰往原平镇,马上赶修工事,准备抗击日军,大量贮备弹药,作好肉搏巷战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在姜将军爱国主义、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鼓舞下,守城的第三九一、三九二团的五千官兵同仇敌忾、士气高涨,准备与进犯日军血战到底。

原平镇坐落在忻口以北三十里,是进攻忻口的必经之路,姜玉贞将军率全旅官兵从各防地集结原平镇后,迅速作好战斗准备,这时第二战区长官部转来命令,要求第一九六旅应不惜任何代价坚守原平镇七天,阻敌南下。

一九三七年十月一日起,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前锋到达原平镇一线,从三面包围了原平镇,他们在飞机、大炮等重火器的掩护下,向原平镇发起猛烈进攻,姜玉贞将军指挥部队沉着应战,用准确的火力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日军陈尸遍野,而我阵地屹然不动。姜玉贞将军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自率领警卫人员,到战斗第一线指挥作战。在枪林弹雨之中,他满身戎装,手提驳壳枪,腰间插着两颗手榴弹,镇定自若地与官兵交谈,从不退缩,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官兵杀敌报国的勇气,挫败了日军的攻势。

进攻原平的日军板垣师团是日本军队中的精锐主力,它在侵华战争中除在平型关被我八路军消灭一部外,从未吃过大亏,他自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没想到却在小小的原平镇久攻不克,他们恼羞成怒,重新调整部署,集中炮兵,协调步、炮、坦作战行动,继续向原平发动猛烈的进攻,原平战斗日趋白热化。

日军猛烈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把城墙炸塌,打开了通向城里的缺口,接着,大批日军步兵发起集团冲锋,姜玉贞将军指挥我官兵携带成箱的手榴弹埋伏在城墙缺口附近,等日军炮火一停,大批步兵冲上缺口之时,抛出手榴弹,炸得日军鬼哭狼嚎,滚下城墙,少数冲入城内的日军也被我用大刀和刺刀杀死,双方反复拉锯,死伤惨重,但日军始终未能攻破城池。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六天,我将士在姜玉贞将军领导下斗志昂扬,英勇杀敌,许多连队还组织奋勇队,夜晚出击,袭击日军前沿阵地,勇敢的士兵还带着特号手榴弹爬上日军坦克,炸毁了数辆日军坦克。

十月六日,日军集中大量兵力,在优势炮火支援下,采取波浪式的集团冲锋战法,疯狂进攻原平城东北角,我将士拼命抵抗,终因伤亡太大,火力太弱,未能完全击退日军,日军占领原平城东北角后,疯狂扩大战果,我守军在姜玉贞将军率领下与敌展开巷战,双方隔街据守,逐院血战争夺,杀声震天,肉搏昼夜不停,我官兵宁死不退,使日军死伤惨重,我亦牺牲殆尽。

十月七日,日军再次攻破我原平城西北战线,姜玉贞将军率部撤至原平城西南一带坚守阵地,继续顽强阻击日军。这时,预定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电令姜玉贞将军为俺护我忻口大军作好决战准备,务必再坚持三日,虽剩一兵一卒,亦要死守原平,姜将军临危受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亲自来到前沿要求士兵节省弹药,奋勇杀敌,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务必完成继续死守原平三日的任务。

我官兵在姜将军的率领下,不畏牺牲,团结一心,与日寇进行拼死的战斗,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战况空前惨烈,双方损失惨重,日军始终不能占领整个原平镇,为向忻口前进的日军打开通道。

十月十日夜,姜玉贞旅长在完成上级交给的守城任务后,镇定地率领部队乘夜暗从原平西南方向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与日军发生数次激烈战斗。

姜玉贞将军不幸被日军炮弹炸伤左腿,在混战中壮烈牺牲殉国。

原平之战,第一九六旅血战沙场,歼敌千名,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姜王贞旅长和崔杰团长壮烈牺牲,张振玲团长受重伤,全旅数干将士为国捐驱,但正是烈士们的奋战,坚守原平十天,迟滞日军南下,使忻口我从容布防,尔后取得忻口保卫战歼敌万余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表彰烈士们的伟大功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第一九六旅以荣誉旅称号,并明令褒扬姜玉贞将军。褒扬令称:“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苦战经时,坚守围城,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予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也别回来——记郑廷珍烈士

郑廷珍将军是河南省柘城县北郑楼村人,一八九三年三月五日生,祖辈素以行医为生,是当地著名中医世家。到了郑将军父亲一代,医道失传,开始以务农为本,当时正值清末民初,国势衰败,外国势力侵入,官僚军阀结为一体,欺压黎民百姓,加上战乱不断,中原一带饱受兵灾,郑廷珍家庭日益拮据,生活困难,甚至缺粮断炊。郑廷珍深恨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决心入伍当兵,谋求生路,赶走帝国主义势力,求祖国之强大统一。

一九一七年,冯玉祥将军的第十六混成旅在河南一带征兵,郑廷珍羡慕冯玉祥将军部队有严格的军纪,能与百姓和睦相处,刻苦的军事训练并有强烈的反帝爱国传统,就报名参了军,补入第十六混成旅李鸣钟的第三团。郑廷珍自幼务农,练就一副好身板,加以他为人正直,主持公道,学习军事技术刻苦认真,又粗通文学,聪颖过人,到部队后随军南证北战,屡立战功。

他以自己勇敢、勤奋、正直、廉洁的优秀品质赢得部下的拥戴和部队长官的赏识,从普通列兵逐步摧升,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第三十二师副师长,独立第五旅旅长等职。

郑廷珍跟随冯玉祥将军多年,深受冯将军爱国反帝思想及其带兵、治军思想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危机深为忧虑,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九二四年他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囚禁贿选总统曹锡、驱逐清废帝溥仪出宫的革命行动中,率部执行命令坚决,作战勇敢,受到上级的表扬。

郑廷珍将军善于带兵,他执行军纪严格,赏罚分明,从不偏私,并能严格要求自己,他继承西北军“爱兵如子,爱民如父”的优良传统,常常来到士兵周围与他们同吃同住,甚至同士兵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他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私囊相助。遇上灾年,他总是在驻地开办粥厂,用“百姓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民众的武力”的道理教育士兵,并带头节省粮食,出资救济,舍粥施饭给穷困灾民。

他记忆力惊人,能叫出全旅干部和许多老兵的名字,熟悉这些人的籍贯、家庭情况,常深入部队与官兵促膝谈天,解决部下的实际困难。他爱好体育运动,且时常教育部下只有平时开展体育运动,练就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部队的艰苦生活,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在他的倡导下,其部队体育运动开展得很活跃。

他教育士兵要爱民、助民,绝对不准欺压老百姓,每次部队移防开拔,他都亲自巡视驻地,检查纪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说了“不缺少什么东西”等话,才命令部队出发。对于欺压老百姓的人,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他都命令立即交由军法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立即处决,教育部队自戒,从不姑息。

由于他赏罚分明,关心官兵生活和家庭疾苦,教育部下有方,所以深得其所部官兵的拥护。

一九三零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归属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节制,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郑廷珍将军厌恶内战,曾与红军默契互不侵犯,并允许有些物资经由该部的防地进入苏区。

后来,郑廷珍因为梁冠英扣发部队军恼与其发生冲突,事情闹到南京政府,结果,第五旅脱离第二十五路军序列,直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受卫立煌将军指挥。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队开始全面进攻中国,郑廷珍将军多次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他曾亲自到南京去,代表独立第五旅全体官兵要求参战。不久,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独立第五旅奉令配属于郝梦龄将军第九军开往山西与日军作战,郑廷珍将军激动万分,决心奋勇杀敌,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在他率军开往山西前线路过河南老家时,打电报告诉家人到柳河车站见面,面对亲人,他坚定地表示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他伏在地上给年迈的老母亲磕了几个头,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日本兵侵占中国,无恶不作,我奉令上战场杀敌报国,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生还。

他在独立第五旅官兵大会上说:“过去的内战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胜不足武,败不足惜,今天是真正打敌人,打日本鬼子,这是保家卫国,是军人最光荣的事,就是部队拼光拼净也值得,也甘心情愿,我们部队上阵后,一定要杀敌立功,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也别回来。”这些挫锵誓言都表现了郑廷珍将军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忠于祖国的优秀品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十月初,日本侵略军深入山西腹地,突破雁门关我防线,直扑山西省城太原,国民党政府派卫立煌将军率第九军、第十四军火速增援山西前线,第二战区长官部决定集中我全部主力,在忻口一线与日军决战,屏障太原,歼灭日军。郑廷珍将军率部急如星火赶到前线,马上在忻口一线布防,构筑工事,作好迎击敌人的进攻,这时,他星夜奔驰在前线和指挥部之间,召开各级军官会议,督促检查具体战备措施的实施情况,并与友军指挥员商讨共同作战,保障部队结合部的强固的办法,还到士兵中视察,灌输抗日必胜,杀敌光荣的道理,鼓励士兵英勇抗战。

十月一日,日军进犯距忻口数十里之原平镇,我守军姜玉贞旅率部浴血奋战,阻击敌人前进,保障我忻口大军从容调防、布防、作好应战准备。原平部队苦撑了十天,歼灭大量日军,但终因部队伤亡殆尽,弹药缺乏,被迫放弃原平。

十月十一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开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他们凭借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向我防线不断冲击。当时郑廷珍部坚守中央阵地,他们依靠将士高昂的士气,简陋的装备,与敌人拚死血战,寸步不让。忻口前线南怀化(今名河南村)高地的争夺战极为惨烈。南怀化是整个中部战线的支撑点,是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从一开始这里的战斗就呈白热化,双方拚死争夺这个制高点,我占据高地后,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往往一个建制团冲锋下来就伤亡殆尽,战斗这样残酷,我将士却士气高昂,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

十五日,南怀化高地再次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集中五个旅的部队,由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将军和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将军担任指挥官,于十六日发动反攻,收复南怀化高地。

郑将军亲自来到担任反攻任务的部队动员,鼓励士兵奋勇当先一举收复高地,杀敌立功。

十六日凌晨,反攻开始。郑廷珍将军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警卫人员一再劝阻,郑将军杀敌报国心切,决定率领警卫人员一同出发到前线指挥部队收复高地,在他到达前沿后,我部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这时他跃出战壕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我前线官兵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悲痛。他们牢记烈士“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别回来”的誓言,一致表示要奋勇杀敌,替烈士们报仇。他们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

郑将军的遗体被运到后方在太原入殓,后转运到河南家乡安葬,沿途各地人民群众都举行追悼仪式,悼念烈士,拓城县地方政府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十二月六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郑廷珍将军等人:“……郝梦龄追赠陆军上将、刘家麒、郑廷珍各追赠陆军中将,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抚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勋草,而垂永久。”全国各地报纸都报导郑廷珍将军等人的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巴黎办的《救国时报》也对郑廷珍诸烈士的牺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为了教育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表扬爱国军人的抗日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一九八三年正式追认郑廷珍将军为革命烈上,并给其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与城共存亡,与士同生死——记易安华烈士

易安华烈士,字福如,号济沈,江西省宜春西乡泽溪人,一八九九年生。

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努力,以后,他考入江西省立第八中学。他喜欢读历史书,常以民族英雄班定远、马伏波自勉,立志报效祖国。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成立北伐军,准备挥师北上,打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统一中国。易安华闻听消息,高兴万分,立即踏上奔赴广州的征途。到达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后,易安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

毕业后,易安华被分配到中央宪兵团任排长。由于他执法严明,办事认真,受到上级的嘉许。

一九二六年,易安华被编入北伐军战斗行列,随军北上。他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一九二七年,以战功提升为浙江省补充团连长。

一九二八年,易安华为努力提高学识,继续深造,又投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于次年考入中央教导队,学习军事政治。毕业后被留任为教导团连长。

一九三零年,中原大战爆发,易安华奉令随教导团参加,他作战勇敢,立下战功,被提升为少校营长,中校团附。

不久,教导团奉令改编为警卫师,后又由警备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七师,易安华仍担任中校团附。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诸将军领导下,奋起抗击日军的侵略,打响了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枪,全国抗日怒潮一浪高过一浪。当时,第八十七师奉令开赴上海援助第十九路军抗战,易安华也奉令率部参加了战斗,在上海闸北一线阻击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易安华指挥部队顽强地与日军作战,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以后,易安华因患脚疾,请假回家休养半年。

一九三三年冬,易安华返回部队,被提升为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五二二团上校团长。

一九三五年冬,易安华返回家乡探亲,临行时,他对父老乡亲们说:“国内虽告统一,而强邻狡焉恩逞,行将发生战事,吾辈军人当负救国之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进行军事挑衅,从而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易安华闻听日寇侵华的消息,怒发冲冠,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杀敌立功,报效国家。他激动地对同事们表示,吾等报国之期已至,必与日军死战到底。

他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将随军妻子送回故乡。他在路上对妻子表示了国仇不报,誓死不返的决心。他说:“汝准备领吾抚恤金。为事蓄费。”其妻闻听泪下。易安华忙笑着开导她说:“吾言戏之耳。”可见易安华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并作好了与敌血战到底,献身国家的准备。

八月十三日,日本帝国主义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制造了“虹桥事件”,将战火扩大到华中,中国抗日军队在国民政府的指挥下,奋起迎击日军的进犯,著名的淞沪会战开始了。

易安华所在的陆军第八十七师是我国军队的精锐主力,虹桥事件后,他们奉令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淞沪会战是伟大的抗日战争初期最残酷、最激烈的战役之一,日军凭借其强大的陆、海、空三军兵力,利用上海战场都是平原,我无法筑起强大的工事的弱点,不断发动猛烈的进攻。我抗日军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侵略军,毫不畏惧,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用简陋的步兵武器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狠狠地打击敌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双方拚死格斗,死伤累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易安华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鼓励士兵奋勇杀敌,保卫国土。战役中他以抗日有功,荣任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淞沪战斗打得艰苦、悲壮,我顽强地抗击着优势日军,粉碎了日军所吹嘘的“二十四小时占领全上海”的无耻谰言,向全世界人民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强暴、抗日到底的决心及英勇气概,鼓舞了全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但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日军猛烈的飞机轰炸,和海军舰炮及陆军炮火轰击,给我造成重大伤亡,淞沪抗战坚持到十月下旬,战局逐渐对我不利,我军事统帅部决定主动转移,撤出上海。

日军占领上海后,分兵数路,逼进苏州、无锡,直指首都南京。

这时,易安华将军奉令率部转入镇江,继续抗日,他奉令担任镇江戒严司令,指挥部队坚守阵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不久,日军逐渐逼进南京,国民政府考虑到南京系我国首都,是国际观瞻所在,坚守南京对争取国际上的支援同情和团结全国人民坚持抗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决定抽调大批军队,由唐生智将军指挥,担负起保卫首都的任务。易安华将军也奉令率部加入保卫首都南京的战斗序列。

此时,战局万分危急,日军机械化主力兵团三面包围南京,日寇挟上海会战之余威,士气正盛,在得到国内大批援兵和军火补充后,更加骄横,不可一世。而我官兵经长期苦战,伤亡很大,未作补充修整,即参加这次悲壮的保卫首都的战斗,战斗力相对减弱。

易安华将军临危不惧,怀着保卫祖国万死不辞的爱国热情,投入南京保卫战的准备工作。根据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命令,他的部队担任扼守南京城廓中华门一线阵地的任务。易安华将军接受战斗任务后,立即亲自巡视阵地,督促各级军事长官搞好工事构筑,弹药储备,通信联络及接合部保障措施等具体战备工作,在精神上物质上作好誓与日军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他还用抗战必胜,杀敌立功,为国捐躯光荣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全体抗日将士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报效祖国,誓死保卫首都。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第二五九旅全体官兵士气高昂,怀着必胜的信心,作好了痛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一切准备。

十二月初,日军机械化主力兵团进抵南京外围,从四日起,他们在猛烈的炮火、飞机轰炸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我外廓阵地发动厂猛烈的进攻,悲壮的首都保卫战开始了。

日军密集的各种炮火倾泻在我阵地上,到处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密集的日军步兵集团趁势发动了疯狂的冲锋,我南京守军在各级长官的率领下,顽强抵抗,宁死不退,双方在外围一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阵地上多次展开了残酷的白刃肉搏,战况空前惨烈,双方损失惨重,遗尸累累,日军不顾重大伤亡,不断调集援兵增援。

由于我处于内线作战,无法得到大量的补充,虽不断击退日军的进攻,给其以重大打击,但自己也伤亡极大,渐成颓势。

双方经数天激战后,日军凭仗优势火力和人力突破我外围防线,不断向我南京城廓阵地推进,到十二月九日,日军主力先锋抵进中华门一线,与易安华将军的第二五九旅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易安华将军亲临第一线,指挥部队沉着应战,用密集的步枪火力消灭了一批批疯狂冲锋的日本侵略军,日军志在必得,我宁死不退,双方拼死格斗,战斗相当激烈。

不料,战斗正酣时,日军攻破易将军所部右翼雨花台友军阵地,迂回包抄,三面包围我中华门一线守军,战局十分危急,部下劝易将军躲避,他慨然说道:“吾与城共存亡,与士卒同生死,决不能偷生,以负国家……。”他奋不顾身,冲上阵地,鼓励士卒奋勇杀敌,激战中一颗子弹打中其脑部左侧,鲜血直流。他裹伤再战。

一会儿,他的右臂又被敌弹击中,但他仍不下火线。士兵见他这样英勇,个个感动万分,战斗勇气倍增,宁死不退,顽强与日军作战。这时,又一颗子弹打中易将军的腰部,他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军人为国捐躯光荣——记高致嵩烈士

高致嵩烈士,别号子晋,广西岭溪县谢乡谢村人,生于一八九九年九月七日。

其家庭富有,为乡中首户。高致嵩自幼熟读经史。后入私塾学习,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很受先生的喜爱。

以后,高致嵩又考入中学,由于他学习努力,天资聪颖,深为当时教育部门的赏识。因此,他从中学毕业后,就被聘为本乡高等小学教员。他工作认真负责,发愤钻研教学工作,对学生诱导启发,诲人不倦,使教学工作得到很大的改进,教学质量有了提高,因而受到了教育当局的嘉许。

一九二四年秋,高致嵩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激动万分,他认为这是投身革命,献身祖国的大好机会。于是他说服家中父老,抛弃了富裕的生活环境,毅然来到当时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广州,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他训练刻苦,学习认真,性格刚毅,为人正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高致嵩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洪流,随北伐军南征北战,在扫平陈炯明,击败吴佩孚等历次重大战役中,均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屡建功绩,以战功从排长攫升为连长、营长等职。

一九三零年,高致嵩被调到国民政府南京卫戍司令部任职。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高致嵩正任第八十八师中校参谋。

他向当局要求请缨上阵,杀敌立功,保卫祖国。以后,他随部队加入对日作战的战斗序列,在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担任上海闸北一线的守备任务。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等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不断向我八十八师阵地发动猖狂的进攻,高致嵩协同各级军事主官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待日军步兵冲到近前时,再以猛烈的火力歼灭之,双方激战多日,日军损失惨重,我阵地巍然不动。这一场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军阀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显示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而不惜任何重大牺牲的顽强斗争精神。

在一二八抗战中,高致嵩亲临前线指挥,联络部队作战,不幸腿部中弹,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伤愈后,高致嵩以战功升任湖北省保安团团长。

一九三四年,高致嵩又调任浙江省保安处上校补充团团长,后又调任为第三团团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一个月,日军又在上海挑起虹桥事件,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我军事当局调集全国大部陆、空军部队,投入淞沪会战。这时,高致嵩奉令率浙江省一个保安团增援上海战场,此刻,敌我双方在上海打得难解难分,百万大军猖集在狭小的地区拼死争斗,日军凭借优势的陆、海、空军炮火猛烈轰击我阵地,消耗我力量,不断发动猖狂的进攻,我将士依靠高昂的士气,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宁死不退,奋勇抵抗,双方均损失惨重。

高致嵩率部到达上海战场后,受命改编为陆军第二六四旅,高致嵩担任少将旅长,归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指挥,隶属于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序列,担任大场、江湾一线的守备任务。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初期最激烈、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我抗日将士冒着日机的猛烈轰炸,陆上火炮和海军重炮的疯狂轰击,用落后的步兵武器顽强阻击敌人。大场一线正是我防线的中端,也是日军预想打开突破口的地方,因此,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各种重型火器火力支援下,反复冲击大场我方阵地,高将军所率的部队首当其冲。他面对强敌,毫无惧色,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我官兵见主官这样英勇,个个勇气倍增,人人争先,奋勇杀敌,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日军尸体堆满前沿阵地,我亦伤亡惨重,但阵地仍巍然不动,直到十月二十五日才被优势日军突破。

十一月下旬,由于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淞沪战场我方伤亡惨重,渐成颓势,为保存有生力量,坚持长期抗战,我主动撤出漱沪战场,向南京一线转移。

疯狂的日军在占领上海后,立即调集全部主力部队分数路扑向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我统帅部考虑到南京系国际上各派势力及全国抗战军民观瞻所在,必须尽力死守,以唤起国际势力的支持和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因此,抽调东部战场我大部主力参加南京保卫战。高致嵩将军所率的陆军第二六四旅也奉命开入南京城,受唐生智将军的指挥,参加保卫首都的战斗。

这时,日军机械化主力兵团快速迂回,从三面逼进南京,我死守危城,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困难的时刻,高将军临危不惧,镇定如常,毅然接受了保卫首都南京的光荣战斗任务。

根据南京卫戍司令部的作战指令,高致嵩将军率陆军第二六四旅担任城南中华门一线的守备任务,他每天亲自巡视阵地,检查工事构筑、弹药储备、通信联络及友军防御阵地接合部保障等情况,并用抗日必胜,军人为国捐躯光荣的道理来教育下级官兵,鼓励他们作好准备,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誓死保卫祖国的首都,宁死不作亡国奴,誓与阵地共存亡。在他的指导教育下,第二六四旅抗日官兵士气高昂,作好了迎击进犯日军,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十二月四日,从杭州湾登陆西进之日军部队首先到达秣陵关、湖熟镇,沿沪宁铁路进攻的日军也进抵句容县附近。日军主力部队在飞机、重炮及坦克等重型火器的掩护下进抵南京我外围阵地,从此,悲壮的南京保卫战开始了。

这时,进犯南京的日军十分猖狂,他们在获得国内大量援军及武器弹药补给后,挟泄沪之战胜利之余威,妄图一举攻占我国首都,逼迫我抗日政府屈膝让步,一举扑灭中国人民的抗日烈火。而我南京守军多系从淞沪战场转进的军队,经过残酷血战,未经休整,又投入新的战斗,双方军事实力极其悬殊,而我守城将士凭借高昂的爱国热情,怀必死之决心,与进犯的日军展开了残酷的血战。

骄焰万丈的日军在陆、空火力协同配合下,不断向我南京外围阵地发动集团冲锋,我抗日将士,凭借工事和步兵武器拼死抵抗,双方反复争夺,血流成河,经几天激战后,我将士伤亡殆尽,日军进抵南京城下。

十二月十一日晨,骄横的日军由宜兴、句容推进至南京,向我雨花台、中华门陆军第二六四旅阵地发起了猛攻。

高致嵩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顽强抵抗,在战斗危急的时刻,他多次亲率奋勇队逆袭,与冲入我阵地的日军白刃格斗,杀得敌人胆战心惊,败退而归。激烈的争夺战整整打了一天,日军的尸体躺满了前沿阵地,我将士也伤亡惨重,但阵地巍然不动。骄横的日军经过一天的猛攻竟未能越雷池一步,不禁又恨又怕。

十二月十二日,日寇集中百余架轰炸机,数十门重型火炮,数干部队,决心一鼓作气攻克我雨花台坚固堡垒,打开通向南京的道路。一时,雨花台、中华门我阵地浓烟四起,火光冲天,数千日军分三路杀向我阵地。高致嵩将军深知局势危急,但他怀着誓死抗日救国,保卫首都的决心,镇定地指挥我抗日官兵奋力抵抗,双方拼死争斗,阵地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激战中,高致嵩率部左冲右突,宁死不退,誓死坚守阵地,后因敌人飞机的猛烈轰炸和重炮的轰击,阵地全毁,高将军以下大部抗日将士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其抗日救国,壮烈牺牲的事迹,特追赠高致嵩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带着寿衣转战各地——记赵锡章烈士

在辽阔富饶的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河间县有一个三十里堡村。这个村子里有个赵氏家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与日军强盗奋勇作战,壮烈殉国的原国民党第十九军第七十师第二一五旅旅长赵锡章烈士就是这个家族的子孙。他自七七事变以来,率部参加对日作战,每战必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屡挫敌锋,不幸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在山西隰县川口镇战役中,身受重伤,壮烈殉国,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人们敬仰的抗日民族英雄。

赵锡章将军,字荣三,一九零一年生,其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早年谢世。赵锡章有兄弟四人,锡章排行为二,四人一同与母亲相依为命。

一九零九年,赵锡章人三十里堡村毛公书院读书,他聪颖好学,尊师敬长,力求上进,深为教师所喜爱。以后他又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在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学习。他身材魁梧,性情忠厚,深有燕赵侠义之士风度,加之他学习军事技术刻苦认真,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深为教官倚重和同学们的拥戴。他非常喜爱体育运动,认为军人只有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保国卫民,他嗜好足球,并常常担任守门员,常以拼抢凶猛不失一球而著称。

赵锡章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敬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痛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现在其家乡的赵氏家谱里还保存有赵锡章将军当年写的文章,大意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受帝国主义的侵凌和侮辱,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面貌,非富国强兵不可。大丈夫当效马援战死疆场,而不能死于儿女之前。

从保定军校毕业以后,赵锡章被分配到晋军服役,历任排长、教官、傅作义将军部下少校参谋,第七十师上校参谋长等职。

一九三五年,赵锡章将军升任陆军独立第三旅第四团团长,他善于接近下级官兵,带兵有方,赏罚分明,颇受部下的爱戴。

赵锡章将军虽然是旧时代的军人,但他有强烈的爱国心、正义感,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他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国的主张非常同情,厌恶打内战,自戕手足,自毁国力,向往团结抗日,与日本帝国主义拼个死活。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再度团结合作,共同抗日。

中国军队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赵锡章听到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义愤填膺,立即请缨上阵,要求到前线杀敌报国,他曾激动地对妻子说,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要灭亡,我一定要与日本强盗决一死战,决不穿着军装过黄河。不久,晋绥军各部奉令也纷纷开赴抗日战场,赵锡章在走上战场前,专门给自己准备了一套寿衣,上面写着:“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大字,他带着寿衣转战各地,表示了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一九三七年九月,日军在侵占平、津后大举西进、南下,山西腹地是日军进攻的锋芒所在,凶残的日军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连续突破我晋北防线,冲入山西,我军事当局决定组织平型关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我方参战的部队有晋绥军,陕军,豫军及第十八集团军的第一一五师。赵锡章率部配属于第三十三军孙楚将军的麾下,参加了此次会战。赵锡章率领部队星夜开往前线,部队克服了各种困难,于九日到达广灵与灵邱交界处构筑阵地,与南侵日军发生激烈战斗,双方血战了五天,后奉令转移到达平型关西沟一线构筑工事,在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的左翼布防。九月下旬。日军进抵平型关,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打击入侵日军,赵锡章率部随同独立第三旅参加了阻击日军的战斗。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沉着应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有利地支援了第一一五师歼灭日军精锐主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战斗。

不久,日军主力依仗其优势火力和兵力继续南下,威逼省城太原,我方军事当局决心集中全部主力部队在忻口一线与日军决一死战,各路援军也纷纷入晋参战,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的忻口保卫战开始了。

这场战斗是双方主力全部投入作战,战争空前残酷,激烈,我各路大军二十余万在忻口一线浴血奋战,坚守阵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同时也伤亡惨重,许多高级将领壮烈殉国。赵锡章率领部队也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担任中央地区的守备任务。他亲临第一线,用抗战必胜,战死光荣的道理鼓励士兵奋勇作战,杀敌立功,并指挥部队多次反冲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军在我阵地面前陈尸累累,我部队虽损失惨重,但士气高昂,宁死不退。这一场大战共歼敌数万人,成为华北战场歼敌最多的战役乏一,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争。但由于各种原因,忻口会战最后以我主动撤退而结束,日军继续南下,很快攻陷太原省城。

中国军队退向山区,继续坚持对日作战,在山西省境内形成晋西阎锡山指挥下的晋绥军游击根据地,晋南国民党中央军的中条山游击根据地,晋东、晋东南八路军的太行、太岳游击根据地,在抗战初期三者曾互相配合,互为犄角,坚持了山西境内的作战,有利地牵制了日军的部队,支援了全国军民的抗战。

忻口战役后,晋绥军损失很大,重新进行整编工作。赵锡章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被提升为陆军第十九军第七十师第二一五旅少将旅长,他在晋西继续严格训练部队,教育部队勿忘国难,随时作好与日军作战的准备。

一九三八年二月,日本侵略军为扫除山西境内我各个根据地,消灭我主力后以利其渡过黄河进攻中原,首先向晋西中国军队发动猛烈的进攻,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等火力的掩护下步步推进,妄图一举消灭抗日的中国军队。

这时,赵锡章将军率第二一五旅为其所在的第七十师的左翼,奉令在隰县一带阻击日军。

二月二十日起,日军开始向我阵地发动进攻,赵锡章将军亲临前线视察阵地,严加部署,指挥部队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失败的敌人恼羞成怒,集中大量飞机、火炮狂轰滥炸,并指挥步兵发起了集团的冲锋,凶残的日本兵排成密集的队形,端着闪亮的刺刀,象恶狼一样嚎叫着冲上我阵地,双方拼死战斗,死伤惨重。下午四时,日军突破我阵地,双方在川口镇展开了残酷的肉搏血战,只听喊杀声震天,刀光闪闪,血肉横飞,川口镇南北山头上也同时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因日军有包围我部的威胁,赵将军奉令撤至孔家庄、东沟里至任家岭一线的新阵地继续顽强阻击敌人。

二十一日,日军主力乘我阵地未固,于拂晓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我部拼死抵抗,激烈的战斗打了半天,我部阵地全被炸毁,日军遗尸累累,而我部亦损失惨重,渐成颓势。下午二时,在日军数次猛烈攻击以后,我第二一五旅数处阵地被日军突破,大批日军涌入突破口,双方陷入混战状态。我在杨村堡内的第二一五旅旅部也被日军三面包围,在这危急时刻,赵锡章将军亲自率领预备队一连及旅部其他官兵向敌人猛冲,想消灭敌人,堵住突破口以挽回战局,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赵将军臂膀中弹,左右都劝他撤退,赵将军厉声喝道:“我之衣裳早已备妥,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他裹伤再战,督率部队挤死冲杀,但敌我兵力悬殊,敌人将我部压回村内,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喊杀震天,流弹横飞,赵将军头部又受重伤,壮烈殉国,其部队也伤亡殆尽,战死沙场。

为表彰赵锡章将军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英雄行为,国民政府追赠赵锡章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宁斗死,不投降——记谢晋元烈士

<small>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small>

<small>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small>

<small>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small>

<small>宁愿死,不退让;宁斗死,不投降……</small>

这是一支英雄的颂歌,也是一支动员千千万万的同胞走向战场,为保卫祖国奋勇杀敌的战歌。歌中唱的谢团长,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

谢晋元,字中民,一九零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在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郊。蕉岭原名镇平,位于广东的东北部,邻接闽赣,居民为客家人。

谢晋元的父亲谢发香是一个小商贩,母亲李氏是一个纯朴善良的渔家女儿。谢晋元共有兄弟姐妹九人,因家中生活所迫,哥哥成人后,便带着五个妹妹下了南洋。

谢晋元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因受到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就立下了反抗外来侵略、为民报国的志向。他曾就读于育民学校、三圳公学、悔县国立中学,后入中山大学预科。

一九二五年,谢晋元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六年秋,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时年二十二岁。当时,正逢国民革命军从广东策源北伐,他曾经参加了龙游、桐庐等战役。二十六岁的时候,担任中尉连长。因为在歼灾土匪刘桂堂的战斗中英勇善战,后来被调往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不久,就在汉口与凌维城结为伴侣。

淞沪抗战前夕,谢晋元跟随第五军八十八师从无锡开往上海抗日。不久,便奉命率部二六二旅五二四团驻守北火车站一带。在这里,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顽强抗击敌人,坚守阵地长达两个多月之久。

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谢晋元与八百壮士的壮举,在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h3>死守四行仓库</h3>

早在七七事变以前,谢晋元就如同无数中华儿女一样,面临着日寇的入侵,忧心如焚。他磨剑枕戈,时刻准备着待命杀敌。

一九三六年,谢晋元为了奔赴战场杀敌,把他的夫人凌维城及子女送回了广东原籍。后来,他在给凌维城的信中,又表示了为免遭亡国灭种之祸,为国杀敌的决心。

他在信中写道: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瞧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家室,且复门裹柞薄,亲老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春然?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减征人之分心也。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泄沪战争爆发。为了抗击日寇,中国军队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与日寇进行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大会战。在这次战争中,谢晋元率部奋勇阻击敌人。团长阵亡后,他由团附出任团长。

十月二十六日,敌人突破大场防线,向闸北一带疯狂进攻。由于中国军队侧背受敌,处境十分不利,被迫奉命撤退。在几十个师数十万人撤退之时,谢晋元奉命率五二四团担任掩护任务。当晚十一点钟,中国守军撤退之后,谢晋元又奉命集中一营全体官兵,死守上海四行仓库。

一营的四个连队接到集中的命令之后,便向四行仓库集中。因为当时部队分散,加上敌人的炮火猛烈,等部队集合完毕,已经到了次日凌晨两点钟左右。这个营一共有五百余人,全营的武器,除了步枪和手榴弹以外,还有二十七挺轻机枪,两挺重机枪,两挺高射机枪。

部队集中以后,谢晋元马上侦察了四行仓库周围的地形,布置了阵地。

四行仓库,原来是大陆银行的堆栈,坐落在苏州河北西藏路桥西边。这是一座七层高楼,墙厚楼固,易守难攻。仓库里边,储存着几千包粮食,还有许多牛皮等物资。仓库的西边和北边,为中国地界,均被日军占领;仓库的东边,是西藏路,属公共租界;仓库的南边,是苏州河,过河也是公共租界。实际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岛。

进驻四行仓库之后,谢晋元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他要求全体官兵誓与国土共存亡。他对部下说:“这里是我们大家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这块土地就是我们中国的!”全营官兵在谢晋元的指挥下,一边迅速进行迎战的准备,一边赶修仓库里的工事。这里的工事相当牢固。所有的门窗全部用沙包麻袋堵死。在四行仓库的东南角不远,有一座烟纸店的小楼,官兵们从仓库里挖了一个洞,与这座小楼相通。小楼的内外也构筑了工事,只在楼上留了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四行仓库对外联络的唯一出口。

在谢晋元指挥官兵赶修小楼的工事时,有一名外国记者向小楼的窗口递进了一个纸团,问四行仓库里有多少中国的军队。谢晋元告诉这位记者说:“我们有八百人。”这样,随着响起的抗击日寇的阵阵枪声,八百壮士的英名就纷纷传开了。

当八百壮士准备血战到底,迎击敌人的时候,防守租界的英国驻军曾经派人对谢晋元说,只要中国军队肯解除武器,他们愿意保证中国守军安全撤离。让谢晋元和八百壮士放下武器,这当然是绝对不能答应的。谢晋元当即代表八百壮士坚决表示:“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二十七日天亮以后,敌人才发党中国军队已经撤离。于是,就向中国守军放弃的阵地小心地推进。在敌人接近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发现那里有中国军队,因不知中国守军的情况,敌人未敢轻易进犯。他们先是用火力进行了侦探,下午两点钟,敌人便开始向四行仓库猛扑过来。

敌人虽有飞机和大炮,但不敢轰炸四行仓库,因为怕流弹飞到租界,引起国际争端。因此,敌人进攻四行仓库时,只能用机关枪和步枪,但气焰十分嚣张,他们喊叫着,猛烈射击四行仓库。待敌人接近四行仓库时,谢晋元一声令下,机关枪和步枪响作一团,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败退。这次战斗,毙敌数十人,而八百壮士几乎没有损失。见到八百壮士同仇敌汽,英勇善战,在苏州河南岸租界上观战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二十八日凌晨,日军有两个士兵准备偷袭四行仓库,被谢晋元发现了。

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猛一弯腰,左手抓住敌人手中的枪支,右手掐住了敌人的脖子。另一个敌人见情况不妙,正想转身脱逃,结果也被谢晋元结束了狗命,人们都非常敬佩他这种机智与果断的精神,赞不绝口地称赞他是一位英雄。

八百壮士的英勇奋战,对人民群众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一天,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将一面国旗送到了四行仓库,当国旗在楼上升起,迎风招展的时候,观众们掌声雷动。随后,各界人民又给八百壮士送去了慰劳品。卡车沿苏州河北岸开到西藏路桥北娩东侧,人们将各种食物、药品递进了烟纸店的窗口。

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更加激励着八百壮士抗击敌人的决心。面对敌人的包围与进攻,他们更加表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二十九日拂晓,日寇又向四行仓库发动了进攻。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指挥下,奋起堵截敌人,使敌伤亡众多。当敌人冲到四行仓库楼下的时候,一位壮士身上捆满了手榴弹,从仓库楼上突然跃入敌群之中,随着手榴弹的声声巨响,有二十多个敌人当即被炸死。这位壮士,也壮烈牺牲。

这天下午,在敌人又一次进攻四行仓库的时候,谢晋元一声令下,向敌人展开了猛烈射击,日军死伤过半,被迫撤退。

这一天的战斗结束后,谢晋元给师长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small>窃职以牺牲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在未完成达到任务前,决不轻易牺牲。成功成仁,计之熟矣,决不偷安一时,误国误民致负钧座咐托之重。外界一切宣传消息,概自外界传出,职到此时,从未向外界发表任何要求,任何谈话,既抱必死决心。现除任务外,一切思念皆无。整个工事经三日建筑,业已达到巩固程度。敌如来攻,决不得逞。二十七日敌攻击时,据瞟望台报告,毙敌八十名以上。</small>

<small>二十八日晨五时许,职亲手狙击,毙敌二名。租界民众观看,咸拍手欢呼。现职宗旨,待任务完成后,决作壮烈牺牲。</small>

并作诗云: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寇气不平。

与此同时,谢晋元还致函某一团体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保国卫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这一天,何香凝致函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赞扬了他们高度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希望他们奋战到底。

何香凝在信中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具有革命精神,牺牲精神,不论是成仁或成功,都可以俯仰无愧了。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英勇。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持正义了。我已设法送你们些救伤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们奋战,苦斗,牺牲到底。

十月三十日下午五点多钟,英国驻军又派人告诉八百壮士,说七点钟日军要总攻四行仓库,英国驻军愿意帮助守军退入租界,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谢绝了英国驻军的好意,再一次表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在日军对八百壮士发动总攻之前,谢晋元率八百壮士积极投入了战斗准备。他们个个都表示了决心,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要守住祖国的这一块土地。这时,宋子文从中国银行仓库给谢晋元打来了电话,要他率领部队撤入公共租界。谢晋元接到电话以后,表示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决不撤离。

但宋子文对他讲,军人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他们才不得不开始撤退。

八百壮士还没有来得及撤退,日军就对四行仓库发起了总攻。壮士们仍然英勇堵截敌人。战斗到天黑以后,日寇用探照灯照亮了四行仓库的东南角,借着灯光继续进攻。八百壮士将敌人的探照灯打坏以后,趁着一片漆黑,便开始了撤退。

他们拆掉烟纸店门口的一个工事,登上店内的柜台,一个一个地从屋里往外跳。

在三挺机枪的掩护下,终于冲出了敌阵,由新垃圾桥退入租界,来到了中国银行仓库。这次撤退,最后离开四行仓库的是谢晋元。

从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八百壮士,经过四个昼夜的对峙激战,打退了敌人的一万多人次的进攻,毙敌二百余名,伤敌不计其数,击毁敌战车两辆。八百壮士仅伤亡三十余人。

<h3>孤军营里的斗争</h3>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退人租界之后,即被解除了武装。随后,谢晋元便来到了中国银行仓库底层的一个办公室里。这时,他面容惟淬,满目红丝,流着眼泪,异常悲愤。他在和英军小队长马飞少校谈话时,泣不成声。

当天上午十一点钟,谢晋元与八百壮十乘坐汽车,前往沪西胶州路的孤军营。

在他们去孤军营的路上,到处都是欢迎的人群。人们向抗战英雄们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敬意,并高呼:“抗日英雄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见到这一切,谢晋元的心情万分激动,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向人们举手行礼。

孤军营的营房,在沪西新嘉坡路四十号对面的一块空地上,面积有数十亩,与胶州公园仅有一墙之隔。在这块高低不平面又到处堆满垃圾的地方,褡着大小帐篷。

大帐篷在四周,小帐篷在中间。整个营房周围,有坚固的铁丝网。营房的大门口,由万国商团白俄丁守卫着。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只能在营内活动。实际上,这个孤军营就是俘虏营。

在刚刚撤离四行仓库的时候,谢晋元还想退入祖界之后,即可从沪西归队,继续奔赴前线杀敌,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在孤军营里一直被软禁了三年,最后在这里洒尽了自己的鲜血。

到孤军营以后,谢晋元因不能杀敌报国,心情十分沉痛。不久,他就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和胃病。经公共租界工部局同意,他住进了宏恩医院。在住院治疗期间,为了抒发自己的胸怀,他曾经亲手书写了一幅中堂,赠给了陪他住院的郑侠飞。文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还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养天地正气”,下联是:“法古今完人”。

因为谢晋元不愿意长时期离开八百壮士,他的病尚未痊愈时,就回到了孤军营。

每天,他坚持打太极拳,锻炼身体。他对官兵要求很严格,按规定时间作息,每天早晨还要举行一次精神升旗的仪式。在精神升旗时,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向天空行军礼,并说:“我们头上有青夭白日,脚下有热烈的鲜血,这足以代表国旗。”以此,表示爱国的决心。

谢晋元严于治军,始终让官兵们保持战斗的姿态。他曾经讲过:“目前我们是在帝国主义匿掌下过生活,但如果对部队不严,不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他们中间可能丧失爱国立场。”

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谢晋元在孤军营里接见了新闻记者。

当记者颂杨他们的时候,他对记者说:“防卫国土是军人天职,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颂扬,倭寇与我们誓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表达了誓与日军战斗到底的坚强信念。

这一年的四月二十二日,谢晋元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进行了呼吁。

他在发表谈话时说:“余敬向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呼吁,请主持公理正义,唤醒公共租界当局注意其自身中立态度,实践诺言,更有望于当日呼吁我政府下令撤退之友邦人士,为国际正义而好终为余等赞助,则不独余等之幸,实全世界人类正义之幸。”为纪念陆军第八十八师在上海抗日一周年,八月上旬,谢晋元向租界工部局再三交涉,要求在孤军营内升起国旗。八月九日,工部局派人送去了一根很长的旗杆。拿到旗杆之后,谢晋元便带领官兵马上在营内挖了坑,并立起了旗杆。旗杆立起不久,租界当局又派人来进行干涉。他们对谢晋元说,孤军营里不能升旗,如果让日本人看见了孤军营里升起了国旗,这对工部局是不利的。谢晋元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反驳他们说:“按照国际公法,营内的事务,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外人不能干涉。”为在孤军营升旗一事,租界当局又同谢晋元进行了协商。最后商定,将旗杆截去四尺。

八月十一日早晨六点钟,谢晋元带领全体官兵举行了升旗仪式。国旗升起来以后,八百壮士心情十分激动,他们望着国旗暗暗下了决心,为国为民,定将抗战斗争进行到底。

国旗升起来以后,租界苏格兰军队便包围了孤军营,意大利的军队在胶州路一带进行警戒,白俄商团集合在孤军营外边。这时,万国商团的一名团员匆匆进了孤军营,对谢晋元说:“工部局在跑马厅集中兵力,要至孤军营抢劫国旗。”听到这个消息时,谢晋元无比气愤,他立即集合全体官兵,向他们下达了命令:第一连看守眩望台,第二连在操场里散开,第三连死守营门,第四连保卫国旗。全体官兵坚定地表示,保卫国旗如保卫国土,要为保卫国旗而战,决不在帝国主义面前屈服。

八百壮士按命令散开以后,白俄商团就在营房门外大声喊叫起来,要求把国旗立即降下来。第三连全体官兵对白俄商团说,升旗是租界当局同意的,任何人无权干涉。双方对峙了一阵子之后,白俄商团就手持武器,向孤军营内横冲直撞。因为谢晋元的部队赤手空拳,尽管英勇阻拦,还是未能阻住白俄商团冲进营房内。

白俄商团闯进营房,便向旗杆冲了过去。为了保卫国旗,八百壮士就与白俄商团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八百壮士牺牲了四人,伤了一百多人,最后也没有保住国旗,连孤军营也被外国军队占领了。

外国军队占领了孤军营之后,便将谢晋元等十几名军官用军用卡车拉走了。谢晋元在离开孤军营时,曾给部下留了一张纸条,让他们为正义与公理而誓死斗争。

为了抗议租界当局的这一蛮横行为,谢晋元和全体官兵进行了绝食斗争。

外国军队残害八百壮士的暴行发生以后,引起了上海各界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示了坚决抗议。

尽管谢晋元和全体官兵陷入逆境,但他们的斗志无减,仍然表示,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是不惜为国家和民族之尊严而牺牲,头可断,血可流,绝对不当任何帝国主义者的顺民。

八月十三日,谢晋元致函工部局。

他在信中首先写道:“自去年十月三十一日,由第三者要求我当局下令撤退,迄今九月余,余等始终遵守法纪,毫无越轨行动。而撤退后,英国陆军及贵局曾允诺俟战事离沪,即将余等送回本国政府。何以迟迟尚未实现;”

然后,他又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工部局解释:

(一)第三者要求撤退,因表现人类同情心,不忍见余等陷于绝境,其次枪弹横飞,顾念租界中外人士生命财产之安全,今贵局收容余等是否本此意义?

(二)余等亦非俘虏,绝非犯人,余等法律地位及私权是否完全丧失?

(三)旗杆及升旗问题,业由何式总办等协议妥当,为何突用武力强行拆除,且被殴伤亡至百十一员名之多?

(四)十三日晨一时贵局复派队将全部官长移押此问,不知是何法律?

经过八百壮士的顽强斗争和上海各界人民的有力声援,工部局被迫作出了妥协,只好将国旗交还八百壮士,并将谢晋元等官长送回了孤军营。

在孤军营期间,谢晋元经常督促和勉励部下,要养精蓄锐,勤于操练,待恢复自由之后,再为国效力。他对官兵们说:“在上海租界,我们的言行,必须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之精神。”

<h3>洒尽最后一滴血</h3>

随着上海形势的不断恶化,日伪对孤军营更是多方威逼利诱,企图使谢晋元屈膝投降。日军曾多次要求租界当局,把谢晋元引渡给他们。扬言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谢晋元劫持到手,并讲什么,只要谢晋元答应同他们合作,任何位置都可以给他。汪精卫也表示愿意给谢晋元高官厚禄,敌人的种种伎俩,均遭到了谢晋元的痛斥。

一九三九年八月十一日,是挂旗冲突发生的一周年。这一天,孤军营里的全体官兵举行了纪念活动。早晨五点半钟,举行了精神升旗典礼。在举行精神升旗典礼时,谢晋元发表了讲话。他首先说:“吾人应以个人生命,贡献于国家民族。只有国家民族之自由,而无个人之自由。只有国家民族之生命,而无个人之生命。”他在讲到人生死的意义时说,“应当死则死,如果当死去偷生,实为妄生。”谢晋元对抗战的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他说:“抗战前途,光明日益在望,最后胜利,当有绝对把握。”这次讲话中,谢晋元当讲到一年前发生的挂旗冲突时说:“去年今日,为了悬挂国旗,吾同志曾有一百多人流血,并死难同志四名。此血当不会白流,总有一日,必有十百倍代价之事矣。望大家刻骨铭心,永记勿忘。”

为了表示宁死不屈的决心,谢晋元在一九三九年八一三纪念日,曾预立遗嘱,写信给他的父母双亲。

信中写道:

<small>上海情况日益险恶,租界地位能否保特长久,现成疑问。</small>

<small>敌人劫辱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未死,声称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劫到虹口,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似此劫夺,为欲迫男屈节,为敌作马牛耳。</small>

<small>大丈夫光明磊落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生死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small>

<small>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small>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一日,为纪念悬旗惨案两周年,孤军营的全体官兵在谢晋元的带领下,自动绝食一天。早晨与晚上五点钟,均举行了精神升旗典礼,中午十点十五分,举行默哀三分钟。十二日和十二日,两天茹素,并停止娱乐活动。

因为谢晋元坚决抗战,在敌伪利诱与威逼面前毫不屈服,这样,敌伪方面便收买好徒,对谢晋元下了毒手。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晨五点钟左右,在上早操时,有四个上等兵迟到。谢晋元把他们叫到一旁询问之时,郝鼎诚、张文清、龙耀亮等突然拿起铁镐和其他凶器,猛击谢晋元。谢晋元因头部和胸部受了重伤,立即躺倒在地。官兵们捉住凶手以后,马上给工部局打了电话,将谢晋元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这位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于六点多钟含恨去世。时年三十七岁。

对于谢晋元的去世,全体官兵万分悲痛。他们纷纷表示,头可断,血可流,抗战救国的意志不能丢,杀了一个谢团长,千百个谢晋元仍然在战斗。

谢晋元遇害身亡的噩耗传开,万民悲愤填膺。尤其上海各界民众,听到谢晋元身亡更为悲愤,并纷纷前往孤军营吊唁。谢晋元的遗体已经化妆,他身穿军衣,头戴军帽,躺在灵堂里。上海各界民众送的花圈,摆在谢晋元遗体的周围。

四月二十五日,举行棺殓仪式。前往送葬者达六七万人之多。盖棺前,在哀乐声中,全体官兵和来宾绕棺一周,有许多人抚棺大哭,久久不肯离去。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致电谢晋元的家属,各界联合举行了大规模的追悼会,许多报纸出了追悼谢晋元的特刊。

蒋介石为悼念谢晋元,通电各军师官兵。文曰:“谢晋元团长之成仁,为我中华民国军人垂一光荣之纪念,亦为我抗战史上留一极悲壮之史迹,回溯该团长率领八百孤军坚守闸北,誓死尽职守护我国旗与最后阵地而绝不撤退,其忠勇无畏之精神,已获得举世之称颂。而其后留驻孤营中,为时三年以上,历受种种威逼利诱,艰危困辱,卒能强毅不移,始终一致,保持我国民革命军之独立自强之人格,此种长期奋斗,实较之前线官兵,浴血作战,慷慨而牺牲,尤为坚苦卓绝,难能可贵!……谢团长虽不幸殒命,然其精神,实永留人间而不朽,谢团长不仅表现我军人坚贞壮烈之气概,亦为我民族不屈不挠正气之代表……”

五月八日,南京政府追晋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为了歌颂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当时不少报纸登载文章。冯玉祥在文章中歌颂了谢晋元勇敢牺牲、奋斗到底的精神。他写道,全国的武装同志们,要学习谢团长勇敢精神,奋斗到底的精神,驱逐残寇,争取最后胜利之早日到来。至于已经为中华民国写出一页光荣历史的八百壮士,一定会本着谢团长的遗志,坚苦卓绝地继续努力。

谢晋元牺牲以后,为了纪念他,将孤军营所在地上海胶州路,改名为晋元路。

一九八二年,谢晋元的墓地被迁往虹桥宋庆龄陵园的右侧。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三日,在以谢晋元命名的晋元中学,举行了晋元塑像奠基仪式。一九八五年九月二日,上海闸北区政府,举行了“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勒石纪念”揭幕仪式。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抗日天神——记高志航烈士

凡是经过抗日烽火洗礼的人们,一提起高志航,无不伸出大姆指,称颂这位曾为日本侵略军闻之丧胆的“天神”。每当纪念中国空军战斗历程时,无论大陆,还是海峡彼岸,都要为已经捐躯的民族英雄高志航默哀。他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了,但他的英名将与世长存。

<h3>少年立下报国志</h3>

高志航是辽宁人,原名高铭久,字子恒,于一九零七年五月十四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其父高景文,字焕章,母李氏,生志航兄弟六人、姐妹两人,铭久为兄长。

高志航从小在家务农,虽然家境并不贫寒,但周围农民饥寒交迫的处境,使他愤愤不平,其父忠厚,常常拿出一些积蓄扶困救危,给高志航幼小的心灵以很好的教育,他从小就立下了要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抱负。

高志航九岁入学,学业成绩总在同学之首。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家乡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看到这一切,他愤慨不已,每与同学谈论起来,无不表露要与外寇拼命之决心。

一九二四年,高志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奉天(沈阳)中法中学。在校期间,他常常在沉思,特别是在沈阳的日军奸淫虏掠,横行霸道,而中国方面却听之任之,整日忙于军阀混战之中,他看到这些,心里悲愤交加,常常掷书于地,高喊:“大丈夫怎能忍受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啊!”以发泄胸中的愤慨。

好容易熬到中学毕业,他决心不再到大学深造,为了实现他报国的意愿,考人了东北陆军军官学校。从此,高志航开始了军人生涯。

寻找报国路高志航考入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在炮科学习,当一名炮兵,并不能满足他的报负,张学良组建空军的决定,给他带来了机会。他兴致冲冲地报了名,但军官学校的教育长郭松龄却给他泼了一瓢凉水,因为当飞行员,需赴法国学习,而郭松龄认为他个子太小,当着他的面说:“你不能去给中国人丢脸!”高志航气得满脸通红,好一会才说出话来:“法国人也不都是高个子!”并表决心说:“我学过法文,出国学习航空,是为了杀敌报国,我决不会给中国人丢脸!象现在这样受外国人欺侮,才是丢中国人的脸呢!”郭松龄沉默无语,郭夫人倒替高志航说了话:“你有这样的好学生应该高兴,一定要派他出国深造,说不定将来成为一个英雄呢!”高志航终于被选中了。

出国前,张学良将军接见了他。他激动地对张将军说:“保卫祖国,空中英雄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并向张将军行了个军礼,坚定他说:“为了实现我的目标,从现在起,我将子恒改为志航,请总司令批准!”张将军高兴地拍了他一下肩膀“好!”并勉励了一番。

一九二四年八月,高志航到了法国,入莫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后又人伊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学飞行。在此期间,他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训练场上。他不仅掌握了教程中的一般飞行科目,而且还偷偷地从教员的特技表演中苦心琢磨其飞行要领,终于又练就了一身飞行高难动作的本领。

一九二六年,高志航从法国航校毕业回国,在沈阳继续训练,时被任命为东北航空处少校(陆军衔)驾驶员。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每次演习,都受到奖励。不幸,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因机械发生故障,降落时,他右腿折断,经两次手术,腿比原来短了一分,从此,他右脚穿上厚底鞋,不但没有影响飞行,而且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同行们亲热地称他:“瘸子飞行员”。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高志航正与战友们议论着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勃勃,讨论着如何保卫祖国领空的时候,日军的机关枪和大炮响了。他跳了起来,高声喊道:“日寇的枪声响了,我们赶快到司令部请示起飞杀敌!”一群势血年轻军人来到东北军司令部,司令部已接到南京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高志航等人得到的也只能是“不准抵抗”的回答。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到驻地,看着数百架飞机静静躺在机场上,一个个默默无言,一向爱发议论的高志航,此时也低着头,难受地掉下了热泪。

整整一个晚上,高志航没有睡觉,他在想着未来的道路。第二天,他没带任何行装,偷偷登上去北平的列车,准备向空军代司令张焕相请战。得到的仍然是“不准抵抗”的回答。

“难道眼看着日寇侵占东北吗?”高志航问。

“这是命令,我也没有办法。”张回答。

高志航终于对东北军绝望了,他向张焕相敬了一个礼,回头匆匆而去,下午,他又登上南下的列车,他决心要寻找一条报国之路。这一次南下终于使他找到了报国之门。

<h3>初露头角</h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节节退让,把好端端的中国东北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但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全国各地掀起了“救国”浪潮,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当高志航来到上海的时候,到处是集会,一批批游行队伍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出现在街头,东北的流亡学生《在松花江上》歌声催人泪下,高志航从这里看到了民族的曙光,他激动不已,积极地参加到游行和捐款运动中去,用他亲闻、目睹控诉了日寇的罪行,以此来唤起人民的斗志。

在东北流亡学生的集会上,他和大家一起流着眼泪高唱《在松花江上》,慷慨悲壮,最后泣不成声。高志航激动地跳上讲台,挥着拳头对大家说:“同胞们!眼泪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生存,我们要战斗,要拿起武器,打回老家去,把日本鬼子赶出去!”顿时,“打回老家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声响彻会场。

一九三二年,经同学介绍,高志航到南京政府航委会报到,被分配到杭州览桥空军总校。当他怀着报国有望的喜悦来到杭州之后,一盆凉水又向他泼来。当时国民党空军上层互有矛盾,空军内部也排挤东北人,所以在他报到后,只给了他一个上尉附员的职务,除了吃饭、睡觉,每月领取薪金外,既不能参加飞行训练,又无其他事可做,更谈不上参加飞行表演了,“他是东北人,是来搞破坏的”流言蜚语不时传到他的耳中。他曾感到痛苦,想拂袖而去,但民族大义,沦陷家乡父老的呼唤,使他忍辱负重,终于没有离去。

他给训练中的将士们迭水,做一些零散事,渐渐地,他和战友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当他们听他叙述自己的经历时,许多人为他感到愤愤不平。但他的上司,空军总队长毛邦初始终压着他,使他的才能无法发挥出来。

幸好南京政府航委会还有“伯乐”,航委会主任黄光锐不断听到有关他的情况,在一次亲自看了他的飞行后,提升他为分队长。从此,他有了训练的机会,除了日常训练,他常常蹲在飞机里琢磨,有时一蹲几个小时,不管寒冬,也不管炎夏,把飞机的性能掌握得一清二楚,夜里不开灯也可以起飞,在天空可以倒飞、孤型飞,还可以翻滚,空中打靶可以说百发百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给高志航带来好运,英、德、意等国派出飞行员在南京表演,一为推销飞机,二要显显威风,这些国家都有代表参加观礼。外国飞行员都作了精采的表演,轮到中国飞行员了,他们虽然都作了充分准备,并且全力进行了表演,但技艺总不如那几个国家的飞行员,而毛邦初却不让技艺高超的高志航参加表演,高志航看到外国人得意洋洋的模样,非常气愤,在再三要求下,才被允以学员的名义参加。高志航只想为国争光,顾不得这一切了。只见他精神抖擞地进了机舱,随着一阵轰鸣声,战机犹如银燕冲向蓝天,他那前滚后翻、上上下下的特技表演,把外国人惊呆了,陪同观看的中国官员也惊诧不已,他们不相信这是一个学员的技能,蒋介石也高兴地问是谁在表演,毛邦初再也隐瞒不住了,只好说出高志航的名字。

蒋介石兴奋异常,立即召见,夸奖他说:“你的技术高超,超过世界水平!”当即把自己的“窗天”号座机送给高志航,作为奖励。

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开始响亮,不久他被提拔为航校驱逐机队队长,后又升航空第六队队长。

一九三五年九月,高志航接受南京政府命令,去意大利考察空军,并向意大利购买飞机。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接见了他,并由双方作飞行表演,当高志航高超的特技在蓝天施展的时候,墨索里尼惊呆了,称赞他了不起,说:“象高志航这样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也只有一、二个”。

意大利飞机商为了推销已经落后了的飞机,给高志航送来一大笔金钱,企图行贿。高志航气愤地把意币弃之于地,拂袖而去。接着,他向墨索里尼辞行说:“贵国飞机已经太落后了,贵国想用行贿的方式要我们购买,我们中国人决不接受,请原谅。我们将去美国,再见!”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无言以对,只是把他赞美一番,并将随身所带的钢笔手枪送给他作为纪念。

高志航到了美国,购回霍克式驱逐机一百架。回国后,加上原来的飞机编为五个航空大队,高志航升任第四航空大队长,率领三个驱逐机队。

<h3>举世蜚声的“八·一四”胜利</h3>

一九三七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

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也由此拉开序幕。以忠心报国为己任的高志航日夜地训练着自己的队伍。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本空军王牌木更津航空队百余架轰炸机连续轰炸江、浙两省。蒋介石委员长作了对日作战的动员,并亲自指挥空军。

八月十四日下午,杭州笕桥机场阴霾浓重、淫雨飘洒,这里是国民党航空总校所在地,但机场的条件十分简陋,跑道又窄又短,没有无线电通话,更谈不上指挥塔。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只能凭红白两色的“t”布指示。这天,驻河南周家口的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已接到空军指挥部命令,到杭州觅桥机场集合,准备对日作战,此时正在途中。

“警报!有警报!敌机二十分钟就到!”机场总站长尹铲非在机坪上摇着旗,连声大喊着“警报”。第四大队的飞机已经到达,一架架下来,尹铲非用撕裂人心的声音又一架架把他们打发上天。从周家口到览桥的长途飞行,油箱里的油量已所存无几,所以刚上去又不得不下来加油,幸高志航在平时训练中已让每个飞行员学会自己动手加油,总算没耽误多少时间,但飞机的上上下下,也实在有些紧张,机场也有些混乱。

高志航此时也从南昌乘空运赶来,但他还未接到航委会作战的命令。高志航一跺脚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好不容易等来今天,和鬼子拼了。”说完,上了一架队员的飞机飞向天空。

热血在每个勇士的身上沸腾,民族的仇恨,父老的期望,多少年的积愤,使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为死难的同胞报仇,为危亡的民族雪恨!”天气越来越坏,雨越下越大,高志航率领的都是霍克式战斗机,风挡只有一半,挡不住雨,水直往机舱里灌。但兴奋的情绪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纷纷在云层里寻找敌机厮杀。

来犯的又是木更津航空队,但大雨已使他们乱了阵脚,很快失去了队形。

一架敌机好容易对准笕桥机场,准备投弹,即被高志航等发现,愤怒的枪弹雨点般地向敌机射去!从来未遇过抵抗的空中侵略者一下慌了神,盲目地丢下炸弹,掉头就想溜。高志航和其他勇士们哪能放过?他们不顾敌人密集的火网,拼命往前冲,死死咬住敌机不放。突然,敌机的机枪哑了,显然敌射手已经受伤或死去,高志航乘机一阵急射,这架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随着一声爆炸,可悲地坠了下去。

高志航首开记录打下第一架敌机后,其余的敌机象无头苍蝇在空中乱窜,寻找逃窜的机会。但我空军健儿在云层中上下翩飞,见着目标就盯住不放。不一会,乐以琴、李桂丹、郑可愚等也纷纷传来捷报!

短短的三十分钟空战结束了。敌机除了一架逃窜,回去向主子报丧外,其余六架均被高志航机队击落,而高志航他们却无一损失,开创了我国空军对日作战的首捷记录:六比零。

一架架凯旋的战鹰呼啸着降落在停机坪上,高志航的座机刚刚落地,发动机就停了车,原来他的座机已中弹五、六处,能安全回来,真是万幸。

勇士们在高志航的率领下,激动地走出机场,人们高呼着高志航的名字涌了上来。高志航兴奋地喊道:“不是我,是大家一同击落的!”喜悦、欢乐,高志航被人们高高举起来、抬着前进。

志航大队一举击落日机六架,这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中,也许算不得什么惊人的奇迹,然而,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史上,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第一次空战,而且首战告捷,一举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这是多么不寻常的战斗啊!

高志航没有辜负自己的誓言,“八一四”空战的胜利,使他英名四扬,被称为“天神”,他的机队也在国际上遐迩闻名。

为了纪念“八一四”胜利,国民党把这一天定为空军节,并编了歌曲:

<small>振臂高呼鼓翼升,群鹰奋起如流星,掀天揭地鬼神惊。</small>

<small>我何壮兮一挡十,彼何怯兮六比零;</small>

发扬民族的力量,珍重历史的光荣这首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浸透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髓。但她是和高志航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h3>屡建功勋</h3>

日本侵略者飞机多,性能好,“不可战胜”的神话曾经吓唬住一些胆小鬼,但高志航常常用我之优势鼓励部下的斗志。他常对部下说:“你们都是具有优秀战斗力的队员,今后一定要多击落敌机,消灭敌人,否则就不是忠实的战斗员,就是怕敌人,那就不是中国人……。我也这样要求自己!大家要记住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勇敢杀敌,树立战斗英雄的榜样,使我第四大队能够留名国际。”他这样做了,部下也这样做了。

“八一四”胜利后,高志航由少校提拔为中校大队长,调往南京大校场,协同句容第三大队,共同保卫南京领空。

日机屡次来犯,高志航得到警报,立即起飞迎战,常常在几十分钟就击落敌机数架,无一次空还。不久,木更津航空队的飞机已损失殆尽。日军只好调佐世保航空队参战,虽有二百架飞机,但景况同样不佳。

我国战斗机少,显然处于劣势,但高志航常常以智取胜。

一次,敌机夜袭南京大校场。接到警报后,高志航立即让机场及南京灯光全部熄灭,并开放事先准备好的假机场(宛如大校场一样)灯光,敌机竟毫不怀疑地投弹扫射。当敌机返航经南京附近汤山时,即遇在高空埋伏的志航大队袭击,使日机措手不及,受到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又一次,敌机夜袭南京,但南京城和大校场的灯光又全部熄灭,敌机抵达南京盘旋一周,看到地面一片漆黑,认为飞错航线,又恐油料不足,只好返航。这时,由高志航率领的第四大队和孙忠华率领的轰炸第二队突然出现在汤山上空。首先由高志航大队拦截敌机并击毁大部分,余下敌机仓惶逃命。

此时孙忠华率队跟踪至上海虹桥机场,机场敌人误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飞机返航,遂开灯引导着陆。孙忠华乘机低空投弹,顿时火光一片,爆炸声声,敌机场乱作一团,损失惨重。

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一份捷报接一份捷报,当时的报刊几乎天天出现高志航的名字,南京、上海……男女老少都在传颂着高志航的事迹,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店买东西,付了钱把东西拿回家打开一看,发现钱原封不动地包在里面,并附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高大队长,希望你多打几架日本飞机,这点东西作为慰劳您的心意!”他看后,非常激动地对家里人说:“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心,说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领土不容侵略!”高志航因迭建殊勋,遂又被提升为空军上校驱逐司令,直辖三个驱逐大队,并兼任第四大队长。为了表彰他的战功,第四大队改为志航大队。

<h3>明星的殒落</h3>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九三七年十月,高志航奉命到兰州去接受苏联援助的一批飞机。在兰州起飞之前,原拟直飞汉口再转南京,立即参战。但当时空军副司令毛邦初却电令他领队飞洛阳待命,高志航虽怀疑这是同僚作梗,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听从了命令,率队飞抵洛阳。刚到洛阳,毛邦初又令他飞周家口机场驻防。

周家口素以警报不灵出名,让高志航率队驻此,对其战斗力发挥肯定受到影响,毛邦初如此安排,肯定有其用意。

高志航抵达周家口后,连续七天阴雨,第八天早晨,才开始转晴。早晨,高志航和部属正在用早餐,突闻日寇“八七”式轰炸机的轰轰吼声在头顶上空响起。高志航马上起立,下达命令:“大家赶快登机起飞杀敌,快快,不得违令!”“谁怕死,我毙谁!”他在怒吼了。他自己也立即奔进机舱,并令军械长冯于卿调整机枪。

发动机还未起动,而敌炸弹已倾泻下来,一颗炸弹正好落在高志航座机旁,高志航的头部与四肢被炸得不知去向,只剩下躯干在燃烧,冯于卿也被炸死,掷于二、三公尺外的边沟内。

一颗祖国蓝天上熠熠闪光的明星殒落了!

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位为她的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儿子。

高志航牺牲时,年仅三十岁。他的灵枢后送到宜昌安葬。

<h3>爱国精神永存</h3>

抗战英雄高志航为国捐躯了,但他的名字和他的爱国精神,却永在人间。

曾为抗战洒血奋战的国民党将士不会忘记他,坚持抗战到底的共产党人更不会忘记他。

一九四六年三月,已经在解放军航校担任高级职务的原国民党空军人员,专程到高志航的家乡看望了高母,并送去了写有“航空之母”的红绸横幅。不久,航校副政委黄乃一同志又派人专程去慰问高母,并为其家属安排了工作;同年八月十四日,在延安举行了纪念“八一四”空战大捷座谈会,又一次表彰了高志航及其战友的英雄事迹;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四日下午,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邀请在京的空军部队、院校担任要职的原国民党空军人员座谈,对英雄们表示缅怀。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江南大地之铜盔”——记乐以琴烈士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我国年轻的空军,为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响了空中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枪。当天下午,日本“王牌”空军木更津飞行队偷袭我杭州笕桥机场,我英勇的空军部队起飞应战,首战告捷,以六比零的辉煌战绩大败日军,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出了我国空军的威风。在这场窿战中,只见一架涂着2204 号标记的战鹰,象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扑向敌人,打得日机冒烟起火,他就是抗战时期我国著名的年轻空中英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分队长乐以琴烈士。

乐以琴,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于四川省芦山县,他家共有姊妹十人,乐以琴排行第六。他自幼聪颖好学,追求上进,热爱家乡,热爱劳动,刚毅不屈,富有正义感。

乐以琴于一九二六年在四川雅安小学毕业后,考入张家山明德中学。三年后,他又到成都华西协合高级中学读书,在学校,他学习刻苦勤奋,努力认真,品行端正,为人正派,乐以助人,学习考试常常名列前茅,颇得学校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拥戴。乐以琴不但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还酷爱体育运动,他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擅长短跑项目。他身材不是很高,但却强健有力,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经常夺魁,是全校著名的“飞毛腿”,也是四川省的短跑选手。一九三一年八月,乐以琴从华西协合高级中学毕业时,被选为出席全国运动会的四川田径运动员。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全国运动会停办,选手们只好返回各地。国耻民难深深地刺激着素有爱国之心的乐以琴,他打算在上海努力报考大学,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但当时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波涛深深地激励着他,爱国青年和人民群众到处游行集会,要求政府出兵,收复东北,三万多码头工人拒绝装卸日货。上海大学、中学的学生组织赴南京请愿抗日团。乐以琴也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战斗行列,与上海学生一同来到南京,并联合南京学生三万余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在和同学们并肩的战斗中;他深深感到了时代的气息,加深了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这时,他的大哥正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督促乐以琴速去济南读书。于是,他考入齐鲁大学理学院。不久,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生,乐以琴目睹国家的危难处境,立志投笔从戎,保卫祖国,他立即赶到北平应考,由于他体质强健,理工科基础扎实,很快就被中央航校录取了。

一九三二年冬,乐以琴在接受部队基本训练后,来到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第三期学习飞行。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豪迈地发出钢铁誓言:“西子湖诸神鉴诸:我决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他牢记九一八、一二八的国耻民仇,盼望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军决一死战。在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的飞行训练中,他刻苦认真,一丝不苟,特别是对飞行动作,反复演练,力求准确。他还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向从法国学习航空专业回来的高志航老师虚心学习,探讨空战理论,一心在战略战术研究上狠下功夫,以求迅速全面掌握对敌空战的过硬本领。

由于他的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和认真钻研,他的飞行动作娴熟敏捷、进步很快,为航校老师同学们公认为是学习驱逐机的高才生。

乐以琴时刻不忘祖国的安危,立下了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志愿,在飞行实习中,他总是把目标、假设敌当作真正的敌机加以痛击。他为了适应今后与侵略者作战的需要,坚持锻炼身体,还常同战友们一同高唱战歌,抒发抗日救国的情怀。

一九三五年,乐以琴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航校毕业,他回到四川家乡探望亲人、他曾对父母说:“两位老人家身边有这么多儿女很福气,虽然我从军在外,远离膝下,但有兄弟姐妹们服侍双老,我满放心。至于我个人,份属军人,一定会为祖国争光,为我们乐家争气的。请二老不要多加挂念。”一九三六年,为适应将来对日作战的需要,中国空军在南昌整编,乐以琴被编入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分队任分队长。从此,他驾驶着霍克三式双翼单座战斗机开始了战斗的生涯。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发动了对华中地区的全面进攻,中国抗日军民被迫自卫还击,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乐以琴及其他空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上蓝天,与日本空军强盗决一死战,支援我陆军作战部队,消灭侵略者,为死难的中国人民报仇。

八月十四日,日本木更津航空队数架飞机突然偷袭我杭州笕桥机场,妄想一举歼灭我空军主力。中国空军怒火满腔,奋起反抗,著名的飞将军高志航亲自率队起飞升空作战,乐以琴驾驶2204 号飞机率第二十二分队作先锋,我空军健儿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渴望着这盼了多少年才得到的对日正式作战的机会,个个争先恐后,从三千多米高空钻出云端。乐以琴一马当先,首先以奋勇无比的气势冲入敌阵,双方飞机在空中展开队形,一场恶战开始了。飞将军高志航首开纪录,乐以琴以平时练就的过硬功夫上下翻飞,飞机在他驾驶下就好似一只迅猛灵活的猛虎,吓得日机纷纷躲避。他的战鹰,机枪有节奏地吐着火舌,弹不虚发,一架日机应声冒出黑烟栽了下去。其战友梁添成等各击落敌机一架,我空军将士出师大捷,个个欣喜万分,更加奋勇。

他越战越勇,继续追击逃窜的敌机,吓得敌人狼狈逃窜。

我机群降落后,大家欢呼我年轻空军的首战胜利,机场沉浸在欢呼抗战胜利的激情中。

八一四空战,我空军第四大队大获全胜,自己毫无损失,却击落日本“王牌”木更津航空队日机六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中华民族争了光,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立下了中国空军建立以来的第一功,在中国空军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消息传来,全国振奋,举世震惊,当时国内外各大报纸、各国驻华通讯社都发出了号外,指出中国空军首战告捷,高志航首建奇功,乐以琴勇创顽敌是举国瞩目的头号新闻,许多外电也表示中国空军实力不可低估。

从八月十五日开始,我空军第四大队继续乘胜出击,猛烈袭击日海军停泊在长江口外及杭州湾的两艘航空母舰“加贺”号、“龙骧”号及其第三舰队,井对日军在上海占领区的补给基地、军火仓库进行一系列轰炸,削弱了日军的海空力量,支援了正在浴血奋战中的我陆军部队。

八月二十一日,日军增援部队在吴淞口、张家滨一带登陆,凭借海空优势疯狂攻击我陆军部队,想一举突破我防线,占领全上海。日航空母舰上的机群疯狂轰炸我阵地。乐以琴率队前去阻击敌人,他见到敌人的猖狂进攻,怒不可遏,率全队从高空俯冲下来,击落两架敌机,并冲入敌人阵营,炸死许多正在登陆的日军,再次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乐以琴自八一四空战以来,作战中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屡立战功,被人们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当时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上海抗日战场人人奋勇杀敌,七天之内竟击落日机六十余架,乐以琴一人就打掉敌机八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他同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被人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他所驾驶的2204 号座机成为日本空军望而生畏的克星。

淞沪会战后不到十天,日军精锐的“木更津”和“鹿屋”飞行队就被我空军歼灭过半,日军驻台北海军联队长、海军航空兵大佐石井义被迫剖腹自杀,以向天皇谢罪,可见中国空军取得了何等辉煌的战果。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工业极端落后,一切航空设备都来自外国,加上西方各国在中日战争中待所谓“中立”政策,使我空军飞机消耗损失后无法补充,我空军战斗力日益减弱,日军空中优势日益增强。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我空军大部分作战飞机消耗殆尽,能上天的作战飞机,已不足20 架,而且机种极不统一,各国的产品都有,不论在数量上、速度上、性能上、火力上都劣于日本空军。中国爱国的空军将士却坚定地表示,“敌人可以凭借优势的武器取得暂时的胜利,但他们永远不能磨灭我们抗战的坚强意志。”当时,日本侵略军在海、空优势火力的掩护下,突破我防线,进逼南京,日军大批飞机连续空袭轰炸我阵地及南京地区,我爱国空军将士为保卫首都,与日机又展开了悲壮的战斗。一天,日本九六式战斗机三十余架进犯南京地区,我空军奉令起飞迎敌,乐以琴原来的第2204 号座机已因飞行耗损不能升空,他看到日机的猖狂进犯,马上驾驶着一架水冷式意大利“费亚特”战斗机升入高空作战。这时,日机一倍于我机,且火力强,我空军处于明显的劣势,但乐以琴率队拼命冲杀,毫无惧色,与日机展开了空中血战。无奈乐以琴的飞机在速度、转向、火力上都不如日机,且寡不敌众,其座机水箱、油箱均被敌机击中,浓烟笼罩着飞机,失去控制,乐以琴被迫跳出座机。他深知日军强盗的凶残,常常违背国际公法射击跳伞失去武装的我国飞行员,因此,他未过早打开降落伞,想快速下降到低空时,才张伞降落。不料,他降落的速度太快,待要开伞时,身体已触及地面,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空军抗战英雄就这样为保卫祖国而壮烈殉国了。

国民政府为表彰乐以琴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追认其为抗日烈士,并发给优厚的抚恤金,由于乐以琴还未成家,抚恤金由其兄妹代领。后来,乐以琴的母亲得知儿子为国捐驱的悲痛消息后,将用抚恤金所置的田产连同自己的田地一同捐赠给芦山县伯英中学作基金。当时的教育部还将乐以琴英勇抗日的事迹编入小学课本,用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中华民族的儿女。

在航空委员会出版的“空军抗战三周年纪念专册”中,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将军专门撰文,赞扬乐以琴对敌作战忠勇为国,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有胆有识,技术超群,为中国空军战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战胜利后,上海联华电影制片厂以在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的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三位空军烈士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影片《长空万里》,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在反对外来侵略中壮烈殉国的英雄们是永远受到人民崇敬的。四川省芦山县政府和人民十分崇敬和缅怀乐以琴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正在筹备为烈士设立纪念碑,将其功绩编入县志,用其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形象永远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让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永垂青史,万古流芳。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中国无被俘空军——记阎海文烈士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侵略军——关东军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紧接着,驻在东北各地的日军倾巢出动,大举向中国驻军进攻,不到四个月时间,东北全境失陷。

从此,我国东北大好河山和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一九一六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的阎海文,当时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他目睹敌人的残暴,痛感国土的丧失,虽然怀着满腔愤慨,无奈赤手空拳,只有忍痛抛家弃产负复来到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时光在流逝,可他却时刻不能忘却家乡所发生的一切。

望着祖国的沉沦,他热血沸腾,暗下决心,一定要报那家仇国恨,把敌人赶出国土去。于是,他努力地锻炼着自己的体魄,等待时机。

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又武装进犯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可是,这次抗战最后还是失败了。阎海文看到日本的飞机对我国进行狂轰滥炸,猖狂异常,联系到世界各国爆发的战争,他从中得出了一个明确的启示和教训,认为近代的战争,已经从平面变为立体的了,一个国家缺少强有力的空军是万万不行的。“无领空便无领土”,这个思想,也是为当时世界人士所公认的。他对航空救国有了深刻的认识,昔日蕴藏心里已久的“乘风破万里浪”的抱负,如今要改换成“凌空复我旧山河”,他决心投笔从戎了。

正巧,一九三四年的秋天,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在各地召考飞行员。

机会难得,阎海文毅然前去报名应试。不料想报考的人数竟达万余,但只招收一百名,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经过极严格的体格检验和考试,他被录取了,争取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阎海文万分高兴,入伍后他被分到航空学校本部学习飞行。在学习期间,他加倍努力,胆大心细,各科目都完成得很好,甚至在睡梦中还在背诵教官指示的飞行技术。同学和教官对他都很敬佩。学习很快结束了,一九三六年十月,阎海文从航空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当见习官,一九三七年四月被任命为少尉飞行员。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后,八月十二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在上海发动侵略。

这时,阎海文所在的空军五大队驻扬州,担当着战场空中支援和首都空防的任务。

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全国军民的极大义愤。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海守军士气旺盛,斗志高昂,给了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当时的战场集中在虹口、杨树浦市区一带日军占据的阵地周围。八月十六日,我陆军八十八师在扫清了日军前哨阵地后,发动了向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进攻。但日军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舰炮的支援,进行殊死的顽抗。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堡垒建筑,非一般武器所能攻破;日军所占汇山码头一带大厦林立,易守难攻,使装备和技术都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进攻难以奏效,战争遂呈胶着状态。

在这样情况下,八月十七日,指挥部下达命令:要五大队立即派机六架,各带五百磅炸弹一枚,去轰炸上海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这次任务没有安排他,阎海文焦急万分,多次主动请战。他清楚地记得,在结业出征之前,战友们曾摆酒相送。

祝他马到成功,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他当时坚定地表示:“不会辜负你们的,为了民族生存,我决计献出自己的生命,最后胜利是我们的。”现在,雪耻复仇的机会到了,他真是急不可待了。他对上司说:“我是一个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三千万同胞报仇!”不得已,大队批准了他的请求,作为僚机随队出击。

接受任务后,他和战友们一起驾机到达了目标上空。敌人阵地上的高射炮火猛烈异常,连续不断的炮声,天空上像绽出朵朵木棉花,在飞机的四周炸开来,以至使机身不时震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飞行员们的杀敌决心。阎海文和他的战友们迅速将机身半滚旋转成倒飞状,然后垂直向下俯冲,三千磅炸弹向敌人倾泻下去。好,全部命中目标,严惩了侵略者。正在这时,敌军的高射炮弹打中了阎海文的座机,机身剧烈地摇晃起来,失去了控制,仿佛就要坠下了。阎海文被迫跳伞降落。不料,着陆后他竟落到敌人的阵地里。

阎海文降落在一个小土丘上面,举目四望,才知道自己误落敌阵。他毫不畏惧,迅速地一手拉脱降落伞的带钮,一手拔出腰间的手枪,一个箭步,跳到了沙袋旁边。

说时迟,那时快,数十个敌兵持枪从三面包围了上来,逐步逼进,并且齐声叫喊着:“支那飞行士投降!”“支那飞行士投降!”一个满脸横肉的敌军官一边叫一边在向他作着手势,示意让他放下武器,把双手举起来。

“想让我成为你们的俘虏吗?滚开吧!”阎海文愤怒了。他举枪射击,“啪!”

的一声响,一个日军应声而倒。敌人猛吃一惊,呆住了。“啪!啪!”又击毙了两名。其余的敌人卧倒还击,双方坚持着。日军的翻译又大声劝降,阎海文严词拒绝。

这样他一连又击毙了数名敌兵,这时,他的枪膛里只剩下两粒子弹了,他依旧兀立不动,当着敌人再次包围上来时,他对准当头的一个又射出了一颗仇恨的子弹,敌兵倒了下去,然后,他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从容地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而壮烈殉国,时年仅二十一岁。

阎海文宁死不受辱的节操,使日军丧胆,也受到他们的深深敬重。敌酋白川大将后来在汇山码头向全体海军陆战队训话时曾说:“过去日俄战争时,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安在?现在已被中国的沈崇诲、阎海文夺去了,这值得我们钦佩!”

日本侵略者利用这件事来鼓励他们的士气,对阎海文厚加葬殓,并在墓前立一石碑,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日,大阪的《每日新闻》还刊载了阎海文壮烈成仁的报道。该报驻上海的特派员木村毅化在通讯中感叹道:“中国已非昔日支那了”。同年十月,东京新宿区还举办了一个“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了阎海文的飞行服装、降落伞、手枪子弹带等遗物。尽管当时日本当局对此是别有用心的,但阎海文的这种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骄傲的。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驾机猛扑敌舰——记沈崇诲烈士

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年轻的空军部队首次参加对外战争,爱国的官兵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誓死捍卫祖国的领空,他们血洒长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了许多为保卫祖国领空而拚死战斗,以身殉国的烈士,中国空军第二轰炸机大队第九中队飞行员沈崇海就是这些烈士中的一个。

沈崇诲,祖籍江苏省江宁县,后迁到湖北武昌定居,其父亲沈家彝先生,在北平法政界任职。沈崇诲自幼聪明好学,热爱体育运动,他常听父母讲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史可法、文天祥等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故事,并敬仰这些英雄。他记忆力很强,常能背诵爱国诗人的许多篇章。

一九二一年,沈崇诲十岁时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这所学校当时以实施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而闻名。在校期间,沈崇诲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几年来的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以后,他升入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在中学期间,由于他酷爱体育运动,一度曾影响了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启发帮助下,他逐步认识到,报效祖国光有强健的身体还不行,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他奋起直追,刻苦用功,毕业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九二八年,沈崇诲考入了久享盛誉的清华大学,专心攻读土木工程系,他学习不懈,学业猛进,立志学好技术为国家效力。同时,他积极锻炼身体,曾作为学校足球队、棒球队员参加过当时北平及华北地区的运动会,也出席过全国运动会,都获得过辉煌的战绩。在校期间沈崇诲积极参加了九一八事变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痛恨国内不抵抗主义的论调,曾领导过各大学组织的义勇军,到处宣传国际时事情况,抗日救国的道理,以动员、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十二岁的沈崇诲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立志把知识献给祖国,决心开发塞外,就远赴西北,来到绥远省。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逐步伸向华北及边疆地区,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这深深地刺激了沈崇诲,他自知国家不存,焉能开发西北,因而万分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决心投入军旅,以卫国家。他对同学们说:“强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央航校在北平招收新学员,沈崇诲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激动,他冒着大雪赶回北平参加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航校录取为第三期学员。在航校学习期间,由于他勤奋好学,有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身体强健,反映灵敏,更加上他有一颗忠心报国,杀尽日寇的决心,所以历次考核成绩优秀。他还能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在校期间,沈崇诲的母亲病故去世,他赶回家乡奔葬,只呆了一天就匆匆赶回航校,又投入了紧张、严格的飞行训练。沈崇诲品学兼优,毕业后,被留在中央航校任飞行教官。尔后又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来到正式飞行部队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空军战术,并侧重研究轰炸战术,以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为敌人,认真训练,还强调全队同事的团结合作,建议加强空中通信。

由于他的模范行动,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拥护和爱戴。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进攻中国,中国爱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抗击日军。八月中旬日寇调动海陆空军的精锐主力在上海登陆,淞沪抗战爆发了,沈崇诲等爱国空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上书请求上阵杀敌立功,配合我陆、海军作战。

此时,日军在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参加淞沪作战的日空军有:木更津联队、鹿尾航空队、十二、十二、二十二、二十三航空队及第十二飞行团,并有“凤翔”、“龙骧”航空母舰作为后盾,其飞机数量远远超过中国空军,飞机性能也优越于我。

当时中国空军只有五个飞行大队,沈崇海所在的第二大队驻在安徽广德,装备的是美制诺斯罗普式轻型轰炸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我空军第二大队奉令出击,担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及敌人在杨树浦码头堆集的军火,支援陆军反击。我空军将士听到战斗命令后,个个激动万分,磨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上天空,与敌人拼个死活。

在中队长布置完战斗任务后,沈崇诲大声地对其他飞行员说:“不要忘了,我们的飞机和炸弹与敌舰同归于尽!”飞行员个个表示,坚决服从命令,痛击日寇。

这时,广德上空大雨倾盆,天气恶劣。我空军第二大队冒雨起飞,在空中集队后沿预定航线飞行,为了达到奇袭的目的,先由上海以西飞过浦东,然后由东回西,进人目标区。这时,日军第三舰队以其旗舰“楚云”舰为核心,用各种不同口径的高射火器构成严密的火网,企图拦截我空军部队。但我爱国将士不畏艰险,在沈崇诲的率领下冲入敌阵,迅速投下炸弹,并作低空扫射,其他分队也随之轰炸扫射。

当时,日军正在码头登陆,未想到我英勇空军敢于冲破火力网到达这里,一时慌了手脚,被我空军的炸弹和机枪打乱了阵,杨树浦码头上堆满了日军军火,顿时起火爆炸,敌军乱成一团,码头上火光冲天,我正在与敌作战的陆军部队看到日军的惨状,都高兴得欢呼跳跃,挥帽向我英勇的空军致意,我第二大队乘敌人混乱之机,脱离战场,全队安全返回广德机场。

下午,第九中队再次起飞作战,这次他们改变航线,直飞沪东,经崇明岛后,再转向目标区。不料,在吴淞口上空,发现日舰十余艘正向南航行。

全队飞机在中队长和沈崇诲的带领下,向敌舰俯冲,敌人慌了手脚,急忙集中炮火封锁。刹时间敌舰烟雾蔽空,火光冲天,而我空军均安全脱离目标,返回广德机场。

飞机降落后,得知当天下午我空军第四大队在英雄高志航率领下,首战日本木更津航空队,在杭州宽桥机场以六比零的悬殊比分大败敌机。沈崇海等飞行员为此更加高兴,大学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这一天,我空军将士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年轻的空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激励了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陆军将士。

沈崇诲等人在胜利的鼓舞下,连日出击,八月十五日,又继续轰炸日海军第三舰队,重创日舰。十六日,追踪向杭州湾移动的日舰队,阻止其掩护日陆军登陆,数日的苦战,使我空军将士非常疲劳,但他们怀着保卫祖国的决心,从不叫苦叫累,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十八日晨,我第九中队再次奉令轰炸敌舰,由于防空监视哨报告,日航空母舰上起飞的96 式战斗机正向京、杭袭击,因而担任护航任务的“霍克三”式战斗机不能随我轰炸机队起飞,但我第九中队的飞行员表示,没有战斗机掩护我们,也要出动执行任务,沈崇诲等飞行员按时升上天空,往杭州、沿钱塘江,低空向杭州湾目标区前进。正当我空军临近日军舰队时,沈崇诲所驾驶的904 号飞机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了战斗队形。

这时,其他队友已展开攻击队形,冲向敌舰,炸得敌人血肉横飞,但是,日军在旗舰“楚云号”的指挥下拼命反击。战场上空弹片横飞。看到战友们英勇杀敌的行动,沈崇诲心头热血沸腾,战鹰在剧烈地颤抖,提醒着主人赶快离开。这时,沈崇诲想起了自己出发前的誓言,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深情地看了看脚下祖国的锦绣河山,又望了望后座驾驶员陈锡纯,陈锡纯对他坚决地点了点头,他一咬牙,用力将驾驶杆向前一推,驾着冒着浓烟、满载炸弹的第904 号飞机向敌“楚云号”

军舰猛扑,一声惊天动地的震响,烈火和浓烟升上了天空,笼罩了“楚云”舰。我们的空军英雄沈崇诲和陈锡纯同敌人同归于尽了。

沈崇诲的这一英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概,表现了烈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光辉榜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表彰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予烈士为空军上尉,明令褒扬嘉奖。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捍国捐躯,雄风长在——记任云阁烈士

一九八六年四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原国民党抗日空军烈士任云阁的墓地,并敬献了花圈。修葺一新的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的国民党航空烈士公墓,周围青松翠柏,气势雄伟而壮丽,墓前竖有青石牌坊,高约五米,上书“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两旁一幅对联为:“捍国搏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牌坊背面刻有“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的字样。

<h3>家世和求学</h3>

任云阁烈士,一九一零年一月出生在河北省文安县兴隆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

任云阁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五年在本村国民小学就读,一九二六年考入雄县第二高小。学习成绩较好,酷爱体育,当时小学有简易单双杠,木马,也有篮球。他好胜心很强,攀杠子,拿大顶,跳木马,打篮球等在招数上总要比别的同学多一手。

任云阁由于勤奋学习,学习成绩好,再加上有强烈的求知愿望,高小毕业后,于一九二七年考进了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址在今沧州地区泊头市,简称泊头师范)。

第九师范是一九二五年建立的,学生大多数家境比较贫寒。该校招生考试很严格,录取率一般在百分之二左右,所以入校生文比基础较好。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热潮的影响下,任云阁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学校先后爆发了两次震惊燕赵大地的学潮斗争。同学们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反帝大同盟”、“抗日救国会”等组织,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抵制日货。

<h3>考入航校</h3>

任云阁一九三四年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如应聘参加办理民众教育,就可当高小教员,可是任云阁对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极为崇拜,对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极为愤慨。再加上他特别好强,不满足于己得的学业,决心要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寻找一条报国之路。“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热血男儿要立志奔赴抗日前线杀敌立功。”在学校,在社会上,他是这样学习,这样宣传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毅然放弃了教育工作,投笔从戎。由于他从小学就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健壮,一九三四年秋在北京考入了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轰炸飞行科学习,航校地址设在杭州笕桥。

任云阁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二日航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长黄光锐讲了话。

总校长蒋介石亲自向毕业生颁发了中央航空学校毕业证书,接着每人赠送一把佩剑,剑的两面分别刻有“国土未复军人之耻”的阴刻字样。

<h3>炸中日舰</h3>

任云阁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任少尉飞行员,驻安徽广德机场。

空军二大队是中国空军当时的基本轰炸部队之一。任云阁驾驶的飞机是美国当时最新式的“诺斯罗普-2E”轻轰炸机,最大时速二百八十英里,载弹一千一百磅,装备机枪三挺,乘员前后座二人。

七七事变之后,空军各队纷纷动员,准备在华北与日军决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前后,任云阁所在的二大队奉命紧急飞返安徽广德,准备参加淞沪抗战。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八月九日两名日本官兵乘军用汽车向虹口机场猛冲而被中国卫兵击毙事件,猝然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在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沪战爆发以后,中国陆军、空军在战场上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包括所谓上海派遣军特设航空队所属木更津等七个航空队,并企图把上海杨树浦纱厂改建成飞机跑道,在陆上建立航空基地;二是日本的第三舰队,以舰炮支援其在上海的地面部队作战。沪战爆发后,第三舰队由旗舰“出云”号率领,不断向中国陆军猛轰。因此,狠狠打击和除掉日军的这些威胁的任务,便落到中国空军的肩上了。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上午,驻安徽广德的中国空军第二大队接到空军总指挥部的紧急命令,提出我们要以决死之心,出击轰炸侵沪日军。飞行员可以自告奋勇,轮流到上海去,要炸平上海登陆的日军基地,要炸光日舰。

接到命令后,整个机场一片欢腾,许多飞行员流下了兴奋的眼泪,任云阁和许多飞行员,争先恐后,自告奋勇参加出击。后来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保存的一份简介材料中得知,任云阁为了求得空军领导的批准,在写家中有何人时,只写有父母,而一字没提有妻女。此时此刻,他一心想到的就是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杀敌立功,为国效劳,经过战前开会动员选拔排定,任云阁被批准参加出击。顿时,一个平常沉默寡言的人,也高兴地跳起来。

十四日上午九时许,中国空军二大队共出动了三架“诺斯罗普”轻轰炸机。任云阁和梁鸿云机师驾驶的飞机号码是907 。每架飞机各携带炸弹一千一百磅,装备机枪三挺,冒雨从广德机场出发,飞临上海轰炸日舰。当时天气异常恶劣,天空阴云密布,并间有雷雨,能见度很低,飞机在烟雨迷茫中颠簸前进,为躲避雷雨,他们采用超低空飞行。经过约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飞临上海,在吴淞口海面发现敌舰十余艘。这时,敌人已发现我们出击的飞机,敌舰立刻绕成圆阵,象跑马灯似的兜圈子。同时,以猛烈的炮火向空中射击,一团团带着白烟的闪光,不断在飞机前面的空间迸发,但他们全然不顾,沉着地寻找日本侵略军的旗舰。当他们发现右下方有一艘大型敌舰的时候,立即猛压操纵杆,加大油门,朝着目标俯冲下去,在日舰高射炮火中奋勇作战,向日舰猛烈轰炸扫射,任云阁和梁鸿云投下的炸弹首次准确地直接炸中日本旗舰“出云”号,顿时舰上爆炸起火,狼狈逃窜。

<h3>为国捐躯</h3>

任云阁同梁鸿云驾驶的飞机正欲再次追赶轰炸,但由于飞机飞得很低,日舰使用密集的高射炮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去,飞机突然中弹受伤,九队队长谢郁青发现这一情况后,命令他们立即返航。不幸的是,任云阁因受重伤当时为国捐躯,时年二十七岁。梁鸿云亦受重伤,但安然降落在某处机场。上海《大公报》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十六日登载了两则轰炸日舰的消息,十五日一则消息的标题是:“空军少尉任云阁昨殉国”。

十六日的一则消息的标题是:“空军又一殉国者梁鸿云伤重逝世。”报载:“昨日,我国空军应战,在日舰之高射炮火中奋勇作战,飞机一架中弹受伤,我空军少尉任云阁当时为国捐躯,驾驶机师梁鸿云亦受重伤,但仍驾机安然降落某处,梁氏经车送同半路中德医院救治,到医院时两腿已全失去知觉,当由医师多人医治,……终以出血过多,至昨日下午五时半不治而死……”

任云阁牺牲后,由国民党空军总部召开追悼会,并负责送至马白路中央殡仪馆入殓。后移葬于南京国民党航空烈士公墓。一九八六年经过整修的烈士墓前竖一墓碑,铭刻的碑文是:“任云阁,二大队九队少尉本级队员,河北省雄县(今文安县)人,中央航校六期甲班毕业,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轰炸上海日舰阵亡,追赠中尉。”烈士功绩永垂不朽。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舰长必与舰共存亡——记萨师俊烈士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中国爱国官兵,顽强地抵抗了凶残的日本侵略军。

他们面对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侵略强盗,毫无惧色,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勇士。在当时,中国军队同日军相比,不论在武器装备、训练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在我陆、海、空三军与日军力量相比中,尤以海军更为明显。但是,中国海军的广大官兵不良强敌,面对日军强大的海空优势,毫不退让,英勇抵抗,为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当时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就是这无数烈士中的一个。

萨师俊烈士,字翼仲,一八九五年生于福建闽侯县,为中国近代海军耆宿萨镇冰之侄孙,他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性格倔强。他幼时练习骑射,几次落马摔得遍体鳞伤,人们劝他不要练了,他却说:“即习矣,习必有成。”继续坚持苦练。

他少年有志,从读史中得知中国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者都是从海上而来,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海军很弱,致使屡遭帝国主义之欺侮。他认为海禁已开,而海防薄弱为国家根本忧患,因而立志学习海军,以强我中华,报效国家。他曾对其兄弟们说:“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民族武德之传统也。”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其兄萨师同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其弟萨本炘考入福建船政学堂,萨师俊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以后,兄弟三人均服役于中国海军,可谓海军世家。

萨师俊在海军服役中,刻苦钻研技术,团结下级官兵,并能以身作则,严格训练部队,他常说:“服役海军,必勤奋忠勇,力争上游。”以后,他历任中国海军江贞、建安两舰舰副,后又擢升为公胜、顺胜、威胜、楚泰四舰舰长,他曾亲自指挥顺胜舰从上海航行到福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内河炮舰首次航海远航的先例。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军人,萨师俊业务精尖,尽职尽责,服从命令,同事们仰慕他的坚毅勇敢,称赞他是将来中国的纳尔逊。他却说:“吾唯勉尽责任而已,任之所在,生死以之,吾何敢望纳尔逊之勋猷,但愿效纳尔逊之殉职尔!”不久,他又被提升为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二等中校舰长。中山舰原名永丰舰,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此舰避难而更名,萨师俊担任中山舰舰长以后,更加忠于职守,严格训练管理部队,他常用孙中山先生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教育部下,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来激发部下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爱国之情。

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接着淞沪战火又起,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国军民在国共合作抗战的统一战线旗帜下,团结奋战,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所吹嘘的“三个月内灭亡全中国”的谎言。

中国的海军当时是相当落后和弱小的,但广大海军爱国官兵面对世界上一等海军强国的侵略行径,毫无惧色,怀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的强烈信念,以弱抗强,延滞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地区的作战行动。但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经过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国海军的绝大部分舰只被击毁,海军损失惨重,其余船只沿长江撤往武汉,担负警戒、运输任务。

这时,中国国民政府也迁到武汉,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了新的一页。

日本帝国主义决心彻底灭亡中国,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攻占南京以后继续发动全面进攻,妄想攻占武汉,歼灭我主力,迫使我国投降。

一九三八年六月,日军集中陆军十二个师团和四十余艘海军舰只,溯长江而上并在两岸陆路大举进犯,著名的武汉保卫战开始了。我国陆、海、空三军官兵浴血奋战,寸土必争,节节抵抗,使日本侵略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重大的代价,武汉保卫战历时四个多月,歼灭了日军二十余万,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会战中,由于我海军部队仅有几艘舰艇,无法与众多的日军舰队对抗,遂采用袭击战术,并大量施放水雷炸毁日舰,在葛店、新洲、上果湖、田家镇、赵家矶一带炸沉、击毁日舰十九艘,支援了我陆军的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萨师俊舰长率领中山舰全体官兵在战斗中担任施放水雷及运输任务,历经各次战斗,均奋勇作战,不畏艰险,坚决完成任务,重创了进犯的日军,为保卫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日军不顾重大伤亡,逐步逼进武汉,我在完成大量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任务后,决定有计划地撤守武汉,政府迁到陪都重庆继续坚持抗战。

中山舰又奉命担任警戒及运输任务,萨师俊率领官兵日夜奔驰在前线,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完成了任务。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山舰奉令到金口封锁航道,从凌晨起,大批日军飞机不断分批袭击我中山舰,萨师俊舰长亲自站在指挥台上指挥官兵,集中火力对空射击,舰长的奋勇精神激发了广大官兵杀敌立功的决心,他们团结一心,拼死抵抗敌机的进攻。每当敌机飞临中山舰上空,萨舰长即振臂一呼,数门仇恨的火炮一齐怒放,弹片满天,打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激战竟达几小时之久。许多负伤官兵看到舰长这样英勇杀敌,也都继续在炮位上坚持战斗。

下午二时,日机六架再次来袭,投下了炸弹,狡猾的敌人分成不同高度和方向向中山舰袭来,炸弹首先击中中山舰左舷,舵机失去控制。

接着,中山舰锅炉及舰首都相继中弹,我官兵伤亡者甚多,萨师俊舰长被炸断双腿,躺在血泊中,官兵们抢上去救他,想强扶他下舢板、离开军舰。萨舰长甩开扶他的官兵,大声说道:“我还能指挥作战,你们不许这样!我舰长也,舰长必与舰共存亡,且此中山舰非他,乃我国父广州蒙难时之座舰……为舰长偷生者不义;况我为二民主义信徒,更不能弃此革命精神象征之中山舰,我平日所自励而励尔等者,为对主义负责,对国家负责,今为我死守尽义之时矣!我必留舰……”

官兵们听到萨舰长的豪言壮语,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高呼杀尽倭寇的口号,又冲上炮位,继续与敌机作战。

这时,官兵们劝萨舰长摘掉舰长袖章,以免成为日机集中射击的目标,萨师俊泰然地说:“我必死矣,军服国家名器之象征也,决不可易,恒人死犹正衣冠,而谓我革命军人殉职乃能服装不整乎。”说后,他从容整理上衣,紧握手枪,继续指挥全舰官兵作战。

不一会儿,由于舰体中弹,底舰进水,船体开始倾斜,已无法继续与敌人作战,萨舰长坚定地下达了全舰官兵撤离舰艇的命令。全舰官兵都以舰长在船上而不忍离去。萨师俊豪迈地对大家说:“不有死者,何以见大汉民族之忠义,不有生者,何以杀倭寇,争胜利,卫国家,尔等当为国家报仇,为中山舰报仇,为我报仇,义之至也,共死奚为。”官兵们决心带负伤的萨师俊一同离舰,正在这时,日机数架又来袭击,他们低空飞行,瞄准萨舰长臂上闪光的袖章,集中火力扫射,几个士兵扑在萨舰长身上,用身体掩护他,只见飞机呼啸而过,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这几位壮士的身躯,又射进了萨师俊的身体,萨舰长壮烈殉国。这时,江涛悲鸣,为烈士唱挽歌,落日的余辉给烈士的遗体抹上了一层红霞,我中山战舰因负伤过重而冉冉沉下江中。

萨师俊烈士以身殉国的悲壮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激励了正在作战的我抗日三军将士,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我海军官兵以烈士为榜样,继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国民政府根据萨师俊烈士的抗日战功和英勇捐躯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烈士为海军上校。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王润波烈士(一九零五——一九三三年)

王润波烈士,字启大,四川省开县人,一九零五年生。他自幼聪明好学,识书达礼,深为乡中父者所喜爱。他喜读史书,崇拜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人,从小就有立志报国的决心和愿望。青年时代,王润波目睹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北洋军阀政府引狼入室,腐败无能,中国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情景,受当时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产生了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革命愿望。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组建黄埔军校,准备挥师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王润波闻听这个消息,兴奋万分,他立志投身革命军的战斗行列,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革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他只身离开家乡,辗转周折,到达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在军校受训期间,王润波学习认真,训练刻苦,历次学术科考试均为优良。从军校毕业后,王润波随国民革命军加入北伐的战斗行列。在与北洋军阀军队的战斗中,他勇敢善战,深为上级所倚重,以战功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区队长、团附,后又被调任为陆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四九团上校团长。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进一步向我华北推进。

一九三三年,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又向热河省及长城沿线各口发动猛烈进攻。中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抵抗日军的侵略,著名的长城战斗打响了。

陆军第二十五师在关麟征将军的率领下,奉令开往密云县古北口——南天门一线据险扼守。

三月九日,第二十五师到达古北口,接替东北军第一零七师的防地。

王润波率部到达阵地后,马上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他亲临前线,督促各级指挥员抓紧修筑工事,配备火力,作好痛击日军的准备。他还深入阵地,用日本帝国主义并不可怕,保卫国土神圣光荣的道理教育官兵,鼓励他们奋勇杀敌,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不久,凶恶的日军在飞机和火炮等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向我二十五师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我抗日将士沉着应战,利用有利的地形,用步兵武器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双方激战数日,死伤惨重,日军趁机又发动了极其猛烈的炮火袭击和步兵集团冲锋,我将士奋勇抵抗,但终因伤亡过大,阵地被日军突破。王润波闻听噩耗,心急如火,亲率预备队前往逆袭,他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与日军近战肉搏,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不料,这时日军大批增援部队赶到,双方相遇甚近,以手榴弹互掷和刺刀拼杀。王润波大喝一声,率先率部杀入敌阵。一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激战中,王润波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当时年仅二十八岁。

国民政府为表彰王润波烈士长城抗战壮烈殉国的功绩,特追赠王润波烈士为陆军少将。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刘震东烈士(一八九三年——一九三八年)

刘震东烈士,字曦洲,山东省沂水(沂南县张庄)人。青年时代即投身军旅,立志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由于他善于带兵,为人豪爽,深为上级倚重,逐步擢升为营长、团长、旅长、师长、警备司令,警务处长、警察厅长、参议等职。

一九三七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刘震东当时驻防西安,闻此消息,义愤填膺,立即给上级打电报,要求上阵杀敌。不久,他又亲自奔赴南京请求带兵到前线作战。

当时,日军正在频繁轰炸南京城,形势十分危急,刘震东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军人,不能带兵杀敌,在南京炸死也不回西安偷生。”

以后,刘震东被上级任命力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中将司令,他马上来到第五战区长官部驻地徐州,立即着手组建部队,招收抗日志士准备对日军作战。

他曾写信对其夫人说:“……在此时间,只有牺牲一途,没有别路可走。只等待将日本贼杀个干净,才能了却我的责任。”

刘将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很快组织起了第二路抗日游击部队。他亲率部队不断出击,袭击小股敌人,破坏日军运输线,炸毁日军仓库,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有力地配合了我正规军作战。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日军精锐主力板垣师团田野支队在飞机、大炮、装甲车等重型火器的支援下,准备进攻刘震东将军所据守的鲁南重镇——莒县。

二月二十三日,日军进抵莒县,刘震东将军率部下四百余人毫不畏惧,奋勇抵抗日军的进攻,我抗日将士冒着日军猛烈的飞机轰炸和重炮的轰击,顽强抵抗。

刘将军亲上前线指挥作战,用抗战必胜、为国杀敌捐躯光荣的道理,教育部下,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还指导部队避开日军进攻前的猛烈炮火袭击,狠狠打击冲锋的日军。他命令部属:“要注意!要沉着!不到一枪打一个的时候,决不发枪。”

我抗日官兵见到将军这样英勇善战,个个勇气倍增,决心奋勇杀敌,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坚守阵地。

在刘将军的指挥下,日军多次进攻被击溃,阵地前躺满了日军的尸体。

随后,日军改变了策略,用重炮集中轰炸城墙,以打开缺口,掩护步兵冲锋。

结果,又被我英勇的抗日将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刘将军见敌人败退,一面请上级增派援兵,一面派部队冲出南门,分两路包抄溃逃的日军。

但是,日军大批增援部队陆续赶到,与刘将军的部队发生激战。我方援兵因桥梁被敌破坏,无法赶到。

刘将军身陷危局,但他仍率部队拼死抵抗,杀敌报国。双方拼命厮杀,反复争斗,战况之惨烈,惊心动魄。刘将军率我军宁死不屈,直战至弹尽粮绝,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唐聚五烈士(一八九一年——一九三九年)

唐聚五烈士,吉林省双城县人,一八九一年生。青年时代,他报着富国强兵的愿望,投身军旅,曾任东北军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唐聚五出于义愤,满怀爱国热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率一团之众,在辽宁桓仁县高举抗日义旗,开始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与日军相持八个月。以后他还出任辽宁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辽宁省代理主席,领导抗日部队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不怕牺牲,奋勇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以后,由于种种压力,唐将军只好率部退入关内。一九三三年,他担任北平军分会中将参议,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过著名的长城抗战。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唐聚五将军请缨上阵,誓与日本侵略音决一死战,收复东北失地,将敌寇全部赶出中国土地。为此,他两次晋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将军,请求上阵杀敌。

一九三八年八月,唐聚五被任命力东北游击队总司令,率部从汉口北上。

于九月到达冀东宝坻石臼窝,宣传抗日并组建游击队。唐将军亲自动员民众,用抗日必胜,宁死不作亡国奴的道理教育群众,动员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参加抗日。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三个月后,就编成了一支下辖六个纵队,每队达一千二百人的游击部队。他率部队分驻迁安、玉田、宝坻、遵化、青龙等县,不断袭击日军的据点,破坏敌人的运输线,炸毁日军仓库,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扰乱了敌人的后方,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必胜信心,有利地配合了其他抗日战场的斗争。

一九三九年一、二月间,唐聚五将军率部在迁安平台山一带,作战九次,毙敌约二百余人,缴获轻机枪四挺、步枪二百余枝。四月,唐部又在热河省青龙县、都山县一带作战五次,歼敌一部,我无一伤亡。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八日晨八时,日军为消灭唐聚五将军所率领的抗日部队,消除我游击队对其后方之威胁,秘密集中优势兵力,乘大雾弥漫的天气,暗中包围了迁安县平台山我驻扎地区,发动了对我部的进攻。

唐将军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立即率军应战,顽强阻击进犯的日军。他镇定地判断敌情,自知敌众我寡,不宜久持,立即决定转移目标,将部队分成两部突围。

大部队向北突围,唐将军亲率指挥部向南移动,准备杀出重围,转移到其他地区。

不料,唐将军事部突破敌人第一层包围圈后,刚行至山腰上,突遇日军增援部队,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血战。唐将军见形势危急,立即亲率部队杀向敌群,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激战中,唐将军身先士卒,奋勇冲杀,不幸腰部中弹,血染征袍。他为了不影响士气,立即撕下衣襟,裹伤再战,亲自击毙日军多人,并指挥部队继续杀敌。经过两小时激战,消灭了大量日军,冲破日军封锁线继续南进,不料在最后突破日军外层封锁线的战斗中,又遇强大日军的阻击。日军密集的重机枪人力封锁着的通道,唐将军不顾伤痛,指挥部队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双方血战多时,由于敌我双方兵力、火力相差悬殊,多次冲锋均失利。在血战中,唐将军与其部下二百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马玉仁烈士(一八七五年——一九四零年)

马玉仁烈士原系国民党苏鲁战区第一略游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领抗日军民在盐阜沿海一带抗击日军,一九四零年一月三日,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六十六岁,为中国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年龄最大的抗日高级将领之一。

马玉仁将军,字伯良,江苏省盐城人,早年立志救国,投身军旅,以勇敢善战,胸有韬略著称,历任团长、旅长、镇守使、护军使、军长、参议等重要职务。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近郊卢沟桥制造军事冲突,并进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队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反抗日军,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全国各地人民坚决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誓与侵入国上的日寇血战到底。

马玉仁将军听到日军全面侵华的消息,义愤填膺。他怀着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对日本侵略的刻骨仇恨,不顾自己的高龄,在原籍盐城号召人民武装抗日。由于马玉仁将军在家乡德高望重,加之人民痛恨日寇入侵,怀着保国保家的爱国主义激情,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游击队。不久,就组成了由马玉仁将军旧部和人民群众抗日骨干组成的千余人的部队。

为了解决枪械及粮饷问题,马玉仁将军又四处奔走,用“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有枪的出枪,有钱的出钱”的爱国主义道理劝说家乡士绅,动员人民参加抗日,很快自行解决了军队的给养和军械的困难,编成一支抗日游击部队,经国民政府点验,特把马玉仁将军率领的抗日游击队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马玉仁将军被任命为该路军游击司令。

从此,马玉仁将军率领这支游击部队在江苏盐城、阜宁一线与日军作战。

他们利用地形熟悉,人民支持的有利条件,经常袭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消灭小股分散的日军,炸毁日军的军械给养仓库,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疲于奔命,牵制了许多日军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我其他战场的作战行动,对抗战全局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数年来,马玉仁将军率部与敌大小数十仗,无不克敌制胜,气得日寇咬牙切齿。

一九四零年一月三日,马玉仁将军率领部队集中兵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一举攻下了日伪军占领下的阜宁县城。残余日军逃出城外,马将军亲率部队追击,与日军战成一团。混战中,马玉仁将军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明令褒扬马玉仁烈士,并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周复烈士(一九零一年——一九四三年)

原国民党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周复烈士,在一九四三年胶东地区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高级政工人员杀敌阵亡的第一名烈士。

周复将军,字旭人,江西省临川人,一九零一年生,自幼聪明好学,泛读史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又到日本留学,在明治大学法科学习,研究政治、法律并兼修军事。

毕业回国后,一直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官员,历任中央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训练总监察部政训处秘书兼代处长及南京市党部监委、特派员等职。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以劣势装备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神圣的国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但由于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正面战场不断后退,大片国土暂时沦于敌手,我军事当局决定采用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的兵力,唤起人民坚持抗战。当时,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外,国民党抗日部队也有一些游击根据地,苏鲁边境地区就是其中之一。

一九三九年春,周复将军被派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书记长、干训团校务委员及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等职,具体领导抗日工作。

一九四三年二月,日军为荡平苏鲁战区部队对其交通线及后方的威胁,从青岛、潍坊、济南调集重兵,企图一举歼灭苏鲁战区部队,摧毁游击根据地。我部队闻讯分头迎击进犯日军。这时周复将军正驻节鲁东安邱西南,为胶济铁路南与潍沂公路以东之三角地区。

二月二十日,日军迫进该地,周将军亲率八百人向东突围。因胶济线被敌重兵封锁,无路可突。再寻路西进时,与敌重兵遭遇,双方在张家溜之西南城顶山展开惨烈的战斗。敌我力量悬殊,我伤亡惨重,陷入重围。

到二十一日晨,周将军自知久守绝境,必遭覆灭,乃命令部队集中火力突围。他亲率敢死队数十人奋勇冲杀。

一时杀声震天,子弹横飞。激战中,一颗流弹击中周复的胸部,血流如注。他勉强支起身躯,命令卫士继续奋勇杀敌,赶快突围,尔后,壮烈殉国。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李必蕃烈士(一八九二年——一九三八年)

李必蕃烈士,字子琪,湖南省嘉禾人,自幼体格健壮,聪明好学,尤善长书法。

他为人正直,尊师敬长,很受乡人的喜爱。以后,李必蕃考入中学读书,他目睹国事衰败,外强觊觎,立志投笔从戎,整军经武,富国强兵。

中学毕业后,李必蕃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学习。

在受训期间,李必蕃好学不倦,训练刻苦,学业成绩多为优秀,深受同学的拥护和老师的赏识。

从保定军校毕业后,李必蕃到旧军队中服役,后在国民革命高潮的影响下,投入了北代军的战斗行列。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他作战勇敢,奋勇当先,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抵抗日军的入侵。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当时,李必蕃正担任陆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师长,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以爱国军人卫国杀敌的职责为己任,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不久,李将军奉令从陕西临渲出师东行,开赴德州担任守备任务。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平、津后大举南下,逼进华北平原沧州重镇,李将军又奉令参加保卫沧州的战役。

疯狂的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向保卫沧州的第二十三师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李将军亲自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顽强抗击敌人。他们避开日军猛烈的炮火,专用步兵轻武器狠狠地打击蜂拥而上的日军步兵,打得日军尸横阵前,死伤惨重,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预定的任务。

一九三八年春,李将军奉令率部守备山东郓城。这时,日军大批主力部队渡过黄河,进攻山东。他们集中数万部队,在各种优势火器的支持下,猛攻郓城。李将军率部血战数昼夜,双方损失惨重。我因伤亡过大,奉令转移到菏泽整补部队,继续阻击敌人。

不料,我部刚到菏泽,部署未定,敌机械化兵团追踪而来,双方又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李将军临危不惧,亲自率领部队出击,血肉相搏,杀声震天,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不久,日军大批援兵赶到,双方混战成一团。

激战中,李将军左冲右突,督师血战。不幸,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腹部,血流不止。部下急将他抬下战线,行至城南王庄时,伤势恶化。

李将军勉强支持坐起,提笔书下遗言:“误国之罪,死何足惜,愿我同胞,努力杀敌。”尔后,壮烈殉国,终年46岁。

国民政府为表彰李必蕃将军杀敌立功、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方叔洪烈士(一九零六年——一九三八年)

方叔洪烈士,山东省历城县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毕业后,他返回祖国,投身军旅,历任营长、团长、参谋长、旅长等职。他天资聪慧,好学不倦,对军事学术颇有研究,且为人正直,带兵有方,赏罚分明,作战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具有典型的正直爱国军人的品质,深受上级赏识和官兵拥戴,不断擢任。一九三七年,方叔洪被升任陆军第一一四师中将师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方叔洪得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立即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他亲自向部队动员,讲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及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的暴行,鼓励全体将士杀敌立功,以报国家。

不久,方将军奉令率部开往抗日前线,在陆军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将军属下开始了抗日的战斗。

一九三八年三月,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开始了,中国各路抗日军队在李宗仁将军的率领下,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决斗。方叔洪将军的第一一四师,也加入了这场决战。

第一一四师奉令在兰陵一线阻击日军,以侧应我台儿庄主力部队的战斗。凶残的日本侵略军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轰炸的掩护下,以集团冲锋的战法,疯狂冲击我第一一四师防线,妄图突破阻击阵地,解决被围的日军矶谷师团部队灭亡的厄运。

在激烈的战斗中,方叔洪将军亲临前线指挥督战,鼓励士兵坚持战斗,消灭日本侵略军,为沦陷区父老乡亲和死难的兄弟姐妹同胞报仇雪恨,誓与阵地共存亡,以死报国。我前线抗日官兵见主官这样奋勇,深受鼓舞,以更猛烈的火力回击敌人的进攻。双方拼死冲杀,我阵地全被敌炮火击毁,但抗日勇士们在方将军指挥下宁死不退,拼力反击,与日军多次展开残酷的白刃肉搏,把他们打得惨败而退。

双方损失惨重。但我第一一四师阵地在友军协助下始终未被敌人突破,为保障台儿庄会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尔后,方叔洪将军又奉令率部转进鲁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挺进鲁南的诸次战斗中,方将军均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奋勇杀敌,屡建战功。

一九三八年六月,方将军率军与日军主力在鲁南冯家场一带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方将军亲上战场,指挥部队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王竣烈士(一八九八年——一九四一年)

王竣烈士,字杰三,初名王俊,后易名为王竣,陕西省蒲城县东乡尧堡人,一八九八年生。自幼入本县高小读书,勤奋好学,聪明异常,深为老师喜爱。以后王竣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同州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接触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目睹国家衰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到处横行霸道,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富国强兵。

一九二四年秋,王竣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不顾父亲的挽留和反对,毅然踏上去广州的路途,决心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国民革命,参加北伐军,以打倒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到达广东革命根据地后,王竣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

在受训期间,王竣学习努力,训练刻苦,历次考试成绩优良,深为同学敬仰和校方所喜爱。

毕业以后,王竣到陕西部队中服役。一九二九年,在陆军第三十四师中任职。

后又调入第十七路军,任营长。一九三零年,王竣随第十七路军入陕。

一九三三年,王竣任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团长。一九三五年,王竣升任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王竣将军闻讯,愤怒万分,他立即请缨上书,要求上阵杀敌,报效祖国。

一九三七年十月,太原失守后,日军沿同蒲路南犯,企图渡河南侵。王竣奉令率部开抵黄河西岸,警戒黄河河防,支持山西境内我各路大军与日军作战。在山西我正面战场受挫、各路大军转进、开辟山区根据地之时,王竣曾指挥其属下的第一团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支援友军作战,并在山西永济一线狠狠打击了南下的日军。

日军进攻受阻,即率一个师团的重兵围攻永济我守军,第一团抗日将士在王将军指挥下血战永济,奋勇杀敌,大部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土地。

一九三八年,陕西警备第一旅因抗日作战有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为陆军新编第二十七师,王竣将军被提升为副师长,不久,又升为师长。

一九四零年,王竣将军奉令率部渡过黄河,进入中条山区,去支援在这块敌后游击根据地浴血奋战的官兵。他们进入中条山根据地后,屡次出击,破坏日军的运输线,炸毁日军仓库,歼灭小股活动的日军,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日军曾对中条山中国抗日军队发动十数次扫荡和进攻,但都被中国军队击败了。

中条山根据地被日寇称之为“盲肠”,成为其渡过黄河,向中原腹地进攻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为此,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挖掉这块在其占领区中的“盲肠”,消灭中条山抗日军队,解除我对平汉铁路和同蒲路的危胁,稳定其华北占领区侧翼,以大举南进,渡过黄河,夺取中原腹地,威迫中国政府低头投降,尽快结束中国战场,转移主力南下与英、美夺取南洋。为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日军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秘密从东北抽调了包括第五师团在内的几个主力师团,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役佯攻。表面上在风陵渡集结渡河器材,作渡河南进的准备,暗中在夜间秘密集结主力,把数百里长的中条山根据地封锁得水泄不通。

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中条山战役的序幕揭开了,大批的日军在密集的飞机、重炮等火力的掩护下,向中条山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抗日将士奋勇抵抗,战斗相当激烈。

王竣将军率部扼守中条山根据地之黄家庄、羊皮岭、门坎山、曹家川、马泉沟、台岩一带,依山背水为阵,且为死守之地。王将军得知日寇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消息,立即进入指挥位置,督促部下作好战斗准备。

当大批日军在各种重型火器的支援下向我新二十七师阵地发动疯狂的攻击时,我将士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

王竣将军亲临前线,用抗战必胜,卫国光荣的道理教育官兵,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报效国家。在他的带动下,全师官兵士气振奋,勇气倍增,冒着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密集的炮火,誓死守卫阵地。双方战斗激烈,反复争夺,损失惨重。

经过两昼夜的激战,王部虽顽强守住了阵地,但由于处于内线作战,人员和弹药都无法得到补充,战斗力逐渐减弱。

五月九日,日军在炮火和飞机的支援下,再次猛扑王部阵地,双方拼死格斗,杀声震天,战局逐渐对我不利。阵地周围拥满了进攻的日军,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有人劝王竣将军向上级请示,转移阵地,向后撤退。

王将军慨然答道:“未歼敌雪耻耳!何面目见人?军人不成功,便成仁,当与诸君死此!”

众将士听到将军的豪言壮语,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誓死与日军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王将军振臂一呼,全体将士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血战。战斗中,王将军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在台岩阵地上。

国民政府为表彰王竣将军英勇抗日、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特追赠王竣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李汉卿烈士(一八九五年——一九四一年)

李汉卿烈士、字墨林,山东省县(今河南范县)人,一八九五年生。

自幼家庭贫寒,以后投身军旅,进入福建随营军校。毕业后,在军阀部队中任连长等职。

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分三路推进。在当时革命高潮的影响下,李汉卿脱离旧军队,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战斗行列,以战功逐步招升为营长、团长、副旅长诸职。

一九三七年秋,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奋起抵抗日军的入侵。李汉卿作为一个爱国军人,对日本帝国主义充满了仇恨,当他听到日寇入侵的消息,义愤填膺,立即请缨上阵,要求杀敌立功,报效国家。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李汉卿奉令率部开赴上海作战,担负扼守兵工路一线的任务。在残酷的战斗中,李汉卿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率部冒着日军猛烈的陆、海、空火力,坚守阵地四昼夜,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一九三八年夏,在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李汉卿奉令率部坚守田家镇要塞侧翼,阻止敌人沿江向武汉推进。日军精锐的第六师团绕攻田家镇要塞侧背,李汉卿率部前去抵御,双方短兵相接,血染沙场,他亲率部队冲击,终于稳定了战局,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在以后反攻高安及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李汉卿均以勇敢善战而著称。

一九四零年,李汉卿又率部参加南昌外围作战,再建战功,于秋季被晋升为陆军第五十七师少将步兵指挥官。

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著名的上高会战中,李将军仅率两个团固守上高城,他鼓励士兵奋勇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李部与敌血战九昼夜,打退了日军多次疯狂的进攻。每当战况危险时,李将军都亲率预备队上阵杀敌,血肉相搏,击溃日军的进攻,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歼灭日军万人的上高大捷奠定了基础。

一九四一年秋,日军集中十万余兵力再次进攻长沙,李汉卿将军奉令率部驰援。

当李部九月二十五日行至上高县春华山一带时,与敌军遭遇,双方战斗激烈。翌日,李部又向路口、舍麻、林桥之敌进攻,与日军第三、四十师团在春华山枫林港之间发生战斗。

二十七日,日军第六师团及四十师团一部迂回李部两翼,局势相当危急。

李将军奉令率军预备队,由郭公渡渡河,猛袭日军侧背,毙敌千余。但李部也被增援日军团团围住。双方拼死冲杀,死伤惨重。我将士气高昂,在李将军率领下战斗到底,宁死不屈。但终因敌众我寡,数夜血战,给养断绝,渐成颓势。李将军深知局势危急,但他还是镇定如常,鼓励部下坚持到底。他激动他说:“我军自八一三浴血抗战,五载于兹,深知敌之伎俩,亦不过如此,最后胜利终必属我。望我同胞,鼓其余勇,奋力前冲……”

将士们听后,个个勇气倍增,杀向日军。在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李将军的要害,在弥留之际他仍高呼杀敌,不久,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

为了教育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永远学习李汉卿将军的抗日救国、壮烈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李汉卿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王凤山烈士(一九零四年——一九四二年)

王凤山烈士,字鸣歧,山西省五台县人,自幼性情憨厚,勤于读书,常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而自勉。青年时代,王凤山目睹国家衰败,列强入侵,抱着富国强兵,振兴国家的愿望,于一九二八年考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一期工科学习。

王凤山从军校毕业后,进入山西军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晋军也在阎锡山将军的率领下投入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王凤山将军怀着守土卫国乃军人天职的决心,率部投入了抗击日寇侵略的战斗。

一九三七年秋,日军进犯晋北茹越口,王凤山率军充分利用地形,冒着日军的强烈炮火,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一九四零年,王凤山被调任第二战区长官部任整理处副处长,他对军队补充和训练工作,筹划周密,管理有方,颇有建树。

一九四一年,王凤山调升陆军第二一八旅旅长。不久,又升任陆军第三十四军暂编第四十五师少将师长。

一九四二年,日军为肃清山西中国军队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并搜抢军粮,以断绝我粮道,逼迫汾南我部队屈膝让步,集中优势兵力,向汾河一带晋西南中国军队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我军事当局为粉碎敌人的进攻,特令第三十四军渡过汾河作战,抗击日寇的进攻。王凤山将军亲率暂编第四十五师为军的先锋首先渡过汾河。他带领部队一面掩护征粮,一面与日军作战。在万泉县西北一线,与日军发生激战。歼敌一部。

四月十六日,失败的日军恼羞成怒,集中河津、万泉、荣河各据点的日军于余人,在飞机、大炮及战车的掩护下,分数路向王凤山将军所部的张翁村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王将军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用抗日必胜,为国捐躯光荣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励大家奋勇杀敌,与阵地共存亡。双方激战了两昼夜,日军损失惨重,我阵地巍然不动。

十八日午后,日军又调来大批增援部队,不断向我阵地发起集团冲锋。

将士们在王将军率领下拼死反抗,双方血肉相拼,损失惨重,战局逐渐对我方不利。不久,日军在密集火力协助下突破我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格斗,战局万分危急。

王将军闻听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预备队前往逆袭,众官兵见主将这样奋勇,个个勇气倍增,一股气冲上阵地,与冲入阵地的日军展开近战搏斗。激战中,王凤山将军臂部中弹,他裹伤再战,指挥士兵奋力厮杀。这时,又有几颗子弹击中王将军的腹部,鲜血不止,当场壮烈殉国。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朱世勤烈士(一九〇四年——一九四二年)

朱世勤烈士,字俭堂,生于1904年6月3日,山东省单县朱菜园村人。他相貌魁梧,喜好习武,颇有臂力,曾担任鲁北水上保安副司令。

一九三七年七月,朱世勤将军听到日寇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消息,怒火满胸,立即请缨上阵,率部北进。

曾在德州一带偷袭敌人,屡战奏捷,后转战冀、鲁一线,曾克复庆云、东光等县城,以抗战有功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任为第五战区第七路军第一旅旅长。

不久,朱世勤在蒲台与日军作战时负伤,著名的台儿庄会战开始时,他伤未痊愈。为了配合中国抗日军队狠狠地打击日寇,保卫家乡,他架双拐来到指挥部,指挥所属部队出击,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日军运输队,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队的作战。

一九三九年二月,济南、充州日军进犯朱世勤将军所据守的成武县城。

朱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我抗日将士个个奋勇无比,他们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顽强抵抗。凶残的日军还违背国际公法,使用毒气弹。

我抗日将士一面避毒,一面作战,打得日军死伤累累,狼狈地败下阵去。

日军首领岗野见硬攻不能得手,于是改变策略,企图诱降朱世勤。他在给朱将军的信中说:“入鲁以来,与贵国军战斗多矣,迄未遇如此劲敌,希派员商大计,富贵可图也;否则皇军所至,玉石俱碎。”朱世勤将军看到劝降信后,冷冷一笑,立即派人复信一封,信中写道:“仍愿与贵军相见于疆场之上,济则地方之福,不济则以死继之,亦世勤之分耳。他何敢言!”

朱将军以坚贞的爱国热情坚持抗战,绝不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后被上级委任为山东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以后,他的部队又因抗敌有功升级为陆军暂编第三十师,朱世勤将军任少将师长。

不久,日寇调集重兵围攻我抗日军队,在艰苦的环境下,有些人产生了畏难、动摇的思想。朱将军亲自教育部下说:“大丈夫立身世间,应顶夭立地,横逆艰险,乃是良师。此时忠好分明,正吾辈肝胆涂地之时,应把最后一滴血洒在鲁西,嗣后如有气馁畏难怕死者,均不是我之部下。”在他的说服鼓励下,全体抗日官兵勇气倍增,斗志昂扬,决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一九四二年五月四日,日军集中主力部队数千人在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犯单县。朱世勤将军亲自指挥部队作战,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

日军死伤惨重,但终因故众我寡,双方火力相差悬殊,城寨被日军攻破,朱世勤亲率官兵冲上前线,左冲右突,奋力杀敌,双方展开了残酷激烈的巷战。

在激战中,朱将军被日军刺伤头部和左肋,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孙明谨烈士(一九零五——一九四三年)

孙明瑾烈士,号玉轩,江苏省宿迁县人,一九零五年生。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文学与外语颇有研究。青年时代,孙明瑾目睹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北洋军阀残酷压榨人民,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

一九二五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

在军校期间,他训练刻苦,学习努力,且性格温和谦虚,沉默老练,深受校方的赏识。毕业后,孙明瑾参加北伐军战斗行列,以作战有功,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在以后的军旅生活中,孙明谨又被上级选调到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及陆军大学研究院学习深造,毕业后,他曾担任科长、高级参谋、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明瑾将军随军转战各地,筹划作战,屡挫强敌,以抗日有功升任陆军第十军第十预备师少将师长。

一九四三年末,日军主力兵团为掠夺洞庭湖地区的丰富物产,消灭湘西我野战军主力,进而威胁我战时陪都——重庆,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我抗日将士奋起抵抗,狠狠地打击了入侵的日军,但由于日军凭借优势的炮火,不顾死伤惨重,拼命攻击,将我湘西重镇常德紧紧包围。我常德守军浴血奋战,誓死抵抗,战局成胶着状态。

这时,孙明瑾将军奉战区长官部命令,率第十预备师从驻地衡阳驰援常德,解友军之围。

十一月十九日,孙将军率部从衡阳出发,日夜兼程,于二十六日进抵常德外围赵家桥一线。

这时,日军第三及十三师团主力得知我援军来到,立即前来堵截,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孙明瑾在前线用抗日救国,战死光荣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励大家沉着应战,奋勇杀敌,一定要打进常德,解救友军,完成任务。在他的鼓舞下,我第十预备师抗日官兵冒着日军猛烈的地面炮火和飞机轰炸,顽强抵抗。

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加上我长途奔袭,即与强敌作战,来不及构筑坚固的工事。日军密集的炮火不断造成孙部的伤亡。

激战至十二月一日,日军又一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孙将军在赵家桥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敌弹击中,他临终前仍手扶卫士叮嘱部属:“贯彻命令,达成任务。”尔后壮烈殉国。

为表彰孙明瑾将军的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国民政府特追赠孙明瑾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吕旃蒙烈士(一九〇五年——一九四四年)

吕旃蒙烈士,湖南零陵(现属冷水滩市)人,自幼聪慧好学,胸有韬略,在中学读书时期,受当时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立志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加入北伐军革命行列,投笔从戎,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吕旃蒙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他带兵有方,深沉多谋,很受长官赏识,以后,他又被上级派到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将官班深造。

全面抗战爆发后,吕旃蒙担任陆军第三十一军少将参谋长,随军转战各地,参与戎机,运筹帷幄,多有建树。

1941年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1942年调任陆军三十一军少将参谋长,率部驻防靖西、龙州、凭祥一带。曾参加昆仑战役。

一九四四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逼迫中国政府屈膝投降,集中全部侵华日军主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突破我黄河防线,连克洛阳、长沙诸名城,迫使中国军队大幅度的撤退。

八月八日,日军在经过数十天凶猛围攻后拿下了湘南重镇衡阳,打开了通向广西的大门。大批日军沿湘桂路迅速南下,直逼军事重镇桂林,妄图席卷广西,打开贵州,直取战时首都重庆,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我军事当局紧急部署桂林防御。调集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七零师及其他特种兵部队共同负起坚守桂林城三个月的战略任务,吕旃蒙将军随第三十一军军部开进桂林城。他临危受命,明知敌众我寡,两师兵力无力长期固守桂林,难以对付近十万日军,但仍担负起参谋主官的职责,协助第三十一军军长贺维珍将军,部署部队的防御工作,指导各条防线上的部队构筑工事,敷设障碍,搞好与友军的结合部保障措施,完善各级指挥机构的通讯网,并储备足够的粮食和弹药,作好固守孤城,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准备。

十月底,日军三个主力师团近十万人,分两路抵进桂林,开始了全面的进攻,我第三十一军抗日将士在贺军长、吕参谋长的指挥下,充分利用既设工事和复杂的溶洞地形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经过数天的激战,敌人死伤累累,而我阵地巍然不动。

十一月四日,日军吸取失败教训,集中全力攻打桂林外围我各阵地,以破坏我“依城野战”的战略,并凶残地动用了毒气、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

固守外围阵地的将士伤亡惨重,经两天两夜激战,外围阵地被占领。

十一月七日,大批日军趁势强渡漓江,双方在桂林城下展开惨烈的争夺,将士们苦苦支撑到九日,城防阵地被日军突破,双方转入激烈的巷战,到十三日晚全城大部分已落入敌手。

这时,吕旃蒙将军奉令率部撤出桂林,向西突围,大两路口猴山隘一带又与敌人发生激战,吕旃蒙诸将军及许多士兵在战斗中饮弹阵亡,以身殉职。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陈济垣烈士(一八九零年——一九四四年)

陈济垣,广西岑溪人。早年投身军旅,在桂系军中任职。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在广西绥靖公署任高级参谋等职。

1944年10月日军进逼桂林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奉命固守桂林。10月29日起亲率部队与来犯日军展开激烈战斗。11月中旬率部突围,途中与日军遭遇。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日军主力第五十八、四十、三十七师团共约十万人进抵桂林一线,从二十九日起开始了全面的疯狂进攻。

我抗日将士在韦云淞、陈济垣将军的指挥下奋勇杀敌,拼死抵抗。敌人死伤惨重,阵地上躺满了日军的尸体。

凶残的日军见攻击不利,竟使用了毒气弹、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以对付我在溶洞地形中顽强抗击敌人的抗日将士,并把进攻矛头首先指向桂林城外围阵地。

敌我双方激烈交战,桂林城外一片火海,我将士伤亡殆尽。

十一月七日,日军强渡漓江,突破我桂林内城防御,陈济垣将军马上指挥第一三一师将士奋起逆袭,与敌血战,巩固住了阵地。

十一月九日,日军在得到大批援兵后,再次突入桂林,双方转入激烈的巷战。我将士拼死搏斗,奋勇当先。枪声、杀声震撼着桂林城,但终因寡不敌众,建制混乱,而无力挽回颓势。

韦云淞和陈济垣深知大局已不可挽回,只好率军突围,以尽可能得到友军的支援。当他们率领部队冲出桂林西门,突出敌人重围,行至猴子坳时,又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残酷的血战。陈济垣将军和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第一七零师副师长胡厚基将军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夏国璋烈士(一八九四年——一九三七年)

夏国璋烈士,字超然,广西容县沙田村人,一八九四年生。他自幼聪慧好学,五岁即入村中小学读书,有神童之称。以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中学。二年后,夏国璋又考入湖北法政大学,后目睹国势衰微,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富国强兵,遂考入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后升到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在学校学习期间,夏国璋勤奋好学,训练刻苦,历次考试成绩优秀,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一九二三年,夏国璋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广西,在新桂系军队总司令部任上尉参谋。不久,又调任工兵营第三连连长。

一九二六年六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夏国璋又擢升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

一九二八年六月,夏国璋升任第十二路军指挥部上校参谋。九月,又相继调任第十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和第九师第六团团长。

一九三零年春,夏国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

一九三一年夏,任中央军校南宁分校上校分队长。一九三二年,他考入中央陆军大学学习深造。一九三五年,夏国璋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科长。

一九三六年六月,夏国璋任陆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团长。不久又升为本师副师长。<strike>w</strike>

一九三七年五月,夏国璋晋升为少将军衔,任陆军第一七四师第五二二旅旅长兼第一三五团团长。七月,升为第一七五师副师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连续在华北和上海挑起战火,全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反击,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了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这时,淞沪战场成为战争初期敌我两方争斗的重要战场,日军凭借其优势的陆、海、空军火力,不断发动猛烈的进攻。我将士顽强抵抗,用简陋的步兵武器狠狠地打击敌人,双方拼死争斗,死伤惨重。

这时,夏国璋将军奉令率部北上,投入淞沪战场,奋勇作战,锐不可当,屡挫敌锋。十一月下旬,我战略转移,撤出淞沪。夏将军又临危受命,率一旅壮士扼守吴兴,掩护大军撤退。

不久,日军主力部队数万人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紧紧包围了吴兴,开始了疯狂的攻城战斗。夏将军身陷孤城,临危不惧,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用抗日必胜,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道理教育官兵,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报效国家,抗日将士见夏将军如此忠勇,个个勇气倍增,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毫不手软,沉着应战,用密集的步兵火器打得日军鬼哭狼嚎,遗尸而去。每当日军冲入我阵地时,夏将军都身先士卒,振臂高呼,率奋勇队前去逆袭,白刃格斗,勇猛异常,杀得素有武士道之称的日寇都腿软手颤。但经过数天激烈的战斗,我将士伤亡很大,战局逐渐对我不利。

十一月二十一日,损失惨重的日军恼羞成怒,集中大量飞机、重炮和精锐部队,在向我阵地发动疯狂的轰击后,开始了密集的集团冲锋。我阵地被炮火摧毁,夏将军率全体抗日将士,毫不畏惧,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突破防线,夏将军大吼一声,冲入敌阵,率全体将士与日军血战,全部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

国民政府为表彰夏国璋将军抗日救国、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特追赠夏国璋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肖山令烈士(一八九二年——一九三七年)

原国民党宪兵副司令肖山令中将,是在抗战时期南京保卫战中光荣殉国的烈士之一。在残酷的保卫首都的血战中,他指挥宪兵部队与日军作战,身受重伤,以身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侵略者面前不畏强暴的英勇气概,为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楷模。

肖山令将军,字铁侬,湖南省益阳县方山村人,一八九二年生。其父亲肖毓湘是清末秀才,他自幼随父读私塾,聪颖好学,手不释卷,深受父亲所钟爱。一九零四年,肖山令从师范学校毕业。

一九零九年,他考入湖北陆军小学。

一九一零年,肖山令又转入保定军校第三期学习。

一九一六年,他从保定军校毕业,分配到湘军贺耀组部下任职。由于他统兵有方,赏罚分明,颇受官兵喜爱和长官的信赖,历任连长、营长、团附、参谋及县长等职。

一九二九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首都卫戍司令部,肖山令被任命为中校参谋。

一九三一年,首都卫戍司令部改组为宪兵司令部,他晋升为上校总务处长。

一九三六年,肖山令又升任宪兵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上海一线与日寇相持两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寇“二十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妄吹嘘,但终因我武器装备落后,伤亡过大,只好于十月下旬退出上海。疯狂的日军占领上海后,分数路扑向南京。为唤起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和争取国际的支持,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将军为南京卫戍长官,率十万军队死守南京。肖山令将军也临危受命,奉令以宪兵副司令兼南京市市长和首都警察厅长的职务率两个宪兵团参加南京保卫战。

他明知身处险境,但仍镇定如常,鼓励宪兵坚守岗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进攻南京的日军依仗优势的兵力和飞机、大炮优势火力的掩护,不断发动猛攻,我官兵拼死抵抗,终因死伤惨重,渐成颓局。

十二月十二日,日军先后攻陷我南京孝陵卫、通济门、雨花台一线,我南京守军奉唐生智将军命令撤退,肖山令将军也率宪兵部队节节抵抗日军,向下关方向退去。这时,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日军追兵不断,部队走出仪凤门时秩序已乱,肖将军急令宪警整顿秩序,顺序渡江,并亲率残部阻击追兵,为民众及部队殿后。

这时,日军大批追兵赶到,水陆夹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肖山令将军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当场阵亡,以身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肖山令将军壮烈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肖山令将军为陆军中将。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司徒非烈士(一八九三年——一九三七年)

司徒非烈士,字严克,乳名荣,广东开平人。青年时代他立志抵御外侮,改革时弊,富国强兵,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学校期间,他学习勤奋,精通战略战术,且为人正直,性格刚强,深受同学们的拥戴和学校当局的喜爱。

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他投身军旅,以刻苦耐劳,勤奋工作,作战勇敢而著称,曾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务。

一九三七年秋,日寇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司徒非激于爱国主义情感,义愤填膺,立即请缨上阵杀敌报国,他随陆军第六十六军一六零师开赴淞沪抗日战场,参加了上海浏行镇阻击战斗,在日军陆、海、空猛烈火力的轰击下,中国军队拼死抵抗,以血肉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不久,司徒非又奉令率部参加广泗战役,在友军的配合下,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末,中国军队撤出淞沪战场,日军主力数路扑向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南京是当时我国首都,系国际各派势力与全国抗日军民观瞻所在,为此,我军事当局决定集结可能集结的兵力,坚守南京城,予敌以沉重打击,消耗日军的战斗力,鼓舞全国抗日军民的斗争,唤起国际问的同情和支持。

此时,司徒非被任命力陆军第一六零师少将参谋长,奉令率部参加首都南京保卫战,和其他友军一同在唐生智将军的指挥下与日军作战。

这时,南京三面受敌,身处危境,中国军队刚从淞沪战场退出,未加整补即进入战斗,形势万分危急。但司徒非将军以爱国军人刚毅坚强的作风,临危受命,立即投入了南京保卫战。他日夜陪同上级巡视前线,指导官兵加修工事掩体,鼓励他们为保卫首都而奋勇杀敌,并详细了解本部队与其他参战友军的通讯联络保障,各部队接合部处置等问题,作好了与侵略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十二月初,日军数十万主力部队在飞机、坦克及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南京发起疯狂的进攻。第一六零师奉令担任南京城东南句容一线的守备任务,与日军展开了拼死的搏斗。司徒非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部队用简陋的武器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但终因故我双方兵力、火力相差悬殊,我将士伤亡惨重。

十二月十二日晚,司徒非将军奉命率部突围。他身先士卒,率领奋勇队,反复冲杀,与敌拼搏。不幸在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周元烈士(一八九四年——一九三八年)

周元烈士,字凯之,壮族,广西宁明县洞廊村人。青年时代,有感于国事衰败,列强觊觎,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立志救国救民,富国强兵,投身军旅。他以作战勇猛、为人豪爽而著称,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一九三八年五月,周元任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在涡(阳)蒙(城)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壮烈殉国。

一九三七年七月,周元将军闻知日军大举侵略中国的消息,愤怒万分,他激动地表示一定要上阵杀敌,与日寇拼个死活,保卫祖国的领土。不久,淞沪会战爆发,我全国陆军精锐主力均调往上海参战,周元将军也奉令随部开往上海作战。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最残酷、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我爱国抗日将士冒着日军陆、海、空三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不顾重大的伤亡,誓死坚守阵地,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坚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寇“二十四小时占领上海”的无耻谰言,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赢得了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在激烈的战斗中,周元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用密集的步兵火力射向疯狂冲锋的日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在战斗中,他不幸负伤,被送往后方。

周将军在养伤期间,仍念念不忘抗日救国,不等伤口痊愈即返回部队,继续参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九三八年五月,日寇在台儿庄会战遭到惨败后,集中六路主力大军,在各种重型火器的配合下,合围我中原重镇徐州,妄图围歼我野战军主力,报台儿庄一箭之仇。不久日军迂回到涡阳、蒙城一线,妄图切断我第五战区主力南下之退路。

周将军时任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奉令率一个步兵团火速驰往蒙城担任守城任务。到达蒙城以后,周将军立即亲自巡视阵地,督促各级军事主官完成修筑工事、配备火力通信联络及各部防守接合部的保障任务,作好了迎击敌人的准备。

五月七日,日军第二、第九、第十三师团等部队进抵蒙城一线,与周部发生激烈的战斗。疯狂的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的掩护下不断发动猛烈的攻击,周将军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鼓励士兵奋勇杀敌。将士们见周将军这样奋勇,个个勇气倍增,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但终因伤亡太大,寡不敌众,于五月九日被日军攻破防线。

周将军在此关键时刻,不顾负伤的身体,亲自指挥部队逆袭。不久双方混战成一团,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在激战中,周元将军奋力冲杀,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为纪念这位守士抗战的将军,蒙城人民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为牺牲的官兵产筑起高大陵墓,并立碑纪念。同时还将城关镇改为周元镇,把乐育小学改变周元小学。

193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乡——广西桂林市南部,还立有“故陆军中将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抗日阵亡纪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两侧刻有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手书写的“成仁取义”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书写的“痛失干城”的题词。

牺牲后安葬于宁明烈士陵园。

1985年5月21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1987年5月13日,值周元将军抗日殉国50周年,蒙城各界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党政军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周元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女应邀参加了纪念大会。会场挂的挽联是:

<small>抗日寇,周元将军一腔热血洒蒙城,青史永在;</small>

<small>卫漆园,桂粤壮士三千忠骨葬皖北,浩气长存。</small>

蒙城人民对当年与蒙城共存亡的周元暨阵亡将士之英勇壮烈捐躯精神,至今仍怀念敬仰,感恩不忘。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郑作民烈士(一九零二年——一九四零年)

原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中将师长郑作民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期正面战场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亲冒矢石,率部冲锋陷阵,壮烈殉国,成为我们民族子孙后代所仰慕的抗日烈士。

郑作民将军,湖南省新田人,一九零二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读书勤奋自勉,敬仰著名的英雄岳飞、文天祥。以后,他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目睹帝国主义到处横行霸道,军阀政府残酷压榨人民,农民生活痛苦不堪,逐渐萌发立志革命,救国救民的思想。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郑作民闻听消息,兴奋万分,决心参加革命,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在军校受训期间,郑作民学习认真,作风踏实稳重,勇于吃苦,不畏困难,深受同学们的赞许和学校当局的食识。

黄埔军校毕业后,郑作民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参加讨伐陈炯明和北伐击溃北洋军阀等战斗。他作战勇敢,每战常身先士卒,且带兵有方,胸有韬略,以战功历任特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郑作民愤怒万分,他请缨上阵,奉命参加了淞沪会战。郑将军率第九师奉令扼守广德泅安一线阵地,该师官兵冒着敌人的猛烈炮人顽强地阻击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随后,郑将军又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诸重要战役,均以奋勇作战,屡挫敌锋而闻名,尤以武汉会战中扼守田家镇要塞之战,他率将士与占绝对优势的日军陆、海、空三军顽强战斗,浴血奋战,宁死不退,完成了阻击日军,延滞日军向武汉推进的预定任务。

一九三九年底,侵华日军为断绝中国一切海岸交通线,压迫中同政府投降,并控制南宁重镇作为其南进基地,进而夺取印支半岛与东南亚,控制马六甲海峡,染指印度洋而发动对南宁的进攻。

九月二十四日,日军攻陷南宁,并于十二月四日攻占昆仑关,我军事当局决定发动反攻,夺回昆仑关,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后方。

这时,郑作民将军在都匀奉令率部参加昆仑关会战,他亲写遗书一份留给家人,表达了其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以死报国的决心。他率部火速开往桂南,参加会战。

昆仑关会战是抗战中期正面战场最残酷最激烈的会战,双方主力部队都投入战斗,我抗日将士冒着敌人炮火,怀必胜决心,反复冲击日军占据的山头工事,最后终于拿下了昆仑关,取得全歼日军中村正雄师团长以下五千余人的胜利。

郑作民将军率领第九师在战役中担任侧翼阻击任务。在激战中,奋勇冲杀,鼓励上兵死守阵地,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梁希贤烈士(一八九八年——一九四一年)

梁希贤烈士,字哲生,陕西省同官县人,一八九八年生。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家内乱分争,外侮丛生,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富国强兵。

一九二四年六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准备北伐。梁希贤闻听消息,决心奔赴广州参加革命。一九二五年春,他历尽艰辛,终于来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黄浦军校第五期学习。

一九二六年夏,梁希贤从军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二十二师见习,参加北伐作战。他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坚决,深为官长所赏识,以战功不断擢升,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夏,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梁希贤作为一个爱国军人,满怀对侵略者的仇恨,请求上阵杀敌,以报效国家,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他的要求得到批准,随军开赴抗日战场,转战数年,以战功升任陆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

一九四一年,日军秘密集中了大批日军主力部队,进攻中国抗日军队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其目的是解除我对其平汉、同蒲铁路的威胁,进而南渡黄河,打通平汉路,进犯中原,威逼重庆。

当时,梁希贤将军正率部奉令配合友军扼守中条山。他身患疾病,本应到后方医院治疗,但他得知日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毅然决定留在部队,指挥作战杀敌。他抱病巡视阵地,用抗日必胜,日军必败的道理鼓励下级官兵作好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奋勇杀敌,立功报国。

一九四一年五月,近十万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条山各隘口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中国抗日军队凭借高昂的爱国热情、有利的地形和步兵武器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及日军为发动这次战役作了一系列侦察、准备工作,抓住我几支部队接合部的弱点,突破中条山我防线。双方战线犬牙交错,我处于内线作战,渐成颓局。

梁希贤将军抱病指挥部队顽强阻击进犯日军。在阵地被突破后,他又率第二十二师突围,左冲右杀,毙敌无数。但终因在激战中,无法掌握战局的瞬息变化,日军层层追击堵截,我将士拼命厮杀,伤亡殆尽,梁将军见事不可为,不肯被俘受辱,乃只身投入黄河,自杀殉国。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赖传湘烈士(一九零三年——一九四一年)

赖传湘烈士,江西省南康县人,一九零三年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尊师敬长,深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青年时代,赖传湘目睹国事衰败,军阀统治残暴,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参加民主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志愿。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建立北伐军,准备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赖传湘闻知消息,立志投身革命,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在军校受训期间,他学习刻苦努力,为人豪爽正直,深为同学们所爱戴。

毕业以后,赖传湘随军参加北伐,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作战勇敢,且善于宣传北伐革命道理,组织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北伐军作战,历任党代表,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团长、步兵指挥官等职务。

一九三七年七月,赖传湘闻听日寇发动侵华战争的消息,怒火心中燃,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上阵杀敌。不久,他奉令随陆军第一九零师赴上海参战,在残酷的淞沪会战中,赖传湘作战勇敢,善于用兵,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以战功升任上校团长。

嗣后,赖传湘又转战各个抗日战场。在江西九江附近沙滩战斗中,消灭许多日军,受到上级的嘉许。在武宁阻止战中,他扼守要隘,阻敌进攻,屡挫敌锋。

一九三九年三月,在金鸡山战役中,赖传湘率一团部队,阻击日军三昼夜,保证了全军歼灭千余敌人的胜利。六月,赖传湘奉令率军转入鄂南,参加通山、通城、崇阳一线战斗,屡挫日军。十二月,他以战功升任少将旅长。

一九四零年,因部队改编,赖传湘改任步兵指挥官。

一九四一年五月,赖传湘升任第一九零师少将副师长。

一九四一年九月,日军为歼灭我野战军主力,发动第二次进攻长沙的战役,赖传湘将军奉令率部坚守长沙城,在激烈的战斗中,赖将军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我抗日将士奋勇抵抗,他们冒着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重炮的轰击,用步兵武器狠狠地打击侵略者,双方拼死厮杀,损失惨重。在战斗中,赖将军不幸身负重伤,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赖传湘将军抗日有功,杀敌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赖传湘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胡义宾烈士(一九零六年——一九四二年)

胡义宾烈士,字履冰,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零六年生。他中学毕业后,受当时民主革命的熏陶,目睹国事衰败,外侮丛生,军阀横行霸道,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投身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志愿。

一九二四年,广东革命政府成立,组建北伐军,准备出师北上,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胡义宾闻听消息,高兴万分,立即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

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在军校受训期间,学习努力,刻苦训练,很受校方的赏识。

毕业以后,胡义宾随北伐军转战各地,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斗争中,英勇善战,屡挫强敌,以战功逐步摆升,历任陆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团长及陆军第二十三师旅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胡义宾将军义愤填膺,表示要亲上战场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誓死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不久,胡将军奉令随部赴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鄂北、豫南几次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胡义宾均身先士卒,奋勇作战,曾负伤两次。一九四零年春被提升为陆军第九十六师少将副师长。

一九四二年春,根据中英共同维护滇缅路的军事协定,中国政府抽调数十万主力大军进入缅甸,维持滇缅路交通,和盟军共同打击日本侵略军。

当时,胡义宾将军正在陆军第九十六师任职,根据上级的命令,他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的战斗行列,进入缅甸作战。由于我装备太差,人情地理不熟等不利因素很多,战斗非常艰苦。

胡将军入缅后,立即视察部队,督促各级长官作好战备工作,并向缅甸人民宣传日本帝国主义是亚洲各国人民的敌人的道理。在平蛮纳大战中,胡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鼓励士兵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狠狠地打击了入侵的日军。

不久,我部受挫,胡将军又奉令率部转移,因敌人破坏了铁道,胡将军只好率部徒步行军,翻越野人山,费尽千辛万苦,转入埋通。不料,日军先期到达,与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将士行军月余,疲惫不堪,但胡将军为掩护大部队脱离危险,亲自指挥与敌血战。双方拼死血战,寸步不让。激战中,胡将军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卢广伟烈士(一九零三年——一九四四年)

卢广伟烈士,字济吾,辽宁省凤城县人,一九零三年生。东北讲武堂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在东北军炮兵部队见习。他善于带兵,有精湛的军事技术,历任连、营长、黑龙江办公署上校参谋主任、东北炮兵团长、军委会北平军分会副总司令、张学良骑兵卫队长、四十九军一零五师骑兵团长等职。

一九二八年又提升为东北炮兵团团长。不久,又调为陆军第一零五师骑兵团团长。

一九三七年,日寇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广伟义愤填膺。他表示,一定要杀敌报国,以雪数十年日寇侵犯我国领土之仇,打回东北老家去,收复失地,为全国人民报仇。接着,他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杀敌立功,报效国家。

不久,卢广伟奉命率部开赴抗日战场,参加上海一线作战,配合友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淞沪会战结束后,任职一零五师三一五旅少将旅长,奉令率部参与江西上高战役。卢广伟奉令率部转战江西各地,充分利用骑兵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袭击日军小股部队,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炸毁日军弹药仓库,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历次战斗中,卢广伟每战必身先士卒,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冲向敌阵。在他的带领下,众官兵均誓死效命,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战斗中,卢广伟曾两度负伤,未待痊愈就又重上疆场,以杀敌卫国为已任,在上高战役后,因部队伤亡惨重,失去建制,转任第九战区司令部少将参议。

一九四零年请缨重返抗日前线,任职骑兵第八师少将师长。

此后,卢将军更加努力对日作战,他常以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好男儿马革裹尸”等名言勉励自己,教育部下。因此,该部队士气高涨,每战争先杀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0年10月,调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任游击政训班少将副主任(任职时间1940年10月-1941年9月,地点:长沙)。

1941年9月27日,蒋介石委任卢广伟为陆军骑兵第八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任职时间1941年9月-1944年5月,地点:安徽凤台)。

骑八师原是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1937年8月奉国民政府委员会之命而组建的一支抗日骑兵师。该师以原青海海南警备司令部所属一旅为基础,合并驻防马步青部的部分官兵,并征调大通、互助、湟源3县的民团,以回、东乡、撒拉、保安、藏等族人员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东乡、撒拉、保安民族的人员占部队总人数的70%。同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令给这支骑兵部队予暂编骑兵第一师的番号,正式任命马彪(回)为师长。下辖3个骑兵旅。同年10月,该师在马彪的统领下挥师东征,转战陕、豫、皖诸省。一路上,骑兵利用机动性强的优势不断打击日寇。在途经陕西潼关时,渡河奇袭山西运城,把1000余名日伪军一举歼灭。1938年初,骑一师进驻河南第一战区,布防陇海沿线。1939年8月10日,盘踞在淮阳的日军南犯,骑一师奉命阻击,在郭平楼歼灭日军一个中队。随后马彪挥师渡河与日军主力拼杀。日军退回淮阳城。马彪命令全师强行攻城,日军急电开封增援,骑兵师打了一夜攻坚战,至凌晨攻破南关和西城门。此时,开封日军调集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乘着100多辆卡车和装甲车,载着10门大炮,突破国民党7个主力师的防线,兵临淮阳。骑兵师腹背受敌,双方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厮杀。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争夺,双方都负出了惨重的代价。日军向骑兵师阵地发射毒气弹,数百名骑兵战士顷刻之间倒在黄烟之中。马彪急令部队撤出战斗。

淮阳一战,马彪师俘虏日军20多人,歼灭日军800余人,伪军1000余人,缴获机枪130挺,迫击炮3门。骑一师则阵亡将士2000余人,损失战马千匹。

不久,骑一师又在一次突袭中围歼日军骑兵500余人。日军为了报复骑一师,即抽调重兵,配以重炮、坦克,向骑一师驻防发动围攻。因敌我力量悬殊,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下百余名官兵阻击掩护,官兵们背水作战,直至弹尽后集体投水自溺,壮烈殉国。

1944年春,日军为了打通平汉线进军西南,从郑州沿平汉线向南发动了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豫、湘、桂战役。日军4个师团另5个旅团共14.8万之众,在冈村宁次指挥下,向我豫中进攻,豫中诸县相继沦陷。

4月24日,蚌埠田家庵的日军第六十五师团为配合豫中攻势,出动空军、步兵、骑兵、炮兵共计5000余人,沿颍河进犯阜阳,首陷杨湖镇,继陷正阳关、徐克、颍上,形势十分危急。

4月27日,骑八师接到阻击敌人命令后,卢广伟即率两个骑兵团驰往颍上御敌。在颍上境内的十八里铺附近与日军骑兵前哨部队遭遇。按照日本骑兵下马作战的惯例,卢广伟当即决定趁敌人下马尚未集结之机发起冲击。骑八师的战士训练有素,马术精湛,每人配一骑、一枪、一刀,官兵性格强悍,勇猛无比。战士们手挥马刀,旋风般冲向敌阵,居高临下,马踏刀砍,日军骑兵来不及还击就成了刀下之鬼。敌200多人,死里逃生者仅20余骑。而骑八师几乎无一伤亡。

5月2日,日军组织步骑兵1500余人,飞机1架,大举进攻骑八师阵地,激战两个多小时,骑八师被迫放弃阵地后撤。5月4日,千余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两路强攻骑八师阵地。在卢广伟的指挥下,骑八师沉着应战,一天内打退敌人十余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创,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

5月5日,日军集结了2500余人,兵分多路推进,激战数小时,双方伤亡惨重。日军派出3架飞机,在骑八师阵地上空低空盘旋扫射、投弹,当日10时许,骑八师指挥部被日军空投炸弹击中,卢广伟与其他6名官兵以身殉国,时年41岁。

为追念其功勋,国民政府明令予以褒扬,以彰忠烈。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卢广伟为革命烈士。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王剑岳烈士(一九〇六年——一九四四年)

王剑岳烈士,原名王师,湖南澧县人,自幼勤勉好学,熟读史书。愤于军阀专横,列强侵略,渐生立志救国救民之愿。以后,他得知孙中山先生筹办军官学校的消息,遂下决心,辗转周折,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王剑岳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民主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他对兵法战术的研究颇有造诣。

一九二七年秋,他在毕业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离校之时,他对同班同学说:“吾受革命之洗礼,主义之熏陶,……不达报国宿愿,誓死不归。”不久,王剑岳被分配到陆军第二十二师工兵队见习,三个月后被提升为少尉区队长,以后又升为中尉。

一九三零年春,第二十二师改编为第一师,王剑岳升任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第九连上尉连长。

一九三二年秋,王剑岳升调为副营长。

一九三五年他又晋升为少校营长。

一九三七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王剑岳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在残酷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身负重伤。

一九三八年,王剑岳升任第一军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历任第一九一师补充第一团团长,中央军校七分校大队长、副总队长、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二团团长等职。

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对日作战莫不奋勇当先。

一九四四年五月,王剑岳又升任第八师少将副师长。

这时,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集中主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突破我黄河天险防线,一部主力直指西北门户潼关,妄图染指我西北大后方。

王剑岳将军率部正扼守豫西陕县、灵宝之间,王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官兵士气大振,屡挫敌人锋芒。

六月九日,王将军正督战于虢灵线之毕家砦,与第九十七师互为犄角,与敌展开激烈战斗,敌人拼命争夺该碧南侧高崖制高点,王将军指挥部队奋勇作战,宁死不退,敌人死伤累累,终不能占领高地。

十日晨二时,我友军阵地被日军突破,大批日军涌入防线,扩大突破口,我因伤亡过大,无力逆袭封闭缺口,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肉搏,终因敌众我寡,战局逐渐对我不利,王将军目睹危局,愤恨万分,他执枪率领残余将士,大吼一声:“正大丈夫报国杀敌时也,宜奋勇直追!”在他的率领下,我将士像猛虎一般杀入敌阵,双方展开了残烈的混战。这时一块手榴弹片把王将军左肩炸伤,他仍执枪作战。不久,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到达,众寡悬殊,我将士伤亡殆尽,王将军奋勇冲杀,不幸连中两弹,血流不止。他对将士们连呼:“杀敌!杀敌!”即气绝身亡,壮烈殉国。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黄梅兴烈士(一九零三年——一九三七年)

黄梅兴烈士,广东省平远县人,一九零三年生。他青年时代,目睹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革命救国的愿望。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国民革命政府,组建北伐军,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统一中国。黄梅兴闻听消息,高兴万分,立即决定投入北伐军革命行列,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

黄梅兴来到当时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校受训期间,他勇于吃苦,训练认真,加以他性格豪爽,为人真诚,深受同学们喜爱和校方的赏识。

黄梅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革命军的战斗行列,随军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北伐击败吴佩革的历次重大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善于带兵,且足智多谋,屡建战功,相继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时,黄梅兴正任陆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少将旅长。作为一个正直的爱国军人,他对祖国有着深沉的爱,对侵略者怀着刻骨的仇恨。当他闻听日军在华北进攻的消息,义愤填膺,立即请缨上书,要求北上抗日杀敌,报效祖国。

八月十三日,日军在上海制造“虹桥事件”后,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遵循我统帅部的战略筹划,从南翔火速赶到淞沪一线,参加对日作战。

这时,日军大批援兵还未赶到,我军事当局决定先行拿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的司令部,把敌人赶下海,阻敌登陆,坚持长期抗战。黄梅兴将军率第二六四旅接受了这个艰巨的攻坚任务。

日本海军陆战队虹口司令部是敌人为长期侵占我国而修建的堡垒,修有明碉暗堡,高大围墙电网,建筑群均由半米以上的钢筋水泥筑成,足以经得起五百磅以上炸弹的轰击,而且在通向司令部的道路上都有日军把守。情况险恶,任务艰巨,但我抗日官兵毫不畏惧,把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化为巨大的力量。

第二六四旅在黄梅兴将军的指挥下,于八月十三日午后,发动了反击日军进攻的战斗。黄将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挺进至钱塘一线。这时,日军在飞机、重炮等火器的配合下拼命顽抗,企图用猛烈的炮火阻止中国军队前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黄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不幸在激战中被敌炮弹片击中,身负重伤阵亡。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蔡炳炎烈士(一九零零年——一九三七年)

在著名的淞沪会战初期,蔡炳炎烈士任陆军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第一一零旅少将旅长,他率领全旅抗日将士坚守上海北郊之罗店一带,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壮烈殉国在八一三淞沪抗日战场上。

蔡炳炎烈士,字挚宜,安徽省合肥人,一九零零年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尊师敬长。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势衰败,军阀横行,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民主革命、反帝爱国的进步思想。

一九二四年五月,蔡炳炎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当时的国民革命的根据地,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蔡炳炎随国民革命军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北伐消灭军阀孙传芳等重大战役。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善于带兵,在历次战斗中颇有建树,以战功升任连长、营长等职。

以后,蔡炳炎为继续学习深造,又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特别班。他学习刻苦努力,在研究现代军事学术方面颇有见解。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蔡炳炎又历任上海警备司令部补充第五团团长,陆军第一师第八团团长,陆军第二师第十团团长,陆军第八军军部少将参议,徐州少将警备司令,安徽警备第二旅旅长,安徽省保安处处长诸职。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帝国主义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对我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犯,中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奋起抵抗侵略者,著名的淞沪会战开始了。

此时,蔡炳炎将军任陆军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第一一零旅少将旅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誓死保卫祖国的领土。

不久,第十八军奉令开往淞沪战场,蔡将军率部扼守罗店一线阵地。当时,淞沪会战打得异常激烈,我将士不顾日军飞机、舰炮和陆军火炮的轰击,不怕重大的牺牲,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顽强阻击进犯的日军,打退了日军多次企图突破淞沪我中部防线的疯狂进攻。

狡猾的日军见正面强攻不下,于八月二十五日,派遣日军第十一师团多田骏部,从川沙口登陆,占领陆家宅、沈宅一线,准备进攻罗店,以威胁我上海守军之侧背。

为消除敌人的威胁,上级命令蔡将军坚决消灭陆家宅一线的日军。他接受命令后,亲率部队夜袭陆家宅,全旅将士在蔡将军的率领下奋勇冲杀,全歼了陆家宅的日本守军。

次日黎明,日军大批增援部队赶到,他们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火力的掩护下,向我发起猛烈的攻击。蔡将军指挥抗日将士冒着日军的炮火,顽强阻击敌人,双方拼死搏斗,死伤惨重,蔡将军深知敌情严重,形势万分危急,他下命令道:“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凛遵。”随即,他亲率部队逆袭进攻的敌人,他振臂高呼:“吾辈只有两条路,敌生,我死!我生,敌死。”然后就率抗日将士冲向敌群,与进攻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激战中,蔡炳炎将军胸部中弹阵亡,壮烈殉国。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梁镜斋烈士(一八九七年——一九三七年)

粱镜斋烈士,字蠡堂,河北省蠡县人,一八九七年生。他青年时代抱着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考入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在军校学习期间,由于他学习努力,训练刻苦,深为老师所喜爱。以后,他又东渡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学习深造。

梁镜斋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后,到国民军第三军服役,由于他为人豪爽,正直侠义,善于带兵,赏罚分明,且勇敢善战,有勇有谋,深为上级所赏识,以战功由排长逐步耀升为连长、营长、团长。

一九二六年,梁镜斋率部随国民军第三军加入旨在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北伐军的战斗行列,在与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军队的作战中,奋勇当先,屡挫强敌,颇有建树,深受长官的嘉许。

一九二七年,梁镜斋又随国民军第三军首领徐永昌将军归附阎锡山。梁镜斋时任国民军第三军炮兵团团长。

一九二九年,梁镜斋升任晋军第二保安纵队第六旅少将旅长。

一九三零年,梁镜斋奉令率部随晋军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

中原大战,在与蒋介石方面的军队的长达数月的艰苦作战中,梁镜斋顽强善战,攻守有方,深为上级长官所青睐。

一九三四年,晋绥军队进行改组整编,尔后梁镜斋担任陆军第六十九师第二零三旅少将旅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主力于八、九月攻占了平、津要地,后又大举西进,沿平绥路进入山西腹地,中国晋绥军队奋起抵抗日军的侵略,保卫家乡。

这时,梁镜斋将军奉令率部开赴天险雁门关之茹越口一线,阻击日军南下。

梁将军率领部队星夜兼程,赶往战场,火速在茹越口一线构筑工事,梁镜斋还亲自来到第一线阵地,检查作战准备工作,鼓励士兵英勇杀敌,报效国家,誓死保卫家乡,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九月二十七日,日军主力兵团在飞机、大炮及其他重型火器的支援下,从应县南下,向茹越口我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梁旅长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我抗日官兵冒着日军猛烈的飞机轰炸和火炮的轰击,用手中简陋的步兵武器顽强抗击进犯的日军,双方血战多时,损失惨重。

九月二十八日,大批日军步兵在密集炮火的支援下向我阵地发起冲击,我将士拼死抵抗,终因伤亡过大,被疯狂的日军突破了阵地。梁旅长闻听消息,亲率部队反击。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激战中,梁将军督部血战,奋力拼杀,不幸被日军流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庞汉祯烈士(一八九九年——一九三七年)

庞汉祯烈士,字胤宗,广西靖西县果乐乡人,一八九九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小官僚的家庭。他自幼聪慧好学,尊师敬长,旦有侠客风度,急人所难,好仗义疏财,颇为乡中青年们所爱戴。

庞汉祯十三岁那年,父母双亡。之后,一个人耕读自勉,他喜好书法,崇尚民族英雄岳飞,立志忠心报国。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反对。

庞汉祯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广西陆军第六梯团。

一九一六年,庞汉祯随部赴湖南与进犯的北洋军作战,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以战功升任排长、连长。

以后,庞汉祯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他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以优异成绩在一九二零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在桂系军队中逐步擢升为营长、团长。

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向北洋军阀开战,以求统一全国。庞汉祯随李宗仁、白崇禧将军加入北伐军的战斗行列,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五独立团长。他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尤以南京附近龙潭之役,庞汉祯率千余士兵抵抗军阀孙传芳军队的疯狂进攻,大败敌军,俘敌多达万人,深受上级的赏识和喜爱。

一九二九年,庞汉祯曾一度解甲归田,不久,他进入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庞汉祯又转入军界服役,担任旅长、副师长兼桂林区民团副指挥官等职。

一九三七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华北和华中进行军事挑衅,并进而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此时,庞汉祯任陆军第一七零师第五一零旅少将旅长,他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上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

正当淞沪会战打得激烈之时,庞汉侦奉令率部开赴上海战场,与日本侵略军作战。

十月十九日夜,庞汉祯将军奉令率部接替第五一七旅防务,担任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的守备任务。

二十二日起,疯狂的日军在极其猛烈的飞机轰炸和陆海军重炮轰击的掩护下,猛攻陈家行我阵地,我将士拼死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伤亡过大,而使阵地陷于敌手。

当夜,庞将军闻听阵地失守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预备队奋力反攻,白刃格斗,杀退敌人,又夺回了陈家行阵地。

二十三日,日军在得到大量增援后,再次猛扑我陈家行阵地,庞将军率部坚守阵地,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死守不退,双方拼死争斗,血流成河,死伤惨重。庞将军在指挥部队作战中,被日军炸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嘉奖庞汉祯将军抗日救国的功绩,特追赠庞汉祯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秦霖烈士(一八九九年——一九三七年)

秦霖烈士,字松涛,原名同观,广西桂林丁字村人,一八九九年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尊师敬长,先后在广西省立模范两级小学和桂林旧制中学读书。他聪明勤勉,成绩优秀。

青年时代,秦霖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同情中国人民的悲惨处境,立志投笔从戎,以求效命疆场,富国强兵。为此,他更名为秦霖,号沛然。

一九一九年,秦霖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在讲武堂期间,他潜心钻研军事学术,认真读书,颇有造诣,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西讲武堂。

这时,国内各派军阀势力混战不息,人民生活非常痛苦,秦霖富有正直的爱国主义品质,厌恶为个人争权夺利的无谓内战,因此,他拒不担任军职参加内战,只在部队学校中担任教官工作。

一九二四年,李宗仁先生主持广西省政,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秦霖这时才跟随李宗仁先生出任军职,担任参谋、副官、连长等职,平定了广西各派军阀势力,为北伐奠定了后方基地。

一九二六年,李宗仁、白崇橹将军率部投入国民革命军北代战斗行列,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秦霖升任营长。不久,秦霖率部参加北伐,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且带兵有方,足智多谋,在湖南等地与北洋军队的作战中屡建战功。

一九二七年,秦霖率部随北伐军继续作战。在柘皋、九龙、门台、蚌埠诸战役中无不斩将夺旗,势如破竹。尤以南京龙潭之战,军阀孙传芳数万大军渡江反扑,气势汹汹,秦霖率部在白崇禧将军指挥下,不畏强敌,奋勇作战,血战数日,终于击败了孙传芳军队的进攻,保障了南京的安全。

一九三零年,秦霖担任桂林行营参谋。

一九三一年,他担任教导团团附。

一九三三年,秦霖升任第五十六团团长。

一九三六年冬,他又被上级调入中央军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深造。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奋起抵抗,保卫国土。

秦霖闻听日寇入侵的消息,怒火万丈,立即请缨上阵,要求开上前线,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国土。不久,秦霖升任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一旅少将桅长,奉令开往上海前线。他在给其兄秦焰的信中说:

<small>暴日为实行大陆政策,侮我大甚。</small>

<small>弟奉令北上杀敌,此我军人千载一时为用命之机会。</small>

<small>嗣后家事,盼兄维持,国事弟当勉力为之。</small>

秦霖将军率部十月十六日从连云港出发,经徐州、南京到达上海前线,此时,淞沪战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拼命冲杀,死伤惨重。秦将军到达南翔后,奉令担任湾宅至毛宅一线阵地的守备。

十月二十三日,日军主力师团在疯狂的飞机轰炸及地面炮火和装甲车的支援下向我阵地进攻。我将士在秦将军的指挥下,奋勇作战,狠狠地打击进犯的日军。他来到前线,用抗日必胜,保卫国土而殉国光荣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励他们杀敌立功,报效祖国,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我将士勇气倍增,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宁死不退,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不久,秦将军部队左右两翼友军阵地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出现缺口,下午三时,日军乘势猛攻秦部阵地,秦将军自知战局危险;急调部队前去支援,弥补缺口。不料,部队正行进中,与大批日军及战车发生遭遇,我虽奋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未能巩固战线,封闭缺口。

这时,秦将军主阵地两面受敌,形势万分危急,秦将军自知情况危险,立即奋不顾身,亲上前线督师血战。他见日军蜂拥而上,遂振臂一挥,大呼一声,率我将士冲入敌群,与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众将士见旅长这样奋勇,个个不甘落后,怀着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宁死不作亡国奴的坚强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决斗,在激战中,秦将军左冲右突,奋勇无比,不幸一颗敌弹击中秦将军的头部,当场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秦霖将军舍生忘死,抗日救国的英勇事迹,教育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学习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秦霖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宫惠民烈士(一九零六年——一九三七年)

宫惠民烈士,字剑豪,广东省曲江马坝圩人,一九零六年生。他自幼勤奋好学,喜读史书,中学毕业后,他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痛恨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决心投入民主革命洪流。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北伐军,发出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战斗号召,宫惠民立即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从军校毕业后,宫惠民担任第四军第三十四团特务连排长,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他善于带兵,作战勇敢,在北伐诸役中勇猛善战,屡有建树,以战功逐步提升为连长、营长、中校团附及第四集团军上校参谋等职。

宫惠民勤于学习,自知学识不足,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军事指挥员,他勤奋学习,考入陆军大学学习深造。在学习期间,他潜心钻研,手不释卷,对军事学术的研究颇有造诣,深受学校当局的赏识。

一九三五年夏,宫惠民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四军担任上校科长。

不久,又调任陆军第九十师上校团长。

一九三七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和虹桥机场事件,并进而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此时,宫惠民正率部驻防贵州省内,他听到日军侵华的消息后,义愤填膺,立即向上级要求,上阵杀敌,保卫国土,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

不久,第九十师奉令开赴上海与日军作战,宫惠民立即率部星夜兼程,赶到淞沪战场。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是抗战以来最残酷、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军舰与陆上重炮相配合,向我阵地发动毁灭性的轰击,并出动的步兵集团疯狂发动冲击,我爱国将士誓死保卫国上,用窳败的武器抗击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宁死不退,双方反复争夺,死伤累累。

宫惠民奉上级命令担任攻击罗店东南一线日军的艰巨任务,他身先士卒,率全团将士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奋勇冲向敌阵,经过反复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占了日军的阵地。上级为嘉奖他的战功,在十月份提升他为陆军第九十师第二零七旅少将旅长。

不久,宫惠民奉令率部调防嘉定县之清水显一线布防。日军久攻陈家行不下,便集中主力转向清水显我阵地,以危胁我陈家行阵地侧翼。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宫将军身先士卒,率部英勇杀敌,多次展开残酷的白刃格斗,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在激战中,宫将军左臂中弹,血流如注,部下劝他退下,他笑着说:“敌我胜负,已取决于俄顷,何能因余受伤,而败全局。”他裹伤再战,指挥部队继续杀敌,后不幸被日机的弹片炸中要害,于十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壮烈牺牲在抗日前线。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吴继光烈士(一九零三年——一九三七年)

吴继光烈士,江苏省盯眙县人,一九零三年生。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民主革命、救国救民、富国强兵的思想。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成国民政府,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吴继光闻听消息,立即赶赴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

在学校期间,他学习努力,训练刻苦,多次考试成绩优良。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吴继光分配到北伐军见习,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此时,吴继光任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听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消息,他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

不久,吴将军奉令率部开往上海,参加抗战初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我爱国官兵冒着日军猛烈的陆、海、空炮火的轰击,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军无法突破我防线。狡猾的日军改变策略,于八月二十三日从张华浜、川沙口登陆,妄图从侧翼包抄上海,迫使我撤退。我立即调集部队阻击敌人,双方在这一线激战多日,其中以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吴将军曾率部参加了罗店战役,他身先士卒,勇不可挡,指挥部队奋力拼杀,攻入罗店镇,消灭了大量的日军,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十月下旬,日军依仗猛烈的炮火给我造成极大的伤亡,乘势占领了大场,从而威胁在闸北、江湾、庙行一线我部队的侧背,我军事当局为保存战斗力,坚持长期抗战,下令各部队撤出上海。

在这战局危急的时刻,吴将军受命担任掩护大军转移的艰巨任务。他临危受命,立即率领第一七四旅转移到青浦占领阵地,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十一月五日,日军主力再次在杭州湾金山卫、全公亭登陆后,马上兵分两路,从两翼包抄上海,与坚守青浦的我抗日军队发生激战。

吴将军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双方血战四昼夜,损失惨重。

不久,吴将军奉令退守白鹤港继续阻击日军,掩护主力转移,十一月九日,日军主力继续逼进,并在陆、空猛烈火力掩护下,架浮桥渡河西进。吴将军为阻止日军渡河,率部全力阻击敌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斗。

激战中,吴将军亲临战场,督师杀敌,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姚中英烈士(一八九六年——一九三七年)

姚中英烈士,字若珠,广西平远县人,一八九六年生。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努力。中学毕业后,他目睹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于是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

一九二四年秋,姚中英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并准备出师北伐的消息,激动万分,立即长途跋涉,奔向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

一九二五年秋,姚中英从军校毕业后,投身国民革命军,不久,即参加北伐战争。他作战勇敢,深受上峰的赏识,以战功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北伐后,姚中英被选调到陆军大学第八期进修学习。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一五六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

淞沪会战爆发后,第一五六师奉令开赴上海前线。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

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陆军第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第一五六师又被调往南京,担负太平门一线的守备任务。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十二月四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对南京的猛攻,我抗日将士顽强抵抗,终因实力悬殊,连失要地。

十二日,一五六师扼守的太平门遭敌猛攻,该师官兵宁死不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况之惨烈,令人惊心动魄。激战中,姚中英连砍数敌,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抗战第一线。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朱赤烈士(一九零四年——一九三七年)

朱赤烈士,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自幼好学不倦,勤奋读书,后愤于国家衰败,军阀势力横行,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富国强兵。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准备北伐,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朱赤闻听消息,激动万分,乃只身出家,历尽辛苦来到广州,考入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

在军校期间,他训练刻苦,学习努力,加以他沉默寡言,行为端正,办事老练沉稳,很有儒家风度,颇受校方赏识。

从军校毕业后,朱赤随北伐军投入革命洪流,在北伐诸役中,作战勇敢,颇有建树。

一九三七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在淞沪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这时,朱赤正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团长,他听到淞沪抗战的消息,立即请缨上书,要求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第八十八师是当时中国陆军精锐主力,马上被派赴前线作战,朱赤率部到达上海后,在闸北八字桥一线布防,投入激烈的战斗。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双方几十万大军聚集在狭小的地区拼死争斗,反复争夺,血流成河。

朱赤率部在八字桥一带顽强阻击进犯日军,他们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誓死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以战功晋升为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少将旅长。

上海的抗战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粉碎了日寇妄图“二十四小时内占领上海”的狂妄野心,赢得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支持。但由于根本形势是敌强我弱,到十一月初,我伤亡过大,为抗战大局计,遂撤出上海一线。

这时,日军主力数路扑向南京,我军事当局决定在南京与日军血战到底,以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朱赤将军奉令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担任中华门、雨花台右翼阵地的守备任务,朱赤将军亲自视察阵地,教育士兵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鼓励士兵奋勇杀敌,誓与南京共存亡。

从十二月初开始,日军主力十余万人开始疯狂进攻南京外围我阵地,由于日军火力极其猛烈,我各部经淞沪激战后未经修整即投入会战,战斗力减弱,外围阵地经激战后多沦于敌手。

十二月十一日,日军主力挺进至中华门雨花台一线,与朱赤将军的第二六二旅发生激烈战斗,朱将军亲临阵地,指挥部队作战。面对日军密集疯狂的集团冲锋,朱将军一声令下,猛烈的步兵火力狠狠地射向敌群,打得骄横的日军死伤惨重,遗尸累累。在多次阵地危急时,朱将军亲率敢死队,振臂高呼,杀入敌群。官兵见旅长尚不畏死,自然勇力倍增,不怕牺牲,以血肉相搏,击退日军,保住了阵地。

十二日晨,失败的日军恼羞成怒,集中百余架轰炸机和数十门重炮猛攻雨花台阵地,再以优势步兵集团冲锋。朱将军率部拼死抵抗,宁死不退,双方损失奇重。

日军再次集中火力射击,我军阵地全毁,朱将军与全体官兵均死于日军炮火之下,壮烈殉国。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徐积璋烈士(一九零五朱——一九三八年)

徐积璋烈士,山西省襄陵人,一九零五年生。自幼聪颖,好学,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深为乡人和同伴爱戴。他目睹列强入侵,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立下救国救民志愿,遂投身军旅,加入西北军。

由于徐积璋军事训练刻苦,勤奋好学,深受上级的喜爱,被选调入西北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服役于西北军的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诸职。

以后,徐积璋还曾就读于陆军大学,并以其作战勇敢,治军有方,深得上级和士兵的赏识和拥戴,逐步在军旅生涯中擢升为团长、旅长。

一九三七年,日军在北平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徐积璋义愤填膺,和全国抗日军民一起投入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军侵入山西腹地,中国各路抗日军队云集晋中,在忻口一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由此爆发了抗战初期震惊全国的忻口会战。

当时徐积璋任第十九军第七十师第二零五旅团长,担任中央地区的作战任务,他亲临作战前线督战,用抗日救国光荣,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革命道理鼓励官兵奋勇杀敌,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在他的激励下,抗日官兵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双方多次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白刃肉搏,真是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凶残的日军损失惨重,也未能攻破这段阵地。徐积璋在战役后以抗日杀敌有功升任陆军第二零五旅少将旅长。

忻口战役后,我转入山区继续与日军作战,徐将军率部退入闻喜县山区。

他们不断出击,袭击日军据点,炸毁日军仓库,使日军疲于奔命,狼狈不堪,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支援了其他战线及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军为拔除我闻喜县内抗日军队对其同蒲路及后方的威胁,集中主力四千余人,在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向闻喜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徐积璋蒋军亲率部队迎敌,在稷王山将门口一线顽强阻击敌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不顾惨重伤亡,发动密集的波浪式的冲锋。徐将军亲临第一线指挥,率领我官兵沉着应战,利用山地地形顽强地打击敌人。敌我拼命厮杀,阵地反复争夺,终因日军兵力众多及炮火猛烈,我伤亡渐多,阵地危急。

徐将军立即指挥预备部队冲上阵地,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徐将军率领将士左冲右杀,正在酣战间,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壮烈殉国。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范廷兰烈士(一九〇三年——一九三八年)

原国民党第一战区游击第四总队少将总队长范廷兰烈士,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勇于作战,坚持太行山区游击战,配合支援了我抗日军民的战斗,一九三八年三月,与日军激战于河南修武县五里源,不幸壮烈殉国。

范廷兰,河南省温县人,行伍出身。

全面抗战爆发后,范廷兰出于爱国热忱,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立志抗日救国,杀敌立功。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且抗日心切,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一战区游击第四总队少将总队长,率领部队在太行山一线活动,伺机打击日军运输队,袭击日军零散部队和军用品仓库,破坏平汉铁路线运输,打得日军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一九三七年底,中国抗日军队退守黄河以南,山西太原会战以后,由于日军占领整个华北,敌强我弱,中国各路抗日军队也避开敌人正面,以游击战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形式继续与日军斗争,在山西形成了阎锡山部队的晋西根据地,国民党中央军的中条山根据地和中共领导的十八集团军的太岳太行及晋西北晋东北根据地。

在当时,各路抗日军队曾互为犄角,共同支撑华北的抗日局面。范廷兰将军在这冲情况下,率部退入太行山区,根据敌情变化,不时出入太行山,寻机歼灭日军,炸毁日军运输线路,牵制日军兵力,粉碎了日军妄图扫平华北、打通平汉路、继续渡河南下,进攻中原的侵略阴谋。

一九三八年春,日军为进攻中原,先以重兵打通了平汉铁路黄河北段,控制了铁路沿线,并企图突入太行山区,一举歼灭中国抗日军队,以巩固其平汉路及其他交通要道的安全,消除中国军队对其侧翼及其后方的威胁和破坏,以集中全力进攻我黄河防线。

当时范廷兰将军奉第一战区令,率部固守修武县五里源,阻击日军的进犯。三月中旬,日军集中主力部队七千余人进攻我根据地,双方在五里源展开激烈的战斗。

日军在飞机及地面火力的掩护下疯狂攻击我阵地,范廷兰将军镇定地指挥部队奋勇抵抗。日军志在必得,我宁死不退,双方多次发生激烈的近战和白刃肉搏。

范廷兰将军亲临前线,用抗日救国,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道理鼓励士兵奋勇杀敌,顽强抵抗,并亲自参战,消灭日军。双方激战一天,日军的尸体堆满了阵地前沿,我亦伤亡惨重。

不久,日军大量增兵,再次猛攻我防地。我将士伤亡殆尽,日军乘势冲上阵地,范廷兰将军率残部与日军混战一团。在激战中,范廷兰奋力冲杀,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5岁。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王禹九烈士(一九〇二年——一九三九年)

王禹九烈士,浙江省黄岩县人,自幼聪明好学,手不释卷,善撰诗文,后感于列强各国侵略我国,北洋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生投身军旅,怀富国强兵之志。以后,王禹九考入浙江干部学校,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努力,刻苦训练,历次考试均成绩优秀,深为同学们拥护和校方的赏识。

不久,北伐军出师讨伐北洋军阀吴佩罕、孙传芳。王禹九也加入北伐军的战斗行列,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四军、第十八军十一师、第五十二师等部队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参谋主任等职。

一九三二年,王禹九被选派入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深造,毕业后提升为陆军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第五八四团中校团附,尔后又升任该师第五八七团上校团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王禹九对日寇侵华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率部杀上战场,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不久,淞沪战场战斗激烈,急需精兵良将,第九十七师奉令开赴抗日战场,王禹九也从武汉赶回部队。他到达南京后,为表达自己抗日救国、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和勇气,特立下遗嘱:“……强邻压境,国步艰危,余为国捐躯,分所当尔。……”

当时,淞沪会战打得难解难分,王禹九协助长官,周密筹划战斗。在常熟战役中,第九十八师与友军失去联系,不明敌我情况,正在这时,大批敌军拥至,战、退争议很大,王禹九力排众议,主张乘敌未稳,主动出击,打掉日军的气焰,结果稳定了战局,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尔后,第七十九军在苏浙皖边区,与敌周旋作战,袭击日军,炸毁公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王禹九以抗日作战有功升任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六旅副旅长,后又提升为第七十九军军部少将参谋处长。

1938年,第七十九军奉令从第三战区转入江西南浔线作战。

1939年,日军全力压向江西南昌,七十九军在江西安义、高安一带布防。同月17日,日军向南昌进攻,七十九军处于日军中路方向。20日,与日军展开激战,至23日,守军伤亡过半。26日,七十九军军部在虬岭陷入敌军重围,而军部兵力仅有1个特务连。27日凌晨,王禹九率领特务连奋力拚杀,激昂地对即将冲锋的官兵们说:“国军之光荣与军长之安危,系于此役,吾人若不具牺牲决心,其何以对国家,何以对团体,更何以对长官?此正吾人成仁取义时也。”尔后,他亲率部队冲锋,拼力厮杀,连克两个山头,敌人拼死反抗,弹飞如雨,王将军毫不畏惧,仍一马当先,率部冲杀,不幸被一颗敌弹击中胸部,壮烈殉国。

遗体被部下丁保良(中共党员,时任七十九军少校参谋)突围时背出,葬于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他为陆军中将。

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王禹九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在上海的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扈先梅烈士(一八九六年——一九三八年)

扈先梅烈士,字仲卿,河南省安阳人,一八九六年生,自幼秉性好强,为人正直。他目睹国运衰颓,清廷与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立下救国救民志愿,考入东北讲武堂步兵班学习。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扈先梅学习认真,训练刻苦,对步兵战略战术及步炮协同作战很有研究,历次学术科考试成绩均为优良。

毕业以后,扈先梅被分配到东北军见习,他为人豪爽,治军有方,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奋勇无比,以战功逐步擢升为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迫于命令撤入关内,扈先梅随部驻扎河北,他对日本帝国主义怀有刻骨仇恨,每谈及东北三千万同胞,则慷慨激昂,愤怒万分,表示定以收复国土,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为己任。

以后,扈先梅升任于学忠将军所指挥的陆军第五十一军第一零二师第三零六旅少将旅长,他不顾当时华北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某些禁令,向爱国官兵灌输抗日救国必胜,收复东北失地必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官兵勿忘国难,刻苦练兵。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奋起还击,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扈先梅将军激动万分,决心把数年对日寇的仇恨化成力量,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收复东北大好河山。扈将军率部转战华北,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风餐露宿,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并抽出时间,亲自慰劳伤兵。由于他待人和善,为人师表,在士兵中威信极高,每当战端危急,官兵们都愿意跟随他赴汤蹈火,扭转战局,杀敌立功。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军攻占南京。

一九三八年四月,继续渡江北上,妄图与华北南下之板垣师团共同打通津浦铁路,以矶谷师团为主力,企图突破鲁南重镇台儿庄,以锥形战术插入徐州。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领导下,决心与日本决一死战,在台儿庄全歼日军,于是,爆发了世界闻名的台儿庄会战。

扈先梅将军在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将军率领下也奉令参加会战,担任坚守台儿庄外围阵地的任务,他率领官兵日夜赶修阵地工事,作好了迎击敌人的准备。

进攻的敌人是精锐的板垣师团和矾谷师团,他们在优势炮火和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向我发起疯狂的进攻,密集的炮火把我阵地炸成一片废墟,扈先梅将军率部顽强抵抗,不顾猛烈炮火造成的伤亡,宁死不退,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激战中,双方损失惨重,尸横遍野,扈先梅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雷忠烈士(一九零一年——一九三八年)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游击副总指挥雷忠将军,一九三八年十月在安徽霍丘与日寇的激烈战斗中,当场阵亡,成为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之一。

雷忠将军,字霆均,湖南省嘉禾县人,一九零一年生。自幼聪颖好学,常手不释卷,以后他考入著名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受当时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痛感外侮丛生、军阀政府腐败无能,立志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走狗,救国救民。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大学里,他得知国民政府为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已出兵北伐,于是,他决心投笔从戎,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九二六年冬,他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

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十六师见习。由于他带兵有方,言传身教,赏罚分明,颇得上峰的赏识,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夏,著名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了。淞沪战场成为中日双方战争的焦点,中国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近七十个师都在这一战线与日军作战,他们冒着敌人陆、海、空军猛烈的炮火,用窳败的武器抗击着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强盗。双方拼命厮杀,死伤惨重。这时,为配合我淞沪大军作战,军事当局决定组建游击部队以干扰日军作战运输,袭击敌人仓库以配合我正面作战。于是,雷忠将军被任命为军委会游击第一支队少将司令官,率军在上海浦东一带进行战术游击活动,策应友军对日作战。

雷将军率部队日夜活动在敌占区,避实就虚,袭击敌人,常常出奇制胜,迫使日寇疲于奔命。雷将军在率部打击敌人的同时,还向民众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鼓励他们与敌斗争。他对民众们说:“吾人为不欲长期作亡国奴,过牛马生活,就必须抗敌御侮,希与日军采取不合作主义,随时搜集敌伪情报,提供国军参考。”

不久,战局恶化,雷将军率领的游击部队也因粮弹奇缺,伤亡过大,只能突围转移到皖北一带活动。

一九三八年四月,雷忠将军调任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游击副总指挥,继续率部与日军在皖北作战,多次重刨日军。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军集中兵力与我在霍丘一线作战,雷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部队英勇杀敌,不幸被敌弹击中,当场阵亡,以身殉职,年仅三十八岁。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林英灿烈士(一八九八年——一九三九年)

林英灿烈士,字子文,湖北省黄冈人,一八九八年生,自幼喜好读书,刻苦自勉。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家衰败,军力不整,遂立志投笔从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

在军校学习期间,林英灿训练刻苦,学习认真,加以他性格坚毅,沉默寡言,胸有成竹,处事老练,深为同学所拥护和学校当局所喜爱。

从保定军校毕业后,林英灿到军队服役。由于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作战勇敢,调度有方,故由排长递升为连长、营长、团长、参谋长、副师长等职。一九三一年,林英灿任陆军第一五二师少将参谋长。

一九三六年,林将军奉令率部驻防海南琼崖。

一九三七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林英灿将军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杀敌报国,但军事当局考虑南疆当时虽无大战事,但地位甚为重要,必有精兵强将扼守,准备作战。于是林将军奉令率部修筑海南要塞工事,组训部队,充分利用海岛地形,打退了日军数次偷袭进攻,以杀敌卫疆立功而荣任陆军第一五二师副师长。

一九三八年,林英灿又奉上级命令率部偷渡琼州海峡开回粤北归还建制,投入对日作战,林将军率部队在靖远县、花县一带不时出击,消灭日军小股部队,炸毁敌人运输线,阻止日军深入,消灭了许多敌人。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三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靖远县龙山市一线我阵地发动猛烈的进攻,妄图歼灭我抗日军队主力,继续北上西进。

林英灿将军率第一五二师主力扼守阵地,他们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和重炮火力的轰击,利用坚固的地上工事顽强抵抗,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前躺满了日军的尸体,我亦伤亡重大。在激烈的战斗中,林英灿将军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用抗战必胜,誓死救国的革命精神教育抗战官兵,鼓励他们奋勇作战,杀敌报国,誓与阵地共存亡。前线官兵见主官这样英勇,勇气倍增,面对日军一次次的疯狂进犯,均能沉着应战,宁死不退。

以后,失败的日军恼羞成怒,再次集中优势火力轰击我阵地,并趁势发动密集的集团冲锋,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拼斗,一时杀声震天,血肉飞溅,林将军亲率奋勇队往返冲杀,白刃格斗,杀得日寇鬼哭狼嚎,败退而归。这时,日军飞机和火炮再次猛轰我阵地,林英灿将军马上指挥部队进入工事掩蔽,他却不幸被炸弹片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蒋志英烈士(一九〇二年——一九四一年)

蒋志英烈士,字伯清,浙江省诸暨县人,自幼勤奋读书,钻研书法,精通金石学。他为人正直,崇尚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为村中青年们所拥戴。他目睹国事腐败,列强欺凌我国,军阀横行霸道,逐渐萌发救国救民的思想。

一九二六年春,蒋志英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立志投身革命洪流,到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了中央军校潮州分校第一期。

他在军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训练,学术科成绩优秀。

蒋志英从军校毕业后,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斗行列,历经北伐战争的许多次战役。他勇敢善战,足智多谋,加以带兵有方,身教重于言教,注重以理服人,严禁体罚,很得士兵的信任并受到上级的器重,他相继被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团长。

一九三七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军民忍无可忍,被迫自卫还击,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了。

蒋志英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及对日寇的仇恨,投身于全民族求生存,反侵略的伟大斗争。

不久,蒋志英被任命为浙东沿海我台州守备指挥部少将指挥官,驻防浙江海门。

当时,他所指挥的守备部队多是由地方自卫队和水上警察组成的,军事素质和纪律性比较差。蒋志英将军到任后,立即加以整顿。他严格执行部队的组织纪律,赏罚严明,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并用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教育官兵,鼓励他们苦练军事技术,准备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经过他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训练,台州我守备部队的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官兵士气高昂,决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国土。

一九四一年四月,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及海军陆战队二千余人在大批伪军的配合下,在飞机、海军舰只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从沿海各要点登陆,我台州守备部队在蒋志英将军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日军。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利用既设工事狠狠地打击侵略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蒋将军身为军事主官,自知守土有责,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鼓励士兵杀敌立功,以死报国,我将士在蒋将军的鼓励下,士气高昂,拼死抵抗日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突破防线。蒋将军亲率少数预备队前后阻击,与敌人展开近战肉搏。激战中,蒋志英将军被敌人刺刀刺穿胸部,血流如注,壮烈牺牲。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陈文杞烈士(一九零四年——一九四一年)

陈文杞烈士,福建省莆田县人,一九零四年生。少年时代,他勤勉好学,聪慧过人。就读于莆田中学时,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多次考试都成绩优良,深为校方喜爱。

中学毕业后,他目睹国家分裂,痛恨帝国主义到处横行,军阀政府腐败无能,立志投身国民革命的洪流救国救民。他历尽艰辛,于一九二五年毅然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一九二六年毕业后,陈文杞被分配到陆军第二十二师见习,参加北伐战争。

一九二九年,陈文杞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一师第一旅,他升任第一旅第一团连长,以后又逐步擢升为大队长、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陈文杞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请缨上阵,随部参加了抗日作战,转战各地,屡建功绩。

一九四一年,陈文杞被上级选派到陆军大学学习深造,正要赶往学校之际,日寇在华北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陈文杞立刻放弃学习机会,要求参加作战,他被上级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少将参谋长,率部开赴黄河防线,参予戎机,布置对日军的防御。

不久,日军为拔除中国抗日军队在华北最大的游击基地——中条山根据地,进逼中原,突破黄河防线,打通平汉铁路,肃清我对其交通运输线及其侧背的威胁,秘密集中主力部队七万余人,准备大举围攻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陈文杞将军奉令随第二十七师渡黄河北上增援,曾在永济一线与日军接战数次,均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凶焰。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主力部队在陆、空优势火力的配合下,向我中条山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我中条山抗日军民奋起抵抗,利用有利的山地地形,顽强地阻击着进犯的日军。双方拼死搏斗,死伤惨重,多次展开了残酷的白刃肉搏,我将士虽奋勇杀敌,但终因实力悬殊,没有后援,渐成残局。

陈文杞将军率部冒着日军猛烈的轰炸,宁死不退,据守阵地,他亲自来到前线,鼓励官兵奋勇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在他的带领下,抗日官兵顽强作战,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以后,我友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整个战斗情况更加激烈、复杂,凶残的日军不断施放毒气,趁我将士受毒昏迷之际,攻占阵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文杞将军镇定如常,鼓励部队誓死坚守阵地。他振臂高呼:“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时矣!”

陈将军率我抗日将士奋勇冲杀,坚守阵地三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被日军攻破阵地,双方陷入混战状态,陈文杞将军在与敌拼杀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台砦阵地。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石作衡烈士(一九零五年——一九四一年)

石作衡烈士,别号字玉,山西省浑源县泉头村人,一九零五年十二月生。

他自幼勤奋好学,在本县高小毕业后,于一九二一年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后又入北方军校。在学习期间,他怀着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军事学术。

毕业以后,石作衡分到第九师第十五旅。由于他为人禀性正直,办事认真负责,后晋升为本旅特务连中尉排长。

一九二七年底,阎锡山率晋军参加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石作衡率部参加了北伐军的战斗行列,在蔚县西河营及繁峙县分水岭诸战役中作战勇敢,屡挫敌锋。

一九二八年,晋军进入平、津地区,石作衡升任本旅第三十八团八连连长。他善于带兵,赏罚分明,部队训练颇有成效,深受师长李生达将军的赏识。

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东北后,仍野心不死,将魔爪继续伸向华北,进攻我长城一线军队,我奋起反抗,开始了著名的长城抗战。

石作衡也奉令率部出师古北口,参加长城抗战,并被提升为本师第二十七旅第四三三团一营营长。

一九三七年夏,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人民都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阎锡山将军也命令晋军投入全面的抗日战争,保家卫国,消灭入侵的日本强盗。石作衡营曾参加南口、大同、平型关、忻口诸战役,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南怀化争夺战中负了重伤。

一九三七年底,石作衡伤好归建,以战功升任第二零九旅参谋长。

一九三八年秋,石作衡又调任独立第八旅参谋长,后代理旅长。

一九三九年初,日军侵犯浮山,石作衡率部在韩村一线设伏,消灭日军数百人,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以战功升任独立第八旅旅长。

一九四零年秋,独立第八旅与第二一七旅合编为陆军第七十师,石作衡升任第七十师少将师长,率部驻防山西垣曲县望仙村一线。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为击溃我抗日军队的根据地,解除我对其后方及运输线的威胁,秘密集中大批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

石作衡将军率部奋勇迎击日军的进犯,他们冒着日军猛烈的飞机轰炸和地面炮火的袭击,充分利用地形,用普通的步兵武器狠狠地打击日军,双方激战于垣曲县之天盘山及望仙庄一线,日军死伤累累。不久,日军在空降部队的突袭下占领垣曲县城,我部队只好经沁水县撤往绛县。

九月初,大批日军向绛县东北丁家凹富家岭我第七十师阵地发动猛烈的进攻,石作衡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用抗日必胜、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道理来教育士兵,鼓励他们浴血奋战,杀敌报国。在他的鼓励带动下,抗日将士个个勇气倍增,不顾日军的猛烈炮火,奋勇抵抗,誓死坚守阵地。经过数天激战,我部队虽歼敌甚多,自己也损失惨重,因此,石作衡将军决定向南反攻突围。由于石将军指挥有方,将士迅猛出击,突围日军防线南进。

不料,正行抵沟东凹时,与大批日军援军遭遇,当场展开了激烈残酷的白刃肉搏战,石将军率我将士拼死厮杀。激战中,石将军不幸被炮弹击中,血流遍身。临终前,他还谆谆叮嘱部下:“协同一致,亲爱团结,以铁血保卫祖国,完成复兴大业,吾死亦无憾矣!”随后,饮恨殉国。

国民政府为表彰石作衡将军抗日救国壮烈牺牲的爱国主义事迹,特追赠石作衡烈士为陆军中将。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尉迟凤岗烈士(一九零三年——一九三七年)

尉迟凤岗烈士,字敏鸣,山西省朔县人,一九零三年生,自幼为人正直,颇有燕赵义士风采,好打抱不平,疾恶如仇。青年时代,他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腐败无能,投身军旅,考入步兵专科学校学习。他学习认真,军事训练中吃苦耐劳,多次考试成绩均为优良,深受校方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赞赏。

尉迟凤岗从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后,到部队担任排长,他善于带兵,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深为士兵所拥戴。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旦足智多谋,处理情况果断,依战功逐步擢升为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尉迟凤岗时任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兼第四十一团团长。当他得知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全面的侵华战争的消息后,立即请缨上阵,要求率部与日军决一死战,杀敌立功,以报效国家。

不久,陆军第七师奉军事指挥机关命令北上作战,到达河北省涿州一线援助华北战场上正在浴血奋战中的我国抗日军队,并阻击侵占我国北部重要城市北平、天津后又沿平汉路南下的日本侵略军,以保障我后援大军集结保定,作好与南下日军决战的准备。

九月二十二日,尉迟将军又接到上峰命令,要他火速率部到满城县布防,做好迎击日军进攻的准备。此时,日军已在华北稳住阵脚,并在获得大量援兵后,分别沿平汉、津浦、平绥路大举进攻,各地战况异常激烈,瞬息万变。

当尉迟将军率部行经保定附近董村时,与大批日军突然遭遇,双方互相射击,混战成一团,尉迟将军临危不惧,镇定如常,火速指挥部队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掩护全旅主力从容应战。这时,敌情尚不明了,旅长不在部队,尉迟将军勇敢地担起了指挥作战的重任,指挥部队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不久,我军探明,当面敌人系南口战役后向南推进的日军主力师团,尉迟将军奉令率部坚守阵地,阻击敌人,掩护这一地区其他友军迅速转移。

尉迟将军临危受命,他自知敌情严重,形势万分危急,但却毫不畏惧地接受了阻击任务。他亲临前线,鼓励我抗日将士勇敢作战,杀敌立功,誓与阵地共存亡。

这时,日军主力部队在密集的炮火和装甲车火力的掩护下发起疯狂进攻,我将士凭借高昂的士气,简陋的工事抵抗,拼死厮杀,战况惨烈,尉迟将军在激战中,亲临前线,身先士卒,率领我将士奋勇杀敌,不幸在战斗中,身中数弹。他咬紧牙关,裹好伤口,继续指挥战斗,不肯退下战场,后因流血过多,壮烈殉职。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杨杰烈士(一八九五年——一九三七年)

杨杰烈士,字子英,河北省容城县人,一八九五年生。自幼性格忠厚淳朴,为人正直。青年时代,他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历尽千辛万苦,奔赴当时国民革命策源地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严格训练,有一股好学不倦的犟劲,立志做一个优秀的军事长官,救国救民。

杨杰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一师参加北伐,他作战勇猛,在历次战役中屡建功勋,以战功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杨杰这时正担任陆军第一师第一旅少将副旅长兼团长,他得知日寇大规模侵华的消息,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杀敌。八月廿三日,日军在上海宝山登陆,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双方在上海地区拼死厮杀,我方急需精兵增援,杨杰所部火速从西北车运到上海一线参战,奉令扼守西塘桥阵地。

上海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最激烈、最残酷的会战,日军充分利用其陆、海、空军的炮火优势和上海地形平坦的特点,不断用重炮、舰炮和成群的飞机的火力交叉配合,轰击我阵地,我抗日将士凭借简陋的工事、窳败的武器和高昂的抗日热情,顽强抵抗,宁死不退,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的密集冲锋。双方死伤惨重,遗尸累累,我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粉碎了日寇所吹嘘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就能占领全上海”的谎言,赢得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十月十日,日寇在无数次进攻失败之后,恼羞成怒,集中优势兵力,在密集炮火和飞机轰炸的支援下再次冲击杨杰部驻守的西塘桥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日军的猛烈炮火把杨部阵地炸成平地,损失较大,杨杰旅长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革命道理教育部下,鼓励官兵奋勇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

全体将士见主官这样勇敢,士气大振,用密集的步兵火力狠狠地打击入侵的日寇,一批日军的尸体倒在了前沿阵地,我也损失惨重。当友军询问战况时,杨杰旅长镇定地回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

到十月十一日晚,日军又以猛烈炮火轰击我阵地并发起集团冲锋,我阵地被敌人突破。杨将军闻听消息,心急如焚,亲率预备队前去逆袭,与敌混战成一团。激战中,杨将军身中数弹,当场阵亡,以身殉国。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李兰池烈士(一八九八年——一九三七年)

李兰池烈士,字锦卿,辽宁省锦西县人,一八九八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尤精书法。后愤于列强入侵,报着从军革弊,富国强兵的愿望,投笔从戎,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学习。

李兰池在讲武堂学习中,刻苦训练,好学不倦,历次考试成绩优良,深受师长的好评。

毕业后,分配到部队见习,由于他为人豪爽正直,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受到下级士兵的拥戴,加以他作战勇敢,颇有韬略,由排长逐渐擢升为连长、营长、团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李兰池将军正任陆军第五十七军少将副旅长。他听到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后,激动地表示,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尽到一个爱国军人的神圣职责,一定要将日寇驱逐出中国,收复东北失地,解放被压迫的三千万父老兄弟姐妹。随之,他主动要求请缨上阵,杀敌立功。

不久,李兰池将军奉令率部赶赴淞沪战场作战,担任江阴、镇江一线的守备任务,配合海军部队封锁长江航道,阻止日军溯长江而上,保卫首都南京侧背的安全。

以后,我淞沪抗日大军顽强固守上海一线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军企图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美梦。但终因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损失颇大,只好退出上海阵地。

日军主力部队在侵占上海后,马上分数路猛扑当时我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妄图占领我国首都,打击我国抗日军民的顽强斗志,迫使我政府投降。

我军事当局考虑到南京系国际力量与全国人民观瞻所在,要不惜一切牺牲,与日军决一死战。于是,抽调大批部队,由唐生智将军率领准备迎接南京保卫战的到来。

此时,李兰池将军所在的部队也编入南京保卫战战斗序列,担任南京太平门外蒋庙一线的防御任务。李兰池深知敌强我弱,必有死战,他亲自巡视阵地,用抗日必胜,誓死卫国的道理鼓励部下奋勇杀敌,立功报国。

十二月初,日军主力在飞机、坦克及重炮火力的掩护下,发动了对南京的进攻。

李将军亲自指挥部队,用劣势的武器装备狠狠地打击了侵犯的日军,在阵地危急时刻,李将军多次亲自督战,率领部队白刃格斗,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双方死伤惨重。

以后,李将军奉令率部突围,向大胜关转移,在激战中,李兰池身先士卒,率队冲锋,不幸,被击中要害,壮烈牺牲。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刘眉生烈士(一九零四年——一九三七年)

刘眉生烈士,字天嘏,贵州省遵义人,一九零四年生,他性格刚强,沉毅寡言,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专门学校校官研究班的毕业生。他军事训练刻苦,钻研军事理论认真,深受上峰的赏识,在军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队长、教官、副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刘眉生任陆军第八十五师第二五三旅第五一零团团长,奉命随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将军入晋抗击日寇,敌我双方在忻口一线摆开战场,开始了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歼敌最多,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最沉重打击的忻口大会战。

第八十五师是中国军队中装备较好的主力部队,担任忻口战场左翼洪山阵地的守备任务。从十月十一日开始,日本陆军精锐主力板垣师团在飞机、火炮、坦克火力的支援下,开始向我忻口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力图一举拿下忻口,进逼太原,荡平我山西抗日军队,以解除其南渡黄河、沿平汉路进攻中原的侧背威胁。我各路抗日大军宁死不退,双方展开了激烈残酷的血战,在忻口一线拉锯,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死伤惨重,尸体堆满了山坡,我高级将领多人也在血战中壮烈殉国。

刘眉生将军率其部队奉令扼守忻口洪山阵地,他亲临前线指挥,用抗战必胜、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道理教育下级官兵,鼓励士兵奋勇杀敌,以死报国。他根据日军进攻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前线官兵如何修好工事掩体,如何躲避敌机和其炮火的伤害,有效地保存启己的战斗力,待敌人逼进我阵地前,再以密集的步兵火力及手榴弹加以歼灭。在多次战局危机的时刻,他亲率卫兵巡视阵地,一起参加战斗,打击日军,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斗志,多次击退了日军的集团冲锋,保证了阵地的安全。

十月二十八日,日军再次集结优势兵力进攻刘眉生将军所部据守的阵地,刘将军见敌来势凶猛,又亲上第一线指挥作战,不幸在鏖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

国民政府为表彰刘眉生烈士壮烈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刘眉生烈士为陆军少将。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张树桢烈士(一八九八年——一九三七年)

原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二师第四一六团少将团长张树桢将军,一九三七年八月与日军在河北省怀来县镇边城一线的激烈战斗中,英勇殉国。他是继赵登禹、佟麟阁将军之后,在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最先反抗日军侵略,战死沙场的抗日将领之一。

张树桢烈士,河北省人,他早年投身军旅,一直在晋军中服役,以其勇猛善战,为人侠义而受上峰及部下的喜爱和拥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步步擢升,到一九三七年,张树桢担任陆军第七十二师第四一六团上校团长,在陈长捷(七十二师师长)将军属下供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近郊卢沟桥挑起武装冲突,第二十九军奋起反抗日军侵略,全国抗日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不久,国民政府为支持第二十九军抗日,命令中央军及附近中国各抗日军队向北平推进。汤恩伯将军的第十三军沿平绥路东运,占据了北平西北要点南口,张树桢部也随第七十二师师长陈长捷将军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令,从晋北一线推进到怀来县镇边城,以屏障南口侧翼,阻击日军沿平绥路西进。

疯狂的日军主力部队在七月二十八日占领平、津两市后,分兵数路西进、南下,妄图排除南口一线我对北平及平绥路的威胁,并进而打开通往山西腹地及绥远的通道。

八月七日,日军主力在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向南口我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突破我右翼阵地,进抵镇边城、横岭城、骡子圈一线。张树桢奉令率部增援,阻击日军前进。

八月二十一日,敌我双方在骡子圈一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一战斗地区是平西的崇山峻岭,骡子圈又为群山之首,镇边城、横岭城都是古代屯兵要地,筑有坚固的城墙,互有崎岖的小路相连,南达南口重镇,拊北平之背,北通怀来,扼平绥路之喉。围绕着这一兵家要地和诸制高点,双方军队拼死血战,我凭借有利地形,用劣势装备顽强阻击日军。但日军凭借优势兵力进攻,使我造成重大伤亡。

二十二日,我第四师骡子圈阵地失守。张树桢闻听消息,心急如焚,当即率领部队驰援。他率先冒着敌人炮火,冲上阵地,展开了白刃血战。敌人被赶下了阵地,张树桢腿部也负了重伤,但他拒不下火线,仍从容指挥部队赶修工事,作好与敌拼搏的准备。半夜,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冲上我阵地,双方混成一团,张树桢率全团官兵宁死不退,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毛岱钧烈士(一九零二年——一九三八年)

毛岱钧烈士,号重威,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零二年生,自幼父母双亡,靠叔伯抚养成人。他少年就读于村中私塾,好学不倦,聪慧异常,深受教师之钟爱。以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县高小及明德中学,受当时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毛岱钧逐渐萌发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思想。

一九二零年春,毛岱钧投身军旅,立志报国救民,加入湘军第四师,由于他作战勇敢,颇有智谋,不久就被提升为排长。

一九二六年夏,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决心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走狗,湘军在唐生智将军的率领下也加入北伐的洪流。毛岱钧在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武胜关诸战役中,身先士卒,奋勇无比,屡建战功,深受上峰的赏识和战友的赞誉。

一九二七年,他被上级调入中央军校长沙分校深造。在学习期间,他刻苦认真,对军事技术课程反复钻研,深受校方的喜爱。

从中央军校毕业后,毛岱钧被分配到陆军第三十六军第三师任连长。

一九三零年,毛岱钧又调任陆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二营上尉副官。

一九三三年,他又被提升为陆军第五十九师第三五一团第一营少校营长。

以后,他又选调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学习,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学习,使他又进一步提高了其军事指挥艺术和作战技能。

从中央军校毕业后,毛岱钧调任陆军第九预备师第三十三团中校团附。

一九三七年夏,日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毛岱钧义愤填膺,立即请缨上阵,率部参加抗日战争。在多次的激烈战斗中,他都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挫敌锋,不久以战功荣任第九预备师第三十五团团长。

一九三八年,日军在占领大片中国领土后,集中优势兵力,在陆、空、海火力的配合掩护下,沿长江两岸大举进犯我抗日重镇——武汉,全国抗日军民从六月起开始了保卫大武汉的战斗。

毛岱钧奉令率军固守江西庐山以西之朱家山、孔家祠、门家桥一线阵地,他冒着敌人炮火,亲临前线,用抗日救国、战死光荣的道理鼓励士兵奋勇杀敌,宁死不退。凭借山地有利地形,顽强阻击日军。疯狂的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拼命进攻,双方激战了数昼夜,多次展开了白刃格斗,战况空前惨烈。我守军伤亡殆尽,日军乘势攻下阵地,毛岱钧亲率预备队,冲上阵地,在激战中,毛岱钧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国民政府为嘉奖毛岱钧烈士英勇抗日,光荣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追赠毛岱钧烈士为陆军少将。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胡文臣烈士(一八八八年——一九三八年)

胡文臣烈士,字相卿,河北省静海县(今属天津市杨柳青)人,出身于武林世家,自幼继承父志,精通武术,技艺高强,能挥掌劈碎十块青砖,单臂可举百余斤,可谓当地武林豪杰。但他从不以艺压人,欺凌弱小,为人谦和、公正。中学毕业后,他入伍当兵,曾任两淮盐警大队排长、连长、大队长等职。

在部队期间,他任中下级干部颇为称职,在教习士兵演习术科训练时,他总是言传身教,使士兵锻炼体魄、技能,增强战斗力。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战争,全国抗日军民用落后的装备狠狠地打击了各个战场上的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建新的正规部队,补充对日作战中的损失,抗战爆发后不久,两淮盐警部队奉军事委员会命令扩编为陆军第八军游击队,胡文臣升任第三总队长,奉令在苏北一带活动,打击日军,配合我主力作战。

一九三八年春,日军在海、空火力配合下侵犯连云港,想利用优势火力消灭我部,强行登陆。胡文臣总队长率部坚守灌云县之云台山左翼,他带领抗日将士利用山地,顽强地阻击敌人。日军的数次疯狂进攻都被击退,伤亡惨重,仍无法占领我阵地。狡猾的日军连攻不破,便改变战略,集中全部主力突然猛攻我侧翼阵地。我守军因伤亡殆尽,阵地失守。

胡队长得此信息,当夜亲率突击队夜袭大龙头阵地。他身先士卒,奋力拼杀,血战杀场。士兵见主官这样英勇,士气大振,当即恢复了阵地。胡文臣以战功升任陆军第三十三师团长。

一九三八年冬,胡文臣奉令率部驻扎江苏宿迁,日军调动主力部队前去进攻,妄图全歼我抗日部队。胡文臣得知日军动向,亲自率领两营部队进驻县城,日军在轰炸机和重型火炮的掩护下,反复冲锋。

胡文臣亲临第一线作战,指挥部队反复冲杀,拼死搏斗。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胡文臣大吼一声,冲入敌群,亲自手刃了几个日军,我士气振奋,迫使敌人退却,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不久,日军又调重兵增援,将县城四面围定,再次猛烈轰炸,随后以集团冲锋向我进攻。由于我伤亡殆尽,敌人冲入城内,双方展开残酷的巷战,胡文臣仍在第一线与敌搏斗,不幸在激战中头部中弹,当场壮烈殉国。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杨家骝烈士(一九零五年——一九三九年)

杨家骝烈士,字季良,贵州省荔波人,一九零五年生,他早年投入民主革命的洪流,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曾任陆军第九师排长、连长、少校团附及军政部特务团少校营长。

一九三六年,杨家骝被提升为陆军第六十师第三零八旅第三六零团中校团附。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爆发,杨家骝奉令率部参加著名的淞沪抗战,负责防守嘉定一线。这是一场极其艰苦、惨烈的战斗,双方近百万大军集中在上海狭小的地区内展开了拼死的搏斗,中国全国陆军的精锐主力多半集结在这一战场上,天上飞机轰炸,地面炮火猛烈,敌人势在必夺,我宁死不退,双方损失惨重。杨家骝所率部队守卫的防线,也是日军进攻的重点。由于我装备低劣,加以上海一带地形开阔,离海也很近,有利于日军发挥其陆、海、空优势,战斗极其激烈残酷。杨家骝多次率领部队从被敌人炮火轰塌的工事中顽强地抗击疯狂的日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由于他抗战有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杨家骝被晋升为第六十师第三六零团上校团长,兼第四支队指挥官。

不久,杨家骝奉令率部转移到溧阳之张渚镇,开始游击活动,配合友军作战,阻敌进犯南京。他多次率领部队分路袭击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日军为对付这支游击部队,调集优势兵力,四路包围杨家骝部于金鸡岭。

双方激战了七天七夜,杨家骝指挥部队利用有利地形,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但终因敌我兵力悬殊,我弹药消耗日增,难以支持。杨家骝一面镇定地指挥部队,一面暗中集中兵力、武器,趁夜间日军麻痹之时,突然率部杀出重围,并予敌以沉重打击。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不久,杨家骝率部调往昆山县境内整训,后又移驻南昌。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主力第四师团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向我重要城市南昌推进。杨家骝奉令率部阻击日军,他巧妙指挥部队与进犯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迟滞了日军进攻的锋芒,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残酷的战斗中,日军攻占我阵地麒麟峰,杨家骝率部队反攻。他身先士卒,与敌肉搏,反复冲杀十四次,毙敌数百人,还生擒日军四人,俘获机枪十八挺,步枪百余枝。在激战中,杨家骝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殉国。

国民政府为嘉奖杨家骝烈士的英勇殉国的精神,特追赠杨家骝为陆军少将。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刘世焱烈士(一九〇〇年——一九四一年)

刘世焱,字耿光,广东始兴县顿岗镇高留村人。生于1900年,于始兴中学毕业,当过小学教师,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曾参加学生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毕业后,参加参加北伐军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在作战中立有战功,擢升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刘世焱率部参战,在作战中,屡有建树,战后,任中校团长。后回到广州,任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军事训练中校主任。

1937年任第七十六军兵站站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战军民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到反击侵略的斗争之中。刘世焱将军满怀抗战救国之志,誓与敌人战斗到底,战争结果关系到民族存亡,他立即率部投入战斗,转战各地,多有建树。

1939年任暂编第二军八师十六团参谋主任、参谋处长。

1941年任暂编第八师十五团上校团长。

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抗日军民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之中。刘世焱满怀抗日救国,誓死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随部加入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生死斗争,转战各地,屡有建树。

一九四一年八月,日军秘密抽调鄂北主力第三师团、第四师团、第十三师团等部队会同鄂南之第四十师团等各地日军共十二万余人,集中飞机百余架,汽艇二百艘及海军浅水舰只二十余艘,以报第一次长沙会战惨败的一箭之仇,妄图一举拿下长沙重镇,歼灭我第五、六、九战区野战军主力,摧毁我反攻能力,达到解除其南进太平洋后顾之忧的目的。

我长沙附近抗日军队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的率领下,加紧修筑工事,储备弹药,适当调整兵力,做好了迎击敌人的准备。

当时,刘世焱正担任陆军暂编第八师团长,率部参加了第二次长沙大会战。

九月十七日起,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舰只炮火的掩护下,强渡新墙河,我抗日军民凭借南方有利的水网地带,节节抵抗,消耗敌人的兵力,并在大量歼敌后,适时撤退,继续阻击敌人。

日军凭借猛烈的炮火和优势的兵力,于二十六日迂回长沙之南,以一部兵力在二十七日冲入长沙,并以伞兵部队在东山一带空降,企图占据制高点,形势万分危急。

刘世焱团长奉令率部攻占东山,全歼日军空降部队。他火速率部驰往战场,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杀上山头,众将士见主官这样奋勇,士气大振,与敌人血肉相拼,白刃格斗,将日军伞兵部队全歼,控制了东山制高点,保证了我阵线的稳定,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接着,刘世焱团长又奉令率部奔驰长沙双溪桥、龙头铺一线阻击敌人,与进犯的日军主力第三师团迎头相遇,双方展开惨烈的战斗。我将士虽奋勇冲杀,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分割成几段。刘世焱团长身处绝境,临危不惧,指挥部下顽强抵抗,拖住敌人,等待我增援部队的到来。激战中,刘世焱团长左臂中弹,他镇定如常裹伤再战,最后,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下,官兵们仍奋战到底,终于坚持到我主力的到来,全歼了日军第三师团第十八联队主力及骑兵大队。

国民政府为嘉奖刘世焱烈士抗日杀敌的功绩,特追赠刘世焱烈士为陆军少将。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刘粹刚烈士(一九一三年——一九三七年)

刘粹刚烈士,辽宁省昌图县人,一九一三年二月生。他自幼聪慧刚毅,好学不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土大片沦丧,刘粹刚痛恨日本侵略者到处横行霸道,便下定决心,弃文习武,投笔从戎。他愤怒地表示:“失土不可不复,国仇不可不报。”他千方百计寻找报国杀敌的途迳,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

毕业后,又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

在航校受训期间,刘粹刚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飞行技术高超,成为我国早期空军中著名的战将。他尤其擅长射击术,有百发百中的本领,颇受同行战友的称誉。

一九三四年二月,他从航校毕业、分配到中国新建空军中服役,从队员逐步擢升为分队长。一九三六年,又升任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队队长。

一九三七年夏,七七事变爆发。刘粹刚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上阵杀敌,报仇雪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空军第五大队从南昌调到扬州,奉令参战,轰炸日本海军舰只,协助我陆军攻击上海日租界。刘粹刚率部奋勇作战,勇猛无比,屡挫强敌,建立战功。

八月十六日,刘粹刚驾驶第二四零一号战机击落日军水上侦察机一架。

十七日上午,刘粹刚率三架霍克飞机轰炸日虹口兵营后,与十架日机遭遇。他驾机奋勇冲向敌机,击落敌轰炸机一架。

二十日,刘粹刚又击落敌驱逐机和水上侦察机各一架。

二十三日,刘粹刚率队掩护我轰炸机轰炸吴淞口登陆之敌,与敌驱逐机五架展开激战,当场将一架日机打得起火爆炸。

九月八日,刘粹刚奉令单机赴沪侦察,在杨树浦上空,遇到两架敌机的拦截。

刘粹刚大显身手,与敌周旋,巧妙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十二日,他率队攻击长江口内日军舰队,击中巡洋舰一艘。

二十日,日机四十架空袭南京,刘粹刚奉令率队截击。他奋不顾身,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击落敌机数架,打退了日机的进攻,保卫了首都的安全。

在以后保卫首都的空战中,刘粹刚均勇敢作战,与装备和数量均占优势的敌机血战长空,以寡击众,以弱抗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有力地配合了陆军部队的抗日作战。到十月中旬,刘粹刚共击落日机十一架,以辉煌的战绩成为全国抗日军民交口赞誉的英雄。

十月二十七日,刘粹刚奉令率三架霍克飞机,从江苏省溧水出发,经洛阳,飞往山西,支援艰苦作战的抗日军队。这时,北方已经寒冷,且落日较早。刘粹刚率队到太原时,因无夜航设备,无法着陆,只好返回洛阳。飞临晋东南上空,此时飞机汽油告罄。刘粹刚不顾自己的危险,将最后一颗照明弹投下,引导僚机降落,他继续向前滑飞。到高平县时,他为保全飞机,不愿跳伞,在黑暗中觅地降落,不幸碰撞在城东南角魁星楼,机毁人亡。

国民政府为表彰刘粹刚奋勇杀敌,不畏牺牲,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特追赠他为空军少校。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李桂丹烈士(一九一四年——一九三四八年)

李桂丹烈士,辽宁省新民县人,一九一四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尊师敬长。一九二五年一月考入辽宁成城中学,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毕业。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他考入中央军校,在军校受训期间,他学习努力,训练认真,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和教师的喜爱。一九三二年七月,李桂丹从中央军校毕业。

这时,中央航校第二期飞行科招生,李桂丹又报考了中央航校,由于他身体强健,文化水平较好,被录取为第二期飞行科学员。在艰苦、紧张的学习飞行的训练中,李桂丹刻苦训练,吃苦耐劳,历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李桂丹学习阶段结束后,分配到航校飞行见习两个月,以后历任航校少尉飞行教官,飞行科驱逐组少尉组长。

一九三六年末,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绥远抗战爆发,李桂丹奉令率部前往绥远支持抗战。他勇敢善战,在侦察、轰炸和配合陆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并负了重伤。不久,他因战功升任航校飞行科驱逐机中尉代组长,后又升任空军第四大队××中队中尉队长。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淞沪战争爆发,中国空军也奉上级命令,配合陆军在淞沪上空与日军作战。这时,我国只有三百架飞机,与强大的日本空军相比,实力悬殊。但我英勇的空军健儿满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和捍卫祖国领空的决心,连连出击,轰炸日本海军舰队和日军据点,侦察敌情,配合陆军作战并截击轰炸我后方城市的敌机。抗日空军勇士个个勇猛异常,与敌人血战在蓝天,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强盗。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空战中,李桂丹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共击落敌机八架,以辉煌的战绩升任空军第四大队上尉本级代大队长。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授予李桂丹二级云麾勋章,以奖励他的作战功绩。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大批日军轰炸机在其驱逐机的掩护下,企图轰炸我当时领导全国抗日的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

我抗日空军健儿在李桂丹、吕基惇两大队长的率领下立即升空作战,双方在空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只见空中浓烟滚滚,火光闪闪,炮声隆隆,我飞行员敏捷异常,咬着敌机不放,接连击落十二架敌机,实为抗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之一。

李桂丹大队长在天上左冲右突,巧妙周旋,先后击落三架敌机,后不幸陷入敌机的火力网,当即血染长空,壮烈殉国,为保卫祖国的领空和大武汉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