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 - xp1024.com
《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


序言 前言

拯救地球,让末日止步!

随着地球上频繁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灾难”,于是,很多民族曾经出现的“末日预言”再次被人们忆起,玛雅预言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当《2012》在此时的上映,更是将这种预言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2012》这部电影中,演绎了大自然那无法抗拒、无坚不摧的力量,当陆地被撕裂、挤压推伸;当洪水和海啸肆虐,人类那些堪称“壁垒”的建筑物根本就不堪一击,更别说是肉身的人类了。虽然,有人批判这部电影演的过于绝望,让人根本看不到一丝得到救赎的希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人类不理会如今发生的灾难,仍由它们自发地发展下去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2012》中出现的画面不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2012,将是世界的末日。”这是古老而神秘的玛雅人曾经做出的预言。玛雅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去了何处?就算是借助于今天的考古、先进的技术,人们也只知道:玛雅人在资源贫乏的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创造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灿烂文化,计算了世界上最精准的历法,修建了富丽堂皇、巧夺天工的建筑,然后,不知所踪。

后世人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证、研究,也始终解答不了诸如“玛雅人是谁?”“他们为何拥有如此高超的建筑、计算、天文等能力?”“他们为何能创造出同时代先进的灿烂文明?”等一系列的问题。加上很多证据证明玛雅人是为未来而活的民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玛雅人看做成了不同于地球人的“外来人”。这些“外来人”拥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拥有巧夺天工的建筑技术,拥有高思维、逻辑能力,对天文、地理等知识非常熟悉,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古老而神秘的预言。

如果,有人将这种“预言”看做是胡编乱造、没有根据的信口之词,似乎有些片面,因为全世界了解玛雅的人都知道:玛雅人拥有世界上最精准的历法和异常先进的天文知识。并且,玛雅人对于2012年的预言和其他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精准预言”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中国比较出名的预言中,、《梅花诗》、《推背图》、《马前课》等,也都纷纷指出,2012年,人类将面临着末日的危险,到时候,地球将遭受巨大灾难的袭击,而人类也将受到灭顶之灾。

暂且不论这些预言是真是假,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总之,从近年来世界各地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地球温度不断攀升,南北极大量冰层融化,全球暖化问题等问题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看出,2012年即使不是世界的末日,也将在这一天发生令人担心的灾难。特别是最近有一部分气象专家和地质学家都在自己的学术文章里,发布了一些他们侦测地球现状之后的观点,更是应该引起人们对于2012年的重视。因为在他们对地球的勘测以及分析研究中,有科学铁一般的证据向人们展示:如果人类对于今天发生的灾难无动于衷,对于人类的未来漠不关心,那么,在不久的2012,地球上真的将发生严重的毁灭性灾难。

所幸,有玛雅等这些古老而神秘的预言在这里提示我们,鞭策我们开始注意周围的一切,开始从现在起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并在这种关注中行动起来,让人类避免在懵懂中遭受了所谓的灾难。鉴于这样的目的,我们编辑了这本书,只希望它能让现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从玛雅的末日预言中得到警示,能从这种警示中得到启示,继而绕开灾难。

第一章 “末日”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了 气候的“脾气”越来越怪了

每个人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的气候的“脾气”越来越不正常了,即气候异常越来越严重了。气候异常,是与气候正常相对而言的。所谓气候正常,是指气候的变化接近于多年的平均状况,比较合于常规和比较适宜于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所谓气候异常,是指不经常出现的非正常气候,如奇冷、奇热、严重干旱、特大暴雨、严重冰雹、特强台风等等。

2004年,一部轰轰烈烈的好莱坞灾难大片《后天》震撼了全球,《后天》是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描述了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所带来的灾难,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骤然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

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进一步引发地球空前的大灾难。

在一次国际科学论坛上,杰克·霍尔曾警告到场的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副总统,希望他们及早采取预防行动。在演讲中,杰克博士解释说,由于温室效应导致了两极冰盖融化,融化产生的大量淡水将使得水温、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转变,从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剧变,地球将再一次进入冰川时代。然而,美国副总统是以发展经济和工业为第一目标的,所以他质问杰克“灾难会在什么时候来到”,杰克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回答“也许是半年,也许过了明天就会发生”,这也正是本片片名的由来。美国副总统是个地地道道的科学盲,不但对杰克的研究结果大加驳斥,而且拒不对他的建议予以任何考虑。

集会结束后,有一位与杰克·霍尔博士相识的海洋科学家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都认为海洋洋流与全球气候的关系密切相关,那位海洋科学家急速赶回他设在高纬度地区的海洋监控站,然而,就在他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异象就已经产生。数个洋面监视器同时报警,并且很快全球的监视器都传来了报警。海洋科学家立即打电话给杰克,告诉他海洋的反应,最后向杰克提议,要预测现在的气候发展状况,只能使用杰克自己的分析系统。杰克很惊讶说他的系统是分析史前气候的。那位海洋科学家说,这就是现在唯一可用的系统。杰克十分悲伤地和海洋科学家告别。之后不久,那位海洋科学家所在的地方暴风雪就升级了,研究所缺油断电,前往救援的直升飞机被“急冻”,海洋科学家和他的两个助手喝着他珍藏多年的最后一瓶威士忌,安详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杰克急忙向政府汇报此事,但是遭到副总统的再次无理反对,并且以“你曾告诉我灾难会在半年后才发生”作为不信任他的理由。最后,杰克的上司私下里同意杰克使用主机资源进行分析,但是只给他48小时的时间。责任重大,情况紧急!在48小时内,杰克与他的助手们用尽全力统计分析,终于得出了结论。求见到白宫之后,杰克心急如焚地告诉总统,现在只能宣布北纬40度以南全美民众火速向赤道方向撤离。总统非常震惊,一面责备只顾经济而藐视环境的副总统,一面边恳求杰克想想办法救救另一半民众。杰克说,该线以北的民众只能尽量保暖,等待救援,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允许40度以北的民众撤离。有人怒斥杰克这是不负责任的建议,而杰克的上司告诉他们,杰克的儿子已经前往纽约曼哈顿,那是北纬40度以北的地方,按照杰克的计划,他根本没有考虑自己儿子的生存希望。最后,总统决定立刻按照杰克的建议展开撤离工作,并且他保证自己是白宫最后一个撤离的人。

此时此刻,杰克·霍尔博士的儿子山姆(杰克·吉伦荷饰)正在纽约与自己心仪的女孩参加一个全国高中知识竞赛,从他们去的飞机上开始直到知识竞赛结束,气候一直在以很明显的速度变得恶劣起来。他们在博物馆看到史前冰川时期被“急冻”的大型动物,竞赛后纽约就开始下暴雨。他们和在纽约认识的新朋友一起回到家里,却产生了一种纽约已经不安全的直觉。在驱车前往费城接他们新朋友的弟弟的路上,他们在纽约图书馆门前的路上遇上堵车,随后海啸吞没了曼哈顿,连轮船都被冲到了市内街道上。他们躲在图书馆里。所有通信讯号全部中断了,山姆冒险在正被水淹没的一楼用有线电话与杰克通话,杰克告诉他躲在屋里,将一切可以用来取暖的东西点燃,等待救援。随后下起了大雪,海啸和暴雨造成的积水早已被冰冻了,他们努力地阻止那些准备冒险步行逃出去的人们,但是愿意听从他们的话留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而那些步行踏雪逃出去的人最终全部被冻死在了外面。

杰克和他的助手们是进行过极地作业的。他们决定冒险前往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先是驱车然后步行。不久,一名同伴英勇牺牲了。冒着生命危险,杰克终于带着最后的一个重伤的助手进入了曼哈顿城区。而在同一时段,华盛顿也被雷暴和龙卷风袭击,基本上整个城市都覆灭了。总统坚守着他的诺言,在他们最后一批离开的人登机后,飞机很快就在恶劣的天气下失事。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除热带亚热带以外的所有地球表面,新的冰川时代开始了。

当镜头再次回到美国的时候,一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越境逃往墨西哥。美国政府免除了墨西哥的全部债务,美国人终于进入了那里的难民营。影片末尾处已经继任总统的原副总统在大使馆改造的临时国务院中,向人民道歉,承认他奉行的政策是错误的,并且郑重表示,从今以后,政府一定会彻底悔改。

看完影片《后天》,在震撼和心有余悸的同时,我们不禁联想到目前日益异常的全球气候。最近这几年,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地球气候的异变。

2004年夏天,一个全球气候异常的季节,天气反常的报告从全球各地纷纷传来。从7月初开始,狂风暴雨横扫亚洲大部分国家,日本北部爆发了6年来最大的暴雨;南亚遭遇特大洪水,至少已经造成1100人死亡;在中国的北京、广州、上海,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都市的正常生活。在北美,由于洪水泛滥,很多人逃离家园,而美国西部地区又遭遇了严重干旱导致山火横行。在欧洲,热浪与暴风雨相约而至,瑞典南部暴雨成灾,希腊连日来热浪滚滚,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高达40℃,而德国竟然上演了7月飞雪的反常一幕。

如果说2004年已经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已经印象模糊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眼下的2010年。

2010年01月06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0年以来,全球气候出现大异常。欧洲大多数国家遭遇罕见的强暴风雪侵袭,已造成数十人死亡,印度、韩国等国也出现了极端天气;南半球则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有关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导致大量海水蒸发,大气中水汽增多,所以容易导致极端天气增多。

据悉,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瘫痪。赤道地带和南半球则豪雨不断,造成肯尼亚、澳洲和巴西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丧生,数千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h3>首尔路面结冰</h3>

亚洲东北部雪势最惊人,使这个地区陷入六十年来最严酷的冬天。韩国首都首尔地区连降四天大雪之后,又遭遇寒流袭击,气温降到零下十度,将首尔的积雪冻成了冰,路滑苦了上班族。

库页岛也出现了暴风雪和雪崩。在印度北部和东部有六十多人冻死,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人。邻近尼泊尔的北方省政府紧急分发毛毯和柴火,以帮助贫民应付寒流的侵袭。

俄国西部天寒地冻,波罗的海地区和欧洲中北部则大雪纷飞,波兰更是灾情惨重,至少十三人冻死,使得入冬以来已有一百二十二人死于酷寒之中。

<h3>瑞士大雪崩</h3>

欧洲迄今已有十名滑雪者丧生或因雪崩失踪,最严重的是2010年1月3日发生在瑞士戴提格谷的大雪崩,把一批滑雪者和援救人员活埋,其中有十八人幸运获救,可是有七人丧生,还有一人失踪。有关部门称这是瑞士近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雪崩之一。

在意大利,急救人员忙着应付罕见的酷冷和冰雪,东北部公路因此而关闭,军方更出动了直升机赶运医疗用品到西西里。

<h3>-38.8℃创纪录</h3>

英国经历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由于道路结冰湿滑,英国的交通事故频频不断。此外,降雪迫使英国关闭了包括第二大机场盖特威克机场在内的众多机场。

波兰在新年期间遭受寒流袭击,气温骤降至零下25℃,造成13人死亡。

瑞典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有些地方的气温已降至最近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全国有1万多户居民供电中断。北部西博滕省的海马万地区1月6日凌晨的气温降至零下38.8℃,创瑞典入冬以来最低纪录。

奥地利早已习惯了“白色”的冬季,但今年的气温在晚间最低降至零下八度,在日间最低降至零下三度,就连土生土长的奥地利人也难以适应这种异常的天气。

<h3>北美低温创纪录</h3>

美东地区,北达科他州1月4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摄氏零下四十六度。佛州杰克森维尔和奥兰多气温降至-6.7℃与-2.8℃,双双创下新纪录。明尼苏达州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寒风刺骨,气温低至-17℃。除了上中西部,平日十分“阳光”的佛罗里达州也变得寒气逼人,气温曾一度降至0℃左右。

加拿大最少两人在严寒天气下死亡,东岸积雪多达三十厘米,多伦多气温普遍低于-13℃。

北半球寒流来势汹汹,南半球却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h3>澳大利亚气温创历史新高</h3>

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1月5日公布的年度气候变化报告说,2000年至2009年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热的十年。200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最热的一天气温高达48.4℃。

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内陆地区受连日暴雨影响,变成一片汪洋,数百户农村民居被淹没。在悉尼西北500公里的库南布尔镇,超过1200人被迫撤离家园,被安置到地势较高的临时收容所,流经该镇的一条河流水位一度涨至五点一四米,逼近四十年来最高记录。

<h3>巴西发洪水68死</h3>

巴西里约热内卢省由于暴雨不断,引发洪水泛滥及山泥倾泻,造成六十八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失踪,两座核电厂可能要关闭。当地已有超过四千人被疏散。

肯尼亚红十字会1月4日表示,过去一周来肯尼亚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导致至少二十人死亡,约三万人急需援助。

……

看看电影,再回头想想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了?“后天”真的要来临了吗?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造成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是温室效应。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到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将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滚滚热浪之中。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不是地球,也不是空气,正是标榜智慧和地球主宰的人类!

第一章 “末日”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了 冰川在日以继夜地“哭泣”

冰川,是地球上保存淡水资源的最主要仓库。而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众所周知且日趋严重的事情。冰川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在温室效应的“威胁”下,南极与北极的冰川乃至喜马拉雅山巅覆盖的冰雪正在“日夜垂泪”——慢慢消融。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冰川,亦称冰河,是淡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向坡下运动,称为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在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他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众所周知,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逐渐加剧,随之而来的便是冰川日以继夜的“眼泪”。

以下是一组有关全球冰川的现状:

1.南极冰川

科学家们认为,冰川融化的直接原因是空气和海洋海水的温度上升。海水比冰颜色暗,所以会吸收更多的阳光,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南极西部大冰原所有冰川因融冰量远远大于降雪量,每年整体减重1030亿吨,这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大冰川派恩艾兰冰川移动速度比上世纪70年代快了40%,史密斯冰川移动速度比1992年快了83%。这些冰川融冰入洋速度加快,主要原因在于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200米至300米的冰架正在消融。

2.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

在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有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科学家们认为,造成冰架融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利用卫星观测到,由于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冰架在2002年塌陷了。此外,在2000年至2003年间,这一地区有两座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了七倍,另外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则加快了两倍。

3.北极海冰

在过去的25年中,北极海冰范围在夏末时已经显著退化,即使在冬季最高峰时,海冰也比以前更年轻、冰层更单薄。近年来冰川融化的时候,船只甚至可以顺利地驶过连接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北极冰川目前的覆盖面积仅为165万平方英里,自1979年开始对北极冰川面积进行卫星测量以来,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少的一次。

4.格陵兰岛雅各布冰川

在格陵兰岛雅各布冰川东南方的一个冰原上,冰川所融化的冰水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个湖泊和小溪。2009年3月,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格陵兰岛冰原已经由于冰川融化形成了一道道冰槽或冰洞。据雷达、卫星和GPS跟踪显示,格陵兰南部和西部地区冰川的融化速度比两三年前加快了一倍,而东部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了三倍。格陵兰周围的冰减少会推动并加速冰裂过程,从而使大块的冰从冰川上脱落并掉入大海。

5.格陵兰岛的冰盖

科学家们认为,由于冰盖的融化以及冰川的消失,格陵兰岛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精确指示器。冰盖融化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的后果,也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冰可以反射热量,而水却可以吸收热并使气候变暖,因此导致更多的冰川和雪融化。据研究人员测算,格陵兰岛的冰盖每年将大约有220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从而导致全球的海平面进一步上升。

6.挪威冰川

2009年9月3日,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海洋摄影师和环保讲师迈克尔·诺兰在挪威北极圈内拍摄到冰川融化坍塌的瞬间,或许你认为这很平常,不过这次的场景却让人惊诧不已,冰川断开时呈现出一张“哭泣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留下的伤心泪。照片中那张可怕的面孔似乎在警示人们全球变暖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连大自然似乎都在忧伤。冰川专家表示,照片中的这块冰帽正在以每年萎缩160英尺(约合49米)的速度融化,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7.阿尔卑斯山脉

意大利和瑞士的国界原来以阿尔卑斯山山脉的冰川来划分,但冰川不断融化后,将来两国可能爆发资源和国界的纠纷。基于此,意大利一名议员遂提出两国重订国界的建议,目前两国已经着手相关的工作。瑞、意两国暂时商议的结果是,在多个区域将国界移动100米,包括著名的马特峰一带。现居于边境附近的居民将不受影响,因为此次调整的边界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而那里目前尚无人居住。

8.波松冰河

波松冰河位于法国与瑞士边界上的夏蒙尼镇附近。全球变暖使得波松冰河成了世界濒临消失的景点之一。科学家们预测说,如果波松冰河按照目前的速度融化,大部分河冰将会在2037年以前全部消失。法国有关部门的初步测量也显示,2004年波松冰河的冰层厚度平均减少了70厘米,2005年则平均减少了60厘米。进入21世纪以来,波松冰河的冰层平均厚度消减速度进一步加快。位于瑞士苏黎世的世界冰川监测机构跟踪监测了全球9大山脉的冰层。监测结果表明,这些冰层一直在不断消融。

9.瑞士蒙福特雪峰

在瑞士瓦莱州南达镇蒙福特雪峰上,斯蒂芬尼·米特莱尔和多米尼克·维拉莫茨正在为托丁冰川盖上一层绝热毯,以防止该冰川在炎热的夏季融化。但“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亚历山大·赫里却对此提出批评说,这种做法绝对荒唐,难道他们指望靠这种超大号的绝热毯就可以挑战自然气候?赫里进一步指出,隔热毯现在覆盖的表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只占瑞士蒙福特雪峰的很小一部分。而如果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整个瑞士,那么总花费将达到数十亿欧元。而如此巨大的投入也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治理气候变化,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10.不丹-喜马拉雅冰川湖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丹-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不断融化,融化的冰水在冰川残骸上快速形成了大量的冰川湖。喜马拉雅山脉高处的冰川正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融化,这将使得生活在南亚的近10亿人面临着失去水源供应的危险。作为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两大河流的源头,人们认为喜马拉雅山脉高处的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在不断加快。

11.喜马拉雅山脉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如果不对冰川融化的趋势加以遏制的话,以喜马拉雅冰川为源头的长江、恒河和印度河等流域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分析,温室气体和大气棕色云的综合作用是导致过去数十年来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根据记录显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南亚的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了0.25℃。

12.乞力马扎罗山顶峰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它其实是一个火山丘。联合国此前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融化,如果地球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变暖的话,该冰原将可能在未来20年内融化消失。违法的伐木业、木炭生产业、采石业及森林火灾,都加剧了冰盖的融化。很多人担心乞力马扎罗山冰盖融化将会破坏它自身的生态系统。更让当地居民担心的是,在乞力马扎罗山冰雪完全融化后,可能再没有人愿意去爬山。

13.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在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由于冰川融化从冰川上分裂下来的一个个巨型冰块被海洋潮汐推到岸边,而且它们还在继续融化。据专家们预测,即便是按照保守的估计,冰川的消失也会危及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河流流量以及农业生产。以冰川融水为源头的河流可能会在冰川融化时暴涨,然后在冰川消失后干涸。

14.阿普萨拉冰川

阿普萨拉冰川位于阿根廷。本世纪以来,气候变暖造成了该冰川的大幅度消退。阿根廷政府此前公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对于资源的潜在冲突与更激烈的竞争。这份报告最担忧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很多科学家预言,用不了多少年,这里的冰雪就有可能会消融殆尽。

15.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坐落于阿根廷南部,这里是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南段巴塔哥尼亚山脉东侧,属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冰川公园所在的冰川湖名为阿根廷湖,湖的面积达1414平方公里。据某网2008年7月8日报道,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当时正处于冬季,原本应该冰山雪地,不过由于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位于阿根廷冰河国家公园里的莫雷诺冰河,却正在溶化,并且不断崩裂,巨型冰块几乎是以垂直角度急速脱离冰河表面,落入阿根廷湖,场面相当震撼。

这是阿根廷第一次在冬天出现冰河冰块崩裂现象。国家公园官员认为,导致冰块崩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暖化。掉落湖中的冰块融解成浮冰,使得湖面水位不断上升。上升水位不断冲刷冰河,又进一步加快了冰河崩解的速度。

……

冰川消融究竟有多可怕?

目前,有关冰川消融的趋势已经有很多猜测,最严重的一种是在全球变暖情况下,冰川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包括北极和南极的冰盖会解体、青藏高原的山地冰川也会融化,海平面会升高50到70米,很多城市会被淹没……

全世界的冰川总面积大约为150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约有6万平方公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变暖趋势加快,冰川的融化也在加快。据观测资料显示,中国有近5万条冰川,其中的80%都在退缩,科学家预计有些小冰川(小冰川一般是指面积在2平方公里以下、长度也在2公里以下的冰川)退缩得越来越快,预计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内可能完全消失,比如玉龙雪山,有可能会在30年内消失。尽管大冰川不会消融得那么快,但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依然有增无减的话,大冰川消失也是朝不保夕的事。

关于冰川消融带来的主要影响,首先是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导致海平面升高,危及沿海国家或城市;其次,冰川消融还会导致固体水资源的储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

还有研究指出,冰川融化会释放病毒,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研人员在从极地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其中含有古老的病毒,而且经过了几千万年,这些病毒居然还是活着的。他们认为,极地冰川是古老病毒的最大库存地,一旦冰川全部融化,这些病毒就可能会被释放出来,给人类带来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另外,冰川融化对旅游业也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一些以雪山冰川著称的景点有可能濒临消失。如我国的玉龙雪山冰川等维度比较低的冰川,将会首当其冲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

第一章 “末日”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了 融化的冰川,被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

国内外海洋、气候、冰川病毒权威专家最近研究指出,存活了近14万年的病毒毒株都在地极冰层的“潘多拉盒子”里潜伏着,等待时机彻底释放。而目前世界各地超乎寻常的极端天气预示着这种威胁正在向人类逼近。

人们常常喜欢用“潘多拉的盒子”来形容暗藏灾难、祸害、威胁的地方。一旦打开这个盒子,这一切不幸就会被释放到人类世界,造成难以抵挡的灾难。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部分冰川中隐藏着可能导致疾病蔓延的病毒毒株。冰川正在消融,沉睡的病毒是否随着冰川大融化重返世界?人类是否即将面临气候和疾病的双重灾难?

在北极圈冰湖里徘徊的一只北极鸥做梦也不会想到,去年冬天融化的流水中,蕴藏着被冰冻了数万年的神秘病毒。随着一条小鱼的被捕,这些病毒成功地进入了北极鸥的体内。7月末,这只病鸟随着同类开始向南飞行,在穿越欧洲西海岸时体力不支,不幸坠地身亡。

数月过后,一种让人在一周内窒息而死的神秘疾病开始在欧盟传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欧洲铁路和航空器向四面八方扩散。各种预防隔离措施无法阻挡空气流动,一年内,全球患病人口急剧增加,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

上面所讲述的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而是有可能爆发在将来某一天的一场人类大灾难。

近年来联合国及各国的专家都在不断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正促使极地冰川以及其他地区,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的冰川融化,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几十年内,可能地球上的冰川就会完全消失。接踵而的后果,就是沉睡在冰川中的古老微生物病毒可能会被释放出来,从而给对此毫无抵抗能力的人类带来一场更为恐怖的灾难。

冰川病毒是在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由于气候极具严寒,病毒被封冻在冰川里。地球气候的演变史主要分为冰期和暖期,以13万年为周期不断循环往复,而我们眼下正处于气温不断上升的期间。因此,潜伏在冰川里的邪恶病毒将有可能随着冰川的消融,冲破冰川的束缚,威胁整个地球的安全。至于这些冰川病毒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科学界来说,地极冰川病毒目前尚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尽管如此,它已经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斯科特·罗杰斯教授是极地冰芯微生物考察、科研计划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的实验室一直在对冰芯微生物进行研究。近日,他表示说:“我们在冰芯里发现了已经在冰层中存活了近14万年的病毒毒株,也在西伯利亚的季节冰中找到了不到1岁的A型流感病毒。据此猜测,这类微生物会在适合其生存的冰中蛰伏,等待‘东山再起’。”罗杰斯教授的话绝非危言耸听。很多万年以来,温暖的季风总是不知疲倦地把热带和温带的海水送往遥远的极地区域,许许多多曾经肆虐地球的病毒,也被一同冰封在冰层中。由于温度极低,这些古老的病毒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由于冰芯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记录了大量的气候环境信息,因此是研究气候变化和冰芯微生物最好的介质。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污染,研究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把南极冰块浸没在乙醇和干冰中,然后用消毒过的水将最外层的几厘米冰层融化掉,再向融化的冰块中加入营养物质,在实验室中培育,结果得到了古老的细菌。在这样的研究中,罗杰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排列出了冰层中有500年到14万年历史的番茄叶病毒的核糖核酸序列和不到1岁的A型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序列。

罗杰斯教授表示:“至今,我们能够证明的在冰川中活着的病毒,是一种寄居在细菌体内的噬菌体。这些细菌的年龄大约在500岁到5500岁之间,而这些细菌则是病毒的保护者。”

这类微生物一直在适合其生存在冰中蛰伏。一旦冰川融化,随着冰川融水,这些微生物就可能乘机寄居在宿主身上。宿主有可能是人类、动物、水生物等等。有些病毒甚至可以通过空气找到宿主。一滴从融化的冰水中蒸发的带有病毒的浮质又很有可能在另外的地区形成新的降水。如果一些病毒能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它们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很长的距离了。

罗杰斯教授表示,目前他在对北极圈附近的冰湖内的A型流感病毒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湖泊上常年有候鸟来往,比如鸭类和鹅类,而候鸟身上携带的病毒和湖水中的病毒结合后发生了变异。在候鸟迁徙的时候,它们就会把新的病毒传播到它们所去的地方,从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研究者发现,在即将融化的古老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天花病毒等,另外还有很多至今尚未探明的病毒种类。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古老病毒会重返现代社会,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切确定将会发生。而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不会预见到这些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消失了几千年的病毒会重新出现,因此针对这些病毒的抵抗能力很脆弱。一旦传染发生,就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疾病流行。例如有一种能够引起痢疾状腹泻的病毒,这种病毒每隔几十年便在沿海地带出现一次,而它的栖身场所就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川。病毒在找到第一个宿主之后,就会以几何级数全面扩增自己的“家族”。对于可能影响人类的病毒的扩散方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防控所研究员杭长寿表示,也许用“无孔不入”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因此,疾病就有可能因此爆发或者大流行。

罗杰斯教授还表示:“一些病原体从融化的冰川中释放出来,至少有引起地区疫病暴发的潜在威胁,这样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在过去应该发生过很多次,或许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一些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而这样的疾病流行在将来也依然会发生很多次。”

大家一定会对此疑惑不已,这些细菌和病毒为什么会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呢?对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永勤博士解释说:“在这种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对于其他的生物绝对不是适合生存的地方,然而对于微生物来说,却是它们能够存活百万年的好地方。”在冰层中的微生物,大部分细菌、古菌都是处于休眠的状态或者处于活着但是新陈代谢非常低的状态。在细菌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些是适冷的,有些是适热的,而对于适冷的细菌来说,冰川恰恰符合了它们的生存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罗杰斯教授也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引起微生物分子、生物组织降解的主要原因是热、水,还有一些化学成分比如酶和氧化剂,以及紫外线照射。而冰层有效地减弱了所有或大部分这些因素的作用。寒冷减小了热量对它们的毁灭;而冰层里水是以晶体的形式存在的,几乎没有流动的水存在,这就大大减小了化学物质对生物分子的腐蚀;光,包括紫外线都可以穿过冰层,但是当冰层达到几米厚的时候,光的能量就已经被减小很多了,在几米厚的冰层下就几乎没有光了,因此微生物被埋藏在深深的完全黑暗的冰层中了。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在冰的晶体形成过程中,会将溶质“挤出”晶体之外,因此在两个晶体之间会有充分的盐分与养料存在。这也允许非常少量的水在其中流动,形成很多微小的渠道,一些细菌就可以在这些渠道中正常地居住。

有人说,中国距离南北两极那么遥远,应该可以远离这些病毒的侵害吧?真是这样吗?

中国科学院从事这些冰川微生物研究的张新芳博士,从自己研究的经历中感受到了身边潜在的“威胁”。她说,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也有大面积的冰川,这些谜一样的古老病毒基因随着气候变暖,随时有被释放出来的可能。

目前,有很多专家在青藏高原上从事冰川病毒种类的研究工作,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数据证明,这些微生物当中有能够致命的病毒。冰川融化,微生物从冰川中解冻出来,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这当中,能够有多少适应环境的变化存活,这些微生物中又有多少病毒,有多少能够发挥作用,都还是未知之数。

罗杰斯教授也表示,这些微生物在冰川中生存了如此长的时间,没有人会知道在冰川融化时,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微生物从冰冻中进入当地的环境中,将会发生什么。他说:“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实验,但目前还没有结论。不过我们也有一些猜想,微生物(包括病毒)被冻在冰川中,但当中也一定有融化出来的。至今,我们还不知道世界各地的冰川样本中的病毒属于什么类型,因此如何让人类免于这些病毒的袭击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办法回答。”

对于冰川病毒的预防问题,中国科学院专家任贾文表示,如果能想办法“拖延”气候变暖的脚步,古代病毒再厉害,也终究将受制于冰川的封锁。同时,只要能给科学家充裕的时间,及时研制出相应的病毒疫苗,人类就不用那么忧心忡忡了。

第一章 “末日”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了 我们的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将变成“水球”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引起了全球的关注——60亿人都在翘首以待。如果达不成预期的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因海水上涨将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从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不得不花费数百亿巨资建造拦海大坝……

<h3>图瓦卢的怨叹</h3>

“至少有6000多人已经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图瓦卢生活的人口只有1万人。以前人们还种一些蔬菜和庄稼,现在没人种了,海水一过,什么都会死去。”

——图瓦卢总理私人秘书Kelesoma Saloa

“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

——流浪在斐济苏瓦的图瓦卢居民Mitiana trevor

这是图瓦卢人内心深处的哀叹和抱怨。是啊,他们怎能不抱怨!据有关报道: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夜不成眠,食不甘味,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如同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将他们轰入海底,与蓝天白云永别……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东南绵延散布在约13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陆地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它的首都富纳富提位于主岛上,面积还不到2平方公里。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仅有4.5米。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的生命和财产安。

据有关报道说,由于地球气温持续升高,致使部分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涨,图瓦卢部分土地已经被海潮淹没,一些居民已经无家可归。图瓦卢政府目前已经向新西兰政府发出求救信号,希望新西兰能接纳3000名图瓦卢居民前去定居。

图瓦卢政府发言人表示,据估计,该国的岛屿很可能在50年内遭海水淹没。岛上的许多坑洞已经遭到海水灌注,可居住的面积越来越小。一些居民目前已经迁移到美国、新西兰等国。据不完全统计,该国已经有一半居民出逃国外,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难民。

“从1993年迄今,图瓦卢的国土面积已经缩小了2%。”图瓦卢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tavalaKatea说,“在2000年之前,富纳富提环礁中间的海水中有一个宽约5米、长约10米的小岛,当时岛上生长着大量椰子树,从我办公室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今,这个小岛已经沉到海底了,只有退潮时还能看到一点点影子。”

tavalaKatea提供的一组检测数据显示,从1993年迄今的十几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厘米,按照这个数字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彻底底沉入海中,这对图瓦卢来说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事实上,对于图瓦卢的居民来说,世界末日可能会提前到来。图瓦卢的整个国土都是由珊瑚礁组成的,全球气温变暖导致珊瑚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大量死亡,被珊瑚礁托起来的图瓦卢也会因此而“下沉”。

事实上,不只是图瓦卢面临着世界末日的危机,整个南太平洋地区都面临着危机。南太平洋是世界上小型岛国聚集的地区,而且海拔非常低。最具盛名的海洋研究专家、南太平洋大学海洋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tonyeir教授说:“基里巴斯的海拔比图瓦卢还要低,海水涨潮时,基里巴斯的国土就会自动缩小一半。”

“我实在感到无能为力,”tonyeir又说,“我们都知道我们即将面临的灾难,可是又有几个政府愿意听取我们这些专家的建议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蓝色星球走上不归路。”

太平洋里正在发生的一个个悲剧将是许许多多国家沿海城市的“翻版未来”。科学家普遍预测全球气温上升2—3℃,格陵兰岛上的冰盖就会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就至少会上升7米。包括纽约、上海在内的大都市都将被海水淹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到本世纪末,气温将至少升高3.6℃。

<h3>马尔代夫的切肤之痛</h3>

现在,提起马尔代夫,除了“天堂”二字之外,人们还会想到“地狱”。如果全球变暖的态势继续恶化下去,这个美丽的岛国很可能会在50年后葬身海底。

马尔代夫共和国(原名马尔代夫群岛,1969年4月改为现名)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200多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东北与斯里兰卡相距675公里,北部与印度的米尼科伊岛相距约113公里。是亚洲的第二个小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国。南北延伸650公里,地形狭长低平,平均海拔1.2米。

马尔代夫是一个旅游胜地。有人形容马尔代夫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也有人形容它是一片碎玉,这两种比喻都很贴切,白色沙滩的海岛就像一粒粒珍珠,而珍珠旁的海水就像是一片片的美玉。因此,西方人喜欢称呼马尔代夫为“失落的天堂”。

然而,这个昔日的“天堂”如今却面临着被打进“地狱”的危机——被海水吞没。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绘制出了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后马尔代夫群岛的海平面曲线图,描绘了过去一万年间马尔代夫群岛的变迁,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马尔代夫群岛未来的“沉浮”命运。通过研究在马尔代夫群岛附近获取的岩芯,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万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盖大量融化,马尔代夫群岛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惊人速度急剧上升。而与此同时,马尔代夫地区的珊瑚岛礁也在快速生长,因而马尔代夫没有被海水淹没。在大约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剧减缓到每千年2米;而在过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这一时期,马尔代夫地区可能首次出现了一批岛屿。

研究人员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珊瑚礁的生长速度应该能够赶得上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有两种因素对珊瑚礁的生长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破坏珊瑚礁;二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会增加海洋的酸性,对珊瑚礁群的架构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就目前全球日益变暖的情势来看,马尔代夫群岛将来是否还能继续存在,的确成了一个大问号,而答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NO”!

马尔代夫的百姓早在2004年东南亚大海啸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瞬间丧失百分之四十国土的切肤之痛了。他们今后的命运将会如何?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科学家纷纷预测,不出本世纪的某个时间,平均海拔高度仅为1.2米的这个千岛之国最终将遭受灭顶之灾!到那时,马尔代夫将永远成为人类的回忆。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内阁召开全球首个水下内阁会议,总统纳希德及副总统等11名内阁官员当天穿着黑色潜水服,身背水下呼吸装置,头戴防水面罩潜入到6米深的水下开会,并在水下签署倡议书,呼吁全球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暖的危机。

当一条条漂亮的花斑鱼在会场中间游来游去的画面出现在电视机上时,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慨:马尔代夫内阁真会玩行为艺术。不错,论规格、论创意、论影响,马尔代夫内阁玩的这个行为艺术堪称举世无双,令人拍案叫绝!然而就在我们惊叹之余,一种揪心的痛飘然而至:用不了多久,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平均海拔只有1.2米的岛国马尔代夫就要沉入海底了。

马尔代夫内阁用这种看似有点悲壮的行为艺术向世人发出生死求救,其警示意义特别强烈。人口只有36万的马尔代夫不是靠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旅游收入是他们的经济命脉,所以到过马尔代夫的游客无不赞叹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最不应该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责任的马尔代夫,却极有可能最先承受因气候恶化、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国土沦亡的悲剧。让这样一个无辜的岛国第一个去承担生态危机带来的“亡国”悲剧,而那些应当承担气候变暖主要责任的某些大国却推三阻四,迟迟不愿签署《京都议定书》,对履行减排义务消极以待,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30多万居民来说,这句话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因此,我们切不可用嬉笑的眼光去看待马尔代夫内阁这场“作秀”,而应该将它当成一次事关人类悲剧命运的预演。请不要说马尔代夫面临的“亡国”命运与你我何干!事实上,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今天马尔代夫因海平面上升遭遇的“亡国”之祸,明天说不定就轮到我们居住的国家了……

世界上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就21世纪末地球的温度建立了预测模型,有的模型说届时全球平均温度将会上升1.5℃,有的则说会上升1.8℃,无论哪个预测更倾向于真实情况,温度上升的总体趋势肯定难以在短期内得到逆转,所以海平面上升也是必然的。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秋麟预测说,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趋势,到2030年将上升10厘米至40厘米,2050年将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2100年将上升40厘米至90厘米。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从这一大背景下来看马尔代夫内阁玩的这番行为艺术,不能不让人悚然警觉。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最要紧的是,一方面要忠实履行《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的责任义务,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国人过低碳生活,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永葆人类和谐家园尽到自己的一份减排责任。

第二章 神秘的玛雅,掀起你盖头来 玛雅文明解读

<h3>一、玛雅文明概述</h3>

玛雅是玛雅人、玛雅语以及玛雅文明的统称和简称。一触及“玛雅”这两个字,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神秘”。因为在所有人的眼中,玛雅遗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玛雅人心灵手巧,非常聪明而具有智慧。”特别是关于玛雅人的传说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他们进行探秘:究竟玛雅人来自于哪里,一夜之间又都去了何方呢?

玛雅人,又被译作“马亚人”,“马雅人”,是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玛雅人就已经定居在了今天的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根据后来的证据表明,玛雅人大约有200万人。他们使用的玛雅语属于是印第安语系玛雅-基切语族。

玛雅人制造的玛雅文明属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而这种文明无论是在物质文化领域还是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玛雅从来没有过一个统一的强大王国,但是整个玛雅地区却就像有组织纪律的王国一样被分成为数以百计的城邦,并且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他们觉得世界是造物主安排好并且有规律可循的。既然是这样,那世界上存在的历史就是以千万年为单位推演着的无尽轮回,那么人生与之相比较而言就如朝露一般短暂。所以,玛雅人的生活很充实而饱满:除掉满足日常生活的辛勤劳动外,就是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或者是别的群居娱乐。

玛雅人之所以被看做是“神秘”的代名词,就在于他们创造的文明中很多都超越了一般人类的进程:他们在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开始进行生产劳动,虽然也如别的人类古代发展史一样经历了采集、渔猎、农耕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文明却是突变式超速发展并且非常地先进,有些甚至就是今天的人类文明也无法解读。正是这些无法解读而又快速崛起间接地说明了玛雅人的神秘,特别是这些文明尽然会在片刻辉煌之后便湮没到了中美洲蓊蓊郁郁的丛林之中,更是让这神秘的色彩变得浓郁。

难道,玛雅人真的是造物主派来人世间的一群天使?他们匆匆地在人世间露出锋芒、崭露头角之后就飞快地隐去?

稍微了解一点玛雅的人都知道,玛雅文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非常重大的古典文化。从经过历史考证的资料来看,玛雅人在5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墨西哥合众国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并且玛雅文明从孕育、兴起到发展都开始于今天的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和中美洲的一些地方,包括今日的伯利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地区和萨尔瓦多中的一些地方。由地理知识可知,这一地区的总面积有32.4万平方公里。从这点,后世研究者推测玛雅文化流行地区的人口最高峰时可能达到1400万人。

后世的考证中发现:公元前400年左右,玛雅人便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并且根据一段文献记载表示,公元1502年的某天,大名鼎鼎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着他那曾让世界为之倾倒的西班牙远征队,沿着洪都拉斯湾进行第四次探险航行。突然,迎面而来的一艘印第安人的巨大木舟和他们不期而遇。

令所有人都为之一惊的是,这艘印第安人的木舟和别的航海途中遇见的木舟完全不同,先不说它的巨大无比,就光是看这艘舟上满载的色彩鲜艳的棉布衣服、燧石刀、铜斧、可可豆等货物,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西班牙船员,也被这种景象惊呆了。从船上显露出的各种制作精美难得一见的货物,就可以推断出:这艘木舟它肯定是来自于某个富裕而文明又高度发展的国度。当为眼前的货物惊呆的船员们前去询问木舟上的水手们这只木舟来自哪里时,上面的印第安水手只是指着远方水雾迷茫的绿色海岸线,说出了那个让后人疯狂着迷、也成了神秘代言词的名字——玛雅。

再根据文献可知:公元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曾横扫墨西哥,征服了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嚣张的他们曾说:“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

此时,玛雅文明在这种“人间烟火”的摧残下已经几近尾声了,只是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公元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又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在那里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然而,不屈不挠的玛雅人即使是在弱势的处境下依然与之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公元1697年,玛雅的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h3>二、玛雅文明历程</h3>

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进入了定点群居时期,并完成了从采集、渔猎时期向农耕时期的转变。正是农业和定点群居这样的生活方式孕育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从此便开始了。

据说,在公元前2000年的某天,一大群不知道来自哪里的人突然之间就到达了墨西哥地区附近。他们仿佛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到来之后并不是毫无组织地聚集在一处,而是快速分散在海边、高原谷地、平原低地等地方开始居住生活。

为了生存,他们开始过上了渔猎的生活。但渐渐地,他们开始学着从当地一些地区引进玉米和其他农作物来从事农耕活动。等到生活逐渐地稳定下来,这群有着神秘身份的人开始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他们一边从事简单的耕种活动,一边经过进化发展而形成了部落。

根据考证,玛雅人一直到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形成民族。在民族形成之后,和所有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他们的经济制度及政治制度也相应地产生。玛雅文明开始进入到发展阶段。

玛雅文化因为神秘、先进而引得世界上的很多学者对它进行研究。关于玛雅文明的历史分期,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提出可以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个阶段,即: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而目前,这也是对玛雅文明比较公认的历史分期方法。

前古典期可以称为是玛雅文化的雏形。

按照自然中人类发展的规律可知:任何的民族在发展的时候都必须要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玛雅人虽然有着高度的文明、又神秘难解,但它依然也遵循着这个规律。因而玛雅文明的雏形中我们也可见很多其他人类发展雏形的踪迹。在发展初期,这些被后世堪称拥有聪慧大脑思维的人群也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居住在位于尤卡坦半岛中央的裴腾盆地及其周围的山谷;生活方式上也类似别的民族,采取耕种玉米和豆类的简单生活方式;文化宗教方面虽然有了早期的萌芽,但只是存在有少量的象形文字,可这个时候他们却具有一个不同于别的民族的生活习性——定期举行简单的祭祀活动,正是这样的一种个性行为,成为了玛雅人的特征,也帮助着他们形成了国家的萌芽。

这时,玛雅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在出现的城市广场上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石碑,而这些石碑上又都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并且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建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由此我们可知:即使是在那个文明刚刚开始的年代,玛雅人就已经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水平。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可知: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Nakbe)和埃尔米拉多尔(ElMirador)。

所谓的中期,即古典期,是玛雅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

既然是全盛时期,这时候玛雅创造的文明最灿烂,玛雅人的发展也最成熟。这个时期的玛雅在经过了前期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城邦,但即使是这样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形态,只是同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类似罢了。

玛雅人当时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但是各个城邦之间却并不是分离开来的,例如:在象形文字和历法上就是通用的。并且,玛雅的各个城邦在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上也大致相当,很像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发展而成的风格。正是这样一种分而不离的状态,让玛雅人发展出了鼎盛的文明。

对这些文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后世人对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如今可以考察的玛雅遗址上。这些地方,不约而同地都出现了由祭祀中心形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仔细考察这些建筑群,就连是现在说来技术最精湛的建筑师也惊叹于玛雅人当时的建筑水平。

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经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雄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那时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4万人左右。并且,那时出现了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绘画方面,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到9世纪时就衰落了。此后,玛雅文化向北移到了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这一时期,玛雅文化具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玛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钦·伊察(Cza)、乌斯马尔(Uxmal)和玛雅潘(Mayapan)三大中心。

正如任何事情在发展到了波峰必然面临着下滑的历史规律一样,玛雅文明在经过了古典时期的灿烂之后进入到了后古典期,也就是玛雅文明已经开始往下滑落,直至被毁掉的时期。

后期的考古证明:这一时期的文明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恢宏,而是明显地显示出了墨西哥风格。这主要是因为: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了尤卡坦,并且在奇琴伊察建立了国都,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的墨西哥人于是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理念都强制性地融入到了玛雅人的日常生活中。

受到来自墨西哥的托尔特克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建筑物已经不再像古典期一样以大量的祭祀中心存在而是出现了石廊柱群,以及以活人为祭牲的“圣井”、球场等。除了这些,墨西哥文化中别的因素也对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玛雅人还建立了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

但是,由于这时候的玛雅人已经不再保持着传统玛雅人的人文和理念,而是融合了墨西哥的风格都在追求一种世俗的文化,所以彼此之间变得很好战。而正是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文化、艺术已经不再精湛而静谧,相反,很多的作品都逐渐变得粗糙、直至最后彻底败落下去。

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得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后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还建立了大量比以前更大和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与此同时,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后北部的玛雅科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

随着玛雅遗迹的不断发现、开采、分析,研究,人们对玛雅文明逐渐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又发现了许多关于这个民族的惊天秘密。只是,关于这个民族“来自哪里、去了何处”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人找到确切的答案。

<h3>三、玛雅文明成就</h3>

玛雅文明堪比中国古代文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典文明。说他著名、伟大,是因为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在农业生产上,玛雅人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例如先进比较普遍的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是对玉米的培植。玉米原本是生长于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并未被人类发现并使用,只是后来经过玛雅人的培育,它才逐渐变成了一种高产的粮食品种。由生物知识我们知道:玉米不仅品种多、营养价值高,而且产量也很大,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物质基础。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将玉米的种植传播到了全世界,这就使得玉米成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主要食粮,也帮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度过了无数次的灾荒,更为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玛雅人除了为人们带来了玉米还是火鸡的培育者。而火鸡,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了欧美家庭过节中必备的佳肴。所以说,在欧美的饮食文化中玛雅人的功绩是永垂史册的。

第二,超前的城市经济。玛雅的城市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公元后的八个世纪中,各个不同的玛雅部落前前后后就一共建立了一百多个城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帕伦克、科庞等。当然了,城市的兴盛见证了玛雅的发展,因为城市是玛雅经济发展的结果。此外,玛雅人的手工业水平非常高,他们会用陶土制成各种各样的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制成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织成布匹,用金、银、铜和锡等元素制成合金,再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和装饰品。玛雅的市场很发达,一般的集镇和城市都有市场,各业人员都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易的商品主要有棉布、蜂蜜、蜂腊、燧石武器、盐、鱼以及各种日用品等等。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就刺激了货币的产生,但好玩的是玛雅人所使用的货币是可可豆。

在市场的旁边,还有供来往客商住宿的旅馆。互市一般有固定日期,就像我国农村的市集一样,或逢单逢双,或三六九,或逢年过节不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玛雅人不仅内部经济发达,而且拥有广泛的外部贸易。其经济活动远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一带,甚至影响到秘鲁、智利等地。

第三,玛雅人在建筑和艺术上也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玛雅人用石头建造了大量宏伟高大、富丽堂皇的殿堂、庙宇、陵墓以及石碑。至今在尤卡坦或危地马拉的热带丛林里残存的玛雅遗址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留在那些断壁残垣上的鲜艳色彩和美丽图案。博南帕克遗址中还留下了一些大约公元8世纪时期创作的古代战争壁画,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当今世界著名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人常常在城市里立柱记事,时间间隔有固定的年限,通常是每隔20年立一些石柱记载一些重要的事情。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因此可以根据石柱上的记录了解这个城市的来龙去脉。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立柱的年代竟长达1200多年,最早的一根石柱立于公元328年,最晚的一根立于公元1516年。著名的危地马拉玛雅蒂卡尔神庙石柱,立于公元468年6月20日,而这恰好是玛雅日历的第13年。据专家们考证,石柱上的文字主要叙述了蒂卡尔城第12代统治者坎阿克和他家属的一些事迹。通过石柱上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西阿恩·查阿恩·卡韦尔于公元411年11月27日成为蒂卡尔的统治者,于公元456年2月19日逝世,并于公元458年8月9日安葬。蒂卡尔城是由一个名叫雅克斯·摩克少克的玛雅人建造的,相传他是坎阿克的祖先。经过一百多年的统治,坎阿克家族把蒂卡尔城变成了当时最辉煌的城市。由此可知,玛雅人所立的这些石柱是研究玛雅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

此外,玛雅人还是高水平的建筑师。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是非常大的金字塔,甚至超过了蒂卡尔和其他城市的金字塔。库库尔坎金字塔塔底呈正方形,高30米,塔身分为9层,每层有91级宽阔的石阶。四周台阶的总和为364级,如果把塔顶神庙算一级的话,则一共365级,正好代表了一年的天数。神庙高6米,呈正方形。金字塔正面的底部雕刻着羽蛇头,高1.43米、长1.87米,宽1.07米。每逢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下午三点种,西边的太阳会把边墙的棱角光影投射在北石阶的边墙上,于是从远处看起来的景象就是:整个塔身,从上到下,直到蛇头,看上去起起伏伏,仿佛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爬行。这座金字塔是为适应宗教和农业的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和计算建造而成的。

奇琴·伊察城中还建造了天文观象台。这座观象台是一个圆形建筑,高22.5米,整个塔就像一个蜗牛壳一样。塔内有螺旋式楼梯通往塔顶的观象台。塔壁上开有精心设计的8个窗口,用于观察天象。

此外,奇琴·伊察城中还建有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包括“总督府”、“修女宫”、“勇士庙”、“虎庙”以及庞大的金字塔。并且,这些建筑物的外墙、门框、石楣上都布满了精雕细琢的羽蛇浮雕,其用料之精细、形象之华美和匀称,都超过了原来南部玛雅文化的建筑,甚至连今天的建筑学家都对其惊叹不已。

玛雅人的许多公共建筑都建有坚固的围墙,在图鲁姆地方至今还留着一道长达2350英尺、宽20英尺、高10至15英尺的古墙。

玛雅人的优秀建筑才能除了体现在修建建筑上,还体现于修路筑桥上。玛雅各城市虽然彼此分析,但他们之间却路路相通,四通八达。并且,玛雅的道路还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非公路结构。以蒂卡尔城为例,在这里我们可见玛雅人只是采用桥梁和堤道将彼此连接,因此根本就没有公路可以通往危地马拉城,而这却并不影响蒂卡尔发展成为繁华的贸易中心。

第四,玛雅人在天文历法和数学运算方面的造诣在当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即使是在今天,很多发现也还非常有意义。

我们都知道:天文学是历法的基础。可是玛雅人不知是天生的还是从哪里得到了指引,他们竟然拥有比现代人还渊博的天文知识,对于月亮、地球、太阳、金星和其他星体的运行以及相应的历法,也都非常准确。据后世人的考察可知,玛雅人共有22种历法,几乎涵盖了太阳系及其之外众多星球的运行周期。甚至,玛雅人还已经掌握了日、月、金等星球的运行规律,并且测算出地球年是365.2420天,与现在拥有电子计算机之后的准确计算仅仅相差0.0002天;金星年是金星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而玛雅人不知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到,金星在8个地球年中恰好转5周,从而得出金星年是365天×8÷5=584天。再来和现代测算的精确金星年583.92天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小数点之后。这种极小的误差,还很难说是哪个更为准确。

从这种相当精确的计算中可以看出:“玛雅人的历法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这个定论就毫无疑问了。而玛雅的历法主要又由神历、太阳历和长纪年历这三种来构成。

神历也称卓尔金历。在玛雅文化中,玛雅人保留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也就是现代学者取名的卓尔金历(tzolkin),按尤卡坦半岛的译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日子的计数”。这种历法中,玛雅人将一年看成是260天的循环周期,这在这个周期之上来计算历法纪年。而深入研究便发现:此种纪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天体运行情况为根据测算出来的。于是,敏感的人们便开始怀疑:难道这种纪年法来自于玛雅人的祖先,既然是来自于他们的祖先,那是不是就说明了玛雅人其实是来自于另一个星球的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唯一可以得出的答案的是这种历法的计算方式。这个260天的周期是由其两个亚循环周期20和13的排列结果得出的,而20和13在整个中美洲都具有仪式上的和象征上的重要意义。卓尔金历的260天甚至还不分月,顺序用20个专名:伊克(Ik)、阿克巴尔(Akbal)、坎(Kan)、契克山(C)、木卢克(Muluc),喔克(Oc)、契乌恩(Cz'nab)、夸阿克(Cauac),阿华乌(Ahau)、伊米希(Imix)。如果我们用1至13作为顺序与这20个专名互相循环匹配,那完成一次循环正好是260。这和中国的干支纪历有很相似的原理,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分别匹配,一个循环周期即所谓“六十甲子”。

第二个是太阳历。太阳历是玛雅人为了农业和祭祀的需要,在对天象进行了周密的观测、分析之后所建立的一套精确的历法。太阳历将1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年末加5天“禁忌日”,合起来总共365天,而每4年置一闰,也就是会加上1天。并且,玛雅人非常有意思,他们还将每个月份取的名称与农业紧密相关,如“楚恩”为播种月,“摩尔”为收割月,“托克”为举火月等。当然,只需要轻轻一瞥你就感觉到这种历法和如今现代人使用的历法如出一辙,要知道,如此先进的历法是16世纪的欧洲殖民者所望尘莫及的,因为那时的欧洲,普遍使用的还是粗糙的恺撒历。从这个对比中,我们会十分惊讶:为何玛雅人在当时没有任何今天看来是先进且必需的仪器的条件下,还能观测出天象,并根据天象推测出了如此精确的历法,甚至,他们计算出的太阳历为365.2420天,比现在用先进科学技术之后计算出的365.2422天只相差万分之二!

这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不知道。

长纪年历是玛雅人用来在时间长河中固定各个事件的较为精确的历法,它能准确无误地记载下数千万年中的任何一个日子。这种累积计日法分成9个数量等级,由小到大分别是金(Kin)、乌因纳尔(uinal)、吞(tun)、卡吞(katun)、巴克吞(baktun)、匹克吞(pictun)、卡拉伯吞(calabtun)、金契尔吞(kincun)、阿劳吞(alautun)。除了乌因纳尔是18进位以外,其余几个数量等级都是20进位,即1金代表1天,1乌因纳尔代表20天,1吞代表360天,1卡吞代表7200天,1巴克吞代表144000天……一般记日期只用到第5个等级,例如11、9、4、0、1即表示:11×144000+9×7200+4×360+0×20+1=1650241天。在这种立法中,玛雅人把公元前3113年看成是新纪年的开始,那么这个第1650241天就约代表公元15世纪初。正是这种累积计日法,现代的我们才可以清楚地了解玛雅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发生的年代。

玛雅人在历法上取得的成就这在世界上已经得到了公认,而稍微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要能计算出如此先进的历法,是必须要有先进的数学知识不可的。

在数学上,玛雅人用两种方法书写数字,一种是用20个头像来表示0~19,另一种是用线条和圆点表示数字1到19(其中一个圆点表示1,一条线表示5,而0则用一只贝壳似的圆表示)。聪明的希腊人虽然善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书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笨拙的图解方式也即以四个数字来代表(Ⅷ);而玛雅人却只发明了一种仅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的计算法,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由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数系中的“0”这个符号,它的发明和应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正是有了“0”这个概念的引进,人们才不再只停留于计算多少还开始计算有无的问题上。对数字而言,也不再是单向的无限制累加,而是一个可以将不同进位抽象出来,统一于零的形式存在。而很多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概念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玛雅人已经应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这比欧洲早了大约800年。

玛雅人一般采用20位计算法,但在繁杂的数学计算中,又加入了18进位法。也就是说,玛雅数学采用两种进位法:20进位法和18进位法。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无限大数字的运算和写录,并且得出惊人的数字。1966年,有人根据已经认出的玛雅文字,试译了基里瓜山顶上的一块玛雅石碑,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它竟然记录了一个9亿年前的日期,另一处则记录着一段40亿年前的时间!可是根据目前人类的知识可知,在那个时候,地球还处于中生代,根本没有人类的痕迹。再比如在一块石碑中竟然出现了一个长达十一位的大数字。因此,玛雅的数系被人们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第五,聪明的玛雅人创造出了表达人世间万事万物和人情感的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主要刻在建筑物、陶器上,或者写在树皮、绢布上。在石柱、祭台、金字塔以及陶器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玛雅人的原始象形文字。玛雅语文的词汇废黜丰富,大概有3万多个。玛雅文字是非常奇妙的,它既有象形,又有会意和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即使是在那个文明不太发达的奶奶带,玛雅人却已经使用了纸,而这种纸通常是用树皮或鞣制过的鹿皮做成的。他们用这些纸编成各种书籍,书籍的主要内容是历史、科学和典礼仪式,有的书籍还记载了当时玛雅社会的各种情况。西班牙人在进入玛雅地区时疯狂破坏了玛雅文化,大肆焚毁玛雅书籍,杀害玛雅祭司,致使玛雅文明的宝贵财富成了一堆废品,玛雅文字无人认识,历史无从考证。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劫后余生的玛雅文献流散在世界各地,已知的有《德累斯顿古抄本》、《马德里古抄本》、《巴黎古抄本》、《格罗利尔古抄本》、《柏林古抄本》、《纽约古抄本》等。这些古抄本的内容涉及历史、宗教、传说、历法等等。通过对这些古抄本的研究,学者们判断:南部玛雅人和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之间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六,玛雅人并不是单纯的一帮只知道建筑和祭祀的人群,他们那时便已经有了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玛雅人与其他早期的人类喜欢不断地变换信仰一样,原先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太阳神,称其为伊查纳(Itaamna)。但随着玛雅人的发展变化,玛雅宗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后来发展的宗教中便注入了原始的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

玛雅人很理想化的思想是认为在天上有一个美满的世界。在那里,主宰世界的神叫伊斯塔(Ixtab),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公正无私和充满爱心的神,在他的主持下,天堂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没有疾病、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充足美味的食物、宽敞的房屋、华丽的衣服。而人,一旦进了天堂就等于进了无所不美好无所不幸福的境界。但相对地在地下则有一个可怕的地狱,那里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邪恶与毒瘤,让人痛不欲生。于是,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玛雅人对人生的哲学: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做好事,死了就可以进入天堂,反之就要下地狱,由死神清算你在人世间所造的种种罪孽。他们把地狱称之为米特纳尔(Mitnal)。地狱由死神弘豪(hunhau)统治着。他用饥饿、严寒、无休无止的苦役和精神上的虐待等非常残酷的方式折磨罪人。

第七,玛雅人的文明不仅表现在数学和天文上,还表现在他们有丰富的史学和文学文献。根据考证,玛雅人用象形文字创作了大量书籍和数不清的石刻。遗憾的是,那些大部分的书籍都被西班牙人付之一炬,留下的仅有《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和《拉比纳尔的武士》。

《卡奇克尔年鉴》是一部编年史(编年史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由历史知识可知,卡奇克尔人和基切人同为当年危地马拉一带强盛的部落。而《卡奇克尔年鉴》记述的正是这两个部落之间时战争时言和的关系史。

《奇兰·巴兰》在玛雅预言中的意思是“美洲豹的预言”。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关于玛雅人的历史文献,而所谓的奇兰·巴兰是负责记载历史的祭司。其实,祭司们记录的历史保留到今天的尚有三部,只是其中最完整的是《楚玛耶尔的奇兰·巴兰》。该书估计完成于16世纪,它记录了玛雅人被征服前的历史。其他两部完成得相对要晚一些,内容也不全。

《波波尔·乌》是玛雅人的古典诗,通过这部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态度。同时,它还是一部有关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巨著。其中包括创造世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基切部落兴起的英雄故事,历代基切统治者的系谱,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年代。

《拉比纳尔的武士》则是一部历史剧,里面描写了基切部落与拉比纳尔族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故事发生在12世纪左右,基切人中的古马尔加部落和拉比纳尔部落因争夺对萨马内赫部落的控制权而引发了一场冲突。最后以拉比纳尔武士胜利,基切武士作牺牲收场。

以上只是粗略地总结了玛雅文明的几个特点,但是我们知道,玛雅文明的真正精华在于玛雅的历法和建筑。因此,这里笔者不惜将这个内容提出来,用大量笔墨再详细介绍一番。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玛雅人使用三种历法进行记事。其实,玛雅人最重视的是卓尔金历。在这种历法中,1至13类似于现代的星期计数。只不过,在星期计数中周日过后归,而卓尔金历中却是到了13才归一。所以,只有经过了260天的时间,才又开始下一轮。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玛雅人非常重视的这种历法却并不适用于地球。加上玛雅人与生俱来的良好名声:丰富的天文知识、先进的历法计算水平等,后世很多人便产生了他们是移居到地球上来的外星人的想法。

不论玛雅人究竟是来自何方,也不论他们是不是外星人,总是,崇尚宗教信奉太阳神的玛雅人,就是以这三种历法为基础而演算出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历法。也正是根据那些精准的历法,他们推演并创作出了让后世震惊的玛雅预言。

当然了,之所以这里要用上“后世震惊”这四个字,是因为:经过后世证明,玛雅人推算出的玛雅预言很多都得到了证实。就拿离我们比较近的2009年日全食事件来讲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玛雅人预言到在2009年的时候就会出现全日食事件,事实的确如此。或许,你要说这种预测不过是因为玛雅人精通历法的缘故,那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更让人颤抖的问题:玛雅人既然能根据天文推算出几千年后的日全食事件,那他们所预言的2012年12月12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会不会也有天文、科学依据呢?

并且,这里又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几千年前的玛雅人,他们是如何掌握如此先进的历法演算?他们又凭什么在制作历法的时候要以太阳历、太阴历、卓尔金历作为蓝本?他们历法中所推算出的天文现象为什么能和现实重合?

……

很多的问题,根本就无从解答,因为没有人真正地知道答案。人们所知道的,只是惊讶于玛雅历法的精准,玛雅预言的强预测性。

在玛雅历法中,曾画出太阳系的运动轨道是与银河系赤道约以60度的角度相交在一起的。在解读的历法中还指出:太阳系在向着银河系沿赤道方向运行时,将于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便到达银河系赤道位置。而这个位置被称为是银河系纬度“0”位置,也是一个交界点。

由玛雅人的说法,当太阳系逼近这个交界点时,整个太阳系就会处于银河系中白茫茫的区域(这段区域也就是现如今我们提到的高能量粒子区域)中。到那个时候,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也许就会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最近日益明显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正是这种预言最有力的证明。

而说到天文学,玛雅人取得的成就又让现代人类吃了不小的一惊。

毫不夸张地说,玛雅人拥有的天文学知识甚至比现代人还渊博。他们曾经在详细观察、分析、研究太阳、地球、月亮、金星和其他星体运行规律而创作出来的22种历法不仅都非常准确,并且涵盖了太阳系及其之外众多星球的运行规则。

玛雅人那时候一定是开始从事了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因为有考古证据证明,那是的玛雅人已经建立了和现代天文台十分类似的天文台。而这些天文台除了建筑上连成一片,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从中心金字塔的观测点往庙宇的东方望去,就是春分、秋分时候的日出方向;如果是往东北方向庙宇望去,那就是夏至的日出方向;再往东南方的庙宇望去,又是冬至日的日出方向。并且,那久负盛名的奇钦伊查天文台南面窗口的对角线,正好指着地球的南北极……

惊讶吧?如果不是仔细地对这些建筑进行考证,我们都不知道玛雅人的建筑竟然隐藏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而这些就很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玛雅人肯定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天文观测网。

如果是再进一步对玛雅人建立的天文台观察,就算是现代的天文学家们也惊骇不已。

从玛雅的遗址中发现:玛雅人天文台所开辟的那个观测窗,对准的竟然是肉眼可见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而这两颗星星,也不过只是等到后来18、19的世纪才被人们发现的,这就让人不得不对千年之前玛雅人的天文水平惊叹。

甚至,玛雅人即使不具备先进的科技水平,但能根据天文和数学知识的结合计算出外太空星球的运行规律。这方面的证据是他们编制的月球和金星位置图表非常精确,甚至还预测到了后世出现的日蚀,日全食等现象。更有证据表明,玛雅人连高超的城市建筑都是按照天体运行规律布局而成的。

了解了他们的历法之后,我们再来看他们的建筑。从后期的考古中大家算是真正见到了很多玛雅人曾经建立的城市。这些城市即使只是留下残骸,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建筑曾是多么的气势宏伟、巧夺天工,而这在今天来看艺术性极高。

玛雅人真的是非常聪明的人群,难怪能创造出非同一般的文明,因为只要我们仔细考察这些建筑就会发现:玛雅人在建筑的同时,还将他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和在天文、数学上的造诣结合了起来。因此,这种文化之间的渗透就造就了玛雅建筑布局的强方位感、严谨层次感和流线型艺术美感。

在对玛雅建筑的考察中,几乎处处可见玛雅人对于使用石质建筑的酷爱。他们不仅用石头建造了宏伟的殿堂、庄严的庙宇,还用它建造了宽大的陵墓和巨大的石碑。这种做法当然让我们这些习惯于机械化、用现代科技作辅助手段的现代人疑问重重。

首先,玛雅人他们为何要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要知道,石头建筑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啊。其次,玛雅人为何要建筑那么多的石头建筑?早期的建筑,直接的目的都是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基本生活需求,既然一部分的建筑就已足够玛雅人居住,他们为何还要建造那么多的建筑呢?再次,他们为何让石头建筑成为宗教上的一种信仰?

或许,原因只在于玛雅人拥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具有最忠实的宗教精神。因为根据分析、研究我们知道玛雅人和埃及人一样,都热衷于建筑金字塔。只是玛雅人建筑的金字塔不像埃及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既是空心的,又外观上单纯没有花纹。

但是玛雅人建筑的金字塔却是结构复杂的建筑,他们由层层阶梯状组成,每一个平台上都顶着另一个平台,在塔的顶部耸立着供奉神灵的庙宇,整体形成一个标准的“金”字形状。而这里对于虔诚信教的玛雅人来讲,却是特别神圣的地方,除非祭司别人都无权通过楼梯登庙祭祀。

除了在造型上不同于埃及的金字塔之外,玛雅人的金字塔还有一个特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他们有的显得厚重敦实,有的却古朴简洁。当然了,在金字塔的外身,喜爱色彩的玛雅人不忘装饰上各种各样的装饰。有的金字塔甚至还在地下或者石堆中间,埋藏了玛雅国王的石棺,例如:文金字塔地下就有帕伦克国王巴卡尔的坟墓。

玛雅人既然有高超的建筑艺术就一定不会轻而易举地将这些艺术珍藏起来,他们除了在金字塔建筑方面使用外,在日常的建设中也毫不逊色地展现出来。

在玛雅的传统中,城市的中心是宫殿和金字塔神庙。而像一般的城市建筑一样,宫殿、金字塔神庙这些城市的中心一定会又同球场、广场、石碑、大道、观象台、水渠、蒸气浴场等各种建筑在一起来构成整个城市。这种中心突出的设计,使得玛雅在整个城市规划上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而又错落有致。

其实,玛雅人的建筑还同玛雅的宗教、政治有很深的联系。

一般来讲,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都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像国王、祭司、贵族等,反之,像农夫之类的人群住的则会离城市中心较远。因此,玛雅的建筑从城市上空俯瞰下去,几乎就是一个个的同心圆。因为每一层都由有着相似社会地位的人居住在风格差不多一致的建筑当中。

毫无疑问的是:宫殿式的建筑,向来是国王、祭司、武士和学者等贵族阶层的居住场所。并且由上面的记录我们可知,这些场所是处于城市的中央的。他们由一个连一个的房间组成类似于古老排房的形状,每个房间也都有一扇通向外界向外的门。但是各个房间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彼此之间不能相通。有可能有些房间里还有单独的套房,但这些套房也只能和外面的房间相通。

由于是由玛雅社会的上层人士居住,自然设计上会颇费周折,这也就造成了它们的平面图有些是单一的长方体排房,有些是自由又上下重叠的形状,还有些是四排长方体排房围成,中间有院落这种多样的局面。

虽然上层人士居住的宫殿造型姿态各异,装潢又富丽堂皇,但这里值得一提的却是平常普通老百姓的住宅。普通老百姓只是住在简单的茅屋中,但茅屋却是玛雅地区最古老的建筑形制,甚至可以说它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玛雅建筑。

茅屋常常用裸露的树枝构成围墙,这个和中国古代的茅草屋非常类似。只是和中国古代茅屋不同的是:因为玛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他们的屋顶还有棕榈叶铺成斜顶。并且,为了避免水灾,这些建筑都是建立在特制的平台上的。

从后来的建筑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看出这些茅屋在造型上所起的奠基作用。例如:连成一片的浮雕构成的墙壁,那些起伏交错的石面,他们在视觉上就是采用的茅屋上树枝和绳子结合在一起的观念。

如今,人们在看到玛雅建筑的时候,除了震撼于他们技术上的巧夺天工,还惊叹于玛雅人竟然能将建筑和艺术联系的那么紧密,融合的那么自然。

德国的西拉姆曾经说过“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需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所以,现代人在看到玛雅遗址的时候才会那么惊讶,因为即使是现代建筑方面的专家也为玛雅的那种建筑艺术所折服。

<h3>四、玛雅文明特点</h3>

于种说法认为,可以知道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但在惊讶于玛雅文明所取得的那些成就之后,让我们将聚焦的目光转投到玛雅文明的特点上来。虽然“古老而神秘”向来是对此特点的概述,但除掉这些显著的特点之外玛雅总还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例如下面粗略归纳出的几个特点:1.玛雅的文明属于是石器文明。根据考察和研究的证据显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定:玛雅人虽然有着聪慧的大脑、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但却并没有发明和使用任何的青铜器,更别说发明和使用铁器了。因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玛雅文明只是属于是一种蒙昧时期的高度文明。

2.玛雅人掌握了很高的连现代建筑专家都惊讶的建造技术。事实证明出: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子和用轮子制造出车(即使对于轮子的概念玛雅人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提到并出现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实用化)。而这,又是最让那些建筑学家们不能解释的问题之一:既然不懂这样的概念,那玛雅人究竟是利用何种技术建筑那些有着高超技术的建筑群的呢?那些需要现代高科技的帮助才能放上去的巨大的石头,玛雅人怎样将他们放到了合适的建筑位置呢?

3.玛雅人在农业生产上以玉米为主食,所以他们的文明又称为是“玉米文明”。玛雅人在这种文明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别的人类文明的地方,例如:他们并不饲养牛、马、猪、羊等家畜,也没有出现过畜牧业的痕迹。经过考察发现:玛雅的农民只是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来耕种。

4.在科技上,玛雅人的数学中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种说法认为零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给玛雅人的),也掌握了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至于究竟是怎样掌握的这些高度发达的知识,专家们也不能给出确切的意见。

5.在文化上,玛雅人使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一直以来,玛雅文明就广泛地受到很多探险家们的关注,但随着他的面纱被越来越多地揭开、越来越多的人被它的神秘所吸引,玛雅文明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末发掘出了一批重要的玛雅遗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上面来,因而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还形成了专门的玛雅学,成为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于玛雅文明的研究越来越深,玛雅的神秘也一点点地被揭开,其中一点就是,经过对比研究发现,玛雅文明同中国的“东方神秘”文明有许多的神似之处。

首先,这种相似之处表现在文字使用上。

从上面的文化特点中我们便知道:玛雅人使用的也是同中国古人一样的象形文字,并且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结论可知:玛雅的文字发展水平同中国的象形文字比较相近。唯一不同的只是在符号组合上玛雅象形文字比汉字更为复杂些,所以今天尚未有人能将他完全解读、搞懂。这也就更加显示出了玛雅人的神秘之处。

而这仅仅是种巧合,还是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硬说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有联系似乎又说不过去。地域上来讲,一个位于南美洲,一个位于亚洲,相差的距离不是十几二十公里;起源看起来,一个民族形成于约公元前1500年,另一个民族却几乎是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已形成;人种上更说不过去,一个是印第安人,有印第安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一个却是华夏种族……

但是,如果否认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更是说不过去,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两者之间肯定具有某种相关性。

例如:在艺术创作上,玛雅遗迹中显示出玛雅人有很多类似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品。

“陶瓷”素来以中国著称。考据历史可知:在古代,乳状袋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容器形状。但是,在后世对玛雅遗址的开采中却惊奇地发现,这种中国史前陶器中才具有的容器形状竟然在美洲多支印第安民族的陶器上也有看到。难道不是两者有关联的例证?

另外,1996年11月1日纽约的《世界日报》曾报道:来自北京的甲骨文专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陈汉平)在华盛顿举办的一项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展览中,发现了一件1955年墨西哥出土的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的玉圭。这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件出土的玉圭上面刻着的四个符号,竟然是3000多年以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而当陈汉平按照中国甲骨文的意思还真的翻译出了这四个竖形排列的符号大意:“统治者和首领们建立了王国的基础。”

除了这些例证外,还有一些别的很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玛雅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华文明有相似之处。美国俄克拉何马中央州立大学的华裔教授许辉就是一例。他曾经寻觅到200多个奥尔梅克的玉圭、玉雕,在上面也发现刻有类似于甲骨文的符号。

许辉曾经两次将发现的其中146个甲骨文带回过中国,也请教了很多位中国甲骨文方面的权威专家,最后这些专家们一致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这些字属于先秦的文字字体”。参与鉴定的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范毓周教授甚至还说:许辉带来的文字,与甲骨文的相似根本就不只是个别的、孤立的。

既然教授经过研究之后能得到“不是个别的、孤立的”这个结论,那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推导出:许辉带回国的文字与甲骨文是有联系的。但问题是,处于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怎么受到了来自古老亚洲国度——中国的文化影响呢?他们是怎样发生联系的?

难道是因为彼此在宗教信仰上的相近乃至相同?

玛雅人是出了名的崇尚宗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宗教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仔细研究,我们又会从宗教中发现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文化中那个叫羽蛇神的神。不论是在造型上还是用途上都和中国传说中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神似。关于这个的例证,可以从玛雅壁画羽蛇神的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上看出来。而且,玛雅人信奉羽蛇神的目的也和中国古人祭拜龙一样,都是为了祈雨。

这就产生出了一个问题:玛雅人和中国的古人究竟都是根据什么来创造出了这个相似的形象呢?是具有高法术的玛雅祭司窥见了上天的秘密,还是中国古人真的见到过传说中长了犄角的龙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无从考证答案,但是有一点却毫不含糊:玛雅文明总是和中国那神秘的东方文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在玛雅的废墟当中,人们曾经还发现了一张能说明上面这个结论的图,仔细看过这张图后就会发现,那张图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阴阳鱼”。

还有,玛雅人也和国人一样,在对玉上面的喜爱和造诣都非常相近。

中国人向来就喜爱玉,并且在玉的雕琢上也拥有相当高的造诣。可是,南美洲的玛雅人竟然也非常地喜欢玉,并且也同样地具有精巧的玉器雕刻能力。

在玛雅出土的很多文物中,我们都能看见很多的玉器雕刻得非常精美,那精湛的技术堪比中国玉器。并且,在玛雅的文化中,他们也同国人一样将玉与生命、繁衍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有些玛雅玉器还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在得出了玛雅文明堪比古中国文明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总结出了玛雅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古老、神秘。

但是,这似乎已经不能再称为是对玛雅文明特点的概述,因为只要是说到玛雅文明,这四个字仿佛就永远是它的代名词。那么,除掉这很显著的特点之外,还能再为玛雅文明总结出几个特点吗?

玛雅人虽然具有相当的建筑技巧,但他们的建筑艺术却并不止表现在垒壁筑墙上。所以,确切地说起来,他们不仅仅是建筑师,还是艺术家。

玛雅遗址中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竟然是由22500块石雕拼成的图案,并且仔细观看这些图案就会发现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竟然毫厘不差;而奇琴·伊察的武士庙,虽然屋顶已经消失,但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纪年石柱却仍能再现出当年建筑的气魄。

所有存在的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玛雅人创造的文明不仅仅可以用“精湛、优秀”来形容,还可以用“具高度艺术感”来总结。为何如此说?因为从他们对坚硬石料进行镂空加工的处理中;从他们将建筑设计的布局设计的严谨,结构的宏伟上;从他们能用废弃物和土堆砌出金字塔式的台庙;从他们能在建筑上附上大量含高艺术价值的壁画中……我们也都可以看出来。

<h3>五、玛雅文明遗址</h3>

今天我们研究的玛雅文明,都几乎是从玛雅的遗址中考证、分析之后才推测出来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玛雅人留下的建筑表明他们的建筑区域全处于热带雨林中。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理想,不仅既高温潮湿,又是流行病最盛行的地方,还到处充满了可怕的野兽。

但是,从农业和物产方面来看,玛雅人仿佛又是做出了比较明智的选择。

玛雅人居住的高地,是沿太平洋的高山组成。那些海拔高的地方比较寒冷,覆盖着松树,即使环境这么恶劣,但这对于玛雅人发展农业文明有相当的帮助。

玛雅人居住的低处,有谷地,有草地,雨季时湖泊连成一片,谷地山坡上森林茂密。最重要的是,这一带物产相当丰富。除了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中美洲作物品种和野生动植物,这里还蕴含着古玛雅巨石建筑必备的三个条件——石器、木质、建筑岩。

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玛雅人的睿智深表佩服,也惊叹于玛雅文明的发展模式。

在危地马拉佩藤地区的热带丛林中,镶嵌着一颗最大最华美的明珠——蒂卡尔。它东北距弗洛雷斯约35公里。大约发现于1696年,发掘于1848年,1955年开始对外开放。蒂卡尔是古代玛雅最大城市之一,建筑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这座城市在公元800-900年间被遗弃。1963年起进行大规模发掘。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个考古、旅游胜地。

蒂卡尔是玛雅古典时期最大的城邦,此时玛雅的文明中心已经从南部转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开创王朝,建功立业,为蒂卡尔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之后,“蜷鼻王”、“暴风雨天王”逐渐把蒂卡尔推上了昌盛的巅峰。但在公元6世纪中叶时,由于受到来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蒂卡尔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动荡,王朝风雨飘摇,城市建设一度停滞。100多年以后,蒂卡尔才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从7世纪末到整个8世纪,蒂卡尔再次冠绝当世,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发掘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之时。第二次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5万多人,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庙宇、石碑等遗迹;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仅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它们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好几条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连接着各个宗教中心。

蒂卡尔遗址中包括几百栋重要的古代建筑,只有一小部分在考古中被发掘。存在显著的建筑有六座顶上有着神庙的阶梯金字塔。他们被早期的探险家用数字编号。这些金字塔大约建造于7世纪末到9世纪初,当时正处于蒂卡尔的巅峰时期。一号神庙在695年左右建成。三号神庙于810年建成。最大的四号神庙,有72米高,于720年建成。五号神庙在750年左右竣工。六号神庙建成于766年。在城中还有古代皇宫的遗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金字塔、宫殿、住所、石刻纪念碑以及一些用来进行古代玛雅球赛的球场。似乎还有个用作监狱的地方,那里的门窗都有被木条横过的痕迹。

蒂卡尔的住宅区占地60平方公里,大多数还没有清理发掘。蒂卡尔被一圈6米宽的沟渠和城墙围绕着。只有9公里被勘探过,至少圈起了125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过研究发现,这不只是有防御用途,还是一个运河系统的一部分。

蒂卡尔作为一个巨大的古代遗址,关于它的消息在当地从来没有消失过。关于蒂卡尔两手或三手的资料到了十七世纪才开始被人们所知。由于遗址离现代都市非常遥远,直到1848年才有第一个科学考古远征队来到蒂卡尔。19世纪和20世纪初,有许多探险队到蒂卡尔研究、绘制地图和摄影。

1951年以前,考古工作者们抵达蒂卡尔遗址的旅程是非常艰辛的,往往需要许多天的步行或是骑骡穿过丛林。1951年,在遗址附近建造了一座小型机场,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从1956年到197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遗址进行了大型的考古发掘。1979年,危地马拉政府开始了一项长远的考古发掘计划,直到今日。

目前,蒂卡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公众开放。蒂卡尔国家公园包括三部分:蒂卡尔遗址、圣·米盖尔·拉·帕罗塔达生物保护区(San Miguel La Palotada Biotope)和玛雅生物保护区(Maya Biosphere Reserve)。

科潘玛雅遗址古城的遗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大约225公里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

公元前2000多年,科潘是玛雅古王国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心。1576年,西班牙人迭戈·加西亚在从危地马拉去往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城的途中,发现了这个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科潘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广场中有金字塔、广场、庙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阶等建筑,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区。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到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内重要的旅游点之一。科潘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达到鼎盛,然后同其他古典时期的各个玛雅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之中。

科潘遗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筑,主要有金字塔祭坛、广场、6座庙宇、石阶、36块石碑和雕刻等;外围是16组居民住房的遗址。最接近宗教建筑的是玛雅祭祀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领、贵族和商人的住房,最远处则是一般平民的住房,反映了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宗教特点以及宗教祭祀的崇高地位。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矗立着两个狮头人身像,雕像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在山坡和庙宇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各异的人头石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另一个长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着象形文字,手中各拿着一本书。在这个祭坛的雕刻群中,还有一些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

在广场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坛,高30米,共有63级台阶,它是由2500块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块垒成的,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在广场的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用于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在墙壁门框中刻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块石碑,这些石碑大约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这些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女性,这表明当时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

在科潘玛雅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球场,地面铺着石砖,两边各有一个坡度较大的平台。如今台上仍有建筑物的痕迹。据考证,科潘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进行一场奇特的球赛,用宗教活动来选拔部落中的勇士。从玛雅文字的记载来看,科潘球场大约建于公元775年。远处的边缘有石阶为界,每一边都有一道斜坡,斜坡上的房子都有拱形的屋顶。每一道斜坡的最高处都有三支记分石标。

<h3>六、玛雅宗教信仰</h3>

玛雅人笃信宗教,几乎所有的玛雅人都在名义上信仰天主教,但他们的基督教往往带有当地宗教的色彩。其宇宙论是典型的玛雅形态,基督教的神圣人物通常与玛雅神祇混为一谈。大众的宗教基本上是信仰基督的,也作弥撒和庆祝各个圣徒纪念日。前哥伦比亚时代的本土宗教仍受家庭的遵行。

玛雅人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玛雅人盛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玛雅太阳神是诸神之首,是玛雅宗教观念中最重要的神,玛雅人最敬重的神祗,又是天神、药神,名字是伊察姆纳(Itzamana)。他是“夜晚与白天之主”,是玛雅文字和玛雅书籍的创造者。形象通常是无牙、高鼻的和善长者。

玛雅月亮女神是玛雅诸神中掌管怀孕、纺织、水灾的神祗,名字为伊希切尔(Ixchel)。她的形象是个满脸怒气的老妪,随身携带的小瓶子里盛满洪水,向大地倾倒以示惩戒。有时被画得充满敌意,头上盘着一条毒蛇,裙衩上有交叉骨头的恐怖图案,手脚有如凶猛动物的利爪,因此又被称为“虎爪老妪”。作为善良的月亮神,她又是玛雅太阳神伊察姆纳的配偶。

玛雅战神是玛雅诸神中代表战争的神祗,名字是艾克·曲瓦(Ek Chuah)。形象通常为黑色,嘴外圈则为棕红色,下唇肥大下垂。他的名符是黑色的眼睛。性格具有双重性:作为恶神,他手持利矛,在自然灾难和战争、杀俘场景中出现;作为善神,他像一个背着货物游走各地的商贩。相貌有时像北极星神,保护着可可的种植。

玛雅死神是玛雅神中代表邪恶与残废的神祗,名字是阿·普切(Ah Puch)。形象是骷髅头、无肉的肋骨、多刺的脊柱。他的名符有二:一是闭目的头像,象征死亡;一是没有下颚的形象以及用来杀牺牲的刀。玛雅死神总是与战神、人牲的符号一同出现,或者与猫头鹰等罪恶凶兆为伴。

玛雅玉米神是玛雅宗教观念中掌管玉米等五谷和森林的神祗,名字是尤姆·卡克斯(Yum kax)。形象清秀,通常以玉米为头饰。玉米是玛雅人的重要粮食作物,所以玉米神也非常受爱戴,他象征着生命、繁荣和富足,是个善神。玛雅玉米神的名字与形象在存世经卷里出现了98次。可能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自然灾害,所以玛雅玉米神有不少敌人。

玛雅雨神是玛雅诸神中地位非常显赫的一位,名字是恰克(Chac)。雨神恰克如同基督教中的三圣一体神一样,不是单一体,而是复合体,由代表东北西南4个方位的4个神组合而成:代表东方的是红脸;叫查克·西布·查亚克;代表北方的是白脸。叫萨克·西布·查亚克;代表西方的是黑脸,叫埃克·西布·查亚克;代表南方的是黄脸,叫坎克·西布·查亚克。

玛雅雨神形象特别,长着一个长而尖的鼻子,牙齿暴露。头饰是打结的带子。玛雅雨神的名符是一只眼睛,边上一正一反的空心“t”形代表眼泪,象征着雨水和丰饶。雨神同时又是风神、雷电神、农业神,甚至直接代表了平方米地。由于玛雅人以农耕为生,雨神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所以他非常受崇拜,他的名字与形象在存世经卷里出现了218次。

此外,风神库库尔坎,自杀神伊斯塔布等也是玛雅宗教中比较重要的神。除了上述几位主要的神之外,玛雅人还有其他的神。例如,玛雅人将世界分为13层上天和9层下界,每层上天和每层下界都有自己的神;玛雅人将一年分为19个月,每月也有代表神。

由于玛雅宗教存留有几册玛雅古抄本,所以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一下美国人西尔万努斯G·莫利编写的《玛雅文明》一书。

<h3>七、玛雅文明崩塌</h3>

蒂卡尔,那个传说中拥有6万居民,贸易网络高度发达,艺术文化繁盛,是玛雅文明的中心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了丛林中斑驳的墙影,岁月侵蚀的石阶,寂寞唱歌的各种飞鸟。曾经的辉煌已经随着岁月的侵蚀一点点腐蚀掉,只留下一片破败在力证着曾经的存在。

要知道,曾经的玛雅文明从墨西哥南部一直驰骋到洪都拉斯的大片土地上;曾经玛雅文明中先进的天文学、象形文字以及复杂的历法体系等对今天的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指示作用;曾经玛雅人建造的宫殿、庙宇,给后世的建筑师们很多的灵感……

但可惜的是,一夜之间之后,所有处于波峰的文明便销声匿迹。究竟玛雅人去了哪里呢?为何他们要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创造起来的文明?

关于这个问题,有好几种答案。

1.随外星人离去

在玛雅人一夜之间神秘消失,几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之后,很多人就根据玛雅人拥有高度发达的天文学知识这个特点,推断出“他们已经随着外星人离开了地球”这个结论。

那么,玛雅人真的是飞到外太空去了吗?他们真的是来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吗?当然了,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是好像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证据支持。

据考证,在布兰科的“铭文神殿”中曾经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皇家坟墓,而这个皇家坟墓中躺着的是玛雅国王帕卡尔。这本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坟墓却有个奇怪之处:在石棺上面的石棺盖上面,刻画着一副不属于当时生活的图。为何说这幅图不属于当时的生活呢?原因在于首先,图中是一个胡须刮得很干净的男子,穿着做工精巧、合体的紧身衣,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服装,而是连袖口和裤腿翻边都紧收在手腕和脚踝处。其次,他的造型是半靠在一张凹背椅上,大腿和后背下方都紧贴着座椅,头还舒服地靠在类似于今天头靠的东西上。而这,联系当时的社会来看根本就是一个异类——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保持这样的坐姿。

于是,人们对图画的疑问更加地深,直到当今的天文学家在看见这幅图的时候,我们仿佛才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因为,经过仔细的对比研究,天文学家们发现这幅图绘制的图像和现代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的情景完全一致。如果再仔细地对原图进行观察,还能看出图中的男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他的手象是在操控杠杆或者控制器之类的东西。

难道,图中所绘制的真的是玛雅人探索外星球的宇宙飞船的图片?否则,怎么会有如此的巧合。那究竟这幅图是当时人对未来的一种预测,还是他们已经发明了什么准备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

而这,也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甚至我们连为何会将这幅画存在于国王的石棺上面都无从回答,由此可见,人类在玛雅文明面前显得的是多么的渺小。

言归正传,正是由于很多的人都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人们只能任意地揣测。瑞士作家艾瑞兹·温·达尼肯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在他的名著《神之战车》中提出了一种猜测:国王石棺图上那名蜷曲身子的男子实际上是一名宇航员,他正在控制的是起飞中的飞船。于是,在此基础上就有人关于玛雅人的去处得出了更为大胆的推论:“玛雅人神秘消失一定是随着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

即使这看起来有些空穴来风、不可思议,但现实中却有很多的证据支持这种论点。

最有力的证据是玛雅人留下的象形文字,后世人在对他们进行大量研究之后终于有了突破。根据我们对文字突破得出的结论,专家们发现玛雅人留下的那块玛雅石碑实际上是一部玛雅的编年史。并且,更让人惊讶的是,编年史上记录的事件都是有关于九千万年前,甚至是四亿年前的事情。

要知道,在四亿年前地球还处于中生代时期,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根本没有人类的痕迹,那么这些玛雅人凭什么会知道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呢?似乎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玛雅人是外星球来的外星人。”

何况,玛雅文字的复杂,竟然连当今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都“敲”不开,“解”不了。所以,这也在侧面证明出玛雅人一定是拥有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即使是拥有很多现代文敏的我们也无从解答。用数学上常用的否定推理的原理,我们又似乎侧面得出了“玛雅人是外星人”这个结论。

2.因好战而毁灭

第二种关于玛雅人消失的推测,是因为玛雅人一定是因为过于好战而集体战死了。因为根据考古学家对玛雅遗址进行的开采、考证来看,玛雅人的确是一个非常好战的民族。

而他们之所以有这种“好战”的特点,又跟他们的地理、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玛雅人长期生活在潮湿的丛林地带,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以采集为主。而我们从研究的自然规律中知道,采集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具有“原始而蒙昧”的特点,即使他们拥有了高度的文明,他们也无法改变这个规律。

其次,如同一切人类发展的进程一样,玛雅人也经历了部落、城邦、国家的发展模式。不论是从当今社会学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都可以得出这项结论:既然人类一旦有了组织,那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对权力的争夺,对财富的争夺,对利益的争夺,在这些争夺中,爆发出战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再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处于蒙昧与原始状态的古人类必然具备“争强好胜”的本性。稳定的一方巴不得再对另一方进行侵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领土和食物,而受到侵略的那一个组织在那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年代里,也一定会不甘受到欺负。虽然刚开始他们在受到侵略时只能防御、保护自己,但当这种防御能力增加、有了一定武力、规模之后,他们也就一定会产生出反击甚至侵略别人的念头。

玛雅人既然属于人类,那么人类的习性他就一定也会具有。所以,玛雅人爆发战争是自然而又是非常必然的事情。

根据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只集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多学科考察队,曾经对危地马拉裴腾雨林地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察。结果是:考察组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公布了他们六年的研究成果,他们的负责人甚至公开表示:“玛雅武士之间曾有过战争,但他们不因此破坏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系统,因此,每次战争平息,玛雅人重又繁荣强大,但玛雅人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仔细来读这段话,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些矛盾之处。

首先,既然玛雅人每次都能在战争之后保持生活、经济的复苏,那他们怎么彻底消亡的?其次,玛雅人既然是个“争强好胜”的民族,那为何会选择集体自杀这样“懦弱”的方式?再次,我们都知道只要是战争就总会有胜利的一方,难不成玛雅人还有一个怪癖——胜利了也要死亡了?

当然,这都是说不过去的问题。

即使真的有很多的证据证明玛雅人是好战的民族,玛雅人也曾经发生了大规模不停息的战争,玛雅人的文明因为战争而受到了破坏甚至是走上了衰亡,但这些证据却都不能作为是“玛雅人是由于战争而集体消失”的这个结论。

从人性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所谓“蝼蚁尚且苟且偷安”,何况是人呢。玛雅人既然被考证出非常地好战,那么他们内心该是集勇猛、坚强等强悍的字体为一身的,而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不可能因为一次战争的成败而选择集体自杀。

从伦理角度来讲,人都有“保护弱小”的本性。玛雅人在这方面应该较别的民族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才对,因为他们是一个对神灵虔诚信奉的民族,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绝对有很深、很坚定的信仰。有了信仰的人,或许会为了某一件事情“赴汤蹈火”,但不可能将所有的老弱病残都一起选择消亡。

从发展角度来讲,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民族向前发展、进步、生生不息,没有人会喜欢“断子绝孙”这个成语。玛雅人如此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在这点上照理应该表现的比别的民族要浓烈一些才是,所以,他们不可能在文明发展的巅峰时刻,用不属于文明的“战争”形式来结束掉自己。

……

总之,这中说法疑点重重。

3.因破坏森林而遭自然界报复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提上日程,备受人们的关注,于是便有人提出了“玛雅人消失是因为破坏了森林而遭到自然界报复的结果。”那么,这种说法又到底正确与否呢?或者说,这种说法有没有可靠的证据作为依据呢?

大家都知道,玛雅人的文明萌发于潮湿的灌木丛中,在那里,他们建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建筑,构建了布局精致合理的城市,过着崇尚宗教的原始生活。甚至,连最后的文明终结也是在发生在那个地方。这不由得人们开始关注并分析他们的日常生活,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还原玛雅人消失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由于现存的玛雅遗址中的建筑,几乎都是木质结构,所以有很多专家、学者支持“玛雅人消失是因为过度砍伐森林而遭到自然界报复”这种结论。俗话常说:“说话要有凭有据”,既然专家敢大胆做出这种猜测,那就一定有相当的依据。

由前面我们对于玛雅的概述中可以知道,玛雅人有着非常复杂的宗教体系,以至于他们的建筑、艺术、生活中都掺杂着宗教,随处可见宗教的影子。例如:他们的城市中心就是金字塔和神庙,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是和宗教中规定的等级有一定的关联,甚至是他们的吃、喝、玩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宗教。

正是由于玛雅人对于宗教的这种热衷,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在未消失之前,几乎不停息地在修建各种金字塔或者庙宇。根据简单的常识可知:修建金字塔和庙宇需要占有大片的空地。而这个基本的条件,在玛雅人选择生活的灌木丛茂密的地区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为了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精神需求就只能通过砍伐森林来达到这个目的。

再由之前玛雅人建筑的特点可知:玛雅人喜好石料建筑,尤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要知道,石灰这些东西并非生而有之,而是经过外加工制成,这种外加工简单地说就是“烧制”。自然而然地,在那个年代要烧制,就只能是通过大量木柴燃烧制造。从而,玛雅人有了必须大肆砍伐森林的充足理由,并行动了起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的修建也日益增高,那对于木柴的需求量就会越来越大。恶性循环般地,玛雅人这时候进退两难,只能选择更大规模地砍伐森林。这样做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森林的过度砍伐,当地环境由于生态被破坏而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照这种推测来看,玛雅人的确是自作孽不可活,“他们是由于砍伐森林过度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结论看起来似乎合理,但仔细分析起来也存在很多的纰漏。

首先,既然很多明显的证据表明玛雅人具有很高的天文历法知识,那么他们怎么会对于简单的地理知识不了解呢?他们甚至都能了解、预测到遥远的天文现象,掌握到地球、太阳、月亮,金星等的运行规律,在那些规律的基础上发明了22种历法,那应该不会对于地球上简单的地理知识不明白吧?如果非要牵强地解释为玛雅人知识具备有高度的天文知识却欠缺地理知识,也说不过去。因为,还有很多的证据表明玛雅人对于地球南北磁极之类的高深地理知识都有了解,怎么可能对于普通生态系统这种简单地理问题不明白呢?

其次,既然玛雅人因为过度砍伐森林,生态遭到破坏而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那为何如今这片地带依然是原始的生态坏境?照理说,现代人发明的高科技对环境都是高污染,并且环境问题也是近来才因为迫切而提上的日程。

最后,中国向来有一句俗语“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虽然听起来不是很高雅却是事实,任何被毁掉的东西都一定会有残存,就像我们今天考古来研究历史一样。既然玛雅人是因为地球的愤怒而被扔掷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为何没有一点点生命留下的迹象?地球母亲就这么憎恨这群可恶的人类,非要毁尸灭迹不成?

4.气候变化而被旱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玛雅人是由于气候的变化而被旱死的。随着人们对于生态、气候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支持这种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最先的提出者是理查德森·吉尔,之后,便被人们不断研究推崇。

2001年,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霍德尔领导着一个研究小组,在墨西哥找到了自然的地质记录。他们通过对尤卡坦半岛中央湖底沉淀物提取并分析,最后得到了该地区2000多年来的气候大致变化趋势,而这个趋势显示出: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大干旱。

再仔细地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研究小组绘制的曲线中显示出来“世纪干旱”趋势的那个时间,刚好玛雅的文明就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最明显的展现就是遗弃城市或者停止进行建筑等。而研究还表明,在公元750年到800年,这个地区的确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

《科学》杂志甚至大胆地说:最近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玛雅人神秘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气候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大多数玛雅人由于干旱丧失了生命。

难道,我们一直作为神秘研究的玛雅人真的死于“干旱”?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玛雅人是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既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那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肯定就显得十分脆弱。因此,《科学》杂志的分析、研究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相反,还具有非常的说服力。

根据这种说法,爆发的干旱导致了这个依靠农业为主生存的民族面临着发展的难题,从而也制约着这个民族人口的发展壮大。再加上玛雅民族本来人口就少的特点,因此“旱死”似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导致玛雅灭亡的原因。

但既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不是确定的答案,就注定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漏洞,否则,这种说法一出现马上就会立即得到一大片人的附和,并将它推崇为理想的答案而停止对玛雅人消失疑问的探讨了。但事实却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对于玛雅人的失踪之谜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这就在侧面告诉我们:这个结论也有它矛盾的地方。

第一,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一片潮湿的丛林,那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干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二,聪明的玛雅人在面临干旱的情况下,为何不采取任何的措施,连迁徙也不愿意吗?第三,玛雅人宁愿死也要留在原地的理由是什么?

没有答案,不知道。

即使我们有些失望,在探索、追寻了半天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但却给今天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前面提到的关于玛雅人消失的原因归结起来,很多都是涉及到“自然”的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干旱问题。而这些,又都是目前困扰着地球人的问题。既然玛雅人可能在旱情发生的情况下就集体灭亡,那面临着比旱情问题更多问题的我们呢?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现在已经被我们人类搞得乌七八糟、千疮百孔。不信你看,最近连连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天这里海啸,明天那里飓风;今天这里干旱,明天那里暴雨;今天因为自然灾害逝去了多少生灵,明天因为疾病风行带走了很多灵魂,今天气候异常,明天疾病肆虐……

地球母亲她好像真的怒了,想要惩戒一下这些在她怀里随意伤害她的孩子们。而人们,在看到地球母亲生气、发怒的时候无能为力,只能乖顺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挣扎着。看到地球目前的现状,经历了那些生灵涂炭,回顾着玛雅人的灭亡,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2012,仿佛不仅仅是一个随意说出口的末日预言。

不管前面所讲到的关于玛雅人消失的理论有没有根据,是不是问题的答案,至少我们从中看到了科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玛雅人曾经做出的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上的迷信,更是一种结合了天文、地理、生物等知识在里面的分析结果。所以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持观望或者否定的态度,而应该从现在开始就积极地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

<h3>八、玛雅人祭探究</h3>

玛雅人祭,又称“人牲”,是指古代以人作为牺牲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动。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从天堂到地狱,包括尘世间的一草一木、一时一事,无一不属于神的监管范围。他们认为自己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把世间最好的东西献出来讨好诸神,以换取神对他们的宽容和关照。

在尤卡坦的奇琴伊察附近,有一口神秘的圣井,直径约60米,深达20多米,井水泛黄,水草丛生。据说,玛雅人为了讨好深居井底的神灵,经常把活人扔进井里。玛雅人相信,那些被扔进井里的人并没有死,尽管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一些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把自己的孩子也扔进井里去做祭品。他们还往井里扔宝石及其他一些珍贵的东西。印第安人对此表现得极为虔诚,如果这个国家盛产黄金,那么大部分的黄金都会被扔进这座井中。20世纪初,美国业余考古学家爱德华·汤普森在这座井中打捞出黄金、玉石之类的珍宝,石刀、长矛之类的武器,还有数十具遗骸。由此看来,“人祭”确实在玛雅人中存在过。

玛雅人人祭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方式是剖胸挖心。作为牺牲的人,先是被涂成蓝色,头上戴一尖顶的头饰,然后在庙宇前的广场或金字塔顶上受死。牺牲者被仰面放倒在地上,身子下面压着凸起的祭坛祭案,这样使得他胸腹隆起而头和四肢下垂,以便于实施开膛剖胸的“手术”。四个祭司分别抓住他的四肢,尽量把他拉直。

“刽子手”是祭仪的主角,他在牺牲者的左胸肋骨处下刀,从伤口处把手伸进去,抓出跳动的心脏并放在盘子里,交给主持仪式的大祭司。然后,大祭司以娴熟的手法,把心脏上的鲜血涂在神灵偶像上。

牺牲者被割破的部位遍及全身各处,因人而异,有时是额头、鼻子、嘴唇、耳朵,有时是脖子、胸口、手臂、大腿、小腿,直到脚背,甚至有时候还割破阴部取血。在亚克齐兰遗址极其精致的雕刻横楣上,雕刻的是一名女子正在拉动一根穿透她舌头的带刺绳索,血液滴在她身旁盘子里的树皮纸上,这张血迹斑斑的树皮纸将要献给神灵;现存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一只陶瓶上画着一排蹲着的男子,每人手持一件精锐的锐器,正在刺穿自己的阴茎。

除了流血献祭,玛雅人还用另外一些途径宣泄他们对鲜血的渴望。例如:残忍地屠杀战俘。波南帕克壁画就忠实记录了这一血腥的场景。该壁画全部作于一座比较简单的三厅神庙里,三个厅堂的壁画遥相呼应:左厅表现盛典准备,以放松和期待的情调为主;中厅是征服敌人、屠戮战俘的激烈场面,表现的是生死巨变、悲欢离合的人生主题;右厅表现庆典大功告成,更在热烈欢快气氛之中显出庄严隆重。

此庙也因此得名“画庙”。其中厅壁画的描绘尤为触目惊心。画面的最下一列是举着枪矛和各种族徽、图腾等前来观看、庆祝这场血腥审判的本邦人,中间一列是那些命在旦夕、等待宰割的俘虏。

壁画最上层的台阶上,国王雍容华贵,盛气凌人,右手持长矛、头戴羽冠、身穿虎皮甲胄,威严无比。在他对面,左边一排站着四个贵族,他们头戴标志部落图腾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兽头盔,身披虎皮战袍和绣有象形文字的衣衫,还有玉佩、玉饰、羽毛工艺品挂满全身。

台阶下正待处决的俘虏死囚,赤身裸体,跪在国王面前痛哭流涕,苦苦求饶,他们脚旁已经有一个被砍下的头颅,另一个俘虏已经吓得全身瘫软,昏倒在台阶上。死囚的痛苦绝望与王侯的趾高气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是谁,看了这些内容,难免会心惊肉跳并且感到不解:玛雅人怎么会做出如此凶残恶劣的事呢?事实上,玛雅人并不见得是凶残至极,中国人的祖先也曾这样做过,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也用双手写过这样的历史。我们尽可以把问题放到人类的大背景上,看看血祭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否必要。血,在当时是玛雅人的文化激励机制,并不是他们的神灵偶像需要鲜血来增强能力,而是他们自己需要经常地目睹和参与血淋淋的事件。

文化是一种隐喻象征的机制,作为文化的献祭仪式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杀人献神仪式,除了隐含教人服从、敬畏、认同等意义之外,主要是教人敢于战斗、敢于死亡,甚至还象征性地让人宣泄杀人的欲望,获得替代的满足。

这与现代人从暴力影片中获取感官刺激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正如现代人会模仿暴力影片中的行为从而导致刑事案件增多一样,玛雅人能从定期举行的人祭活动场景中学到不少对他们有用的东西。

中国西南佤族有一种让全体男子放纵凶杀一条活牛的仪式,大家一哄而上,在几分钟内把一头活牛生吞活剥吃个干净;西方人熟知的“酒神节”原型也是疯狂的撕碎活牛,不过参与者换成是平日里受压抑的妇女。玛雅人给他们的“替罪羊”、“宣泄物”——活人牺牲戴上尖顶头饰,这是一种多么明显的暗示。玛雅人的血腥人祭还有更说明问题的例子:他们把戴着尖顶头饰的活人绑住双手做靶子,姿势与十字架上受难的形象恰巧相同。

众人先围着牺牲者跳舞,这个程序是非常必要的。舞蹈动作可以激发情绪,能够使人的神经亢奋起来,人祭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先用弓箭射击牺牲者的阴部,然后他们逐一向牺牲者的胸部射箭,让每个人都经受一次血腥的训练。

所谓鲜血能使神灵获得强大生命力的说法,真可谓自欺欺人。究竟是谁想见一见鲜血,不是很清楚吗?玛雅人在他们和平发展的古典时期的黄金时代里,没有任何来自外部的威胁,也就并不需要尚勇尚武。10世纪以后频繁的战事,才促使他们感觉到“嗜血”的必要,才使他们非要用血与火的洗礼来保证民族生存发展的竞争活力不可。

受玛雅文化影响很大的阿兹特克人,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习惯:他们与邻近部族专门缔约,定期重开战端,不为别的,只为了捕获俘虏用作人祭的牺牲。这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儿戏”!玛雅人的“儿戏”更加形式化,他们建造了很多“篮球场”,用球赛的胜负决出人祭牺牲的对象。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生命力的强旺。于是,血,成了主题词;红,成了主色调。

第二章 神秘的玛雅,掀起你盖头来 玛雅谜团解读

<h3>一、玛雅文明创造之谜</h3>

古代玛雅人居住在中美洲地区,即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境内。在众多印第安部落中,以玛雅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堪称世界古老文明部落之一,是美洲文明的摇篮。

据资料显示,公元前2000年左右,尤卡坦半岛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这些人类他们以渔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历史。公元前1000年左右,又以玉蜀黍为主要农作物的农业生产开始发展起来,之前的那些人于是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然而这种文化究竟是不是玛雅人创造的,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公元初,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南部建立了城市,此后的七八百年间又不断地在进行建筑,总共建立了100多个城市。而在那些城市的广场上,玛雅人学会了进行日用品和食品的简单交换。这就标志着玛雅人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

公元10世纪以后,一支托尔提克人从墨西哥侵入到玛雅地区,在尤卡坦半岛上建立了一些新的城邦。自此,玛雅文化便出现了第二次繁荣兴盛。

玛雅人在美洲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其全盛时期大约在公元4~10世纪。此后玛雅文化遭到了明显的践踏和蹂躏,只有尤卡坦半岛北部还得以保存和持续发展,直至公元15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这一地区,玛雅文化的独立发展才被打断。

神秘的玛雅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神奇的遗址。玛雅文化的重要遗址分别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奥提华城、尤卡坦半岛南端乌苏乌辛塔河流域的科班城和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乌斯马尔城。它们分别属于古典时期、早期和晚期的奴隶制城邦遗址。

通过考古发现,这些城市规模宏大,有的城市长宽均达数公里。城里耸立着大量金碧辉煌的神庙和宫殿。在建筑物的墙壁、柱子、梯阶和石碑上有精美的雕刻,有的地方还发现了栩栩如生的壁画,描绘了庆祝游行、呈献贡赋、押送战俘、争夺格斗等场面,表现了玛雅人高度的艺术成就。除此之外,多层次的金字塔台庙建筑,光怪神奇,令人赞叹不止,如乌斯马尔城的几座多层次金字塔,反映了玛雅人对地球的原始观念。他们将地球上部分成若干层,每层有13个世界;地球下部也是如此,每层有9个世界。各层分别由“界神”来掌管。

玛雅人信奉太阳神、月神、蛇神、风神、雨神、地神、农神等。他们用占卜的方式勾通人与神的联系。玛雅人祭神的规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飞禽、瓜果外,还曾一度盛行人祭。

公元前后,玛雅人便创造了象形文字,包括许多象形符号和音标、音节符号,它们一般用小毛笔书写在无花果树皮上。科班城建筑群中著名的“象形文字梯道”,是玛雅人特有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不过,留传到今天的玛雅文字,大部分是镌刻在石碑、陶器、骨器上的铭文,迄今依然无法辨认。

玛雅人创造的太阳历法,规定每年为365.2420天,而现在天文学家的准确计算是365.2422天,一年的误差不过是0.0002天,这种精确程度恐怕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此外,令人更加迷惑不解的是,在洪都拉斯一座神庙的壁画中,人们发现画面中有玛雅人乘坐一种类似今天火箭的飞行器邀游太空的形象。我们知道,不管是多么夸张的艺术,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据此断定,玛雅人已经早于我们几千年提前进入了太空时代呢?如前所述,玛雅人具有超时代的天文科学知识,他们创造的太阳历比格列高利历更准确,更贴近回归年长度。从现有的文字手稿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玛雅人预测数十万年间日食、月食的表格和标明流星陨石坠落的时间表。这些事实表明,玛雅人的智慧,大大超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历史时代。

据此,有的学者推测,是外星人创造了玛雅文明,玛雅人的祖先原本就是进入地球的外星人。另一些学者则对玛雅文化与亚洲古代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

人类学家发现,印第安人的肤色和体形与亚洲蒙古利亚人种相似,因而一般认为他们属蒙古人种。

有人考证,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曾有过“地球另一隅的人”的记载,这些人可能就是进入美洲的亚洲人。这些人进入美洲之后,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洪都拉斯等地经过长期发展,虽然逐渐形成了与印度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他们却有着大致相同的神祗和信仰,如对日神、月神、蛇神、风神、雨神、海神、地神的信仰等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印度古代的大佛塔“窣睹坡”与墨西哥等地的大型金字塔台庙形象十分相似,这也是很难用巧合来加以解释的。

基于上述这些理由,有人便提出了亚洲人是玛雅文化的创造者之一的观点。

由于美洲没有发现远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关于美洲人种究竟来自何方的问题,很多年来,学者们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一般认为,印第安人是从亚洲东北部移居美洲的,属于蒙古人种的一支。也有人认为,有一部分印第安人属澳人利亚一美拉尼亚人种,是与蒙古人种的一支同时或更早移入美洲的澳洲人。

据测定,他们移居美洲的时间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其迁移动机可能是追踪野兽或者由于气候突变。为了生存,他们从亚洲出发。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越过白令地峡(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当时的白令海峡比今天约低100米)抵达美洲大陆。后来海面逐渐升高,地峡变成海峡,迁移的人便踏着海峡的坚冰,沿海边航行进入美洲。不过,这种移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决非一次两次的挺进行动所能完成的。

上述种种观点,孰是孰非,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轻率的结论只能是科学探索领域的最大误区。

<h3>二、金字塔之谜</h3>

在尤卡坦半岛上,耸立着九座巍峨的金字塔。这些金字塔与埃及最早的几座金字塔相比,可以说是孪生的姐妹。同类的建筑在英国和法国也已发现。

金字塔各种数据的精确程度让我们惊叹不已。苏格兰天文学家斯穆斯对埃及的两座金字塔做了为期四个月的测算,他们得出的一些数据发人深思:塔的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正好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为圆周率与半径之比;塔的高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二十七万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万亿分之一。

然而,玛雅人的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加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法老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入下面的厅堂里。

很多人都认为金字塔是一座坟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也确实找到了木乃伊。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古民族会不谋而合都来营造这种工程浩大的金字塔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金字塔与塔顶上的神龛是如此不相称,整个金字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龛却十分粗糙,这不仅使人想起神龛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100多年前,从金字塔中发掘出来的东西,今天已经有一部分被人们辨认出来了,原来是一些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和其他一些不知什么合金制成的机械和工具等。

据此,有些人推测,金字塔原先可能是一种玛雅祖先的供应库,只是由于金字塔内部的奇特空间形状,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内一定部位的尸体木乃伊不腐坏,因此头脑中存在着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领放进这种供应物已经用完的现在建筑物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尤卡坦半岛上的金字塔更像一个祭坛,由此看来,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国王或首领的坟墓。

<h3>三、古隧道之谜</h3>

1942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了刚刚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进行考古研究回来的戴维·拉姆夫妇。拉姆夫妇给总统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终于发现了,传说中守卫墨西哥地下隧道的白皮肤的印第安人。

据拉姆夫妇回忆,当他们横穿当地密林时,被一些皮肤呈蓝白色的印第安人包围,并要求他们立即按原路返回。而他们早就听说,在恰帕斯的腹地存在着旱已荒废的玛雅古城。在这些城市地下分布着构成网络的隧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查出这种传闻的真相。

17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发现了中美洲危地马拉的一条地下隧道。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第斯山脉地下,长达1000公里以上。为了保护隧道,等将来人们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技术再来开发,这些被发现的地下隧道的入口又被秘鲁政府封闭并严加看守,随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经进入过这个隧道。在隧道中,他无不惊讶地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多处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加工得平整光滑的屋预,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大厅,以及许多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的平均1.8米至3.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隧道内还有大量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提到的金书。这些发现让这位以想像大胆著称的作家惊得目瞪口呆。他毫不怀疑地相信,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破解的谜题。

丹尼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现在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而成的。

无独有偶,英国考察队在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也发现了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可通往危地马拉。每当拂晓,地下隧道便会发出敲鼓一样的声音,声震远方;前苏联阿塞拜也发现了一条古代地下隧道,隧道里有一些20米多高的大厅,还有很窄的拱形门。据说洞中会不时发出奇妙的声音和光。

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南美洲发现了一条玛雅人的古隧道,据估计,它至少有5万多年的历史了,而实际上它的年代可能更为久远。这条隧道离地面250米深,仅在秘鲁、厄瓜多尔境内就有数百里长。隧道的秘密入口由一个印第安部落(古代玛雅人的后裔)把守着。他们说,这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他们必须遵守祖训,世世代代守在这里。

在古隧道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远古文物,这些物品安放在隧道里的许多洞穴中。更令考古学家们兴奋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刻有符号和象形文字的金属叶片以及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石器和金属制品。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破译这些文字。

隧道的穴壁光洁平滑,似乎经过磨光,与地面成直角。穴顶平坦,仿佛涂了一层釉,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倒像是某种机械削切的结果。隧道中有个“大厅”,长164米,宽153米,里面摆放着像桌子、椅子似的“家具”。奇怪的是这些物品的材料很特殊,既不是钢铁、石头,也不是塑料和木材,而它们却具有钢铁和石头那样坚硬和笨重,在地球上至今还没有发现过这种材料。“大厅”里面也有很多金属叶片,大多在长约100厘米,宽50厘米之间,厚度约2厘米,一片一片排列着,像是一本装订好的书。金属片上都写有很多符号和象形文字。据专家认定,这些符号是机器有规律压印上的结果,目前已发现3000多片。

隧道里还有很多用黄金制作的图案,其中有两块雕刻的是金字塔。每个金字塔旁边都刻着一排符号,还有一个用黄金雕刻的柱子,这个柱子长52厘米,宽14厘米,厚3.8厘米,柱子上刻有56个方格,每个方格里都刻有奇怪的符号。

古代玛雅人为什么开凿如此工程浩大的隧道呢?里面的物品和文字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据考古探测和远古文献记载,考古学家推断地球上很可能有一条穿越大西洋底,连接欧、亚、美、非的环球地下隧道,这些古隧道又很可能是古代玛雅人的杰作。

<h3>四、水晶头骨之谜</h3>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生活在中美洲的古代玛雅人所创造的文明最令人感到惊叹不已和迷惑不解:它们似乎是从天而降,在公元3世纪到9世纪达到了鼎盛,随后却戛然而止。

人们无法了解公元9世纪这10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只知道其间玛雅人修建的各种浩大工程金字塔、宫殿和神庙都突然停止了施工,所有玛雅人仿佛接到了某种神秘指令,舍弃了辛勤修筑的家园而向更加荒芜的深山迁移。这是玛雅人留给后人的谜题,不仅如此,玛雅人还留下了另一个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谜团——神奇诡秘而又鬼斧神工的水晶头骨。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里还提到,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用。根据传说,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头骨。那一天是已经循环了5126年的玛雅历法的终结。除非13个头骨聚集在一起并按正确的位置摆放,否则地球将飞离轴心。只有那样做,头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者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很少有人想过这种水晶头骨会真的存在,更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到底是什么。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它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库,也像是一部无所不知的天书,但人们对它一无所知。

然而,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却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尽管一直没有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直到1927年,英国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终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对玛雅文明痴迷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心爱的养女安娜。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树湮没了的古城,探险队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这座古城得以展现它昔日的风姿。

这座古城废墟让米歇尔惊呆了:城堡的高度远远超过周围的村庄,高达150英尺,占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宫殿、墓冢、城墙和地下室,城堡的每个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头砌成的,玛雅人竟然凭着原始的石斧创造出了工艺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劳动强度简直无法估量。

从小受到养父的影响,17岁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正是因为她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才使得玛雅人的一个旷世之谜得以重见天日。

当安娜正在饱览迷人风景之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急忙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把裂缝边松动的石头移开。经过几周的努力,他们终于刨开了一个可以让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只身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她突然发现一个东西照亮了她的脸,仔细一看,是一个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兴奋极了,把它带回到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之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有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是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精细,鼻骨用三块水晶拼成,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这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极品。

按照惯例,米歇尔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米歇尔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回赠给了米歇尔,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米歇尔去世后,这颗头骨就一直由安娜珍藏。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他们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和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之后的事情。很显然,这个水晶头颅应该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那么,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据说,水晶头骨还具有催眠功能,如果一个人紧盯着水晶头骨的眼睛处,不多时人便会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传说头骨是玛雅人为病人做手术时催眠病人用的。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米歇尔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了,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它确切的制作时间,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可能被知晓。

我们都知道,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此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其质地却脆而易碎,因此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经研究证实,这个水晶头骨是利用某种碰撞力量雕刻成的,但现在科技还没有掌握这种技术。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骨来看,玛雅人已经掌握了相当高超的工艺技术。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工艺技术跟这个水晶头骨比起来,真是黯然失色、不值一提!以现代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恐怕至少还需要五十或上百年才能跟得上玛雅人的科技水平呢!难道玛雅人真的制造出了这些神奇的水晶头骨吗?

在安娜看来,玛雅人是出于某种原因才把水晶头骨赠与她和她父亲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只能靠时间来慢慢说明了。安娜说:“玛雅人告诉我,这个头骨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这是玛雅人送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玛雅民族学识渊博,他们给我们这个头骨是有一定原因和目的的。我不确切地知道那个原因,但我知道这个水晶头骨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关。”

<h3>五、火箭浮雕之谜</h3>

考古学家们在谜一样的玛雅遗迹中搜寻多年,找到了大量令人称奇玛雅文物。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些可以辨识的竟然和今日的尖端科技非常接近。

1948年到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庙”中,发现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以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

经过仔细观察,路利教授发现这个浮雕与现在的太空船非常相似!浮雕中的图画中,是一位青年正在操作一台机器,这个机器的前端是流线型的,看起来相当精密复杂,还有类似仪表的东西。青年头戴头盔,头盔上有两条管子接着。他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一只手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那只手的四根指头,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二目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青年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设备。内燃机箱后方可以看到有火焰喷出。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所发现的浮雕和玛雅碑文有密切的关系。被解读出来的碑文中,有一节是这样描述的:“白色的太阳之子,仿效雷神,从两手中喷出火……”

可能有人会说,这段话恐怕是古代玛雅人对太阳崇敬所想像出来的情景。但是根据路利教授所发现的石雕以及碑文中的记载,仔细想想,这个浮雕看起来与登陆月球的登月小艇真有几分相似呢!如果这张图真的是当初玛雅人照着他们建造的机器画上去的,那么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从事太空探险的能力。或许那些精密的历法,正是遨游太空的玛雅人所需要的。

<h3>六、玛雅文明湮灭之谜</h3>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以看做是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园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公元761年,它遭到来自邻近托玛瑞弟托城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了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往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这些潜逃的贵族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敌人的攻占,陷入了灭顶之灾。公元800年,阿迪卡已经成为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今天,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地。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早已消失殆尽,没能留给后代。

玛雅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之中。直到目前为止,几乎整个玛雅文明都笼罩着一层谜,就像在拒绝我们去解析一般,把自己闭锁于阴沈的黑暗中。的确,有关九世纪时,玛雅灭亡的假设层出不穷,比如洪水、地震、飓风等等的天灾说;瘟疫、集体中毒等等传染病说;人口膨胀、反覆从事焚林耕作导致土壤贫瘠等等经济问题说;外敌入侵、都市间战争、农民叛乱等等社会问题以及集体自杀说等等不胜枚举。但是,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1.干旱说

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之所以突然中断,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玛雅人又没有打井竖渠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涸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一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

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人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的。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玛雅人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随之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广泛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的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

玛雅文明虽然属于城市文明,但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非常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等到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大增加时,农业的压力也就随之越来越大了,于是玛雅人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玉米产量也随之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灵的不满,所以他们更大规模地修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祭祀祈祷,期望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经贫乏殆尽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就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了。

4.太阳周期说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会发生一次。因此,戴维·霍德尔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主持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比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比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最后的研究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换句话说,每隔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与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很多专家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绝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新的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而著称于世,这可能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或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着,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时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最主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从而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只是那些普通玛雅农民,他们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内战说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也可能是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因自相残杀而毁灭的。一些学者认为,玛雅人并不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恰恰相反,在公元300年至700年这个全盛期,毗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恐怖的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仿佛一场恐怖的体育竞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他城市,其目的是抓获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己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玛雅社会一度相当繁荣,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都非常发达,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战争无止无休,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7.太空移民说

在布兰科“铭文神殿”中,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皇家坟墓。它中间停放着一具巨大的石棺,里面躺着一位玛雅国王的遗骨。目前一般认为他曾是布兰科一位极受尊敬的国王,名字叫太阳陛下帕卡尔。这个布兰科的石棺是用一块巨大的木兰花色石灰石制成的,大约有5吨重,面积超过7平方米。石棺上盖有一个雕刻很复杂,上面刻画的是一个蜷曲的几乎处于形状的玛雅人形。周围环绕他的是一些奇怪的图案。位于中心的人物看起来像是浮在那里一样。瑞士作家艾瑞兹·温·达尼肯于20世纪60年代在他的名著《神之战车》里提到,在棺盖中心处蜷着身子的那个人实际是一个宇航员,他正在控制自己那艘正在起飞的飞船。有些人甚至因此推测玛雅人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他们跟随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一同离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过,玛雅人对天文如此了如指掌,他们创造了奇迹般的玛雅文明,然后又神秘地消失了,或许他们真是外星人与人类的后裔,被先进的另一个星球的“祖先”给接走了。

8.沉入大海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大西洋中曾有一个大西洲,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可是在10000多年前的某一天,它一夜之间沉入了大海,从此毁灭了。翻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大西洲的位置离犹卡坦半岛很近。德国科学家莫克认为,玛雅人在公元前8499年6月5日13时开始了他们的新纪元。在玛雅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由5个太阳主宰,一个太阳代表一个纪元”。如果以上材料真实可靠的话,那么,或许玛雅人会是幸存的大西洲人和美洲当地人的后代,他们深知祖先的毁灭,他们认为在公元后的某一天,又一个纪元将灭亡,所以集体向北迁移,并在之后的某一天,集体跳入大西洋,逃避世界的灭亡。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论证。

9.内部暴乱说

据考古研究,在阿兹特克人到达陶帝华康城(tonuhuacan)时,这座古城已经荒废了。考古学家认为大概是那里发生了推翻僧侣神权统治的暴动,其现存的神像统统被砍去脑袋,祭祀神庙也遭捣毁的事实,也暗示了这一点。据此,我们推测,或许玛雅文明消失原因也是如此。大量祭祀和压迫使得人民起来反抗,于是玛雅统治世界发生了大暴乱,从而导致了玛雅文明的灭亡。

10.祭祀杀人过多说

古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太阳将走向毁灭,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延续太阳存在的时间,他们必须通过做一些自我牺牲来保留太阳的光芒四射,阻止它走向灭亡。他们这种认识导致了以人心和血来喂养太阳的做法。玛雅人以被用做祭祀为荣,奴隶主把奴隶的心脏挖出来献给太阳,于是为此死亡的人越来越多。据说,16世纪西班牙人曾在祭祀头颅架上发现过136000具头骨!当时,为了庆祝特偌提兰大金字塔的落成,在四天的祭祀中,奴隶主竟然杀死了36万人!我们认为,用于祭祀的人大多是族中身体健康的人。频繁的祭祀,使被杀的人越来越多。玛雅人大量减少,大概是造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吧。

关于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多数人倾向于相信当时玛雅人遭受地震、飓风的侵袭,加上人口爆炸、粮食不足、农民暴动和异族入侵(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等多方面的原因,才造成了玛雅文明的衰亡。但是,确实的答案还没有出现,这个谜团的破解,目前不过刚刚开始。

第二章 神秘的玛雅,掀起你盖头来 玛雅预言解读

<h3>一、玛雅预言被发现</h3>

公元16世纪以前,在中美洲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原始的部落——玛雅人,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知识而言。然而现代考古却惊奇地发现,在这样一个极端落后的原始部族生活过的地方,却拥有很多超越我们现代文明的遗迹。

1582年,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片土地上。玛雅人派译者佳觉去进行联络,并向西班牙人介绍了自己民族的文明。西班牙随军主教迭戈德·郎达听完之后,大惊失色,他被玛雅典籍中所记载的历史吓得瞠目结舌,认为那是“魔鬼干的事情”。在向上天祈祷后,他竟残忍地下令将记载玛雅历史文明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珍贵文献全部烧毁了,并将掌握玛雅文字的僧侣全部杀死。经过这场浩劫后,玛雅人留下的遗产就只剩下了《德累斯顿手稿》、《巴黎手稿》、《马德里手稿》、《格罗里耶手稿》等四种原始文献和一些石碑、雕刻。然而就是这一点点遗产,几百年来却使得专家和学者们伤透了脑筋,至今人们仍然无法读懂这些天书般的文献。

20世纪50年代后,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玛雅文化,美国和前苏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破译方法及手段,同时结合石刻和印第安人的传说,但也仅仅破译出了其中的1/3。

在奎瑞瓜山顶有一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玛雅石碑,考古学家们根据已经辨认出的玛雅文字,意外地破译出这是一部玛雅人的编年史,内容记载的是公元前4亿至9000万年之间发生的事情。这一发现犹如石破天惊一般,科学家们无不惊诧万分。是啊!谁都知道,地球上的古猿是在100万年前出现的,人类的文明也仅有5000年。4亿年前,还处于中生代的地球留下了谁的印迹?玛雅编年史究竟记载了谁的历史?是史前文明社会还是外星人?难怪西班牙殖民者们认为那是“魔鬼干的事情”。

持“重复文明”观点的学者们推测:在地球50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而地球上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社会,玛雅人就是其中之一。

<h3>二、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h3>

“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

——引自《玛雅预言》

玛雅历法说,根据玛雅预言所示,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已经处在所谓的“第5太阳纪”。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幕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

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根达亚文明)。根达亚文明是一种超能力文明,人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男人有第三只眼,翡翠色,功能各有不同,有具有预测力的,有具有杀伤力的等等。女人没有第三只眼,所以女人害怕男人。但是女人的子宫具有通神的能力,女人怀孕前会与天上要投生的神联系,谈好了,女人才会要孩子。根达亚文明毁灭于大陆沉没,但是很少有资料提到过根达亚文明,所以没有什么现代理论依据。

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l(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根达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但是人们把以前的事都忘记了,超能力也逐渐消失了。在根达亚文明里面,男人有第三只眼睛,可是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男人的第三只眼逐渐消失了。他们对饮食特别偏好,发展出各色各样的专家,所以又被称为饮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灭于地球磁极转换。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曾经提到过,也没有什么现代理论依据。

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穆里亚文明)。这是玛雅人所推测的地球上的第三次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是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米索不达亚文明的先祖开始注意到植物在发芽时能产生能量,这种能量非常巨大。他们经过一个世纪的改良,终于发明了利用植物能的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放大能量。穆里亚文明毁灭于大陆沉没。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曾经提到过,也没有什么现代理论依据。

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tzontlilic(亚特兰蒂斯文明)。亚特兰蒂斯是来自猎户座的殖民者。他们拥有光的能力,是在火雨的肆虐下导致了大地覆灭。早在穆里亚文明时期,亚特兰蒂斯就已经建立了。后来这两个文明还打过核战争。

不过,这四个太阳纪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证实与合理解释。

根据“卓尔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处于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5100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5125地球年。也就是说,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5125年之久。2012年12月21日将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另一个全新的文明。

其实,很多民族都有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但为什么偏偏玛雅人所说的末日预言,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呢?原因在于玛雅历法的计算,非常准确,从玛雅人的历法得知,他们早已知道地球公转的时间,是365日又6小时又24分20秒,误差极其微小。另外对于其他星体的运行时间,在计算上也非常准确,对于数学上“0”这个数字,早在3000年前,玛雅人就已经会使用了。

玛雅人所绘制的航海图。比现在任何一个都要精确,玛雅人没有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天文及数学的精通却令我们今人叹为观止。此外,玛雅人还有很多令人猜不透的谜。他们有发达的道路系统但却不使用轮子,这样,他们也就不需要役使牛马。但他们是知道轮子的,因为后人发现了他们用轮子给孩子做的玩具。他们信手就可以把月亮背面的图像刻在月亮神庙的门上当作装饰,让我们的科学家一开始捉摸不透,等科学家证实了这是月亮背面图像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因为月亮永远只把一面向着地球。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宇宙意识曾赋予了他们特殊的智慧,玛雅人曾有他们自己的修炼体系。玛雅人在他们文明的鼎盛之际突然不留痕迹地遁去,使后人费尽心机也无法猜出其中的奥妙所在。

玛雅人的预言还说,从第一到第四个太阳纪末期,地球都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中,而且往往在一连串惨不忍睹的悲剧下落幕,地球在灭亡之前,一定会先发出某些警告的。

玛雅人的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纪录,而且这些年代的纪录就像是串通好的,全部都在“第五太阳纪”时宣告终结,因此,玛雅人预言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迎向完全灭亡的结局。当第五太阳纪结束时,必定会出现太阳消失,地球开始摇晃的大剧变。根据玛雅预言所说,太阳纪只有五个循环,一旦太阳经历过5次死亡,地球就会毁灭,而第五太阳纪始于纪元3113年,历经玛雅大周期5125年后,迎向最终。而以现今西历对照这个终结日子,就是在公元2012年12月22日前后。

那么,玛雅预言是真的吗?人类在2012年12月21日真的会走向灭亡吗?

很长时间以来,世界一直盛传数千年前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将是地球文明消失的大限。因此很多人担心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美国好莱坞甚至还以此为题材拍出了灾难大片。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报道说,面对西方好事者的以讹传讹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众恐慌,玛雅长老皮克顿似乎有些不堪其扰,赶忙澄清届时只是旧纪年的结束、新纪年的开始罢了。

还记得1999年、2000年的世界末日传闻吗?西方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世界末日即将降临的恐怖信息,弄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其中最让人们恐慌的就是2012年的玛雅预言了。对此,危地马拉籍的玛雅长老皮克顿终于忍不住跳出来说:“根本没这回事!”他甚至表示,世界末日理论源自于西方,玛雅人从来没有这类想法。

源自于中美洲的玛雅古文明,最早分布于南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萨尔瓦多等地,虽然形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玛雅文明早已被各种天灾人祸摧毁了,但却辗转留下了让人啧啧称奇的玛雅历法以及精准预言。不过,雅人所说的2012年,指的应该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和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h3>三、科学家解读玛雅预言</h3>

随着美国灾难大片《2012世界末日》的上映和热播,关于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又一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并且很多的人也渐渐地相信了玛雅人的预言。根据玛雅预言的说法,2012年12月21日将是世界的末日,那天黑暗会铺天盖地而来,第二天就不会再有黎明光临了。

刚听见这个预言的时候的确令人恐怖,难道那个时候人类真的会遭遇像玛雅预言和美国大片中所描述的那种灭顶之灾吗?玛雅人如果真的预言到了未来,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是坐在那里等死吗?

事实上,我们可以仔细地来研究一下这些预言。由于人类在最近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面前惊了一呆,心里层次上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疑虑,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们对未知灾难的恐惧。那么,为了解除这些疑虑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学家是如何解读玛雅预言的。

1.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

科学家们首先利用玛雅历法“抨击”了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也就是说玛雅人自己肯定没有把这一年当成是世界末日,他们只是在强调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根据现代历法的推理可知,2012年12月21日是冬至日,于是科学家们便断定这估计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日子,至于真正的事实究竟是怎样,我们也无从解答。不过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那个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他曾表示,“在玛雅历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

大家都知道玛雅人对于时间的计算比其他很多文明都要精细,所以在这点上我们看看这位专家是怎么解释的。阿维尼介绍说,玛雅人曾经发明了所谓的“长历法”,这种历法把最初的计算时间一直追溯到玛雅文化的起源时间,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根据玛雅人发明的这种“长历法”,到2012年冬至的那天,就意味着他们设置的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个轮回。于是,长历法会将冬至之后的那天作为新时代的“零天”计算,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因而阿维尼认为,“这仅仅是一个重新计时的思想,与我们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开始一年或一周生活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在阿维尼看来,玛雅预言中关于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被误解的说法。他认为那一天只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不是什么世界末日。至于他说的究竟对不对,有没有科学的知识在内,我们无从知晓,也只剩下猜测的份儿。

2.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

在玛雅的预言中,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关于2012年冬至日是世界末日的说法。而来看别的某些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就会发现,里面还提到了:“到2012年,地球将会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将会突然分离,地心内部的岩浆将会喷涌而出,而分离的大陆会将整个人类填入大海,地震、海啸、火山以及其他灾难将会一起出现。”

有一些科学家于是对于这些所谓的预言进行了批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亚当姆·马尔卢夫据说是对“两极互转”和玛雅预言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现存的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迹象表明,地球可能的确在曾经发生过这样剧烈的磁场变化,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发生这一过程是一个需要持续数百万年的缓慢进程。并且,他还表示:由于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所以人类是根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不知道他的这种说法又有没有现实的依据呢?如果真的如他所说,那证明“地球将发生磁极颠倒”是在科学上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预言中所说的并没有错,只是时间上不是一瞬间的事情罢了。那我们究竟该不该相信预言,还是无从知晓。

3.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

一些星象学家也同意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预言的观点。他们认为,2012年的确有可能会出现“天体重叠”的现象,而这种“天体重叠”现象只有每2万6千年才出现一次。根据“天体重叠”的预言可知,届时太阳在天空中的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最中央。很多人担心这种天体错位将会让地球处于更为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之下,从而会加速地球的毁灭。要么可能引起地球两极互换,要么可能在银河系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莫里森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解释说,“2012年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天体重叠’现象,或者说只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天体现象。比如每年冬至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看起来就像是处于银河系的中央。一些星象学家或许会对这种现象很兴奋,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现象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不会造成地球引力、太阳辐射、行星轨道等事物的变化,也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任何影响。只有那些认为世界即将面临末日的人才会把这些普通的天文现象看作是一种威胁。”

关于“天体重叠”问题,得克萨斯大学玛雅专家大卫·斯图亚特介绍说,“没有任何玛雅古书或艺术品提到过这个问题。”阿维尼也认为,玛雅长历法将2012年冬至作为一个轮回的终点正是体现了玛雅文化的天文成就。许多玛雅人正是通过观测天象学会了如何精确预测日食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农业季节轮回与某些天文现象的关系。

4.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

有些人预测,一颗神秘的X行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飞来。据说,如果行星正面撞上地球,地球将会因此而消失。即使两者那时候只是“擦肩而过”,也会造成对地球引力的变化,从而引起大量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这种未知行星真的会在2012年出现吗?

对于这个问题,莫里森同样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不可能。可以最直接地讲,本来就没有这个天体存在。”

这个关于未知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言最早出现在2003年,一位妇女声称她收到了来自宇宙某行星的信息。莫里森强调,“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如果在太阳系内确实存在这样一颗行星的话,那么天文学家肯定在过去十年中就已经开始研究它了。我们的肉眼应该是可以看到了。所以说,这颗所谓的未知行星根本是不存在的。”

但很多的事情,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毕竟,这关系到的可是人类的生命。

5.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在许多关于2012年的灾难预言中,太阳仿佛充当的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个敌人的角色。传说中,它将会在2012年产生致命的太阳耀斑,将地球上的人类烤焦。

事实上,太阳耀斑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爆发周期大约是11年。剧烈的太阳耀斑可能会破坏地球上的通讯设施以及其他一些地面事物,但是科学家们从来没有说过太阳会释放出强大的太阳风暴足以烤焦整个地球,至少在短期内科学家保证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莫里森解释说,“除非是太阳已经明显不遵循其活跃周期。我们预计,太阳耀斑这个周期的最顶峰并不是2012年,而在之后的一两年。”

但是,宇宙是我们并没有完全认识的一个巨大空间。谁又能保证他们研究的就是全部的真理呢?

6.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玛雅人究竟有没有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呢?这是一个人人都迫切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到底预言的是什么?许多学者对玛雅文化的一些证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玛雅人留下来的关于2012年的记录非常的模糊,所以,我们也不敢说他们究竟是不是留下来了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不过,玛雅人确实遗传下来了一本手卷,即著名的“德雷斯顿抄本”。在“德雷斯顿抄本”的最后一页,有关于世界末日场景的描述。该场景设想一场洪水将毁灭整个世界。而这种世界末日的假想在许多文化中都曾经出现过,并且还非常地雷同。对此,阿维尼却认为,这种设想并不能当作证据来看待,更不能看作是一种预言。

甚至相反地,阿维尼认为玛雅人事实上并不擅长于预言。他解释说:“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大多是针对过去的,而不是未来。当你了解关于长历法的记载后,你就会发现里面讲的大多是玛雅统治者和他们祖先的关系。统治者把自己的渊源说得越久远,越能说明统治者地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我认为,这就是玛雅统治者为什么使用长历法的原因所在。因此,长历法并不是为了预言未来,而是为了证明过去。”

但是,谁又能保证阿维尼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呢?虽然他讲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有些迹象却并不支持他的这一理论。况且,玛雅的神秘就在于后世学者对它研究的模棱两可、不清楚明白,因而肯定没人知道明确的答案敢说自己说的就一定是真理。

不管怎样,作为在地球上准备好好生存的我们在看到今天的各种各样自然灾害后,还是要在心理上有一种准备来迎接2012这一年。只是,我们在迎接的同时,别忘了开始密切关注我们的地球,开始为地球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能让她恢复“健康”的举动来。就让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吧!

第三章 走进玛雅 玛雅神话和传说

玛雅人由于信奉宗教,所以,神话传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玛雅人的生活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宗教、神话进行的。

<h3>玛雅诸神</h3>

在玛雅的神话中,有很多的神,最主要的有怒神,水神,羽蛇神等,传说中的众神之王柯穆·卡门普斯,是一切神的创造者。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一个是怒神劳,一个是智神斯凯尔,他们均是各霸一方的神域管理者。怒神劳居住在劳·拉那山山顶的圣湖上,管理着属于他辖区的众神。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有一位出类拔萃神,他就是大力神拉克。之所以说他出类拔萃,是因为他拥有一双无坚不摧、长而有力的巨臂,虽然他常年生活在深碧的湖水之中,但是,他具有很大的本事,只需要一伸手就可以将圣湖四周耸立的山岩、植物、偷窥者拖入湖底,成为他的点心。所以,他一直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圣湖,保证着这篇仙域不受任何侵扰。而劳山的诸神在他的这种看守之下,能享有一个宁静不受骚扰的“工作”、“生活”、“娱乐”的环境,过着他们逍遥的神仙生活。

智神斯凯尔管辖的范围则是离雅赛姆河谷不远处的克拉玛特沼泽地王国,虽然和怒神劳管辖的范围毗邻,但是两方从来都相敬如宾,互不侵犯。智神领导下的众神如果想玩的时候,也可以像怒神管辖区域的神们一样,从泥沼中出来,然后变成羚羊、驼鹿、狐狸、郊狼、秃鹰、山鹰和鸽子等的模样外出游玩,他们甚至还常常在劳山北坡的那块原野上一起玩耍。

这样和谐的日子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却被一个小小的智勇问题破坏了。由于两方各持一种观点,于是有了纠纷,众神们不仅争吵不休,甚至还动了手,打得死去活来。即使经过了许多年,打了很多次仗,但双方依然难分胜负。最后,怒神带领的众神经过了强悍的攻击之后,终于打败了斯凯尔在克拉玛特的沼泽王国。智神管理的沼泽王国遭到了灭顶之灾,智神斯凯尔甚至还被他的敌人挖出了心脏。

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怒神劳及其辖下的众神决定在劳山举行盛大宴会和竞技赛作为庆祝,为此,他们邀请各路神前来庆贺,其中也包括斯凯尔的属下众神。到了欢庆日,怒神劳宣布竞技活动的第一项是赛球,而那所谓的球却是从斯凯尔身上挖出的心脏。其实斯凯尔的属下诸神都知道,只要将那颗心脏抢到并放回到他们首领的身躯之中,斯凯尔就会死而复生。于是,这些神们暗地里商议,趁着竞技的时候将斯凯尔的心脏夺回来重新安放到斯凯尔的身躯里去。

宴会那天,斯凯尔诸神在山地各处便变换成各种动物躲了起来。擅长跳跃的驼鹿、跑的最快的羚羊等都安排好了躲的地方,准备伺机而动。当竞技开始之后,怒神劳和他属下诸神将斯凯尔的心脏作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将那颗球抛来踢去。令他们搞不懂的是,每次他们抛球的时候,斯凯尔管辖方的诸神都要伺机起哄一番。

狐狸甚至大声向他们吼:“你们就这点本事,不能再将球抛的更高些吗?”“我看连小孩子来抛,都会比抛得比你们高。”受了刺激的怒神劳的属下诸神,在这种挑衅下一次比一次将球抛得更高,最后,怒神劳竟然将球抢到了自己手里。他决定了,一定要使出浑身力气往上抛去,让那些嘲笑他们的神们看看自己的本事。果然如它所料,劳扔出的球非常地高、远,甚至还飞到了游乐者的圆圈之外去了。

就在这时,躲在离球最近的鹿突然一跃而起,它抓起斯凯尔的心脏,拼了命地顺着山坡往下跑。一瞬间,劳的属下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于是呼喊着向鹿追赶过去,只是鹿飞奔得太快了。等它跑得累了的时候,鹿又将心转交给了在那里等着他的羚羊。飞快的羚羊继续往前跑着,劳和他的神只们虽然离得越来越远,但依然穷追不舍。后来,羚羊又把心交给了郊狼。狼再传给了秃鹰,秃鹰又给了山鹰,山鹰又交给了鸽子。最后,鸽子带者斯卡尔的心脏飞落到了终点站——斯凯尔身躯停放的地方,将心安放在他的身躯之中。

突然间,斯凯尔就复活了,获得重生的他率领部属再一次和劳开战。这一次,怒神领导的众神败了,劳更是战败身亡。斯凯尔诸神吸取之前斯凯尔死而复生的教训,决心不能让劳像斯凯尔一样死而复生,便将他的尸体抬到湖边那高耸的巨石上,并劳的尸体剁成碎块,然后扔给了圣湖里的拉克及其精灵们。为了精灵们将他们头的尸体吞下去,还故意在边上说:“呶,这是斯凯尔的脚!”“这是斯凯尔的手!”于是,拉克和他的精灵们美餐了一顿,劳再也无法死而复生了。

复活之后的斯凯尔就这样轻易地战胜了对手,并让他步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然后在大神柯穆·卡门普斯的帮助下,平息了拉克的愤怒。虽然后来,劳领导的诸神们终于得知了湖里的那个头颅就是他们的首领,但事实已经无法改变,诸神们也就没再和斯凯尔那方进行交战,也没再去动劳的头颅。如今,劳的头颅还露在湖面上,人们把它叫做柯尔东那岛。

据说,无法死而复生的劳的幽灵仍然在那块高大的岩上,时时刻刻注视着湖面。有时候,当地面和水里的诸神都睡着的时候,充满了积怨的劳就会跳入湖中大声嘶吼和拍打湖水,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怒气。所以,在狂风呼啸中,掀起的巨浪声中,仍能听到他那悲愤的声音。

<h3>关于水神</h3>

在俄勒冈沿岸的一个美丽小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他有着漂亮得像花儿一般的脸蛋,又拥有着吹弹可破的幼嫩皮肤。她的这种美貌让很多人倾倒,更有好多小伙子踏破门槛前来求婚,但是她谁也没看中。她的五位哥哥看着妹妹如此受人喜欢,早想给她找个婆家,但是她却老说自己不打算出嫁。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漂亮姑娘依然单身着,依然独来独往地去村旁那条她最喜爱的小河里洗澡。有一次,她洗澡忘了时间,等天黑的时候才起身往家走,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我住在海底的村子里,”陌生的男人看着美丽姑娘开口了:“我已经注意你很长时间了。请问你愿意跟我到海里去,作我的妻子吗?”“不”,被吓着的姑娘这会儿恢复了镇静,她看着陌生男子说道,“我不愿扔下我的哥哥们嫁到远方去!”“不过,我会允许你和哥哥们见面的,”陌生男子并不打算放弃,而是许诺着,“你可以回来探亲,而且我住的地方离这儿也不会很远。”“好吧,如果我可以回来探亲,就跟你去!”美丽女子终于答应了男子的要求。

于是,那神秘而成熟的男人说“那你现在就抱住我的腰,闭上你的眼睛。我带你去我住的地方。”漂亮姑娘一一依从了男子的话,她温顺地闭上了眼睛,紧紧地抱着男子的腰,然后两人双双沉到了海底很深很深的地方。

姑娘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海底男子自诩的村寨里,住着许多小精灵,而男子竟然是这里的五个首领之一。很快,姑娘就融入到了那里的生活中,和男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姑娘生下了一个儿子。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曾经的姑娘如今的妈妈亲手为他制作了弓箭,并教他如何练习射箭。她时常对儿子念叨着:“你在人间有五位舅舅,他们就住在我们头顶上。他们有许多许多的箭,并且比我给你做的好很多倍。”

有一次,常听妈妈这么说的孩子突然对她说:“妈妈,咱们去人间,向舅舅们讨要些箭好吗?”但向来尊重丈夫的姑娘做不了主,她对儿子说:“这件事要去问你爸爸。”儿子的爸爸其实就是水神,他觉得自己很不容易才得到了美貌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不愿意轻易让他们离去,便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但迫于之前对妻子的允诺,他最后只能无奈地同意让他的妻子独自去跑一趟。

第二天清晨,水神的妻子在身上披了五块海獭皮,就来到了水面。刚好她的五个兄弟们正在海边狩猎,看到她,误以为是真的海獭,便向她射了许多箭。她忽沉忽浮,皮毛上根本就看不到一支箭。射箭的五兄弟觉得纳闷,便驾着独木舟来到了她旁边,因为他们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制作的精良箭竟然射不伤她。随着风浪的逐渐变大,除了大哥之外,其他几个兄弟们都对这只自己妹妹扮成的古怪海獭失去了兴趣。当女人快要抵达岩岸的时候,大哥快速地追了过来,走近一看,发现这海獭原来是个女人,而且还竟然是他们失散了多年的妹妹。一帮人自然是又惊又喜。

“我变成海獭到这里来,”美丽姑娘见了自己的哥哥们之后说了实话:“是为了为我的儿子向他的舅舅们讨些箭。”然后,她和哥哥们聊天拉起了家常,说到了自己的丈夫和海底的家,也聊到了自己的小儿子。最后,她指着远处说:“我们住的地方其实离这里不远,当退潮的时候,顺着大海的方向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家。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五张海獭皮,你们可以拿它换些需要的东西,也算是我这个当妹妹的唯一能为你们做的吧。”大哥们接过了海獭皮,又给了她许多箭,多的都快让她拿不动了。恋家的她知道,这时候她的丈夫和儿子一定在焦急地等着自己,便起身向五位哥哥告辞:“我得马上回家了!我丈夫和孩子正在家里等着我呢,我今天走的匆忙什么都没带,明天在岸边,我会在你们的小船旁放上一条鲸鱼!”

第二天,岸边五兄弟的小船旁果然有条鲸鱼,善良的他们把将分给了村里的老少。过了几个月之后,姑娘又再次回到了海边的小村落,只是这次她还带着她的丈夫和儿子。她的五位哥哥们神奇四发现:自己的妹妹已经发生了变化,她的腰身已经变得和蛇一样又细又滑。在她领着丈夫和儿子回去后的一段长时间里,岸边有许多的海蛇时常出现,但是她和她的家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她的五位兄长发现:当海蛇来的时候,他们把箭给它们,到夏天,他们就会在岸边发现两条鲸鱼。看来,这是姑娘对自己亲人的答谢。

<h3>玛雅老头</h3>

从前,有个比较富裕的玛雅老头种着很宽的土地。有一段时间,他发现不知道什么东西总是在他的地里捣乱,把庄稼弄得七零八落。为此,他很是生气,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捣乱的家伙。只是他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昏花的老眼甚至连这个捣蛋鬼是人是兽都分不清楚,更别说去抓住那个捣乱的家伙了。

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也为了能抓住这个可恶的家伙,玛雅老头提前立了一份遗嘱。遗嘱中这样规定:所有的家产都将留给他的三个儿子中,那个能抓住田里捣蛋鬼的任何一位。不管这个捣蛋鬼抓到的时候它是死是活,只要能抓来让自己看一眼他就有资格继承所有家产了。立了遗嘱之后,老头将最宠爱的小儿子第一个叫到了跟前,但人们认为他这样做不公平,应该严格按照孩子们的长幼顺序来。

老大老二于是排在了前面,他们根本不把小弟看在眼里,总是自以为了不起,肯定能完成遗嘱获得家产。在他们看来,老三不仅又粗又笨,而且有一颗善良的心,根本不是捉贼的料。于是,老大老二两人神气又信心十足地开始了捉贼行动。

老大出门的时候很威风,他骑上了最好的马,带上了最好的猎枪,还装了很多上好的食物。天黑时分,盈月当空,老大昂首挺胸地准备去地里捉贼。半路上,他看到一只青蛙很不自在地坐在水潭边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叭啦叭啦叫个不停,便翻身下了马。要知道,他这时候已经由于长时间赶路累得不行了,听见这种叽里呱啦的叫声更是十分地烦躁,于是,他走近水潭,气势汹汹地对青蛙说:“你呱啦叭啦叫什么!你不嫌累,我还嫌吵呢!”青蛙并不搭理他的气势汹汹,只是对他说:“如果你能把我带上,我一定会把你家地里偷玉米的贼指给你看,让你捉住他。”“你知道个屁!”自大的老大扯开了嗓门对青蛙骂道:“我根本不需要你的帮助。”之后,想也没想,就一把抓起青蛙让他扔回到了水中,然后骑马继续赶路。

但是,等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地头的时候,地里早已经被人捣腾得乱七八糟了,别说捉贼,就是个小偷影子他也没有看见。气急败坏的老大想再等等看,看能不能发现一点点蛛丝马迹但遗憾的是,他看了整整一夜,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脾气暴躁的他在天快破晓的时候大发了雷霆,恨不得将地都跺塌的好。无可奈何回到家的老大,只能老老实实地对老头说了实话:“我白忙了一个晚上,不仅没抓着贼,地里还早已经被贼搞的乱七八糟。”老头惋惜地对老大说:“你不走运,按照约定,你就不能做继承人了。”

轮到老二出马了,他没有像老大那样趾高气扬骑着白马,但是也带上了一枝猎枪和一袋吃的。和老大一样,老二在途中也看到了那只不太自在、呱呱乱叫的青蛙。赶路赶得累了的老二心烦意乱地对青蛙说:“闭上你的臭嘴,吵人睡觉!”青蛙还和对老大说话那样对他说道:“如果你带上我,我会指点你捉住小偷的。”但是,老二并不相信青蛙的话,他鼻子里哼了一声,轻蔑地说:“哼!你算哪根蒜,我捉小偷哪里用得着你?”老二的话激怒了青蛙,气得直鼓腮帮子的青蛙于是将老二带的薄饼全部拿了走。休息醒来之后的老二见吃的没了,便抓起青蛙的后腿,将它狠狠地扔到了水潭里,然后自个儿去了地里。

等老二到了地里,他看见一只五彩缤纷的大鸟正要从地里飞走,便抬起枪就打,鸟嘶叫了一声振翅飞走了,但掉下了几根羽毛。老二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心里算计着应该瞒天过海,骗过他的兄弟和老父亲,让他们相信这是自己打死的鸟身上的羽毛,便兴冲冲地回家,向老头报喜道:“我已经把地里的小偷打死了,看,有它的羽毛为证。按照约定我是继承人。”

但老三本赫明并不相信二哥的话,他说:“你的话根本不可信,你带回来的只是几根羽毛而已,贼鸟呢?还是看我去把它逮回来吧!”本赫明抓起枪,只带了一口袋吃的便匆匆上路。路经水潭边的时候,他见着了那只呱呱叫的青蛙,和他两位哥哥的做法不同,他虚心地对它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是谁偷了我家地里的东西,并且告诉我要怎样做才能逮住它,我就把我带的这袋吃的留给你,而且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一定会把你带在身边。”青蛙听了很高兴,便对他说:“你真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碰上我是你的运气,我告诉你吧,在这个潭底有块神石,只要你拥有它,它就会满足你的一切愿望!”

于是老三高兴极了,他下到潭底去找到了那块神石,许下了娶一个漂亮媳妇儿的愿望,就带着青蛙赶到了自家的地里。在那里,他看到了和老二看见一样的一只五彩大鸟,就在他要开枪将鸟射下来的时候,大鸟突然开口对他说话:“其实我并不是鸟,是位姑娘。只是可恶的老巫婆施了咒语将我变成了这模样,因为我不愿意嫁给她那凶残的儿子。”善良的小伙子便没有开枪,他对姑娘说:“如果一切真如你所说的那样,那么,我这就带你回家去见我的父亲。在那里,神石会履行他的诺言让你重新变成姑娘,而你需要在那幢新房里,做我的新娘。”姑娘同意了,老三便带着它回到了自己家中,将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父亲,不仅得到了父亲家产的继承权,还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

<h3>考古探索</h3>

玛雅人信奉神话,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而这大量的事实依据,来源于现代人们的考古发现。

据前期资料显示,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考古学家们在玛雅所属地的危地马拉北部森林,发掘出了带有怪物、神灵和巨蟒的雕刻石板。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这应该不是单单的一种雕刻艺术,而是已知的玛雅文明最早的神话描述。

新发现的这种刻有怪物、神灵和巨蟒图案的石板有26英尺长,如果将它们叠加在一起,就会清晰地发现:这制作的是公元前300年,玛雅核心神话经典《波波尔·乌》中描写的情景。埃尔·米拉多尔遗址的研究负责人,理查德·汉森更是发表声明称:当研究人员在挖掘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古玛雅城市时,竟然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发现了这些很有艺术性的雕刻。

玛雅人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建造了高耸的寺庙和错综复杂的宫殿,也在那片地域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只是让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们竟然在大约公元900年的时候放弃了曾经统治长达2000年的地区,去了不知哪里。埃尔·米拉多尔流域如今已近变得荒芜,但从考古中发现:这篇区域在以前却十分繁华,不仅拥有大量的城市居民,还建造了纵横交错的公路和水路网,甚至,它们还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

直到18世纪初,一个西班牙的殖民牧师汉森发现了最早的手写版《波波尔·乌》,才仿佛找到了些许答案。通过这部手写版《波波尔·乌》,汉森称这些石板主要是描述了两个双胞胎英雄,而他们是距今为止第一个已被证实的玛雅神话的人物。很多人对汉森的这一说法质疑,但汉森的身份并不仅限于牧师,实质上他还是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十多年来一直研究埃尔·米拉多尔遗址,所以,他的这一说法应该是有所依据的。并且,他还称:“它们出现于基督以前的时期,非常古老,再次展示出一种存在了数千年的意识形态的卓越韧性。”

在这幅石板构成的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双胞胎勇士被宇宙怪物包围,而在他们的上方出现了一个展开翅膀的鸟神。有人推测,这一细节应该是玛雅人对于神话的描绘。而另一块石板的图示则是,一个玛雅谷神的身上缠绕着一条波浪形的大蛇。

整个的埃尔·米拉多尔遗址占地50多万英亩(2000平方公里),比危地马拉著名的旅游地提卡尔遗迹还大3倍。这里,曾是考古学家们接踵而来的神秘之地,也是他们满载而归的资源地。但是目前,它的保护工作正面临着很多的危险:首先,该地区已经不再变得神秘而纯洁,因为存在有运送可卡因和海洛因去墨西哥的毒品贩子;其次,这里茂密的森林吸引了当地人前来无节制地砍伐;再次,埃尔·米拉多尔拥有的丰富文物宝藏让很多打算去黑市捞一笔的抢劫犯趋之若鹜;最后,这里经常会有野生动物偷猎者光临。

为了真正地保护起来这些宝贵的遗址,也为了能让遗址免受面临的危险,人们采取了很多的防范保护措施。最有效的当属2008年,危地马拉总统阿尔瓦罗·科洛姆做的一项计划。他曾宣布,将在这个国家北部佩腾地区的茂密丛林中建造一个大型公园,而这个花园将可能把埃尔·米拉多尔和挖掘完毕的提卡尔包围在里面。如果这个计划最后真正能实施起来,那将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活动:既减轻了游客们徒步达到目的地的压力,又达到了保护遗址的双重目的。

第三章 走进玛雅 这才是真实的玛雅

<h3>玛雅人的社会生活</h3>

玛雅人历来就以神秘而闻名,他们的神秘消失更是让后世人对他们的认识多了一层难度。但经过后期考古学家们的努力,文化工作者的付出,人们已经差不多能将一个真实的玛雅还原出来点滴。虽然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一个问题:玛雅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但是,现在的考古差不多给了我们一些可信赖的答案。

通过研究,已经确定的是:玛雅人既不会炼铁,也不懂得使用车辆和大牲畜,但是他们建筑工艺高超,能建造自己宏伟的城池和金字塔;文化水平较高,有着自己精确的历法和奇妙的文字;种植技术不凡,能培养出多种的植物,特别是对于玉米的种植……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究竟这一切是怎么发生、发展的?玛雅文化又为什么能达到如此灿烂辉煌的程度呢?我们就需要跟随者考古专家和文化专家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玛雅文明的经济生活基石是农业,这是毫无疑问,也是受到了所有人公认的。玛雅人虽然拥有比较高超的建筑技术,又有很高水平的天文水平,但他们依然是生活在石器时代的一群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即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不有利于农业生产。玛雅文明拥有极大的成就,例如历法和建筑等,但他们被人忽略的一项成就却是种植。经考察发现,玛雅人从野生植物中培植出了六十多种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并且在粮食作物中,还种植了玉米、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豆类等。由于玉米最适宜在中美洲的光照和贫瘠的地力上生长,所以这里铺天盖地最常见的日常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加上它具有高淀粉高糖的生物特性,更是让聪明的玛雅人将其作为了农业的中心。

除了栽种玉米这种主食之外,玛雅人同时还培植了番茄、南瓜以及辣椒和西葫芦等农作物。甚至,他们还懂得了栽种经济作物,有证据证明他们栽种了花生、橡胶、烟草、可可以及棉花、龙舌兰等。此外,玛雅人还懂得了饲养家禽,他们曾经饲养过火鸡、狗和蜜蜂,但是最主要的肉类食物来源还是在于集体狩猎和捕鱼。

伴随着人们对于考古的热情,以及研究的一级级深入,有人在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玛雅人曾经使用过的水渠网和“台田”。这些发现的水渠网纵横交错,与附近河流相通,只需要拥有一点点农业知识的人看一看就能发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以利排水;另外,那些为了修渠而挖出的泥土并没有被无规律地胡乱堆砌,而是被垒在耕地上堆成了一块块长条形的“台田”,于是玛雅人在这些台田上精心耕作,旱涝保收。由此可见,当时的农业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都已经懂得了灌溉和排水)。

在手工业方面,玛雅人很有艺术性,他们利用陶土、木头和石头制造各种各样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器皿。这些陶器不仅在生活中非常地实用,还十分讲究对称均衡这些艺术设计。由于处于石器时代,他们还不知道冶铁,便用石头制造除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武器。在纺织方面,玛雅人也很有艺术性。他们会用棉纺、毛纺两种料制作纺织品,但最后都会用羽毛将其织为布,成为带有艺术特色的纺织品。另外,玛雅人还会使用金、银、铜、锡等合金制成各种器皿和装饰物。

作为互相交易的场所,玛雅人也拥有市场,并且也会在市场上买卖各种食物和日用品,只是当时他们用于交换的媒介不是银两和金钱,而是可可和豆子。也算是描绘了人类经济活动的雏形,他们不仅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玛雅文化,种植了丰富的植物,发展了富足的经济,还奠定了玛雅人创造辉煌灿烂古文明的物质基础。

玛雅人的文化成就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因为它的辉煌已经在前文中有所描述,包括成熟的象形文字、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构建了精致的巨型石建筑、城市,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领先对零这个数字使用等。

<h3>玛雅人的政治生活</h3>

玛雅人是一个崇尚宗教的民族,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虽然没有等级森严的分层制度,但是因为宗教的关系却将人口分成了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四个群体。这四个群体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尊卑的等级关系。而为了能更好地统治人民,更长久地维护自己的统治,更有效地维护尊者的利益,玛雅统治者根据这四个群体的生活习惯和行事准则,分别对他们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奇怪的是,即使是处于这种具有明显等级关系的制度之中,玛雅人也不像其他处于等级制度中的人们一样,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不满意,相反,玛雅人民对于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非常地认同。对他们来说,不用统治阶级进行愚民政策的“教化”,他们就已经认定了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他们处的社会状态就该是他们应该的生存状态。

玛雅贵族共包括君王(当然也可以是部落首领)、酋长及其下属。这当中,酋长管理的是村镇事物,对村镇的重要事情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而他们的下属就是一些服务性行业的人们。有人形象地将他们比喻为当今中国的公务员。酋长管理村镇事物,包括一切关系人民生活的事物,在和平时期,他主要会监督当地百姓的农事活动,并且定期向君王进贡一定的财物,这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因为他就如同是一个地方上的行政长官。当在战争期间的时候,酋长的责任就会重一些,他要负责战斗的准备工作,但是当战争爆发的时候,重要的战略决策却要由真正军事首领来做决断。因为在玛雅人的信念中,战争中这个真正的军事首领是天上派来的战神,他因为眷恋人间的美好而被贬下凡间。所以,只要有他在,人间不论多么艰难的战斗都一定会取得胜利。

除了在战争时酋长需要尊重军事首领的决策外,酋长在平时还会听取部落村镇中年长者的建议,而这些老者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最佳智囊团”。相传,玛雅文化中出现的这个“智囊团”,在当时最关注的问题是人权问题和平等问题。所以,如果有哪个贵族首领胆敢违背人权、平等问题的初衷,那么他就会被老年“智囊团”带领民众给轰走,重者会被赶去喂野兽,并且最后,他们还会被当成奴隶一样使唤。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是惩罚,为什么不直接就用他们来祭祀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的人太肮脏,是不配用来做献祭的。在玛雅人的观念中,背叛的贵族首领就算是处死了他们也不应该得到超生,而他们的后代也会因为这肮脏的祖先而受尽折磨。

所以,虽然表面看来玛雅社会拥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四等,但是实质上玛雅社会的等级制度并不森严,它更多是对人权的尊重。从这个方面看来,玛雅人已经拥有了很先进的政治觉悟,对人权和平等观念的重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祭司作为社会上比较有地位的一个阶层,他们与贵族是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的。祭司原本职责上很像我们中国说的和尚之类的人,但实际生活中却和这类人有相当大的差别,首先,他们可以恋爱;其次,他们还可以结婚、生子,只是他们一生中不能再亲近除妻子之外别的女人,否则,就会被看做是对神灵的亵渎。如果他们一旦选择了离婚,就只能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和前妻复合,二是一辈子都不能再结婚。当然了,祭祀也具有继承的特性,可以子承父业。

虽然社会等级分配上祭司的地位没有贵族的高,但是他们在社会上和民众中间的影响力,却远远高于贵族。这除了因为宗教在玛雅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外,还因为玛雅人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对祭司的尊重和信任是处于自愿的,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祭司是唯一能与神灵接近的人。

因为太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所以,每当献祭的时候,总会有极其虔诚的信教者自愿成为人祭的对象。这在今天的普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举动,但在玛雅人的观念中却十分的正常。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玛雅教徒的勇敢和虔诚,还看到了宗教在玛雅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了这一层知识之后,对于“比祭司地位高的贵族首领还会每年定期向祭祀进贡”这种行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实,祭司除了能和神通话,代表大家的意愿和神沟通之外,还充当着卜笥的角色,民众只要是在农事生产方面有问题,都可以向他们请教。甚至,连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将会出现灾害等问题,也可以向祭司咨询。

Nacom是终身制,他们主要的职责是负责在人祭及其他偶像崇拜的活动中执刀。一般来讲,他有四个助手chac(人员不固定),需要每次在祭祀时新选出,通常是德高望重的老人。

从上面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知道,玛雅祭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难怪他们的总称叫“Ahkin”,这个词用玛雅语释义是“太阳之子”的意思。作为玛雅政治中的高地位群体,它在社会上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当然了,这类人并不是普通人,他们都具有相当高深的天体的知识,具有预言日蚀月蚀及其他星际会合周期的能力。

然而,祭司并不是像Nacom那样,是终身制。玛雅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这些小细节的表现当中,因为还在那个时代他们就已经懂得了“创新、发展,变更”的重要性,而对日常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的祭祀也采取了让其不断自我成长、更新的状态中。一般情况下,连续做五年的祭司后,老祭司们就会选择自动退位,因为只在短短的五年期间中,他们就会目睹太多的血腥的人祭场面。由于很多时候,这些祭司们一边念着颂词,一边就将刀挥向了神圣而虔诚的教徒的脖颈。所以,在他们有些人的眼中,总是存在着悔恨,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刽子手,就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违背了神意愿的人。所以,很多祭祀退位之后就选择了自杀这种方式来解脱,也为了在神的面前救赎自身的灵魂。

从这个小细节中,其实我们现代人应该受到很大的启发:玛雅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创造了空前水平的文明,就在于他们是一个内省的民族,是一个不断前进的民族。要知道,内省是一个民族、一个人、一种文化得以存在并且发扬光大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内省,人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精益求精,才能在平凡的基础上发展成优秀。

现实中的我们,如果非要说是对玛雅人的文明和文化着迷的话,不如说我们是对玛雅人和玛雅文化的内省精神着迷。因为从对玛雅人的文化考察与研究中,我们更多地和对他们“人”感兴趣,这是因为玛雅所有的文明都出自于玛雅人之手。从那些文明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玛雅人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也客观地看到了人类自身的缺陷以及人性的可恶之处。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之下,于是,玛雅预言油然而生。对于预言,有很多人武断地将其判断为唯心,认为它们并不可信,它们的存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随意推测,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片面的。因为详细研究预言,就会发现:这些预言并不是对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的胡乱预测,而是一种对人类的警告。

就拿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来说,玛雅人用他们的一套方法得出了2012年世界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人于是便武断地将其看做是了世界末日。也许,玛雅人真正预言的意图并不在于此,他们或者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诫人们:在某个时刻,人类创造的文明将处于停滞不前或者是毁灭的境地。

这种解释似乎有些牵强,但却能很好地解释玛雅人的生活,因为这当中贯穿了他们的信念。正是由于有了那种对生活审视的信念,玛雅人无论是在建筑还是种植中,都表现出了对于未来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不是一种盲目的悲观,而是积极、热爱生活的表现。

接着上面的内容我们继续往下探寻玛雅的政治生活。

上面已经提到,没有等级制度的玛雅人在社会中将人分为四种: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其实从探究中我们已经发现:贵族和祭司是位于玛雅社会顶层的群体,而平民及奴隶却处于社会的下层。虽然又提到了玛雅的贵族并不能为所欲为,还受到“老年智囊团”的监督,但是,四个等级的区分已经明确了尊卑,所以,就算是十分尊重人权与平等的玛雅人,在石器时代,依然不可避免地拥有着“尊卑”的思想。

玛雅人虽然不像印度那样利用种姓制度划分人群,但其划分为的四个群体和按照种姓制度划分的实质一样。只是,更重视人权和平等的玛雅人,他们划分的这四个群体的内聚性较强。而为了维护这种文化分层,玛雅的统治阶级对各个群体人的血统、职责、俗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很明确:杜绝尊卑的界限模糊。

享有最高政治地位的贵族虽然是由真人指定的,但基本上和祭司一样,他们都享有世袭的权利,也就是说后来的贵族,他也来自于早先的贵族群体。“almehenob”这个词在玛雅语言中是“有父有母的人”的意思,人们于是认为这就暗示着玛雅人习惯性地将贵族看做是了天生的领袖。因而,这些贵族们只需要在真人面前接受考试问答、接收象征权柄的凭证之后,就可以返回各自的村镇行使司法权和行政权,并不需要向现在社会这样还采取“招贤纳士”的方式获得人才。

在贵族之下的特权阶层包括aab的顾问,需要参与地方政策的决策,但地位上却略逊色于镇中行政单位的头领。aab工作,可以称为是他的“助手”和“传递口谕者”。ah holpopob相对来讲是三者中职责最多的,他既是首领与村民的桥梁,又是外交事务方面的顾问,甚至他们还是公共议事厅的负责人,是村镇中的首席歌唱家和舞蹈家,总管着地区上所有的歌舞和道具。

相对来讲,最低一级的玛雅“政府公务人员”就是tupiles了,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警员。另外,玛雅人还有战时的首领,而这种战时首领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来的行政首领在战时被借用过来,行使军事指挥权。而另一类则是专门为战争培养起来的人,称为nacom,不具有世袭性,且一般被选出之后只能担任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内,玛雅人对他们是非常苛刻的。首先,这些人不能近女色,即使是他的妻子也不能让其与他见面。其次,他需要背人们隔离起来,虽然这种隔离是怀着极大的尊敬,但还是根本不具有自由。再次,他像被神明一样供奉,需要吃鱼和一种大蜥蜴,但是荤食又不能接触牛、羊肉等红肉。三年任期结束之时,nacom和batab会共同商议战事,继而制订出可行的战略计划。虽然人们会像对待尊者一样对他焚香进拜,但三年任期结束之后,他就只能将具体的战术执行权全权交给batab。所以,有人称他们只是“暂时跳上龙门的鲤鱼”。

平民属于是社会上数量众多的一类人,他们的地位要比贵族和祭司低很多,但享有很多正当的权利,大多就是普通的农业生产者。这点非常类似于中国封建时期的群众,他们虽然地位卑微,用自己的血汗养活自己,但是他们是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人群;虽然他们还需要供养最高首领真人、地方首领batab以及祭司阶层,但是他们是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人。

平民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是宏伟的仪式中心、高耸入云的金字塔神庙、大型柱廊、宫殿、高台等等的真正建造者。正是他们辛勤的采集、雕刻和构建,才建成了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修葺了建筑水平高超的建筑,才搭起了观察星象的天文台;也正是他们用石斧砍下无数大树,用柴火将石灰石烧制成灰浆所需的石灰,用砍下的硬木加工成雕梁画栋,所以,平民就是那群由泥瓦匠、石匠、搬运工、建筑工等构成的普通民众。

和平民一起处于社会底层的还有奴隶PPentacob,但是不同于平民的是,奴隶并不享有人身自由和一些基本的权利,他们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经过对遗迹的考察、对史料的查询、分析,兰达(Landa)主教认为,奴隶制应该是在玛雅后古典时期才产生的一种现象。但是很多其他的学者却并不支持他的这种观点,他们根据遗址中发掘的石碑、壁画等资料考证后发现,并不能排除“古典时期就有奴隶”这项推论。由大量的史料可以支持这样一种结论:战俘除了将其作为人祭的对象之外,经常沦为了奴隶。而从有直接资料的新王国时期来看,那时候的奴隶来源有:奴隶的后代;抓住的窃贼;战俘;孤儿;人贩子贩来的人口。

虽然奴隶的后代并不多,但是后天的“努力”让奴隶的数量还是十分地惊人。因为在玛雅统治时期,曾经宣布:那些偷盗者被抓住之后,将终身为被偷者做奴隶,就算不是终身,也至少要当奴隶到有能力偿还所偷财物为止。再者,战俘和孤儿除了作为人祭之外,全部会被沦为奴隶。还有一种渠道,就是人贩子的非法贩卖人口,虽然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原本就是一项犯罪的活动,但是在玛雅时期,战争、人祭、苦役、买卖人口均被视为了正常的文化。既然是正常的文化,那么人们便有很多的理由去草菅人命,滥用人力,让越来越多无辜的人成为了奴隶。

后世人研究玛雅文化,很多人总是喜欢片面看到一点资料就得出这样的推论:玛雅的贵族们不同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高位阶级,因为他们大多数时候都秉承着“人权”、“平等”的宗旨。其实,这种看法是有一定谬误在里面的,只能称为是看到了其表面而没有探寻到问题的实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同人类最接近的猴群为例,它们也有很深的等级划分和座次排定。人们常常发现地位高的猴子有时会象征性地让地位较低的猴子爬背,这其实是聪明的猴群的一种猴文化,高地位的猴子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作秀——平易近人,实质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

玛雅文化和这种猴群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玛雅贵族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人们能更加乖顺地听从于自己的领导,也会象征性地给平民百姓一点虚假满足,但是整体上来讲,这种虚假满足并不能改变玛雅森严的等级制度。

<h3>玛雅人的日常生活</h3>

通过专家学者们对玛雅文化的探寻和解读,很多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玛雅社会和人类的封建主义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女性的地位问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玛雅女性也不具有社会地位。

所以,翻阅迄今为止的所有关于玛雅的资料文物,就会发现里面根本不曾有多少女性的身影,这个现象很有力地支持了我们上面的推论:玛雅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卑微。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玛雅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事实刚好相反。

虽然玛雅的很多地方中玛雅女性不仅没有地位,还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玛雅女性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这种富足不是表现在她们的文化水平上,实际上她们几乎都不识字,我们之所以说她们富足是因为她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诗歌。无论是在她们开心的时候,还是悲痛时,只要是有情绪波动的时刻,她们都一定会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听过玛雅女性诗歌的人都感慨:那美妙动人的诗句让人深深感动,不仅展现出了让人佩服的玛雅女性睿智优雅,还让人禁不住敬佩于她们那乐观、积极的生活精神。的确,即使生活赋予她们的是贫穷和卑微,但是诗歌却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部分,让她们活的富足。

玛雅人所引领的文明是西半球最早的文明,现在的我们除了对他们的文明惊讶佩服之余,更是对这种文明着了迷。但当发现地位卑微的玛雅女性在这种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时候,更多的人除了惊讶还觉得不可思议。在根据考察发现,只是在公元1世纪起,玛雅人便已经有了书写的纪录。而公元600年到900年间,那反映了很高文明水平的玛雅壁画和陶器,却向人们展示出这样一幅画面:玛雅女性正用笔和刷子涂写“咒语”。

虽然到16世纪的时侯,玛雅受到西班牙的入侵,主教命令把所有玛雅书籍都烧毁,但是依然保留了四本玛雅语的树皮手抄书。1975年,对玛雅文明着迷,特别是对玛雅女性感兴趣的帕斯特女士在圣克里斯托堡创办了森林居士工作室,利用这个工作室,帕斯特女士组织搜集了很多玛雅女性创作的诗歌和相关资料。再经过她30年的努力,第一本玛雅女性诗歌总集终于问世了。为了满足全世界人们的需求,她还将其翻译成英文全球发行。

这本书名叫《咒语》,是本看上去既美丽又古怪的书。里面配有丝绢印花的插图,而封面却是一幅玛雅荒野女性卡克塞尔的立体头像。书籍问世后,受到了全世界众多诗歌爱好者的好评,甚至就是一些专门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也对这本书大加赞赏。专门研究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人类学的罗伯特·拉夫林在看了《咒语》这样说:“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以前不曾见过的玛雅文化全景,那就是玛雅女性在整个文明中的作用。并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玛雅女性所擅长与喜欢的事情——诗歌。以前被忽略研究的玛雅女性,原来她们有的不只是生活的苦难与沉闷的信仰,她们还有诗歌,而这,却是她们强化自我与丰富感情的最佳武器,这是值得玛雅女性与读者一并高兴的事情。”

总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别样的玛雅生活——玛雅女性制造的生活,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如果我们武断地在看到别的玛雅资料之后就判断:玛雅的生活几乎是由地位高的男人编制的,那将是片面的结论。

<h3>生辰八字话玛雅</h3>

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生辰八字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尤其是在古代,几乎所有的生活一切都离不开对生辰八字的参考。也就是说,冥冥之中大部分中国古人都相信天干地支的排列之中透着人生,在他们看来,人生是天注定的,命运有轨迹可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对孩子的取名中。大多数古人在对孩子取小名时,为了能让孩子成功活起来不至于夭折,常取一些小猫小狗之类卑微的名字,而在大名的命名上,当然更是会参考生辰八字。例如:他们非常看重姓氏笔划、数理格局的命名学问,认为经过后天的称谓名字能补先天命相的不足。所以,缺水的很多取名为“森”,缺金的取名“鑫”,总之不一而足。而这在这点上,崇尚宗教的玛雅人和国人有很大的相似点。

玛雅人非常注重对后代的培养和关注,这一点从很多史料中都可以得以见证。父母由于对孩子的未来寄予相当大的希望,所以他们除了对孩子在平常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会带着贡品去向神灵祈祷,希望神灵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有出息。而玛雅女性为了能怀孕,常常向祭司求助,而祭司会为“负责任”地为她们祈祷,并在她们的床铺之下为她们放置一个“制造孩子的女神”(Ixchel,怀孕与生育女神,伊希切尔)。

而这种信奉神的行为并不具有个性,相反,它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几乎所有的玛雅人都对神的信奉十分虔诚,都相信命运已经是由上天谱写好的了。

在危地马拉高地的卡克奇凯尔人(cakchiquel)中有这样一种信仰,他们认为每个人在哪天出生已经由上天决定,并且被注定了还有这个人一辈子的性情和命运,因为在此人出生的那天,一定会有一个对应的神灵从生到死地陪伴其左右。照这种理论来讲,那每个人一生都应该是平安的,为何还会出现有人平安有福,有人连连遭遇噩运呢?卡克奇凯尔人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神灵玉与神灵之间存在着爱恨情仇,一些神灵会爱着他需要守护的这个人,所以他会善待这个人,而另一些神灵则因为不喜欢守护的人而敌视他。

这虽然看起来是崇尚宗教的玛雅人过于痴迷信仰的表现,但是它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活中的玛雅人更多地被动而活,因为在他们的观点中,上天已经将一切都注定了,他们任何的一点违背和改变命运都是对上天的不尊重。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批判玛雅人生活的“迷信”、“不科学”,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迷信与科学”的问题,而是玛雅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玛雅人的一生,可以说完全是为宗教而生、为宗教而死。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并且还是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文化,否则,玛雅文明也不会吸引那么多的人对它趋之若鹜。其实,很多人看待玛雅生活中的“宿命”,更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这种生活方式类似于现代人对“生肖与命运”、“星座与人生”游戏的似信非信,都表达了一种人们渴望永恒的愿望,都是文化心理在作祟。

所以,古代玛雅人从摇篮到最后走进坟墓,都将一切附上了宗教色彩。所以,他们尊敬祭司,对神虔诚信仰,由祭司(占卜家)解释一切生活,还规矩地按照“神”安排的命运生活着。就算是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活仪式,也不过是在履行他们作为“神”创造的人的责任。

生活中玛雅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取名,他们对刚出生的孩子,由祭司为其起名,而这个名字将完全地伴随着小孩子的整个童年时光。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称为“称谓”的名字,它包含的远不止这些,因为命名的同时祭司还已经为孩子预卜了命运。当然了,祭司的责任远不止决定小孩子的命运,他在为孩子命名的时候还包含了社会中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希望,是一种文化上的综合行为。

生活中的玛雅人通常有三个不同的名字,还有些特殊的人甚至还会有第四个名字。在名字命名上,玛雅人再一次展现了他们的聪明,并不像今天的人们一样利用名区分性别,而是在前缀上就已经分开了性别。例如:男孩通常会在动物名、鸟类名、爬行动物名、树名等等之前冠上“阿”(Azam)、阿乔(Ah Dzulub)就是使用的这种命名方法。而女孩的名字和男孩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前面冠名的不同,女孩一般冠以“细”(Ix),常见女名有Ix Can,Ix Kukul,Ix Nahau等。

在玛雅社会中,男孩或女孩长到可以成婚的年龄要举行青春仪式,这点和古代中国的理解一样:男子到20岁举行冠礼,女子15岁则会行笄礼。只是玛雅人在这青春仪式上,除了进行礼节仪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孩子们会在此刻获得父亲的姓氏。也就是说,玛雅还在青春仪式之前都是只有名没有姓的。

玛雅人在婚后的名字包括父亲家族的姓氏以及母亲婚前娘家带来的外祖母的姓氏,这种姓氏虽然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某某氏,但是还是有所不同。古中国的姓氏中先是夫家的姓氏,再是娘家的姓氏,而在玛雅的婚后姓氏中,女性从娘家带来的姓氏不是女性父亲的姓氏,而是外祖母的姓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玛雅社会中,不同的名号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而玛雅人在一生当中获得不同的名姓,是和他们本身的命运密切相关的,当在以后的人生中担任了一定的职责之后,他们的名字又会发生变化。所以,就这点来看,玛雅人的人生命名还是有其实在的文化意义。

<h3>玛雅婚俗小窥</h3>

崇尚宗教的玛雅人在婚姻上只能用“保守”形容,因为他们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而大多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且十分信仰这种方式。即使是两个人依照父母之命成了婚,在婚后的生活也极其平淡,连拥抱接吻之类外露的情感表达都不会存在,更别说我们常宣扬的“追求美丽的爱情”了。不过,如果非要说玛雅人并不懂得浪漫与爱情,这又是不对的,因为玛雅男女也有爱情,只不过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以尽力履行各自在家庭中的职责而已。

而玛雅男女那听从父母之命的婚姻,也和古中国的童养媳制度非常地相似,他们一般还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就由双方父母将婚事谈妥,等孩子到了适当的年龄即可举行正式的仪典,年龄上也要比我们常说的十八岁要早一些。

不知是因为玛雅人已经懂得了生物遗传理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玛雅人在娶妻上非常有讲究。首先,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其次,有很多的禁忌,也就是我们说的禁止近亲结婚。例如,他们规定同姓之间不可以通婚,妻子的姐妹、兄弟的寡妾,孀居的后母等也不能成为择偶的对象。

另外,在玛雅婚俗中有一项非常奇特的行为:婚前准女婿需要到丈人家当三年的“长工”,无偿为女方家里提供劳动。这一方面可以检测女婿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也对“一夫一妻”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在女婿当长工期间,岳父可以根据他的表现来决定是接纳他为自己的家人。如果对他不满意,随时可以将女婿赶走,而女婿对此却不得有怨言。并且,从此之后,这个被撵走的准女婿将成为聚居群落中“丑闻”的主角。

<h3>玛雅丧葬礼仪大观</h3>

对于玛雅的丧葬礼仪,这里很有必要大篇章介绍。因为从中,最能体现玛雅人的文化信仰与宗教信仰,也是我们现代人得以深入了解玛雅遗迹的最佳观察途径。

1.继承观念

继承观念上首先表现在玛雅的君王身上。他们由于十分重视王朝的延续和本人的后事,所以在生前的时候就会花很多的精力为后事做准备。首先,这种准备表现在制定宏大的计划并开始修建墓葬建筑上。其次,君主在考虑了自己的身后事之后,还会考虑到国家的未来——选择继承人。只是这些准备一般都会发生在君王年纪稍长之时,所以那些因病早逝,因战争而亡的君王,很少做好这些准备。

在继承人选择上,十分类似于古中国子继父业的原则,多是选择君王与他正式结婚的很多名女性中的其中一个所生的儿子(类似于古中国的王子),而决定权在君王手中。由于玛雅社会幼儿的死亡率较高,所以大多被选中作为继承人的孩子都已经度过了童年期。君王虽然也可以像古中国的一些君王一样,在有生之年就宣布退位将权力交给下一任领导者,但毕竟这样的行为在少数,大多数君王还是会选择在死后才让出王位。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君王在位期间即被杀死。那这时候,继承人就只能由其他人一起共同商讨决定。

2.死亡观念

玛雅人似乎并不惧怕死亡,资料显示,他们从来不避讳这个词,甚至连君王的名字中也会使用它。

但是,封建社会存在的那种对君主的尊敬还是普遍地存在于玛雅社会中,所以,当君王死亡时,虽然人们有时也会使用“kim或者cham”这一简单而直接表达死亡的说法,但是在纪念的碑文中,这种不避讳且并不尊重的用法却并不常见,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一些比较隐晦而间接的表达方式。当然,玛雅社会中生活的人也和现代社会的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常常会将这种比较直接的表达方式用到讨厌之人的身上。

3.灵魂观念

灵魂观念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讲,灵魂就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元神;而对于信奉基督教的人来说,灵魂是上帝赐予的,所以,如果要研究信奉宗教的玛雅人的灵魂观念,就必须要抛弃一切旧有的观念,正如研究玛雅文化德国民族学家ilhelm E.Mühlmann就曾提到:“……要想揭示灵魂以及精神信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研究者自身的宗教观念或者来自上古的灵魂观念会成为他们的障碍。”

理性分析的结果是:玛雅人将人的“气”看做灵魂,他们认为以肺部之气为主的气才是人类的灵魂表现形式。在这点上,他们甚至用了一种充满敬意的方式来表示这种气,即“花”。至于这个“花”字和普遍意义上的花有什么区别,这还需要有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证。有时为了增强对领会的表达,他们会在花前加上“白色”、“纯洁”、“坚强”等词语修饰。

4.入殓和追悼

玛雅人在生活中对入殓和追悼还是十分地重视,这点可以从考古中的发现中予以证明。1994年,柏林民族学博物馆收集到的一个陶杯,在它的外部有两幅内容丰富的刻画。其中的一幅的内容是:一个死去的君王,被用布带捆扎成了9个结,放在一个担架上。要知道,9对于玛雅人来讲意义十分的重大,它们很多的建筑中都体现了这个数字,比如玛雅的一些中央金字塔的大台阶就有9层。其他和9有关的细节还有:玛雅文化中,他们创造的记事精准的日历中共有9个夜神。

接着上面提到的陶杯的内容。除了君王被捆扎之后放在担架上之外,在亡者躺着的上方刻画三个飘着的神灵,按照后世对玛雅文化的考证可知:中间那位神灵是太阳神,右边的是冥界的美洲豹神,左边那只猴子,则是地球神抑或土地神的象征。甚至,在担架的头尾两端,还分别站着三个男人。通过细致地研究图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脚都处于隔离生死两界的水中,而每个人做了一个不同的手势,其中前三个人手势的意义已经被后世解读:第一种手势是:男人的一只手背贴在眼角、另一只则无力地垂下来,这和平常生活中人们“哭泣”的动作是一致的,特别是其中一人脸上的泪珠,对这种推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在蒂卡尔(tikal)高地一位名叫Ah K·k·w的君王的墓室中,人们也可以推断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墓室中出土的骨雕制品上面,陪伴亡灵的人或动物也都做着和男人同样的姿势。

第二种手势有些特殊,是一只手臂弯过来搭在另一侧的肩头上,这在今天还可以从某些国家的礼节中看到,因此,专家们认为这是在表达玛雅人站在死去的君王身边“行归顺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君王的葬礼是十分隆重的。

第三种姿势相对比较简单,是一个人用双手蒙住了脸面,很像生活中人们因悲痛而哭泣的场景。

第四种姿势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解析出。这个人是几个人中唯一一个将脸扭开,并不面对着死者的人,而且他的动作十分奇怪:一手弯曲、手掌向前伸直,另一只手却斜伸向前方,掌心向上,除了食指伸直之外,其他手指微微向内弯曲。

不论最后一种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玛雅人对于入殓和送葬十分地看重。

5.修建墓室

玛雅人由于对于送葬和入殓特别地重视,所以他们在选择修建墓室的时候就会特别地讲究,尤其是君主的陵墓。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在悬崖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洞窟,或者也可以选择不再那么危险的地方,而是在宫殿、庙堂的下面用石头垒出一个方形的墓穴来安葬君王。由于不论是在悬崖上,还是在宫殿下面都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墓室一般会提前很久开始计划和修建。修建的时候也并不完全将墓穴建造完成,只是修出一个框架,在墓室的墙壁上刻上壁画或者石灰雕塑等装饰。只有等君王去世了,才进行最后的内装和摆设工序。

墓室也并不是完全封闭,与外界隔绝的。有时侯有些君王的墓穴会有一条细细的通道通往外界,帕伦克文字庙中的Pakal大王的墓就是一个例子。玛雅人之所以建筑这样一条通道,并不是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为了墓穴的通风。因为玛雅的墓室挖掘一般都不是很深,他们之所以这样修建,只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罢了:玛雅人认为君王的灵魂应该通过这条通道得以逃脱。而这种观念,是同玛雅人关于灵魂的观念相一致的,他们认为灵魂就是气。

6.安葬

考古中发现,在石刻文中有一个直接用来表示埋葬的词汇muk,由此可见,玛雅人对于安葬还有一番讲究。除了象出土的那些陶杯上所画的那样用布带裹起尸身之外,我们几乎对于古典玛雅人还会对死去君王的肉身做一些怎样的处理不明白。难道他们也会学一些古老民族的做法:掏空内脏、风干尸身,制作成干尸?一位名叫Estella eissKreijci的奥地利考古人类学家经过考察研究认为,考古挖掘中的确存在某些现象表明玛雅人曾使用过掏空内脏等保存措施,但至于铁证她无法提供。

玛雅人在安葬的时侯,死者也会先被安放到席子或者托板上面,然后再放入墓穴,当然了,他们也会采用石棺的方式埋葬(石棺由挖空的石头构成),然后在棺上面盖上整石的棺盖。玛雅人因为对于宗教有虔诚的信仰,所以在埋葬死者的时候会为他们准备许多的装饰物,常见的有面具、冠冕和耳环、珍珠项链、大件的胸饰、用椭圆形的玉片制成的腰带饰物、手腕和脚倮上的套环等。考古发现,玛雅地区根本不存在贵金属,所以他们的陪葬品最豪华的就是绿宝石(玉石、翡翠、软玉等)、黑曜石、贝壳、珊瑚和蜗牛壳之类。

此外,对于死者也非常的讲究,给他们死时穿的衣物一定要是他生前享用过的最豪华的那套。墓穴的颜色也一定要用朱砂或者赤铁矿涂成红色,因为那是血的颜色。最后一步,等死人安葬停当了,才会将墓穴严封起来。而这种密封并不仅限于封上墓穴,包括通往墓穴建筑物的台阶也会被封死。如果刚好某个坟墓建造之后没有建筑物压在它之上,那墓葬完成之后完全可以再在上面加盖一座建筑物。

7.陪葬品

玛雅人十分相信轮回,所以在他们的尸体周边一定会放有陪葬品。最常见的是盛在陶杯中的可可液、陶碗中的玉米糊和陶盘中的固体食物等,这些坟墓看来应该是普通百姓的墓。按照对玛雅墓穴的统计可知,墓中一般会放有10到30件陪葬品,虽然大多数是新的物品,但偶尔也有一些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被用来陪葬。

对于大户人家或者君主、贵族来讲,他们的墓穴中也用人牲作为陪葬品。而从这种墓穴中陪葬品放置的位置以及与死者的距离来看,这些陪葬品担负的多为守卫的职能。例如帕伦可的Pakal大王墓中就有七人是作为陪葬品下葬的。

8.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

玛雅人并不将死亡看做是死亡,在他们的理念中,死亡只是一种轮回,所以他们更多时候是对彼岸世界的描述。而所谓的彼岸世界不仅仅包括我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还包括通往此界的路途。但是,玛雅人是否也和阿兹特克人或者日耳曼人那样有完整的三个概念,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然而研究者们根据考古学和文献学提供的资料,更倾向于从玛雅民族的宗教、艺术和思想进行系统、完整的归纳、假想。

于是后世学者得出了这样的玛雅生活还原: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人死后要去的第一个地方应该是冥界,因而生者才会为死者准备各种旅途干粮、饮料之类的陪葬品。而那些不多见的人牲陪葬品所担负的职能,除了是为死者守墓之外,可能也为了让他们在死者通往冥界的路上为其护航。这点推论可以从出土的很多陶器上得到有力的证明,因为在陪葬的陶器上面常常画有很多关于冥界殿堂的图画,而这些图画中居民繁多,这就意味着那些在路上陪伴过君王的亡灵,也将在这里为他服务。

关于死亡之旅的象形文字,玛雅人将其称为是“och bih”,意为“他上路了”。Bih在玛雅语中的意思是“路”,但多被用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道路,而och虽然也是“路”的意思,却专指踏上死亡之旅的“步入”、“走上”等意。

关于对彼岸世界的构想,并不仅限于存在于玛雅人的观念中,它几乎存在于中美洲的民族中。例如16世纪时,到达本地的会士Bernardino de Sahagún就曾经用阿兹特克语对在殖民时代前生活过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文化进行了记录,中间就有对彼岸世界的构想。

除了中美洲,对彼岸世界进行设想的行为还存在于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文化中,比如古埃及和希腊。这种现象揭示出了这样一种观念:活着的世界和死去的便世界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但是这两个世界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一个人在活着的世界里去世之后,经过一段旅途他会到达另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世界。

9.到达彼岸的方法

玛雅人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们并不将死亡看做是死亡,只看做是一个新的轮回。所以,在玛雅人看来,他们死后并没有真正地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只是到达了另一个彼岸,而要到达这个彼岸,有三种方法可以。

①舞入彼岸

舞蹈的场面在考古出土的陶画中出现频率很多,也许这涵盖了一个隐含的信息:玛雅人去彼岸,都采取了这样一种诗意化的行为。并且,舞蹈和死亡有关并不是空穴来风,这可在很多的文字和图画资料中找到证据。

②骑往彼岸

虽然在欧洲殖民者把马带入本地区之前,玛雅人的生活中没有任何骑兽,但是别忘了,玛雅人是一个特别善于想象的智慧民族。他们在很多的陶器图画中,都绘制了人类骑在鹿背或者野猪背上的样子,由此可见,骑往彼岸是玛雅人到达彼岸的一种方式。

③乘船前往

这种说法并不荒谬,因为在蒂卡尔第116号墓,也就是1号金字塔下埋着的Ah K·k·w王的墓中,人们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从大量出土的精细的带有文字的骨雕作品中可知,这位君王将坐在一条大独木舟中前往彼岸,而随同他前行的将是两个帮他划船的神灵,甚至,队伍中还有为他哀悼的大蜥蜴、猴子、鹦鹉和狗。

后世学者认为:这幅图画的主题与古代希腊神话,不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希腊神话中,死者将由天神的传令官赫尔墨(yx),同行的也有一条狗。

10.生死两界的分界线

在出土的图画中可知,乘船前往将经过一段水域,而水面则是分隔生死两界的区域,在象形文字中被称为ek'naabnal,意为“黑水”。另外一个进入冥界必须经过的区域是洞窟,在象形文字中称作akul tunil。认真分析起来看,可知这两种观念实际上是相相联的,因为洞窟也是储蓄地下水的所在,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玛雅地区,那里有很多贮水的石灰岩溶洞。因此,玛雅人将水带如分离生死的通往死亡之地的想象中,是完全可行的。

其实,在玛雅人的信仰中,还将乌龟的身体看成是进入冥界的大门。在他们看来,死亡后的玛雅人步入冥界时,需要通过一面裂开的乌龟背壳。

除了这两种想象之外,玛雅人还有从象征土地神的怪兽口中进入冥界的想象,他们在文字中写作ye tun,意为“石头的裂口”。在图画中的表现却类似于乌龟,也是采用了一块裂开的地面作为内容。

当然了,玛雅人在设置进入冥界的入口的同时,也做了大胆而合乎想象的设想:那里也是走出冥界的出口。学者们由此猜测,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奥费斯(Orpheus)可以在连接生死两界的道路上双向往来那样,玛雅人对于生死之路的理解应该也是“双向”的观念,难怪帕伦克Pakal大王那石棺边侧的石雕中,就出现有死者的祖先从裂开的地面中钻出来的场面。而这,在玛雅人的眼中意味着复活。

11.死亡之国

死亡之国在象形文字中的意义为“恐惧之所”,也就是说他那里充满了“恐惧”。从出土的陪葬陶器上的有关彼岸世界的图画来看,死亡之国的想象是基于本真的人类社会,因为这里依然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类,只是多了一些精灵而已。

不过,在玛雅人设想的死亡之国之中,一切都是被颠倒过来进行的。这点有很多的证据予以证明,像波德兹(Baudez)研究的君王的图画等。除了人们在这里将遭受恐惧、颠倒过来生活外,他们还可以在这里投靠自己的祖先(tu/man),从蒂卡尔出土的骨雕作品就是这种说法最有力的例证。

12.进入死亡之国时的考验

即使是进入死亡之国,其他很多的文化都会有要死者经过一定考验的要求,但是这在玛雅的文化中却没有被发现。只是,专家们根据来自与低地玛雅人相距不远的居住在危地马拉高地的克曲人的书面材料中,推测出玛雅人应该也有这样的一种观念:死者只有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考验之后,才能顺利地进入死亡之国,想冥界的神灵完美地展现自己。

13.复活与升天

从前面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知道:玛雅人将死亡看做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坚信没有终结的生命,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复活”的意思。基于玛雅人与克曲人的文化具有同源的前提,所以专家学者们很喜欢引用克曲人的开天辟地神话《波波尔·伏》中有关孪生英雄hunahpu和Xbalanque升天的故事来支持这种推论。和古希腊那些常见的神话情节一样,这对孪生兄弟在经过了冥界的一系列考验之后,终于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玛雅人的一生,不过,这里具体地以一位玛雅君王的生死历程的环节来作总结:从出生到死亡,君主会带着丰富的随葬品走上通往彼岸的旅途,或者通过骑鹿或者划船的方法沉入到地下的冥界,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考验之后升入神灵之国,加入天神之列。在那里,他们可以拜见自己的祖先,可以开始一段新的生命。

<h3>通灵的玛雅人</h3>

据国外某媒体报道,考古学家新近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个罕见而神秘的“死亡瓶”,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400年前玛雅文明时期。于是考古学家大胆地声称,这个“死亡瓶”应该是在玛雅人祭祀时使用的通灵物品。

让我们来详细地观察研究下这个瓶子。首先,它没有瓶塞,由风格可知属于玛雅乌卢阿风格的装饰瓶,质地是白色大理石。详细研究会发现,在瓶底还残留着祭祀时为死者供奉的食物、可可灌肠液以及诱导呕吐的迷药。同样的场景在2005年也出现过,在洪都拉斯西北部一个小型金字塔状宫殿下,考古人员也挖掘出了这种被命名为“死亡瓶”的神秘瓶子,并且在挖掘出来的时候,这个瓶子旁边还有一具人体骨骼残骸。经过对周围的土壤进行提取、分析,发现瓶中包含着玉米、可可树和花粉,而很明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中的花粉在人体服用后会出现严重呕吐现象。

负责考古研究的南佛罗里达州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蒂安·韦尔斯,在详细地研究了这些瓶子和里面的成分,并联系玛雅文化之后说,这个瓶子应该是一千多年前古代玛雅人在祭祀仪式中所用的器皿,而它的用处就是盛上一些迷药物质,这些迷药在人服用后会出现明显的精神恍惚。

那为什么玛雅人要这么“自虐”,采取让自己昏迷的方式呢?原来,他们这样是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认为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实现与祖先‘通灵’,而玛雅人通过与祖先“通灵”,并能够预知将来的灾难。记载的比我们推论出的还要血腥的多。据记载称,祭祀者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切割或放血,然后再口服大量的浓可可灌肠液让自己产生昏迷,或者吸食一些人脑浆引来呕吐,然后在头晕目眩中预知未来之事。

<h3>玛雅人的饮食</h3>

玛雅人由于聚居在热带区域,所以食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但奇怪的是他们最常食用却只有玉米、豆子和南瓜。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玉米种植技术,而玉米又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在日常生活中,玛雅妇女常常的做法是烹制玉米粒、碾磨玉米粉,此外,她们还负责搜寻可食的野生植物和水果。

玛雅人由于能吃的食物种类丰富,又常常进食玉米、豆类、南瓜、红辣椒和各类水果的缘故,所以身体不仅获得了必要的元素,还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在荤食方面,一般食用男人猎回的动物以及水生贝壳类的动物。正是这种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得到的“简单”食物,养育了玛雅人健康的体魄,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天文日历、诗歌等,而不用像很多民族一样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

古玛雅人简直可以堪称是美食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于主食玉米有多样的烹饪方法。有时候,他们会将玉米碾碎,然后用这较精细的玉米粉混合上水制作成各种各样食用的饮料。大多数时候,他们制作玉米粥,这可以看做是他们的主食。而那些社会阶层高日子过的悠闲的贵族们,更喜欢在玉米粥中掺拌上巧克力,对于大多数的玛雅人,还是只会在玉米粥中掺入红辣椒、磨碎的熟南瓜籽、蜂蜜或者调味香草等。

这种食用方式不仅很便捷还非常利于身体消化,劳作的人也可以方便地用瓢葫芦盛上它们带到田地里当午饭。由于玉米粥几乎是玛雅人一辈子主要食用的食物,所以当他们死去的时候,生者会为他们在下葬时陪葬上一些撑着玉米粥的容器,以期望这能让死者轻松完成到达阴曹地府的旅程。

玛雅人除了食用玉米之外,其他的主食也比较丰盛,最常见的是玉米面团包馅卷或者炖菜。做法很简单:先用鳄梨树叶或者玉米叶包裹一块生玉米面团在里面,然后再将这些放在一个陶土罐子里面蒸。吃饭也特别简单,最简便的是直接拌上碾碎的红辣椒调料,或者稍微复杂点的是将豆子(食用黑豆)磨成豆泥加进去。玛雅人对于调料的使用非常讲究,除了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大量使用调料外,在欢宴的场合中尤其重要。而上面提到的精心制作的玉米面团包馅卷,因为常常食用,还被选作了宗教祭品,其中一部分还会将其做成13层,代表着冥界的13层天。

玛雅人由于信奉宗教,所以即使是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对于神灵的尊敬。例如他们常使用的三石炉膛,就是代表了玉米神的诞生地。这所谓的三石炉膛,其实是玛雅人将炉膛用由三块石头建成,然后在石头上烹调食物,有时他们也会随着做的食物的不同将食物放在灰烬里或者陶罐中。

烹调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在陶罐中放一点水,将其烧沸腾之后再将食物放在木格子上,一并置于水上蒸。其实玛雅人因为出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因,更喜欢吃烧烤的食物,除了对猎物进行烧烤,他们还会将平常的食物也放在炉膛上熏烤。当然除了直接用火烧烤,玛雅人也会在需要大量食物的节日时用土坑烧烤。做法很原始,却也很独特:在肉食的外面覆盖上玉米面团,或者涂抹上调味料,然后再用树叶或者棕榈叶将其包好,放到一个坑灶里烤熟。土炕里放的是几块石头,人们只需要在石头下面点火,当石头变热之后,放在上面的肉自然而然地就会烤熟了。

玛雅人在生活中还异常喜欢喝酒,烟也是他们自我满足的一项法宝。虽然现代社会对于吸烟有害做了很多大肆的宣传,但是玛雅人却习惯着吸烟,他们甚至还喜欢嚼着“生津口香糖”,而这来源于玛雅人找到的一种植物。有了它之后,他们在地里干农活儿或外出长途旅行的时侯,就会缓解干渴的感觉。

<h3>玛雅人生活探究</h3>

近年来,随着玛雅遗址被越来越多地发现,随着人们对玛雅文化的不断注视,随着玛雅一点点被人们了解,位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的玛雅,越来越成为了现代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们创造的文明让世界为之折服之后,他们的遗址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和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他们的文化业吸引着人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他考察、分析、研究的兴趣。

通过考察,人们已经发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课题,也产生出了很多无法给出答案的难解之谜,而人类处于猎奇的特点,即使困难重重,仍然对这个很多问题无从解答的玛雅充满了好奇,忍不住就想对他们的生活给予探究。

<h4>探究之一:玛雅人究竟来自何方</h4>

对于“人类来自何方,又将去何处”这个问题,人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而对于带有神秘色彩的玛雅人起源于何地,同样也是一个谜。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对玛雅遗址进行考证之后提出了很多大胆的猜测:玛雅人是否是某个国家的移民?是否是“失落的部族”后裔?还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外星人呢?虽然每一种说法都为自己找到了相当的例证,但是这个问题至今难以有定论。只是有一点,几乎所有持不同答案的人都认同:玛雅人不同于任何地球上存在的人类。

首先,他们在生活环境上明显不同于普通人类。

平常情况下,人们都喜欢生活在靠近江河两岸,一方面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资源,例如水产等,另一方面是交通方便,人们可以借助于舟等工具顺着河、海漂流到想去的地方,再一方面,那里的土地向来肥沃,比较利于种植。但是,奇特的玛雅人却选择了热带雨林地区。那里潮湿、阴冷,流行病容易产生并传播,那里野兽经常出没,没有高度的安全感,那里土地虽然肥沃,但种植中存在着大量的难题,例如:开垦、除草等。可是,即使是现代人认为是恶劣的生活环境,玛雅人依然“固执”地生活在那里,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种大胆的构想:玛雅人是否是有意避开人间烟火,在探求怎样在恶劣的地球表面上独立生存?这好像说得过去,因为如果将居住点建在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土地上时,人们就难免会与周围居住的人们有频繁的接触和交往,那相互之间那点点老底早被对方摸得清清楚楚了。但是,这种说法又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玛雅人应该就是火星人,他们选择在丛林中生活,是为了考察地球。所以,尽管居住环境差些,尽管那里充满了野兽与荆棘,他们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那里,只是因为在那里他们能独立而不受地球人骚扰地完成考察任务。这好像也说得过去,因为从他们留下的遗址看来,他们当时具备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人,就连显露出的智慧也显然强于周围的人类。可是,这种说法依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予以支撑。

不论是那种说法,都不能为自己提供佐证,所以,这些也顶多就是推测而已。

其次,卓金历显示出玛雅人的祖先不在地球上:

后世人之所以对于玛雅人由衷地佩服,除了他们具有高潮的建筑工艺、精准的历法之外,还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贯穿着数学的知识。从玛雅人所建的古古鲁汗金字塔的结构中,有人看出了这样的数字:金字塔的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这是否代表着玛雅人的一个世纪是52年?而那13个角是否也代表着一年13个月(卓金历20天一个月,一年为20天×13个月=260天)?

此外,卓金历是根据一年等于260天的周期所计算出来的历法。但是,现代的专家学者们都纷纷表示,这种历法并不适用于地球,甚至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也并没有找到适合使用此历的行星。那么玛雅人编“卓金历”的真正意义何在?出于什么目的编辑了这样一种历法?于是,有人大胆地推测,玛雅人的这种做法是怀旧和不忘祖宗的表现,玛雅人根本就是不属于地球的外星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就像国人虽然已经到了现代社会,但依然会喜欢并习惯于使用阴历一样。

但是,玛雅人究竟是来自哪个外星,他们来地球的目的又是为何?这样的问题我们并不能回答,因此,这种说法也仅仅是假设,找不到证据支持、证明。但是,每个人做某件事情一定有它一定的初衷和目的,玛雅人不会凭空编出这样一部“卓金历”。或许真的有如有些学者假想的那样:玛雅人来自外星,而使用“卓金历”的这颗行星却又不存在于太阳系内?

再次,玛雅人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人。

玛雅人具有高超的科技水平,这点有切实的证据予以证明。从对玛雅遗址的考察中,众多方面的专家都一直表示:玛雅人当时拥有的建筑、工艺、科技、运输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地球人。这点,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玛雅人不是地球人,而是外太空人”这种说法。

而玛雅人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地球的依据,可以详细从下面几个方面提供证据。

1.他们的历法计算相当正确,即使是在拥有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他们算出的历法也并不逊色,因为彼此相差的天数不过是小数点后面。例如,在编制历法时,他们已经懂得了精确,甚至还到了比现在人们的日历还精确的程度。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日历,一年以365.2425日计算,玛雅人并不比我们差多少,他们当时的天文学家以365.2420日计算,也就说彼此只差了0.0005天。而且,根据日前最尖端的天文学家计算结果,一年应该是365.2422日,这样看来,玛雅的天文学家算出的日期比我们这些现代人的还要精确,误差每年仅为0.0002天,就算换算成秒,每年也只差了17.28秒。

2.建造了巨大的石造城市。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了中南美洲,发现了那由巨大石头所造、被密林掩藏的都市。即使西班牙人当时拥有世界上非常强大的实力,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们面前看到的这座石头都市比西班牙任何一个城市都要更壮大、更雄伟。即使是现代,这种巨石建造的都市仍然在世界上占据着顶尖的位置,因为真正要修建起来也十分地困难,更别说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石器时代了。

3.拥有宇宙火箭设计图。很多专家学者在看到那些“宇宙火箭设计图”的时候,除了再次支持了“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这种说法,也为玛雅人的先进科技所折服。因为就算是现代科技的接触代表——宇宙火箭,它的研究、设计、制造、使用也只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事情,而且这门技术还只是被少数科技水平很高的国家掌握,但是玛雅人居然能在那样一个真题有些落后的时代拥有了这些。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是人民的胡乱传闻,但是当专家们考察玛雅文化遗址的时候,的确看到了这样一副刻下来的图形。玛雅人为何凭空会出现这样一副图?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能是两种:玛雅人来自于外太空,他们已经掌握了宇宙火箭的制造技术;或者玛雅人曾经亲眼目睹过宇宙火箭的成品。换言之,这幅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玛雅人是外星人”这个推论。

4.玛雅人先进的生产工艺令人费解。1927年,在洪都拉斯玛雅文化遗址考察中,人民从对古代都市鲁巴达的挖掘工作中,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已倒塌的祭坛中,竟然发现了一千多年前制造出来的水晶头盖骨。

由于这个水晶头骨是利用高纯度的透明水晶所制成,也没有留下任何使用工具的痕迹,并且,现代人依靠现代科技依然无法解答出水晶头骨之谜,所以,水晶头骨作为一个神秘的玛雅物品,代表了玛雅先进的制作工艺。要知道,那些高纯度的水晶都非常硬,其硬度约为七度,一般的刀子对它只能是无可奈何。那么,该头盖骨究竟运用什么工艺完成,没有工具的痕迹,又是怎样加工的呢?至今,这仍然无法解释。

所以,从中我们看到了玛雅人先进的制作工艺。

5.空中运输重物的事实仿佛像证明玛雅人曾与外星人频繁交流。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玛雅人生活在石器时代,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存在轮子的概念,而玛雅人又不使用金属。那么,在建造巨石建筑、大型金字塔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将那些建筑原料既不用车辆,也不用牲畜就运送到了目的地的呢?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建造交通运输所需的道路,也没有水路运输的码头可以利用,可是,这两样都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

于是,有人大胆地对此作出了推断:玛雅人很有可能在建造这些大型金字塔和巨石建筑时,动用了他们外星人才使用的飞碟来当作运输巨大石材的交通工具。更有甚者,指出金字塔周围大型的平坦广场,就是玛雅这个外星民族飞碟的停机坪。并不排除这种说法,但是,也苦于没有实际的证据来予以证明。

再者,玛雅人在信仰方面明显异于地球人:

地球人的信仰在今天看来,不外乎三大类: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但是奇怪的是玛雅人独树一帜,跟着三教一点不同,甚至连瓜葛也没有。他们居住区有名的古古鲁汗金字塔,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和九月二十三日两天,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或者前后2~3日)的日子,都会在金字塔上出现不可思议的光和影所构成的图形。当夕阳的光照在九级的金字塔上时,那里会出现七个等腰三角形的光带,奇怪的是,光带的一端能正好通到金字塔土台上巨蛇的头部。于是,在玛雅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这天,古古鲁汗会由天而降并手抚蛇首。为了感谢古古鲁汗从天上带来的恩惠,人们在这一天会虔诚地进行仪式。

只从这一活动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玛雅人与地球人的信仰不同。地球人只是在专门的日子里对崇拜的神进行祭拜,并且这个日子多是与神相关的日子,而玛雅人却选择了和农业息息相关的节气作为膜拜的日子。由此可见,地球人信仰的目的是为了求解脱,而玛雅人则是为了求得丰收和感谢上苍。

最后,玛雅人在起源上与普通人类有区别。

虽然“人类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目前依然无解,但依然有很多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首先,来自于生物学上的演化论;其次,来自于神学创造论;再次,来自于佛学的下凡论;最后,还有外星人之说。

而对比玛雅人的兴衰过程却发现,他们既不同于生物学的演化论,又和神学的创造论有别,就算是佛学的下凡论和外星人说法对他们也没有任何的一致性。总之,不仅玛雅人来自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就是玛雅人去了哪里,为何离开也是一个极大的谜。

第三章 走进玛雅 现代人看玛雅

<h3>玛雅人的文明</h3>

在现代人的眼中,玛雅人是神秘的象征,他们处于落后的石器时代,却创造了诸多的文明与成就,而这些文明与成就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后世人于是在研究这些成就的过程中,也对玛雅人本身做了详细的研究。而研究表明,玛雅人的文明经过了四个阶段:首先是根达亚文明。在根达亚文明中,那里的人虽然矮小但具有超能力,男人甚至还有第三只眼,呈翡翠色,第三只眼的功能也会因人而异。有的具有预测功能,有的具有杀伤力等。这个文明中的女人没有第三只眼,所以她们害怕男人。但是,女人在这个文明中也不是凡人,她们的子宫具有通神的能力,所以女人在怀孕前会与天上要投生的神联系,等他们相互之间谈好了,女人才会要孩子。

只是这种文明,按照玛雅人的说法毁于了大陆沉没。

第二个是根达亚文明。这个文明又被称为是饮食文明,他是由上个文明的幸存者制造的。只是到了这个文明时,原本具有超能力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以前的事,连超能力也惭惭清失。替代超能力的是他们对饮食的爱好,所以在这个文明中发展出了各色各样的专家。

但这种文明只存在于南极大陆,并且毁于地球磁极转换。

第三种生物能文明也叫穆里亚文明,又是上一个饮食文明逃亡者的延续。由于他们也忘记了上一个文明的事情,所以他们转向了新的领域。当他们的先祖注意到植物在发芽时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后,这个文明内的人们经过一个世纪的改良,终于发明了利用植物能运转且放大能量的机器。

可惜,该文明再次毁灭,原因是大陆沉没。

第四种文明是亚特兰缔斯文明,别名又叫光的文明。它继承了上一个文明继续发展,但据说亚特兰缔斯是来自猎户座的殖民者,他们本身拥有光的能力。所以,早在穆文明时期亚特兰就已经建立起来,然后两者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甚至还打起了核战争。

<h3>玛雅人的智慧</h3>

玛雅人拥有十分充盈的智慧,他们不仅在天文、历法、建筑等领域创造出了无人能比的文明,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展现了充分的智慧。所以,后世的人们在经过考古、观察、研究之后,对于玛雅人的智慧到了佩服至极的地步。

我们其实应该感谢那些考古学家和文化学者,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走进玛雅,窥探玛雅人的生活,了解玛雅人的智慧,分享玛雅人创造的文明。然后,进一步揭开玛雅神秘的面纱,感受他们创造的那种智慧美。

玛雅文明之所以神秘化就在于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因为这片区域自从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将它摧毁后,它就只能静静地掩埋在丛林之中、泥土之下。幸好在埋葬的300年之后,有勇敢的旅行家们率先踏上了这片神秘莫测的地域,然后渐渐揭开了蒙住它的尘土和疯狂生长的野草,还原了一个它原来的模样。1956年,当美国100名考古专家经危地马拉政府同意而前往此地考察发掘时,这座130平方公里、布局十分合理的古代玛雅城市终于重见天日。

据考察,挖掘出来的这座典型玛雅城市在8世纪时人口至少达到了4万人,如果按照现代文化学家的定义来说,人口只需要达到5000就算是文明城市的指标之一了。并且,当时的蒂卡尔除了拥有相当多的居民之外,还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从考古遗址中看到的家庭住宅的占地、形式等方面可以得到说明。

从玛雅的遗址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文物,其中甚至还包括公元前6世纪使用过的煤块,树胶(玛雅人先用于宗教目的,之后将它作为了近代橡胶工业技术的灵感)以及一些珍宝。而这些珍宝它们的来历都非常有意思,有些是来自太平洋,有些是来自于大西洋,并且除了贝壳之外,还有用贝壳包藏起来的墨西哥出产的绿宝等。就连那些古代玛雅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艺术创造等集中体现的实物证据——石器制造匠、陶器生产者和雕刻艺术家的石刻人像也存在于遗址中。由此可见,玛雅人对于基本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艺术创造等抱着十分看重的态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们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因为他们始终秉持着勤劳、勇敢的精神。

玛雅人的智慧首先表现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上。

玛雅地区地处中美洲,往西靠近太平洋,东边濒临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部则是突出的尤卡坦半岛,而西北向与东南向都分别通过墨西哥和中美诸国的两条狭窄陆地与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玛雅人靠海而居的生活,而四通八达的道路又促进了他们经济、文明等的发展。

现代专家更喜欢从现代政治国家疆域的角度来划分玛雅文化地区。这样一来,玛雅地区被分为墨西哥东南部及尤卡坦半岛上的几个州、半岛东南部的伯利兹、居于玛雅腹地背靠太平洋的危地马拉、通往中南美洲走廊上的洪都拉斯。而整体上来说,区域总面积达到125000平方英里,约为3200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是统一以后的德国领土面积、或者是英国领域上再加上爱尔兰,也相当于是中国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三省的总和。

而如今我们所说的玛雅地区,详细区分起来,可以分为三大块:高地、低地和平原,这是按照地形、气候、植被的类型不同而划分的。玛雅人就是在这种地形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着,并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文明。

高地一般由太平洋沿岸的高山组成,大致的范围在今天的危地马拉。那里由于海拔高,所以气候比较寒冷,常年覆盖着松树。而即使是如此寒冷的地方,玛雅人也在这里创造了最早的玛雅农业文明。

低地的区域大概是以佩腾湖为中心的流域盆地,当然也会包括一些周边的谷地以及南部地区的大片草地。这里由于又有谷地,又是盆地的地势,所以在雨季到来的时候,许多湖泊因为涨满了水而连成一片。这里也具有盆地具有的一切特征:由于整个地区温暖湿润,雨季较长,在外谷地的山坡上土壤潮湿滋润,森林也就茂密地生长着,而且这里物产丰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中美洲作物品种和野生动植物。另外,这里有大量的石灰石,而石灰石是建筑的很好材料,又因为出产花岗岩,这里便有着古代玛雅人的石头城市。玛雅人修建巨石建筑一般需要三个必备条件:石器和木质、纤维等建筑工具,石灰,做沙浆用的砾石,可幸运的是这一地区这三者都具备,因此这里成为了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的中心就不足为奇了。

平原是由南向北之间的过渡带,那些高大的树木在这里变成了低矮的灌木丛。由于腐殖土较浅,到处可见外露的天然石灰石;又由于地表水极少,所以这里几乎没有湖泊、河流,气候整体而言非常干旱。这里的玛雅城市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也多依靠天然蓄水穴井来蓄水,而且文明也不是一开始就发展起来的,很多是后来移来的文明。

总之,玛雅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异常丰富多彩,不论是在终年雾气蒙蒙的热带丛林,还是干燥的谷地,抑或是寒松覆盖的高地,都可以看到玛雅地区环境的丰富。而这样多彩的自然生态给玛雅文明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资源再被聪明智慧的玛雅先民们利用,就创造了多姿多彩、不同凡响的玛雅文明。

其次,玛雅人的智慧表现在他们的建筑之上。

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地区,考古人员发现了6座玛雅金字塔,它们都被隐藏在了郁郁葱葱的丛林中。详观这个金字塔群,它们的排列呈现字母“L”形,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长53米,宽32米,高4.5米。另外令外界为之建筑着迷的还有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等,那里的建筑都展现出了玛雅人高超的建筑工艺,也体现了独有的一种艺术之美。

再次,玛雅人的智慧表现在他们的文化中。

玛雅人留下的天文、历法、宗教都证明了他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创造了高度发展的文化。其实,玛雅人对于文化的智慧除了表现在他们的创造中,还表现在他们对于文化的坚守中。在玛雅地区的西界,也就是原墨西哥阿兹台克文化地区,这里的文明早已经被大西洋对岸来的欧洲人给同化了。即使是在仍然保持着土著文化的玛雅地区的东界,也即今洪都拉斯以东的地区,当地的人们也没能像玛雅人那样,曾经很成功地抵挡住了欧洲人的文化冲击。

尽管玛雅人没有“疆域”的概念,在政治版图上从属于殖民统治,很多时候甚至还能容忍海外人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建立起互不相扰的殖民“飞地”,但是对于自己的文化,他们却采取了强硬的保护措施,让“文明”的欧洲文化没有缝隙可进入。即使在语言和宗教上,欧洲侵入者毁坏了那不可搬走的城市,焚烧了经卷,杀掉了他们认为神圣的祭司,但是玛雅人的脑中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观念,那些平常就是用的语言、传说等,都伴随着他们民族的生命一起共存。

玛雅先民在他们的土地上已经至少有了三四千年的文明史,而这种文明史并没有被任何侵入的文化同化,或者是发生了变质,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本来的特质。

其实,就“玛雅”这个名字来讲也是有一定故事的,它并不是玛雅人对自己的称呼,甚至那些创造了伟大文明的先民们,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现代社会中被人们称为“玛雅人”。玛雅这个称谓要回溯到500年前,那时候,尤卡坦半岛上有三个强大的城邦,其中之一叫玛雅潘,它曾一度成为尤卡坦北部最具政治主导力的中心。到了12~14世纪的时候达到它的黄金时代后,西班牙慕名前来进行侵略和掠夺,他们于是将这个城邦的威名加在整个玛雅地区头上,这才有了“玛雅”的提法,出现了后世我们常说的“玛雅地区、玛雅民族、玛雅文明”等。

<h3>玛雅人的人生</h3>

玛雅人士信奉宗教的民族,所以他们的人生几乎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玛雅人崇尚洗礼,即使是在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也会进行一个仪式,而之后,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仍然需要进行几个堪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即使是在现代,在尤卡坦半岛生活的土著人依然盛行着一种来自于古老玛雅的仪式,这种仪式被他们叫作赫兹梅克(zmek)。内容上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抱起婴儿的时候第一次要挎着婴儿的臀部。

古玛雅人中关于抱挎婴儿臀部的仪式,资料十分简略,也没有特别详细的阐释。所以很多人猜测它其实并不是玛雅人本来的仪式,只是在后来受到西班牙人统治时期,被西班牙统治者强制推行的天主教仪礼,意义也很简单,就是获得对新生命的确认。

在玛雅人传统仪式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青春礼,也即是一种确认生命已经成年、成熟的仪式。它是一种对人即将“社会出生”的预示,也就是说,对于玛雅人来说,婴儿降生仅仅是人生之前的准备阶段,只有经过了青春礼仪之后,一个人才能真正从社会意义上“诞生”。因而抱挎婴儿的仪式才这么奇特:抱挎婴儿的臀部仪式进行之时,搂抱的婴儿处于躺卧的体姿,当抱挎起臀部时,婴儿便坐立了起来,但是却并没有完全地立起来。这暗示着玛雅人对于婴儿的人生寄予了殷殷期待。

并且,这个仪式还有性别的讲究,女婴一般在她三个月的时候举行,而男婴则要等到四个月时才能举行。或许人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凑巧,没有实际的意义,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男女三个月或四个月的不同是和他们之后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知:玛雅人的炉火边常会放有三块石头,而火炉边一般就是女人工作的地方,因而那个三个月象征了妇女在家中的活动范围;而男子在玛雅生活中被看做主要的职责是种地,作为植物代表的玛雅基本农作物——玉蜀黍四个边角,所以男子才会在四个月的时候行这个仪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仪式进行的不同时间,显示出了人们对孩子未来人生进行彩排的象征。通常在这一仪式中有一对教父教母来行使仪式,男人主持男婴的仪式,女人主持女婴的仪式。

在仪式开始的时候,一般桌案上会摆放着9种不同的物件,而这9种物件是孩子将在以后的人生活动中使用的东西的一种象征。这里,我们再一次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玛雅人的生活中,他们很重视9这个数字。接着上面的内容我们往下看,这9种东西一般男女的内容不一样。对男孩来说,常常会是一本书、一柄弯刀、一把斧子、一把锤子、一条刺枪、一根播种掘土棍或者是其他他长大之后会需要的物品;对女孩来说,九样东西就换成了针、线、扣针、瓢、烙玉米面煎饼用的铁盘之类的物品。总之,玛雅人根据性别来分别选取各自在生活范围中可能会使用的物品作为9样可选择的物品。

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男婴的亲生父亲需要郑重地将孩子交到教父手中,教父结果孩子之后将他挎抱在自己的左臂上,然后走近桌案,从摆放的9件物品中挑出一件来将它放到孩子的手中。之后,教父会一边挎着孩子绕桌案行走,一边告诫孩子给他的这样物品的用法。等绕着桌案行走了9圈之后,仪式就算完了。但在每一圈中,他都会分别地将9件物品中的其中一件交到孩子手中,同时在走的过程中向孩子“教授”这一物品的用途。当然,为了能让他专心地进行仪式而不至于忘记了所有的圈数,一般会在各个物品之间放上玉米粒,教父每走一圈就会取走一粒,以此来记住走了多少圈。

当都进行完之后,教父会将孩子转交给教母,教母于是又重复着教父的上述动作。唯一和教父不同的是,她用来记住绕桌案圈数的办法是9颗葫芦籽,每走上一圈,她就会吃掉一颗。等教母也进行完了仪式之后,她会将孩子交还给教父,然后由教父把孩子还给生父,并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已经给你的孩子做完了赫兹梅克。”孩子的生父生母在听说了这句话之后,需要跪在教父教母面前以示谢意,然后旁边的赞礼者便将食物、甜酒、烧鸡和煎饼奉献给教父教母。直到这个时候,整个仪式才算是圆满完成了。

<h3>三纲五常</h3>

对一个社会要进行了解,除了对他们的文化进行剖析之外,还要查看那个社会存在的三纲五常。就玛雅社会来讲,他们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已经将这个民族的道德伦理等方面都展现在了观察、研究者的面前。

经过考察可知,玛雅社会中男性是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妇女除了在生活中处于卑微的位置,连很多庄重的地方也不能涉足。例如:她们被禁止参加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得进入神圣的玛雅庙宇,就算是在街上行走,女子也不许正视男子,正确的做法是侧肩而过。在这一点上,十分类似于中国的古代封建社会,那时候的女子也在很多限制之下卑微地生活着,像“男女七岁不同席”、“授受不亲”等等。

即使是在就餐的时候,也可以明显地看出男尊女卑这种文化。首先,是长辈为先,父亲先于女儿。其次,平辈之间以男为长,弟弟先于姐姐。再次,不同辈分之间也同样如此强调男人的尊位,就连儿子也会先于母亲。并且从小男孩、女孩就一直受到这样的培养,继而将此作为整个社会的纲常伦理。

著名的玛雅文化研究专家莫利(Sylvanus G.Morley)曾经这样说道:“玛雅人对儿童的培养,更多的是靠儿童他们自己来响应那套复杂而又是精心策划的社会实践,而不是靠苛刻死板的规矩。”由此可见,玛雅人培养这种社会伦理纲常,是从自身的行为上予以潜移默化。

相传,在玛雅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行为,他们会给孩子在头上挂上一个挂珠,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这种行为,因为这反映出来的是玛雅人特有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个挂珠第一能给小孩带来美丽的装饰作用,第二,它对孩子是一种督促。当习惯玩闹的孩子带着这个挂珠的时候,他会减少淘气的程度,因为运动越剧烈,孩子被珠子打的越痛。

在那本名叫《美丽的扁头·高贵的斜眼》一书中对这种挂珠的行为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人这样评价这种行为:这小白珠能够限制顽童纵性纵情的闹腾,极为微妙地让男孩们在意这个头顶上朝夕不离的小玩艺儿,从而从心理机制上造成一种对内心冲动和不平静进行克制的倾向。

不知道聪慧的玛雅人在进行这项行为的时候时不时本着这个初衷,但是有一点很明了,他们只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例如:教育女孩儿他们将采取另一套办法,当女孩子们达到和上面的男孩子同样年龄的时候,家长们就要在她们的腰间扎上一根绳子,上边垂挂着象征其贞操的一枚红色贝壳。谁如果在青春期仪式到来之前就取下了这两样东西,那就十分了不得,会被人嘲笑并让父母觉得是奇耻大辱。

玛雅人深深懂得如果教育好子女,在他们看来,四五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需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形成一套基本心理反应模式,然后让这套反应模式来影响孩子一生。通常情况下,玛雅母亲们非常喜欢亲抚她们的孩子,并且总是喃喃地对着婴孩讲儿语。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是玛雅人摆脱不掉受神保护观念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他们总是渴望神来亲抚、眷顾他们,并且理解他们的处境、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他们才会潜意识地进行这种行为。

就算孩子不听话需要体罚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不参与此事,因为这该由处于尊位的父亲行使赏罚权。这在一个十分强调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中是正常的,因为这符合了“父严母慈”这种传统的理想家庭内部搭配。

即使玛雅社会中强调男尊女卑,儿子有可能在地位上要比母亲还搞一些,但是,在玛雅家庭中,大孩子还有具有威信。他们不仅被父母要求来照顾年幼的弟妹,而且还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对弟妹们进行管理。

于是,有人认为玛雅社会真题呈现出的“顺从”,都来自于这种童年经验的纲常伦理。正是这种培养,造就了玛雅人极为完美的社会组织体系,然后在完美的组织体系中,他们齐心合力地完成了诸如宏伟的金字塔、坛庙、石碑等人类文明的建造。

<h3>归天</h3>

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玛雅人对于彼岸世界的一些观点,其实,玛雅人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观点,就在于他们并不将死亡看做“消失”,而是将它看作了人生的避风港。在他们眼中,死了之后可以再度扬帆启航,死亡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只是一个中转站。

为了帮助很多的同类获得新生,他们为中转的人生过客提供了许多“优质服务”。他们会悉心包裹尸体,让他们走的从容;他们会给死者嘴里塞满玉米,以免死者在等候下趟班车时挨饿;他们还会往死者嘴中填塞玉石,让他拿着这份珍贵的物品在中转中行好路。

因此,墓穴里还会放上一些偶像,以来保佑死者一路平安。至于死者的身份证件,也是必需品,一定要齐全(这里的身份证件只是具有象征性的一些物品,人们通过它们就知道了此人生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比如,如果死者生前是位工匠,那么他的墓中就需要放上石斧来证明他的职业和技能;如果是祭司,就需要放上书籍图谱;同理,是法师,就放些魔石;是猎人、渔夫,就放弓矢钩叉。

玛雅上层人物的死后安排就不用说了,都非常地精心。通常情况下是先火化,然后再将尸灰收藏在瓮中入葬。

很多人在研究玛雅文明的时候,常常将那里修建的金字塔当作玛雅人单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通过考古学家后来的考察后发现,其实这些金字塔还有一些别的用处。关于这点有很多的例证,其中本世纪初,法国人阿尔贝·吕兹的考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尔贝在考察帕楞克古城的一座金字塔时,无意中他发现塔顶神庙里地上的大石板有些异样,详细观察,他看到板上有几个圆孔,似乎显示板下面掩盖着什么。于是,凭着直觉他领人撬开了这块大石板,令所有人感到惊讶得是,石板下面竟然是一条被泥石堵塞的通道。而当他和六位助手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将这条长20米、有56级台阶的地下甬道挖通之后,让他们感到惊讶的还在后头。

在甬道的尽头是一堵石墙,墙下有很多的玉珠耳饰和项链,当他们一行人拆除掉石墙后,又找到了另外一条甬道,而这条甬道的尽头仍然是石墙。在石墙的左侧有个石瓮,内中装有6具年轻人的尸骨。深具考古经验的吕兹经过详细观察、分析后,判断这六个人只是殉葬者,真正的大人物应该在还要经过探索、挖掘之后方能登场。

再经过细致的探察,阿贝尔等人终于发现在墙上有块三角形的大石块,看形状极可能是一道门。一帮人撬开石块之后,果然出现了一间大墓室。之所以说是一间大墓室,是因为除了墓穴很宽,很高,很深外,墓顶上竟然有块6吨重的大石板,要想移开它简直是难上加难,最后,考古人员他们用4个汽车千斤顶才慢慢地移开了石板。

虽然移开了石板,但整个的挖掘工作却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在这个墓穴高7米、宽4米、进深9米,室内四壁尽是人像浮雕的墓室中,四处充斥着厚重的需要移除的物体。那些人像浮雕构成的四壁,似乎是在共同拱卫着室中央的巨型石椁。之所以说它是巨型,是因为光是棺椁的盖板,竟然就重达40吨。即使在这个笨重的棺盖上,也刻有各种的人像和图案。经文化专家初步研究石板上的象形文字,推断它的制作时间应该是在公元7世纪。

从这个大型墓中,人们还发现了墓主人的随葬品十分丰富,既有金玉冠冕、耳环、项链、手镯等装饰品,还有一些小偶像。最为奇妙的是,子啊死者的脸部还罩着一块青玉面具,这块面具由200余枚玉片拼成,眼窝处甚至还用室石镶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玛雅人对于归天是另一种解释:人们获得永生的中转站,是你过一段生命开始的象征。所以,他们才会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来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为死者对方丰富的陪葬品。

第三章 走进玛雅 玛雅那些被人忽视的

玛雅人其实拥有许多超常的智慧,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明成就,只是由于他们创造出来的历法、天文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可以超越的范围,才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追捧,继而让很多人忽视了生活中的玛雅人那些别的智慧。

<h3>农业智慧</h3>

首先,玛雅人被忽视的是他们的农业智慧。

由于玛雅人向来以玉米为主食,所以,他们对于玉米的种植堪称是一绝,后世人完全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宝贵的经验。不过,虽然玛雅人很会种植玉米,但也得益于他们所处地区的土质。在玛雅人居住的那片热带雨林区域,草木繁盛、石灰岩居多、土层也比较低浅,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种植。

玛雅人在种植的时候,一般会先伐木,后烧林,然后再播种。虽然这在现代说起来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但是不可怀疑的是,这种做法从农业的角度来讲很有借鉴意义。当树木被焚烧之后会留下木灰,而这是十分肥沃的肥料。另外,玛雅人还会每年变换玉米地的场址,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石器时代的他们,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淬火的尖头植种棒(xul),石斧(bat)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玛雅人要选择这些工具进行耕种呢?这其实是自然的需要。第一,他们所处的地方土层很浅,一般只有几英寸深,就算出现了一些小坑,也不过一、二英尺深而已,而且这种小坑实为罕见。所以,根本不需要用很坚硬的工具耕种。第二,当地由于有天然的石灰岩露出地表,所以土质很软,只需要使用这些农具翻土就够了。

即使是美国一些现代的农业专家,在前去玛雅实地考察之后都不得不承认,玛雅人的耕种方法就是最佳选择。如果现代人为了显示科技的进步将现代农业的机械开进这片密林中,那他们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件十分愚蠢的做法,大有“杀鸡用牛刀”之感。

既然玉米农业构成玛雅人口粮的大部分,又是玛雅农业的重头戏,更被今天的专家们称为是种植方面的“行家”,那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玛雅人具体耕作的步骤了。在玛雅的种玉米过程中,一般被分为11个步骤。

第1步:选址。玛雅人选址并不同于普通的农业选址,因为玉米是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他们对此非常有讲究。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上面我们已经讲过,玛雅人在不利的耕作条件下,会不停地变换玉米的耕种地,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所以,当农夫在这第一步的时候,会非常地小心,他至少得花一整天的时间,对选址周围林中的树木、草丛的长势等进行考察。一般来讲,如果树越高,灌木丛越密,那就证明这片树林底下的泥土越肥。

在选择好了肥沃的土地之后,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地与水源的远近。在尤卡但半岛北干旱区,那些地表水有限的地方,玛雅农夫们总是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地选择在靠近某个水洼的位置。在这两点客观因素都考虑还之后,他们就会考虑比较主观的因素,例如:地与村子距离的长短。而在这点上就要看各人的运气了,但一般情况下都短不了,总是会在五、六公里以外的地方。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时农夫们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地,会十分辛苦,因为被迫走上很远的距离。尤其是当村子邻近的地都用尽之后,玛雅人逼不得已只能是向远处发展,造就了无可奈何的“离乡背井”,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玛雅聚居地的迁移。

农夫在选好地之后,常常会用一些工具将地划成小块,然后用石块在每小块的四角上作上标记。他们常用来丈量土地的工具是一根20多米长的绳子。有趣的是,考虑到鸟雀的侵犯,农夫在量地时总是会比每小块应有的边长(20米)多留出来一些,这如果是在现代社会看起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共赢了。

第2步:伐木。当选中了土地之后,玛雅农夫就要开始开垦了,他需要将选中的那片林子砍伐,常用的工具是石斧。在砍伐的时候,他们也很注重技巧,就是先砍倒那些矮树、爬藤类植物和灌木丛之类的植被,等消灭了这些简单易行的之后,已经腾出了大片的空间,这时候再来应付那些参天大树就容易得多了。玛雅人虽然很能干,但应对那些太过于高大的树也显得困难了些,不过聪明的他们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常见的是先剥了树皮,让它自己慢慢枯死。

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是一种浪费,但在石器时代,对需要同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玛雅人来说却显得很可贵。至少显示出了他们不畏勤劳、辛勤劳作的伟大精神。言归正传,当树木被砍倒之后,往往会被农夫们堆在一起,然后进行烧林工作。以平均一块地含100小块地进行估算,一个玛雅农夫使用铁制工具就需花将近50天的时间才能干完这第2步的工作,其中的辛劳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了。

第3步:当树林被砍伐之后,接着就是烧林的步骤了。玛雅人根据长期摸索的经验,一般会选择在上年的8月份左右砍伐,因为那时侯玛雅地区正处于雨季高峰,草木中所含的水分一般会非常充足,也最利于砍伐。

但是,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刚砍伐下来的树木是不能直接将其焚烧的,只能等它成了干柴之后才方便。所以,烧林的日子一般会一直等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进行,因为2、3月份的骄阳会将那些砍下的草本彻底晒干。据说,玛雅人连烧林都一定会择日进行,他们会在准备烧林的时候请祭司帮忙算日子,一定要选择有大风的天气。关于这一点,有详细的记录为证。

从中,我们又看到了玛雅祭司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了为何他们作为上等人,比贵族还有更好的声誉。这些祭司完全是玛雅的知识分子,他们有很深的天文观察和神学感应造诣,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当天气预报员的角色。

烧林的时候,玛雅人一般会选择将火在迎风口处点燃,这样借着风势火就能席卷整片地。整个过程中,人们也不仅仅是站在一边等待着火将干柴烧成灰烬,而是在一边不停地打呼哨召唤风神,崇尚宗教的他们这时候仍然希望风神能帮忙自己达到目的,让火至少烧过他们预想中的位置再停下。一般情况下,一把火会坚持烧完4至5公顷面积的地,这就必须要有持久、强劲的风力才行。

有趣的是,玛雅人在这个时候只会担心风力不足,而从不为风向是否会将火势殃及邻近森林而操心。原因其实很简单,长期在热带雨林生活的玛雅人已经知道,活着的树木不容易着火,就算是在最干燥的季节里,处于雨林中的森林中树木仍含有足够的水份,很难点燃。因此,即使他们砍伐过当做土地的那片烧尽了,火势多少燃及到了邻近的树丛,也至多只能烧毁最近的很小一部分就自然熄灭,从来不会无节制蔓延开而导致森林大火。

第4步:圈地。其实对于玛雅人来讲,他们很少有防备之心,这点从后来殖民者入侵时他们仍然没有对他们表示敌意就可以见得。所以,圈地这项行为只是在有了家畜业之后才产生的,之前的玛雅人根本不会圈地分化各自的面积。古代玛雅人不养马放牛,就算是玉米地也差不多就在村子附近,所以他们从不用什么围栏。

第5步:播种。当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之后,玛雅人便开始了播种,但这也是有讲究的。他们一般选择在一年的第一场雨后播种,而玛雅地区每年的第一场雨差不多总是在圣十字日(三月三日)这一天开始的。在播种之前,玛雅人会精心准备好种5公顷玉米地所需的种子(一般每公顷地要用大约三十来斤的种子。),而这需要花费他们好几天的强劳动,光是剥玉米粒就得花上两天时间。

当下种时,他们会先用尖头棒在地上挖一个十一二厘米深的坑,然后一次放下5、6颗种子,有时还同时会夹杂放几颗豆类或南瓜的种子,5公顷的玉米地将近有5000个播种点。虽然看着放进土坑里的种子数量有些多,但每个坑里一般只会长出2到3株玉米,各个坑洞间的距离约为120厘米。当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是盖土的工作。盖土相对来说非常简单,只需要用脚蹭一下或用棍棒粗略地扑拉几下就行。综观玛雅人的播种,会发现他们纵列上基本取直线,虽然有时由于特殊地形的原因会作相应的偏绕。

第6步:除草。由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热带雨林的气候地理条件十分催生植物生长,虽然给树木和玉米提供了非常好的生长环境,但同时也给杂草们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环境,它们的长势十分凶猛。所以,从3月到9月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至少需要除一次草。玛雅人一般会选择当玉米已长到60厘米高,杂草也差不多长到了同样的高度或者更高高度的时候。这时候,他们会使用铁制的大砍刀,在地理一顿挥舞。虽然看起来这种除草方法很省力,但后患也不少,因为草籽都洒落在了地里,第二年势必杂草的蔓延程度更厉害。为了能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玉米,也为了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后来的玛雅人开始采用将杂草连根拔起的方式来除草。

第7步:扳倒玉米杆。玛雅人和别的民族种植玉米的不同点在于,玛雅人会在玉米穗成熟之后,将玉米扳倒,据说这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里生长的玉米植株过于高,另一方面,是玛雅人为了防止鸟雀来啄食玉米减少玉米的产量。

在玛雅人的种植中,他们会选择很多品种的玉米进行种植,由于品种不同,它们成熟的周期也不一样:有的只需要2、3个月就可以熟,有的需要4个月,还有的甚至要6个月。

第8步:收获。当所有种植的步骤都完成了之后,就是收获的季节了,大概在11月份左右。但是玛雅人的收获季节却非常长,其高峰期出现于1、2月份,有时候却能持续至3、4月份。平均一个玛雅人要花8天才能收获一公顷的地,如果每公顷产量按约3000升计。

收获回来的玉米需要经过一道去壳的程序,玛雅人常用一种木、骨或鹿角制成的针来去壳,但这道工序只能除去壳的外层。

第9步:贮藏。当玉米收获之后就是储藏的环节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其就近取材,直接存放在玉米地里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一种是将其运回到家中,堆放到屋子的一个小角落里。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5月份再次播种的时候,去掉内层包壳准备种子。

第10步:剥玉米。这和其他普通民族的方法差不多,可以是用手工逐个处理,经常需要一家人都投入到其中;也可以是用竹棒敲打,一般这时候需要一张吊床,往里倒进十几篮玉米穗,再拿棍棒敲打,让玉米粒从网眼里掉到地上;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种方法。总之,当玉米剥完之后,一般将其放在麻袋中储存起来。

由于玉米是主食,所以它的种植就构成了玛雅人农耕生活的全部。从这些小小的举动中,我们可以从玛雅人身上学习到这样一种道理:一个民族要存在和传承,就需要将选择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作为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玛雅人处于那片多雨、土浅、草木丛生而又岩石多露的土地上求生存,就依靠着使用智慧而在那些土地上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明与传奇,这一点说起来,不能不让人佩服,也不能不为玛雅人的处世智慧折服。

<h3>高思维能力</h3>

天地乾坤总是客观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为任何民族,任何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也同时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天地乾坤总是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每个民族和个人的文化中,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不同的民族运用自己独特的智慧认识、反映了客观世界,造就了各自的文明。

玛雅人是智慧的民族,不仅表现在他们创造的灿烂文明,还表现在他们的高思维能力。如果对玛雅的文化有些许的感触,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玛雅人眼中的世界,和其他民族的不太一样,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不是只具有气候、地质、植物、动物的冰冷世界,而是有情感的火热的事情。

在玛雅人的世界观中,充满了炽热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他们将物理世界也赋予了感性的色彩。或许这在很多完全唯物主义的人眼中,是很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是该遭鄙视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玛雅人的这种世界观让这个民族在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十分的成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玛雅人的世界观并不能简单地从唯心唯物的角度进行评析,而必须要上升到智慧、文明的高度才行。

即使是在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科学,它也需要不断修正,继续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看到玛雅人的睿智之处:他们对世界感性的认识让他们眼中的世界具有了丰富性,让宇宙具有了无限性,因而,他们才会在探寻、追逐这些丰富与无限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其他很多民族无法达到的文明。

这是人类的智慧,是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

玛雅人是有智慧的,这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他们就像中国人、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一样,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灿烂文明,而这些文明又都让外人啧啧称奇。而玛雅人的文明风格又不雷同于后面这几个古老的文明,他们给宇宙排列了次序,让宇宙万物一一落位停当,之后,他们再用自己的心灵、头脑、还有双手,构筑了一个既能满足他们自己、又能满足于那个时代的宏大、完美的体系。

现代人对于古希腊,总是怀着由衷的敬意,因为那里孕育了很多的文明。今天,当玛雅逐渐揭开了掩盖自己的面纱之后,人们也完全有理由以赞赏奥林匹斯神系的神话哲学的心情,来赞美玛雅人创造的乾坤。

在玛雅创造的乾坤天地中,居住着一大批超自然的实体,他们是玛雅万神殿的神祇们、玛雅思想中象征性的动植物以及不计其数的次要精灵们。这一大群实体,在玛雅人的文化中,他们都匿身于普通人或动物、植物的生活中。而且,玛雅人将这些神灵和普通的宇宙有了关联,因为他们中的每一种,都和宇宙中某一个或较多的区域有着特殊的关联。这种关联类似于中国古代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等。或许正是很多在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玛雅这个古老的文明同古中国文明联系了起来,甚至还有人宣称:玛雅文明和中国文明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言归正传,玛雅人即使是在神话、传说的想象中,也融入了先进的世界观。在他们神话中,各种神灵都并不是排他而专有地占据着一个舞台,而是尽可能地所有神拥有一片天空,彼此之间又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玛雅人认为整个宇宙是联系起来的整体,不可切分的。于是,即使是拥有超能力、永恒的神灵们,在空间-时间的连续性中依然需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而运转流动。

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来看这个“永恒不断”,因为它除了与东方智慧又灵犀相通外,还侧面可以推导出,玛雅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发展的辩证观点。

当现代的人们已经知道把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同放到一个题目下进行比较论述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在从一个全新的意义上认识东方的整体哲学价值。玛雅地理位置上并不属于东方,但从前面很多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文化与智慧很多时候与东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即使是处于远离东方的中美洲,他们的智慧依然具有东方情调。

在玛雅人的概念体系中,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由很彼此联系的独立的事物构成。所以,玛雅的哲学中,物理世界与其他领域是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就算是超自然的、无法控制的、超感觉的体验,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是玛雅人日常经验的一部分,是他们对现实反映的一个正常侧面。

再者,在玛雅人的观念中,思想是可以穿越一切限制的,所以,他们不收活动空间界限的框定,将思想延伸到了天堂和冥界。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的,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他们尊为最高尊位的神灵,也不是高高主宰宇宙的一切,而无非只是乾坤内含的一部分,是时间和空间的某个侧面,这点是很有现代意义的。

对于外人来说,玛雅人的概念过于离奇的概念,要将其理解成自成体系、功能完善的完整信仰系统实在有些困难。但是,这并不妨碍玛雅人自己认同这种体系,运用自己民族的思维能力来理解问题,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理解是有一定道理、有哲理的。同时,也告诉人们,玛雅人有十分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社会都坚信自己关于现实的观点是“真实的”,常常会将其他社会的现实观认定为胡思乱想,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但是,当文明进步到现在的时候我们再进一步地去理解玛雅人的文化,却发现它的文明、文化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即使是前人认为的玛雅人的“歪曲”,在我们看来,也散发着文化创造的灵气。

玛雅人真是奇特的名族,居然在不发达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具有了高超的思维能力。

<h3>井里有神使</h3>

玛雅在人类发展史上,谱写了相当壮丽的一页。在这一页中,文化、科学相当繁荣;政治、军事十分强盛,就连战争也爆发的过于毁灭性。

据说,11世纪初,玛雅潘、奇岑伊扎、乌斯马尔三城结盟,玛雅历史进入到了三雄鼎立、合三而一的局面。而这一系列历史的偶然事件,却都可以归到一位史诗人物名下,而他传奇的经历发端于奇岑伊扎的一口井。

奇岑伊扎地处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干旱地区,水源全靠由石灰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天然井(玛雅语cenotes“洞状陷穴”)得出。正因为有了两个大型的天然井,玛雅先民伊扎部落才在这里扎根、发展,留下了生存的标记。

考古资料显示出:尽管奇岑城修筑是在公元6世纪(一说公元711年树碑筑城),但是在古典期之前,甚至往前推到玛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前1500~公元300年),这里就已经有玛雅先民生存于此地了。所以这口井早已经存在,只是当伊扎人在10世纪以后到达这里时,他们兴高采烈地把井口据为己有,并为之冠上了自己的名字。

由于在这里,井水对于人们的意义非同一般,所以伊扎人对这两个性命攸关的天然淡水蓄水池十分重视——顶礼膜拜,奉若神灵。为了取悦神灵,保佑他们能获得生存及平安,他们把他们认定的一切好东西都投进了“圣井”中,不仅有金、玉、珠、宝、盘碟、刀斧、贝雕等,而且还有人牲。

然而,随着玛雅文明被西方人的入侵渐渐摧毁,这“圣井”也渐渐废弃。

由于西方人入侵的时候几乎毁掉了玛雅的一切文明,所以到19世纪时,有关“圣井”的故事对人们来讲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有个美国人汤普森处于强烈的好奇心,曾兴味无穷地去寻找这两口传说中的“圣井”。终于在1885年的一个夜晚,汤普森在黑森森的丛林中,依靠当地土著人的指点,见到了久已神往梦牵的“圣井”。

从拍摄到的现场照片来看,“圣井”不就是两个椭圆形的天然蓄水池,开口大概50米至63米,井壁立陡,是靠一层一层的岩层叠压在一起的,井口到水面、水面到井底都将近有20多米的深度。

据说,每当饥荒、瘟疫、旱灾等情形出现的时候,信奉神灵的古玛雅人就会把活人投进“圣井”里,这样做的目的是:叫活人前往“雨神之家”去“询请”雨神的谕旨。这种说法并不是夸大其词、或者空穴来风,汤普森在对“圣井”的考察中证实,因为他和助手们在抽出井底的淤泥后,竟然从中找到了大量的珍宝和数十具少女的尸骨。

经过对当时的情景复现,大致经过是这样的:玛雅人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会选择在清晨把作为人祭的少女投进井里,而这个少女在被投入井中之后还要忍受另一种折磨:人们哭号着一起向水中投石头。只有少女在恨缓慢的过程中被“折磨”而死,古玛雅人才会觉得这是好的预兆。

这里会出现一些特例:投下井中的人或者牲口生还而归。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因为人们只有等到从清晨到中午这么长的时间里,井中的人都还侥幸活着的话,他们才会考虑垂放下一条长绳将幸存者拉上来。这个被当做“使者”的人如果能坚持到这个时候,那么他生还之后就会备受崇敬,被认为是雨神派回来的“神使”。

12世纪后期,玛雅有一位名叫亨纳克·塞尔的男子就曾因为投井不死而被奉为“神使”。发展到后来,他在经过了上面的步骤被人们完全验证了“神使”身分后,竟然成为了玛雅政治人物,甚至,他还是玛雅政治史上不可多见的显赫人物。他在位期间,努力将玛雅潘变成了尤卡坦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国家,并且,他的帝国化努力也有了初步的成果。1194年,亨纳克·塞尔的玛雅潘还武装攻占了奇岑伊扎城,对当地居民的反抗实行了血腥镇压。接着,他率领着兵士,又征服了另一重要城市乌斯马尔。参考玛雅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玛雅的奴隶制政治实体雏形就是靠亨纳克·赛尔奠定的,就连今天我们把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称为玛雅地区,把在这个地区共有同一类型文明的人称为玛雅人,都应该归为“神使”亨纳克·塞尔的功劳,因为是他给玛雅潘这个城市带来了力量和突出地位。

如果不是因为曾经作为了“神使”,亨纳克·赛尔不可能坐上领导者的宝座,也不会将玛雅潘发展壮大继而获得国际突出地位。因为实际上,亨纳克·赛尔并不是贵族出身,这在看中身份的玛雅社会中,一个俗人要想坐上领导者的地位是相当难的,所以亨纳克·赛尔的上台多多少少给玛雅潘添加了世俗的色彩。

不过,即使是有了世俗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亨纳克·赛尔给玛雅历史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色彩。首先,这表现在他的征战中、其次,这表现在他鼓励人们建造了许多的高大祭祀坛庙中、再次,这表现在他曾全力修建世俗权力人物的豪华宫殿中。这些豪华宫殿,包括复杂的立柱厅房,不仅有众多舒适的房间,而且房间装饰华美,设施齐全,是非常“宫殿”式的建筑。并且,这种世俗性的大型建筑在玛雅地区其他众多的遗址中很难见到。

为何这里一定要大力的来宣传这一口井呢?因为从这口井中走出来的世俗新贵,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改变了玛雅的历史,他在获得玛雅潘的统治大权之后,玛雅社会的组织体系、社会性质均发生了微妙的质变。

而这,对于研究玛雅历史、人文的我们这些后世人,是具有十分深远意义的。

玛雅“娱乐”

有一种说法称:现代社会中,大众参与性极高的篮球发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一种球戏,更确切地说,是玛雅人的一种球戏。因为考古学者还原出玛雅人的球戏时发现,玛雅人会在一面高墙上设置一个既垂直于地面,又垂直于墙体的环形石洞,参与游戏的人必须要试图将球击进圆环才算赢。这看起来的确和现代的篮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玛雅球戏却比这要残酷得多。下面,我们可以详细地来看一下。

在玛雅遗址中,有一个中美洲遗址中很大的球场——奇岑伊扎(Cza)球场。它坐落在一个大广场的东端,本身呈现出“1”型,比现在常见的田径场要略窄长些,长度大概为150米。在细长球场的两头各有一座庙宇,而两条高高的平台沿着比赛场地站立,形成了两面高墙,在这座“墙上”有个环形球洞,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篮球框了。在临近广场的那面平台上建有一个神庙,平台的底层还向广场开了一个外伸的暗室。而另一面平台的墙面上则绘有很多球赛的场面,甚至还有输家因为输掉球而被推上神庙做人祭的场景。

从这些绘画中,我们能看到玛雅球赛的残忍之处——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是一种抉择出人祭对象的“公平”方式。这时候你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片绿茵场,就平白增添了些许恐惧在里面,因为这让人不得不因此联想到残忍的人祭场面和血腥的角斗场。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常识:玛雅人不仅仅在球赛中选择出哪些人作为人祭,还会运用其他的方式来找寻人祭的对象——战争中的俘虏。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俘虏并不是在一般我们所了解的战争中战败而捕捉的那些人,而是刻意制造机会让其成为俘虏的。

各个玛雅部落之间,为了能选择出人祭,竟然会相互商议好在某月某日的某个时刻进行一场“战争”,这样,在战争中被俘虏的那些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祭的对象,也方便了部落双方都可以完成求雨的仪式。到了比赛的那天,双方于是各派出武士在预先商定的地点展开战斗。那些战败被对方俘获的人便只能作为战俘在对方部落祈求雨神降雨或其他仪式上做人祭。

人祭的场面十分惨烈,照例是剖胸取心,并且,获得俘虏的一方还会在死者的某些骨头上雕上花纹,将此奖励给那些抓获战浮的人,充当他的战利品。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无厘头和不可理解,像极了罗马角斗士被迫互戕的情况。

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促进作用,比如抑制人口快速增加。因为伴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地球上的人们彼此占有的生存空间都在减少,更别说那些耕地、海岸线、矿藏等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所以,当人们在互相抢占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的时候进行战争与屠杀,对于抑制人口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毕竟这种做法过于血腥,也不太尊重人类的人性。

话题又再转回来,我们再去看看玛雅球赛的那种严酷性。任何人都知道,当比赛变成了一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之后,那场面肯定会非常地激烈且带有血腥。玛雅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以球赛的胜负决定人的死活,将球赛这种游戏赛事赋予了生死攸关、你死我活的色彩,自然就将球场变成了一个血腥之地,毕竟,那里关系着自己的生死命运。

就这点看来,这种球赛和我们今天的球赛相差九万八千里,一个是以生死为目的,另一个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在规则上也就有了明显的不同。现代球赛有着严格的规则,不能怎样,怎么怎么样算犯规,犯规太严重有可能被罚下场或者禁赛。但是对于玛雅人来说,这一套规则完全没有意义,他们的规则只有一个——要人死,在这种规则的促使下,每个球员攻击性的调动都是被迫的,并且强度也可想而知肯定比现代球赛猛很多。

虽然两类文化活动的表象都是假的战争(现代人为了娱乐,玛雅人为了抉择出人祭对象),但两者还是具有本质的不同点:玛雅人调动它的手段和目的是借助于神的名义,而现代人调动它的手段和目的不是为了健身强体,就是为了不同群体间的荣誉,或者有时也纯粹是为了钱。

从玛雅的球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这种最原始、最本能的生物竞争方式,竟然在玛雅文化的文饰下成为了一种象征,还是一种合乎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象征。

在玛雅遗址的一些其他城市中心,也大都有上面介绍的这种类似的球场发现,但规模都比这要小得多。甚至,经过考察证明:后来的球赛在场地形式上出现了变化,原来直立的边墙改成了斜坡,宽度也加大,与中间场地宽度相等,曾经常见的环行球洞(篮框)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鹦鹉头形的标记。只是,唯一不变的是球赛的目的,以及球本身,都是重达5斤的生橡胶制的球。

由于比赛规则中,运动员不能用手或脚触球,只能用膝部和臀部顶撞球,所以,运动员在装束上也不同于现代的篮球。考古人员曾经在遗址的多处都发现了有一些重约20吨的石刻头像,甚至其中有一个还戴着一个头盔。没有人知道这些头像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根据他们的装束已经对玛雅文化的研究,目前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头像是首领或武士装束的一部分,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球赛队员为预防5斤重的橡胶球砸破脑袋而戴的保护用具,犹如现如今橄榄球运动员戴的全身披挂。

不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球赛就是为了要选出某些人去死亡。在所有遗址中发现的球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建在神庙旁边或干脆与神庙融为一体。从中可见,球赛杀人的目的始终贯穿在球赛之中。玛雅人并不是好斗的民族,甚至可以说他们并不具有别的民族具有的掠夺性,因此,在没有领土、食物、配偶等等利害冲突的时候,他们能人为地制造一些战争,再规定一种毫无道理的游戏规则,刻意制造输赢,导致冲突,不能不让人对他们表示佩服。这层佩服又双层的涵义:第一层意思,是佩服于他们的蒙昧与不珍惜生命、不尊重人性;第二层意思,是惊叹于他们的某些文化竟然是残酷的产物。

不过,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玛雅人仍旧是尊重人权,倡导平等的民族。至少,在他们那个年代里,他们能想到使用这样一种看起来“公平”的方式追逐平等,这其实说明了玛雅人的一些本性:他们不畏死,死又何妨?只要能换来民族、其他人的平安,和谐;他们懂得自我安慰,在宗教的虔诚信仰中,他们知道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但谁也不愿意无故地让对方付出这种牺牲。所以,玛雅人虽然血腥,虽然有一些蒙昧的举动,但整体说来,他们仍然是一个各方面都懂的权衡的先进民族。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拯救地球,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全球暖化导致北极永久冻土层的消融。永久冻土中含有远古时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仅仅是北方生物带和北极生态系统内的永久冻土带,就含有大约7500亿吨有机碳,全球暖化使这些气体释放出来,将会进一步加速地球的变暖进程。2009年3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变迁会议上,法国气候科学与环境实验院的西艾斯博士警告,全球平均气温只要上升摄氏2度,就会在北极广阔的永冻层地区引发碳“定时炸弹”,持续暖化的北极土壤会导致细菌繁衍,引发另一循环的气温加速上升,并可能释放数十亿吨具有爆炸性与致命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不仅会加剧全球暖化,还会导致火灾,造成大量人员窒息而亡,后果不堪设想!

2009年2月6日,《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报道:一个由美英法等国组成的科学工作组近日公布的一份科研报告称,大气层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经达到危险程度,达到“不可逆”水平,即使现在急剧缩减排放也无法避免气候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唯一可做的就是降低灾难带来的后果,但这个机会也会稍纵即逝。最近十几年来,国际社会在积极应对全球暖化威胁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很多国家不断开发太阳能、海洋能、生质能、风力、水力、地热等再生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和煤炭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与全球暖化的严峻形势相比,效果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根据美国宇航局2007年12月的卫星资料显示,北极冰层的厚度比以前减少了23%。航海资料则显示北极冰层比1950年代减少了50%。其他破纪录资料显示,格林兰表面冰层融化的速度大于十五年前的四倍;北极冰层表面温度是七十七年纪录史上最高的。气候科学家齐瓦利博士预测:北极冰层将在2012年夏天融冰季节结束前完全融化。

南北两极的冰层将阳光中70%~80%的热量反射回去,能够稳定两极海洋温度维持低温。如果冰层融化不足够反射阳光,就会使海洋升温,反过来进一步加速冰层融化。

我们正居住在一个急速变暖的星球上。全球暖化将会引发暴雨、暴雪、洪水、飓风、干旱、酷热、酷寒等气候灾难,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面对岌岌可危的紧急形势,面对生存危机,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国际社会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地球一份子的我们,必须腾出手来,拯救地球!这是你我共同的责任!拯救地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南极冰盖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米,淹没一些沿海城市,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灾难可能不会在100年后发生,或者说它很可能会在10年后发生。我们不知道,但是一旦发生,它可能是突然间发生,几乎是一觉醒来,这些城市就不见了。”这是2007年11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全球气候变暖发出的警告。2008年6月23日,美国航太总署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暨顶尖气候专家詹姆士·韩森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强烈呼吁:“情况已非常严重,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1992年,科学家关怀社会联盟的170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包括大多数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就已经在大声呼吁世界各国联手迅速遏制全球暖化,“我们剩下不到十年或几十年可以避免,我们所面临的威胁一旦无法挽救,人类的希望将非常渺茫。”“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已逼近警戒线!”数据显示,65万年来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范围是180~330ppm,但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80ppm,逼近了450~550ppm的“威胁水平”。由于土壤、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逐渐消失,如今排放的二氧化碳都会在大气中留存100年之久,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人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工业革命——气候异常的元凶

环境污染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位远方来客。早在14世纪初期,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曾经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不过那时候,污染只是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比较少,污染力也比较轻微,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发生质变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肇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

1.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起步

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起了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随之具备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而煤的大规模开采和燃用,必然会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这些具有超强污染力的“毒气”迅速进入了大气中。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出大量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不仅污染了大气,还污染了土壤和水域。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另外,水泥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至于后来居上的德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环境污染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污染范围较窄,污染事件只是局部性的,或某些国家的事情。

2.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据估算,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其中2/3是由燃煤产生的,由此酿成多起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和美国的多诺拉事件。

1930年12月4—5日,在比利时的重工业区马斯河谷,由于气候反常,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凝聚在靠近地表的浓雾中,经久不散,结果酿成大祸,致使大批家禽死亡,数千人中毒,60人丧命。

1948年10月27日清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工业小镇多诺拉的上空,烟雾凝聚,犹如一条肮脏的被单。其实,多诺拉的居民对大气污染早已司空见惯,因为这里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一个挨着一个,日以继夜地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但是,像这一次的“奇观”他们却从未见过。因逆温层的封锁,污染物久久无法扩散,整个城镇被烟雾笼罩。直到第6天,一场降雨才将烟雾驱散。此次事件造成20人死亡,6000人患病,患病者差不多占全镇居民(14000人)的43%。

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等在世界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1929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为500万辆,英、法、德等国的年产量也都接近20万—30万辆。由于内燃机的燃料已由煤气过渡到石油制成品一一汽油和柴油,石油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开采和加工石油不仅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了石油化工的兴起。与此同时,石油的应用却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

这一时期,“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在1938年时就已经达到2944.3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一步加剧了大气的污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逆温等特定条件下,经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一一光化学氧化剂,形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对人、畜、植物和某些人造材料都有危害;遇有二氧化硫时,还将生成硫酸雾,腐蚀物体,危害更大。这是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因最早发生在洛杉矶,又称洛杉矶型烟雾。1943年,洛杉矶首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人眼痛、头疼、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家畜犯病,植物枯萎坏死,橡胶制品老化龟裂以及建筑物被腐蚀损坏等。

此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合成了橡胶、塑料和纤维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还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学制品,如合成洗涤剂、合成油脂、有机农药、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尽管有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琳琅满目和方便耐用的产品,但它对环境的破坏也渐渐显露,对环境的有机毒害和污染越来越严重。

这一时期,在旧有污染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情况下,随着汽车工业和石油与有机化工的发展,污染源继续增加,新的更为复杂的污染形式出现,公害事故增多,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扩大,因此,人们称之为“公害发展期”。

3.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环境污染的大爆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西方大国竟相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然而就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大爆发。

首先,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屡屡上演,按照发生缘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因工业生产将大量化学物质排入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最典型的是1953—1965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一种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称为“水俣病”。1965年,日本新泻县阿贺野川流域也发生了水俣病。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富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毒害的水产品造成的。

(2)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12月5—8日的伦敦烟雾事件,即著名的“烟雾杀手”,导致4000多人死亡。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造成将近400名老人死亡。此外,1961年日本东海岸的四日市也发生了严重的气污染事件。

(3)因工业废水、废渣排入土壤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事件,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事件。1972年,名古屋高等法院做出判决,确认痛痛病的病源是神冈矿山的含镉废水。原来,这里的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镉附集于稻米上。人们食用含镉稻米以及饮用含镉水后,逐渐引起镉中毒,从而患上了“痛痛病”。

(4)因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生物等进入食品而造成的食品污染公害事件,如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厂用有毒的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管理不善,毒物渗入米糠油中。这年3月,成千上万只鸡因为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不久,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到7—8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造成16人死亡。

其次,在沿岸海域发生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被破坏,成为海洋环境面临的最重大问题。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国东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濑户内海等受污染最为严重。

海洋污染源十分复杂,有通过远洋运输和海底石油开采等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其废弃物;有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和工矿企业排放的、直接流入或通过河流间接进入海洋的污染物;有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入海洋的大气污染物;还有因人类活动产生而进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引起浅海或半封闭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聚集,促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以至发生赤潮。如日本濑户内海,赤潮频繁,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先后发生过5次,1965年一年中就发生了44次,1970年发生过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然发生了326次之多。赤潮的频繁发生,是海洋污染加重、海洋环境质量退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此外,两种新污染源一一放射性污染和有机氯化物污染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已有的环境污染危机的程度,而且使环境污染危机向着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方向转化。放射性污染因利用原子能和发展核电厂而产生。有机氯化物污染主要指因大量生产和使用滴滴涕、六六六等农药以及虽非农药但却用途广泛的多氯联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总之,到这一时期,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公害事故频繁发生,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被称为“公害泛滥期”。这足以表明,在20世纪60—70年代,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已经深入谷底。

在上述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危机中,大气污染无疑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工业革命向空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引起了大气保温效应,即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经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就如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必然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除二氧化碳外,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向大气排放了不少其他温室气体,如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等等。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公认的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然而经过几十年的观察研究,来自美国Goddard空间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博士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温室气体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粉尘等物质。

碳粒粉尘是一种固体颗粒状物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时碳利用率太低而造成的,它不仅浪费资源,更引起了环境的污染。众多的碳粒聚集在对流层中导致了云的堆积,而云的堆积便是温室效应的开始,因为40%至90%的地面热量来自由云层所产生的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热量越是不能向外扩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热了。

总而言之,不管引起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还是碳粒粉尘,工业革命都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而人类,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人类的自救之旅

<h3>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h3>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一项公约,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此项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说:“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它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旧相对较低,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这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

《框架公约》将参加国分成三大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由于发达国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因此,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要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

《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开始生效。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年到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2000年11月,第6次缔约方大会在海牙召开。会议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8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本次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2008年12月,第1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大会授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并在2010年底完成工作。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主张。

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分别为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布朗、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美国总统布什、加拿大总理哈珀、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表示,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7月9日,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发表宣言,强调将全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h3>二《京都议定书》</h3>

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截止到2009年12月,已经有184个《公约》缔约方签署。美国布什政府早在2001年3月就宣布退出公约,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也是目前唯一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议定书已经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即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不过,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比如,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8%,日本和加拿大各削减6%,而美国削减7%。

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例,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证明的减少排放量”。

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议定书一共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

2012年至2020年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的“后京都”问题,是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议定书2012年到期,需要新的协议来取代它,这是一中曲解。2012年到期的只是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而并不是议定书本身,议定书作为一种模式将长期存在,长期有效。不过,的确有一些发达国家对议定书遵循《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满,最近几年试图抛开议定书,另起炉灶,让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强制减排。

<h3>三“巴厘路线图”制定</h3>

2007年12月3日—15日,世人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架公约》的192个缔约方以及《京都议定书》176个缔约方的1.1万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此次大会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原定14日结束,但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立场上的重大差异展开了激烈交锋,会期被迫延长1天,为期13天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会议要求国际社会在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进程下于2009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达成结果。“巴厘路线图”的核心是促进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路线图”,启动了为期两年的新一轮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但美国等工业化国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致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这次达成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未来强化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并为其进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

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会议结束后,一些媒体兴奋地将“巴厘岛路线图”称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拯救地球的路标”,不过,这个路线图作为“后京都”时代的产物,其实际作用是否具有指标意义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最后,“巴厘岛路线图”还确定了一些支持性的行动。例如,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一项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决议。该决议可能推动一项关于森林问题的国际法律文书的谈判和出台。

“巴厘路线图”主要包括三项决定或结论:一是旨在加强落实气候公约的决定,即《巴厘行动计划》;二是《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谈判特设工作组关于未来谈判时间表的结论;三是关于《议定书》第9条下的审评结论,确定了审评的目的、范围和内容,推动《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切实履行其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巴厘路线图”在2005年蒙特利尔缔约方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公约和《议定书》下的“双轨”谈判进程,并决定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和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上最终完成谈判,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促进对气候公约及《议定书》的履行。

欧盟原本希望会议提出具体减排目标,即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40%。但美国、加拿大、日本发达国家反对这一目标。为了达成妥协,最后文本删除了具体目标的表述,只是明确了“解决气候变化的急迫性”。此外,未来的谈判将讨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等问题。

1.确认为阻止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文件援引科学研究建议,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但文件本身没有量化减排目标。

2.为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举行谈判,谈判期为2年,应于2009年前达成新协议,以便为新协议定在2012年底前生效预留足够时间。2008年计划举行四次有关气候变化的大型会议。

3.谈判应考虑为工业化国家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比较发达的国家向比落后的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

4.谈判方应考虑向比较穷的国家提供紧急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比如帮助他们修建防波堤等。

5.谈判应考虑采取“正面激励”措施,鼓励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

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司长苏伟在第一时间对“巴厘岛路线图”的亮点进行了解读,其亮点如下:首先,强调了国际合作。“巴厘岛路线图”在第一项的第一款指出,依照《公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行动包括一个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长期目标,以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

其次,把美国纳入进来。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一直存在疑问。“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这就将美国纳入了其中。

第三,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还强调了另外三个在以前国际谈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视的问题: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问题。苏伟评价说,“巴厘岛路线图”这次把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与另外三个问题一并提出来,就像给落实《公约》的事业“装上了四个轮子”,让它可以奔向远方。

第四,为下一步落实《公约》设定了时间表。“巴厘岛路线图”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并向《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递交工作报告,这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完成谈判时间一致,实现了“双轨”并进。

第五,中国为绘成“巴厘岛路线图”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根据《公约》的规定,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的这些努力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各方普遍好评。

在“巴厘岛路线图”中,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承诺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责任。苏伟指出:“在此次谈判中,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新贡献。但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责任,这应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平衡。”

“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苏伟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世界各国必须积极有效真诚合作,人类应该共同应对这个挑战。”

“巴厘路线图”总的方向是强调加强国际长期合作,提升履行气候公约的行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气候公约制定的目标。为此,会议决定立即启动一个全面谈判进程,以充分、有效和可持续地履行气候公约。这一谈判进程要依照气候公约业已确定的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巴厘路线图”中的重中之重是《巴厘行动计划》。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其中,减缓主要包括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减排行动。

气候公约发达国家缔约方要依据各自不同的国情,承担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证的与其国情相符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或行动,包括量化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要确保发达国家间减排努力的可比性。实际上这主要是为美国量身订做的条款,因为其他发达国家都是《议定书》缔约方,它们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限排的量化目标,已经由《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在谈判。

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在发达国家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国内减缓行动。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均应是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证的。而且,上述所谓“足够”,是指要达到发展中国家能够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证的国内减缓行动的程度。

《巴厘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国际合作,执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包括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灾害和风险分析、管理,以及减灾行动等。要求加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研发和转让,包括消除技术转让的障碍、建立有效的技术研发和转让机制,加强技术推广应用的途径、合作研发新的技术等。要求为减排温室气体、适应气候变化即技术转让提供资金和融资。要求发达国家提供充足的、可预测的、可持续的新的和额外的资金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巴厘路线图”为下一步气候变化谈判设定了原则内容和时间表。2008年和2009年的谈判将把原则内容转化为具体法律语。

<h3>四《哥本哈根协议》制定</h3>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从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共同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这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此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用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受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气候变化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我们强调对抗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以及“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原则。为最终达成最终的会议目标,稳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以及防止全球气候继续恶化,我们必须在认识到每年全球气候升幅不应超过2℃的科学观点后,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长期合作以对抗气候变化。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一些受害尤其严重的国家的应对措施的潜在影响,并强调建立一个全面的应对计划并争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2.从科学角度出发,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并应当依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所述愿景,将每年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行动起来以达成上述基于科学研究的目标。我们应该合作起来以尽快实现全球和各国碳排放峰值,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框架可能较长,并且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消除贫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首要的以及更为重要的目标,不过低碳排放的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3.所有国家都在面临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此应当支持并实行旨在降低发展中国家受害程度并加强其应对能力的行动,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位于小岛屿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对此,发达国家应当提供充足的、可预测的和持续的资金资源、技术以及经验,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对抗气候变化举措。

4.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提高森林对温室气体的清除量,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立即建立包括REDD+(REDD+是指发展中国家减少乱砍滥伐和森林退化产生的碳排放的行动)在内的机制,为这类举措提供正面激励,促进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的流动。

5.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包括使用碳交易市场的机会,来提高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促进减排措施的实行;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激励,以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低排放发展战略。

6.在符合大会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新的、额外的以及可预测的和充足的资金,并且让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取资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延缓气候变化的举措,包括提供大量资金以减少乱砍滥伐和森林退化产生的碳排放(REDD+)、支持技术开发和转让、提高减排能力等,从而提高该协定的执行力。

发达国家所作出的广泛承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包括通过国际机构进行的林业保护和投资、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提供300亿美元。对于那些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发展中国家如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国家而言,为该协定的采用提供融资支持将是最优先的任务。

在实际延缓气候变化举措和实行减排措施透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这些资金将有多种来源,包括政府资金和私人资金、双边和多边筹资,以及另类资金来源。多边资金的发放将通过实际和高效的资金安排,以及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平等代表权的治理架构来实现。此类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通过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来发放。

7.为达成这一目标,一个高水准的工作小组将在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下建立并对会议负责,以研究潜在资金资源的贡献度,包括另类资金来源。

8.决定建立哥本哈根气候基金,并将该基金作为缔约方协议的金融机制的运作实体,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包括REDD+、适应性行动、产能建设以及技术研发和转让等用于延缓气候变化的方案、项目、政策及其他活动。

9.为了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决定建立技术机制(technology Mechanism),以加快技术研发和转让,支持适应和延缓气候变化的行动。这些行动将由各国主动实行,并基于各国国情确定优先顺序。

10.最后强烈呼吁,在2015年结束以前完成对该协议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估,包括该协议的最终目标。这一评估还应包括加强长期目标,比如将每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等。

2009年12月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落下帷幕。经过各方的艰苦磋商,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通过了有关的成果文件,决定延续“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授权《公约》和《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并在2010年底完成工作。会议发表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这个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反映了各方自“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启动以来取得的共识,包含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的积极努力。

2.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公约》附件一的《议定书》缔约方将继续减排,美国等《公约》附件一的非《议定书》缔约方将承诺履行到2020年的量化减排指标。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将根据有关的准则进行测量、报告和核实。《公约》非附件一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取减缓行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自愿和获得支持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3.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资金方面,要求发达国家根据《公约》的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预测的、充足的资金,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减缓行动,包括大量针对降低毁林排放、适应、技术发展和转让以及能力建设的资金,以加强《公约》的实施。在资金的数量上,要求发达国家集体承诺在2010~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新的额外资金。在采取实质性减缓行动和保证实施透明度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同时,将建立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平代表性管理机构的多边基金。这些资金中的适应资金将优先提供给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虽然发达国家在资金上的这些承诺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毕竟提出了一个量化的、可预期的目标。

在技术开发与转让行动方面,决定设立一个“技术机制”加速技术开发与转让,支持适应和减缓行动。这一措施将有望为推动气候友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障。

4.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作为《公约》非附件一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国际支持的国内减缓行动才需要根据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指导方针,接受国际的测量、报告和核实。自主采取的减缓行动只接受国内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有关结果每两年一次以国家通报的方式予以通报,通过明确界定的准则和确保国家主权得到尊重方式进行国际磋商及分析。

5.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行动目标。为了确保长期目标和相应的应对行动得到最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对《哥本哈根协议》执行情况以及对包括长期目标在内的共同愿景的综合评估,将与IPCC已正式启动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出台时间相衔接。

应对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此次大会形成的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公约》和《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各方应当继续拿出政治诚意,进一步凝聚共识。必须坚持《公约》和《议定书》确定的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授权,切实兑现各自承诺,履行应尽的义务,作出不懈的努力。发达国家应当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此次大会上所作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哥本哈根结果如何,中国政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要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当前要结合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机遇,让社会公众了解并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应对气候变化对国家、地区和企业自身发展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要倡导全民自觉参与,鼓励企业自愿采取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抑制奢侈消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制定并实施减缓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引导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民众消费方式的转变,逐渐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是基础。IPCC评估结论是国际社会共同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科学依据,对促进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战略及宏观决策过程中,要把参与IPCC相关活动的能力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对IPCC国内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统筹兼顾,全力做好IPCC第五次评估相关工作。要大力推进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气候变化事务专家队伍,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为国际科技界所认可的研究成果,夯实我国参与IPCC评估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并为我国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而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充分利用IPCC这一平台,进一步宣传我国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减缓和适应政策措施等方面所付出的各种努力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促进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通往美好明天的十条大道

面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趋势,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退而求其次,我们至少可以尽尽人事,尽可能想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决不能听天由命、束手待毙。

如果我们暂订2050年为目标。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升高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度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于竭尽所能地采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进行呼吁,各国的研究机构也已经相继出台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现将各种方案归纳如下: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努力,所以这个方案最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这个方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预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目前以热带雨林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对策,只能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便是实施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预计到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相当于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目前,日本汽车在这个方面已经获得了技术提升,大幅度改善了昔日那种高耗油的状况。但在美国等地,大概是由于油藏丰富的缘故,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动作,仍旧维持着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当然,不只是美国,包括世界各国在内,都应该力所能及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此项努力所带来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目前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其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5.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果能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顾忌,避免造成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以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只是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要低一些。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炭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要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议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炭,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也就是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高,课税越重。至于消费方面的情形也是如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炭订为23%,在天然瓦斯则订为13%。

当然在现阶段,这只不过是一个构想而已。如果当真付诸实行,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提供大约5%的抑制效果。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所以应该大力提倡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尽管此法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只有1%的程度左右,但成效小总比零成效要好。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因此必须想办法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这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可以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具备直接效果。如果能够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能起到4%左右的抑制效果。

9.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用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10.彻底、简单、最佳方案

地球表面的C循环:从大气中的CO2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C,经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分解、燃烧、动物的呼吸作用等等化学生物过程,变成CO2,重新返回大气。本来上天已经安排好了这一切,把地球表面上那些过多的对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有害的CO2、SO2等都以矿物质的形式埋到了地下,可是人类自己又把它们挖出来重新使用,这才造成了温室效应,引起了气候变暖、酸雨等一系列恶劣气候。

很显然,温室效应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是人类把C挖出来使用后才出现的。因此,植树造林对于温室效应的缓解作用只是暂时的,对CO2的减少也只是暂时的。因此,最彻底的方案只能是:逐步停止到最后全面停止石油、煤炭、天然气、硫磺等的开采和使用,把过多的C埋到地下,这是人类目前所必须做的。

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道称,碳螯合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节能措施,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不妨碍能源的供应。碳螯合,也叫碳汇。地球生物圈本身具有碳汇能力,主要形式包括海洋碳汇、森林碳汇、土壤碳汇等。这些自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着地球的碳排放。不过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地球碳平衡面临严重挑战,不能以自然碳汇方式抵消的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引起了温室效应。因此,近年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业界认为最主要的方式是碳螯合,碳捕集和封存,简称CCS(英文全称为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Sequestration),这是国际能源署倡导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众多技术之一。

碳捕集,顾名思义就是将本来会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氧化物(主要是CO2)收集起来,而不排放到大气中;封存则是指将收集到的CO2,以液态的形式存放在地下。

丹麦一家烧煤的工厂正在捕获碳废气,将它们贮存在四个地方,包括西班牙海岸不用的油田。瑞典一家公司正在德国东部一家褐煤厂测试从煤燃烧废气中提取纯二氧化碳的新方法。最大的测试是挪威一家能源公司正向北海下的盐土注入100万吨二氧化碳。

总之,那些地下C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迟早都会用完的。因此,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开发新能源就是拯救地球!!开发新能源就是拯救全人类!!而树林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四章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拯救地球,从你我开始

全球变暖迫在眉睫,个人的力量可以减缓全球变暖吗?答案是YES!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联合国气候变迁小组主席帕乔里在2008年1月的记者会上提出,不吃肉、不开车骑脚踏车、少消费,是遏止全球暖化的三大要点。

下面是为减缓全球变暖,我们所完全有能力做到的37件事,举手之劳,意义重大!!

1.将食物变成燃料

地球上的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越用越少,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会排出大量温室气体,寻找可再生的绿色燃料是必然的选择。美国能源部大力倡导和支持发展生物燃料,包括玉米、大豆、柳枝稷、城市垃圾和用过的食用油。科学家提出用乙醇做燃料,它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美国每年有将近190亿升玉米被用来生产乙醇,环保主义者对这一做法持反对态度,玉米都用来加工成乙醇燃料了,粮食就变少了,从而会使玉米价格猛涨。玉米加工成乙醇的过程也会耗费大量能源,而且乙醇还得用卡车运输,由于乙醇对铁有腐蚀作用,因此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不能运送乙醇。研究人员极力探寻更好的方法制造绿色燃料,比如用树叶、玉米壳、木头屑、谷糠和城市垃圾等都可生产为燃料。如此一来,不但使废物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降低了成本,更加经济环保。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研究发现,氢是一种很好的无污染燃料,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

2.为绿色家居制定计划

不要以为污染空气的只是汽车,还有你居住的房子呢!据官方数据统计,住宅能耗占温室气体排放的16%,所以要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必须制定绿色家居计划。推崇自然、环保、绿色家居目前已经成为潮流趋势。怎样才能打造绿色家居使自己健康自然地生活其中呢?首先,低科技的实用技术可以让你的新家最节能,比如,用密封窗户和门来调控热量、空气和湿度;用天然无毒材料如再生牛仔裤对车库、阁楼和地下室进行隔热处理;用双层玻璃和大窗帘来阻止窗户免受阳光直晒。其次,你可以考虑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系统、小型风轮机和地热泵来提供家用电力,既环保又节能。再者,选购有“绿色标签”的环保家居用品也是必须的。

3.使用节能灯

照明所消耗的电力占了全世界电力的20%,相当于每天要烧掉60万吨煤。而这些电力中有40%都是被老式的白炽灯消耗的。白炽灯所消耗的电力大部分都被浪费在产生热量上,真正用于照明的部分却少之又少。

节能灯是现在节能减排形势下普通白炽灯泡的理想替代品,不仅节能省电,而且使用寿命更是白炽灯的好几倍。紧凑型荧光灯(CFL)非常节能。和白炽灯相比,紧凑型荧光灯(CFL)能在同样的照明效果下节省75%到80%的电力,而且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10倍。紧凑型荧光灯的成本是白炽灯的三到五倍,但电力使用是白炽灯的四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会更长。如果在2030年之前把所有旧白炽灯泡都换成紧凑型荧光灯,那么全世界每年能节省的电力相当于650座发电站,并且还能将释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减少7亿吨左右。

4.公共场所使用LED照明

在公共场所使用发光二极管(LEDs)照明不仅节能,还能省钱。去年12月,美国在市里一家停车场的地板装上LED进行检测,结果能耗比用高压钠灯泡低40%。虽然LEDs价格与之相比要昂贵一些,但多年不用维护,而传统灯泡必须每18个月更换一次,所以LEDs可省下不少维护费。其他类型的LED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户外显示器和露天大型运动场,甚至机场跑道也用上了LEDs。

5.支付烟尘排放税

为减少碳排放,政府可以考虑征收烟尘排放税。烟尘排放税很简单,就是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业必须多支付费用,而不达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出售其指标。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减少能源消耗。倡导者还认为烟尘排放税能让全球减少80亿吨碳的排放。

6.选择小房子

现如今,人们为了生活舒适,都向往大房子,但大房子在无形中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还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加热和致冷。就拿暖气供应来说,大房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温度。房子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现在美国每户家庭每年平均要排放18吨温室气体,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非再生能源。而如果大家都选择小房子,除了能节省空间和开支,碳排放量也会大大减少。

7.将衣服拧干晾晒

难道小小的衣服也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当然,因为衣服的清洗方式决定了它是否环保。有数据显示,一件衣服76%的碳排放来自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不使用洗衣机将衣服拧干晾晒,也不使用烘干机,这样洗衣就可以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

8.重织旧毛衣

将旧毛衣收集起来加工成新毛线和毛衣,这样比使用新毛线加工要减少76%的能耗,并减少71%的温室气体。

9.建造节能建筑

纽约时代广场已经设计出特别节能的大楼。大楼的墙体将用55%的混凝土和45%炉渣材料建成,不但非常保暖,而且更加结实。此大楼还将利用卫生间出来的污水冲厕所,用天然气自己发电,供应大楼室内大部分用电,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些花费3500万美元的措施几年内就可以节能上千万美元。

位于中国广州一座号称“全球最节能建筑”的摩天大楼“珠江大厦”(Pearl River tower)被认为是对抗环境污染的一盏“明灯”。这座大厦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设计者还采用曲线外形设计,面向盛行风的方向,让大厦的外形可以增加风速,迫使其穿过风力涡轮机所在大楼的位置,打造超高品质、超低能耗、绿色环保的建筑。珠江大厦正在引领绿色建设技术的新潮流。

10.利用地热当空调

地热是一种更加符合生态健康原理的取暖方式,它可以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提供制冷和供热,从而实现冬暖夏凉。

美国曼哈顿盖了一处新楼,利用地热当空调。用水泵抽取地下水进行室内循环,地下水温保持在恒定的13℃,夏天能给房子降温,冬天能给房子取暖。此房子的屋顶还种植有易养活的花草植物,有两个日光反射镜,跟随太阳转动,将阳光反射到大楼里,从而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

11.多穿旧衣服

你的衣服都对环境有影响。制造和加工新衣服要消耗很多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为衣服的一些化纤是由石油产品制成的,棉制品也消耗部分杀虫剂。旧衣比新衣更加环保。目前,旧衣翻新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趋势。旧衣服还有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即旧物利用。旧衣通过一定的处理,比如剪裁、缝纫等,变成生活中所需的其他物品,比如抹布、墩布、口袋等,既可以避免旧衣被当做垃圾扔掉,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可以开发出新的用途。

12.员工离家近

公司员工离家近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能源,比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走路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开车上下班,所以最好把你的家安在办公地点附近。一家软件公司正在开发一个软件,好让员工选择离家近的地方上班。使用此软件,一些重要银行可以减少员工坐车上班时间的69%。

13.乘公交车出行

美国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30%多,减少排放的最好办法之一便是乘公交车。公交车每年节省14亿加仑的气体排放,相当于150吨二氧化碳。但可惜美国88%的出行都靠小汽车,部分原因是公交车只有城里有。好在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公交运输,让人们出行更加快捷方便。

14.搬到节能大厦居住

搬到节能大厦居住,意味着碳排放量更少。

15.推广电子账单

大力推广电子账单,网上支付平台,这样可以减少纸张浪费,保护树木,还能减少卡车和飞机因运送帐单而产生的能耗。以美国为例,如果美国人人都实行网上支付,每年可以减少16亿吨垃圾,每年可以减少210万吨温室气体的排放。

16.适时开窗和关窗

多开窗,不用空气净化器,就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夏天将空调温度调高二度,冬天则将暖气调低二度,密封好你所有的门窗。墙和屋顶做好隔热,安装低流速的沐浴喷头,这样做,一年可以减少4000磅二氧化碳的排放。

17.用农作物废料做燃料

用玉米皮代替玉米做燃料,用菌棒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能让人们摆脱高价石油,还能减少碳排放。

18.购买绿色能源

现在许多地方都提供绿色能源,太阳能、地热和风能等,你可以购买,以示支持,如果能得到普及,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得就会更快。

19.给热水器保暖

实践证明,大多数使用5年以上的热水器由于没有内在的隔热层,会不断地散热,造成能源的浪费。而用一张只需10—20美元的隔热毯子包住热水器一年,就可以减少近250磅家庭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必须给家里的旧热水器进行保暖,提高家庭能效。

20.少吃肉类

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的一项报告表明,国际肉制品业产生了全球近18%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大多数是一氧化二氮和甲烷,这些都是牛消化的结果。据统计,全球有15亿头牛和17亿头羊,并且其数量还在继续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全球肉制品可望在2001—2050年翻一倍,据悉,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而一氧化二氮则是296倍。据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你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你一年就可以减少1.5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21.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少用1个塑料袋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千克。塑料袋多是由聚乙烯制成,有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以千亿计的塑料袋流入市场,只有不到3%的塑料袋被回收,绝大多数会被当成垃圾被埋入地下,而掩埋后需要10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并发出有毒的温室气体。所以减少白色污染的简单办法就是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22.支持本地农民

购买本地农民的蔬菜、水果、肉类和牛奶,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离家越近,运输距离和时间就越短,花费的汽油就越少。因此本地蔬菜一看就更加新鲜,味道也更好。

23.种竹子围墙

竹子长得快,很快就可以长成漂亮的天然围墙。与此同时,它还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环保组织者提倡把竹子当做建材,用竹子建造环保房屋。

24.直飞旅行省油

如果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商谈从中国直飞欧洲,这样一年就可以减少848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欧盟成为“一个天空”以后,燃料也节省了12%以上。所以旅行时最好调整好飞行路线,尽量直飞。另外,飞机突然下降也费油,因此,专家提倡持续缓慢下降,直到降落到跑道上。

25.举行绿色婚礼

如果你要到外地举行婚礼,同时邀请你的朋友参加,坐飞机或坐火车就会产生碳排放,必然会增加碳排放量。因此,专家建议取消新婚旅行,婚礼就在当地举行,以减少因婚礼而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大量产生。

26.不系领带好散热

日本为节能,将夏天的办公室温度调到22℃,让员工不系领带,打开领口,穿蓝色工作服上班。此政策虽然让裁缝乱了阵脚,但日本的碳排放减少了。一个夏天,日本减少79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不妨将日本的做法推而广之。

27.关掉电脑

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家里75%的电消耗在待机状态的电器上,包括电视、DVD、电脑、显示器和音箱。电脑比其他电器更耗电,屏幕保护并不能节能,一台台式机(不包括显示器)平均一天耗电250瓦。相对一天24小时持续使用的电器,电脑一天用4小时,其余时间关掉,一年可以省70美元左右。关掉电脑一年可以减少83%的排放,相当于63公斤二氧化碳。

28.人走关灯

走出房间时看一下电脑、显示器、台灯、打印机和其他电器是否关了。并给空调和顶灯设定每天的关闭时间,这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能省电,减少碳排放,更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费。

29.人工清扫落叶

烧天然气的落叶清扫机虽然省时高效,但噪音大,还消耗燃料,排放废气。如果人工清扫落叶就没有这种负面作用了,所以还是自己动手吧,既环保,又健身!

30.节约用纸和尽量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纸是由树长成的,每年有9亿吨树木变成了纸。我们可以用再生纸代替白纸,这样就可以节省60%的能源。每一吨再生纸可节省4000度电、7000加仑水和17棵树。每一棵树还能过滤空气中60磅的污染物质。节约用纸,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环保的生活。同时,一次性筷子也是由树木加工而成的,为了保护树木,我们应该尽量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31.减少产品包装

纸或是塑料包装在生产和运输时都要耗电和排放废气。少用或不用包装就能减少污染和浪费。惠普宣布用轻便包装以减少碳排放,数量相当于3500辆汽车在路上跑一年。沃尔玛在2008年减少包装,减少了667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32.自制农家肥

化肥不但价格不菲,而且让很多化学物质渗入土壤,还增加了一氧化二氮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好的办法就是堆积农家肥。

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有机肥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以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33.尽量让你的车坐满人

在美国,通常都是一个人开车出行最多,据统计,有近80%的人独自开车上班。但在一些地方,情况在慢慢发生改变。按照空气洁净法令要求,华盛顿州各企业鼓励员工少开车或少独自开车,开车时尽量让你的汽车坐满人。对那些鼓励员工合伙搭乘汽车、公交车、步行或骑车上班的企业,州政府将给给予税收优惠。自1991年开始实施该法令以来,每天早上减少了约2万车次出行量,节省上班交通费用1370万美元,减少580万加仑的挥发油使用量和78000吨空气污染物。因此,如果你是有车一族,在你出门的时候,不妨让你的车子满载出发。

34.使轮胎饱满

轮胎饱满有力才能保持车子的稳定行驶,轮胎饱满还可以提高汽油消耗定额(一加仑汽油所行驶的里程)3%以上,如果你将汽油消耗定额从20提高到24,你每年就可以减少200磅二氧化碳的排放。

35.少走弯路

汽车司机拐错弯,找错地方,会增加汽车能量消耗。想办法少走弯路错路,就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6.在热带种一棵树

据悉,一棵树的一生可以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因此,植树是减轻气候变化的简易且有效的办法。但情况并不这么简单,最近的研究表明,温带的树会对气候产生变暖的效果,深色叶子的树释放的碳比它吸收的要少。因此要应该在热带植树。

37.要烧煤就要烧好

如果一定要烧煤,就要把煤烧彻底。传统发电厂烧煤不仅释放破坏环境的化合物,还损失很多热量。但热电联供的发电厂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给家庭或企业供热,能效几乎是传统发电厂的二倍。

38.采用被动利用能量方式

据说,德国的取暖成本比他们的邻邦少90%。他们的房子有额外的隔热和艺术化的通风系统,能充分被动利用周围的能量,包括体温、太阳和家电散发的热量,来给室内空气加温。如果你觉得冷,打开电视就行。德国政府鼓励建造被动房子,虽然建造成本比一般的房子多5—8%,但耗电少,总的来说,成本降低了。

39.少消费,多分享,简单生活

这是一个减少温室效应的老办法:少消费,多分享,简单生活。少消费,做低碳的自由人。近年来,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过拾荒、分享物资、不购物、不工作、居住在废弃空屋里的日子。有人称赞此哲学是“少就是美,少会带给你特别满意的结果”。

后记 20012,让我们重生!

未来总是显得那么遥远。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未来又总是遥而可期的,尤其是当我们隐约或清楚地感觉到将会有某些异乎寻常的、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期盼便会越发让我们激动不已。

预言,就是这样一种对未来的暗示。中外历史上的预言尽管数不胜数,但大多数就像肥皂泡一样,在现实面前无声无息地破灭;但新的预言还是会继续层出不穷,滋生、蔓延于人类充满好奇的心灵土壤上。

有关世纪末日的预言,在1999年还是未来、即将临近的时候,曾经众说纷纭,沸沸扬扬,甚至弄得人心惶惶。但是到头来,全都不攻自破了。

茫茫宇宙,是否存在超人的智慧?浩渺苍穹,斗转星移之中是否蕴涵着伟大的意义?漫漫人生,是否存在神秘的运数?生死之间,是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科技当道,理性之光如此明耀的今天,人类是否有能力摆脱冥冥之中的一切安排……

通过玛雅预言,我们得知,从1992年起,人类已经进入了“地球更新期”。在这一时期中,所有败坏的生命和万物都会被更新。地球的一切必须净化,人类变异的道德观念也必须归正。只有人心归正,重德行善,万物才能更新。玛雅人也把这一时期称为“地球净化期”,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得到净化。一切变异的,扭曲的,肮脏的,邪恶的因素都将被淘汰。地球上的每一个细胞,包括人类都将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这是宇宙天体的生存规律,无可抗拒,不可避免。

玛雅预言说,“大周期”结束后,地球和人类将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纪元。古代的玛雅人预知着这不可抗拒的运数,并留下了预言,以启示那些能够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人们。生命将会进入更新,而主动同化宇宙的特性就是同化银河系的契机。

公元2012年,地球将会走出玛雅预言所说的“地球更新期”,而完全同化银河系。历史的转轮在不停地运转着,而活在这段时间中的人们,是否都能在那悄然流逝的时间中,捕捉住那稍纵即逝的亘古玄机?

玛雅人的预言,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巨大的启示。它揭示了银河系中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玛雅人认为,银河系中的一切生命,都是由银河核心所主宰,所控制的。一切的物质,一切的生命,都必须按照银河系的一定法则来运动和生存,并和整个银河系的其他物质与生命产生“和谐共振”。玛雅人所说的这个法则,在佛家理论中称为“法”,在道家理论中称为“道”。中国道家理论,博大而精深。道家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皆始于“无”。无极生太极,由太极演生出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针对这种气象万千的转换,道家将它概括成一个字——“易”。巧合的是,玛雅历所揭示的“大周期”这一天象,如果用的数理来推测,其结果竟然惊人地相似!这对今天人类对自己本身的认识所形成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冲击!

对于2012年的各种预言,人类到底应该持怎样的心态?学者在玛雅文献中发现这样的记载:与当代人类面对一个时代终结的恐惧心理相反,任何一个终结日到达的前夕,玛雅人都会将它作为他们最大的庆典而欢欣鼓舞。的确应该如此,事实上,无论世界末日会不会来,何时到来,宇宙自有其内在不可阻挡的规律,该到来的终将会到来。倘若人类真能把生命融入宇宙的宏大时空,彻底改变人类思维意识的基点,找回生命与宇宙的本源关系,那么面对宇宙新纪元的到来,对我们人类来讲,不仅不应该恐惧、担心或漠视,反而应该充满期盼和喜悦。无论你是否相信玛雅人的预言,无论预言会不会实现,这一话题的出现绝非偶然,或许新纪元代表的正是一个心灵净化的新世界——一个全人类在精神和意识方面觉醒和飞跃的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新世界、新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免责:该文章采集于网络,相关权利归相关人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文章: 1024社区 xp1024.com